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志校勘記


  康平高鳳樓

  遼陽許麟英同撰

  本書據抄本覆刊卷次體例悉從其舊惟於標目行款畧有更置原本奪衍譌誤難於僂指爰取日本翻印之活字本校之並與全遼志互勘其有疑莫能定而又無他書參証者輒兩存之不敢擅改以竢博雅君子諟正焉

  卷首

  總圖

  遼東城堡地方總圖

  威寧營堡 全遼志總圖奉集堡威寧營堡地位與此互易

  舊遼陽城 原圖舊遼城奪陽字據本書地理志及全遼志故蹟門改其位置全遼志作遼濱塔南

  汎河城 全遼志總圖及鐵嶺衞境圖汎河城列汎河南岸

  望海堝堡紅嘴堡 原圖二堡位置互易據本書兵食志及全遼志列城堡序次改

  靖安堡 原靖誤靜據本書兵食志及全遼志改

  西平堡 原列西寧堡東據本書兵食志列各城堡序次并參証全遼志改

  大靖堡 原列大寧堡西據全遼志及本書兵食志改

  小淩河驛 原位置與大淩河所互易據本書建置志及全遼志圖列位置改

  錦州城 原列小淩河右岸位置偏在西北據全遼志圖及本書廣寧左中屯衞山川地理圖改

  寧遠城 原列錦州東南據本書地理志所載方位改

  義州城錦州城 原圖二城俱缺北門據本書建置志二城注補

  沙河兒堡 原作沙河堡奪兒字據本書兵食全遼邊防二志補其位置應在松山堡長嶺山堡之間并據改

  新興營堡 原新興堡奪營字據本書兵食志及全遼邊防志改

  戚家堡 全遼志戚作七

  遼東都司治衞山川地理圖

  船城船城墩 原船譌作舡據全遼志改

  黃泥窪墩 原窪作凹據本書兵食志改

  北至開原三百三十里 原三十誤作四十據本書地理志及全遼志沿革志改

  廣寧山川地理圖

  東至平洋鋪海州衞界二百里 原作一百里按全遼志作二百里本圖里至注東北到羊腸河一百一十里平洋鋪位置在其東南當以二百里為是茲據改

  鎮安堡 全遼志鎮作正

  白土嶺墩 全遼志白土作皇

  義州山川地理圖 【 原義州下有衞字因義州後屯二衞同城刪之】

  三家城堡 全遼志堡作鋪

  柏淩河 原柏譌作白據本書地理志及全遼志圖改

  泥河 原作汎河據本書地理志泥河注城南二十里源出西山經

  杵頭山入大淩河與本圖符合全遼山川志同原汎字為泥字之譌茲改之

  嘉福山 全遼志圖列萬佛山石灰山之間

  廣寧左中屯二衞山川地理圖

  遼府印舍 全遼志印作中

  北到義州丫角山界五十里 原作羊角山據本書及全遼山川志改

  蛤蜊河 蜊原譌蝲據本書地理志改

  左中屯城 原缺北門據本書建置志錦州城注補

  寧遠衞山川地理圖

  東北到錦州一百二十里 原一百誤作二百據全遼志并參本書錦州圖里至注改

  東關驛 原列南沙河西據本書地理志山川注及建置志驛傳注里至方位改曲尺河西詳前屯圖

  廣寧前屯衞山川地理圖 【 原列開原圖後據本書地理志各城次序改列】

  中後所 原圖未列此名據全遼志圖及本書建置志補

  南沙河北沙河 原作大沙河小沙河寧遠衞圖作南不作大而北沙河奪北字據本書地理志改補

  東關驛 原列曲尺河正流右岸據本書地理志南沙河注寧遠城西四十里曲尺河注城西五十里東關河注城西六十里源出大寧上通六州河建置志東關驛注寧遠城西六十里全遼志圖考注同原圖位置稍偏於東南茲移近曲尺河上游右支流右岸

  前屯衞城 原作四門據本書建置志前屯衞城門三東崇禮西武寧南迎恩全遼志圖考注同茲刪改

  興安堡 全遼志安作家在城南堡之西

  開原山川地理圖 【 原列前屯衞前據本書地理志各城次序改此】

  塔兒山墩 原墩誤作塔據全遼志圖改

  西到懿州二百七十里 全遼志二作三

  開原城 原圖有西關全遼志有南關均誤據本書建置志及全遼志圖考刪

  南到鐵嶺九十里 原誤作一百二十里據鐵嶺圖里至注北至開原里數及由鐵嶺歷瀋陽遞至遼陽核實總里數改

  開原控帶外夷山川地理圖 【 原作開原控帶外夷山川之圖依前圖例補地理二字刪之字】

  滿涇站 原涇譌作渾據本書及全遼志外志改

  沼陰站 原沼譌作召據全遼志及本書外志改

  播兒賓站 原播譌作招賓譌作實據全遼志及本書外志改

  奴合溫站 原合譌哈據全遼志及本書外志改

  乞列迷站 原列譌勒據全遼志及本書外志改

  弗能都魯兀站 原弗能都魯站奪兀字據本書外志補

  奧里迷站 原奧譌異據全遼志及本書外志改

  古弗陵站 原弗譌伏據全遼志及本書外志改

  滿赤奚站 原奚譌希據全遼志及本書外志改

  托溫站 原托譌拓據全遼志及本書外志改

  兀剌忽站 原忽譌溫據全遼志及本書外志改

  能站 原能譌熊據全遼志及本書外志改

  哈三城哈思罕站 原哈三城即哈思罕衍即字奪站字據全遼志及本書外志刪補

  扎不剌城 原扎譌劄據全遼志及本書外志改

  魯路吉站 原路譌落據全遼志及本書外志改

  海胡站 原胡誤作島據全遼志及本書外志改

  哈嗒山 原嗒譌塔據全遼志及本書外志改

  弗朵河站 原河誤作木據全遼志及本書外志改

  一半山站 原一半二字誤作平據全遼志及本書外志改

  伯顏迷站 原顏譌嶺據全遼志及本書外志改

  腦溫河 原河誤江據本書地理志改

  鐵嶺衞山川地理圖 【 原列開原控帶外夷圖前據本書地理志各城次序列此】

  松山 全遼志圖列大有堡東

  永登堡 全遼志登作寧

  汎河城 原列衞城西本書地理志汎河注在衞城南三十里建置志汎河中左千戶所注在城南三十五里茲據改於鐵嶺衞南

  瀋陽中衞山川地理圖

  嘉禾堡 全遼志禾作木

  海州衞山川地理圖

  東北到甜水站二百四十里 全遼志二百作三百

  東南到臨江二百八十里 全遼志二百作三百

  北至遼陽甘泉堡界三十里 全遼志作北至遼陽界六十里

  南至蓋州衞石城鋪界一百五里 全遼志作南至蓋州界七十里

  西北到遼河一堵墻六十里 全遼志作一百二十里

  西至廣寧高嶺鋪界一百七十五里 全遼志作西至廣寧界一百二十里

  西到廣寧衞三百里 全遼志作西到廣寧二百四十里

  麻崖墩 全遼志崖作岸

  塔山鋪 全遼志鋪在河東又北古城全遼志在水曲之南遼遂縣全遼志在水北

  廣積鋪 全遼志作廣信鋪

  孛蘭鋪 全遼志在耀州驛東

  南古城 全遼志作北古城又平陽寨古城全遼志作西古城

  海州衞城 原圖無關廂據本書建置志及全遼志海州衞圖補北西南三關

  蓋州衞山川地理圖 【 原列復州衞後據本書地理志各城次序改此】

  東至秀巖二百三十里 全遼志三十作五十秀作岫

  西至海一十五里 全遼志作十里

  歸州墩 全遼志州作山

  復州衞山川地理圖

  富川堡 全遼志川作州

  得利嬴城 原嬴譌作瀛據全遼志及本書地理志改

  金州衞山川地理圖

  鸛兒島墩 全遼志鸛作鶴

  南渡海到登州府六百里 原南到渡海登州府大百里全遼志作南到渤海登州府二書詞均費解茲改之

  卷一

  地理志

  沿革 【 原白書茲低二格代之下仿此】

  遼陽廣寧義州錦州寧遠開原六城原作白書茲各提一格以醒眉目餘各衞均低一格

  廣寧注在遼陽城西四百二十里 全遼志作三百三十里

  廣寧右屯衞注在遼陽城西五百四十里 全遼志作四百五十里

  義州注在遼陽城西五百四十里 全遼志作四百二十里

  義州衞注弘政開義同昌三縣 原注同昌誤作堯慶據全遼志及金史地理志改 【 金史地理志義州下崇義軍節度使屬縣三鎮一縣名同此鎮曰饒慶隸開義縣下】

  廣寧左屯衞注永樂元年移治錦州守禦 全遼志元作五

  寧遠衞注都御史包懷德 原懷德二字互易據全遼志及本書官師志改

  瀋陽衞注在遼陽城北一百二十里 原二十誤作一十據全遼志本注及本書鐵嶺衞圖注南至瀋陽一百二十里本志鐵嶺衞注至遼陽二百四十里核改

  金州衞注舊有沙卑城 原作卑沙城據全遼志改 【 按本書及全遼志海州衞注高麗為沙卑城別書亦作卑沙城或卑奢城但均指海州言】

  疆域

  西至山海關一千五十里 本書遼東都司治圖里至注西至山海東關一千一十五里全遼志同

  北至開原三百三十里 原作三百四十里據上文開原注及自遼陽歷至瀋鐵開原里數核改

  渡海至南京 原於四至後另起南至南京又西至北京茲納於四至內

  山川

  附文

  遊千山記去襄平六十許里 全遼志許里作里許

  鼾息達旦 原鼾譌作劓據全遼志本文改

  迤西而北 原作迤東而南全遼志同按千山各寺方位龍泉居祖越之西北由祖越往龍泉當西北行遼陽州志載此文作迤西而北雖係後世之書而身居其地勘察較確茲據改

  分流庖舍 全遼志庖作下

  大安違龍泉西南可八九里 原大安違龍泉西可八九里與實在方向不合據全遼志故蹟志大安寺注西字下補南字

  翌日庚寅 原翌誤作翼全遼志同茲改正

  徐子去余數步 全遼志步作武

  安太守寓之 原太誤大據全遼志改

  弗克模擬 全遼志模作摸从?不从木

  相見慘怛 全遼志見作視

  附詩

  宿大安有懷 全遼志安下有寺字

  遊祖越寺 【 程啟充】 此身應已住虛空 全遼志住作在

  次前韻 【 史褒善】 漫將旅泊厭俗矇 全遼志俗作紛

  老鴉山注城東三百里 全遼志三作二又罕兒嶺注城東二百里全遼志二作一

  鴨綠江注豬婆江 原作婆豬江全遼志作島婆江據二書圖改

  龍泉注自半山厓石竇出 原出誤作窟據全遼志改

  千山溫泉詩 【 徐文華】 方池瑩欲流 原池誤地據全遼志改

  醫巫閭山詩 【 蔡珪】 祖龍驅之不肯去 原之字誤作龍全遼志同據別書改

  蛇山注城東三十里 全遼志作二十里又狼虎山全遼志狼作豹

  牽馬嶺 原嶺字下衍山字據全遼志刪又響山原響譌嚮據全遼志改

  飛瀑巖注自懸崖下瀉 原崖譌岸據全遼志改又古老無名泉注一泉湧出原一誤二據全遼志改

  細河注城西六十里 原作十里據全遼志及本書圖列方位改

  義州出山注城西南二十五里 全遼志二作一

  寧遠衞雙山注城西北二十里 全遼志二作一又寨兒山注城東北三十五里全遼志無五字北沙河注城西三十里全遼志作二十里寧遠河注東流至城西全遼志無東字瓦?衝注城東北四十里全遼志四作二

  廣寧前屯衞小寨兒山注城東北三十五里 全遼志三作二又蛇山注城東北四十里全遼志作城北一十五里關弁山全遼志無弁字廟山注城東北二十五里全遼志作一十五里歡喜嶺注城西七十五里全遼志無五字黃官保嶂注城西北三十七里全遼志三作二

  開原牛心山注城東北二百五十里 全遼志二百作三百

  土河注南流至黑嘴 全遼志無南字又兀良河注城西北三千三百餘里全遼志無西字

  兀良河注與洮兒河腦溫河合 原河誤江據全遼志及本志改

  理河注城東北一千二百里 全遼志二百作一百又大清河注西流一百八十五里全遼志五作九

  混同江注源出北山 原源誤流全遼志同茲改正

  鐵嶺汎河注北流入遼河 全遼志作遼海又小清河注南流入遼河全遼志河作海泥溝河注由十方寺入遼河全遼志河作海

  蓋州衞塔兒山注城南五十里 全遼志作十五里

  孛囉鋪山 全遼志囉作羅又巨羅山全遼志作叵羅山

  大孤山注城東二百六十二里 全遼志二百作一百又小孤山注城東南一百五十里全遼志五作九七盤嶺注城東一百二十里全遼志二十作一十

  得利山城注城東南二十里 全遼志二作一

  復州衞杓子河注城東北二百五十里 全遼志二百作一百

  金州衞兔兒島注城西北三十里 全遼志作七十里又小長山島注去城二百六十里全遼志二百作七百八叉島注去城三百二十里全遼志三百作二百大沙島注城東北一百一十里全遼志一十作三十團山島注城東七十五里全遼志七作北豹子島注城東三十里全遼志三十作二百史島注城東二十五里全遼志二作一楊家島注城東南一十五里全遼志一作三沙嘴島注城西南七十里全遼志七作四七箇山島注城西北三十五里全遼志作二十五里

  薛子曰文物郁郁 原郁都據全遼志本文改

  宮室

  景遷堂注山東周正為記 原正誤止據全遼志改

  西樓注歲時射獵四樓之間今廢 原四樓之間廢奪今字據全遼志補

  明王樓注 原衍在世設里四字據全遼志刪

  金宮注薰風等殿今廢 原薰風等殿廢奪今字據全遼志補

  陵墓

  王榮祖墓注義州城南四十二里 全遼志二作一

  寺觀

  遼陽大安寺注在龍泉南可八九里 原南誤西茲改正

  義州萬佛堂注好事者於南巖鑱石佛像 原巖誤嶽據全遼志改

  海州衞報恩寺注城東南二十里 全遼志作十里

  蓋州衞白塔寺注城東北六十里 全遼志無東字

  古蹟

  大黑山城注攻沙卑城獲男婦人千口 原沙卑作卑沙據全遼志改人千口全遼志同據別書人當作八

  薛子曰雖醲化懿綱 全遼志綱作網

  卷二

  建置志

  城池

  遼陽城注週圍二十二里二百九十五步 原二十二里三百九十五丈按一百八十丈為里例以算法既計以里數則必舉里之所不能盡者方為畸零之數三百九十五丈核二里餘三十五丈與下文池週圍二十四里二百八十五步相差才百十五步若大之城恐無此狹小之池全遼志無南北兩城週圍里數其池週圍里數與本書同而計南城週圍里數為十六里二百九十五步其北城注南北一里東西四里則北城東西北三面合為六里加南城四面之數計二十二里二百九十五步本書二譌三步譌丈兩書實數相符茲據改 【 按城之週圍以城墻各面合計之長度言池之週圍舉所包城外之邊緣而言】

  城門注正北曰鎮遠 原東北東字誤據全遼志改

  重修望京樓記 全遼志此文有刪節不具錄

  思飭干城 原思心飭干城衍心字據全遼志本文刪

  斯無愧於茲樓矣 原斯誤期據全遼志本文改

  朱箎和韻詩靉靉蒼煙橫朔漠 原作羯漠據全遼志本詩改

  廣寧城注週圍一十二里四十五步 全遼志作一十里九十五步

  東南曰泰安 原泰誤作大據全遼志改

  右屯城注池深八尺闊二丈 全遼志作闊一丈

  義州城注池深一丈五尺闊三丈八尺 全遼志作闊一丈八尺

  馬場二處注一城東南二十五里 全遼志無南字

  錦州城注週圍五里三百二十步 全遼志三百作一百又併南關週圍六里二十三步全遼志作一十三步又池週圍七里五百七十三步二書注數同按五百七十三步內含一里餘二百一十三步五字疑三字之譌

  寧遠城注池深一丈五尺 全遼志無五尺二字

  中前所城注週圍四里三百步 全遼志三作二

  中固城教場注城東一里 全遼志東作北

  鐵嶺城教場注城西北一里 原西北誤作南據全遼志及本書鐵嶺衞圖城西北有演武亭改

  汎河城注東曰承恩南曰安遠 全遼志東安遠西承恩

  懿路城注高二丈 全遼志作一丈又教場注城東北一里全遼志作西北一里

  撫順城注週圍三里有奇 原作週圍二里七百三十六丈全遼志作三百七十六丈按七百三十六丈核四里餘十六丈是零數大於二里之整數二倍強可謂絕無此理疑是全遼志所載三七二字之互易又本書里數之零皆以步計丈字疑為步字之誤考盛京通志載撫順明故城據勘得週圍三里有奇與全遼志不甚相差爰據改又城門二全遼志作城門一曰迎恩

  海州城注高三丈四尺 全遼志四作二又池深一丈二尺全遼志二作一

  城門四北曰來遠 原來誤作東據全遼志改

  永寧監城注高一丈五尺 全遼志五作七

  復州城注高三丈五尺 全遼志三作二

  金州城注高三丈五尺 全遼志作三丈三尺又池深一丈七尺全遼志作一丈二尺

  南關 原有北關無南關據全遼志及本書金州圖補

  旅順口城注北城週圍一里二百八十步 全遼志二百作一百

  公署

  重修會府記彼王景乂非監耶 全遼志王景乂三字作王宗景又四字

  新建鎮東堂記三君子屬予記 全遼志予下有以字

  鎮守太監府二注一在廣寧泰安門西 原作泰和門和字誤緣廣寧無泰和門故改

  巡撫都察院二注廣寧在拱鎮門東 全遼志東作北

  廣寧都察院記鎮守武臣充總兵官 原作統總兵官統充譌據全遼志本文改

  遼陽察院題名記遼陽古幽營之地 全遼志遼陽下有係字

  戶部分司注廣寧城鼓樓東 全遼志作泰安門北

  行太僕寺 全遼志無行字

  管糧通判府 原列東寧衞後茲移遼東都司前以非各衞所屬也

  定遼左衞左右後三所 全遼志作左中後三所

  神機庫原列定遼左衞直下茲與稅課司列一行以特標為他衞所無也

  廣寧備禦都司注在城鼓樓西北 原西北誤西南據全遼志圖考注改

  廣寧衞神機庫注在鎮守府東南 全遼志作戶部分司前

  神機庫原列廣寧衞直下茲移稅課司下取義與定遼左衞同

  廣寧左衞左右中前四所 全遼志作中前後三所

  廣寧中衞左中前中左四所 全遼志作左右前中四所

  廣寧右屯衞左右中前後五所 全遼志作左右前中四所

  預備倉注衞治東南 全遼志作軍儲倉內

  鹽場百戶所注城南二十里 全遼志作二十一里廣寧中屯衞注在寧遠街 全遼志作舊設於寧遠

  鐵場百戶所注城西六十里虹螺山正德七年復移於白花寨 全遼志作城西六十里正德七年改白花寨

  廣寧左屯衞軍器局注衞治西南 全遼志西作東

  鹽場百戶所注城東八十里燕子湖 全遼志作城南八十里

  寧遠衞注在泰和街北 全遼志作永寧門內舊備禦公署改建

  軍器局注城西南隅 全遼志西作內

  鹽場百戶所注城西南二十五里 全遼志無西字

  鐵場百戶所注城西南十八里糜子峪 全遼志作麻子峪

  廣寧前屯衞鐵場百戶所注城西七十里糜子峪 全遼志糜作摩

  鐵嶺衞注洪武二十一年設遼東北城 全遼志洪武二十年設遼東城北

  瀋陽中衞蒲河中左千戶所注城北三十里 全遼志城北四十里

  復州衞軍器局注西門北 全遼志作南門西

  鐵場百戶所注城北 全遼志作城北九十里

  金州衞鐵場百戶所注城東一百三十里 全遼志作二百三十里

  監苑

  按已革監苑共五監二十二苑本書錄二十苑據全遼志名山苑下有復州龍潭二苑

  學校

  都司學注 本書與全遼志記述詳略互異不具錄

  都司廟學碑記御史桂君怡 原君怡誤作右始據全遼志本文及本書官師志改

  僉事胡君鼎 原鼎誤日?折據全遼志本文改

  都司文廟新置雅樂記 全遼志載此文有刪節不具錄

  而侈靡不屑焉 全遼志屑作屬

  余與守巡二道監視之見其禮度 原視之下衍行之數也四字據全遼志本文刪

  廣寧建學碑記 全遼志此文有刪節不具錄

  嗣天歷服 原天誤大據全遼志本文改

  廣寧中屯衞學注成化間於城隍祠得元加封先師碑 全遼志祠作廟

  寧遠衞學注始建廟學衞治東南 全遼志作始建廟學於衞治東

  重修廟學記 全遼志此文有刪節不具錄

  歷經且二十年 全遼志歷經作經歷

  前屯衞學注弘治癸亥御史余濂 原余濂譌作餘廉據全遼志及本書官師志改

  蓋州衞學注在衞治東南隅 全遼志作西南隅

  復州衞學注 按全遼志與此全異彼注云舊在城西北隅正統元年遷於城中嘉靖癸卯遷於城東南隅

  敬一箴序受天付託 原託譌托據全遼志本文改

  德或不類 原類譌戾據全遼志本文改

  肅于明庭 原庭譌廷據全遼志本文改

  永延厥慶 原延誤起據全遼志本文改

  咨爾諸侯 原爾譌耳據全遼志本文改

  遼右書院記予竊感焉 全遼志感作惑

  與夫從事而成之者 原事誤臾據全遼志本文改

  關梁

  按原書城名分注於各關梁下茲標城名於前以屬境關梁分繫於後

  遼陽昇平橋注在西關外 全遼志作西門外

  瀋陽中衞小橋注汎河所南三里 全遼志三作一

  開原慶雲橋注西門外 原注在開原城按開原縣志載古慶雲橋在西門外僅存數石本書建置志開原城西門曰慶雲則此橋當在西門外無疑茲據改

  安遠橋注在北門外和陽橋注在東門外 原無注據別書補

  海州衞沙河橋注城西十里 全遼志作西門外

  八里河橋注衞西南八里 全遼志作城南無西字

  橋頭橋 全遼志作橫頭橋

  蓋州衞清河橋 全遼志有重清橋無清河橋

  仙人橋注衞南五十里 全遼志五作九

  梁房口關注衞西北九十里 全遼志作海州城西南七十里

  連雲島關注蓋州衞西一百五十里 全遼志無一百二字

  復州衞北清渡橋注空洞天成 原成譌城全遼志同茲俱改

  金州衞蕭家島關注衞東北一百五十里 全遼志作一十五里

  廣寧經濟橋注城內東 全遼志作城南又大惠橋注永安門內全遼志內作外

  寧遠衞高橋注衞東六十五里 全遼志六作二

  錦州淩河橋注城東十五里 全遼志作五十里

  驛傳

  遼陽在城驛遞運所注城西八里莊 全遼志無莊字

  虎皮營城驛注城北五十五里 全遼志作六十里又注洪武二十一年設按全遼志遞運所注俱洪武二十年設謂本驛亦二十年設也與此不同

  廣寧在城驛注泰安門西北街 全遼志作本城四牌樓南

  遞運所安插所注均拱鎮門東街北 全遼志俱本驛內

  高平驛注城東九十五里遞運所注驛西安插所注驛東 全遼志無五字遞運所安插所注均在本驛內

  右屯衞十三山驛注衞西北三十五里 全遼志作二十五里

  錦州杏兒站 按本書錦州圖有杏兒山杏山驛無杏兒站杏山驛去城甚邇全遼志杏山驛注城西南十里與圖尚合杏兒站注城西南六十里杏兒站與杏山驛是一是二茲存疑

  海州牛莊驛注衞西四十五里 全遼志作城西北四十里

  沙嶺驛注衞西八十九里 全遼志作城西北九十里

  蓋州衞耀州驛 全遼志耀州驛隸海州衞

  五十寨驛注衞南一百二十里 全遼志作一百一十里

  復州在城驛注南關 全遼志作西關內又遞運所注驛西全遼志作本驛東

  欒古驛注衞南六十里 原南誤東據全遼志及本書復州衞圖改

  石河驛 全遼志石河驛隸金州衞

  金州在城驛注衞治東南 全遼志作南關內

  木場驛注衞西南六十里 原衞南奪西字據全遼志及本書金州衞圖補

  旅順驛注衞西南一百二十里 原衞南奪西字據全遼志及本書金州衞圖補

  祠祀

  廣寧馬神廟碑記 全遼志載此文有刪節不具錄

  詔改正祀神名號瀆禮背經 原作下經據別書本文改

  重修北鎮廟記 【 成化癸卯】 醫無閭山 原醫無山奪閭字據別書本文補

  吾輩奉命守是方 原守誤中據別書本文改

  重修北鎮廟記 【 弘治八年】  全遼志此文有刪節不具錄

  由太行而東 原太誤大據全遼志改

  尊嚴雄峻 全遼志作高峻

  下詔追正 原詔誤誥據全遼志改

  太宗文皇帝 全遼志作成祖文皇帝蓋其時已改諡也

  祝文三 【 成化十三年】 默運化機 全遼志化作玄

  奠鎮一方 全遼志一方作北土

  能不疚心 原疚譌究據全遼志改

  鑒予憂元元之意 全遼志鑒予作副朕

  祝文六 【 正德六年】 皇帝謹遣山東等處承宣布政司 全遼志無謹字

  寧濠作孽 原濠誤作以據全遼志改

  遼陽鄉賢祠記是為記 原是記奪為字據全遼志改

  釣臺祠碑記本教躬行 全遼志作教本躬行

  以大學士劉吉薦 原大誤太據全遼志改

  皆世切要 全遼志世作其

  吾不忍吾之子孫之不知先生也 原子孫不之知之不二字互易據全遼志改

  先生之學出白沙白沙者 原先生之學出白沙者奪白沙二字據全遼志補

  卷三

  兵食志

  武備

  按此篇戶口軍額與全遼志不同自係今昔情勢之異作者各以其時著錄非關板本茲不具著其異同

  沿邊城堡墩臺

  前屯衞

  鐵場堡注堡北土衚衕可按伏 原土譌士據全遼志本堡注改

  石堆空臺 全遼志堆作嘴

  永安堡鎮營臺 全遼志臺上有河口二字

  鳳石嘴臺 全遼志鳳作亂又黎樹溝臺全遼志溝作灣樓子山臺全遼志子作自

  三山營堡長嶺兒臺 全遼志無兒字

  瑞昌堡 原堡誤作臺據全遼志改

  團山兒臺 全遼志作大團山臺

  高臺營堡 全遼志無營字

  甘泉兒臺 全遼志無兒字又大家小莊臺全遼志無大家二字

  三道溝堡石山兒臺 全遼志無兒字

  牽馬嶺臺 原牽作撁據本書地理志及全遼山川志改

  新興營堡六州河山臺 全遼志山作口

  錦川營堡平胡臺 全遼志胡作湖又背陰莊墩全遼志墩作臺

  腹裏接火墩 全遼志墩作臺以下並同不具著

  邊墩 全遼志墩作臺以下並同

  寧遠

  黑莊窠堡西古路臺 全遼志路下有口字又孤松山臺全遼志作孤松墩鎮寧空全遼志空作臺中古路空全遼志空作臺廟兒山墩全遼志墩作臺永清空全遼志空作臺南柳河空全遼志空作臺

  仙靈寺堡注堡東土煙臺可按伏 全遼志無土字又北柳河臺鎮

  北臺通賊道路全遼志柳河上無北字

  鎮北空河口空石嘴空安遠空 以上各空全遼志均作臺

  小團山堡注灰菜溝通賊道路 原菜譌作策據全遼志本堡注改

  雙路空 全遼志雙下有古字又古路空全遼志作古路口臺琉璃寺空全遼志空作臺

  興水縣堡注鎮虜臺通賊道路 原虜誤虎據全遼志改

  轉頭臺 全遼志臺上有山字

  白塔峪堡雙路口臺 全遼志雙下有古字又鎮北空臺全遼志無臺字鎮北山墩臺全遼志無山墩二字牛心山墩臺全遼志無臺字

  灰山堡注堡西灰窰兒可屯兵 原窰譌土?窐據全遼志改又長嶺山可按伏全遼志山作兒

  長嶺空 全遼志空作墩又威遠臺全遼志遠作寧

  松山寺堡注同家峪可按伏 全遼志同作全

  何晟空 全遼志晟作勝空作臺又新架口全遼志作新安墩按本堡各空全遼志均作臺

  沙河兒堡河身空鎮邊空 全遼志空均作臺

  長嶺山堡鎮遠空丫角山空安靜空河口空 全遼志空均作臺

  椴木衝堡 本堡各空全遼志均作臺

  錦州

  大興堡陡溝兒 全遼志作陡嶺兒臺

  大福堡黑鷹山墩 全遼志墩作臺又鎮北山墩全遼志墩作空

  大鎮堡鎮南空 全遼志空作臺又駝兒山墩全遼志墩作臺

  鎮安臺 全遼志作鎮安山臺又龍潭山全遼志山作空

  大勝堡長勇臺 全遼志勇作永又安寧墩全遼志墩作臺

  大茂堡韭菜新臺韭菜北空 全遼志菜下均有山字又唐帽新臺全遼志帽下有山字松嶺兒全遼志兒作墩鎮夷山空全遼志無山字石山兒全遼志兒下有臺字寨兒山全遼志作寨子山臺

  義州

  大定堡松山墩 全遼志墩作臺

  長安臺 原長譌常據全遼志及本堡注改

  碌■〈石由〉山界 原■〈石由〉譌作軸據本書地理志改按全遼志本堡有新臺無便視臺餘同

  大安堡寨兒山墩空及寨兒山新臺 全遼志均無山字

  大康堡青陽臺 全遼志青作清又淩河西崖全遼志作淩河西岸臺

  大平堡墓山臺 全遼志臺作墩又平靜臺及靜邊臺全遼志靜均作靖舊碓嘴空全遼志無空字搭牙山新臺全遼志搭作茶搭牙山墩及空全遼志均無山字搭均作茶

  大寧堡青水臺青水墩 全遼志青均作清

  大靜堡 全遼志作大靖堡

  中路臺 全遼志臺作墩

  海州

  朱四堡煙墩傅莊煙墩 全遼志煙墩均作墩臺按本堡各空全遼志均作臺空墩數亦不同蓋今昔情勢異而建設固有改易也

  西寧堡注高墩空鋪通賊道路 全遼志無空字

  珠子河煙墩 原珠誤朱據全遼志及本書地理志改

  東昌堡古路臺空 全遼志作古樓臺

  東勝堡新開河煙墩 全遼志無煙字

  遼陽

  長靜堡注長鴉泊通賊道路 原鴉譌雅據全遼志改

  長寧堡注平佃堡屯可按伏 全遼志無屯字

  新清泥湖小墩 原清誤作溝據上文清泥湖小墩及全遼志本墩名改

  長定堡新打鷹及小大打鷹小墩 全遼志鷹下均有泊字

  長安堡龍臺虎伯大墩 全遼志作虎北大臺又虎伯南空墩全遼志作虎北南空小墩又沙窩兒小墩重出疑有一誤

  長勝堡馬軍堝小墩 全遼志軍作家

  長勇堡注沙堝舊空沙河北空通賊道路 原沙堝誤作河堝據全遼志及下文沙堝兒改

  鳳凰城堡注堡土山岡新安堡注堡土山勢鹻場堡注堡土山勢全遼志土均作上

  靉陽

  靉陽堡注湖河白山 全遼志作湖口白山

  鹻場堡新舊瓦子峪墩 全遼志瓦作尾

  清河堡注堡土山勢 全遼志土作南

  撫順

  會安堡注山勢平漫 全遼志無平漫二字

  瀋陽

  平虜堡林近小臺 全遼志近作外

  蒲河

  十方寺堡注按馬空堡 全遼志無按字又瞭馬山小臺全遼志瞭作晾

  懿路

  三岔兒堡注朴旗屯可屯兵 全遼志旗作七

  鐵嶺

  曾遲堡遼河南岸 全遼志河作海岸下有墩字

  撫安堡東安山墩 全遼志東作康

  中固

  柴河堡大山嘴臺 全遼志山作川

  開原

  慶雲堡孫老兒臺 全遼志老作孝

  鎮北堡黑窟堝臺 全遼志窟作堀

  靖安堡老虎岸臺 全遼志岸作巖又賈秀三臺全遼志無三字

  復州

  楊官寨堡 全遼志作羊官堡

  邊畧

  馬巿注遇赦不宥 原遇誤作過

  卷四

  典禮志

  賓興

  鄉飲注參議蔡天祐 原祐譌祜據本書官師志及全遼志本注改

  夷人入貢

  朝鮮入貢注陪臣至高麗巿住歇 原住字誤作往據全遼志改

  女直入貢注建州左右毛憐海西等衞 原憐譌鄰據本書外志及全遼志本注改

  左等六衞挨月公宴 全遼志作中等六衞

  卷五

  官師志

  爵命

  按原書以朝代冠於人名之上茲移置於人名之前一行

  元

  木華黎注略平灤瑞利義懿廣寧等州 原略平蠻瑞利義懿廣寧等灤譌作蠻等下奪州字據元史木華黎傳改補

  七月進兵臨興中攻溜石山 原七月進兵臨興攻溜石日奪中字山誤作日據元史木華黎傳補改

  廉希憲注孚僉遼陽等處行中書省事 原孚僉二字互易按元史廉希憲傳憲子六人孚恪恂忱恆惇孚其長子也茲據改

  劉敏中注身不懷弊 全遼志弊作幣

  國朝

  鄭宏注以武安伯充總兵官 全遼志伯作侯

  使命

  巡撫

  潘珍注徽州婺源人 全遼志徽州作直隸彼以省言此以府言也

  任洛注左僉都御史 全遼志無左字

  戶部分司

  徐璉注真定武邑人 全遼志真定作直隸以省言也

  李騰霄注山西盂縣人 原盂譌作孟按孟縣屬河南不屬山西據明史地理志改

  鎮守總兵

  楊銳注都督 全遼志督下有同知二字

  職官

  遼

  懷閭公注在任民感其惠 原在任誤任民據全遼志改

  國朝

  分守道

  劉道注山東參政 全遼志作右參政

  林元甫 全遼志甫作輔又注福建莆田人原莆譌蒲據全遼志改

  蔡天祐 原祐誤祜據本書建置志及全遼志改

  許淳注成都護衞人 全遼志作四川左護衞人

  王炫注左參政 全遼志左作右

  分巡道

  蔡芝注京衞人 全遼志作崑山縣人

  太僕寺少卿

  茆欽注直隸永平人 全遼志平作年按明史地理志永平直隸府名永年為直隸廣平府附郭縣存疑

  金轂 全遼志轂作穀从禾不从車

  苑馬寺卿

  金冕注雲南中衞人 全遼志作直隸崑山人

  李溫注順天府通州人 全遼志作直隸漷縣人彼言縣此言州也

  黃會注少卿 全遼志無少字

  夏暹注雲南左衞人 全遼志作直隸丹徒人

  舒晟注陞按察使 原使誤史據明官制改

  東路副總兵

  劉祥注錦衣衞人 全遼志作東寧衞人

  張銘 按本志有二張銘一錦衣衞人一廣寧中衞人全遼志張銘注錦衣衞人其下為楊鎮本志無此名餘人名次序同

  中路遊擊

  馬標 全遼志標作驃从馬不从木

  司獄王琮 原獄誤嶽據本志官名改

  名宦

  漢

  陳禪注禪不加兵惟說道義以感化之 原惟誤推據全遼志改

  馮緄注延光初怨者乃詐作璽書 原延誤建據後漢書改

  金

  盧孝儉注時大饑民多流亡 原大饑民多流亡奪時字據全遼志補

  元

  塔出注遣人馳驛上聞女直水達達官民與乃顏連結塔出遂與麾下十二騎直抵建州 原女直下奪水達達官民與乃顏連結塔出遂十三字據全遼志補

  捏吉伯注豫章竇仲清志其墓 原仲誤神據全遼志改

  王結注泰定中轉遼陽行省參政 原泰定誤作大定據元史改又發粟數萬石原奪數字據元史補

  唐仁祖注欲如戶籍口數大小給之 原欲如戶口大小給之奪籍字數字據元史補

  國朝

  劉成德注奏開儒學歲貢 原奏開儒學貢奪歲字據全遼志補

  王懋中注倡義之功 原倡譌昌據全遼志改

  許進注廷臣力疏起者 原廷譌庭據全遼志改

  葉旺注西瀕大海 原瀕譌頻

  我以兵設伏於險扼其歸路 原奪路字又轉馳而西阻于冰壘原奪阻字均據全遼志補

  虜眾驚擾 原驚譌警據全遼志改

  陞後軍都督 全遼志軍下有府字

  馬雲注乙巳以勳授鳳陽衞指揮 原乙誤作己據全遼志改

  周鶚注追至安不刺堂 原追誤迨據全遼志改

  二十三年征進迤北 原迤誤迄據全遼志改

  徐玉注元永豐院判 原永誤末據全遼志改又征進迤興原等處原興誤與據全遼志改

  徐便注番陽黃崗人 全遼志作湖廣黃岡人

  方嵩 全遼志作房暠又注生擒酋虜輜重甚多原生誤主據全遼志改

  魯全注景泰庚午 原庚誤丙按景泰無丙午年據全遼志改

  卷六

  人物志

  科貢

  進士

  【 成化丙戌】 王輔 原列天順年按天順無丙戌年據全遼志改

  戊戌雷升 全遼志升作昇

  【 嘉靖己丑】 安永清 原己誤乙按癸未之下去乙丑尚遠嘉靖乙丑在本書修後二十餘年此科當是己丑非乙丑也據全遼志改

  舉人

  注舊赴山東布政司 原舊起赴山東布政司衍起字據全遼志刪

  歲貢

  按原書各衞分注人名之後茲標置於前以便檢閱

  成化年

  前屯衞段文肜 全遼志肜作彤

  開原郭洪 全遼志洪作宏

  弘治年

  錦州郭玘 全遼志玘作紀

  寧遠蔣洪注任陝西略陽縣知縣 原畧譌洛按明史地理志洛陽為河南府附郭縣陝西無洛陽縣名據全遼志改

  鐵嶺楚世英 全遼志楚作樊

  正德年

  錦州韓瑛 全遼志瑛作英

  蓋州束寶 全遼志束作東

  嘉靖年

  開原葛顯注任雄縣丞 原雄誤椎據全遼志改

  海州衞朱鎰注任龍慶衞學教授 全遼志龍作隆

  張政 全遼志作張敬

  王澤 全遼志作王鐸

  按原書歲貢田勳以下有曹佐等十四人各注籍貫未列年代茲據全遼志所載者八人分別列入各衞餘張軫談儒馬驥楊銘朱澄陳清六人以年世無考標列之

  通事

  原書綴朝鮮通事女直通事於人名後茲照職官之例改列人名以前

  家世

  李彀注加昭勇大將軍 原加昭勇大夫將軍衍夫字

  忠節

  南北朝

  晁清注例降為伯 全遼志無為伯二字

  金

  女希烈注資祿 全遼志資祿二字直列女希烈下不入注文又注累官西寧刺史全遼志寧下有州字

  烏古倫注仲溫 全遼志仲溫二字直列烏古倫下不入注文

  石抹元毅注本名神思 全遼志神作仲

  元

  太平 全遼志作賀惟一注賜姓蒙古氏名太平

  宦蹟

  遼

  大公鼎注咸雍十年登進士第 全遼志十作二

  張琳注壽隆末為祕書中丞 原丞誤允據全遼志改

  金

  斡勒忠注轉大理知法 全遼志知作執

  高竑注後為河北西路按察轉運使 全遼志北西二字互易

  高禎 全遼志禎作楨从木旁又注判廣寧尹全遼志判下有官字

  孟奎注完顏守貞 全遼志貞作真

  李三錫注懷邦 全遼志邦作印

  王政注尋除同知金勝軍節度使 全遼志作尋改權侍衞親軍都指揮使

  元

  耶律楚材注元朝尊屬有拜 原元誤國據全遼志改

  王珣注進退周旋如意 原旋譌施

  國朝

  顧能注選天下清官四員 原選誤作刷據全遼志改又能居都御史楊繼宗之次全遼志作能居首

  李榮注為賦塔山李將軍逐賊歌 原賦譌賊

  周俊注疏挑河道 原挑譌桃

  學術

  張升注所著有裔菴稿 全遼志裔作柳

  隱逸

  高仲振注遼東人 全遼志東作陽

  貞烈

  丁氏注蕭士清妾 全遼志妾作妻

  流寓

  三國

  太史慈注奏曹史 全遼志作奏功曹

  晉

  高瞻注渤海蓚人 全遼志無蓚字

  後唐

  胡嶠注周廣中歸 全遼志廣下有順字

  仙釋

  白仲理注隱徐無山 全遼志無下有終字

  黃花老人 全遼志花作袍

  卷七

  藝文志

  本志奏議各文多不列題茲各就文義摘擬題目列於文前

  慕容廆上太尉陶侃箋據兗豫之郊 原兗譌袞據別書本文改

  巡按御史李善奏復遼東邊事疏且今道路隔阻遼河 全遼志且今作見今

  苑馬寺卿馮時雍馬政奏貼併伙食 原伙誤供據全遼志改

  定儲畜以便秣飼 原秣譌抹據全遼志改

  石塘曾公生祠碑 全遼志載此文有刪節不具錄

  羣酗干紀 原干譌于據全遼志改

  醫閭先生集敘叛亂者醉德而革面 原叛亂者醉生德而革面衍生字據全遼志改

  遼城望月詩隔樹花如綴 原花作光據全遼志改又臨城郤影散原郤譌卻駐蹕俯丸都原丸誤九全遼志同據別書本詩改

  紀遼東方當銷鋒散牛馬 原銷鋒作鋒鏑全遼志同據別書改

  過蓋州紀興煙霧初消海嶠端 原煙霧誤畑霞據全遼志改

  墉鼠行磔爾皮骨燃膏脂 原磔誤碟據全遼志改

  蘭英碑詞夫何瞬眛而難明 全遼志瞬眛作曖昧

  具瞻亭賦踐■〈王廣〉草之香薰 全遼志■〈王廣〉作壙又盻縐波之??罽紋全遼志??罽作繡北雁盡而山葉紅全遼志山作霜

  迥川澤於睇盼 原睇盼作盼眛據全遼志改

  乘舞雩之風涼 原雩誤作雲據全遼志改

  卷八

  雜志

  三遼長編

  晉惠帝元康初 原惠帝上無晉字據本編書各朝代之例增入下文晉末入於苻秦之晉字改敘文內不另提行又原苻秦苻字誤符據晉書改

  皝卒子雋立 原子誤作與據全遼志外志改

  以李世勣為遼東大總管 原總誤作統比照上文張亮為平壤大總管改

  藏至遼東謀畔召還徙卭州而死 原卭譌功據全遼志外志改

  初大軍俸糧之資仰給朝廷 原俸字誤作衣與下文衣賞重據全遼志兵政志改

  祥異

  元封中注北成為胡門 全遼志北成作此城

  景初間注炊有小兒 全遼志炊作歘

  唐貞觀注為兵謀 全遼志作為謀兵

  卷九

  外志

  外郡

  女真注食生肉飲穈酒 原穈作麋據全遼志改

  庫莫奚注盧龍李載義破之 全遼志載作戴

  鮮卑注後鮮卑有擅石槐者 全遼志擅作檀从木旁

  乞列迷注裸躑其屍作熊虎勢 全遼志躑作蹲

  外夷衞所

  土魯亭山衞 全遼志土作上又忽闌山衞全遼志闌作蘭

  蜜剌禿山衞 全遼志無此衞又屯河衞全遼志出萬河衞下有哈里山衞無屯河衞福三衞全遼志三作山渚冬河衞全遼志渚作諸滿涇衞全遼志滿作蒲益實左衞全遼志益作蓋木東河衞童山寬衞全遼志無此二衞而有雙古衞塔山舟衞全遼志舟作丹又哈里山衞兀失衞鎮真河衞忽魯山衞兀剌衞全遼志均無之阮里可衞全遼志可作河哈里衞全遼志里作剌兀禿千戶所全遼志兀禿下有河字五年千戶所全遼志年作羊古賁千戶所全遼志賁下有河字真河千戶所全遼志作真河鎖郎哈千戶所而無鎖郎哈千戶所

  開原東陸路海洋禿魯 全遼志作一地名又散三注通朝鮮後門全遼志散三通作地名朝鮮後門作注

  開原北陸路歸仁縣 全遼志縣作站

  海西東水陸城站尚京城 全遼志尚作上

  托溫城 全遼志城作站又弗思木城全遼志木作本阿陵站全遼志陵作淩古佛陵站全遼志佛作弗乞列迷城全遼志城作站

  狗站注名水狗站 全遼志水作木

  遼東志校勘記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