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壇廟-褔建通志臺灣府
壇廟
臺灣縣
社稷壇在永康里。康熙五十年,巡道陳璸建。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永康里。康熙五十年,巡道陳璸建。
先農壇在長興里。
厲壇在郡城小北門外。
風神廟在西關外接官亭後。乾隆四年,巡道鄂善倡建。
龍神廟在寧南坊。康熙五十五年,臺廈道梁文科建。
火神廟在小南門外法華寺內。康熙四十七年,鳳山知縣宋永清建。乾隆三十年,知府蔣允焄重建(允焄自為記)。
真武廟在東安坊。臺地肖龜蛇,鄭氏踞臺多建廟,為此邦之鎮。康熙二十四年,知府蔣毓英修。四十八年,里人重建。嘉慶九年重建。一在鎮北坊。
城隍廟在東安坊郡署之右,偽鄭時建。乾隆二十四年,知府覺羅四明增建廊。嘉慶四年修。
縣城隍廟在鎮北坊。康熙五十年,知縣張宏建。嘉慶十二年,知縣薛志亮廣其規,建兩廊焉。
安平鎮城隍廟,乾隆十四年,水師協鎮沈廷耀建。
忠義孝悌祠在縣學文昌祠左,祀五人。
節孝祠舊在東安坊諸羅崎頂。嘉慶十二年,改建於縣學文昌祠左,祀十八人(祔祀廳左十九人、廳右四人)。
東嶽廟在東安坊,鄭氏建。康熙間修。乾隆十六年,舉人許志剛、貢生陳國瑤倡建。
關帝廟在鎮北坊,偽鄭時建。康熙二十九年,臺廈道王效宗修後殿為三代祠。乾隆十七年,臺灣道金溶重建。嘉慶十二年修。一在西定坊港口,一在安平鎮,一在澎湖媽宮西。
天后宮在西定坊。康熙二十三年,靖海將軍施琅建廟,即甯靖王府。乾隆五年,鎮標遊擊石良臣於後殿建左右廳,以其右廳祀總鎮張玉麟。嘉慶元年重修。一在媽宮澳,澳以廟得名,即康熙二十一年靖海將軍施琅克澎湖,入廟見神衣半濕處。一在西定坊港口,名海安宮,乾隆五十三年,欽差大臣嘉勇公福康安偕眾官公建,知府楊廷理成其事,廟內御書扁曰「佑濟昭靈」。嘉慶三年修。一在鎮北坊水仔尾。
文昌祠在府學朱子祠後,高閣三層,上祀梓潼帝君魁星,下層奉神像二:一為分巡臺廈道高拱乾,一為分巡臺廈道陳璸。乾隆四十二年修。一在縣學崇聖殿後。一在御史衙遺址,嘉慶二十一年,巡道糜奇瑜倡建。
藥王廟在西定坊,康熙五十七年建。
呂祖宮在東安坊,祀純陽子呂洞賓。嘉慶九年,以清江浦靈應編入祀典。
昭忠祠在功臣祠側。嘉慶八年,奉諭旨特建,道光元年置祠,祀總鎮歐陽凱、副將許雲、遊擊孫文元、游崇功、守備胡忠義、千總蔣子龍、趙奇奉、林文煌、並弟文甲、把總林彥、李茂吉、石琳等十二人,自臺灣忠義孝弟祠移入。自嘉義移者,參將羅萬倉、把總江先達。自鳳山移者,守備馬定國、千總陳元、把總林富(以上朱一貴案)。文職:理番同知長庚、王雋、彰化縣知縣俞峻、鳳山縣知縣湯大奎、鳳山學教諭葉夢苓、訓導陳龍池、縣丞周大綸、陳聖傳、巡檢永湜、張芝馨、馮啟宗、陳慶、典史史謙、鍾燕超。武職:副將赫生額、遊擊耿世文、李中楊、邱能成、鄭嵩、楊起麟、延山、都司王宗武、朱化英、王德俊、守備楊彲、郝輝龍、胥獻珪、羅世德、千總陳昌登、蘇明耀、陳世傑、魏大鵬、丁得秋、蔡連陞、陳邦材、陳淮、邱國安、王奕魁、黃國恩、鍾川暘、陳忠耀、湯國寶、潘金標、黃榮、吳聯貴、陳汝志、沈理、盧思聰、把總郭得勝、吳洪南、蕭世結、武成烈、陳國印、劉聯陞、楊連彪、尹貴、高茂、陳元生、郭拔萃、徐慶、任贊元、余壽、王澤高、蔡江、甘瑞龍、鄭日新、江順寶、李松、官廷梅、席豐、徐德陞、黃拱辰、許陞、徐國章、張射斗、曾超群、林肇陞、嚴廷選、陳桓璧、蔡得恩、蔡以和、劉斌全、陳和、外委沈賢、方日高、康宗保、許鵬飛、王朝桂、許連陞、王光明、李國安、陳鳳、洪大猷、汪瑞麟、陳必高、葉文郁、孫文元、鄧永渭、江海、鄭朝鳳、陳烈、湯貴、潘健、蕭富、柯連陞、蘇安武、熊發得、藍志純、許國忠、林永、王福、孫進、彭大猷、王振元、沈揚芳、李大魁、陳威、姚登、額外外委段昭明、吳國寶、毛進豐、陳清、蘇國珍、陸銓、包定邦、余應標、黃一登。附賜卹知縣銜彰化幕友監生壽同春、粵義首監生李喬基(一作李安善,以上林爽文案)、鹿港理番同知朱慧昌、典史費增運、游擊曾紹龍、千總吳見龍、郭雲秀、外委任尚標、額外外委王洪(以上陳周全案)、巡檢姜文炳、額外外委徐剛(以上陳錫宗案)、鳳山縣知縣吳兆麟、游擊武克勤、都司王雲、守備王維光、涂鍾璽、陳廷梅、千總薛元勳、蘇明榮、林士輝、陳際唐、把總饒成基、郭建生、朱元英、吳高、沈枝桂、蘇國梁、外委余得恩、張朝龍、惠連陞、賴名標、巫鉍、沈友諒、額外外委鄭連捷、王大中、嚴有信、賜卹把總陳鳳、黃興(以上蔡牽案)。總一百八十二員,皆祀正龕(兵丁:朱一貴案領旗王奇生一名;林爽文案陳興、高程伯等一千二百八十八名,原冊缺書;陳光愛案鄭文亮、陳得標、曾得福、柯成章計四名;陳周全案林朝鼎、陳瑞璸、鄭國珍、林國寶、鄭日新、陳得、胡得龍、童元貴、王世英、應開泰、林元彪、楊建彪、徐陞、吳萬勝、劉魁、余廷高、楊忠、關忠義、林得彪、吳雄、張廷忠、劉世亮、饒得高、王得貴、鄒得龍、鄧飛龍、賀連高、林天恩、張元琪、石用忠、曾日陞、陳得元、蔡廷舉、馮殿光、范輔龍、聶國豪、梁其鳳、鄭義、黃輝、章梅亮、張陞玉、廖祖英、婁士光、陳榮陞、楊濟明、盧秉光、伍士勝、伍朝勝、謝宏、謝亮、徐得勝、謝漢文、林國秀、陳家聯、羅國寶、馬國寶、邱乾富、吳喜、汪兆發、陳瑞、陳國瑞、楊茂春、陳傳陞、王鉌、王開尊、紀得春、張強、任尚國、黃應全、張輝、張國泰、陳永祿、陳世龍、董士秀、林端、魏文志、陳士賢、游君瑞、藍光建、林貴,計八十名;廖掛案孫元章、張大興二名;陳錫宗案吳銘恩、黃金亮、陳得棟、陳登龍、王進祿、丁得龍、馮高、黃士陞、楊飛龍、鄭名魁、楊大通、郭連魁、李國泰、王安、鄭有高、蔡日陞,計十六名;蔡光■〈忄興〉案康雲龍、林明本、鄭元超、鍾文興、劉貴、曾國安、李元魁、戴元海,計八名;另錫宗案鎮轅家人福壽一名,蔡牽案九百零一名。計二千三百零一名,臺灣縣教諭鄭兼才書牌。另西廊舊祀林案九名,內兵丁二名、鄉勇七名,官祭已久,茲附祀西廊仍舊。又林爽文案外委許飛鳳,蔡牽案總兵胡振聲、副將莊錫舍、把總魏灼、許攀桂、沈振元、外委陳剛、朱濆案守備黃志輝、千總鄭嘉惠、把總李捷高,海盜各案守備黃雲臺、把總劉高山、外委陳洵高、艇匪案外委劉光陞,及各案兵丁林得梅、黃成功、曾世發、周世得、吳得興、楊茂旺、徐捷福、高世標、周連陞、吳大興、李朝瑞、莊日新、許連貴、林朝寶、楊得美、莊高陞、鄭振元、陳江生、劉奪魁、翁成高、陳志高、林高喜、鄭從龍、陳盛龍、吳得霖、游得龍、蔡東生、詹喜高、唐得生、陳溪、李士隆、鄭得章、方翰香、孔廷章、陳士英、葉海生、陳衍、鄧標、徐有得、楊得恩、郭有得、王世傑、林得清、鄭喜、柳朝金、胡日生、鄭水、卓喜、張連科、吳日陞、黃三添、蕭得英、林高英、吳維洲、王良、孫世亨、侯起鳳、楊捷輝、沈士鳳、王廷輝、葉陞、許國士、張得新、張魁、楊起鴻、林高山、李高璽、黃春生、徐捷陞、唐瑞鳳、蔡勇、魏光星、陳志得、曾文華、郭福、余得興、李漢江、李得用、歐游生、許士寶、朱榮華、蘇寶樹、江法生、林功生、呂加得、曾得龍、張得魁、李元福、梁得貴、李清亮、阮陞、黃巖、沈必揚、吳日成、陳振元、陳恩、薛文魁、曾廷輝、沐連標、陳朝恩、柯隆安、林起珠、黃得雲、黃得龍、胡元得、游文興、王得順、許連陞、林得成、翁元陞、葉廷輝、葉志成、林崇元、蔡名駒、黃捷生、黃拔生、吳應貴、林士成、郭一才、林廷漢、范得貴、陳文新、康得龍、林順、曾天高、岳榮、黃得春、余連福、吳得勝、張得成、陳梁、林盛高、黃進春、鄧高魁、朱榮、吳福興、關起雲、李逢貴、李高、楊得隆、郭成、許興嘉、林士傑、林朝柱、鄭清芳、鍾士魁、孫志鳳、鍾得高、文能陞、汪得貴、魏得興、王高陞、林大龍、韓高龍、江高陞、蘇得祿、翁飛豹、黃銘龍、宋瑞龍、黃玉山、鄭惜、王成龍、潘連陞、黃金陞、郭名英、吳振興、許必得、蕭日茂、黃國才、周元陞、林士龍、李進得、吳朝連、徐連陞、方春茂、林得陞、張得龍、陳全興、陳元良、鄭成邦、賴得恩、吳得祿、陳為茂、黃元成、田有勝、黃滿堂、馮國元、黃建、林拔荌、吳自魁、李國英、黃連魁、鄭敷功、鄭克家、蔡董、曾國忠、許天成、鄭羅生、吳淵、盧清溪、董明輝、王水文、黃義成、吳振昌、許必輝、李成高、劉得旺、林正瑞、王顯、陳可忠、蔡得鳳、蔡福生、徐振龍、陳水生、楊青祿、洪替登、林殿邦、鄒大科、鄭靖、林成貴、林日新、林起高、張士成、楊報生、吳戀生、尤捷陞、張朝旺、倪高陞、王國華、吳志成、溫振成、葉得勝、黃泰、張得發、張廷柱、邱朝高、吳連興、沈得、葉長陞、莊大有、鄧得霖、侯孔得、陳福星、吳志陞、周廷貴、蔡光得、李得寶、高得龍、楊良高、陳士祝、莊士滔、周勇芳、張朝得、盧國寶、周大興、辛得生、黃長生、程得六、賴成興、蔡雙捷、張青海、盧興旺、王連生、劉仕麟、謝必成、李日鳳、辛光成、張隆興、謝得陞、曾得勝、武青龍、林喜生、蔡得意、莊黎、金賴、洪亮、葉成斌、張國珍、林名榮、曾士龍、劉永良、陳鳴鳳、蔡生、陳得新、黃添明、林成、翁得、蘇士良、翁明輝、藍玉標、陳輝、鄭飛鳳、陳芳春、鄒遇春、詹得麟、胡得成、李大茂、陳逢高、李必勝、周連標、蔡傑生、陳得生、賴振興、曾世昌、饒成珠、許得標、林得生、周得寶、張得全、吳世勳、蘇瓊章、林富與、廖明、曾啟賢、黃士標、陳必陞、陳得陞、賴連福、李景、張聯陞、劉君耀、段輝龍、鄧亮、余得勝、黃鰲、傳得勝、范得高、蕭欽雲、陳元魁、童茂、盧得陞、蔡榮、符顯邦、陰文炳、范金爵、李仕鏞、林鼎元、任國清、高峰、周大壽、康洪亮、伍容魁、馬勝輝、林端福、王青山、王得、蔡得、劉元生、徐旺、李欽、羅連松、朱標、陳賜麟、許元青、吳雲龍、江勇、朱得生、陳元龍、袁振生、王萬福、林江淮、曾連貴、古得標、李祥雲、修步標、徐宿、陳登、曾文陞、羅雄、林洪基、周龍陞、黃其光、陳洪亮、蔣世富、范雄、曾龍、王得成、晏得標、賴進發、李得元、劉章、賴宗、趙洪亮、黃賢良、彭仲儀、洪高陞、王仕明、劉洪標、張宗壽、林和、賴維標、張新龍、修雲得、嚴國標、鍾青蓮、郭大振、劉堆金、詹位忠、王振耀、楊日新、余凱、王永標、陳鳴鳳、戴連恩、鄭得魁、梁發貴、彭鵬、曾得標、曾連、林洪貴、廖福恩、鄭培宮、黃詔鳳、賴文標、溫標、陳元鳳、陳得高、廖雄標、曾高、邱玉堂、丁福元、潘得貴、范金陵、張雄、陳陞、余開隆、楊水生、劉元龍、戴洪江、黃自成、柯海生、歐馮、曾大山、周大旭、林壽山、王江、陳連登、陳潤生、郭元興、黃熙遠、林傑清、陳大亮、許江水、劉飛鴦、李明生、賴光恩、曾得章、林榕、魏必捷、陳連登、鄭陞、陳明述、潘有銘、林春、楊海、林弈陞、陳開利、陳茂、郭春華、林恩得、林大鼎、池文華、鄧標、詹連得、張良得、林朝龍、方國通、熊登榜、梁友得、江思以、趙得陞、林顯輝、謝洪高、周陞、楊茂、高雲龍、林志通、熊連飛、梁元福、邱福壽、邱雲發、楊連陞、李得高、周連陞、曾洪陞、吳國標、黃振生、商大生、黃必成、謝登榜、王建翎、黃上得、蔣經邦、李連得、陳天發、彭朝儀、鄧福、吳大陞、張得輝、陳昆、林朝興、劉廷朝、鄭得勝、高才、陳元恩、嚴得龍、夏國材、王高魁、劉邦爵、高得茂、馮忠、鄭國寶、方得勝、王大亮、王有輝、許士良、楊得魁、張士高、王世良、林漢、張經、陳廷海、婁陞、高得龍、王國標、潘亮、楊光有、王士榮、陳上進、方廷貴、王士忠、楊遇侯、黃金榜、甯邦賢、楊起高、朱連魁、江雲龍、鄭雲龍、黃貴、賴得松、涂得勝、周國良、羅陞、吳連成、曾有功、許兆洪、涂高陞、鄭國寶、翁有禎、郭第良、黃連標、鄭必陞、李朝龍、林長枝、謝廷梅、黃清楷、謝得興、謝步發、謝元朗、謝得勝、沈得標、王良標、侯言、陳准、吳信、梁上興、歐日陞、張士進、張耀閭、林大道、陳陞高、魏飲、葉崇興、陳旺、蔡本、陳朝基、廖世忠、李福勝、黃海、陳烈、李法、湯兆旺、蘇得發、李漢傑、董成金、翁義成、蔡好、陳葢、許得勝、劉良順、陳元春、蘇金寶、許連春、黃法生、許振輝等,例得增祀本祠。又征安南案廣西凌雲縣知縣袁天逵、上杭縣人;教匪案湖北來鳳縣知縣莊紉蘭、惠安縣人;浙洋王棟案定海營參將陳國棟、龍溪縣人;粵洋淹斃平海營參將王國泰、福建人,未詳何府縣;征緬甸案雲霄營把總張萬福、水師提標中營把總黃得彰、俱平利縣人;英吉沙爾案游擊鍾虎翀、上杭縣人;各員例得祀本籍昭忠祠。又林爽文案臺灣縣義民廩生薛邦揚、陳天宗等四百八十一名,鳳山縣義民黃義開、曾士風、義番文儀等六百三十五名,嘉義縣義民生員張士捷、生員趙啟元、許萬仝、生員趙由治、義番吧咆等一千三百五十三名,彰化縣義民鍾毓及義番大宇換班等二千四百二十五名,淡水廳義民監生吳天爵、徐賡揚、義番銜使等六百五十二名,蔡牽案義首陳鳳、黃興等,例得祀旌義祠,附錄於此)。
韓文公祠在鎮北坊三山國王廟右,祀唐韓愈。乾隆三十七年,潮州人建。四十一年,總鎮顏鳴皋增拓之。嘉慶七年修。
五子祠:一在海東書院,祀宋先賢濂溪周子、明道程子、伊川程子、橫渠張子、考亭朱子。初,崇文書院特祀朱子,南湖書院有五子祠,尋廢。乾隆五十五年,知府楊廷理奉主祀於崇文書院。
朱子祠在府學明倫堂東。康熙五十一年,臺灣道陳璸建。
吳將軍祠在東安坊,祀福建水師提督吳英,欽賜御書匾額「作萬人敵」,祠後有樓曰仰止樓,乾隆五十三年修。其子孫有來臺者,居於此祠,改其額曰「吳氏家廟」。
蔣公祠在鎮北坊真武廟後,祀知府蔣毓英。
高公祠在鎮北坊關帝廟左,祀臺廈道高拱乾。乾隆三十年,護臺灣道蔣允焄移祀道署後。
陳遷鶴記略:公才兼文武,揚歷中外,二十餘年矣。及其巡臺也,植士類,興學校,擊蠹豪,苞苴有禁,薦剡有禁,販番婦有禁,踞官地而阻葬埋有禁。臺廈腴地多種蔗,公諭合植,榖繼而糖價果賤。車戶告憊,公復蠲其餉,准與開除番社舊有文武花紅。商人瞨餉輸官,勢不能不掊取於番黎,公出示嚴禁輸番自徵。臺內山諸社茹鮮衣皮、從昔至今、屢為民患者,聞公名,皆不憚山谿險遠,俯伏公轅,稟奉朝廷正朔。今公轅轍難留,挂船西度,臺之士民,欲立碑以志公德,徵言於余。
靳公祠在東安坊,祀知府靳治揚。
衛公祠在東安坊府城隍廟左,祀知府衛臺揆。
陳璸記略:公,相國文清公之猶子。少司馬公之賢嗣也。號稱貴介,而抑遜自持,不異寒素。庶務必躬親,夜秉燭治官書,漏下不輟。愛民如子。甫下車,首革水丁,以安流移。嚴禁雜派。歲時,屬員或餽尊酒、隻雞,未嘗輕受。數年中從不票取一夫一役。郡邑民番,得以息肩,遂休養生息之樂者,緊公賜也。其有豪強梗法、弗化於訓者,則懲之不少假。公以壬午冬十月蒞臺,丙戌秋九月秩滿,奉特旨陞廣東都轉運使。去臺之日,士民戀公弗忍舍,相率建祠附府城隍廟左,祠規制甚狹,稱公儉德。
吳公祠在西定坊關帝廟右,祀臺灣道吳昌祚。
五忠祠在安平鎮水師協署左。雍正五年,協鎮陳倫炯建,祀水師副將許雲、遊擊游崇功、千總林文煌、趙奇奉、把總李吉茂(五人俱駐安平鎮,辛丑之變,率水師入援府治殉難。又附祀殉難兵丁自吳國珍以下凡六十五人。又因公墮海者自陳宗以下五人)。乾隆四十九年祠圯,協鎮丁朝雄因附近金門舊館改建焉。後以丙午、丁未之變,增祀水師遊擊楊起麟暨陳元、鄭嵩三人,義民陳三附焉。
游將軍祠在小北門外厲壇後,祀水師左營遊擊游崇功,乾隆十五年修。
功臣祠在寧南坊郡學宮南,西向,乾隆五十三年奉旨建,祀平臺大將軍福康安、參贊大臣海蘭察、成都將軍鄂輝、護軍統領舒亮、護軍統領普爾普、閩浙總督李侍堯、福建巡撫徐嗣曾。道光元年,附置昭忠祠,前列兩御碑亭,東西相向。署縣范邦幹、教諭兼才、訓導王承緯勸捐重修。
旌義祠在鎮北坊禾寮港街。乾隆五十三年,知府楊廷理建。林爽文之亂,邑人蹈義而死者:西定坊自義首武生鄭其仁以下凡七十一人,鎮北坊自義首武生許鴻以下凡二十人,東安坊自林端以下凡一百二十七人,寧南坊自林生以下凡二十八人,統為奏請立祠以祀。嘉慶十年,蔡牽犯郡城,民仗義守禦死者,自林傑老以下凡二十七人,巡道慶保、知縣薛志亮令入主附祀,廣其宇而修之(志亮自為記)。
水仙廟在西定坊港口,祀大禹王,配以伍員、屈平、王勃、李白。康熙五十四年,泉漳諸商建。一在澎湖媽宮前。
吳真人廟在西定坊新街(神本同安白礁人,荷蘭踞臺,與漳、泉人貿易,時已建廟廣儲東里)。一在澎湖奎璧嶼。
三山國王廟在小北門內鎮北坊水仔尾,祀粵潮州巾山、明山、獨山之神(粵人來臺者咸奉其香火)。
三官堂在寧南坊(舊為知府蔣元樞祠)。
開山王廟在東安坊,舊圯,乾隆間邑人何燦鳩建。
聖公廟在永康里中樓仔街(神姓倪,舟人咸敬祀之)。
將軍廟在澎湖將軍澳。
臨水夫人廟在寧南坊,今移在東安坊山仔尾。乾隆五十一年,里人梁厚鳩眾建。
附廢祠廟:施公祠在寧南坊,祀靖海侯施琅。康熙五十九年地震圯。
季麒光記略:鄭成功承父兄餘業,播遷閩廈,奄有此土,以為外援。少保姚公總制全閩,志期翦滅。將軍侯施公同心戮力。癸亥夏,奉命專征。六月十四日發銅山,十六日薄伐澎湖。二十二日,分兵進剿。劉國軒知天意所在,乘舟自吼門宵遁。鄭克塽以澎湖不守,人心已去,臺灣有阨吭之危,共議歸誠。公會同姚少保飛章奏凱,為克塽請命。聖天子宏不殺之仁,特旨報可。八月十三日,公駐節臺灣,宣命受降。公至臺之日,招流亡,消反側,不殺一民,不戮一卒。於是農安於畝,賈安於市,戶無雞犬之驚,野有桑麻之舊。七十二社、三十六番皆壺漿賨布稽顙輸誠。及其旋師渡海,父老婦子、遠近番民,環呼依戀。迄於今室廬無恙,井彊如故,皆公之所生全而覆載也。祠既成,臺民以麒光西清舊史,俾紀始末。
田祖廟在鎮北坊,康熙五十五年,巡道梁文科建。
鳳山縣
社稷壇在興隆莊。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縣治北門。
先農壇在縣治東門外。
厲壇在興隆莊。
真武廟在興隆莊。
城隍廟在縣治北門外。
忠義孝悌祠在學宮左,祀四人。
烈女節婦祠在縣治北門,祀三人。
關帝廟在縣治東門內。雍正五年,知縣蕭震建。乾隆二十八年,知縣王瑛曾重建。
天后宮在縣治北門內龜山頂。一在興隆莊,康熙二十二年奉旨建。乾隆二十七年,知縣王瑛曾重建。
寧靖王廟在長治里竹滬社。
慈濟宮在縣署前,祀吳真人。
嘉義縣
社稷壇在縣治東南隅。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縣治東南隅。
先農壇在縣治東南隅。
厲壇在縣治北隅。
真武廟在大奎璧莊。康熙二十二年,居民建。四十九年,重建。
城隍廟在縣署左。康熙五十五年,知縣周鍾倓建。
忠義孝悌祠在學宮內,祀二人。
烈女節婦祠在學宮旁,祀一人。
關帝廟在縣署東北隅。康熙五十二年,參將翁國禎建。五十四年,參將阮蔡文、守備游崇功成之。
天后宮在縣署左。康熙五十六年,知縣周鍾瑄募建。
忠烈廟在治西門玉峰書院左,祀參將羅萬倉同妾蔣氏。乾隆二十五年,知縣李倓重建。二十七年,知縣衛克堉額曰「忠烈」。
義烈剛烈勇烈祠在斗六門。道光十三年二月,總督程祖洛奉旨建。前祠縣丞方振聲、守備馬步衢、把總陳玉威,設幕友沈志勇與其子沈聯輝牌於前楹配位,後祠振聲妻張氏、玉威妻唐氏、設振聲幼女牌於後楹配位;其從難家人江承惠等四名,俱設牌從祀兩廡。七月,奏准外委朱承恩、許國寶、林登超、蔡大青、額外外委陳騰輝、朱萬年等六名設牌於前楹左配位,幕友沈志勇、沈聯輝列在右配位;其兵丁劉長泰等二百二十二名從祀兩廡,列在江承惠等四人之上(剿辦張丙陣亡案內員弁:臺灣鎮標中營千總林連高、把總張必恩、外委朱承恩、曾聚寶、右營外委許青櫻、左營外委馮兆慶、額外陳捷鳳、協標中營遊擊周承恩、千總李高然、外委劉高崇、額外江鴻、左營千總余國章、把總林光星、外委劉日高、右營把總紀光壽、李如洽、外委王家照、城守營左軍把總陳國勇、右軍把總朱國珍、南路營千總張榮森、水師提標右營守備蔡長清、左營外委易錦章、澎湖協標右營千總楊希盛、外委唐國賢、郭廷邦、額外邵清標、左營把總聶雲登、陳庚春、外委陳相坤、額外高清河、汀州鎮標右營把總鄭長泰、中營額外段連元、龍巖營外委李朝宗、額外林榮高、雲宵營外委范澤源、北路協標左營外委許國寶、林登超、蔡文貴、額外陳騰輝、朱萬年、漳州城守營都司羅必達、陸路提標中營把總張全進、右營把總陳志貴、建寧鎮標中營遊擊柴官泰、陣亡義首二名、嘉義縣武生許亮邦、民人洪啟榮、佳里興巡檢署內被戕幕友一名、臺灣府學廩生古嘉會,俱經奏請賜卹,附錄於此)。
水仙宮在笨港南港街,乾隆四年建。
三山國王廟在縣治西門內,乾隆十七年粵民合建。
聖王廟在縣治西門內,乾隆二十六年漳民合建,祀開漳陳聖王。
吳真人廟在治西門外,康熙四十年建。
彰化縣
社稷壇在東郊。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東郊。
先農壇在東郊。
厲壇在北門外。
城隍廟在東門內。雍正十二年,知縣秦士望建。乾隆二十二年修。一在竹塹城淡水廳署內。
關帝廟在南門內。雍正十二年,知縣秦士望建。乾隆二十四年修。一在竹塹城東門內。
天后宮在北門內。乾隆三年,北路營副將靳光瀚建。二十六年修。一在竹塹城北門外。
昭忠祠在大西門街。道光二年,知縣吳性誠購地倡建。五年,知縣李振青重修,內祀林爽文案內及陳周全、蔡牽案內殉難諸人。中龕祀知府孫景燧、北路理番同知王雋、長庚、北路副將赫生額、署守備唐昌宗、遊擊曾紹龍、耿世文、都司王宗武、朱化英、王德俊、賜知縣銜淡水廳幕友壽同春、白沙書院山長貢生胡遠山、縣丞周大綸、典史馮啟宗、巡檢張芝馨、陳慶、永湜、典史費增運,東龕祀理番同知署彰化縣劉亨基長子某、千總吳見龍、郭秀山、外委李國安、王光明、陳鳳、巫鉍、彰化縣幕友范琪輝、俞某、王某、壽玉山、陳某、夏某、王某,西龕祀賜知縣銜義首監生李喬基、隨營千總湯某、外委潘建、余添、額外外委毛進豐、蘇國珍、陳清、把總武成烈、陳國印、劉聯陞、尹貴、高茂,東列兵丁,西列義勇,後殿祀同知劉亨基女滿姑、彰化縣知縣朱瀾媳魯氏女群姑、民婦楊聯盛妻顏氏,以上合計共五百八十七人。
三山國王廟在縣治南員林仔街,雍正十二年粵民建。
聖王廟在縣城西,乾隆二十六年里民鳩貲合建。
——以上錄自重纂福建通志卷二十八。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三国·管辂
清·严可均
谢灵运
(清)不著撰人
明·许三阶
宋·李诫
明·韩邦靖
清·苏同
宋·吴曾
清·张骥
清·丁申
(清)徐锡龄、钱泳
(清)王闿运
唐·赵蕤
元·雷思齐
明·冯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