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医学见能
医学见能
医学见能 清 唐宗海
序
《医学见能》四卷,蜀、天彭、唐容川着。仆得于江右之笥筐,忽忽十余载矣,辞简理周,最有功于济世。
盖容川原为初学弟子与夫不知医者说法,故理不求深,而方必录验,较之务求艰奥,而无俾实用者,未可同日语也。忆昔家君宦游豫章,幕府中人有以疾苦告者,即检方与之,新发者、覆杯即止,久者、三饮而已。因是上下皆谓家君知医,而不知实得之此书之力,洵可贵焉。容川学通今古,识超凡俦,其所着《中西汇通医书五种》,不舍近而求远,不趋新奇而废正道,早刊行世,已为学人奉若圭臬,惜是书独付阙如,乃为校阅,并附经验简效方于眉上,以备采用,即付手民。呜呼!古人云:“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仆谓为人父母者,亦不可不知医。顾医籍棼如,难以遴择,圣言悠远,良匪易悟。世传《验方新编》《一盘珠》《珍珠囊》等,本源未澈,瑕瑜互见,殊憾理不足而方难效。然则是书之出,愿医者朝夕展玩,凡为人子父母者,去彼从此,而各手一编,广医学之识见,助天地之生成,获益诚匪浅,而其功又讵在作者下欤。
甲子八月上海秦之济伯未氏序。
凡例
一、他书皆标证名,是书原为不知医者而设,标出证名,转生迷眩,故见某痛苦即收入某门,分部分类,最便查阅。
一、是书虽简略,然每遇一证,必究其源,审知阴阳,分别脏腑,最为灵验,虽见病治病,比时书却高一格。
一、妇人小儿,除胎产、麻痘外,悉如男子治法,且各有专书,阅者能得此书之意,再参各书,自可辨其得失,而取用不穷,是书不多赘也。
一、是书原无歌括,苦于难记,今按各节衍成绝句,以便记诵。
一、疮伤跌打救绝等法,是备急扶危之要务也,附于卷末,方法经验,当熟记之,预备药料,以便济世。
原叙
备豫不虞,古之善教,而不虞之备,莫要于医。高堂则风竹瓦霜,膝下则新雏弱笋,外而戚友,中则己身,偶有疾苦,均资乎医,诚重矣哉。顾医之难也,非读书识字则不能医,非格物穷理则不能医,非通权达更改不能医,一旦撄非常之疾,束手无策,只得委任凡医,听其措置。为之医者,又复混乱阴阳,颠倒寒热,投剂不中,至于垂危。明哲之士,鉴前车,思补救,奋然求济于方书,而诸书率皆大海茫茫,渺无涯 ,深则摘要钩元,浅则捕风捉影,仓皇检阅,两俱无益。病家既穷于医,又穷于书,惟抚膺扼腕,白恨其不能医已耳。噫!医固若是之难能已乎,抑亦所见之书,有未遽能者乎?夫纪昌之射,六年方工;伯牙之琴,三年未妙;天下事安有一见而能者哉?顾事之在所缓者,不必求诸一见;而事之在所急者,要无取乎难能;况不测之来,危在顷刻,非开卷了然之书,何以供家俗急时之用?余因感此,集为是书,即不知医家,临证查对,无不了如指掌。
且是书也,虽非钩元摘要之微,亦匪捉影捕风之陋,果能洞书中之言,通言外之意,将浅者见浅,深者见深,而吾一见能之,裨于世用也,讵有涯哉。
卷首 诊法
五脏
心火脏。主生血,主藏神,主周身脉络,主喜,主笑,开窍于舌。
肝木脏。主行血,主藏魂,主周身筋膜,主怒,主惊,开窍于目。
脾土脏。主饮食,主藏意,主周身肌肉,主思,主噫,开窍于口。
肺金脏。主行气,主藏魄,主周身皮毛,主悲,主咳,开窍于鼻。
肾水脏。主生气,主藏志,主周身精髓,主恐,主欠,开窍于耳。
外有包络,即心外衣,为阴血布化之源。
又有命门,即肾中系,为真阳生气之根。
卷首 诊法
六腑
小肠者,心之腑,属火。主化食为液,上奉心血。胆者,肝之腑,属木。主升清降浊,疏利中土。
胃者,脾之腑,属土。主纳受水谷,化气化血。
大肠者,肺之腑,属金。主传送糟粕,消利滞气。
膀胱者,肾之腑,属水。主气卫皮毛,通达小便。
三焦者,胞络命门之腑,兼属水火。主行水化气,通阴达阳。
(伯未按: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肾恶燥,脾恶湿。胃喜凉,肠喜热,胆喜温。亦不可不知。)
卷首 诊法
经气
(足手)太阳(膀胱小肠)经,司(寒水火化)之气,手从足化,统称寒水,经行身之后。
(足手)阳明(胃大肠)经,司(燥土燥金)之气,足从手化,统称燥金,经行身之前。
(足手)少阳(胆三焦)经,司(木火相火)之气,足从手化,统称相火,经行身之侧。
(足手)太阴(脾肺)经,司(湿土清金)之气,手从足化,统称湿土,分部于大腹。
(足手)少阴(肾心)经,司(水阴君火)之气,足从手化,统称君火,分部于小腹。
(足手)厥阴(肝包络)经,司(风木相火)之气,手从足化,统称风木,分部于软胁。
(伯未按:十二经之部位,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又有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行身之后,所以督率诸阳。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身之前,所以担任诸阴。冲脉亦起于会阴,夹脐而上散胸中,当诸气之冲要。一源而三岐,统谓之奇经。)
卷首 诊法
望色
青色属肝,风邪也,亦主脾寒。
黄色属脾,湿气也,亦主食积。
赤色属心,火热也,亦主假热。
白色属肺,虚寒也,亦主血脱。
黑色属肾,水气也,亦主肾虚。
卷首 诊法
闻声
肝志怒,其声呼,其变骂詈。
心志喜,其声笑,其变谵语。
脾志思,其声歌,其变郑声。
肺志忧,其声哭,其变失音。
肾志恐,其声呻,其变气短。
卷首 诊法
问证
问病因:七情六欲,风寒暑湿,饮食起居,损伤惊恐之类是。
问病形:痛痒寒热,喘咳烦渴,吐利胀满,便闭抽掣之类是。
问病机:朝甚暮愈,暮热朝寒,进退盛衰,变证兼证之类是。
问病情:恶寒恶热,苦呕苦满,欲食不食,心烦不寐之类是。
卷首 诊法
切脉
浮脉:轻按即见。主表实,亦主里气内虚。
沉脉:重按乃见。主里实,亦主里气内虚。
迟脉:一息三至。主虚寒,亦主在脏之病。
数脉:一息六至。主实热,亦主真寒假热。
虚脉:三部无力。主诸虚,亦主素禀不足。
实脉:三部有力。主诸实,亦主素禀有余。
大脉:应指洪阔。主病进,亦主正气内虚。
缓脉:应指柔和。主病退,亦主胃气有余。
长脉:过于三指。主气盛,亦主阳盛阴虚。
短脉:不满三指。主气损,亦主中有窒塞。
滑脉:往来流利。主血走,亦主痰饮为病。
涩脉:往来艰滞。主血虚,亦主瘀血凝积。
洪脉:涌沸有力。主实热,亦主内虚不足。
紧脉:劲急无定。主寒实,亦主身体疼痛。
细脉:窄小不粗。主冷气,亦主血脉不足。
微脉:模糊不显。主阳虚,亦主元气败绝。
芤脉:浮大中空。主血亡,亦主遗精小产。
弦脉:端直中劲。主木旺,亦主痰饮内痛。
革脉:浮极有力。主阴亡,亦主阳不入阴。
牢脉:沉极有力。主寒实,亦主内有积聚。
濡脉:浮细无力。主气虚,亦主外受湿气。
弱脉:沉细无力。主血虚,亦主胃气不盛。
动脉:摇曳在关。主惊气,亦主阴阳相搏。
伏脉:沉潜着骨。主邪闭,亦主阴寒在内。
促脉:数中时止。主热郁,亦主邪气内陷。
结脉:迟中时止。主寒结,亦主气血渐衰。
代脉:止有定候。主气绝,亦主经隧有阻。
散脉:去来撩乱。主气散,亦主产妇之吉。
浮沉分表里,迟数定寒热,虚实分盛衰,大缓辨进退。长有余而短不足,滑流利而涩艰难。寒热紧洪俱属实,细微血气总为虚。芤中空而血亡故道,弦中劲而木侮脾经。革则阳气外越,牢则阴邪内固。濡气虚,弱血虚,虚各有别。动气搏,伏气闭,气总乖和。结阴促阳,辨迟与数。代亡散绝,有去无来。脉法多端,此为总索。
(伯未按:滑伯仁云,脉之纲要,不外浮沉迟数滑涩六者,以其足统乎表里阴阳虚实冷热风寒湿燥脏腑气血之病也。)
(又按:中医论生理,主重脏腑经络,论诊断,主重望闻问切,以现代科学视之,目多缺陷。但中医辨症用药,全赖于此,越此范畴,便无头绪,故唐氏此书,本为不知医者说法,而首先提出,殆有深意。)
卷一 证治
背上
〔总诀〕太阳与肺气如天,统主诸阳背上旋。实证最多虚证少,无分虚实总驱寒。
背恶寒冷,由于外感发热者,太阳经伤寒也。宜人参败毒散。
羌活(一钱) 独活(一钱) 柴胡(二钱) 前胡(二钱) 川芎(八分) 枳壳(一钱) 沙参(二钱) 桔梗(二钱) 杏仁(三钱) 茯苓(三钱) 甘草(一钱) 生姜(三片) 大枣(二枚)
葛根(三钱)
歌曰:背冷多因外感寒,柴前羌独枳芎攒。
参苓桔杏同甘草,葛枣生姜发表安。
(伯未按:可用刮痧法佐之。)
背恶寒冷,或兼手足清冷者,太阳经阳虚也。宜原方附子汤。
附子(三钱) 白术(三钱) 人参(三钱) 白芍(三钱) 云苓(三钱) 生姜(三钱)
歌曰:背兼手足冷凄凄,参术姜苓芍附齐。
要识阳虚宜补气,不妨斟酌进刀圭。
背痛连项,或兼发热恶寒者,太阳经风寒也。宜人参败毒散。
羌活(一钱) 独活(一钱) 柴胡(二钱) 前胡(二钱) 川芎(八分) 枳壳(一钱) 沙参(二钱) 桔梗(二钱) 杏仁(三钱) 茯苓(三钱) 甘草(一钱) 生姜(三片) 大枣(二枚) 葛根(三钱)
歌曰:背痛缘何与项连,人参败毒总当先。
柴前羌独枳芎草,杏桔芩姜葛枣全。
背痛连肩,或兼吐痰咳嗽者,肺经有痰饮也。宜加味苏子汤。
羌活(一钱五分) 独活(一钱) 柴胡(一钱) 前胡(二钱) 枳壳(一钱) 桔梗(三钱) 大枣(二枚) 云苓(二钱) 杏仁(三钱) 苏子(二钱) 黄芩(二钱) 生姜(三片) 竹茹(二钱)
歌曰:背痛连肩咳嗽兼,柴前羌独杏苏添。
枣茹枳桔姜芩茯,涤尽顽痰唾不粘。
卷一 证治
头骨
[总诀〕头乃三阳所总司,药分三面按经施。若还眩运分虚实,泻实滋虚两路驰。头痛在后,或兼发热恶寒者,太阳经伤寒也。宜加味败毒散。
沙参(二钱) 羌活(二钱) 独活(二钱) 柴胡(二钱) 前胡(三钱) 川芎(一钱) 桔梗(三钱) 云苓(三钱) 枳壳(一钱) 甘草(一钱) 葛根(二钱)大枣(二枚) 葱白(一根)生姜(三片)
歌曰:后面头疼败毒汤,柴前芎桔独参羌。
枳苓葱葛甘和枣,引用生姜入太阳。
(伯未按:民间用生姜片贴两太阳,亦有帮助。)
头痛在侧,或兼寒热往来者,少阳经伤风也。宜加味柴胡汤。
半夏(三钱) 柴胡(三钱) 竹茹(三钱) 玉竹(三钱) 黄芩(三钱) 白芍(三钱) 钩藤(三钱) 甘草(一钱) 生姜(三片) 大枣(二枚)
歌曰:头痛在侧少阳风,祛邪专赖夏柴功。竹茹玉竹姜和枣,甘草钩藤芩芍同。
(伯未按:蜀刻本钩藤作荆芥。)
头痛在前,或兼发热口渴者,阳明经伤热也。宜加味升葛汤。
白芍(三钱) 葛根(三钱) 黄芩(三钱) 白芷(三钱) 花粉(四钱) 升麻(一钱) 甘草(一钱)
歌曰:头痛在前热渴加,芍芩葛根暨升麻。草偕花粉能生液,白芷祛邪力最赊。
雷头风痛,或偏在左在右者,阳虚中风寒也。宜艾灸盐摩法。
艾茸、麝香作小粒灸痛处,附子末和盐摩之(再服加味白通汤,方见下节)。
歌曰:雷头风痛附盐摩,麝艾同烧不在多。
加味白通姜附术,葱 参草与调和。
(伯未按:清震汤亦可服,用升麻八分,苍术一钱,荷叶一角。)
头痛如碎,每遇阴雨更甚者,真阳不上头也。宜加味白通汤。
白术(三钱) 黄 (三钱) 党参(三钱) 附子(三钱) 干姜(二钱) 甘草(一钱) 葱白(三根)
歌曰:每逢阴雨痛无休,只为真阳不上头。
仍用白通加味服,但须一剂病全瘳。
头痛如破,兼见呕吐涎沫者,肝经寒饮逆也。宜加味吴萸汤。
吴萸(二钱) 党参(三钱) 云苓(三钱) 桂尖(三钱) 半夏(三钱) 白芍(三钱) 细辛(五分) 甘草(一钱) 大枣(三枚) 生姜(三片)
歌曰:头痛如破吐痰涎,饮逆肝寒姜枣全。
参草吴萸辛桂用,云苓夏芍入汤煎。
头晕郁冒,其人烦渴闷满者,火挟痰上泛也。宜加味银菊汤(头重加酒军)。
白菊(一钱) 银花(三钱) 花粉(三钱) 云苓(三钱) 甘草(一钱) 枳壳(一钱) 旋复(炙,三钱) 黄芩(三钱) 柴胡(三钱) 杏仁(三钱) 薄荷(一钱) 竹茹(三钱)
歌曰:头晕郁冒银菊医,柴苓花粉杏旋施。
竹茹芩枳和甘草,加入薄菏能散之。
(伯未按:蜀刻本无白菊、银花、花粉、枳壳。)
头晕飘摇,其人两颧发赤者,肾经虚火动也。宜加味地黄汤。
熟地(四钱) 山茱萸(三钱) 茯苓(三钱) 丹皮(三钱) 山药(三钱) 泽泻(三钱) 安桂(一钱) 牛膝(二钱) 附子(三钱) 川芎(一钱) 细辛(五分) 麦冬(三钱) 元参(三钱) 磁石研,三钱)
歌曰:飘摇头晕肾经虚,地泽丹元山药俱。
桂附芎辛磁膝引,冬苓滋养佐茱萸。
(伯未按:倏时头眩眼花无所见者,用熟地一两,党参五钱,煎服。)
卷一 证治
两耳
[总诀]耳虽肾窍辨声音,绕耳游行是胆经。时辈不知清木火,漫将滋肾诩高明。耳鸣耳聋,或兼口苦寒热者,少阳经风热也。宜仲景柴胡汤。
柴胡(三钱) 人参(二钱) 黄芩(三钱) 半夏(三钱) 甘草(一钱) 生姜(三片) 大枣(二枚)
歌曰:耳鸣寒热或兼聋,枣草参苓姜夏同。
风中少阳柴作引,方原仲景妙无穷。
(伯未按:耳暴聋,木香研末,酒浸一宿,以酒滴耳中。)
耳鸣耳聋,或兼胁痛善怒者,肝经之火郁也。宜加味泻肝汤。
当归(三钱) 生地(三钱) 柴胡(三钱) 黄芩(三钱) 栀子(三钱) 泽泻(三钱) 木通(二钱) 胆草(三钱) 车前子(三钱) 牡蛎(三钱) 青皮(一钱) 甘草(一钱)
歌曰:耳鸣胁痛泻肝汤,龙胆车前牡蛎匡。
通泽栀芩柴地用,青皮归草合成方。
(伯未按:夏枯花五钱,浓煎服之,极简效。)
耳鸣耳聋,并无障碍壅闭者,肾虚阴气逆也。宜加味磁朱丸。
磁石(三钱) 朱砂(一钱) 熟地(四钱) 山药(三钱) 云苓(三钱) 泽泻(三钱) 丹皮(三钱) 山茱萸(三钱) 五味子(五分) 菖蒲(一钱)
歌曰:肾虚亦使耳聋鸣,磁石朱砂研要精。
苓泽山丹蒲味具,山萸熟地使阴生。
卷一 证治
眼目
[总诀]眼皮肿痛贵分观,按经清散自然安。若还云雾晕花见,补泻随宜属肾肝。
大眼角肿,或兼头痛恶寒者,太阳经风热也。宜加减败毒散。
羌活(一钱) 独活(一钱) 柴胡(三钱) 前胡(二钱) 赤芍(二钱) 黄芩(三钱) 玉竹(三钱) 归尾(三钱) 木贼(一钱) 花粉(三钱) 甘草(一钱) 连翘(一钱) 银花(一钱) 蝉蜕(七个)
歌曰:眼肿兼寒属太阳,柴前羌独芍芩详。
银蝉木贼天花粉,甘草翘归玉竹襄。
小眼角肿,或兼口苦耳鸣者,少阳经风火也。宜加减柴胡汤。
沙参(三钱) 白芍(三钱) 柴胡(三钱) 黄芩(三钱) 当归(三钱) 胆草(三钱) 牡蛎(三钱) 木贼(一钱) 青皮(一钱) 蝉蜕(七个) 银花(一钱) 菊花(二钱) 甘草(一钱) 生姜(三片)
歌曰:眼伤风火耳兼鸣,木贼柴芩参芍清。
胆草归蝉银菊蛎,青皮姜引使肝平。
下眼皮肿,以及绕眼红锁者,阳明经风热也。宜加味银翘汤。
连翘(一钱) 葛根(二钱) 白芍(三钱) 甘草(一钱) 黄芩(三钱)
生地(三钱) 枳壳(一钱) 银花(一钱) 白芷(三钱) 花粉(三钱) 蝉蜕(七个) 青葙(三钱) 石膏(三钱) 红花(一钱)
歌曰:阳明风热眼皮伤,芩葛银翘芷芍将。
草地蝉花和枳壳,石膏花粉共青葙。
(伯未按:蜀刻本无连翘、红花、枳壳、多大力子。)
(又按:赤眼以黄丹、白蜜调贴太阳穴,亦能止痛。)
目内痒痛,以及赤白云翳者,肝经风湿热也。宜加减泻肝汤。
归尾(三钱) 元参(三钱) 栀子(二钱) 黄芩(二钱) 胆草(二钱) 蝉蜕(七个) 木贼(一钱) 木通(一钱) 银花(二钱) 赤芍(二钱) 泽泻(二钱) 柴胡(二钱) 防风(二钱) 车前子(二钱) 荆芥(二钱) 青皮(一钱) 枳壳(一钱) 细辛(五分) 酒军(五分) 红花(一钱) 甘草(一钱)
歌曰:目中痛翳芍芩栀,柴泽荆防辛枳皮。
通贼银蝉归胆草,花前参草酒军施。
目光晦涩,恍惚不能近视者,肝肾真阴虚也。宜杞菊地黄汤。
人参(三钱) 白术(三钱) 远志(一钱) 黄 (三钱) 当归(三钱) 磁石( ,三钱) 枣仁(三钱) 龙眼(三枚) 益智(一钱) 五味(五分) 甘草(一钱) 朱砂(研,一钱)
歌曰:不能远视缺真阳,参术磁朱远志良。
益智枣仁龙眼并,草归 味细推详。
卷一 证治
唇口
[总诀] 口内时含五脏和,偶然变味即为 。须知脾窍原通胃,胃火为殃病最多。口吐酸水,或兼腹满头痛者,肝木侮脾土也。宜加味吴萸汤。
吴萸(二钱) 党参(三钱) 黄连(三钱) 生姜(三钱) 大枣(三枚)
歌曰:吐酸只为木乘脾,姜枣吴萸治总宜。
再入参连同煮服,头疼腹满照方施。
口苦而渴,或兼咽干目眩者,少阳经相火也。宜加减柴胡汤。
柴胡(三钱) 黄芩(三钱) 党参(三钱) 花粉(三钱) 生姜(三片) 甘草(一钱)
歌曰:口苦咽干眩渴连,柴芩参草药当先。
生津专赖天花粉,发散生姜力量全。
口甜而腻,或兼不思饮食者,脾经伤浓味也。宜加味香砂汤。
神曲(一钱) 半夏(三钱) 砂仁(研,一钱) 云苓(三钱) 藿香(三钱) 楂肉(一钱)
歌曰:口中甜腻是脾伤,半夏云苓与藿香。
楂肉砂仁加入曲,六般煎服效堪彰。
(伯未按:蜀刻本多白术、党参、甘草、老莲、生姜、槟榔、白芍。)
(又按:此即《内经》口甘证,可时泡佩兰汤饮之。)
口淡无味,兼见腹满多唾者,脾虚中有寒也。宜加味理中汤。
党参(三钱) 白术(三钱) 生姜(二钱) 茯苓(四钱) 炙草(二钱) 陈皮(三钱)
歌曰:口中无味唾偏多,参术姜苓炙草和。
漫道陈皮非补药,善调胃气莫嫌他。
(伯未按:可时啖糖姜。)
口中肿痛,兼见发渴饮水者,胃中火上冲也。宜时方甘露饮:天冬(三钱) 麦冬(三钱) 生地(三钱) 熟地(三钱) 黄芩(三钱) 枳壳(一钱) 茵陈(三钱) 石斛(三钱) 枇杷叶(去毛蜜炙,三钱) 甘草(一钱)
歌曰:口中肿痛渴烦加,二地二冬及枇杷。
芩枳茵陈兼石斛,草梢引服效无瘥。
(伯未按:外用芦根泡,代茶。)
口燥舌干,或兼消渴引饮者,胃中阴液枯也。宜加减地黄汤。
熟地(三钱) 山药(三钱) 党参(三钱) 麦冬(三钱) 泽泻(三钱) 五味(一钱) 元参(三钱) 花粉(三钱) 山茱萸(三钱) 葛根(三钱)
歌曰:口干舌燥胃阴枯,不解滋阴病不除。
萸地参冬山泽味,元参花粉葛根扶。
口中腥臭,或兼吐血衄血者,胃中血燥热也。宜清阳宁血汤。
当归(三钱) 白芍(三钱) 黄芩(三钱) 黄连(二钱) 党参(三钱) 麦冬(三钱) 藕节(三钱) 生地(三钱) 蒲黄(二钱) 酒军(八分) 枳壳(一钱) 甘草(一钱)
歌曰:口中腥臭血当清,归芍芩连并党参。
藕地军蒲甘草枳,麦冬清热燥斯平。
卷一 证治
鼻孔
[总诀]肺气通调鼻自安,只宜疏散肺风寒。却因挟孔阳明脉,惹出乾清燥热端。
鼻流清涕,如有窒塞不通者,肺经受风寒也。宜加味香苏饮。
香附(二钱) 陈皮(二钱) 紫苏(三钱) 薄荷(一钱) 甘草(一钱) 杏仁(三钱) 辛夷(二钱) 桔梗(三钱)
歌曰:鼻流清涕窒难通,甘杏香陈苏薄同。
温肺辛夷偕桔梗,散寒通窍奏奇功。
(伯未按:可加 本八分。)
鼻根红赤,孔内干燥结煤者,阳明经燥气也。宜加味升葛汤。
升麻(一钱) 葛根(三钱) 石膏(研,四钱) 黄芩(三钱) 生地(三钱) 白芍(三钱。)
枳壳(一钱) 杏仁(三钱) 甘草(一钱) 花粉(三钱) 白芷(二钱) 银花(二钱) 连翘(二钱)
歌曰:鼻根红赤属阳明,升葛膏芩地芍平。
枳杏草同花粉用,银翘白芷火能清。
鼻中流血,或兼头晕口渴者。阳明经血燥也。宜加味甘露饮。
生地(三钱) 熟地(三钱) 黄芩(三钱) 麦冬(三钱) 天冬(三钱) 茵陈(三钱) 石斛(三钱) 枳壳(一钱) 茅根(二钱) 赤芍(二钱) 藕节(三钱) 蒲黄(一钱) 银花(一钱) 甘草(一钱)
歌曰:鼻因燥热血长流,二地二冬芩芍优。
石斛茵陈蒲枳共,银茅藕节草均收。
(伯未按:可先用新絮蘸浓京墨汁,或鲜生地塞鼻中,更以手巾浸冷水掩额上,以暂止之,然后服药。)
鼻中生疮,无论肿痛塞痒者,肝肺经痰火也。宜三白注鼻丹(内可服加味升葛汤,见前二节)。
白矾(一钱) 火硝(一钱) 硼砂(一钱)
歌曰:鼻内生疮痛痒频,硝矾注鼻法当循。
涤痰除火无余策,再入硼砂研要匀。
卷一 证治
齿牙
[总诀]胃主牙床肾主牙,补虚清热各专家。倘因风化生虫 ,抵穴探巢外治夸。
牙齿疼痛,由于生虫蚀剥者,风湿热所化也。宜外用乌梅化虫散。
乌梅(三枚) 川椒(一钱) 干姜(一钱) 黄连(二钱) 细辛(五分) 黄柏(一钱) 石膏(三钱) 枯矾(五分) 明雄(一钱) 铅粉(一钱)
歌曰:虫蚀牙疼姜与辛,椒连黄柏石膏遵。
乌梅再入枯矾碾,铅粉雄黄药要真。
(伯未按:若因风寒而痛者,以细辛嵌齿缝中。)
牙齿肿痛,或兼口舌皆痛者,胃经之风火也。宜清热去风汤。
枯芩(三钱) 石膏(三钱) 知母(二钱) 枳壳(一钱) 丹皮(三钱) 白芍(三钱) 白芷(二钱) 防风(二钱) 银花(三钱) 连翘(二钱) 山豆根(二钱) 甘草(一钱) 牛膝(一钱) 牛蒡子(一钱)
歌曰:胃经风火肿伤牙,知芍膏芩牛蒡加。
枳膝丹防甘草引,豆翘白芷与银花。
(伯未按:可用冰硼搽肿处,或针刺出血少许,勿令化脓。)
牙痛不肿,或肿不利凉药者,肾中之虚火也。宜加减八味丸。
熟地(三钱) 山药(三钱) 云苓(三钱) 泽泻(三钱) 丹皮(三钱) 山茱萸(三钱) 白芍(三钱) 牛膝(一钱) 麦冬(三钱) 安桂(八分) 骨碎补(三钱) 附子(一钱五分)
歌曰:牙疼不肿肾虚浮,地药苓丹桂附求。
碎补山萸冬共泽,芍同牛膝降兼收。
(伯未按;外治法用生附子、熟地同捣,敷足底心。)
卷一 证治
舌本
[总诀]舌乃心苗胃亦诊,赤红便作火来侵。有胎属火分真假,枯润之间仔细详。
凡舌有胎,或兼口苦溺黄者,三焦经郁热也。宜加味柴胡汤。
柴胡(二钱) 黄芩(二钱) 甘草(一钱) 当归(三钱) 白芍(三钱) 麦冬(三钱) 车前子(三钱) 花粉(三钱) 知母(三钱) 滑石(三钱)
歌曰:舌胎不论白和黄,但有皆为热五内。
加味柴胡芩草粉,知冬前滑芍归良。
舌尖赤痛,或生巨齿红点者,心经之游火也。宜加减泻心汤。
黄芩(三钱) 黄连(二钱) 当归(三钱) 赤芍(三钱) 丹皮(三钱) 生地(三钱) 花粉(三钱) 连翘(二钱) 车前子(三钱) 木通(一钱) 甘草(一钱) 牛蒡子(三钱)
歌曰:舌尖赤痛用芩连,牛蒡翘归地芍先。
花粉车前丹草和,木通泻热火全捐。
(伯未按:舌胀满口,生蒲黄末搽舌上,若舌胀退场门,冰片一钱研敷。)
舌胎黄燥,兼见消渴引饮者,胃中有热邪也。宜加味虎汤。
知母(三钱) 石膏(三钱) 花粉(三钱) 酒军(一钱) 甘草(一钱) 生地(三钱) 枳壳(一钱)
歌曰:舌胎黄燥用知膏,花粉军甘地枳调。
白虎西方金气禀,再加清品散凉 。
舌胎滑润,兼见二便清利者,真寒而假热也。宜加味益元汤。
干姜(二钱) 附片(三钱) 黄连(二钱) 知母(二钱) 党参(三钱) 白术(三钱) 五味(八分) 吴萸(二钱) 麦冬(三钱) 艾叶(一钱) 葱白(三根) 童便(一杯)
歌曰:舌胎滑润便清和,假热真寒姜附科。
冬味知连葱便引,艾萸参术不嫌多。
舌黑生刺,手足日晡潮热者,胃中有燥屎也。宜调胃承气汤。
芒硝(二钱) 大黄(二钱) 枳壳(二钱) 浓朴(二钱) 甘草(五分)
歌曰:燥屎留中舌刺芒,热潮日晡细端详。
硝黄枳朴同甘草,调胃长沙有妙方。
舌黑生刺,心烦不得安卧者,心火之亢热也。宜银翘泻心汤。
黄柏(二钱) 炒栀(二钱) 黄连(二钱) 黄芩(三钱) 生地(三钱) 白芍(二钱) 花粉(三钱) 银花(二钱) 连翘(一钱) 竹茹(二钱) 草梢(一钱) 灯心(一束)
歌曰:舌生黑刺卧难安,栀柏芩连用苦寒。
地芍银翘花粉共,灯心甘草竹茹餐。
卷一 证治
咽喉
[总诀]最重咽喉出纳关,那禁邪气壅其间。清心开肺还平胃,惟望医师妙转旋。
咽喉红肿,其色多带痰粘者,风火之壅塞也。宜加味甘桔汤。
山豆根(一钱) 连翘(一钱) 炒栀(一钱) 甘草(一钱) 杏仁(三钱) 荆芥(一钱) 薄荷(五分) 桔便(二钱) 枳壳(八分) 花粉(二钱) 枯芩(二钱) 贝母(三钱) 旋复(二钱) 射干(二钱)
歌曰:咽喉红肿豆翘栀,甘杏荆荷枳桔宜。
花粉枯芩清火用,射旋贝母涤痰施。
(伯未按:蜀刻本无花粉、旋复。)
(又按:若大便燥结者,当用凉膈散三钱入煎。)
咽喉白烂,其声嘶小不出者,火热乘肺金也。宜滋肺百合汤。
百合(一钱) 知母(一钱) 天冬(二钱) 麦冬(三钱) 花粉(二钱) 杏仁(三钱) 银花(一钱) 生地(三钱) 紫菀(一钱) 甘草(一钱) 桑叶(一钱) 五倍子(一钱)
歌曰:咽喉白烂总宜滋,杏草银桑合倍医。
知母二冬和紫菀,地黄花粉咽徐徐。
(伯未按:须防白喉,切勿大意。)
咽中疼痛,生黄起泡起点者,湿热之结气也。宜清散薄荷汤。
薄荷(五分) 荆芥(一钱) 柴胡(一钱) 知母(三钱) 黄芩(三钱) 槟榔(一钱) 草果(一钱) 羌活(五分) 枳壳(一钱) 连翘(一钱) 射干(二钱) 杏仁(三钱) 僵蚕(三钱) 蝉蜕(五个)
歌曰:咽疼起泡薄柴荆,羌枳翘干芩母清。
草果槟榔除湿积,僵蚕蝉杏热俱平。
咽中生蛾,壅塞关隘不通者,心经火上逆也。宜加减导赤散。
生地(三钱) 知母(二钱) 枳壳(一钱) 甘草(一钱) 薄荷(七分) 羌活(七分) 木通(一钱) 竹叶(三钱) 灵仙(一钱) 皂刺(三钱) 黄连(三钱) 酒军(一钱) 山甲(炒,二片) 牛蒡子(三钱)
歌曰:灵仙皂刺破喉蛾,山甲知连及薄荷。
牛蒡军甘羌地枳,木通竹叶与调和。
(伯未按:乳蛾症于结喉两旁,按之有核,可购贴喉异功散,置太乙膏上,贴之半日,即起泡,用针刺破,易红膏药贴之。)
凡红喉证,无论痈蛾肿起者,总属血分热也。宜 点胆矾丸。
胆矾(三分) 熊胆(一钱) 皂刺(一钱) 硼砂(一钱) 火硝(一钱) 麝香(一分) 蜣螂(二枚) 大黄(五分) 郁金(一钱) 牛黄(一分)
为末,蜜丸,点 喉间,有痰则吐去。
歌曰:胆矾熊胆点红喉,皂刺蜣螂一例收。
硼麝二黄硝合研,郁金加入症全瘳。
(伯未按:可另购玄参三钱泡,代茶饮。)
凡白喉证,无论癣烂疳蚀者,总属气分热也。宜吹 珠黄散。
珍珠(一钱) 牛黄(三分) 麝香(一分) 明雄(一钱) 硼砂(一钱) 甘草(一钱)
歌曰:雄麝珠黄点白喉,硼砂甘草一分求。
须知白烂关虚热,不与红喉一例投。
卷一 证治
胸前
[总诀]上焦心肺属胸中,空阔无尘比太空。寒热血痰相阻滞,开提升降具全功。
胸前胀满,兼见口渴胁痛者,少阳气不畅也。宜加减柴胡汤。
柴胡(一钱) 半夏(二钱) 人参(二钱) 黄芩(二钱) 杏仁(二钱) 栝蒌(二钱) 枳壳(一钱) 旋复(二钱) 甘草(一钱) 大枣(二枚) 生姜(三片) 荷梗(三钱)
歌曰:胀痛胸前引胁旁,柴胡栝蒌夏芩姜。
枳甘参枣旋花杏,荷梗兼能达少阳。
(伯未按:蜀刻本无旋复、荷梗。)
胸前痹痛,兼见痛而彻背者,心肺之阳郁也。宜栝蒌薤白汤。
桂枝(三钱) 生姜(三钱) 枳壳(一钱) 栝蒌(三钱) 薤白(三钱) 清酒(一盏)
歌曰:胸前痹痛势连绵,彻背疼时更不堪。
蒌桂枳姜添薤白,宣阳还要酒来煎。
胸前胀满,饭后更觉痞满者,胃虚而生痰也。宜香砂六君汤。
木香(一钱) 砂仁(二钱) 白术(三钱) 云苓(三钱) 党参(三钱) 陈皮(三钱) 半夏(二钱) 生姜(三片) 大枣(二枚)
歌曰:饭后胸前胀满增,香砂陈术解痰凝。
参苓姜夏甘和枣,补胃调中效可凭。
胸前结痛,不可触近按摩者,水火相搏结也。宜消息陷胸汤。
葶苈(一钱) 甘草(五分) 枳壳(一钱) 杏仁(三钱) 黄连(一钱) 大黄(炒,一钱)
栝蒌(整枚捣)
歌曰:陷胸葶苈枳黄攻,甘杏黄连力倍充。
全仗栝蒌除积痛,膈中水火两消融。
(伯未按:蜀刻本此方作甘遂、大黄、芒硝三味,与消息之义不合。)
胸前胀满,游走有声而呕者,膈上有水饮也。宜加味二陈汤。
陈皮(二钱) 云苓(三钱) 法夏(三钱) 贝母(二钱) 桔梗(二钱) 甘草(一钱) 枳壳(一钱) 白芥子(一钱) 苡仁(三钱) 苏子(二钱) 白术(三钱) 生姜(三钱)
歌曰:水满胸前走有声,二陈加味最详明。
芥苏桔贝苓甘夏,苡枳姜陈术用生。
胸前疼痛,彻背彻心不止者,寒气相攻冲也。宜乌头赤丸方。
干姜(三钱) 附子(三钱) 乌头(三钱) 赤石脂(三钱) 蜀椒(二钱)
歌曰:彻心彻背痛无休,附子姜椒一剂投。
赤石朱砂蜂蜜裹,散寒专取炮乌头。
胸前烦痛,口酸口苦闷郁者,火气之结滞也。宜整肃舒气汤。
柴胡(二钱) 黄芩(二钱) 桔梗(二钱) 枳壳(一钱) 丹参(二钱) 菖蒲(一钱) 当归(二钱) 旋复(二钱) 尖贝(二钱) 云苓(二钱) 车前子(二钱) 甘草(一钱) 炒栀(二钱) 生姜(三片)
歌曰:口苦兼酸病在胸,柴芩桔枳有奇功。
参归旋贝菖栀炒,前草姜苓一样同。
(伯未按:蜀刻木无柴胡、黄芩、旋复、多吴萸、川连、栀子。)
卷一 证治
大腹
[总诀]大腹中州总属脾,虚寒实热辨毫厘。木邪水湿皆为寇,痰血蛔虫亦易治。
(伯未按:腹痛症极多变化,宜及早检查。)
大腹绞痛,闭闷不得吐泻者,脾实而热闭也。宜加味三物汤。
枳壳(一钱) 浓朴(一钱) 大黄(一钱) 白芍(三钱) 黄芩(三钱) 杏仁(三钱) 甘草(一钱)
歌曰:腹中闭闷痛难禁,三物汤加芍与芩。
脾实当攻休畏忌,大黄枳朴杏甘寻。
腹中切痛,兼见吐泻厥冷者,脾虚发霍乱也。宜仲景理中汤。
人参(三钱) 白术(三钱) 干姜(三钱) 甘草(炙,二钱)
歌曰:霍乱多缘土气虚,腹间切痛势难舒。
干姜草术同参用,调理中宫病自祛。
(伯未按:危殆时,急用生姜蘸高粱酒擦四肢。)
腹中胀满,饭后倦怠反饱者,脾虚少运化也。宜加味六君汤。
木香(一钱) 砂仁(二钱) 白术(三钱) 云苓(三钱) 人参(三钱) 甘草(一钱) 陈皮(二钱) 半夏(二钱) 生姜(三钱) 大枣(三枚) 芡实(三钱) 麦芽(一钱)
歌曰:饭余反饱用参苓,术半香砂效最灵。
姜芡麦芽除腹满,陈皮甘枣善调停。
腹中胀满,兼见大便溏泄者,湿甚则濡泄也。宜时方胃苓汤。
云苓(三钱) 猪苓(三钱) 苍术(三钱) 白术(三钱) 陈皮(二钱) 大枣(二枚) 桂枝(二钱) 白芍(二钱) 甘草(一钱) 浓朴(一钱) 泽泻(二钱) 生姜(三片)
歌曰:腹满还兼大便溏,二苓二术枣陈姜。
建中桂芍甘同朴,除湿仍加泽泻详。
腹中疼痛,有物自脐冲上者,肾气之奔豚也。宜肾气奔豚汤。
桂枝(三钱) 云苓(三钱) 白术(二钱) 甘草(二钱) 苡仁(三钱) 大枣(二枚) 附子(炮,三钱)
歌曰:肾气奔豚脐上冲,桂苓术草古方宗。
苡仁附子重加入,大枣和中煮要浓。
腹中疼痛,有物自左冲上者,肝气之奔豚也。宜肝气奔豚汤。
吴萸(一钱) 黄连(三钱) 云苓(二钱) 荔核(研,三枚) 乌梅(二枚) 香附(研,三钱)
牡蛎(研,三钱)
歌曰:奔豚冲左属肝经,荔核梅连取用灵。
香附吴萸同理气,再加牡蛎及云苓。
(伯未按:可加李根白皮二钱,效尤捷。)
腹中大痛,有物突起拒摩者,虚寒见实象也。宜大建中原方。
人参(三钱) 蜀椒(二钱) 干姜(二钱) 饴糖(三钱)
歌曰:有物攻冲拒按摩,腹间突起痛难过。
虚寒实象姜椒用,参共饴糖胃气和。
腹痛喜按,舌上有白花点者,内有蛔虫扰也。宜醋制乌梅丸。
当归(三钱) 党参(三钱) 黄连(三钱) 黄柏(二钱) 细辛(一钱) 桂枝(三钱) 附片(三钱) 干姜(二钱) 川椒(二钱) 乌梅(蒸去核,七枚)
歌曰:舌上缘何起白花,蛔虫内扰痛频加。
归参连柏辛椒共,桂附姜梅醋制夸。
(伯未按:小儿可用使君子炒食。)
腹中绞痛,串走两胁鸣痛者,痰饮之积聚也。宜加味二陈汤。
陈皮(三钱) 半夏(三钱) 云苓(三钱) 前胡(二钱) 甘草(一钱)
白芥子(二钱) 苏枝(二钱)
歌曰:腹中绞痛胁常鸣,陈夏云苓甘草行。
再用苏枝通络脉,前胡白芥使痰清。
(伯未按:服之不验,可加芫花五分。)
腹中刺痛,脉涩痛如刀锥者,瘀血之阻滞也。宜加减桃仁汤。
桃仁(三钱) 蒲黄(三钱) 赤芍(三钱) 白芍(三钱) 归尾(三钱) 灵脂(二钱) 黄芩(三钱) 川芎(一钱) 香附(三钱) 甘草(一钱) 郁金(一钱) 青木香(二钱)
歌曰:腹中刺痛主桃仁,二芍芩归芎草均。
香附蒲黄脂郁木,酒军慎用告医人。
腹中猝痛,由伤风邪而得者,肝气侮脾土也。宜柴胡桂枝汤。
柴胡(二钱) 桂枝(二钱) 半夏(三钱) 人参(三钱) 青皮(一钱) 黄芩(二钱) 白芍(二钱) 甘草(一钱) 大枣(二枚) 生姜(三片)
歌曰:腹中猝痛系风伤,土侮脾经参枣姜。
夏草青皮芩桂合,柴胡白芍细商量。
腹中猝痛,由伤邪祟而得者,皆血乱正气也。宜加减正气散。
苍术(三钱) 陈皮(一钱) 木香(一钱) 党参(三钱) 云苓(三钱) 桂心(二钱) 天麻(二钱) 半夏(二钱) 大枣(三枚) 生姜(五片) 龙骨(三钱) 麝香(少许)
歌曰:邪祟伤人腹痛增,苍苓陈夏有奇能。
天麻麝木同龙骨,桂枣姜参正气升。
卷一 证治
小腹
[总诀]膀胱胞室与肝经,时辈犹知此数层。独于瘕气和寒疝,此意从来少识人。
小腹满痛,由于小便不通者,膀胱之水结也。宜加味五苓散。
白芍(三钱) 白术(三钱) 云苓(三钱) 猪苓(三钱) 泽泻(三钱) 杏仁(三钱) 桂枝(二钱)
歌曰:小腹疼时便溺穷,膀胱水结二苓攻。
术和桂泽心阳导,芍杏还从肝肺通。
小腹满痛,小便仍然通利者,胞宫之血结也。宜加减桃仁汤(重者加大黄)。
桃仁(一钱) 蒲黄(三钱) 赤芍(二钱) 白芍(二钱) 灵脂(三钱) 郁金(一钱) 归尾(三钱) 木香(一钱) 香附(三钱) 黄芩(二钱) 甘草(一钱) 川芎(八分)
歌曰:疼居少腹便犹通,归郁灵桃蒲草攻。
二芍木香香附子,芎芩或与大黄同。
小腹绞痛,绕脐上下难忍者,下焦之寒疝也。宜乌头羊肉汤。
当归(三钱) 生姜(三钱) 羊肉(四两) 乌头(二钱炮)
歌曰:绕脐疼痛下焦寒,羊肉乌头姜共餐。
更有当归宜合用,须知四药总温肝。
(伯未按:感寒腹痛,用食盐川椒炒热,熨脐四周。)
小腹旁痛,以及软肋俱痛者,厥阴血不和也。宜当归四逆汤。
当归(三钱) 桂枝(二钱) 细辛(五分) 白芍(二钱) 木通(一钱) 生地(二钱) 云苓(二钱) 香附(二钱) 灵脂(二钱) 甘草(一钱) 橘叶(三钱) 艾叶(二钱) 川芎(一钱)
台乌药(二钱)
歌曰:小腹疼连软胁旁,归辛桂芍地通尝。
芎灵香附台乌草,橘叶云苓艾煮汤。
小腹疼痛,得屁腹鸣乃快者,小肠气不和也,宜普明橘核丸。
楂核(二钱) 荔枝(三钱) 吴萸(一钱) 橘核(三钱) 香附(三钱) 小茴(一钱) 楝子(三钱)
歌曰:腹鸣得屁痛方轻,楂荔吴萸橘核呈。
香附小茴和楝子,小肠疼痛此方平。
小腹疼痛,由于淋 血虚者,胞宫瘀与热也。宜下瘀清热汤。
黄柏(二钱) 黄芩(三钱) 白芍(二钱) 赤芍(二钱) 桃仁(三钱) 牛膝(一钱) 丹皮(三钱) 茜草(一钱) 归尾(三钱) 生地(三钱) 甘草(一钱)
歌曰:小腹疼因血结胞,柏芩二芍并甘梢。
桃仁牛膝丹和茜,归地浓煎煮作胶。
卷一 证治
胁肋
[总诀]侧边肝胆所分司,和畅阴阳两得宜。若绑定疼宜破利,非痰即血莫迟疑。
两胁下痛,难于俯仰屈伸者,少阳气不和也。宜加减柴胡汤。
党参(三钱) 柴胡(二钱) 黄芩(二钱) 半夏(二钱) 归尾(三钱) 青皮(一钱) 牡蛎(三钱) 生姜(三片) 甘草(一钱) 竹茹(三钱)
歌曰:胁下疼时碍屈伸,参柴芩草用通神。
竹茹牡蛎姜归入,半夏青皮总要陈。
(伯未按:两胁不时作痛者,枳壳二钱为末,盐酒调服。)
两胁下痛,穿透游走有声者,肝脾之痰饮也。宜加味二陈汤。
陈皮(二钱) 半夏(二钱) 云苓(三钱) 甘草(一钱) 白术(二钱) 前胡(二钱) 紫苏枝(三钱)
歌曰:胁疼串走有声音,陈夏云苓甘草斟。
白芥前胡痰饮涤,苏枝通络免寒侵。
两软胁痛,以及小腹俱痛者,厥阴血不和也。宜血府逐瘀汤。
当归(三钱) 生地(二钱) 桃仁(三钱) 红花(一钱) 枳壳(一钱) 赤芍(二钱) 柴胡(一钱) 川芎(一钱) 桔梗(二钱) 牛膝(三钱) 甘草(一钱)
歌曰:胁同小腹痛牵连,四物归芎地芍全。
桃核红花牛膝共,枳柴桔草逐瘀先。
胁下偏痛,痞结硬满不去者,血、气、痰三积也。宜三消去痞汤。
附子(二钱) 细辛(五分) 大黄(一钱) 白芥子(三钱) 灵脂(三钱) 香附(三钱)
歌曰:胁下缘何痛一偏,气痰与血积经年。
辛军附芥同香附,灵脂加来喜破坚。
卷一 证治
腰中
[总诀]腰为肾窍宜补温,湿着血瘀皆令疼。亦有痛连肩背者,太阳经病讨根源。
腰间沉痛,如带五千钱重者,肾经受寒湿也。宜时方肾着汤。
干姜(三钱) 白本(三钱) 云苓(五钱) 甘草(二钱)
歌曰:肾着腰疼若带钱,姜苓白术草梢连。
除寒利湿无他术,漫道时方力不全。
(伯未按:《三因方》原注“如大便泄者,加苍术、陈皮、丁香”。)
腰痛难忍,有如刀锥刺割者,瘀血积腰际也。宜鹿角利腰汤。
鹿角(三钱) 归尾(三钱) 白芍(三钱) 丹皮(三钱) 红花(一钱) 牛膝(二钱) 续断(三钱)
歌曰:腰疼难忍似锥刀,归芍丹皮等分熬。
鹿角红花同续断,再加牛膝煮成膏。
腰痛软弱,或兼小便不利者,虚劳肾气弱也。宜金匮肾气丸。
熟地(四钱) 山药(三钱) 云苓(三钱) 附子(三钱) 安桂(一钱) 泽泻(三钱) 丹皮(三钱) 山茱萸(三钱)
歌曰:腰疼软弱肾元虚,桂附丹萸药笼储。
山药云苓兼泽泻,地黄滋补渐宽舒。
(伯未按:可用陈酒煮猪腰子啖之,或加杜仲、续断亦佳。一方用核桃肉四两、补骨脂一两同捣,日食三四钱。)
腰痛连背,或兼寒热头痛者,风寒袭太阳也。宜人参败毒散。
羌活(一钱) 独活(一钱) 柴胡(二钱) 前胡(二钱) 川芎(八分) 枳壳(一钱) 沙参(二钱) 桔梗(二钱) 杏仁(三钱) 茯苓(三钱) 甘草(一钱) 生姜(三片) 大枣(二枚) 葛根(三钱)
歌曰:头疼腰痛总因风,药用人参败毒攻。
二活柴前芎枳桔,苓甘葛枣杏姜通。
腰痛溺赤,或兼曲而不伸者,阴虚筋骨缩也。宜加味补阴丸。
生地(三钱) 知母(二钱) 黄柏(二钱) 龟板(炙,三钱) 续断(三钱) 山茱萸(三钱) 丹皮(二钱) 葳蕤(二钱) 竹茹(一钱) 牛膝(一钱) 鹿角屑(一钱)
歌曰:腰痛缘何曲不伸,阴虚筋缩地宜生。
丹皮续断知萸柏,龟鹿茹蕤牛膝行。
卷一 证治
手臂
[总诀]手为四末属脾经,两掌中心属少阴。厥热两条须辨治,热潮时节要分明。
手发厥冷,或兼泄利清谷者,脾肾之虚寒也。宜附子理中汤。
干姜(三钱) 附子(三钱) 党参(三钱) 白术(三钱) 甘草(炙,二钱)
歌曰:脾肾虚寒手冷僵,不离术附与干姜。
再加参草调中胃,四末阳回正气昌。
手发潮热,兼见谵语舌黑者,胃中有燥屎也。宜调胃承气汤。
枳壳(二钱) 朴硝(三钱) 大黄(二钱) 浓朴(二钱) 甘草(一钱)
歌曰:手热还同谵语增,胃中燥屎有明征。
草梢枳朴能调胃,加入硝黄气可承。
手心发热,多在入夜以后者,瘀血在阴分也。宜四物化瘀汤。
生地(三钱) 当归(三钱) 川芎(一钱) 白芍(三钱) 丹皮(三钱) 桃仁(三钱) 荆芥(炒,二钱) 麦冬(三钱) 桑叶(三钱) 浮麦(三钱) 竹叶(三钱) 灯心(一钱) 蒲黄(二钱) 地骨皮(二钱)
歌曰:手心夜热地归芎,化血桃丹芍芥同。
桑竹全蒲灯草心,麦冬浮麦养阴崇。
手腕疼痛,或兼身痛拘急者,风、寒、湿合痹也。宜五物逐瘀汤。
桂枝(二钱) 当归(三钱) 黄 (二钱) 苡仁(三钱) 甘草(一钱) 生姜(三片)
歌曰:手及身疼风湿痹,逐瘀汤内用 归。
苡能除湿甘能缓,再入生姜与桂枝。
(伯未按:可加姜黄、秦艽各二钱。)
手心发热,必在午饭以后者,脾胃停饮食也。宜加味平脾汤。
苍术(二钱) 浓朴(二钱) 陈皮(二钱) 甘草(一钱) 神曲(二钱) 白芍(二钱) 酒军(一钱)
歌曰:手心饭后热脾伤,苍术陈皮浓朴良。
再入草梢同建曲,酒军白芍细推详。
手腕麻木,通腕皆痛不仁者,血虚生风湿也。宜养血消风汤。
当归(三钱) 白芍(三钱) 川芎(一钱) 秦艽(二钱) 苡仁(二钱) 桑皮(二钱) 竹茹(二钱) 僵蚕(二钱) 红花(一钱) 荆芥(一钱) 续断(二钱) 生地(三钱) 钩藤(二钱) 清酒(一杯)
歌曰:血虚腕痛总因风,和血艽归地芍芎。
苡竹桑藤蚕作引,红花芥续酒煎同。
(伯未按:大活络丹亦可服。)
卷一 证治
脚腿
[总诀]足居下部肾之分,又属阳明灌大筋。寒热肿疼根据法治,总于胃肾问原因。
脚冷厥逆,或兼下利清谷者,脾肾之虚寒也,宜加味四逆汤。
干姜(二钱) 附片(三钱) 甘草(二钱) 白术(三钱) 茯苓(三钱)
歌曰:洞泻脾虚肾亦虚,阳微足冷厥难舒。
茯苓术草和中胃,姜附回阳暖气嘘。
脚发热厥,夜睡不欲被复者,肾中真阴虚也。宜六味地黄丸。
熟地(五钱) 山萸(三钱) 山药(四钱) 茯苓(三钱) 丹皮(三钱) 泽泻(三钱)
歌曰:夜中足热肾阴亏,苓地山萸泽泻宜。
山药滋阴当重用,再加凉血牡丹皮。
脚跗肿大,青白如蚕明亮者,寒湿之气注也。宜神仙鸡鸣散。
吴萸(二钱) 苍术(二钱) 紫苏(二钱) 生姜(三钱) 苡仁(三钱) 木瓜(二钱) 陈皮(二钱) 槟榔(一钱) 桔梗(二钱) 云苓(三钱)
歌曰:脚肿皮光白似蚕,吴萸苍术苡瓜探。
槟榔陈桔姜苏入,除湿云苓性要参。
(伯未按:当在五更时冷服,故名“鸡鸣”。)
脚跗赤肿,以及生疮溃烂者,湿热之下注也,宜苍术知母汤。
苍术(二钱) 知母(三钱) 白术(二钱) 云苓(二钱) 黄芩(二钱) 白芍(二钱) 续断(二钱) 秦皮(二钱) 茵陈(二钱) 桑皮(二钱) 地骨皮(二钱) 甘草(一钱) 防己(一钱五分)
歌曰:足跟赤肿或生疮,二术三皮知芍匡。
苓续茵陈防己入,枯芩甘草共清凉。
脚痛瘦削,无论干枯发热者,肝肺之痿弱也。宜去痿治血汤。
生地(三钱) 当归(三钱) 元参(二钱) 白芍(二钱) 杏仁(二钱) 丹皮(二钱) 麦冬(三钱) 知母(二钱) 胆草(二钱) 秦艽(二钱)
歌曰:脚疼瘦削属痿痹,药用元参归地施。
杏芍麦冬知共胆,秦艽再入牡丹皮。
妇人脚心疼痛,如刀锥刺者,少阴经瘀血也。宜仲景温经汤。
当归(三钱) 白芍(二钱) 阿胶(二钱) 川芎(一钱) 桂枝(二钱) 丹皮(三钱) 麦冬(四钱) 半夏(二钱) 人参(二钱) 吴萸(一钱)
甘草(一钱) 生姜(三片)
歌曰:脚底烦疼痛似锥,妇人瘀血用丹皮。
归芎胶芍同姜桂,参草吴萸冬夏施。
卷一 证治
前阴
[总诀]男女前阴总属肝,肝经萦绕在其端。气抟湿热求真诀,按法施方本已探。
前阴痒湿,以及赤肿生疮者,肝经之湿热也。宜龙胆泻肝汤。
胆草(二钱) 泽泻(二钱) 车前(二钱) 甘草(一钱) 栀子(二钱) 木通(一钱) 柴胡(一钱) 生地(三钱) 当归(二钱) 黄芩(三钱)
歌曰:前阴痒湿总医肝,归地柴芩栀草攒。
前泽木通和胆草,湿除热退治何难。
阴囊胀结,痛引小腹以内者,肝经之疝气也。宜茴香五苓散。
小茴(二钱) 荔核(二钱) 橘核(一钱) 楝核(一钱) 归尾(三钱) 香附(三钱) 白术(二钱) 台乌药(二钱) 猪苓(二钱) 泽泻(二钱) 桂尖(一钱) 槟榔(一钱) 云苓(三钱) 白芍(二钱)
歌曰:阴囊胀结用茴香,归芍云苓香附匡。
白术乌药猪共泽,荔枝楝橘与槟榔。
(伯未按:方中酌加柴胡钱半。)
前阴暴缩,或兼转筋入腹者,肝肾之虚寒也。宜加味四逆汤。
干姜(二钱) 附子(二钱) 乌头(炮,一钱) 当归(三钱) 人参(二钱) 云苓(三钱) 甘草(炙,二钱)
歌曰:前阴暴缩总虚寒,姜附乌头急与餐。
苓草参归仍共济,不难填肾与温肝。
阴囊缩入,兼见舌卷心热者,肝经之热邪也。宜生犀泻肝汤。
生地(三钱) 犀角(二钱) 白芍(三钱) 大黄(一钱) 当归(二钱) 知母(三钱) 苁蓉(三钱)
歌曰:阴囊缩入舌兼收,地芍犀黄要急投。
知母当归清血热,苁蓉加入病能瘳。
阴茎虫蚀,以及妇人阴蚀者,古之狐惑病也。宜外洗苦参汤。
苦参、雄黄煎洗(亦可内服龙胆泻肝汤)。
歌曰:阴茎虫蚀泻肝汤,龙草柴芩归地良。
前泽木通和胆草,苦参外洗合雄黄。
卷一 证治
后阴
[总诀]后阴肛脱乃为虚,以外俱将实证医。大抵燥金多燥热,即从燥气定权舆。
后阴脱出,屎后良久乃入者,中气下陷故也。宜补中益气汤。
党参(三钱) 白术(三钱) 黄 (三钱) 当归(二钱) 大枣(三枚) 柴胡(一钱) 升麻(二钱)生姜(三片) 甘草(炙,一钱) 陈皮(一钱)
歌曰:脱肛气陷用柴升,参术归 姜草增。
大枣陈皮调胃剂,补中益气服之灵。
(伯未按:升麻宜醋炒,若小儿脱肛,鳖头烧灰敷之。)
后阴疮痔,一切肿痛诸苦者,阳明之血燥也。宜麻仁地榆汤。
麻仁(三钱) 地榆(三钱) 当归(三钱) 白芍(二钱) 杏仁(二钱) 银花(一钱) 黄芩(三钱) 黄连(一钱) 槐实(二钱) 桔梗(一钱) 生地(三钱) 牛蒡子(二钱)
歌曰:和血能将痔漏除,槐榆归芍总当储。
芩连牛蒡同麻杏,地桔银花燥热祛。
卷一 证治
大便
[总诀]大便无分结与溏,只将寒热细评章。至于痢证尤难治,还望医师妙主张。
大肠不通,口渴而小便黄者,阳明之燥结也。宜加味承气汤。
生地(三钱) 花粉(三钱) 大黄(二钱) 芒硝(一钱) 枳壳(一钱) 浓朴(二钱) 甘草(一钱)
歌曰:阳明燥结便难通,口渴硝黄枳朴攻。
甘草兼能清胃火,生津花粉地黄同。
大便不通,口和而小便清者,脾寒气凝结也。宜加味理中汤。
当归(三钱) 白芍(炒,三钱) 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 干姜(一钱)
甘草(一钱)
歌曰:小便清和大便难,归参姜术治脾寒。
再加白芍和甘草,气顺肠通腹自宽。
大便溏泄,其色青白完谷者,脾经寒湿气也。宜加味胃苓汤。
苍术(二钱) 陈皮(二钱) 甘草(炙,一钱) 茯苓(三钱) 桂枝(二钱) 附子(二钱) 大枣(四枚) 白术(三钱) 党参(二钱) 猪苓(二钱) 泽泻(二钱) 肉蔻(一钱) 干姜(一钱)
白芍(二钱)
歌曰:大便溏时谷尚完,总宜桂附蔻姜攒。
二苓二术和陈朴,枣芍熬同泽草餐。
(伯未按:久泻不愈,生葱杵烂,入黄丹为丸如豆大,填脐中。)
大便溏泻,其色浊垢胶腻者,肠中之湿热也。宜清热涤肠汤。
杏仁(三钱) 滑石(二钱) 木通(二钱) 浓朴(二钱) 黄芩(三钱) 车前子(一钱) 栀子(二钱) 绿豆(三钱) 甘草(二钱) 泽泻(二钱) 生地(三钱) 白芍(三钱) 黄连(二钱) 当归(二钱)
歌曰:便溏浊垢法当清,杏芍芩连绿豆烹。
归地黄前同滑泽,甘和栀朴煮汤成。
大便溏泻,必在五更时分者,肾寒而侮脾也。宜加味四神丸。
附子(二钱) 肉蔻(二钱) 白术(三钱) 云苓(三钱) 大枣(四枚) 甘草(炙,一钱)
吴萸(二钱) 干姜(一钱) 人参(三钱) 五味(一钱)
生姜(三片) 粟壳(一钱)
歌曰:五更泻泄附姜投,参术吴萸甘枣收。
肉蔻味苓姜粟壳,肠鸣无复水幽幽。
大便完谷,食入即刻利出者,肺热而暴注也。宜泻肺止利汤。
黄芩(二钱) 知母(三钱) 黄连(二钱) 大黄(一钱) 石膏(三钱) 桔梗(一钱) 葛根(二钱) 桑皮(二钱) 人参(二钱) 生地(三钱) 白芍(二钱) 粟壳(一钱)
歌曰:莫将完谷认虚寒,协热偏宜知地餐。
参芍芩连桑与葛,大黄粟壳桔膏攒。
便泻赤白,下部逼胀难通者,湿热郁为痢也。宜加减芍药汤。
柴胡(一钱) 当归(二钱) 白芍(三钱) 甘草(一钱) 槟榔(二钱) 葛根(三钱) 杏仁(三钱) 桔梗(二钱) 木香(二钱) 黄芩(二钱) 黄连(二钱) 绿豆(三钱) 银花(一钱) 荷叶(二钱)
歌曰:痢症都缘湿热侵,兼红兼白用归芩。
槟榔银葛香柴芍,杏草连荷桔豆寻。
(伯未按:用陈红茶叶、山楂炭、红白沙糖各三钱,煨姜一钱,极简效。)
便痢纯赤,或见口渴溺赤者,热结在血分也。宜地榆白头汤。
黄连(二钱) 黄芩(二钱) 黄柏(二钱) 秦皮(三钱) 地榆(二钱) 白头翁(三钱) 当归(二钱) 白芍(三钱) 银花炭(一钱) 丹皮(二钱)
歌曰:红痢当从血分医,丹秦榆柏芍归随。
白头翁与芩连共,再入银花病自离。
(伯未按:或用一味白头翁煎服,或用鸦胆子七粒,桂圆肉包,吞服。)
下痢纯白,但见里急下重者,热郁在气分也。宜膏芩清痢散。
黄芩(二钱) 石膏(二钱) 兜铃(二钱) 防己(二钱) 银花(二钱) 知母(三钱) 杏仁(三钱) 滑石(二钱) 枳壳(一钱) 荷梗(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一钱)
歌曰:痢如纯白治如何,膏杏银防枳与荷。
滑草兜铃知共芍,服之病气渐调和。
下痢禁口,其人饮食不纳者,邪热伤中气也。宜人参开禁汤。
人参(三钱) 黄连(二钱) 黄芩(三钱) 石膏(三钱) 知母(三钱) 连翘(二钱) 木香(一钱)花粉(三钱) 麦冬(三钱) 桔梗(一钱) 葛根(二钱) 银花(一钱) 荷梗(二钱) 甘草(一钱)
歌曰:禁口多缘津液枯,膏冬参粉极滋濡。
银翘葛根芩连共,知桔香荷甘草俱。
大便久痢,诸药不能禁止者,寒热之错杂也,宜姜连四神丸。
干姜(二钱) 黄连(二钱) 乌梅(四枚) 白芍(三钱) 甘草(一钱)
歌曰:久痢诸汤治不灵,姜连梅芍草梢增。
症兼寒热宜斟酌,漫借经方炫己能。
卷一 证治
小便
[总诀]三焦决渎为出路,肺主通调脾转布。但治小肠与膀胱,世人那得知其故。
小便赤短,别无外证内伤者,小肠经火气也。宜加味导赤散。
生地(三钱) 木通(二钱) 草梢(一钱) 竹叶(一钱) 滑石(二钱) 山栀(三钱) 黄芩(三钱)
歌曰:小便缘何见赤黄,木通甘草地芩详。
山栀竹叶同锅煮,滑石煎汤病即康。
(伯未按:以银花、生地及通天草代饮,轻者亦能已。)
小便白浊,甚则尽如米饮者:脾经之湿气也。宜萆 厘清饮。
萆 (一钱) 菖蒲(二钱) 甘草(一钱) 益智(二钱) 乌药(三钱) 神曲(一钱) 青盐(五分)
歌曰:脾经湿气犯膀胱,小便虽通浊似浆。
萆 菖蒲盐曲共,草梢乌药智仁匡。
(伯未按:宜少食油类。)
小便短涩,每溺则涩而痛者,膀胱之热淋也。宜车前五淋散。
当归(三钱) 白芍(三钱) 赤苓(三钱) 栀仁(三钱) 甘草(一钱) 灯心(三分) 车前子(二钱)
歌曰:热结膀胱用五淋,茎中痛涩芍归寻。
车前甘草山栀共,赤茯苓加灯草心。
小便不通,点滴俱不能出者,膀胱之热结也。宜滋肾通关丸。
黄柏(三钱) 知母(三钱) 安桂(三分)
歌曰:膀胱热结便殊艰,知柏滋阴岂等闲。
安桂少加为反佐,蜜丸汤下号通关。
小便带血,或兼茎中割痛者,热动胞中血也。宜加味五苓散。
当归(三钱) 赤芍(二钱) 甘草(一钱) 牛膝(一钱) 郁金(一钱) 生地(三钱) 胆草(一钱) 白芍(三钱) 栀仁(二钱) 灯心(五分) 桃仁(三钱) 木通(一钱) 车前子(一钱) 麝香(三厘)
歌曰:小便缘何带血丝,桃归二芍郁金施。
地前通胆栀和麝,牛膝灯心甘草随。
(伯未按:生地汁、茅根汁和服,亦有效。)
小便不通,诸药俱不效验者,气道迫塞故也。宜通气麻杏汤。
麻黄(七分) 杏仁(三钱) 甘草(一钱)
歌曰:小便难通治法穷,麻黄甘杏奏奇功。
只缘气道多坚阻,透达元阳水自融。
(伯未按:当予导尿。)
小便过多,以及遗溺不禁者,膀胱与肾寒也。宜附子温肾丸。
附子(二钱) 安桂(一钱) 熟地(三钱) 山萸(三钱) 白术(三钱) 青盐(五分)
歌曰:小便嫌多肾要温,山萸桂附术盐吞。
加来熟地兼滋补,遗溺方须究本原。
(伯未按:初期可买缩泉丸,吞服三钱。)
卷二 证治
寒热
[总诀]寒热阴阳朕兆机,互根互换理难知。或虚或实分真假,表里能明乃可医。
发热恶寒,皮毛洒淅无汗者,风寒闭肤表也。宜原方麻黄汤。
麻黄(七分) 桂枝(二钱) 杏仁(三钱) 甘草(一钱)
歌曰:恶寒发热汗无流,麻桂经方仔细求。
杏助麻黄甘助桂,皮毛洒淅此方投。
(伯未按:余家遇感冒不服药,购防风五钱,紫苏五钱,荆芥五钱,薄荷三钱,洗汤蒙首熏,待背上汗出,口流冷涎,即已。)
发热恶风,翕翕然而自汗者,风寒袭腠里也。宜原方桂枝汤。
桂枝(二钱) 白芍(三钱) 甘草(炙,二钱) 大枣(四枚) 生姜(三片)
歌曰:热兼汗出忌风吹,汤用生姜及桂枝。
芍枣和甘营气顺,解肌还赖粥浆随。
但热不寒,口干舌燥便黄者,阳明之燥热也。宜原方白虎汤。
石膏(三钱) 知母(三钱) 甘草(一钱) 粳米(二钱)
歌曰:但热无寒小便黄,口干舌燥渴难当。
知膏粳草生津液,白虎原方仔细详。
但寒不热,并无燥渴等证者,少阴之阳虚也。宜长沙附子汤。
附子(二钱) 白术(三钱) 人参(二钱) 云苓(三钱) 甘草(一钱)
歌曰:但寒无热少阴虚,术附回阳体自舒。
甘草参苓俱补气,气和身暖病能除。
皮肤发热,夜晚潮热更甚者,阴血不濡阳也。宜当归补血汤。
当归(三钱) 生地(三钱) 黄 (二钱) 人参(二钱) 枯芩(三钱) 合欢皮(二钱) 山萸(三钱) 百合(三钱) 麦冬(三钱) 黄柏(二钱) 龟板(二钱) 慈竹叶(一钱 )
歌曰:皮肤发热夜来增,滋补归萸地合参。
柏龟芩冬合欢竹,黄 益气液升腾。
子午发热,睡后更觉盗汗者,虚劳骨蒸热也。宜柴胡清蒸汤。
柴胡(一钱) 黄芩(三钱) 当归(二钱) 白芍(三钱) 生地(三钱) 丹皮(一钱) 桃仁(二钱) 蒲黄(三钱) 胆草(二钱) 云苓(三钱) 贝母(二钱) 杏仁(三钱) 甘草(一钱) 鳖甲(炙黄,二钱)
歌曰:盗热常居子午时,夜来更甚用丹皮。
桃蒲归芍柴芩地,胆鳖甘苓贝杏施。
寒热往来,发作有定时候者,少阳经疟疾也。宜独活黄芩汤。
独活(五分) 黄芩(三钱) 知母(三钱) 柴胡(三钱) 羌活(五分) 花粉(三钱) 槟榔(一钱) 浓朴(一钱) 枳壳(一钱) 杏仁(三钱) 炒栀(三钱) 石膏(三钱)
歌曰:往来寒热用柴芩,二活知膏杏枳寻。
花粉槟榔栀朴草,薄荷加入疟难侵。
(伯未按:若疟发三四次后,用柴胡、黄芩、常山、草果、生姜、大枣煎服即止。惟服时在疟发前一小时。
又三阴疟不愈者,以鹅卵于朔望日生者煮熟食,立已。)
朝发寒冷,入夜则又发热者,阳气陷入阴也。宜补中益气汤。
人参(二钱) 白术(三钱) 甘草(二钱) 陈皮(一钱) 茯苓(三钱) 黄 (一钱) 升麻(一钱) 当归(三钱) 柴胡(一钱) 生姜(三片) 大枣(四枚)
歌曰:朝寒夜热用升麻,再入参归术草偕。
陈茯黄 姜共枣,补中能使气和谐。
身热面赤,下利清水完谷者,里寒而外热也。宜加味白通汤。
干姜(二钱) 附子(二钱) 葱白(五根) 甘草(一钱) 猪胆(一个)
歌曰:面红身热似阴亏,下利缘何谷未糜。
温里急需姜与附,葱和胆草作汤医。
身热面赤,烦躁欲卧泥水者,阴甚而格阳也。宜益元艾附汤。
人参(二钱) 干姜(二钱) 附子(二钱) 艾叶(一钱) 白术(二钱) 茯苓(三钱) 黄连(一钱) 甘草(一钱) 知母(三钱) 五味(一钱) 故纸(二钱) 香附(一钱)
歌曰:热烦欲卧水泥中,阴甚需参姜附攻。
互用知连冬味草,苓葱纸艾性温通。
春月发热,气喘而口干渴者,感风热之气也。宜加减麻杏汤。
杏仁(三钱) 麻黄(八分) 石膏(三钱) 甘草(一钱) 僵蚕(三钱) 知母(三钱) 花粉(三钱)连翘(二钱) 银花(二钱) 白芍(三钱) 蝉蜕(七个) 菊花(一钱) 牛蒡子(一钱)
歌曰:渴兼发热在春天,麻杏知膏急与煎。
花粉银翘牛蒡菊,再加芍草共蚕蝉。
夏月发热,口渴而心烦懊者,伤暑热之气也。宜加味六一散。
炒栀(三钱) 麦冬(二钱) 滑石(三钱) 甘草(一钱) 黄芩(二钱) 花粉(三钱) 杏仁(三钱) 香薷(一钱) 浓朴(二钱) 木通(二钱) 石膏(三钱) 荆芥(一钱) 知母(三钱) 银花(二钱)
歌曰:夏天热渴暑为殃,滑草栀冬芩粉详。
通朴杏薷膏合芥,银花知母性清凉。
卷二 证治
呕吐
[总诀]寒热阴阳细品详,总因气逆呕斯生。降冲安胃开邪拒,气不奔腾呕自平。
呕吐不食,水饮不得入口者,火热相拒隔也。宜人参干姜汤。
人参(三钱) 黄连(三钱) 黄芩(三钱) 干姜(五分)
歌曰:呕时拒隔水难尝,多用芩连少用姜。
惟有人参能养液,主方重使却无妨。
呕吐能食,食入实时吐出者,两热相争冲也。宜酒蒸大黄汤。
大黄(三钱) 甘草(一钱)
歌曰:呕吐虽能纳水浆,实时吐出胃脾伤。
只缘两热相争竞,酒水同烹草与黄。
食久乃吐,兼见大腹胀满者,脾经乏火化也。宜姜附六君汤。
人参(二钱) 白术(三钱) 云苓(三钱) 甘草(一钱) 半夏(二钱) 陈皮(一钱) 干姜(一钱) 附子(二钱)
歌曰:食饭经时呕吐频,更兼腹满病原真。
人参附片姜和术,半夏云苓甘与陈。
食久乃吐,兼见胸前胀满者,胃府之虚寒也。宜香砂养胃汤。
木香(二钱) 砂仁(二钱) 白术(二钱) 云苓(三钱) 陈皮(一钱) 半夏(二钱)
人参(二钱) 甘草(一钱) 大枣(四枚) 生姜(三片)
歌曰:食久胸前胀满增,香砂治呕有奇能。
参苓枣夏俱同煮,术草姜陈也共蒸。
食久乃吐,吐出多带水液者,肾部之虚寒也。宜仲景真武汤。
白术(三钱) 云苓(三钱) 白芍(三钱) 生姜(三片) 附子(三钱)
歌曰:肾寒呕吐水津多,术芍云苓姜附科。
姜附散寒为主药,术苓平胃共调和。
(伯未按:若呕吐苦水,或酸水,或绿水,而不能饮食者,吴萸,黄连浓煎,缓咽。)
食久乃吐,吐出多带酸水者,肝藏有寒热也。宜仲景乌梅丸。
乌梅(三个) 人参(二钱) 黄柏(二钱) 黄连(二钱) 当归(三钱) 干姜(一钱) 细辛(五分) 桂枝(一钱) 附子(二钱) 花椒(一钱)
(伯未按:蜀刻本作“宜吴茱萸原方”,方用吴萸、生姜、人参、大枣。)
歌曰:食已经时吐带酸,梅连桂附善平肝。
姜辛椒柏当归研,再入人参裹作丸。
单吐痰涎,或兼咳嗽头痛者,胃中有痰饮也。宜加味二陈汤。
陈皮(二钱) 半夏(二钱) 云苓(三钱) 甘草(一钱) 生姜(三片) 竹沥(一勺)
黄芩(三钱)
(伯未按:蜀刻本无黄芩。)
歌曰:单吐痰涎用二陈,夏陈苓草竹姜匀。
黄芩加入兼清热,热净痰除效若神。
单吐酸水,或兼头痛如破者,肝寒气上逆也。宜加味左金丸。
吴萸(二钱) 黄连(一钱) 人参(二钱) 云苓(三钱) 细辛(五分) 苡仁(三钱)
歌曰:单吐酸宜用左金,参苓细苡共连寻。
辛温独取吴萸性,肝气平时病不侵。
(伯未按:一味吴萸浓煎服亦效,肉桂粉亦佳。)
呕吐不止,兼见腹痛下利者,脾气之虚脱也。宜附子理中汤。
附子(二钱) 白术(三钱) 人参(二钱) 甘草(一钱) 干姜(一钱)
歌曰:吐兼下利责脾虚,参草和中是急需。
附术干姜仍合用,理中汤服病当除。
呕吐发热,或兼口苦胸满者,少阳之逆气也。宜原方柴胡汤。
黄芩(三钱) 柴胡(一钱) 人参(二钱) 生姜(三片) 半夏(三钱) 甘草(一钱) 大枣(四枚)
歌曰:吐兼发热用柴芩,只为三焦逆气侵。
夏草姜参同大枣,长沙旧法细推寻。
卒然呕吐,兼见发闷恶心者,感瘴厉异气也。宜藿香正气散。
白术(三钱) 半夏(三钱) 云苓(三钱) 白芷(二钱) 腹皮(二钱) 生姜(三片) 砂仁(二钱) 浓朴(一钱) 陈皮(一钱) 桔梗(一钱) 紫苏(一钱) 藿香(一钱) 甘草(一钱) 大枣(四枚)
歌曰:卒吐还兼发恶心,瘴乡芷朴急当寻。
术苓夏腹砂陈桔,藿草姜苏枣共斟。
卷二 证治
咳嗽
[总诀]肺气如钟撞则鸣,或痰或血治须分。再加和胃疏肝法,咳血之原即此寻。
外感咳嗽,吐痰清白而涎者,伤寒有水气也。宜小青龙原方。
桂枝(二钱) 半夏(三钱) 麻黄(七分) 甘草(一钱) 干姜(一钱) 细辛(五分) 白芍(二钱) 五味(一钱)
歌曰:伤寒咳嗽吐痰清,五味姜辛一剂烹。
夏芍麻黄同桂草,长沙遗法贵研精。
外感咳嗽,吐痰黄色而粘者,伤风动火气也。宜新方麦冬汤。
麦冬(三钱) 黄芩(二钱) 桔梗(一钱) 桑皮(二钱) 栝蒌(三钱) 杏仁(三钱) 贝母(三钱) 柴胡(二钱) 云苓(三钱) 紫菀(二钱) 薄荷(一钱) 花粉(三钱) 枳壳(一钱) 甘草(一钱)
歌曰:咳嗽痰粘风火伤,冬芩桑桔与瓜霜。
枳荷贝杏同花粉,紫菀柴苓甘草详。
(伯未按:荸荠、萝卜汁二两炖温,分二次饮,颇验。)
久咳上气,痰涎多而声易者,肺肾之阳虚也。宜加味真武汤。
白术(三钱) 云苓(三钱) 白芍(三钱) 五味(七分) 附子(三分) 干姜(二分) 细辛(五分)
歌曰:久咳痰多肺肾亏,姜辛五味总当知。
云苓术芍还加附,真武名汤治法推。
久咳上气,声干涩而痰凝者,肺肾之阴虚也。宜加味猪苓汤。
阿胶(二钱) 百合(三钱) 麦冬(三钱) 贝母(一钱) 泽泻(二钱) 滑石(二钱) 猪苓(二钱) 五味(七分) 云苓(三钱) 丹皮(二钱) 海粉(一钱) 生地(三钱)
歌曰:久咳声干痰亦凝,阴虚胶味二苓增。
泽丹滑地冬和母,海粉还加百合蒸。
(伯未按:咳唾脓血,胸胀满,此属肺痈。用葶苈一钱,大枣四枚与服。或陈腌芥卤饮之甚效。)
小儿咳嗽,连呛数十余声者,肝血之不和也。宜加味逍遥散。
当归(二钱) 白芍(二钱) 云苓(三钱) 柴胡(二钱) 煨姜(二钱) 薄荷(一钱) 丹参(二钱) 香附(二钱) 半夏(二钱) 黄芩(二钱) 五味(七分) 丹皮(一钱) 白术(二钱)
甘草(一钱)
歌曰:小儿呛咳用逍遥,姜薄柴芩味治标。
丹芍参归香附草,术和苓夏使痰销。
妇人干咳,由于经水不行者,冲任之气逆也。宜变化柴胡汤。
柴胡(一钱) 香附(三钱) 元胡(二钱) 当归(三钱) 丹皮(三钱) 云苓(三钱) 贝母(三钱)黄芩(二钱) 麦冬(三钱) 牛膝(一钱) 桃仁(二钱) 法夏(二钱) 白芍(三钱) 甘草(一钱)
歌曰:妇人干咳不行经,香附元胡芍共苓。
丹夏柴归甘与贝,芩冬桃膝服之灵。
喘[总诀]喘 二证本多痰,亦有虚时属肾关。开口便言中气弱,那知化气水须捐。
气紧喘促,鼻塞声音不利者,风寒闭肺窍也。宜苏子降气汤。
苏子(二钱) 半夏(一钱) 当归(二钱) 陈皮(二钱) 生姜(二钱) 浓朴(一钱) 沉香(一钱)前胡(三钱) 柴胡(二钱) 甘草(一钱)
歌曰:喘促寒凝鼻不通,姜陈苏子夏归同。
柴前朴草沉香入,顺气除痰力量洪。
气喘而促,审系呼出气短者,内有停水饮也。宜二陈五苓散。
半夏(二钱) 五味(五分) 甘草(一钱) 陈皮(二钱) 白术(二钱) 猪苓(二钱) 泽泻(二钱) 云苓(三钱) 桂尖(二钱) 细辛(五分)
歌曰:喘促多缘水饮停,当从出气审情形。
甘陈夏味辛兼术,桂泽猪苓与茯苓。
气喘而促,审系吸入气短者,肾中之气虚也。宜八味肾气丸。
熟地(三钱) 山药(二钱) 茯苓(三钱) 丹皮(三钱) 肉桂(一钱) 泽泻(三钱) 山茱萸(二钱) 附子(炮,三钱)
歌曰:吸时气短喘因虚,桂附丹萸药笼储。
山药云苓兼泽泻,地黄滋补气宽舒。
鼾有声,喉中漉漉不利者,痰气为寒阻也。宜破痰射干丸。
射干(二钱) 半夏(二钱) 陈皮(二钱) 百部(二钱) 冬花(二钱) 细辛(五分) 五味(五分) 干姜(一钱) 贝母(二钱) 云苓(三钱) 郁李(二钱) 枳壳(一钱) 皂角(打,一钱)
歌曰:喘 痰响总因寒,方用姜辛夏射干。
百部陈皮冬味合,贝苓皂郁枳同攒。
(伯未按:痰哮症可用漂淡陈海蜇及海带煎汤,以生萝卜捣汁和服。)
喘 气逆,噫咳痰塞溺黄者,肺胃之火逆也。宜清热降逆汤。
生地(三钱) 白芍(三钱) 石膏(三钱) 知母(三钱) 花粉(三钱) 射干(二钱) 甘草(一钱) 黄芩(二钱) 枳壳(一钱) 旋复(二钱) 杏仁(三钱) 赭石(三钱) 硼砂(一钱)
歌曰:喘 痰塞溺兼黄,地芍知膏花粉详。
草杏枳芩旋复赭,硼砂加入射干良。
(伯未按:蜀刻本无黄芩。)
卷二 证治
失血
[总诀]血随气布要循经,气上因而血沸腾。降逆消瘀为妙诀,莫施补剂致痨蒸。
骤然吐血,兼见头痛寒热者,外感伤经脉也。宜麻黄芍药汤。
藕节(二钱) 枯芩(一钱) 生地(二钱) 川芎(五分) 白芍(三钱) 当归(三钱) 麻黄(八分) 丹皮(二钱) 香附(三钱) 麦冬(三钱) 杏仁(三钱) 蒲黄(一钱) 枳壳(一钱) 甘草(一钱)
歌曰:失血头痛外感伤,藕芩地芍与麻黄。
归芎香附丹蒲杏,枳草和冬煮与尝。
吐血口渴,脉洪数而溺赤者,火热伤阴分也。宜加味四生丸。
生地(三钱) 艾叶(一钱) 柏叶(三钱) 荷叶(三钱) 丹皮(三钱) 枯芩(三钱)
酒军(七分) 知母(三钱) 花粉(三钱) 牛膝(一钱) 茅根(三钱) 马通(即白马屎一两泡取水)
歌曰:脉洪失血渴难当,知地丹芩与大黄。
牛膝马通花粉入,茅荷艾柏叶同尝。
吐血口和,脉弦微而溺清者,阳虚而阴脱也。宜变化理中汤。
党参(二钱) 黄 (二钱) 黑姜(八分) 甘草(一钱) 白芍(二钱) 白术(二钱)
五味(五分) 当归(三钱) 木香(一钱) 侧柏(二钱) 醋艾(一钱) 马通(即白马屎一两泡取水)
歌曰:脉微血脱溺还清,姜草参 芍共烹。
术味马通归柏艾,木香加入病能轻。
吐后口渴,血带黑而腹痛者,瘀血积腹里也。宜加味四物汤。
生地(三钱) 当归(三钱) 川芎(一钱) 桃仁(研,三钱) 白芍(三钱) 大黄(一钱) 丹皮(三钱) 香附(三钱) 枳壳(一钱) 降香(一钱)
歌曰:血方吐过口旋干,腹痛瘀停归地餐。
芎枳降香香附子,大黄加芍佐桃丹。
吐血之前,必先大发恶心者,血潮而凌心也。宜郁金丹皮汤。
郁金(二钱) 生地(三钱) 麦冬(三钱) 牛膝(二钱) 五味(七分) 丹皮(二钱) 炒栀(二钱) 当归(二钱) 白芍(二钱) 玉竹(二钱) 枣仁(二钱) 知母(一钱) 木香(二钱)
朱砂(研冲服八分)
歌曰:吐血之前发恶心,木香知味芍归寻。
朱砂牛地冬和枣,玉竹丹栀与郁金。
(伯未按,鲜蚕豆叶、捣汁和陈皮酒炖温服。)
先行咳嗽,然后得吐血证者,肺燥伤阴脉也。宜清燥和血汤。
生地(三钱) 麦冬(三钱) 百合(二钱) 五味(五分) 当归(三钱) 贝母(二钱) 杏仁(三钱) 续断(二钱) 藕节(二钱) 荆芥(一钱) 竹茹(二钱) 蒲黄(一钱) 红花(五分)
降香(一钱)
歌曰:先行咳嗽血方来,地合归冬杏贝裁。
续降芥茹同五味,红花藕节与蒲灰。
(伯未按:枇杷叶膏可时冲服。)
先行吐血,然后得咳嗽证者,阴阳不相符也。宜调阴和阳汤。
当归(二钱) 白芍(二钱) 生地(二钱) 阿胶(一钱) 五味(七分) 百合(二钱) 贝母(二钱) 杏仁(二钱) 沉香(五分) 牛膝(一钱) 白薇(二钱) 蒲黄(一钱) 牡蛎(二钱)
降香(一钱)
歌曰:先行吐血咳相随,药用阿胶地芍归。
味合降沉和贝杏,蒲黄牡蛎膝兼薇。
吐血之后,肌肉鱼鳞甲错者,腹中有干血也。宜大黄 虫丸。
大黄(一钱) 桃仁(一钱) 甘草(一钱) 虻虫(炒,一钱) 蛴螬(一钱) 阿胶(一钱) 当归(一钱) 炒荆芥(一钱) 水蛭(炒,二条) 虫(炒,一钱)
歌曰:血干肌肉似鱼鳞,蛭 螬虻效若神。
黄与胶归分佐使,再加芥草与桃仁。
大便下血,其下在粪之前者,肠风疮痔类也。宜赤豆加味散。
当归(三钱) 地榆(三钱) 银花(一钱) 防己(一钱) 麦冬(三钱) 牛蒡子(三钱) 丹皮(三钱) 白芍(二钱) 槐角(三钱) 棕灰(一钱) 杏仁(三钱) 黄柏(二钱) 甘草(一钱)
赤豆(芽,三钱)
歌曰:痔疮下血用归榆,赤豆银防冬芍俱。
牛蒡棕槐丹杏共,寸冬黄柏草梢须。
大便下血,其下在粪之后者,肝脾不统血也。宜仲景黄土汤。
白术(三钱) 附子(二钱) 炙草(二钱) 生地(三钱) 黄芩(二钱) 阿胶(二钱) 灶心土(三钱)
歌曰:肝脾失驭血违经,便后长流势不停。
术附地芩胶共草,汤煎黄土服之灵。
通身汗血,甚则沾衣尽赤者,火甚而血溢也。宜加味六黄汤。
当归(三钱) 黄连(二钱) 黄芩(三钱) 黄柏(二钱) 蝉蜕(一钱) 酒军(一钱) 生地(三钱) 黄 (二钱) 熟地(三钱) 白芍(三钱) 竹茹(二钱) 杏仁(三钱) 甘草(一钱) 地骨皮(二钱)
歌曰:通身汗出血沾衣,两地芩连芍与归。
地骨竹茹蝉杏草,生军 柏汗当稀。
鼻中流血,以及齿缝出血者,胃中之燥热也。宜清凉甘露饮。
生地(三钱) 熟地(三钱) 麦冬(三钱) 天冬(三钱) 黄芩(三钱) 枳壳(一钱) 石斛(三钱) 茵陈(三钱) 藕节(三钱) 蒲黄(一钱) 牛膝(二钱) 甘草(一钱) 枇杷叶(去毛蜜炙,二钱)
歌曰:鼻中流血要清凉,芩枳茵陈两地黄。
藕斛枇杷牛膝共,二冬和草煮成汤。
卷二 证治
遗精
[总诀]梦中所见乃肝魂,魂不清兮梦不宁。若是阴精无梦泄,失于锁钥贵司门。
遗精有梦,或兼心烦善怒者,心肝之火邪也。宜龙胆清肝汤。
柴胡(一钱) 木通(一钱) 车前子(二钱) 炒栀(二钱) 当归(二钱) 牡蛎(二钱) 远志(一钱) 黄芩(二钱) 泽泻(二钱) 生地(二钱) 胆草(二钱) 丹皮(一钱) 甘草(一钱) 灯心(一团)
歌曰:遗精有梦火为邪,前泽通柴栀地加。
芩胆蛎丹归志草,灯心加入效堪夸。
遗精无梦,或兼阴头寒冷者,肾元之阳虚也。宜加味天雄散。
天雄(三钱) 桂尖(二钱) 牡蛎(四钱) 龙骨(三钱) 白术(四钱) 甘草(二钱)
歌曰:遗精无梦肾元亏,龙蛎天雄桂术随。
甘草调和同补益,精神收敛病堪医。
(伯未按:或就药店购金樱子膏,合金匮肾气丸服之亦效。)
卷二 证治
言语
[总诀]言属心声出肺关,心经痰火语言愆。若还肺窍嘶兼塞,升散开提病自安。
声音闭塞,鼻窒而喉中紧者,会厌被寒侵也。宜麻黄杏仁汤。
麻黄(二钱) 杏仁(五钱) 甘草(二钱)
歌曰:寒闭声音窒不通,只因会厌客邪攻。
须知解表无他法,惟有麻黄杏草雄。
言语不利,喉痹而咽生疮者,肺经有痰火也。宜尖贝平肺散。
尖贝(二钱) 天冬(一钱) 麦冬(三钱) 百合(二钱) 儿茶(一钱) 牛黄(二厘) 薄荷(五分) 知母(一钱) 石膏(研,二钱) 杏仁(三钱) 冰糖(二钱) 甘草(五分)
歌曰:语言不利是喉痹,百合儿茶糖煮宜。
杏贝牛黄甘草共,二冬加石薄荷知。
声音嘶小,喉干而舌不润者,肺金不清利也。宜麦冬旋复汤。
麦冬(三钱) 杏仁(三钱) 桔梗(二钱) 花粉(二钱) 旋复(三钱) 知母(三钱) 生地(三钱)
桑叶(二钱) 甘草(一钱)
歌曰:咽喉不润又声嘶,旋复蒌根杏桔齐。
知母寸冬生地草,再加桑叶进刀圭。
语言謇滞,唇缓而流涎沫者,脾经中风证也。宜资寿解语汤。
附子(二钱) 安桂(一钱) 防风(二钱) 羌活(一钱) 天麻(三钱) 枣仁(三钱) 甘草(二钱) 羚羊(一钱) 姜汁(一钱) 竹汁(一钱)
歌曰:语言謇滞口流涎,风中脾经姜竹煎。
桂附羌防同枣草,天麻羚角效如仙。
昏冒不语,遗溺直视足废者,心肾经中风也。宜地黄饮子汤。
安桂(一钱) 苁蓉(二钱) 熟地(三钱) 远志(二钱) 五味(五分) 巴戟(二钱) 薄荷(五分) 附子(二钱) 云苓(三钱) 麦冬(三钱) 菖蒲(七分) 山萸(二钱) 石斛(二钱)
枸杞(二钱)
歌曰:不语昏迷卒倒逢,溺遗直视用苁蓉。
地苓桂附菖萸志, 味斛冬荷枸戟从。
狂言见鬼,舌黑而手足热者,胃中有实热也。宜三一承气汤。
大黄(三钱) 芒硝(三钱) 枳壳(二钱) 甘草(一钱 ) 浓朴(二钱)
歌曰:胃中实热喜狂言,色黑都缘火气燔。
见鬼休疑邪祟惑,硝黄枳朴草宜吞。
出言漫骂,或兼弃衣登高者,痰火迷心神也。宜礞石滚痰丸。
大黄(三钱) 黄芩(三钱) 沉香(末,一钱) 礞石(火硝炒,一钱)
歌曰:出言漫骂喜登高,礞石除痰力最豪。
芩佐大黄能降热,沉香理气未同熬。
出言颠倒,其人痴不识人者,痰入心而癫也。宜朱砂丹矾丸。
黄丹(炒,三钱) 白矾( ,三钱) 茶叶(二钱) 朱砂(三钱) 猪心血(五钱)
歌曰:出言颠倒系痴呆,矾研朱砂心窍开。
茶叶黄丹猪血裹,心包痰入此方推。
(伯未按:先将石菖蒲捣汁与饮。)
卒倒不言,牙关紧闭不开者,外邪之骤中也。宜吹鼻通关散。
细辛(三钱) 牙皂(三钱)
歌曰:卒倒牙关封闭严,语言难出效三缄。
急须牙皂同辛研,吹鼻通关效不凡。
卒倒作声,有如羊犬等状者,风痰发痫证也。宜加味二陈汤。
硼砂(一钱) 陈皮(一钱) 半夏(一钱) 云苓(二钱) 甘草(一钱) 防风(二钱) 麝香(一厘) 竹茹(一钱) 白矾(七分) 枳壳(一钱) 生姜(一钱) 前胡(一钱) 枯芩(一钱) 郁金(一钱) 当归(一钱) 牛黄(三厘)
歌曰:卒倒声如犬共羊,方宜陈夏草苓防。
硼矾芩枳姜前竹,归郁牛黄与麝香。
卷二 证治
心神
[总诀]心主神兮肝主魂,肾藏精气外游行。此间治法犹难识,况挟长沙百合名。
心中大烦,舌黑而不得卧者,少阴之阳烦也。宜黄连阿胶汤。
黄连(三钱) 黄芩(三钱) 阿胶(一钱) 白芍(三钱) 鸡子黄(调下,一枚)
歌曰:心烦舌黑证为阳,汤用胶连仔细详。
白芍枯芩同剂煮,再调鸡子去清尝。
心中大躁,手足躁扰不安者,少阴之阴躁也。宜加味白通汤。
干姜(二钱) 附子(三钱) 葱白(三钱) 甘草(一钱) 胆汁(七分) 知母(二钱) 麦冬(三钱) 牛膝(一钱)
歌曰:心中大躁却为阴,用药还宜姜附斟。
胆草和葱知膝共,麦冬加入病无侵。
心中怔忡,跳动如舂碓臼者,心脾之血虚也。宜加味归脾汤。
白术(二钱) 麦冬(二钱) 茯神(二钱) 党参(二钱) 远志(一钱) 枣仁(二钱) 当归(二钱) 黄 (二钱) 白芍(二钱) 五味(七分) 龙眼(三枚) 甘草(一钱) 乳香(一钱) 没药(一钱)
歌曰:心中跳动用参 ,龙眼归苓补血宜。
味术枣仁同远志,冬甘乳没芍归脾。
(伯未按:单用枣仁四钱,龙眼肉十枚,亦佳。)
心悸而怯,常欲叉手冒心者,水气凌心经也。宜桂苓甘枣汤。
桂尖(三钱) 云苓(三钱) 甘草(一钱) 大枣(三枚)
歌曰:悸怯缘何现此形,总因水气犯心经。
除寒消水无逾桂,甘枣还加云茯苓。
心惊而惕,神魂不能自主者,心虚而气浮也。宜桂枝龙牡汤。
桂枝(三钱) 附子(三钱) 龙骨(三钱) 甘草(炙,二钱) 牡蛎(三钱)
歌曰:心常惊惕扰神魂,虚怯宜将桂附温。
仍恐元阳难镇敛,再加龙牡草梢存。
心神慌惚,入夜则多烦梦者,心血虚有火也。宜原方安神丸。
当归(三钱) 生地(三钱) 黄连(二钱) 朱砂(一钱) 甘草(一钱)
歌曰:心神慌惚梦偏多,虚火常炎奈若何。
归地朱砂连共草,丸汤服下即调和。
心神恍惚,每事不能记忆者,有火兼有痰也。宜加味安神丸。
龙骨(三钱) 牡蛎(三钱) 茯神(三钱) 菖蒲(一钱) 枣仁(三钱) 生地(三钱) 黄连(一钱) 朱砂(一钱) 远志(一钱) 五味(一钱) 当归(三钱) 甘草(一钱) 贝母(二钱) 麦冬(三钱)
歌曰:心神恍惚性多忘,龙牡归苓枣与菖。
连地朱砂同志味,草和贝母麦冬尝。
心神不定,起居百般不安者,百脉皆合病也。宜加味百合汤。
党参(三钱) 白芍(三钱) 百合(三钱) 生地(三钱) 玉竹(三钱) 茯神(三钱) 枣仁(三钱) 麦冬(三钱) 百部(二钱) 五味(一钱) 贝母(三钱) 滑石(三钱)
歌曰:心神不定意憧憧,起坐难安用麦冬。
部合枣仁苓味芍,竹参贝滑地煎浓。
卷二 证治
斑黄
[总诀]阳明病气陷脾乡,挟湿因而外发黄,若但火邪伤血分,赤斑累累亢于阳。
发斑红紫,身热口中干渴者,阳明经血热也。宜加减三黄汤。
花粉(三钱) 犀角(一钱) 黄芩(三钱) 黄柏(二钱) 炒栀(三钱) 蝉蜕(七个) 银花(三钱) 白芍(三钱) 枳壳(二钱) 杏仁(一钱) 归尾(三钱) 石膏(三钱)
歌曰:发斑红紫口中干,栀柏蝉芩归芍餐。
膏杏银花同枳壳,蒌根犀角一方攒。
发黄明亮,兼见口渴溺赤者,脾经之湿热也。宜茵陈栀子汤。
炒栀(三钱) 黄柏(二钱) 茵陈(五钱) 甘草(一钱)
歌曰:发黄口渴尿兼红,栀柏茵陈甘草同。
四药总能除湿热,不烦加减奏奇功。
(伯未按:服药外,以赤豆时煮食亦佳。)
发黄黑暗,兼见口和不渴者,脾经之寒湿也。宜茵陈五苓散。
桂枝(三钱) 白术(三钱) 云苓(三钱) 猪苓(三钱) 泽泻(三钱) 茵陈(三钱)
歌曰:发黄黑暗口津多,桂术茵陈泽泻科。
再入二苓同煮服,病因寒湿即调和。
卷二 证治
出汗
[总诀]古云盗汗属阴虚,自汗阳羸卫外疏。识得阴阳相附丽,互根当究五车书。
发热出汗,时见恶风洒洒者,伤风之外证也。宜防风和营汤。
防风(二钱) 白芍(二钱) 荆芥(一钱) 紫苏(一钱) 香附(一钱) 杏仁(一钱) 白芷(二钱) 陈皮(一钱) 当归(二钱) 甘草(二钱) 生姜(一钱) 大枣(二枚)
歌曰:热汗频频辄恶风,荆防苏芷杏陈攻。
生姜枣芍和甘草,香附当归一剂同。
睡后出汗,醒时则汗仍收者,阴虚而盗汗也。宜当归六黄汤。
熟地(三钱) 生地(三钱) 当归(三钱) 黄芩(二钱) 黄连(一钱) 黄柏(二钱) 黄 (二钱)
歌曰:眠时出汗醒时收,盗汗阴虚实可忧。
二地归芩连共柏,黄 加入病当瘳。
(伯未按:方中可加酸枣仁三钱,甘杞子三钱,尤佳。)
醒时汗出,睡后则汗仍收者,阳虚而自汗也。宜参 术附汤。
人参(三钱) 黄 (三钱) 白术(三钱) 附子(三钱)
歌曰:醒时出汗睡时收,此是阳虚自汗流。
术附 参宜共煮,回阳止汗此方投。
卷二 证治
肿胀
[总诀]肿胀原由说的端,总因水气窜皮间。无分表里和虚实,泄水扶脾病自安。
先首肿起,以下及于手足者,伤于外之湿也。宜加味五皮汤。
陈皮(二钱) 苓皮(二钱) 腹皮(二钱) 姜皮(二钱) 桑皮(二钱) 麻黄(七分) 桂尖(二钱) 杏仁(三钱) 甘草(一钱) 大枣(二枚)
歌曰:头肿徐徐及四肢,姜桑苓腹共陈皮。
杏仁甘草同红枣,再入麻黄及桂枝。
先脚肿起,以上及于腹股者,内之水不行也。宜原方真武汤。
白术(三钱) 白芍(三钱) 云苓(三钱) 生姜(二钱) 附子(二钱)
歌曰:水不流行脚肿先,渐看腹股肿相连。
云苓术芍同姜附,真武原方急与煎。
(伯未按:可兼饮冬瓜汁。)
肿胀溺赤,或兼口渴脉数者,阳郁而水壅也。宜加味五皮饮。
桑皮(三钱) 茯苓(二钱) 腹皮(二钱) 白芍(二钱) 知母(三钱) 青木香(一钱) 防己(一钱) 滑石(三钱) 黄芩(三钱) 当归(一钱) 车前(三钱) 杏仁(三钱)
歌曰:口干肿胀溺兼红,青木香和芩芍通。
桑腹知苓防己共,归前滑石杏仁同。
肿胀溺清,其口不渴脉沉者,阴结而水停也。宜原方真武汤。
白术(三钱) 附片(三钱) 白芍(三钱) 云苓(三钱) 生姜(三钱)
歌曰:溺清肿胀脉兼沉,真武原方术附寻。
白芍云苓姜作引,水停阴结煮汤斟。
单腹肿大,其人四肢瘦削者,脾虚而血结也。宜加味逍遥散。
白术(三钱) 云苓(三钱) 薄荷(一钱) 煨姜(二钱) 柴胡(一钱) 蚯蚓(一钱) 香附(三钱) 灵脂(三钱) 乳香(一钱) 腹皮(二钱) 防己(一钱) 苏梗(一钱) 当归(三钱) 白芍(三钱)
歌曰:胀膨多缘血结成,术苓香附许回生。
乳防苏腹荷同蚓,灵脂柴归姜芍行。
卷二 证治
饮食
[总诀]胃司饮食命之根,欲恶之间得病情。单指积停一端说,非吾所谓个中人。
饥而思食,每食又不能多者,脾强而胃弱也。宜重订助胃丸。
苍术(二钱) 甘草(一钱) 砂仁(二钱) 陈皮(二钱) 生姜(一钱) 吴萸(一钱) 半夏(二钱) 白蔻(一钱) 檀香(一钱) 党参(三钱) 云苓(二钱) 大枣(二枚)
歌曰:饥思饮食反嫌多,胃弱脾强姜草和。
再入砂陈萸术枣,参苓白蔻夏檀科。
食而善饱,每饱又作反胀者,胃强而脾弱也。宜抑胃扶脾汤。
麦冬(三钱) 黄连(二钱) 党参(三钱) 白术(三钱) 山药(二钱) 木香(一钱) 白芍(二钱) 麦芽(二钱) 黄精(三钱) 甘草(一钱)
歌曰:食而善饱胀翻增,弱在脾经谷不胜。
薯术香连参芍草,黄精冬麦效堪凭。
(伯未按:蜀刻本无山药、黄精、多干姜、肉蔻。)
不善于食,而并不思饮食者,脾胃两皆虚也。宜建中复理汤。)
桂枝(二钱) 白芍(三钱) 饴糖(三钱) 党参(三钱) 白术(三钱) 干姜(一钱) 甘草(一钱) 大枣(三枚)
歌曰:不思饮食土全虚,桂芍饴糖暖气嘘。
参术干姜同枣草,建中汤服饭如初。
喜饮冷水,以及消渴不止者,胃中虚热故也。宜原方甘露饮。
生地(三钱) 熟地(三钱) 天冬(三钱) 麦冬(三钱) 黄芩(三钱) 枳壳(一钱) 石斛(三钱) 茵陈(三钱) 枇杷叶(三钱) 甘草(一钱)
歌曰:喜吞冷水病中消,二地生津力颇饶。
芩枳二冬茵斛草,枇杷加入病和调。
喜饮热汤,或兼腹痛厥利者,脾部之虚寒也。宜附子理中汤。
附子(三钱) 白术(三钱) 人参(三钱) 生姜(二钱) 甘草(一钱)
歌曰:脾部虚寒喜热汤,理中术附与生姜。
人参补益同甘草,仲景真方请细详。
伤食腹痛,兼见吐酸嗳腐者,宿食停不去也。宜加减平胃散。
苍术(二钱) 陈皮(二钱) 浓朴(一钱) 甘草(一钱) 大黄(一钱) 生姜(一钱) 神曲(二钱)
歌曰:食伤腹痛用陈皮,苍术生姜朴草随。
神曲大黄还共煮,胃平食去此方宜。
食入气呛,因而哽噎不下者,肺气不下降也。宜降脾平胃散。
百合(三钱) 阿胶(二钱) 半夏(三钱) 麦冬(三钱) 杏仁(三钱) 枳壳(一钱) 细辛(五分) 五味(七分)
歌曰:食时气呛用辛冬,百合阿胶半夏从。
枳味杏仁同理气,降脾平胃咽方通。
食必饮送,无饮即不下咽者,胃气不下降也。宜甘蜜半夏汤。
半夏(三钱) 党参(三钱) 白蜜(一两) 甘澜水(一斤)
歌曰:食无饮送即难吞,只取生津不取温。
半夏人参和白蜜,甘澜水服胃阴存。
(伯未按:若因老年血槁者,用地黄、麦冬、当归浓煎,入乳汁、韭汁、桃仁泥和匀呷下。)
饮伤腹满,兼见小便不利者,膀胱气不化也。宜原方五苓散。
白术(三钱) 云苓(三钱) 猪苓(三钱) 泽泻(三钱) 桂枝(二钱)
歌曰:饮伤腹满溺难通,总系膀胱气不融。
白术二苓同桂泽,生津利水有奇功。
卷二 证治
起居
[总诀]脾主四肢胆主枢,气机通畅体轻舒。若还运动难为力,按法施方莫舛途。
转侧艰难,以及曲伸不利者,少阳之枢逆也。宜当归柴胡汤。
当归(三钱) 白芍(二钱) 柴胡(一钱) 秦艽(二钱) 竹茹(二钱) 甘草(一钱) 丹参(三钱) 玉竹(二钱) 僵蚕(三钱) 银花(二钱) 黄芩(三钱) 法夏(二钱)
歌曰:少阳枢逆转身难,归芍柴芩艽夏攒。
蚕合丹参银共草,竹茹玉竹作汤餐。
身体沉重,四肢运动艰滞者,脾经有湿气也。宜和脾利湿汤。
白术(三钱) 防己(二钱) 木通(二钱) 云苓(三钱) 苍术(二钱) 泽泻(二钱) 淡竹叶(二钱)
歌曰:身重脾经湿气侵,通防二术茯苓斟。
淡竹叶加和泽泻,扶脾去湿理堪寻。
卷二 证治
倒仆
[总诀]危急无如猝倒形,骤然跌仆举家惊。不须问病从何起,闭脱分医立起生。
猝倒地下,其证手撒目闭者,中风虚脱证也。宜急救三生饮。
附子(二钱) 川乌(二钱) 南星(三钱) 人参(三钱)
歌曰:猝时倒地目难张,手撒阳虚风暗伤。
附子川乌为主药,南星加入党参尝。
猝倒地下,其象手握口噤者,中风实闭证也。宜吹鼻通关散。
生半夏(三钱) 麝香(一分) 牙皂末(二钱) 白矾(二钱) 细辛(二钱)
为末,吹鼻中。
歌曰:中风猝倒手难开,实闭通关半夏该。
牙皂辛矾同麝末,研来吹鼻莫徘徊。
卷二 证治
掣动
[总诀]筋脉从来贵润柔,那堪风火两相仇。相仇故尔相牵引,须向肝脾问厥由。
角弓反张,以及向后跌仆者,太阳经痉病也。宜防风竹茹汤。
防风(三钱) 生地(三钱) 白芍(一钱) 葛根(三钱) 荆芥(二钱) 花粉(三钱) 竹茹(三钱) 僵蚕(三钱)
歌曰:太阳痉病角弓张,葛根蒌根用最良。
竹与僵蚕齐入选,再加地芍与荆防。
头低足缩,以及向前跌仆者,阳明经痉病也。宜清阳已痉汤。
生地(三钱) 麦冬(三钱) 玉竹(三钱) 石膏(三钱) 芒硝(二钱) 酒军(二钱) 甘草(一钱)
歌曰:阳明痉病向前弓,地草芒硝及麦冬。
更入石膏军玉竹,清阳养液此为功。
一边手足,牵引搐搦不用者,少阳经痉病也。宜加味柴胡汤。
柴胡(三钱) 枯芩(二钱) 生姜(二钱) 甘草(一钱) 党参(二钱) 生地(三钱)
羚羊角(二钱) 花粉(三钱) 白芍(三钱) 当归(二钱)
歌曰:少阳经脉绕旁边,痉病筋收自引牵。
姜草参归柴芍地,羚羊花粉共芩煎。
筋惕肉动,振振然欲擗地者,寒水干筋肉也。宜苡仁真武汤。
白术(三钱) 茯苓(三钱) 甘草(一钱) 附子(三钱) 生姜(三钱) 苡仁(三钱) 桂枝(二钱) 白芍(二钱)
歌曰:筋肉寒干振振然,术苓姜附总当先。
苡仁桂芍同甘草,真武汤方妙法传。
四肢拘急,以及疼痛难忍者,寒甚筋收引也。宜桂枝附子汤。
桂枝(二钱) 白芍(二钱) 甘草(一钱) 生姜(三片) 大枣(二枚) 附子(一钱五分)
歌曰:四肢拘急系寒收,桂附温经病即瘳。
佐以生姜和大枣,再加芍草力方优。
四肢酸痛,以及焦痿不用者,火甚筋灼枯也。宜大剂补阴丸。
黄柏(三钱) 知母(三钱) 熟地(三钱) 羚羊角(二钱) 龟板(三钱) 牛膝(二钱) 白芍(三钱) 防己(一钱) 当归(三钱) 玉竹(三钱)
歌曰:四肢酸痛或痿焦,知柏龟羚地芍调。
玉竹当归防己膝,服汤尽剂病都消。
四肢软弱,步履疲怠不收者,湿甚筋纵弛也。宜利湿燥筋汤。
苡仁(三钱) 木瓜(一钱) 防己(一钱) 桂枝(二钱) 甘草(一钱)
歌曰:四肢软弱湿伤筋,利湿防瓜苡草群。
行水总求能化气,药分佐使桂为君。
(伯未按:可间吞人参再造丸。)
卷二 证治
虫蛊
[总诀]虫因风湿变而生,仲景分经属厥阴。千古医师工杀毒,只原来历未分明。
吐虫虫痛,或见舌起白花者,肾风木所生也。宜仲景乌梅丸。
当归(三钱) 党参(二钱) 花椒(二钱) 黄柏(二钱) 乌梅(三钱) 干姜(二钱) 附子(二钱) 细辛(二钱) 黄连(三钱) 桂枝(二钱)
歌曰:吐虫虫痛用乌梅,桂柏椒姜辛附推。
归尾黄连参合用,专平风木救虫灾。
口咽生虫,以及二阴生虫者,古名狐惑病也。宜新制化虫丹。
花椒(二钱) 雄黄(二钱) 枯矾(一钱) 铅粉(一钱) 乌梅(一钱) 黄连(二钱)
甘草(五分)
歌曰:咽蚀虫生古有方,症名狐惑用椒黄。
枯矾铅粉乌梅肉,甘草黄连仔细商。
(伯未按:妇人阴内痒,用蛇床子煎汤洗,拭干,内掺桃仁、雄黄末。)
误中虫毒,食白矾而反甜者,邪变入脏气也。宜经验吐利汤。
升麻(三钱) 郁金(三钱)
歌曰:食矾甜是蛊为殃,解毒当知吐利方。
药用升麻能上达,郁金加入即安康。
卷二 证治
鬼祟
[总诀]脉无定准面无常,夜睡流涎鬼祟伤。喻氏移精变气说,凿开荒径指津梁。
乍醒乍昏,寒热面色无定者,鬼怪附人身也。宜移精变气散。
虎骨(三钱) 牡蛎(三钱) 犀角(二钱) 天麻(三钱) 黄 (三钱) 桂尖(三钱) 龙骨(三钱) 羚羊角(三钱) 麝香(三分) 鹿角(三钱) 人参(三钱) 茯神(三钱)
歌曰:醒昏不定色无常,鬼魅凭时虎骨良。
龙牡犀羚同麝鹿,大麻 桂茯参尝。
颠狂如见鬼,以及潮热谵语者,神魂被火乱也。宜加减龙荟丸。
黄连(五分) 木香(六分) 麝香(五厘) 栀子(一钱五分) 黄柏(二钱) 酒军(三钱) 生地(四钱) 杏仁(三钱) 浓朴(八分) 甘草(八分) 黄芩(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歌曰:颠狂见鬼扰神魂,胆荟栀连黄柏根。
杏朴地芩军共草,香丹麝木治狂言。
(伯未按:蜀刻本此条阙。)
(伯未按:卷一卷二皆属外感内伤杂病,先由形体,渐及五内,从表入里,层次井然。至于辨症简要,用药平正,在繁复之病例中,能作出提纲挈领功夫,极不容易。治病虽不如此简捷,然略知大法,不致药石乱投。
若拘执不变,则又不免贻误病机。故一方面当知灵活运用,另方面当求合理诊断,避免自疗为是。)
卷三 证治
妇人调经
[总诀]妇人经血属于肝,肝血调和病自安。热则先期寒缩后,腹疼瘀血定相干。
经水先期,其血紫黑烦怒者,血分中有热也。宜加味四物汤。
生地(三钱) 当归(三钱) 白芍(三钱) 川芎(一钱) 丹皮(三钱) 枯芩(三钱) 香附(三钱) 柴胡(二钱) 全皮(三钱) 竹茹(三钱)
歌曰:经水先期紫色多,地归芎芍有专科。
丹芩地骨香柴竹,热退瘀行病即和。
(伯未按:经色不可不辨,大抵色红为正,色紫有风,色黑热甚,色淡为虚,色黄浊者湿。)
经水后期,其血淡白疼痛者,血分中有寒也。宜当归和血汤。
当归(三钱) 白芍(三钱) 桂尖(三钱) 细辛(五分) 艾叶(三钱) 阿胶(三钱) 甘草(一钱) 生地(三钱) 木通(一钱) 香附(三钱) 大枣(三枚) 法夏(三钱) 云苓(三钱) 生姜(一钱)
歌曰:经期缩后色微红,归芍胶辛桂艾同。
香附生姜添枣草,云苓法夏地和通。
经水过多,以及漏下不止者,冲任之虚崩也。宜千金胶姜汤。
生地(三钱) 川芎(一钱) 白芍(三钱) 鹿角霜(二钱) 当归(三钱) 牡蛎(三钱) 艾叶(二钱) 阿胶(二钱) 甘草(一钱) 炮姜(一钱) 附子(二钱) 棕灰(一钱)
歌曰:经水嫌多冲任虚,归芎地芍药当储。
胶姜鹿牡棕和艾,草附温经暖气嘘。
(伯未按:方中加醋炒乌 骨三钱,尤佳。)
经水过少,以及干枯发热者,胞宫之血虚也。宜加味四物汤。
麦冬(二钱) 当归(二钱) 川芎(八分) 白芍(一钱五分) 生地(三钱) 枣仁(三钱) 台乌药(一钱) 远志(一钱) 香附(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甘草(八分) 阿胶(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五分)
歌曰:经行过少或干枯,四物归芎地芍俱。
远志冬参香附与,台乌枣草获苓须。
经前腹痛,以及行经不利者,血分有瘀滞也。宜加味香苏散。
当归(三钱) 白芍(三钱) 陈皮(二钱) 元胡索(二钱) 桃仁(三钱) 香附(三钱) 苏梗(三钱) 柴胡(二钱) 丹皮(三钱) 甘草(一钱)
歌曰:经前腹痛血瘀停,归芍元胡破血灵。
再入桃丹香附草,柴陈苏梗善调经。
经后腹痛,以及经水减少者,血虚而不足也。宜加味补血汤。
黄 (三钱) 当归(三钱) 白术(三钱) 人参(二钱) 香附(二钱) 川芎(一钱) 熟地(三钱)
歌曰:血已行时腹痛加,此非瘀痛认休差。
归芎术同香附,地共人参补血夸。
漏下白物,有如米饮不绝者,脾湿因带下也。宜茵陈四苓汤。
茵陈(三钱) 云苓(三钱) 猪苓(三钱) 菖蒲(一钱) 泽泻(三钱) 萆 (三钱) 甘草(一钱)
有寒加益智、桂技,有热加黄芩、黄柏。
歌曰:白带脾伤萆 宜,二苓菖泽草茵施。
寒加益智还兼桂,热入黄芩与柏随。
(伯未按:豆蔻花、巴戟、芡实、赤苓、盐水炒车前、乌贼骨、山药、金樱子、苍术、柴胡、泽泻、盐水炒黄柏治一切带下神效。)
卷三 证治
妇人安胎
[总诀]安胎脾是大源头,万物生成土力优。肾主系胞亦宜固,肝司胞血更当求。
胎中呕吐,数次发恶不休者,脾胃气阻滞也。宜香砂六君汤。
木香(一钱) 砂仁(二钱) 白术(三钱) 云茯苓(三钱) 当归(三钱) 陈皮(三钱) 半夏(二钱)
甘草(一钱) 生姜(三片) 大枣(二枚)
歌曰:胎中呕吐用香附,术草参苓一例加。
脾胃调和陈与夏,方知用药不相差。
胎中心烦,兼见口渴头晕者,心胃之虚火也。宜安胎清火汤。
当归(三钱) 白芍(二钱) 白术(三钱) 黄芩(一钱五分) 泽泻(三钱) 知母(三钱) 麦冬(一钱五分) 云苓(三钱) 沙参(一钱五分) 竹叶(一钱五分)
歌曰:胎里心烦晕渴兼,知芩归芍术参添。
茯苓竹叶和冬泽,清热安胎火不灾。
(伯未按:经停三月,欲知是胎非胎,可用川芎一钱,空心煎艾汤调下。如腹动者,胎也;脐下动者,瘕也;不动者,血瘀也。)
胎中腰痛过甚,则恐胎堕者,带脉之懈弛也。宜加味固胎丸。
杜仲(三钱) 熟地(三钱) 故纸(三钱) 淮山药(三钱) 当归(三钱) 续断(三钱) 白术(三钱) 人参(一钱)
歌曰:胎中腰痛恐伤胎,山药当归地纸裁。
杜仲人参同续断,再加白术土能培。
胎中腹痛,痛甚亦能堕胎者,胎气之不和也。宜调气安胎饮。
当归(三钱) 木香(一钱) 云苓(三钱) 白芍(一钱五分) 香附(一钱五分) 紫苏(一钱五分) 苎麻根(二钱)
歌曰:胎中腹痛气当调,归芍云苓力最饶。
苏梗木香香附子,麻根加入孕难摇。
(伯未按:胎动欲下者,急以苎麻根三钱,龙眼肉半两,二味浓煮与服,余已治多人均效。)
胎前屎结,以及口干恶热者,血虚而胎燥也。宜麻仁养血汤。
火麻仁(三钱) 杏仁(三钱) 当归(三钱) 黄芩(一钱五分) 白芍(二钱) 麦冬(二钱) 甘草(八钱)
歌曰:胎前屎结血多亏,杏芍麻仁总润脾。
加入当归芩麦草,滋阴补血见功奇。
胎前溺黄,以及黄浊不利者,胞热而水滞也。宜龙胆清热汤。
当归(三钱) 生地(四钱) 泽泻(三钱) 胆草(一钱五分) 木通(八分) 栀子(一钱五分)
黄芩(一钱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 甘草(八分) 淡竹叶(一钱五分)
歌曰:胎前细审溺来黄,龙胆栀芩煮作汤。
归芍地通和泽泻,甘梢淡竹共匡襄。
胎胞下压,小便不得下出者,胞系之不举也。宜八味肾气丸。
熟地(三钱) 山萸(三钱) 山药(三钱) 麦冬(一钱五分) 云苓(三钱) 泽泻(三钱) 安桂(二分) 丹皮(一钱五分) 附片(五分) 玉竹(一钱五分)
歌曰:转胞下压溺难通,泽地丹萸苓药同。
玉竹麦冬和桂附,休疑毒热把胎攻。
(伯未按:方中可加升麻八分。)
胎胞上逼,心中烦闷不安者,血虚而火迫也。宜养胃清降汤。
人参(一钱) 白术(三钱) 淮山药(三钱) 白芍(一钱五分) 当归(二钱) 云苓(三钱) 甘草(八分) 大枣(二枚) 阿胶(一钱五分) 生地(三钱) 枣仁(三钱) 麦冬(一钱五分)
歌曰:胎胞上逼甚烦心,参术胶归尽量斟。
芍地苓冬山药草,枣仁大枣助滋阴。
胎前水肿,以及腹中胀满者,胞宫水不化也。宜加味防己汤。
防己(二钱) 泽泻(三钱) 腹皮(二钱) 姜皮(一钱五分) 桔梗(八分) 苓皮(三钱) 杏仁(三钱) 草梢(八分) 桑皮(一钱五分) 当归(二钱)
歌曰:胎前水肿泽防通,姜腹苓皮桑白同。
杏桔草梢归尾共,能将水气化胞宫。
胎前咳嗽,以及呛呕不安者,子咳与子呛也。宜调肺平肝汤。
桔梗(八分) 枳壳(一钱五分) 杏仁(三钱) 云苓(三钱) 百合(三钱) 生地(三钱) 前胡(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五分) 麦冬(一钱五分) 紫菀(一钱五分)
歌曰:胎前咳嗽呛难安,枳桔云苓百合餐。
前杏地归冬共菀,不离平肺与平肝。
卷三 证治
妇人保产
[总诀]妇人新产莫言虚,恐是瘀停内阻持。若是瘀行商补剂,养阳不若养阴宜。
将产之期,预备滑胎催生者,必调和气血也。宜保产无忧散。
白芍(二钱) 黄 (八分) 菟丝(一钱) 当归(一钱五分) 浓朴(七分) 艾叶(七分) 芥穗(八分) 枳壳(六分) 川芎(一钱五分) 贝母(一钱) 羌活(五分) 甘草(五分) 生姜(一片)
歌曰:预备催生药饵投,归芎 芍保无忧。
再加菟朴同羌枳,姜贝甘草芥艾俦。
(伯未按:此方极轻,功效甚大。)
临产催生,交骨结而不开者,血气不活动也。宜加味佛手散。
当归(五钱) 川芎(三钱) 龟板(八钱) 血余(三钱)
歌曰:临产催生不用忙,归芎龟板血余良。
方名佛手真奇效,生子无虞母体伤。
(伯未按:若儿下而胞不下者,急用酒洗当归二两,川芎五钱,益母草、乳香、没药各一两,黑芥穗三钱,煎服。但有产科医院者,以送院治疗为最妥。)
新产之初,腹痛晕头等症者,瘀血相攻冲也。宜加味失笑散。
当归(三钱) 川芎(二钱) 灵脂(二钱) 蒲黄(一钱五分) 童便(一杯)
歌曰:新产之初瘀要行,归芎灵脂急须烹。
蒲黄童便还加入,痛晕烦迷更莫惊。
产后瘀尽,诸虚百损并见者,气血大亏损也。宜十全大补汤。
生地(三钱) 白芍(二钱) 川芎(一钱) 党参(三钱) 白术(三钱) 云苓(三钱) 当归(二钱) 甘草(八分) 安桂(三分) 黄 (三钱)
歌曰:产后瘀行气血亏,归芎地芍术参医。
云苓甘草和 桂,调理精神体不疲。
卷三 证治
小儿外证
[总诀]小儿外证求太阳,三字方中明训彰。究与大人同治法,不须科别擅偏长。
小儿发热,兼见恶寒头痛者,太阳经伤寒也。宜人参败毒散。
人参(二钱) 羌活(二钱) 独活(二钱) 柴胡(二钱) 前胡(三钱) 川芎(一钱) 桔梗(三钱) 云苓(三钱) 枳壳(一钱) 甘草(一钱) 葛根(二钱) 大枣(二枚) 葱白(一根) 生姜(三片)
歌曰:小儿发热系伤寒,败毒人参独与羌。
再用柴前芎枳桔,苓葱甘枣葛生姜。
(伯未按:用淡豆豉三钱、葱白五个,煎服亦好。)
小儿口噤,手足抽掣痰潮者,伤风动痰火也。宜羌活息风汤。
羌活(一钱) 竹沥(二钱) 半夏(二钱) 南星(一钱五分) 生地(三钱) 防风(一钱) 僵蚕(三钱) 姜汁(五滴) 天麻(一钱五分) 甘草(八分) 枯芩(一钱五分) 枳壳(一钱五分) 犀角(二分) 羚羊角(三分)
歌曰:小儿口噤又痰潮,夏沥羌星风火消。
芩地蚕麻姜枳草,羚防犀角力偏饶。
卷三 证治
小儿内证
[总诀]小儿内证求太阴,修园有语特叮咛。集中所列无他证,他证皆当即此寻。初生小儿,屈腰啼叫不休者,瘀血积腹内也。宜用下瘀汤。
桃仁(三钱) 灵脂(三钱) 木香(一钱) 浓朴(一钱) 枳壳(二钱) 丹皮(一钱五分)
歌曰:初生儿便哭无休,腰屈应知瘀血留。
灵脂桃仁丹枳壳,木香浓朴一方投。
小儿腹痛,以及胀满吐泻者,总责太阴经也。宜香砂六君汤。
木香(一钱) 砂仁(二钱) 白术(三钱) 云苓(三钱) 党参(三钱) 陈皮(三钱) 半夏(二钱) 甘草(一钱) 生姜(三片) 大枣(二枚)
歌曰:小儿吐泻腹疼加,用药仍宜香与砂。
苓草参甘陈夏共,扶脾理气效堪夸。
小儿食积,手足热而腹痛者,脾胃不运化也。宜加减平胃散。
苍术(一钱) 浓朴(一钱) 甘草(八分) 陈皮(一钱五分) 神曲(三钱) 麦芽(三钱) 山楂(二钱) 黄连(三分) 生姜(二片) 白芍(二钱)
歌曰:腹痛知儿饮食停,草姜楂朴效殊灵。
苍陈麦曲连同芍,脾胃调和病即宁。
(伯未按:饭焦炒透,和砂仁研细,为消食妙品。)
小儿黄瘦,以及腹大潮热者,脾胃之疳疾也。宜已疳胡连汤。
枳壳(一钱五分) 山楂(一钱五分) 麦芽(三钱) 芜荑(一钱五分) 胡黄连(二钱) 白芍(一钱五分) 生姜(二片) 甘草(一钱) 腹皮(一钱) 银柴胡(二钱)
歌曰:小儿疳疾瘦兼黄,楂麦芜荑枳草详。
腹共胡连柴共芍,理脾仍要用生姜。
卷三 证治
外科疮证
[总诀]痈疽早治勿延迟,寒热相蒸已就时。初起急当消散法,成脓托毒是相宜。
疮痈初起,红肿而极痛痒者,风火血相结也。宜消散撤痈散。
归尾(三钱) 红花(八分) 银花(三钱) 赤芍(一钱五分) 黄连(二分) 杏仁(三钱)
甘草(一钱) 连翘(三钱) 紫苏(一钱五分) 花粉(三钱) 黄柏(一钱五分) 荆芥(一钱五分)
乳香(八分) 黄芩(一钱五分) 防己(二钱)
歌曰:疮痈初起痛兼红,归芍银连杏草攻。
苏芥红花翘黄柏,芩防花粉乳香通。
(伯未按:凡毒初起,欲其不大,用蜒蚰灰、生大黄各四两,五倍子、白芨各二两,生半夏、白蔹各二两,百草霜、矾红、生南星、陈小粉、草乌各一两,熊胆一钱,共研末,以广胶化烊,芙蓉叶绞汁,共量和捣成锭,醋磨围之,有效。)
痈疽初起,白陷而不痛痒者,气滞寒痰聚也。宜宣阳撤疽汤。
麻黄(八分) 乳香(八分) 没药(八分) 桂枝(一钱五分) 大枣(三枚) 黄 (三钱)
远志(一钱) 蔻壳(八分) 煨姜(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歌曰:疮疽色白要宣扬,没药麻黄及乳香。
远志黄 同蔻草,再加大枣桂枝姜。
凡疮初起,无论红白寒热者,当破血行气也。宜外敷百效散。
白芷(六分) 细辛(五分) 川乌(八分) 南星(一钱五分) 草乌(一钱) 陈皮(二钱)
姜黄(一钱) 黄连(三分) 大黄(一钱五分) 远志(一钱) 黄柏(一钱五分) 栀子(一钱五分)
雄黄(一钱) 五谷虫(三钱) 白矾(一钱) 白芨(一钱)
共为细末,醋酒合调,蒸热浓敷即散。已成者,留顶即穿。
歌曰:气血凝时疮始成,二乌辛芷伴南星。
军连雄柏姜黄入,栀芨虫矾敷上精。
凡疮已成,欲其化脓速溃者,当排脓内托也。宜黄 托里汤。
黄 (三钱) 当归(三钱) 远志(一钱) 皂刺(一钱五分) 银花(三钱)
花粉(三钱)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 山甲(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歌曰:疮已成时欲化脓,黄 托里志归功。
银花皂甲同姜枣,花粉甘梢煮汁浓。
凡疮已溃,脓腐不能速去者,当化腐去毒也。宜消凝还肌丹。
巴豆(一钱) 雄黄(一钱) 共为末,炒至黑色,研细,纳疮孔中,化腐提脓。再用乳香、没药炒过,加麝香少许研末,提脓生肌。再加珍珠更妙、外贴万应膏。
歌曰:疮脓已溃腐难消,巴豆雄黄力最饶。
乳没珍珠同麝研,生肌专赖二方调。
疮后阳虚,食少体寒便滑者,卫气不充足也。宜十全大补汤。
茯苓(三钱) 甘草(二钱) 生地(二钱) 人参(一钱五分) 当归(三钱) 川芎(二钱)
白芍(二钱) 黄 (三钱) 安桂(四分) 生姜(二片) 大枣(四枚)
歌曰:疮后阳虚气不充,参 苓草四般同。
归芎术芍和安桂,大补仍资姜枣功。
疮后阴虚,烦渴便黄发热者,营血不滋养也。宜四物养营汤。
生地(三钱) 当归(三钱) 玉竹(二钱) 茯苓(三钱) 连翘(三钱) 川芎(一钱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 党参(二钱五分) 麦冬(一钱五分) 银花(三钱) 杏仁(三钱 ) 竹茹(一钱五分) 甘草(八分)
歌曰:疮后阴虚溺便黄,归芎四物养营汤。
地苓参芍银翘竹,玉竹甘冬杏子良。
卷三 证治
刀伤跌打
[总诀]跌打刀伤须急施,煎汤何似外敷宜。若云手术须灵捷,险症还延专此医。
刀伤亡血,口渴心烦气喘者,阴亡而阳越也。宜滋阴养阳汤。
人参(三钱) 黄 (三钱) 麦冬(三钱) 五味(一钱) 枣仁(三钱) 熟地(四钱)
白芍(二钱) 当归(二钱) 川芎(二钱) 茯苓(三钱) 甘草(一钱)
歌曰:刀伤渴喘并心烦,冬味参 急与吞。
地芍归芎苓共草,枣仁加入敛真元。
刀伤冒风,发肿发痉发抽者,血虚筋失养也。宜滋血养肝汤。
生地(三钱) 当归(三钱) 白芍(二钱) 竹茹(一钱五分) 续断(二钱) 秦艽(一钱五分)
元参(一钱五分) 麦冬(一钱五分) 黄芩(一钱五分) 花粉(三钱) 钩藤(三钱) 苏梗(一钱)
僵蚕(三钱) 甘草(一钱)
外用葱白、蝉蜕末炒热包伤口。
歌曰:刀伤变症为伤风,艽续参归地芍通。
冬竹蚕藤芩草梗,内兼花粉外蝉葱。
刀伤溃烂,成脓流水不止者,血瘀而化脓也。宜提脓化瘀散。
花蕊石(一钱五分) 乳香(一钱五分) 没药(一钱五分) 龙骨(二钱)
冰片为末纳入,外贴感应膏。
歌曰:刀伤溃烂水长流,乳没还同花蕊投。
冰片再加龙骨 ,五般细研口能收。
四肢头面,跌打损伤疼痛者,经络有死血也。宜通瘀达滞汤。
归尾(三钱) 红花(一钱) 荆芥(一钱) 桃仁(三钱) 续断(二钱) 紫苏(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 竹茹(一钱五分) 川芎(八分) 乳香(八分) 没药(八分)
蚯蚓(二条) 甘草(一钱)
如接骨,再加自然铜为末,重煎冲服。
歌曰:跌打伤头与四肢,红花归芍芥芎施。
桃苏乳没蚯丹续,童便然铜茹草医。
腰腹胸背,跌打损伤疼痛者,膜内有死血也。宜化瘀逐血汤。
蒲黄(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灵脂(一钱五分) 赤芍(一钱五分) 桃仁(二钱) 归尾(二钱) 牛膝(二钱) 续断(二钱) 白芍(二钱) 荆芥(一钱五分) 甘草(八分) 童便(半杯冲服)
歌曰:损伤腹背与腰胸,蒲炒丹皮归尾从。
二芍桃牛和续断,芥灵甘草便煎浓。
跌打损伤,无论何处肿痛者,当散血使消也。宜火煨酒调散。
官桂(四分) 丁香(十只) 小茴香(八分) 红米(八分) 火酒(一杯) 八角茴香(八分) 调加水少许,火煨热敷,用布包裹之。
歌曰:损伤总要血瘀消,官桂丁香外治饶。
八角茴香同米研,还加少许酒来调。
(伯未按:妇科最重胎产,小儿病症易变,外伤尤多危急,宜送当地医疗机构检查处理。本书所载,虽有可取,幸勿依靠自误。)
卷四 附录
救急
[总诀]世人救急最当详,命在须臾实可伤。因证施方莫疑忌,挽回造化致嘉祥。
误中菌毒,呕吐烦乱欲死者,胸伤而气逆也。宜清胸涤毒饮。
地浆水(一两) 绿豆(四钱) 甘草(三钱) 银花(三钱) 滑石(四钱)
歌曰:菌毒须当饮地浆,银花滑石煮成汤。
再加绿豆和甘草,甘缓调和体即康。
中一切毒,无论药石虫蛇者,皆风痰热毒也。宜解毒万应丹。
雄黄(一钱) 白矾(一钱) 犀角(四分) 连翘(三钱) 银花(三钱) 甘草(一钱) 滑石(三钱) 防风(一钱) 绿豆(四钱) 射干(一钱)
水煎,微冷服。
歌曰:百毒都须万应丹,雄矾犀角草防攒。
银翘滑石能清热,绿豆仍宜入射干。
(伯未按:蛇咬伤,捣蒜敷之。蜈蚣咬,蜒蚰捣涂。蜂螫,蚯蚓粪敷之。)
中煤烟毒,昏眩迷闷如死者,炭气闭肺窍也。宜清凉解热浆。
莱菔汁冷服,为第一方。又冷水自胸面灌服之,又置冷地风吹则解,后煎黄连石膏芒硝汤服之。
歌曰:瓦斯昏迷莱菔吞,风吹身冷即能言。
膏连加入芒硝服,一派清凉体不烦。
跌压猝死,血气伤损昏迷者,须曲拳坚抱也。宜热马溺灌之(如无马溺,用童便灌之。再用桃仁、红花、麝香、酒军、童便并服)。
歌曰:跌压昏迷抱要坚,热餐马溺治当痊。
桃仁军麝红花煮,童便加来效若仙。
梦魇猝死,僵卧呼叫不醒者,痰气闭窍道也。宜通关开窍丹。
皂角末(一钱) 半夏末(一钱五分)
歌曰:梦魇须将皂夏吹,通关开窍奏奇功。
只缘梦魇因痰闭,取嚏除痰此法宜。
凡汤火伤,不可冷水逼劫者,热气恐内攻也。宜黄连白虎汤。
石膏(四钱) 知母(三钱) 黄连(五分) 甘草(一钱五分) 花粉(三钱) 淡竹叶(二钱)
外用大黄末麻油调敷。
歌曰:汤火伤宜用石膏,知连甘草一锅熬。
蒌根淡竹均清热,黄共油调外治高。
投水溺死,水不得出,闭气者,当撬口通窍也。宜吹气吹药方。
用竹管吹两耳,用生半夏末吹鼻中,用皂角末吹下部中,水出则气回。
歌曰:溺死宜将两耳吹,复吹鼻内气能回。
再将牙皂捶成粉,下部吹来有转机。
救自缢死,恐其颈垂气泄者,当抵肛提发也。宜推拿按摩方。
不可断绳,当解下放平,一人提其发,使颈直。一人抵其肛,使气不泄。再用两人按摩推拿,曲折手足,复用竹管吹耳中,良久取嚏,进姜汤而活。
歌曰:缢死宜将顶发提,抵肛摩按漫推移。
再将竹管来吹耳,缓进姜汤气可回。
(伯未按:现下倘遇中毒等事情,宜急送医院救治,切勿自疗,以免耽误时机,至要至要。)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储仁逊
钟毓龙
宋·赵佶
魏·曹操
秦·黄石公
(晉)袁宏,周天游 校注
清·悟进
宋·施护
清·阎若璩
后秦·佛陀耶舍
唐·长孙滋元
郭则澐
苏庵主人
清·郭麟
清·陈伦炯
(清)朱锡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