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白话南史-唐·李延寿
白话南史目录:
《南史》简介
宋武帝本纪
宋前废帝本纪
宋明帝本纪
宋后废帝本纪
齐高帝本纪
齐武帝本纪
齐废帝郁林王本纪
齐废帝东昏侯本纪
梁武帝本纪
梁简文帝本纪
梁元帝本纪
陈文帝本纪
陈宣帝本纪
陈后主本纪
后妃传序
宋文元袁皇后传
宋文帝潘淑妃传
宋孝武昭路太后传
宋孝武宣贵妃传
宋明恭王皇后传
齐高昭刘皇后传
齐郁林王何妃传
齐东昏褚皇后传
梁武德郗皇后传
梁武丁贵嫔传
梁元帝徐妃传
陈武宣章皇后传
陈文沈皇后传
陈后主张贵妃传
刘彦节传
刘义庆传
彭城王刘义康传
刘劭传
建安王刘休仁传
晋平剌王刘休..传
刘穆之传
檀道济传
王镇恶传
朱龄石传
胡藩传
萧思话传
谢晦传
谢方明传
谢灵运传
谢弘微传
谢庄传
王弘传
王僧达传
王融传
王昙首传
王俭传
王僧虔传
王筠传
王诞传
王亮传
王华传
王奂传
王秀之传
王延之传
王晏传
王猛传
王懿传
到溉传
垣崇祖传
张兴世传
张欣泰传
袁淑传
袁粲传
袁彖传
马仙鴘传
孔靖传
孔琳之传
孔觊传
殷景仁传
褚彦回传
褚..传
蔡廓传
何点传
何胤传
张裕传
张绪传
张率传
张稷传
张嵊传
张畅传
张融传
徐文伯传
范晔传
郑鲜之传
裴松之传
裴子野传
何承天传
何逊传
颜延之传
颜竣传
颜师伯传
周朗传
周舍传
周弘正传
顾琛传
顾觊之传
羊欣传
羊玄保传
江湛传
江总传
沈庆之传
沈攸之传
宗悫传
柳元景传
柳恽传
刘悛传
刘孝绰传
刘..传
宗越传
吴喜传
曲江公萧遥欣传
萧颖达传
豫章文献王萧嶷传
萧子显传
萧子云传
长沙威王萧晃传
武陵昭王萧晔传
桂阳王萧铄传
江夏王萧锋传
宜都王萧铿传
竟陵文宣王萧子良传
鱼腹侯萧子响传
王敬则传
张敬儿传
桓康传
焦度传
周奉叔传
荀伯玉传
胡谐之传
刘休传
陆慧晓传
陆厥传
庾杲之传
孔..传
刘..传
刘善明传
明僧绍传
庾肩吾传
刘之遴传
萧劢传
长沙宣武王萧懿传
萧渊藻传
萧渊明传
临川靖惠王萧宏传
萧正德传
萧正则传
萧范传
昭明太子萧统传
萧栋传
河东王萧誉传
豫章王萧综传
萧会理传
邵陵携王萧纶传
萧确传
武陵王萧纪传
哀太子萧大器传
王茂传
曹景宗传
邓元起传
罗研传
冯道根传
张缅传
吕僧珍传
沈约传
范云传
范缜传
韦睿传
裴邃传
江淹传
任..传
江革传
贺琛传
徐勉传
陈伯之传
朱异传
徐陵传
王僧辩传
羊侃传
羊鸦仁传
王琳传
始兴王陈叔陵传
长沙王陈叔坚传
杜僧明传
周文育传
侯..传
章昭达传
吴明彻传
鲁悉达传
鲁广达传
萧摩诃传
任忠传
傅..传
顾野王传
姚察传
循吏传序
杜骥传
虞愿传
沈繟传
郭祖深传
循吏传论
儒林传序
伏繠传
严植之传
皇侃传
儒林传论
文学传序
丘灵鞠传
丘迟传
卞彬传
王智深传
祖冲之传
钟嵘传
吴均传
刘勰传
文学传论
郭世通传
郭原平传
陶潜传
戴..传
刘凝之传
朱百年传
沈麟士传
阮孝绪传
陶弘景传
庾诜传
恩幸传序
戴法兴传
茹法亮传
吕文显传
茹法珍传
孔范传
海南诸国传
西南夷传
东夷传
西域传
北狄传
夷貊传论
侯景传
王伟传
周迪传
陈宝应传
张裕传
张裕字茂度,吴郡吴县人,名字与宋武帝的忌讳相同,所以以字来称呼。曾祖张澄,是晋朝的光禄大夫。祖父张彭祖,是广州刺史。父亲张敞,是侍御史、度支尚书、吴国内史。
张茂度做官担任宋武帝的太尉主簿、扬州中从事,逐步升为别驾。武帝西上讨伐刘毅,北出讨伐关中、洛阳,他都留守担任州中事务。后来出京担任都督、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绥靖百越,岭外得以安定。
元嘉元年(424),他做侍中、都督、益州刺史。文帝讨伐荆州刺史谢晦,诏令益州派兵袭击江陵。谢晦平定,西军才到达白帝。张茂度与谢晦平时很要好,议
...更多
张绪传
张绪字思曼,是张岱哥哥的儿子。父亲张演,是宋朝的太子中舍人。张绪少年知名,清简寡欲,他的堂伯张敷和叔父张镜、堂叔张畅都认为他很高贵奇异。张镜把他比作乐广,张敷称“与我们是同一类人”。张畅向孝武帝推荐,任用他做尚书仓部郎。都令史让他详细介绍一下郡县储米的情况,张绪肃然直视,对这些很不在意。宋明帝每次见到张绪,就赞叹他的清淡。
调转为太子中庶子、本州大中正,升为司徒左长史。吏部尚书袁粲告诉皇帝说:“臣看张绪有正始遗风,应该担任宫中职务。”又转为中庶子。后来做了侍中,调任吏部郎,参与掌管大选。元徽初年,东宫官员
...更多
张率传
张率字士简,性格宽厚文雅。十二岁能写文章,常常每天规定写诗一篇,有时几天不作,就加以追补,逐渐进而写作赋颂,到了十六岁,过去的作品已有两千余首。有个叫虞讷的见了以后加以诋毁,于是张率有一天把它们全部烧毁,重新作了一首诗拿给他看,托名是沈约所作。虞讷于是句句称赞,无字不佳。张率说:“这是我的作品。”虞讷惭愧地退走了。
当时陆少玄家里有他父亲的书一万多卷,张率与陆少玄要好,于是互通书籍,全部读完了他家的书。
齐朝建武三年(496),举为秀才,任命为太子舍人,和同郡的陆翺、陆厥幼年的时
...更多
张稷传
张稷字公乔,幼年时就有孝顺的品德。他的生母刘氏不受宠爱,得了疾病。当时张稷十一岁,侍养母亲衣不解带,每当病重时,则一连几夜不睡。母亲去世以后,他哀伤过人,拄着拐杖才能起来。见了年辈相同的幼童,就哽咽流泪,州里的人们称他是淳孝。
长兄张玮善于弹筝,张稷因为母亲刘氏曾经先会这一艺术,所以听见张玮弹奏《清调》,便觉得悲伤欲绝,于是便终身不再听它。
他性格随便,开朗聪悟而有才略,起家为官先任著作佐郎,没有上任。父亲张永和嫡母丘氏相继去世,六年中建房住在墓旁。齐朝永明年间(483~493)
...更多
张嵊传
张嵊字四山。他的父亲张稷起初去做剡县令,走到嵊亭,生了他,于是就取名叫嵊,字四山。他少年的时候就很有孝行,三十岁时,还穿着彩衣受张稷的杖打,常常多到几百下,收了眼泪仍然是欢喜的样子。他方正文雅而有志向和操守,能够清谈。感于家庭的灾祸,终身都是吃蔬菜,穿布衣,手里不拿刀,不听音乐。他的弟弟张淮言谈气质不合常规,张嵊就流着眼泪对他进行教训诱导。
他最初官任秘书郎,逐步升迁为镇南湘东王长史、寻阳太守。湘东王闲暇的时候谈玄,于是为他占卜,得到的是《节卦》,便对张嵊说:“你以后会东入为郡中长官,但恐怕不能终其天年。
...更多
张畅传
张畅字少微,是张邵的哥哥张..的儿子。张..少年时期就很有操行,曾做晋朝琅笽王国的郎中令。跟随琅笽王到过洛阳。回到京城,宋武帝封了药酒一瓮交给张..,让他秘密地加入荓毒,他接受了命令,在路上自饮而死。
张畅少年时候与堂兄张敷、张演、张镜齐名,是后起之秀。最初出门做官是担任太守徐佩之的主簿,徐佩之被处死,张畅便驰马前往奔丧,穿上丧服尽哀,被谈论者所称赞。他的弟弟张牧曾经被疯狗咬伤,医生说应该吃蛤蟆,张牧感到很为难。张畅含笑先尝,张牧因此才吃了,伤口也就好了。
逐步升迁为太子中庶子。
...更多
张融传
张融字思光,二十岁有名。道士同郡人陆修静把白鹭羽麈尾扇赠给他,说:“这既然是异物,就把它献给异人。”最初做官是担任宋朝新安王刘子鸾的行参军。新安王的母亲殷淑仪去世,后来四月八日建斋并且浴佛,僚佐布施钱财多的至一万,少的也不低于五千,只有张融的布施却是一百钱。皇帝不高兴地说:“张融太贫穷了,应当发给他优厚的俸禄。”于是调他出京担任封溪令。他的堂叔张永前往后渚去送他说:“好像听到朝廷旨意,你不久就会回来。”张融说:“不怕不能回来,正恐怕回来又会重新离去。”等到出发,路经险要的高山,獠贼抓住了张融将要把他杀死吃掉。张融神色不动,而作起了
...更多
徐文伯传
张融与东海人徐文伯友情深厚。文伯字德秀,是濮阳太守徐熙的孙子。徐熙爱好黄、老,隐居在秦望山。有个道士路过找水喝,留下一个葫芦给他,说:“您的子孙应该以道术救世,将得到二千石的官位。”徐熙把葫芦打开,乃是《扁鹊镜经》一卷,便精心学习,于是名震海内。他生了个儿子叫秋夫,更加精通此术,官至射阳令。曾经夜里有鬼呻吟,声音十分凄怆,秋夫问他需要什么,鬼回答自己姓某,家在东阳,患腰疼病而死。虽然做了鬼,还是疼痛难忍,请他给自己治疗。秋夫说:“用什么方法治疗?”鬼请求自己变作草人,按照穴位进行针灸。秋夫照他说的去办,给他灸了四处
...更多
范晔传
范晔字蔚宗,母亲到厕所去产了他,额头被砖碰伤,所以就以砖为小字。出门过继给了堂伯范弘之,后来世袭封爵为武兴县五等侯。少年时候爱学习,善于作文章,能写隶书,通晓音律。担任秘书丞,遇到父亲的丧事离职。服丧期满,担任征南大将军檀道济的司马,兼任新蔡太守。后来做尚书吏部郎。
元嘉九年(432),彭城太妃去世,将要埋葬,发送的那天晚上,同僚和旧友都聚集在东府,范晔和司徒左西属王深以及他的弟弟司徒祭酒王广夜里痛饮,打开北面的窗子听唱挽歌作为娱乐。彭城王刘义康大怒,把他降职为宣城太守。他很不得志,便删改众家的《后汉书》
...更多
郑鲜之传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初做桓伟的辅国主簿。在这以前,兖州刺史滕恬被丁零的翟辽所消灭,尸体没有返回内地。滕恬的儿子滕羡照样做官不误,舆论对他不满。桓玄在荆州,让群僚对此进行广泛议论,郑鲜之说:“名教极大,忠孝而已。至于变通抑扬,常常事情不同。追根溯源,都是寻求心意而舍弃行迹。若看行迹,人们的遭遇可能不同。所以圣人有时通过事情来辅助教化,有时通过事情而定出罪名,屈伸予夺
...更多
上一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朱揆
清·云间天赘生
(清)朱锡绶
陈玄祐
清·揭暄
(明)陈继儒
元·施惠
宋·李成之
明·徐庸
清·朱克柔
清·黄蕴兮
清·纪昀
宋·方逢辰
(齐)司马穰苴
明·谢谠
唐·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