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白话南史-唐·李延寿
白话南史目录:
《南史》简介
宋武帝本纪
宋前废帝本纪
宋明帝本纪
宋后废帝本纪
齐高帝本纪
齐武帝本纪
齐废帝郁林王本纪
齐废帝东昏侯本纪
梁武帝本纪
梁简文帝本纪
梁元帝本纪
陈文帝本纪
陈宣帝本纪
陈后主本纪
后妃传序
宋文元袁皇后传
宋文帝潘淑妃传
宋孝武昭路太后传
宋孝武宣贵妃传
宋明恭王皇后传
齐高昭刘皇后传
齐郁林王何妃传
齐东昏褚皇后传
梁武德郗皇后传
梁武丁贵嫔传
梁元帝徐妃传
陈武宣章皇后传
陈文沈皇后传
陈后主张贵妃传
刘彦节传
刘义庆传
彭城王刘义康传
刘劭传
建安王刘休仁传
晋平剌王刘休..传
刘穆之传
檀道济传
王镇恶传
朱龄石传
胡藩传
萧思话传
谢晦传
谢方明传
谢灵运传
谢弘微传
谢庄传
王弘传
王僧达传
王融传
王昙首传
王俭传
王僧虔传
王筠传
王诞传
王亮传
王华传
王奂传
王秀之传
王延之传
王晏传
王猛传
王懿传
到溉传
垣崇祖传
张兴世传
张欣泰传
袁淑传
袁粲传
袁彖传
马仙鴘传
孔靖传
孔琳之传
孔觊传
殷景仁传
褚彦回传
褚..传
蔡廓传
何点传
何胤传
张裕传
张绪传
张率传
张稷传
张嵊传
张畅传
张融传
徐文伯传
范晔传
郑鲜之传
裴松之传
裴子野传
何承天传
何逊传
颜延之传
颜竣传
颜师伯传
周朗传
周舍传
周弘正传
顾琛传
顾觊之传
羊欣传
羊玄保传
江湛传
江总传
沈庆之传
沈攸之传
宗悫传
柳元景传
柳恽传
刘悛传
刘孝绰传
刘..传
宗越传
吴喜传
曲江公萧遥欣传
萧颖达传
豫章文献王萧嶷传
萧子显传
萧子云传
长沙威王萧晃传
武陵昭王萧晔传
桂阳王萧铄传
江夏王萧锋传
宜都王萧铿传
竟陵文宣王萧子良传
鱼腹侯萧子响传
王敬则传
张敬儿传
桓康传
焦度传
周奉叔传
荀伯玉传
胡谐之传
刘休传
陆慧晓传
陆厥传
庾杲之传
孔..传
刘..传
刘善明传
明僧绍传
庾肩吾传
刘之遴传
萧劢传
长沙宣武王萧懿传
萧渊藻传
萧渊明传
临川靖惠王萧宏传
萧正德传
萧正则传
萧范传
昭明太子萧统传
萧栋传
河东王萧誉传
豫章王萧综传
萧会理传
邵陵携王萧纶传
萧确传
武陵王萧纪传
哀太子萧大器传
王茂传
曹景宗传
邓元起传
罗研传
冯道根传
张缅传
吕僧珍传
沈约传
范云传
范缜传
韦睿传
裴邃传
江淹传
任..传
江革传
贺琛传
徐勉传
陈伯之传
朱异传
徐陵传
王僧辩传
羊侃传
羊鸦仁传
王琳传
始兴王陈叔陵传
长沙王陈叔坚传
杜僧明传
周文育传
侯..传
章昭达传
吴明彻传
鲁悉达传
鲁广达传
萧摩诃传
任忠传
傅..传
顾野王传
姚察传
循吏传序
杜骥传
虞愿传
沈繟传
郭祖深传
循吏传论
儒林传序
伏繠传
严植之传
皇侃传
儒林传论
文学传序
丘灵鞠传
丘迟传
卞彬传
王智深传
祖冲之传
钟嵘传
吴均传
刘勰传
文学传论
郭世通传
郭原平传
陶潜传
戴..传
刘凝之传
朱百年传
沈麟士传
阮孝绪传
陶弘景传
庾诜传
恩幸传序
戴法兴传
茹法亮传
吕文显传
茹法珍传
孔范传
海南诸国传
西南夷传
东夷传
西域传
北狄传
夷貊传论
侯景传
王伟传
周迪传
陈宝应传
裴松之传
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祖父裴昧,是光禄大夫。父亲裴圭,是正员外郎。
裴松之博览典籍,立身简素。二十岁时,被任命为殿中将军。这个官职是在皇帝身边值班警卫,晋孝武帝太元年间(376~396),选任名家作为顾问,开始起用琅笽王茂之、会稽谢..,都是南北方的著名人物。
义熙元年(405),他担任吴兴故彰令,在县里很有政绩。入京担任尚书祠部郎。裴松之因为世人立有私碑,有的碑文不合事实,便上表陈奏,认为“那些想立碑的人,应该都让他们向上级申请,经朝廷讨论同意,然后进行,这样大概才能防止虚
...更多
裴子野传
裴子野字几原,一生下来,他的母亲魏氏就去世了,为祖母殷氏所抚养。殷氏温柔明达而懂文章,以章句学问向他讲授。九岁的时候,殷氏去世,他泣血哀痛,家里的人感到非常诧异。
他少年好学,善于写文章,在齐朝做官担任江夏王行参军。遭到父亲的丧事离职。起初,他的父亲卧床整整一年,裴子野求神灵,请医生,努力备至,泪湿衣衫。父亲夜里梦见了他的面容,早晨召见他,好像梦中的样子,很快病就好了,他认为是虔诚的孝心所传感。让他撰写《孝感传》,他坚持推辞,才算罢了。后来为父亲居丧,每当到了墓地,草就因他而枯萎。有白兔白鸠驯顺地活动在他
...更多
何承天传
何承天,东海郯县人。五岁死了父亲。母亲是徐广的姐姐,聪明博学,所以何承天自幼受到教育和熏陶。宋武帝刚开始起义的时候,抚军将军刘毅镇守姑孰,任命他为行参军。刘毅曾经出行,而鄢陵县吏陈满射鸟,箭误中了值勤的军帅,虽然没有伤着人,但是依照法律要处以死刑。何承天提议说:“案件贵于依照情况判断,游移不定的则要从轻。从前有惊了汉武帝所乘车马的人,张释之以扰乱皇上行路论处,判罪仅止于罚款。为什么呢?因为明白他无心于惊马。所以并不因为御驾重要,加以特殊的惩罚。现在陈满原意在射鸟,并非有心射中人。按照刑律因为过失误伤别人判三年徒刑,何况又没伤人呢?
...更多
何逊传
何逊字仲言,八岁就能作诗,二十岁时,州中选为秀才。南乡人范云看见何逊对皇上策问的回答,大加赞赏,因而与他结为忘年交。范云对关系亲近的人说:“近来我观察文人,质朴的过于柔弱,华丽的又失于庸俗,那种能够清而不浊,适合古今标准的,可以在何逊身上看到。”沈约曾经对何逊说:“我每次读您的诗,一日三遍,还是放不下。”何逊就是这样受到名流人士的称赞。
梁朝天监年间(502~519),何逊兼任尚书水部郎,南平王把他引为宾客,掌管记室事务,后来推荐给武帝,和吴均一起受到宠幸。后来逐渐失意,武帝说:“吴均不均,何逊不逊。不如
...更多
颜延之传
颜延之字延年,是琅笽临沂人。曾祖颜含,是晋朝的光禄大夫。祖父颜约,是零陵太守。父亲颜..,为护军司马。颜延之少年时候是个孤儿,家里贫穷,住处靠近外城,好读书,无所不看,文章为当时之冠。好饮酒,不拘小节。年龄三十岁还没有结婚。妹妹嫁给了东莞刘穆之的儿子刘宪之。刘穆之听说了他的美好才学,准备让他做官,想先与他相见,颜延之不去。
后来他做了宋武帝豫章公世子的中军行军参军。等武帝北伐的时候,授命为宋公,府中派颜延之前往庆贺这一特殊任命。行至洛阳,环视旧时的宫室,都已经成了庄稼地,便悲凄地吟咏起《黍离篇》。路上作诗
...更多
颜竣传
颜竣字士逊,是颜延之的长子。很早就有文才,担任宋武帝的抚军主簿,很受器重,颜竣也尽心效力。元嘉年间(424~453),皇上不想让诸王各自建立朋党,准备召颜竣补任尚书郎。江湛认为颜竣在府中已经有了职务,不宜更改,才停下了。随着宋武帝军府转移为安北、镇军、北中郎府主簿。
起初,和尚释僧含学问精深,他对颜竣说:“贫僧常常看见谶记,应当有真人和这相对应,名称次第,正好与殿下相合。”后来颜竣在彭城,曾经和亲人说起,这话于是传开,被文帝听到了。当时元凶劭巫蛊的事已经揭露,所以皇上没有进行追究。
...更多
颜师伯传
颜师伯字长深,是颜竣的族兄。父亲颜邵,刚正而有气力,是谢晦的领军司马。谢晦镇守江陵,请他担任咨议参军,兼任录事,军府事务全都委托给他。颜邵担心谢晦会有祸患,请求担任竟陵太守。还没有到任,就赶上谢晦被讨伐,颜邵饮药而死。
颜师伯少年的时候孤独贫困,涉猎群书,能解声乐。弟弟颜师仲的妻子,是臧质的女儿。臧质做徐州的长官,聘任颜师伯为主簿。孝武帝掌管徐州,颜师伯仍然做辅国安北行参军。王景文当时做咨议参军,喜爱他的诙谐机敏,推荐给孝武帝,让他做徐州主簿。他善于迎合,大受信赖。后来离开军镇,颜师伯以主簿送走了故人。<
...更多
周朗传
周朗字义利,汝南安成人。父亲周淳,宋朝初年历任侍中、太常。他的哥哥周峤娶了武帝的第四个女儿宣城德公主。二女嫁给建平王萧宏、庐江王萧..。因为是贵戚而得到显要职务。周朗从小就爱好奇特,风度文雅,与周峤志向不同,周峤十分嫉妒他。接着他就做了江夏王刘义恭的太尉参军。
元嘉二十七年(450)春天,朝廷讨论北侵魏朝,要派刘义恭出京镇守彭城,为诸军的主帅。周朗听说后解去了职务。后来刘义恭出镇,府主簿羊希随行,给周朗写信戏逗,劝他进献奇策。周朗复信引述古义,辞意潇洒。
孝武帝即位,任命建平王刘
...更多
周舍传
周舍字升逸,幼年聪明,周..感到他很奇异。临终的时候对他说:“你别担心不会富贵,只是需要用道德加以统率。”年长以后十分博学,尤其精于义理,关于诵读诗书,音韵清雅。二十岁举为秀才,任命为太常博士。堂兄周绵为剡县令,贪赃受贿不少,抄没了财产,周舍便拿出房宅帮助他。
建武年间(494~498),魏朝人吴苞归降南方,很有儒学。尚书仆射江纏招请吴苞讲学,周舍到场驳难吴苞,辞理潇洒有力,由此以善辩出名。王亮做丹阳尹,听说后对他非常喜欢,聘为主簿,政事大多委托给他。后来升迁为太常丞。
梁武帝即
...更多
周弘正传
周弘正字思行。父亲周宝始,是梁朝的司徒祭酒。周弘正幼年成为孤儿,和弟弟弘让、弘直都为伯父周舍所抚养。十岁时,通晓《老子》、《周易》。周舍每当和他谈论,就感到非常诧异,说:“看你谈话说理精辟,后世知名,一定会在我以上。”河东的裴子野对他非常赏识,请求把女儿嫁给他。十五岁,召为国子生。他在国学里面讲《周易》,学生们便传习他的解释。他在晚春入学,初冬应举,学司因为日子太短不允许。博士到洽说:“周郎二十就能讲经,难道还需要等待策试?”
普通年间,初设司文义郎,在寿光省值勤,以周弘正为司义侍郎。周弘正丑而不陋,吃而
...更多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胡思敬
清·陆九芝
(北齐)颜之推 著,王利器 集解
清·曾曰瑛
宋·陈伯葵
清·王宗岳
清·崔象川
唐·南卓
元·俞宗本
东晋·佛陀跋陀罗
宋·沈作喆
宋·赵民
晋·嵇康
宋·东轩居士
宋·赖文俊
明·沐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