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遼海叢書-(近人)金毓黻 主編
遼海叢書目录:
遼小史序
遼小史
金小史卷一
金小史卷二
金小史卷三
金小史卷四
金小史卷五
金小史卷六
金小史卷七
金小史卷八
遼方鎮年表序
上京
東京
南京
中京
西京
彰武
黃龍
遼興
武定
金方鎮年表卷上
金方鎮年表卷下
渤海國記自敘
渤海國記上篇
渤海國記中篇
渤海國記下篇
渤海國記跋
渤海國記校錄
松漠記聞卷上
松漠記聞卷下
松漠補遺
敘
自序
扈從東巡日錄卷上
扈從東巡日錄卷下
扈從東巡附錄
柳邊紀略自序
柳邊紀略卷一
柳邊紀略卷之二
柳邊紀略卷三
柳邊紀略卷四
柳邊紀略卷五
鳳城瑣錄
附朝鮮軼事
附朝鮮世系考
瀋故序
瀋故卷一
瀋故卷二
瀋故卷三
瀋故卷四
序
灤陽錄卷之一
灤陽錄卷之二
燕臺再游錄(朝鮮)柳得恭 撰
序
凡例
遼東河東地方總圖
遼東河西地方總圖
遼東都司治衞山川地理圖
廣寜山川地理圖
廣寜右屯衛山川地理圖
義州山川地理圖
廣寜左中屯衛山川地理圖
寜遠衛山川地理圖
廣寜前屯衛山川地理圖
開原山川地理圖
開原控帶外夷山川圖
鐵嶺衞山川地理圖
瀋陽中衞山川地理圖
海州衞山川地理圖
盖州衞山川地理圖
復州衞山川地理圖
金州衞山川地理圖
遼東志卷一
遼東志卷二
遼東志卷三
遼東志卷四
遼東志卷五
遼東志卷六
遼東志卷七
遼東志卷八
遼東志卷九
後序
遼東志解題
遼東志校勘記
敘
全遼志凡例
全遼志卷一
全遼志卷二
全遼志卷三
全遼志卷四
全遼志卷五
全遼志卷之六
全遼志後序
全遼志校勘記
敘
纂修姓氏
遼陽州志凡例
東京城圖
遼陽州城圖
遼陽州圖
遼陽州志卷一
遼陽州志卷二
遼陽州志卷三
遼陽州志卷四
遼陽州志卷五
遼陽州志卷六
遼陽州志卷七
遼陽州志卷八
遼陽州志卷九
遼陽州志卷
遼陽州志卷十一
遼陽州志卷十二
遼陽州志卷十三
遼陽州志卷十四
遼陽州志卷十五
遼陽州志卷十六
遼陽州志卷十七
遼陽州志卷十八
遼陽州志卷十九
遼陽州志卷二十
遼陽州志卷二十一
遼陽州志卷二十二
遼陽州志卷二十三
遼陽州志卷二十四
遼陽州志卷二十五
遼陽州志卷二十六
遼陽州志卷二十七
遼陽州志卷二十八
志後跋
鐵嶺縣志敘
同修縣志姓氏
鐵嶺縣志卷上
鐵嶺縣志卷下
鐵嶺縣志序
凡例
編纂姓氏
縣治疆域圖
縣治城池圖
鐵嶺縣志卷上
鐵嶺縣志卷下
序
修志姓氏
錦州府志圖
輿地圖
醫巫閭山圖
府城圖
府署圖
廳署圖
府學圖
圖記
錦州府志卷一
錦州府志卷二
錦州府志卷三
錦州府志卷四
錦州府志卷五
錦州府志卷六
錦州府志卷七
錦州府志卷八
錦州府志卷九
錦州府志卷十
跋一
跋
塔子溝紀略序
凡例
塔子溝輿圖
塔子溝紀略卷一
塔子溝紀略卷二
塔子溝紀略卷三
塔子溝紀略卷四
塔子溝紀略卷五
塔子溝紀略卷六
塔子溝紀略卷七
塔子溝紀略卷八
塔子溝紀略卷九
塔子溝紀略卷十
塔子溝紀略卷十一
塔子溝紀略卷十二
序
岫巖志略
岫巖志略
岫巖志略卷一
岫巖志略卷二
岫巖志略卷三
岫巖志略卷四
岫巖志略卷五
岫巖志略卷六
岫巖志略卷七
岫巖志略卷八
岫巖志略卷九
岫巖志略卷十
敘
瀋陽紀程 【 道光己丑年】 江寧何汝霖撰
瀋陽紀程 吳縣潘祖蔭撰
瀋陽紀程附錄
東北輿地釋略卷一
東北輿地釋略卷二
東北輿地釋略卷三
東北輿地釋略卷四
黑龍江圖凡例
黑龍江總圖說
齊齊哈爾城圖說
黑龍江城圖說
墨爾根城圖說
布特哈圖說
呼倫貝爾圖說
呼蘭城圖說
呼蘭廳
綏化廳
入發庫門道
入喜峯口道
醫閭先生集序
卷首
醫閭先生集卷一
醫閭先生集卷三
醫閭先生集卷四
醫閭先生集卷五
醫閭先生集卷六
醫閭先生集卷之 【 之:衍文】 七
醫閭先生集卷八
醫閭先生集卷九
書醫閭先生集後
耕煙草堂詩鈔卷一
古意五首
隨家嚴赴詩社與錢牧齋杜于皇程穆倩汪湛若諸前輩賦淮陰釣臺得寒字 【 時年十二歲】
耕煙草堂詩鈔卷二
耕煙草堂詩鈔卷三
耕煙草堂詩鈔卷四
跋
附錄
序
慶芝堂詩集卷一
慶芝堂詩集卷二
慶芝堂詩集卷三
慶芝堂詩集卷四
慶芝堂詩集卷五
慶芝堂詩集卷六
慶芝堂詩集卷七
慶芝堂詩集卷八
慶芝堂詩集卷九
慶芝堂詩集卷十
慶芝堂詩集卷十一
慶芝堂詩集卷十二
慶芝堂詩集卷十三
慶芝堂詩集卷十四
慶芝堂詩集卷十五
慶芝堂詩集卷十六
慶芝堂詩集卷十七
慶芝堂詩集卷十八
跋一
記
跋二
序一
序二
在園雜志卷一
在園雜志卷二
在園雜志卷三
在園雜志卷四
跋
校刻常理齋愛吟草序
愛吟草
愛吟草附錄一
愛吟前草
愛吟草附錄二
題跋
敘
解脫紀行錄
附錄(行吟雜錄)
序一
序二
三槐書屋詩鈔卷一
三槐書屋詩鈔卷二
三槐書屋詩鈔卷三
三槐書屋詩鈔卷四
三槐書屋詩鈔跋
皇清書史敘例
皇清書史卷首
皇清書史卷一
皇清書史卷二
皇清書史卷三
皇清書史卷四
皇清書史卷五
皇清書史卷六
皇清書史卷七
皇清書史卷八
皇清書史卷九
皇清書史卷十
皇清書史卷十一
皇清書史卷十二
皇清書史卷十三
皇清書史卷十四
皇清書史卷十五
皇清書史卷十六
皇清書史卷十七
皇清書史卷十八
皇清書史卷十九
皇清書史卷二十
皇清書史卷二十一
皇清書史卷二十二
皇清書史卷二十三
皇清書史卷二十四
皇清書史卷二十五
皇清書史卷二十六
皇清書史卷二十七
皇清書史卷二十八
皇清書史卷二十九
皇清書史卷三十
皇清書史卷三十一
皇清書史卷三十二
皇清書史卷末
皇清書史附錄
皇清書人別號錄
畫家知希錄自序
畫家知希錄卷一
畫家知希錄卷二
畫家知希錄卷三
畫家知希錄卷四
畫家知希錄卷五
畫家知希錄卷六
畫家知希錄卷七
畫家知希錄卷八
畫家知希錄卷九
自序
述例
遼文萃卷一
遼文萃卷二
遼文萃卷三
遼文萃卷四
遼文萃卷五
遼文萃卷六
遼文萃卷七
遼史藝文志補證一卷
黃華集敘目
黃華集卷第一
黃華集卷第二
黃華集卷第三
黃華集卷第四
黃華集卷第五
黃華集卷第六
黃華集卷第七
黃華集卷第八
附錄
原序
欽定四庫全書提要
雙溪醉隱集卷一
雙溪醉隱集卷二
雙溪醉隱集卷三
雙溪醉隱集卷四
雙溪醉隱集卷五
雙溪醉隱集卷六
原跋
李鐵君先生文鈔敘
李鐵君先生文鈔卷上
李鐵君先生文鈔卷下
叙
含中集卷一
含中集卷二
含中集卷三
含中集卷四
含中集卷五
含中睫巢兩集校錄
瑤峰集敘
瑤峰集卷上
瑤峰集卷下
瑤峰集附錄
兩漢紀字句異同考 (清)蔣國祚 撰
指頭畫說 (清)高秉 撰
序
白石道人傳
白石道人歌曲卷一
白石道人歌曲卷二
白石道人歌曲卷三
白石道人歌曲卷四
白石道人歌曲卷五
白石道人歌曲卷六
白石道人歌曲別集
白石道人歌曲跋
白石道人年譜 (近人)陳思 撰
清真居士年譜 (近人)陳思 撰
稼軒先生年譜 (近人)陳思 撰
全遼備考 (清)林佶 撰
東三省輿地圖說 (清)曹廷杰 撰
東北邊防輯要 (清)曹廷杰 撰
西伯利東偏紀要 (清)曹廷杰 撰
序
凡例
盛京疆域考卷一
盛京疆域考卷二
盛京疆域考卷三
盛京疆域考卷四
盛京疆域考卷五
盛京疆域考卷六
圖
錦縣志卷一
錦縣志卷二
錦縣志卷三
錦縣志卷四
錦縣志卷五
錦縣志卷六
錦縣志卷七
錦縣志卷八
圖
廣寧縣志卷一
廣寧縣志卷二
廣寧縣志卷三
廣寧縣志卷四
廣寧縣志卷五
廣寧縣志卷六
圖
寧遠州志卷一
寧遠州志卷二
寧遠州志卷三
寧遠州志卷四
寧遠州志卷五
寧遠州志卷六
寧遠州志卷七
寧遠州志卷八
蓋平縣志 (清)駱雲 纂輯
開原縣志 (清)劉起凡 考定 周志煥 校輯
布特哈志略敘
布特哈志略自敘
歷代沿革
村落姓氏
人物
古蹟
謌謠
經政
東布特哈地方所設之縣鎮
西布特哈地方所設縣鎮 【 附礦場】
翰苑 (唐)張楚金 撰 (唐)雍公叡 注
使遼語錄 (宋)陳襄 撰
遼東行部志 (金)王寂 撰
鴨江行部志 (金)王寂 撰
遼紀 (明)田汝成 撰
遼陽聞見錄 (清)顧雲 撰
耳書 (清)佟世思 撰
鮓話 (清)佟世思 撰
旗軍志 (清)金德純 撰
嘉慶東巡紀事 (清)撰人不詳
蜀軺紀程 (清)文祥 撰
巴林紀程 (清)文祥 撰
四庫全書輯永樂大典本書目 (清)孫馮翼 編
永樂大典書目考敘
凡例
永樂大典書目考卷一
永樂大典書目考卷二
永樂大典書目考卷三
永樂大典書目考卷四
楝亭書目卷一
楝亭書目卷二
楝亭書目卷三
楝亭書目卷四
敘
瀋館錄卷一
瀋館錄卷二
瀋館錄卷三
瀋館錄卷四
瀋館錄卷五
瀋館錄卷六
瀋館錄卷七
瀋陽日記(附錄:水使公行狀) (朝鮮)宣若海 撰
雪屐尋碑錄敘
雪屐尋碑錄跋
卷首
凡例
雪屐尋碑錄卷一
雪屐尋碑錄卷二
雪屐尋碑錄卷三
雪屐尋碑錄卷四
雪屐尋碑錄卷五
雪屐尋碑錄卷六
雪屐尋碑錄卷七
雪屐尋碑錄卷八
雪屐尋碑錄卷九
雪屐尋碑錄卷十
雪屐尋碑錄卷十一
雪屐尋碑錄卷十二
雪屐尋碑錄卷十三
雪屐尋碑錄卷十四
雪屐尋碑錄卷十五
雪屐尋碑錄卷十六
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
奏摺
職名
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卷一
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卷二
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卷三
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卷四
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卷五
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卷六
夢鶴軒楳澥詩鈔序
夢鶴軒楳澥詩鈔題詞
夢鶴軒楳澥詩鈔卷一
夢鶴軒楳澥詩鈔卷二
夢鶴軒楳澥詩鈔卷三
夢鶴軒楳澥詩鈔卷四
附洪北江贈楳澥先生詩 【 卷葹閣集】
跋(一)
跋(二)
跋(三)
自序
易原卷一
易原卷二
易原卷三
易原卷四
易原卷五
易原卷六
易原卷七
易原卷八
易原卷九
易原卷十
易原卷十一
易原卷十二
易原卷十三
易原卷十四
易原卷十五
易原卷十六
自序
劉序
毛詩多識卷一
毛詩多識卷二
毛詩多識卷三
毛詩多識卷四
毛詩多識卷五
毛詩多識卷六
毛詩多識卷七
毛詩多識卷八
毛詩多識卷九
毛詩多識卷十
毛詩多識卷十一
毛詩多識卷十二
跋
慧珠閣詩 (清)多隆阿 撰
毛詩古樂音序
義例
毛詩古樂音卷一
毛詩古樂音卷二
毛詩古樂音卷三 【 音韻正上】
毛詩古樂音卷四 【 音韻正下】
夢月軒詩鈔 (清)張玉綸 撰
零葉(一)
零葉(二)
大元大一統志卷
大元大一統志卷
大元大一統志卷第五百四十四
大元大一統志卷第五百四十五
大元大一統志卷第五百四十八
大元大一統志卷第五百四十九
大元大一統志卷第五百五十
大一統志卷第六百三十四
大一統志第七百三十
大一統志卷第七百三十一
大元大一統志卷
大元大一統志卷
大元大一統志卷第七百九十
大元大一統志卷
大元大一統志卷第七百九十二
大元大一統志輯本卷一
大元大一統志輯本卷二
大元大一統志輯本卷三
大元大一統志輯本卷四
一 導言
二 編纂及刊行
三 名稱及體例
四 資料
五 殘本
六 佚文
七 與元史地理志之異同
八 與明一統志之異同
九 餘論
元史
祕書監志 【 一作祕書志】
經世大典序錄 【 蘇天爵】
齊乘序 【 蘇天爵】
文淵閣書目 【 楊士奇】
菉竹堂書目 【 卷六 葉盛】
國史經籍志 【 焦竑】
續文獻通考 【 王圻】
四庫全書總目 【 卷六十八】
傳是樓書目 【 徐乾學】
千頃堂書目 【 卷八 黃虞稷】
居易錄 【 卷一 王士禎】
潛邱剳記 【 卷四補刻唐百家詩選 閻若璩】
補遼金元藝文志 【 倪燦 盧文弨】
元史藝文志 【 錢大昕】
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 【 卷十 瞿鏞】
宋元本行格表
郘亭知見傳本書目 【 卷五 莫友芝】
四庫簡明目標注 【 邵懿辰】
跋元大一統志殘本 【 錢大昕】
元大一統志殘本跋 【 吳騫】
元大一統志 【 吳壽暘】
北平圖書館善本書目 【 趙萬里】
大元大一統志
大元大一統志 【 日本青山定雄】
遼海叢書總目提要 (近人)金毓黻 撰
遼海叢書·附錄
序
《松漠紀聞》批注
《扈從東巡日錄》批注
《柳邊紀略》批注
《鳳城瑣錄》批注
《瀋故》批注
《全遼志》批注
《塔子溝紀略》批注
《岫岩志略》批注
《東北輿地釋略》批注
《黑龍江輿圖說》批注
《東三省輿地圖說》批注
《西伯利東偏紀要》批注
《東北邊防輯要》批注
《盛京疆域考》批注
《寧遠州志》批注
《翰苑》批注
《遼東行部志》批注
《大元大一統志》輯本批注
遼小史序
夫遼者東胡也保於鮮卑徙於潢水遷於遼西九傳為慕容皝所破國分為三始號契丹首領奠奇居潢水土河之間有子八人復為高句麗所破請附於魏又居白狼水東唐太宗征高麗首領窟哥來朝拜松漠都督賜姓李氏其後或叛或附至雅里始姓耶律阿保機者耶律撒刺的長子也始稱皇帝至德光當晉天福二年又改號大遼屢侵中國至殺胡林死所謂帝羓者是已歷五代至天祚當宋宣和七年為女真所滅前後稱帝九主共一百五十年興廢治亂具在國史其文甚夥今遼史修于蒙古宋金鼎立不分正閏于時會稽鐵厓楊先生有正統論我吳郡南峰楊先生所以有小史之作也小史止一卷闊畧其事豈以其夷狄而不欲詳耶抑其史多中國人粉飾如為炎帝後不足信耶
...更多
遼小史
吳郡南峰楊循吉君謙敘
遼故契丹部族契丹之君痕德堇可汗時權歸于越耶律億耶律億者迭刺部夷離堇也為契丹于越總知軍國事字阿保機小字啜里只身長九尺豐上銳下目光射人關弓三百斤嘗以騎兵七萬會李克用于雲州易袍馬約為兄弟為克用破劉仁恭而中國畏之唐天復四年痕德堇可汗死國人立以為皇帝制如中國是為遼太祖時當五代之始與中國聘問往來不絕其都有五京自太原以東至高麗有中國之地帶數千里而沙漠以北所統諸君國皆入貢籍其官有北南面大王北面治國人南面治漢人又有北南府宰相北兵南民分治之而大抵因唐舊兼用國制惟于越最貴太祖立其將二十一人
...更多
金小史卷一
吳郡楊循吉敘
金起自遼之屬部號女真又曰女直於夷狄中最微且賤者也世居東海上而在高麗之北有七十二部落不相統制遼興既吞諸蕃於是女真之眾有生熟二種熟女真在南生女真在北皆不得相通而生女真猶居其故地其山曰長白山江曰混同江地方千里多山林產名馬生金北珠而冬極寒其俗勇悍耐飢渴乘騎上下崖壁如飛濟江河不用舟楫浮馬而渡人皆辮髮垂金環嗜酒而好殺無文字與契丹言語不通徵斂調發刻箭為號事急者三刻其間無大君長皆散居山谷間各推其家以為主而完顏部最強遼道宗時部長楊割始稱雄
遼大國舅帳蕭解里叛奔女真因命楊割除之楊割獨斬
...更多
金小史卷二
吳郡楊循吉敘
旻既得燕京而趙良嗣又以請地至旻云數年相約夾攻及寡人到燕京不見有一人一騎何故遂以國書副本示良嗣讀至燕京用本朝兵力攻下其州縣租稅令送本朝輸納良嗣曰自古及今豈有與其地而不與其稅者可削去粘罕曰燕自我得之賦當歸我若不見與請速退涿易之師毋留吾疆金遂使李靖持書至宋議於王黼之策 【 策:第】 黼曰大計定矣忽於元約之外求賦租者何哉靖對曰止為本國得燕所以及此契丹故臣日夜為皇帝言有國都如此而以與人用事大臣頗惑其言惟皇帝與粘罕兀室持之甚堅曰已許南朝不可改也黼曰租賦非約也上意以交好之深特相遷就然飛輓如是之遠當以銀絹充
...更多
金小史卷三
吳郡楊循吉敘
時宋太師童貫在太原聞金將入寇大驚天會三年十月粘罕與兀室余覩引兵自雲中入太原謂之國相軍斡离不與撻懶闍母劉彥宗引兵自平州入燕京謂之太子軍皆不戮一人傳檄而已金使者齎軍書尚在宋勸童貫速割河東北以大河為界而和貫憂懣不知所為遁歸汴粘罕發自河陰遂取代忻四州由石嶺關徑至太原太原堅守不下乃留數萬人守太原而以其半趨京師粘罕遇城必攻故比斡离不行稍緩至中路聞議和詔遂止而不行斡离不軍初至薊州知燕山府蔡靖命郭藥師張令徽劉舜仁出戰令徽遁歸宋師敗績藥師遂鎖呂頤浩等決意降金
先是藥師以降將為徽宗寵遇
...更多
金小史卷四
吳郡楊循吉敘
兀朮率兵北還將趨鎮江宋將韓世忠以舟師扼江口邀兀朮將戰世忠伏兵金山廟中以俟兀朮紅袍玉帶果來覘伏發墜馬幾得之馳而脫去既而戰數十合兀朮大敗獲其壻龍虎大王兀朮不得濟遣使願還所掠假道世忠不從遂至鎮江泝流西上世忠襲之兀朮循南岸世忠循北岸且戰且行世忠大艦數倍兀朮軍出兀朮軍前後數里擊柝之聲自夜達旦世忠以輕舟挑戰一日數接將至黃天蕩兀朮乃因老鸛河故道開三十里通秦淮一日一夜乃成兀朮乃得至江寧撻懶使移剌古自天長趨江寧援兀朮烏林答大欲亦以兵來會兀朮發江寧將渡江而北兀朮軍渡自東移剌古渡自西與世忠戰於江渡世忠分舟師絕江流
...更多
金小史卷五
吳郡楊循吉敘
撻懶與宗磐宗雋既合議以齊地歸宋諸酋不肯或曰我以地與宋必德我或曰我俘宋人父兄怨非一日若資以土地是助讎也何德之有宜勿與然三大酋竟以河南陝西地歸宋以張通古為使使宋名曰詔諭江南使宋帝欲南面而使通古北面通古驕甚曰大國之卿當小國之君天子以河南陝西賜之宋宋約奉表稱臣使者不可以北面若欲貶損使者使者不敢傳詔遂索馬欲北歸帝乃西面受詔拜起若臣禮焉通古使還聞宋置戍河南謂宋伴
韓肖冑曰天子裂壤地益南國南國當思圖報大恩今輒置守戍自取嫌疑若興師問罪將何以為辭江左且不可保況河南乎肖冑以聞高宗皇帝遂
...更多
金小史卷六
吳郡楊循吉敘
亮每有圖宋之意貞元二年正月宋使朝辭亮使人問之曰宋國幾科取士對曰詩賦經義策論兼行又問秦檜作何官年今幾何對曰檜為尚書左僕射中書門下平章事年六十五矣復謂之曰我聞秦檜賢故問之貞元三年改元正隆
正隆元年羣臣冊亮為聖文神武皇帝正隆三年亮復使人謂宋使曰歸白爾帝事我上國多有不誠今略舉二事爾民有逃入我境者邊吏皆即發還我民有逃入爾境者有司索之往往託詞不發一也爾於沿邊盜買戰馬二也且馬待人而後可用如無其人得馬百萬亦奚以為我亦豈能無備且我不取爾國則已如欲取之固非難事我聞納亡買馬皆爾國楊太尉所
...更多
金小史卷七
吳郡楊循吉敘
宋既與金和復修舊好其後海州捕賊八十餘人賊之兄為宋軍官雍聞之謂其下曰宋之和好恐不能久其宿泗間漢軍可以女真軍代之參知政事魏子平曰誓書稱沿邊州城除自來合設置射糧軍數并巡尉外更不得屯軍守戍雍曰此更代之軍非增戍也又宋人於襄陽漢江上造舟為浮梁者三雍聞之謂其下曰卿等度之以為何如魏子平曰臣聞襄陽薪芻皆於江北取之殆為此也久之果無他變雍乃立令凡妄說邊關事者徒二年告人得實者賞錢五百貫
大定十年宋使范成大至金請山陵兼論受書禮初自亶講和後所定受書之禮金使捧書升殿北面立榻前跪進大宋皇帝降榻受書
...更多
金小史卷八
吳郡楊循吉敘
方信孺歸侂冑大喜過望乃召張巖於建康罷為福建觀察使歸罪蘇師旦貶之嶺南是時李璧已為參政不可遣朱致和吳琯已死李大性知福州道遠不能遽至乃遣王柟使金匡使人責以稱臣等數事柟請依靖康故事世為伯姪國增歲幣為三十萬兩匹犒軍錢三百萬貫蘇師旦等候和議定當函首獻匡使馳白璟璟乃詔匡移書宋人當函侂冑首贖淮南地改犒軍錢為銀三百萬兩而和侂冑聞之大怒復有用兵意於是宋史彌遠定計殺侂冑
彌遠知國政時宋必欲得川陝關隘而和金不肯與王柟乃復以參政錢象祖書來略曰竊惟昔者修好之初蒙大金先皇帝許以畫淮為界今大國遵先
...更多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李廷机
清·蒲松龄
清·讷斋道人
清·林佶
唐·梅彪
费只园
清·张秉成
清·舒梦兰
(明)吴敬所
宋·黄儒
(唐)皇甫牧撰
(清)方浚师
唐·徐道符
(明)杨士奇 编
明·陶宗仪
元·陈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