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主父偃传-白话汉书
主父偃传
主父偃,齐国临淄人。
学纵横家游说术,晚年才学《易》、《春秋》与百家学说。
在齐国的诸侯王子间游说,儒生们都排挤他,在齐国无法容身。
家境贫寒,又无处借贷,于是北上游说燕赵、中山等国,也没有谁厚待他,客居他乡,非常困窘。
于是认为诸侯没有谁值得游说,元光元年(前134)就西行进入函谷关谒见卫将军。
卫将军屡次对皇上说,皇上不注意他。
缺乏资用,留的时间长了,诸侯宾客大多讨厌他,于是上书朝廷。
早上奏上,晚上就被召入宫中谒见皇上。
他陈述的九件事情,八件被定为法令,另一件是谏阻讨伐匈奴,他说:我听说圣明的君主不憎恶深谏来开阔视野,忠臣不回避重刑而直言进谏,所以事情没有失策,功业流传万代。
现在我不敢隐瞒忠心,回避死亡,来奉献愚计,恳请陛下宽恕,稍加留意。
《司马法》说:“国家即使大,好战必亡;天下即使太平,忘掉战备必然危险。”天下已经平定,天子休整部队,但仍在春季、秋季各以出猎为名训练部队,为的是不忘战争。
再说动怒是违背德行的,战争是凶器,争斗是下等气节。
古代君主一旦发怒,必定伏尸千里,血流漂杵,所以圣王对发动战争非常慎重。
致力于征战获胜、穷兵黩武的君主,最终没有不后悔的。
从前秦始皇逞征战获胜的威势,蚕食天下,吞并六国,海内一统,功业与三代齐同。
但是还不停止征战,想进攻匈奴,李斯谏阻说:“不可以。
匈奴没有定居的城市,没有守护的储备,迁移起来像鸟儿高飞一样容易,很难找到从而制服他们。
轻兵深入敌境,粮食必定断绝;运载粮食前往,又有辎重拖累,抓不住战机。
得到他们的土地,不能给我们带来好处;得到他们的人民,又不能调和与他们的关系,从而守住地盘。
战胜了一定会抛弃那里,不是那里的统治者。
让中原百姓疲乏不堪,让匈奴称心如意。
这不是完美无缺的计策。”秦始皇不听,于是派蒙恬率兵去攻匈奴,迫使匈奴后退千里,以黄河为界。
那里本来是沼泽和盐碱地,不能种植五谷,然后又征调全国成年男子来防守北河。
军队风餐露宿十多年,死去的人多得数不尽,最终也不能越过黄河再向北发展。
这难道是兵力不足、武器装备不齐全的原因吗?是形势不允许。
又让全国各地快速运送粮草,从黄、月垂、琅笽这些靠海的郡县,辗转运输到北河,大约花费三十钟才能送到一石粮草。
男人拼命耕种,不够供给军队的粮饷;女人日夜纺织,不够供给军队的帷幕。
百姓疲乏,无力养活孤寡老弱,路上死的人一个接一个,于是天下开始反叛。
等到高皇帝平定天下后,在边境巡视,得知匈奴聚集在代谷之外,就想袭击他们。
御史成谏阻说“:不可以。
匈奴人像野兽那样聚集,像鸟群那样散开,追踪他们就像与影子打斗一样,毫无用处。
现在陛下亲自去攻击匈奴,我私下认为危险。”高帝不听,于是到了代谷,果然在平城被围困。
高帝后悔,只得派刘敬前往结盟和亲,然后天下才没有了战事。
从前兵法说:“调发十万军队,每天的费用需千金。”秦朝常年聚集几十万人的军队,即使有全歼敌军、杀死敌将、俘虏单于这样的大胜利,也只是加深仇恨,不够补偿国家的费用。
匈奴人把抢掠侵杀作为他们的职业,是因为他们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
从上古虞夏商周以来,根本就没有考核、监督过他们,从来都是把他们当作禽兽对待,不当作人类看待。
现在不考察虞夏商周的传统,反而沿用近代的错误做法,这就是我非常担忧的原因,也是百姓遭受痛苦的原因。
况且,战争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变乱;从事的事情太苦,人心就会发生变化。
让边境的老百姓疲惫愁苦,将官互相怀疑,以至与外国勾结作交易。
所以尉佗、章邯能够达到他们的私人目的,可是秦国的政令却不能实行,权力分给了他们二人,这就是失策的后果。
所以《周书》说“:国家安危在于下达命令是否正确,国家的存亡在于任用的人是否合适。”希望陛下反复考虑。
这时,徐乐、严安也都上书谈论当世大事。
书奏上,皇上召见三人,对他们说“:以前各位先生都在哪里?为什么这么晚才见到你们?”于是拜主父偃、徐乐、严安都为郎中。
主父偃屡次上疏谈论事情,不久升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四次升官。
主父偃游说皇上说“:古时候诸侯的领地纵横不超过百里,或强或弱的形势都容易控制。
而今有的诸侯拥有几十座相连的城市,领地纵横千里,情况平缓时,骄奢容易发展成淫乱,危急时就会凭借强大国势,几国联合,背叛京师。
目前如用法令来切割领土削弱势力,那么他们就会萌生叛逆之心,不久前的晁错就是这样。
现在诸侯的子弟有的多到几十个,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爵位,其余虽然是骨肉至亲,却没有一尺封地,这无法宣扬仁孝之道。
希望陛下命令诸侯能够推广恩爱,分封子弟,用他们的领地来封子弟为侯。
他们人人高兴,愿望满足,皇上借此推行恩德,实质是分割他们的国家,诸侯一定会渐渐自行削弱的。”于是皇上听从他的计策。
又游说皇上说“:茂陵刚修建,可以把全国的豪强兼并家族和惑乱百姓的人都迁到茂陵,在内充实了京师,在外消除了奸诈狡猾之徒,这就是所谓的不诛杀却除去了祸害。”皇上又听从了他的计策。
在尊立卫皇后和揭发燕王定国的隐秘事中,主父偃都有功。
大臣都害怕他的口舌,纷纷送钱财给他,钱财累积千金。
有人劝说主父偃说“:太蛮横!”主父偃说:“我年轻时起就四方求学四十多年,可是不能做高官,父母不把我当儿子看待,兄弟不接纳我,宾客鄙弃我,我困厄的时间太久了。
大丈夫活着不能享受五鼎食,要死那就五鼎烹煮我好了!我年纪老了,故意倒行逆施的。”主父偃大谈特谈朔方土地肥沃富饶,外有黄河作险阻,又有蒙恬修筑的长城用来驱逐匈奴,国内省去了转运粮草武装押送的麻烦,又开拓了中国的疆域,这是消灭匈奴的根本措施。
皇上看了他上的奏折,把这事交给公卿大臣商议,都说对国家没有好处。
公孙弘说“:秦朝时曾调发三十万大军修筑北河,最后没有成功,不久就放弃了那里。”朱买臣问难驳倒公孙弘,于是设置了朔方郡,就是根据主父偃的计策。
元朔中,主父偃说齐王在内有淫佚的行为,皇上拜他担任齐国丞相。
到了齐国,他把宾客兄弟全召来,分了五百金给他们,斥责他们说:“当初我贫穷的时候,兄弟不给我衣食,宾客不让我进门,现在我做了齐国的丞相,各位迎接我,有的远达千里。
我与各位绝交了!不要再进我的门!”于是派人用齐王和他姐姐通奸的事来震动齐王。
齐王认为最终也不能逃脱惩罚,担心仿效燕王那样被判处死刑,就自杀了。
主父偃最初是平民时,曾游说燕、赵,等到他做了大官,就揭发了燕王的隐秘事。
赵王恐怕他会成为赵国的祸害,打算上书告发他的隐秘事,但因为他在朝中,不敢揭发。
等到他担任齐相,出了函谷关以后,就派人上书告发主父偃接受诸侯的金钱,由于这个缘故,诸侯的子弟大多得到封爵。
到齐王自杀的消息上报朝中,皇上大怒,认为是主父偃胁迫齐王而使他自杀的,于是就征调回京,交给法官治罪。
主父偃承认接受了诸侯的金钱,说实在没有胁迫齐王使他自杀。
皇上打算不杀他,公孙弘争辩说:“齐王自杀没有后代,封国被除成为郡,归入汉皇室,主父偃本是罪魁祸首,不杀主父偃,不能向天下人谢罪。”于是就灭了主父偃的家族。
主父偃尊贵宠幸时,宾客数以千计,等到灭族而死,没有一个人去看。
只有孔车为他收尸埋葬。
皇上听说后,认为孔车是长者。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李德洽
宋·曹勋
清·张纯照
(宋)叶釐
清·恽格
唐·髙仲武
清·吕熊
(明)陳子龍等 選輯
熊十力
清·墨憨主人
汉·东方朔
(梁)陶弘景 注
(宋)张礼
清·徐葆光
明·韩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