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與明一統志之異同


  明修一統志義例一仍元大一統志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曾略言之浙江汪氏所獻書內尚存原刊本 【 大一統志】 二卷頗可以考見其體製知明代修是書時其義例一仍元志之舊故書名亦沿用之

  明惠帝建文中曾修寰宇通志尚有殘本流傳惜未之見其義例亦必略依元志成祖惡其書成於惠帝乃命改修一統志至英宗天順八年始成書試就其義例與元志一比較之

  元大一統志之目凡十已如前述而明一統志之目則為二十

  建置沿革 郡名 形勝 風俗 山川 土產 公署 學校 書院 宮室 關梁 寺觀 陵墓 祠廟 古蹟 名宦 流寓 人物 列女 仙釋

  於京師南京等處則增三目

  城池 山陵 苑囿

  明志之建置沿革形勝風俗 【 元志併稱風俗形勢】 山川土產古蹟名宦人物仙釋悉同元志所無者惟坊郭鄉鎮及里至二目耳明志所謂宮室關梁寺觀陵墓祠廟諸目雖為元志所無然皆括於古蹟一目之中至公署學校書院則殘本中概未之見流寓列女元志或有其目而未具於殘本不敢臆決至里至一目雖為明志所無而實分注於諸府 【 及直隸諸州】 之下特不如元志具四至八到之詳耳

  抑元志之勝於明志者不在此也吳騫氏跋大一統志殘本曾論及此

  元大一統志於古今建置沿革及山川古蹟形勢人物風俗土產之類網羅極為詳備誠可云宇宙之鉅觀堪輿之宏製矣惜乎明初修元史者編纂草草而地理一門尤為疏略苟憑此志為權輿更加之檢核庶幾在宋遼金之上乃竟不知出此何歟迨永樂中詔修一統志迄於天順五年始克成編大都不過剌取元一統志之什一而其間挂漏舛譌又不可勝計即如各府州縣廢置沿革一門元一統志正文既詳復取古今地理各書參互考證而細注其下明一統志盡變正文為小注僅僅摘取數語其餘槩從割棄雖沿革且都未備豈復知有所謂考證哉

  瞿氏鐵琴銅劍樓書目亦論及元一統志云

  其書分縣編次紀載分明不同明一統志之府縣合併也

  今考元志之體係以每路每府所轄之州 【 或直轄各縣】 及行省直轄之州為編次紀載之準 【 瞿氏謂為分縣編次尚有未審】 事簡者一州一卷事繁者一州有多至三卷者 【 據殘本】 以視明志以府為主合併各州縣而紀載之誠不可同日語故其書繁於明志幾十倍而卷數多至一千三百吳氏謂為宇宙之鉅觀堪輿之宏製洵不誣也

  大抵修志書者往往後勝於前明志取材或有增於元志之處然明時之府實等元代之路明志既以府為編次紀載之準勢必取元志之若干州為合併之紀載原書所敘勢難悉取於是割棄大半摘取數語此又明志不能勝於元志之一因也

  明志於形勝風俗二目引用大一統志者皆注元志二字前已言之矣然此二目中所引之元和郡縣志太平寰宇記元豐九域志諸書亦多為元志所引用試觀殘本可以知之凡元志於風俗形勢一門繫語必注所出他目則不盡然明志仿之故於形勝風俗二目亦悉注所出也

  抑明志於他目中取材於元志者幾不可僂指試取殘本所存諸州與明志作一比照可知鄙說之不誣

  大一統志殘本一 均州

  古蹟

  三王城 寰宇記云此乃前漢末王康王常王鳳三人所築各自有一城今遂號為三王城

  金泉 在州治治平元年王齊作記

  宦蹟

  曹翰 宋太祖征蜀以翰為均州剌史鑿山開道商旅以濟詔翰兼轉運使

  明一統志卷六十 襄陽府 【 所屬有均州】

  古蹟

  三王城 在均州前漢末王康王常王鳳三人各築一城故名

  山川

  金泉 在均州治宋王齊作記

  名宦

  曹翰 【 宋】  初征蜀時為均州剌史鑿山開道商旅以濟詔兼轉運使而糧餽不乏

  大一統志殘本二 房州

  山川

  房山 在房陵縣西三十里四面有石室似房因名寰宇記云

  定山 吳魯漫錄云房陵定山有朱仲子園三十六所

  建鼓山 在房陵縣袁崧記云登勾將山見馬鬣建鼓嶷然半天元和郡縣志與馬騣山相接冬夏積雪

  龍祗山 在竹山縣南二里古老相傳昔有道士王若沖于此山服柏葉白日昇天

  明一統志卷六十 鄖陽府 【 所屬房縣即元房州】

  山川

  房山 在房縣西南三十里四面有石室如房

  定山 宋吳曾漫錄云房陵定山有朱仲子園三十六所

  建鼓山 在房縣東南袁崧記云登勾將山見馬鬣建鼓嶷然半天元和郡國志建鼓與馬騣山相接冬夏積雪

  龍祇山 在竹山縣南二里舊傳道士王若沖於此山服柏葉上昇

  據上舉諸例可知明志取裁多仍元志之舊而稍事翦裁且所取者祇為原書十之一二又因明志併若干州之紀載為一府勢難盡取任意割裂遂使元志舊有之眉目不可盡見殊可惜也或謂明志成書而大一統志以亡余謂大一統志原書雖亡猶可藉明志存其厓略不得以所存僅原書十一之比遂厭薄以為不足觀耳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