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46、可爱的侵略者-孟子他说
46、可爱的侵略者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齐国攻打燕国,三下五除二就把燕国给收拾了。齐宣王很高兴,问孟子说:"燕国是被我们给打败了,可是,占领不占领它呢?唉,说什么的人都有,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可是,我们齐国和燕国都是超级大国,按说这仗本来不好打,可没想到燕国是百斤面蒸寿桃--废物点心,是包脚布做鞭子--文(闻)不能文(闻),武(舞)不能武(舞),这不,才五十天时间就让本大王拿下了,嘿嘿,我可是半道上捡个喇叭--有吹的了。可这仗赢得也太顺利了,简直就不像是人力能做到的,我想一定是天意。所以呢,如果不占领它,那就是违抗天意,老天爷该不高兴了。孟老师,咱们是半夜里的被窝--正在热乎劲上,是不是干脆把燕国占领了算了?"
孟子说:"如果占领了燕国,燕国老百姓都很高兴,那您就占,周武王不就这么做的么;如果人家不高兴,那您就别占,周文王不就这么做的么。"
孟子接着说:"超级大国齐国去打超级大国燕国,燕国百姓对齐国军队是又送得胜饼,又送得胜汤,这是为什么?还不是想摆脱本国那水深火热的生活嘛。可是,如果等您占了燕国,燕国老百姓发现水比原来还深,火比原来还热,那他们可就又得盼着别人来从您手里拯救他们了。"
孟老师又给我们贡献了一个重要成语:"水深火热"。一部《孟子》,里面单成语就出了不少。
齐国伐燕这件事,到底发生在什么时间,到底是在哪位王当政的时候发生的,这一直都是有争议的。但我们还是一贯的作风,这些事留给专家去玩,我们就从《孟子》的文本出发。
齐国伐燕这件事很有意思。齐国的地盘主要是山东一带,燕国的地盘主要是河北一带,都城大体是现代的北京(在北京郊区),当时叫蓟。燕国常和赵国并提,什么燕赵豪侠、燕赵美女,听上去很有古龙小说的风格。因为燕国和赵国确实常和北方游牧民族交战,有些慷慨豪侠的民风倒也不足为奇。燕国在孟子的时代已经成了"战国七雄"之一,到了燕王哙执政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感天动地的事情。
我小时候听评书,皇帝们也经常自我期许,说什么要做"尧舜之君"。听多了我就好奇,这么多皇帝都说要学习尧舜,可怎么一个禅让的也见不到啊?我当时还想,如果我是皇帝,我就禅让,禅让多好啊,再说,学习人家尧舜不能光嘴上说,得落实到行动上。
后来看历史,才发现真有禅让的--不是被逼禅让,那只是政变的幌子,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正把学习尧舜落到了实处的。这位高风亮节的领导就是现在说的这个燕王哙。
单从这一点看,燕王哙可真是个好样的,是万里挑一的高尚人士--虽然实际看上去他更像个糊涂蛋。
燕王哙禅让了,把国君之位让给了大臣子之。想来燕王哙当时的心情一定波澜跌宕,要被自己感动到流泪了。可是,燕王哙并没有把古代禅让的本质、背景、来龙去脉给研究透彻,贸然这一学,还学出问题来了。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从现有史料来看,可能该算是被禅让的这位子之不是个好东西,不得人心。后代很多人评论这件事,一般都认为是时代变了,社会结构变了,所以搞禅让已经行不通了,其实我倒觉得,如果是前面说过的姜齐的末代君主禅让给田齐,很可能风平浪静,一点儿事没有--时代一样是变了的,社会结构也一样是变了的,但田齐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已经赢得了齐国的人心,这就是成功的关键。而子之不具备这个条件。
所以,这一禅让,燕国的贵族们不干了,所有人都不服气--这不是二百五禅让给二百五么!你燕王哙是二百五,我们也不说什么,谁让你根正苗红,血统在那儿摆着呢,可子之这个二百五从哪儿看都是二百五,什么都不占,凭什么让他当我们的王?--注意:子之如果当了国君,贵族集团也很可能会紧接着重新洗牌,这个牵扯面可就大了。子之美滋滋地往王位上一坐,左边一看,一排吹胡子的,右边一看,一排瞪眼睛的。子之心里发毛,暗想:"可能要出事!"
真出事了。燕国内乱,自己人整自己人,死了几万人。借着燕国乱哄哄的机会,齐宣王大举北伐。整个春秋战国时代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只要某个国家内部有乱子了,马上就有邻居过来趁火打劫。
齐国北伐军唱着军歌就来了:"打倒子之!打倒子之!来平乱!来平乱!我们正义之师!我们正义之师,杀坏蛋!杀坏蛋!"
燕国人老远看见齐国军队开过来了,还唱着雄纠纠的军歌,马上有人也用歌声把消息传开了:"一群老虎!一群老虎!跑得欢!跑得欢!说是要来平乱!说是要来平乱!山东汉!山东汉!"
也有人这么唱:"山东大汉!山东大汉!跑得欢!跑得欢!说是要来平乱!我看像来捣乱!把门关!把门关!"
后来燕国人发现齐国人不错,是来平乱的,就把歌词又改了:"山东好汉!山东好汉!跑得欢!跑得欢!说是要来平乱!就是要来平乱!我喜欢!我喜欢!"
这一来,燕国军队本来该守城的也不守了,弃城就跑,临跑的时候还怕齐国人进城不方便,特意给留了门。齐国北伐军到了城下,一看,城门开着,守军没影了--嗯,不会是玩空城计吧?正在疑惑,城里的燕国老百姓出来了,有送得胜饼的,有端得胜汤的,这个高兴啊:"你们可来啦,我们燕国都乱成一锅粥了,那个子之太不像话了,我们的日子不好过啊!你们来了就好了,快进城吧!"
就这样,齐宣王只用了五十天的时间就几乎拿下了燕国全境,要知道,一个背包族就算在燕国走马观花一番,五十天都算紧张的。这些天里,燕王哙也被杀了,子之也被杀了,燕国的局势也稳定一些了,这时候,来武力干涉燕国内政的国际警察齐宣王按理说就应该撤军了。
可齐宣王有点儿舍不得了。
而且,齐宣王对眼前取得的成绩也有点儿疑真似幻了。
要知道,当时诸侯纷争,你夺我一块地,我抢你两座城,乃至大国吞并小国,这都是家常便饭,可是,拿下一个像燕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更何况还如此不费吹灰之力,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如果处在现在燕国地位的是个小国,齐宣王很可能二话不说就把它划归齐国版图了。但是,这可是燕国啊!我们常人都会有这种心态:如果天上掉下来一块馅饼,那很好,捡起来就吃,可如果天上掉下来一家必胜客,那我们第一反应肯定就是揉揉眼睛--有这么好的事?不会是眼花了吧?
等揉完眼睛,发现这是真的,这还真是一家完完整整的必胜客,铺面巨大,装修完整,就连员工都是齐备的。那么,要不要?
人生最怕选择,就连在好事之间做选择都是那么困难。要不要趁这个机会干脆就把燕国并入齐国的版图?呵呵,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如果齐国真的吞并了燕国,那么,"战国七雄"将成为"战国六雄",齐国将是这六雄当中的巨无霸,那么,将来一统天下的就很有可能会是齐国而不是秦国。
齐宣王私心之中,也是想拿下燕国的,从他的话里就听得出来,所谓的天意不过是个幌子。但是,现实的顾虑也不是没有。现在我们看国际关系,都知道"均衡"是一个重要概念,战国诸侯早就明白这点,谁都希望自己扩张,可谁都不希望别人打破国际关系的均衡。
"均衡"是个非常微妙的东西,我们设想一下,嗯,"七国"太复杂,我们就拿"三国"来看,如果赤壁之战的结果是曹魏势力被孙刘联军完全消灭了,那下一个倒霉的马上就会轮到刘备。所以,当刘备的势力是三方当中最为弱小的时候,他的自保之道必然是维系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那么,在战国七雄争锋的时候,如果齐国的势力一下子得到了成倍扩张,这就严重打破了国际势力的均衡局面,其他六国在自己得不到扩张的时候,必然要阻止别人的扩张,必然要维系原有的均衡。这样一来,齐国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众矢之地。
那么,齐宣王该怎么办?
齐宣王去请教孟子,孟子可不是从我这个角度去考虑问题的,他还是从他一贯的民本思想出发来给问题寻找答案:怎么能让燕国老百姓高兴,你就怎么做。你要是惹他们不高兴了,他们还会像以前盼着你来打燕国一样盼着别人来收拾你。
我们看孟子的思想很有意思,是不是干涉别国内政,他不关心;是不是侵略别人,他也不关心。他的最终意思就是:只要能让老百姓高兴,那就怎么都行;要让他们不高兴了,那就怎么都不行。
孟子的这种思想别说放在后来的唐宋元明清,就算放到现代,也够前卫!假如齐燕一事正是现代重大的国际要闻,孟子他老人家在论坛上发帖子议论议论,肯定得被板砖拍死。
孟子回帖:"别拍砖,我是孟子!"
跟帖:"靠!又一个马甲!你是孟子,我还是孔老二呢!"
孟子正要发帖再论,却怎么也发不上了,弟子在旁边告诉他:"老师,您的ID被封了。"
孟子气得没辙,换地方发新帖。才发完就有了跟帖。这回不错,没板砖。
跟帖:"沙发。"
跟帖:"楼上不厚道,抢人沙发。"
跟帖:"板凳。"
跟帖:"先做个记号。"
跟帖:"三分走人。"
跟帖:"上网轻松点击赚大钱……"
孟子:"这都哪儿跟哪儿啊,我还是回我的战国时代吧!"
孟子的这种观念,已经有点儿现代所谓"人权先于主权"的意思了,在不在理,呵呵,我们不去判断。在《孟子》的后文里还记载过,有人就这事问过孟子,说孟子是不是煽动齐宣王侵略去了,搞得孟子还好一顿辩解。那么,齐宣王到底听没听孟子的意见呢?他到底后来拿燕国怎么办了呢?下一节就讲到了。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胡愔
(東漢)應劭,王利器 校注
宋·尤袤
(越)范蠡
明·陈士元
宋·契嵩
杜审言
明·董遹
宋·孙甫
清·张咏
汉·班固
清·张文治
杨逸云
(元)辛文房
清·康有为
明·王化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