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
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
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
經名: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唐張萬福撰。二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正一部。
目 錄
卷上
戒目
正一法目
道德經目
三皇法目
靈寶法目
靈寶五符
東西禁文
五嶽真形圖
三皇內文
卷下
三天正法除六天玉文
明科信品格
七寶
金銀二十四兩
上金九兩
金環十口
金龍三枚、金紐二十七口
金龍玉璧簡文
金環玉環
斷環
青絲
斷髮歃血
絳巾、碧巾
五香
方綵
命繒
命米
金羊
玉鴈
金魚、玉魚
五色錦
青羅、紫羅
青布
紙、筆、墨
券契
盟
誓
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卷上
前闕
張萬福伏尋經旨,人從虛無自然中來,結形抱識,法天象地,備含萬類,神明保衛,貴不可稱尊,亦叵匹而染習,塵勞流浪,生死不能自悟。天尊大慈,善勸方便,說經演戒,開度天人,普使男女同登正道。然氣有清濁,人有賢愚,故教有三乘,形分萬等,法門漸頓,蓋有由矣。略說傳授指要如左。
戒目
三歸戒。些二戒者,初起心入道受,令歸依三寶也。
五戒。此五戒者,令除五欲、修五德、持五戒、出五濁也。
八戒。此八戒者,持八事以契八神。上二戒,錄生所受也。
無上十戒。此十戒者,在俗男女所受,斷十惡、行十善也。
初真戒。此初真戒者,新出家所受,謂始脫俗服入道也。
七十二戒。此七十二戒者,正一弟子所受,即仙靈錄輩是也。
百八十戒重律。此男官、女官、正一道士所受,老君授干吉者也。
天尊十戒十四持身品。此清信弟子久志局所受也。
太清陰陽戒。此五千文錄弟子受。
想爾二十七戒。此太上高玄法師所受。
洞神三洞要言、五戒、十三戒、七百二十戒門。些三皇弟子所受。
百二十九戒。此昇玄內教弟子所受。
閉塞六情戒。此靈寶初盟所受,即破自然券也。
智慧上品大戒。此靈寶中盟,與入帙經同所受。
三元百八十戒。此靈寶大盟所受。
智慧觀身三百大戒。此上清道士所受。
元始天尊以開皇元年七月一日午時,於西那玉國鬱察山浮羅之嶽長桑林中,授太上道君智慧上品大戒法文。天尊告太上道君曰:今當普宣通法音,開悟群生,為諸男女解災卻患,請福度命,拔諸苦根,使生者見道,身脫八難,死者歡樂,飲食天堂,早生人中,轉輪聖王。修齋求道,皆當一心請奉十戒,諦受勿忘,專精默念,洞思自然,勿得雜想,撓亂形神。天尊又曰:夫欲安身治國,使門戶清貴,天神祐護,地祇敬愛,當修善功,勤心齋戒,廣施法門,先人後身,有惠於萬物,功普於一切,功滿三千,白日昇天。修善有餘,天降雲車;弘道無已,自致不死。斯本行之上戒,可不尊奉之乎。
又智慧觀身戒。太微天帝曰:我始學之時,唯知請經,不知尋戒,乃歷劫生死,不奉觀身大戒,當何由得仙乎?故道學當以戒律為先,道家之宗尊焉。法應習誦,上品大聖,皆祕而不書。若有法而無戒,猶欲涉海而無舟檝,猶有口而無舌,何緣度兆身耶?先須誦習,不容懈惰。萬福曰:凡初入法門,皆須持戒。戒者,防非止惡,進善登仙,眾行之門,以之為鍵。夫六情染著,五欲沈迷,內濁亂心,外昏穢境,馳逐名利,耽滯色聲,動入惡源,永乖賢域。自非持戒,莫之能返。故經云:持戒制六情,念道遣所欲。又云:學道不修齋戒,徒勞山林。又云:皆從齋戒起,累功結宿緣。飛行凌太虛,提携高上人。凡受戒,皆須詣師伏受,抄寫誦習。若兼經受者,則不須也。
正-法目
一將軍籙,十將軍籙。些一件,童子所受。
仙官七十五將軍籙。陽主男
靈官七十五將軍籙。陰主女,此二籙,男女合,名仙靈百五十將軍籙也。
九宮扞戹 六害神符 田部禁炁
都章畢 九天破殗 大小斬邪
天靈赤官 元命赤籙 大小召籙
九州社令 九天兵符 九天真符
翻天倒地 青甲 赤甲
赤丙 無終 八牒
五牒 八宿 七星
紫宮 紫臺 三將軍
些一十四仲、三十六籙,舉其大略,餘一百卷階,具有本經,分不詳備。
《正一法文科戒品》曰:總統天地一切神鬼,誅伏邪魔,斬滅妖精,徵靈召氣,制御山川,滌蕩氛穢,章奏傳驛,通達神仙,莫先乎正一矣。
萬福曰:凡人未受正氣,皆被六天鬼神、妖精魍魎、一切邪魔之所中害,不能分解,以自兔脫,煩惱在身,痛苦疾病,妨於修道,夭人年筭。太上慈悲,出法施化,制伏強梁,建神立號,布炁徵靈,消滅邪魔,摧攝精魁,使清濁殊貫,人鬼區分,正己除邪,一以統萬,而邪由正理,萬自一宗,故總錄群靈,同歸真道也。其天丁甲卒、仙官吏兵,蓋道一分靈,凝神布炁,外光妙用,內發精明,虛映既彰,真官斯應,可以神會,難用慮思。凡諸經所明,莫得譯究矣。
道德經目
《道德》上下二卷。《河上公注》上下二卷。
《相爾注》上下二卷。《大存圖》一卷。
《傳儀》一卷。《朝儀》一卷。
《齋儀》一卷。此《太玄經》所明,應受持修行。
《老君西昇》一卷。《妙真》上下二卷。
《內解》二卷。《節解》二卷。
《高上傳》一卷。《無上真人傳》一卷。
《紫虛籙》一卷。此左仙公、及金明所說,傳授修行也。
《太極左仙公道德經序訣》云:夫五千文,宣道德之源,大無不包,細無不入,天人之自然經也。老君以上皇元年正月十二日丙午太歲丁卯,下為周師,到無極元年太歲癸丑五月壬午去周,以其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度關,以二十八日授尹真人太上《道德經》。其經,十方諸天人神、仙鬼神,所宗奉也。道士鄭思遠曰:余師葛仙公,受大極真人《道德經》,教以口訣云:此經,道之祖宗也。誦詠萬遍,夷心注玄者,皆以升仙。太上《玉經隱注》曰:常能讀五千文萬遍,太上雲龍下迎。萬遍畢未去者,一月三讀之耳。須雲駕至,便升仙也。《隱注》又曰:居家學道,當受五千文。月朔半晦、本命日、八節日,日中、夜半時,各一遍讀之耳。志心奉行經上妙事,託形太陰之精,天帝雲車迎人身神,不經泰山三官地獄考罰之中也。上生天堂天帝之前,下生人間侯王之家,相好具足,亦轉女為男,結緣上清。此經博通群品,無大無小,隨志所求,無有拘礙,送死養生,罄無不宜也。亦能安國寧人,制伏邊夷,莫不順道者也。斯經妙矣,弗有尚焉。
萬福曰:夫五千文,蓋三洞之精華,一乘之奧旨,理身理國,遣有歸無,言象莫詮,尋繹難極,而百王楷式,千劫不刊之文也。故太極左右官得道諸仙,及太玄都山聖真,常研味道德,誦詠幽玄矣。凡夫得之,清齋千日,誦之萬遍,雲龍下迎,仙童侍衛,萬劫長存之術耳。老君授尹喜,行之道成,從老君化胡,周遊天下,出有入無,變見自在,為無上真人文始先生,亦為先師矣。
三皇法目
金剛童子籙。普下版。三一真諱。
三將軍圖。九皇圖。三皇內文。三皇大字。
洞神經十四卷。陶先生所傳+三卷
《靈寶經》云:神寶君者,則洞神之尊神。至上皇元年出書時,號三皇洞神。《太清太極宮經》云:三皇者,則三洞之尊神,大有之祖炁,天皇主炁,地皇主神,人皇主生,三合成德,萬物化焉。洞神三皇之經,傳訓下世,領化佐國,扶助兆人,故天子得之,鳳凰下降,祥瑞出見,役使百神,無所不辟。若入名山,遊行八極,天下鬼神,無敢當之,上士昇仙。
萬福曰:夫得道諸仙真聖,雖超出凡界,亦有攝化職統,主諸天地洞府山川,召鬼役靈,呼雲制雨,以活萬姓也。此文,蓋太上自然之章,神真之信,神寶君所說,化乎九仙三皇,各受一篇,而天下大化,因號之焉。文字宛奧,理事精微,具載經中,卒難詳備矣。
靈寶法目
自然券。中盟經四十七卷。
大盟真文。八景內音。
《真文赤書經》云:元始洞玄靈寶赤書玉篇真文,生於元始之先、空洞之中,天地未根,日月未光,幽幽冥冥,無祖無宗,靈文晻曖,乍存乍亡,二儀待之,以分太陽,待之以明,靈圖革運,玄象推遷,乘機應會,於是存焉。天地得之而分判,三景得之而發光,靈文鬱秀,洞映上清,發乎始青之天,而色無定方,支勢曲折,不可尋詳。元始鍊之於洞陽之館,冶之於流火之庭,鮮其正文,瑩發光芒,洞陽炁赤,故號赤書。靈圖既煥,萬帝朝真,飛空步虛,旋行上宮,燒香散花,口詠靈章。是時天啟十二玄瑞,地發二十四應,上慶九天之靈奧,讚三天之寶明。神風既鼓,皇道咸暢,元始登命,太真按筆,玉妃拂筵,鑄金為簡,刻書玉篇,五老掌錄,祕於九天靈都之宮,玉女典香,太華執巾,玉童侍衛,玉陛朝軒,九天上書,非鬼神所聞。天寶之以致浮,地祕之以致安,玉帝掌之以得鎮,三光乘之以高明,上聖奉之以致真,五嶽從之以得靈,天子得之以致理,國祚享之以太平,寔靈文之妙德,廼天地之玄根,威靈恢廓,普加無窮。蕩蕩大化,為神明之宗,其量莫測,巍巍乎太空。又云:元始五老赤書玉篇,出於空洞自然之文,於未有之中,生天立地,開化神明,上謂之靈,施鎮五嶽,安國長存;下謂之寶,靈寶玄妙,為萬物之尊。《東方真文》曰:生神寶真洞玄章,南曰南雲通天寶靈拎,中曰寶劫洞清九天靈書,西曰金真寶明洞微篇,北曰元神生真寶明文。五老玉篇,皆空洞自然之書,祕於九天靈都紫微宮七寶玄臺,侍衛五帝神官。依玄科,四萬劫一出靈寶真文,以赤明開玄之始,號曰空洞赤書景皇真文。天地分判,天號之靈,地號之寶,故曰靈寶二十四生。經云:上皇元年九月二日,後聖李君出遊西河。值元始天王,李君稽首曰:昔蒙訓授天書玉字二十四圖,雖得其文,未究妙旨。今遇天尊,願垂成就。於是天王口吐洞玄內觀玉符,以授於君,使清齋千日,東向服符,形神備見,自當洞達,諸疑頓了。李君稽首,奉承教旨,具依天儀,長齋千日,東向服符,八景神並見身中,金書玉字、二十四圖,空中而明,文彩光鮮,洞徹無窮。赤明元年正月上寅一日午時,元始天尊於赤明天中、南霍之丘丹靈洞宮,敷羅五色,黃金為壇,白銀薦地,七寶告靈,傳度洞玄。金書紫字,玉文丹章,自然靈圖,二十四真,三部景神,天仙飛仙,神仙地仙,兵馬乘騎,以受太上無極道君,依威儀玄格、明真科文,度人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人,宿有金名,列字諸天。應仙之人,大運之終,當收文還上大羅七寶玄臺紫微宮中。《玉字上經》曰,天真皇人曰:天書玉字,凝飛玄之炁,以成靈文,合八會以成音,和五合而成章,大運啟期,琳琅自生,神風虛奏,韶響洞鳴,煥乎諸天之上,朗耀太幽之中,與龍漢而俱化,披赤明於延康。二儀待之以判,三景待之以分,上聖乘之以神,五嶽寶之以靈,一切得之以生,國祚享之以安,落落大範,巍巍高尊。奉之者長存,寶之者真降,修之者神仙,度死骸於長夜,鍊生魂於朱宮。妙化之文,出於自然,混之不濁,澄之不清,毀之不滅,滅而復生,高秀太虛,萬帝之宗,威靈恢廓,難可名焉。天真皇人曰:度授諸天內音自然玉字,當依明真典格,以朱書白素上,資七寶鎮靈,金繒效心,拜黃繒章表,告諸天度文,露文中壇,三日三宿,不遇風雨,文無飛揚,合真以傳。天真皇人曰:修飛仙之道,及滅度之法,尸解隱化,輪轉生死,隨運逍逼,無拘太陰,當朱書諸天玉字、無量內音,白素佩身,隨文服御,心不受穢,五內清和,六府恬寂,空碧無為,八年洞達諸天,坐見十方,神真交降,體生玉光,馳騁龍駕,白日登晨。玉章上道,四萬劫一傳,隨節服御百日,諸天記錄,地官削簡,八年神真自降,體生玉光,洞達幽虛,坐睹自然,死尸更生,反胎還人,轉輪不滅,生死得仙,輕洩漏慢,身負河源風刀,萬劫終不得仙。明真舊格,宜祕之焉。
萬福曰:夫靈寶真文,生於空洞之中、元始之先,天地未根,日月未光,幽幽冥冥,無祖無宗。元始鍊之於洞陽之館,冶之於流火之庭,鮮其正文,瑩發光芒。於是太真按筆,玉妃拂筵,金童散花,瓊女揚烟,五帝侍衛,三界朝軒。天寶之以致浮,地祕之以致安,五嶽享之而安鎮,一人則之以太平,保制劫運,吐納陰陽,教化一切,儀範萬天。諸得道大聖、眾至真、諸君丈人,莫不奉行靈寶,誦詠其篇,與天地而同沒,共日月以俱懸。大周天地,近存我身,勤修之不死,暫行之長年,為天人之舟檝,皇幽明之福田,其理宛奧,莫得而言,傳之浩劫,愚豈知焉。
靈寶五符
《太玄經》曰:天地萬神,皆六甲之部使也。老君行之,長生度世,坐致行廚,隱形易體,坐在立亡。出不擇日,行不擇時,盡監萬神,辟除疾病,踰江越海,不避風波,從天入淵,虛無自然,逕入崑崙,不死之道,上升太清,登造紫微。
萬福曰:夫陰陽者,道之本。寒暑生殺,動靜之炁也。而清浮圓動,明陽也。濁沈方靜,暗陰也。陽不能獨生,待陰而成。陰不能自成,須陽以
生。一消一息,有虛有盈,二炁和合,萬象乃形。男東女西,金白木青,水流土止,天動地寧,上下交泰,變化百靈,乾坤分判,迴轉千精,微妙莫測,陰陽遂呈。甲乙日干,子丑為支,以相配合,數成六焉。干者,日也。陽之精稱奇,一、三、五、七、九數也。支者,辰也。陰之靈稱偶,二、四、六、八、十數也。陰陽翕闢,萬二千物具而有神焉。主之者,六甲也。天不用六甲,三景失倫。地不用六甲,五嶽崩摧。天子不用六甲,百官乖緒。學道不用六甲,違其妙理。六甲者,一切之綱紀也。行得其道,萬邪皆伏,鬼神為使。故道士佩之,坐在立亡,神仙不死,逆知未來也。
《開元經》云:靈寶五符,道之隱文,結飛玄之炁,自然成章,字方一丈,八角垂芒。生於元始之先、空洞之中,保制劫運,使天長存,梵炁彌羅,萬範開張。十方已得道,一切諸神仙,莫不佩奉而得長存,變化自在,驅馭百神,昇入無形,與道合真矣。
萬福曰:靈寶五符,生天生地,分化五行,與炁混合,吐納百神,乘運隱顯,劫劫長存,輪轉五劫,布氣十天。軒轅受之於天真皇人,傳之於子孫,夏禹得之於鐘山,祕之於洞庭。吳王泄之,國祚不隆。道士佩之,道不離身,神將炁化,和理於心,神道炁一,變化自然,壽齊天地,鍊景入真,沒身不殆,水劫獨存,功齊太虛,德冥自然。輕泄毀誹,罪延無窮,保慎敬愛,福常在焉。修行法則,具之經文。
東西禁文
萬福曰:其符,離合三皇文,白羊公介君所受,制虎豹蟲狼、山川百精之鬼,不敢為害。故馭虎攖蛇,即其事也,道士祕之焉。
五嶽真形圖
《五嶽真形圖序》云:漢孝武帝好長生之道,常祈祀靈嶽,以求神仙。元封元年正月甲子,登嵩高山,起道宮,帝齋七日,祠訖乃還。到四月戊辰夜閑居,東方朔、董仲君在側焉。忽有一女人,著青衣,非常麗也。帝問何女?
女曰:我墉宮玉女,為王母使,從崑山來語帝,聞子欲輕四海,尋道求生,降尊王之位,而屢禱山嶽,勤哉有心,仙道可教者。百日清齋,不交人事,到七月七日,西王母當暫來也。武帝下席跪諾,言訖女隱,忽然失所。帝於是登尋真之臺,齋誡存道,其四方之事,權委於家宰焉。到七月七日,乃肅除宮掖,設座大殿,以紫羅薦地,燔百和香,張雲錦帷,燃九光微燈,設蒲萄蜜,為客主之饌。帝乃盛服立於階下,內外謐寂,以俟仙官。到夜二唱後,忽見天西南如白雲起,鬱鬱直來,逕趣宮庭。須臾轉近,聞雲中有簫鼓之聲、人馬之響。復半食頃,王母至也,群仙數千,光耀庭宇。別有五十天仙,皆身長一丈。王母上殿東向坐,年可三十許,脩短得中,雲顏絕世,真靈人也。下車登牀,武帝拜跪,問寒溫畢,立如也。因呼帝坐,王母自設廚,非常豐珍,非地所有,甘氣絕殊,帝不能名也。帝見王母巾器中,有一小卷書,盛以紫錦囊。帝請問此書,王母示之,五嶽真形圖也。此乃三天太上所出,文祕禁重,豈汝穢質所宜佩乎?昔上皇清虛元年,三天太上道君下觀六合,瞻河海短長,察丘山高卑,乃因山源之規矩,睹河嶽之盤曲,陵回阜轉,山高隴長,周旋委蛇,形似書字,是故因象制名,定名實之,號畫形於玄臺,而出為靈真之信。諸仙佩之,皆如傳章。道士執之,經行山川,百神群靈,尊奉親迎。欣子有心,今以相與,當深奉慎如事君父,泄示凡人,必致禍考。聽四十年得傳一人,四十年無其人,聽八十年頓二人耳。授非其人,是為泄天道;可傳而不授,是為閉天寶;不計限而妄授,是為輕天老;受而不敬,是為慢天藻。泄、閉、輕、慢四者,延禍之車也。泄則身死道路受土,形濡骸裂;閉則盲聾於來生,命凋枉於卒歿;輕則禍鍾於父母,詣玄都而考罰;慢則暴終而墮惡,或惡疾於後世。復有愈此罪者,宗斷而族沒,同道謂之天親,同心謂之地愛。傳授當相親愛,共均榮辱,營心真一,珍惜精液,共養和氣,氣全神歸,必齊靈會。如其不爾,天降汝厲。此皆道之科禁,不可不慎,汝欲有所授,董仲君者,以其人也。即命傳畢,更取一圖,王母手付帝,帝再拜跪受。王母曰:三年更來,告汝道也。帝既見王母,乃信天下有神仙之事,欲有去世計數矣。而淫色恣性,殺伐不休,百姓歎於勞役,死者怨於無辜,不從聖母之言,遂不復來也。所與帝經圖之屬,盛以黃金之風,封以白玉之函,安著栢梁臺上。後到太初元年,天火焚臺,遂爾燒失。王母當以武帝不從訓誨,而災之耳。但帝先承王母言,以圖授董仲君,仲君謄寫,賴此得存也。魯女生,長樂人,少好道,絕穀八十餘年,色如桃華,一日能行三百里。世傳見之二百餘年後,採藥嵩山,忽見三天太上侍官,以五嶽真形圖與之,並告其施用節度,女生道成。一旦入華山後,五十年先識者,逢女生於華山廟前,乘白鹿從玉女三十人,並令謝其鄉里親族,故人甚分明。今得此圖見於世間者,起由董仲君,及女生二人。仲君臨去傳樂巴,女生傳封君達。葛洪曰:昔白鄭君五嶽真形,吳越之人,無有得傳,不審先生有不?鄭君曰:吾似有之,傳授禁重,不可妄泄。卿極有心,是故相告,且勿宣之。吾先人受此書於青牛
先生,自吾受圖,不傳一人,當以此文與卿。今施用節度,皆出於鄭君也。青牛先生言,家有五嶽真形,一嶽各遣五神,來衛護圖書。所居山川近者,山澤神又常遣侍官,防身營家,凶逆欲見傷害,皆反其殃,辟除五兵五瘟,可帶履鋒刃帶。此文乃執持以履山林者,百山地源靈官主司,皆出境拜迎。尊貴國信鬼神,猶執卑降之禮,何凡人而可慢墮哉?
萬福曰:夫五嶽真形圖,上聖高真神仙所寶。道士佩之,遊行山澤,千山百川之神,皆出迎之。家有此圖,仙靈侍衛,萬厲潛伏,仕官高遷,財產豐積,子孫昌盛,門戶興隆,修行佩奉,自有法矣。
三皇內文
《三皇經》曰:三皇自然之文,皆以金玉為用。天皇所受,玄玉為簡,青玉為文。地皇所受,黃玉為簡,白玉為文。人皇所受,赤玉為簡,黃玉為文。綴以金鉤,聯以金鎖,擎以玉桉,覆以珠巾,芬以五香,持以十華。玉童玉女執拂左右,真官仙職司承去來,辟邪獅子、騏驎鳳凰、青龍白虎、玄武朱雀、靈禽聖獸、無量伎樂、六甲六丁、三五僚屬,防護宿衛,奉玆文矣。
萬福曰:其三皇文,即《洞神經》,亦曰《洞仙三皇》。受之,召制天地萬靈百精之神。道士佩之,化景飛空,出入自然,呼雲降雨,役使鬼神,所願立尅,益壽延年,生死獲慶,享福無窮矣。
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卷上竟
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卷下
三天正法除六天玉文
道曰:吾生眇莽之內,幽幽冥冥。幽冥之中,生乎空洞。空洞之內,生乎太無。太無變化,而三炁明焉。三炁混沌,生乎太虛,因虛而立洞,因洞而入無,因無而生有,有生而立空。空無之化,虛生自然,上炁曰始,中炁曰元,下炁曰玄。玄炁所生出乎空,元炁所生出乎洞,始炁所生出乎無,故一生二,二生三,三化生,以至九玄。從九反一,乃入道真。炁清成天,滓凝成地,中炁為和,以成於人。三炁分判,萬化禀生,日月列照五宿,煥明上三天。生於三炁之精,處於無上之上,極乎無極,故無極也。履大運所不能改,經大劫所不能易,總真高虛,可謂高也,故號三天正法。九天之號,亦生於三,三炁生三,故號九天。其六天總民,應化順運,與日月推遷,陰陽否勃,天地炁反,小劫交周,萬帝易位,九炁改度。當此之時,凶穢滅種,善民存焉。大劫交時,天翻地覆,海涌河决,而萬惡絕種,鬼魔滅迹,八荒四極,萬不遺一。自非勤心於存思,佩除六天之文,修行三天正法,不得兔過,此戹奉迎聖君於上清宮也。除六天文,元始天王所出,始青飛玄之炁結成玉文,以告六天,運周度交,收炁檢神,還反土上。正一始生之天佩者,制靈使炁,威攝十方,出空入無,萬道開張,經大劫所不能毀,履洪波所不能沈,萬神稽首,五嶽司迎,侍童六百人、玉女六十人,營衛佩文者身。太上所寶,祕之六合紫房,萬劫一傳。太上受之於九天真王,元君受之於三天玉童,黃軒受之於太上元君,西王母受之於元始天王,四極受之於東海小童,紫陽真人受之於太上大夫,寧封受之於清天上皇君,唐堯受之於後聖帝君。自唐之後,得文乃七千人,皆得駕龍飛空也。《高上玉晨鳳臺曲素上經》云:玄都九曲,峻嶒鳳臺,結自然鳳氣,以成瓊房,處於九天之上、玉京之陽,虛生八會交真之氣,十折九曲,洞達八方,上招扶搖之翮,傍通明於玄臺之上。字方一丈,文蔚煥爛,洞明九天,飛鳳雲蓋,紫氣鬱溟,遊麟之獸,交躑馳橫,六領獅子,備于下關,五帝玉仙,執五色命魔靈幡,以威御五方。右侍太華玉女,左衛金仙玉童,各三千人,侍真典香,日月俠映,七元迴靈,三晨齊景,玄光洞明,瓊林振條,玉籟激庭,七寶華光,流曜上清,即高上玉晨太上大道君所治,玄都丈人以鳳文真書、憂樂之曲,玄授於道君焉。如是上天萬真,及五嶽飛仙,悉皆以月五日、十五日、二十五日,一月三登鳳臺,晏禮旋香,誦詠憂樂之辭也。上慶神真,下悲兆民,其辭虛微,玉朗洞清,四真稽首,萬仙禮音,散香逸霄,流烟虛庭。凡上宮已成真人,及始學為仙者,莫不備修九天鳳氣玄丘真書、誦憂樂之曲也。玄古皆萬劫一傳,今有其人,七百年中,聽得三傳,得有其文,飛行上清,登九曲鳳臺,朝謁玉真也。輕泄失明,七祖死責,慎則神仙。太上授太極真人,以傳東海方諸青童大君,使傳道士,宿有金名、應為神仙真人者,佩之得見三元君迎聖君於上清金闕。
萬福曰:夫化化者,不化。生生者,不生。不化則長存不滅,不生則永劫無傾。斯道神妙,修之可得而獲焉。凡一切有形,道之委炁,含精通神,識自生,動自行,明辯日月,智落天地,思過鬼神,妙合陰陽,莫不由道,而神理在焉。若乃延促齡於浩劫,擢朽神於億天,迴玄抱景,登真守元,萬劫未始,千椿童顏,周天地於瞬息,役風雷於胸端,愛養群品,師範眾真,布天慈於種智,作仁父於本元。自非元始之法王、太上之玄經,孰能易之哉令.而愚者不知大道之化、元始之尊,不信神仙不死。迴顏駐年,亦猶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吁可痛矣。且天迴星轉,地靜川流,四炁生成,五行交錯,風雲聚散,寒暑生殺,詛無主而宰之焉。蓋至道神化,分靈布炁,羅絡統御而主之也。雖諸天五億,世界三千,仙真聖尊,開方立域,說法教化,變見無窮,真應法身,靈應難測。其統之者,皆元始矣。即人身足行手持,目視耳聽,口語鼻歆,心通意識,魄靜魂動,皮膚居外,筋骨持內,血脉榮衛,晝夜運動,豈無君而御之哉。斯固司命納生,桃君保精,白元營魄,無英制魂,二十四真和理百神,太一元父總統我身,虛靜則永世不傾,煩躁則倏忽夭齡矣。
夫人從虛無自然中來,受神抱識,湛然清爭。及禀形之後,則眾欲生而患累起,見世則三災九戹、十苦八難,痛癢疼酸,生老病死,煩惱形神;死則魂入幽牢,受諸苦惱,晝夜考掠,魂神痛楚,動經萬劫,莫能自兔。天尊大慈觀見眾生,愛念在心,乃分靈布化,降迹接凡,天上人間,遊行教化,分身百萬,散景億千,隨其,機緣,廣說經教,欲使眾生離苦,永免輪迴。今天昔天,法門常一也。經云:思微定志者,令人安神念道,保其身也。思微者,念昔受生之初,神本清淨也。定志者,除諸妄想,絕思惟也。人所以生者,神在形也。所以死者,炁離身也。子欲長生,定其心也。身有百神,心為之主,故《老君內觀經》云:心者禁也,一身之主,禁制形神,使不邪也。心則神也其神也,非青非白,非赤非黄,非大非小,非短非長,非曲非直,非柔非剛,非厚非薄,非圓非方,變化不測,混合陰陽,大包天地,細入毫芒,制之則正,放之則狂,清凈則生,濁躁則亡,明照八表,暗迷一方。但能虛寂,生道自常,永保無為,其身則昌。世以無形,莫之能名,禍福吉凶,悉由之矣。又云:從道受分謂之命,自一禀形謂之性,所以任物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之謂之志,事無不知謂之智,智周萬物謂之慧,所以通生謂之道。道者,有而無形,無而有情,變化不測,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則為神明,即修心也。所謂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即修心也;教人修心,即修道也。道不可見,因生以明之也;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也。若生亡則道廢,道廢則生亡,生道合一,則長生不死,羽化神仙。人不能保者,以其不內觀於心故也。內觀不遺,生道常存。又云:道以心得,心以道明。心明則道降,道降則心通。神明之在身,猶火之在巵明,從火起火,自灶存炷,因油潤油,藉巵停四者,若廢明何生焉,亦如明緣神照,神託心存,心由形有,形以道全,一物不足,明何依焉。所以謂之神明者,眼見、耳聞、意知、身覺,分別物理微細,悉知由神以明,故曰神明。老君曰:所以言虛心者,遣其實也。無心者,除其有也。定心者,令不動也。安心者,使不危也。靜心者,令不亂也。正心者,使不邪也。清心者,令不濁也。淨心者,使不穢也。此皆已有,今使除也。心直者,不反覆也。心平者,無高低也。心明者,不暗昧也。心通者,不室礙也。此皆本自然也。粗言數者,餘可思也。學道之夫,當熟觀之矣。
詳夫三洞經教,萬術千方,雖廣略不同,皆制人之心也。而心有明暗,智有淺深,由形器有清濁,禀炁有薄厚耳。然是非好惡,喜怒趨捨,莫不悉從於心。未知是心,誰之所使,若也定由於心也,心何自殂落哉。然則尋其本,莫得其源;察其流,靡窮其際。而究其終始,則卒歸其自然也,嘗試論之。夫道以一動生萬物,萬物由一以生一,在人身即老君魂也,亦謂之道識也。照生我神,即我魂也,亦謂之我識。既身由一生,神由道照,則心由於神明矣。由是言之,神見則心朗,神隱則心昏,神之隱見,由心之清濁也。假如油清則燈照,油濁則景微矣。
經云:心則神也,神則心也,心神不殊,是以心由神照,則經之燈喻是也,智者諦詳之焉。
明科信品格
凡人初入法門,先受諸戒,以防患止罪。次佩符籙,制斷妖精,保中神炁。次受五千文,詮明道德生化源起。次受三皇,漸登下乘,緣麤入妙。次受靈寶,進昇中乘,轉神入慧。次受洞真,鍊景歸無,還源反一,證於常道。
經云: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此謂天地雖沒,而身常存,不危殆也。
凡道由心得,心以道通,誠至感神,神明降接,是以古人求心,末世求財,古人非心,不度末世,非財不仙。是故須財以對心,明心而財見。譬諸世人,欲求心佳偶、良寶珍物、心之所愛,豈計價直也。此暫時賞心悅目,尚竭所懷,況乎真道,得不貴耳。世人惜財不受經,不肯尊師重道,乃將神仙為虛說,長壽為自然,不亦慨哉。而聖人善勸方便,質求其心,或七寶告靈,或六誓傳道,良有以也,豈徒然哉。必使經道流通,人神合契,信行不忒,師弟無違矣。
七實
黃金白銀一、珊瑚二、琥珀三、碑磲四、瑪瑙五、真珠六、碧玉七,一云瑠璃、蘇牙、白玉、真珠、碑磲、瑪瑙、琥珀。
義曰:道以一炁化生三炁,三炁化生九炁,九炁各生三炁,為三十六
天,洞徹無礙,名曰道境,號天中之天。從是以下,二炁流降,分化五行,元和降精,凝魂生身,元父玄母,神散五靈,在人形中,謂之五藏,外通七竅,以照七元,含陰吐陽,養神育氣,為我身之寶,謂之七寶,而腎藏偶故金銀共焉。元始五老,分位五方,三五流煇,結神五藏,所以將此七寶,上告明靈,質對我心,冀通神道矣。
金銀二十四兩
義曰:紫微二十四高真,分靈下降,生於人身,保神養炁,變化自然,出有入無,調理百關,炁血流轉。由二十四高真,所以常存,故言鎮二十四生炁也。
上金九兩
義曰:人之受生,九天炁降,迴黃轉白,守一抱元,晝夜變化,以成我身也。及九月神具,司命告靈,萬神侍衛,而得生焉。故上誓九天,質其生元也。
金環十口
義曰:天迴地轉,陰陽生成,日東月西,晝夜分位,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陰□陽舒,天之常道,一歲十二月,四時生化,炁周十天。故質告十方,通誠十極,則神道聞於遠近,真靈降於身形也
金龍三枚、金紐二十七口
義曰:龍者,鱗蟲之長,禀少陽之炁,含歲星之精,木之靈獸,變化自在。故東方七宿,象為青龍,炁轉五方,或遍九方,隨處言之,則有五龍、六龍、九龍之號。而得道者馭之,如世之乘馬。所以世事云:龍以馭天,馬以行地是也。今所以用龍者,傳言驛奏,聞諸天曹地司,狀學道者之功過也。紐以馭龍,猶馬之銜勒也。
金龍玉璧簡文
義曰:人受命長短善惡,富貴貧賤,愚智窮通,吉凶禍福,乃至草木蟲魚,風雲雹霰,莫不由之於天。天有北極天尊主之,而天高聽卑,察人善惡,司其得失。若能至誠,則感之於天。是以善惡發乎心,吉凶應乎天矣。聖人慈悲廣救,方便接引,令改惡從善,祈於上玄,立詞致欸,書於簡牘,訴之於天,身中吏兵,善惡童子,及四司五帝、土地真官,關白太上三曹,告下諸天諸地,日月宮府,百二十曹,二萬四千靈司令某乙,紀善輟惡,續短延長,則周公金縢,仲尼元辰,子韋移星,魯陽迴日等,是其事也。故簡者,求事之詞璧,乃質誠之信龍,即傳奏之驛,猶諸方奏貢,列詞狀物,馳於闕庭耳。
金環玉環
義曰:環者,圓而能通,空而不滯,金剛能斷,柔而不撓,玉潔匪渝,光而有潤。欲使行人决斷世網,從順經道,與代和光,處凡無染,外則不滯於境,內則常虛其心,睹物緣情,攀懷自息,亦樞始得。其環中前心、後心,如之不絕故也。
斷環
義曰:斷世恩愛,共契師資,生死永捐,經法相繼,亦是師資同心,其利斷金。又金為義,義能斷割,除惡就善,內絕疑網,外捐嗜欲,則妄想煩惱,永消除也。
素絲五十尺,若百尺,五兩、十兩。
義曰:素絲,天然質素,柔潔明凈,隨物宛約,順世光塵,貫穿珠玉,織成錦綺,或聖人所服,或凡夫所衣,天上人間,共相寶貴。欲使行人身心清淨,內外柔和,除其剛強,不染穢濁,則人天愛護,仙聖降臨,微妙難思,寶貴斯極,五應五炁,五德五方,百應百神,百關百結,尺有分寸,須識短長,兩與物齊,自明輕重也。
青絲
義曰:青者,天之色,冀繫炁於天。又宗方之色,庶發生於善,欲使行人當如天行道,慈育蒼生,似春之德,滋榮一切也。
斷髮歃血
義曰:割身自信,誓於明神也。
絳巾、碧巾
義曰:絳丹色,以代敵血。碧青色,用代落髮。真人不欲傷人,大慈之化也。
五香
沈香一、薰陸一不白檀三、青木四、丁香五、龍腦七、砂三、雄四。
義曰:撒五薰之炁,降五方之靈也。
方綵
義曰:五帝主人善惡籍籙,以色幣質之。經云:用?,五方元老之官也。天子用匹,公王以丈,庶人以尺各依方數也。
命繒
義曰:人受生,天與四萬三千二百算為一百二十年,而不滿此者,皆犯天地、日月、星辰,違盟負約,背道叛師,不從經戒,為三官奪减算命所致也。故以紋繒?對天官,乞延算命,名命繒也。唯天子用紫紋或羅一百二十匹,皇后太子比之。餘依年加匹、丈、尺,王公貴人用匹,富者用丈,貧賤以尺。
命米
義曰:食者,人之天,人不食而死。米者,人之所食,切己難忘。命祿少多,係於天府天祿。若盡壽命便終,故用益天倉,冀延短壽。所以正一經云:算盡為延,祿盡為益是也。
金羊
義曰:羊能跪乳,謂之禮獸,欲使行人孝於師父,慈於一切也。
玉鴈
義曰:鴈,陽烏也。秋南而春北,順陰陽以往來。又有行伍,知其次序,欲使行人隨順法教,令威儀有度,知其階位,不違品次也。
金魚、玉魚
義曰:魚為陰蟲水官之使,傳驛文牒,詣河侯之所。又斷北帝之長簿,奏水官之符狀。玉取潔白,入水不渝。金取堅剛,得水柔潤,亦取其檢口不言,陰潛自處也。
五色錦
義曰:錦者,禁也。五色繪而成文,欲使人處五欲而成道,先須伏從科戒,以禁於心也。
青羅、紫羅
義曰:繒輩之微細輕妙,唯羅之最美也。青紫,天之色,重經貴道之士,以此精物?有經之師,充法服之用,冀體妙入微,同天合道也。
青布
義曰:青,清也,亦春之色。布遍也,使行人清心諍行,遍行諸法,慈愛萬物,仁若春陽也。又云:仙人食金玉,衣青素,故以金玉青素為盟,亦一方之談,未為絕論也。
紙、筆、墨
義曰:天曹雖遠,神與世通,列狀言情,事資文墨,故以此具,?對天曹,庶文字上聞,言詞可記也。
券契
義曰:受道之日,關奏天曹地府、四司五帝、一切神仙,以為監證,所以召七祖以監臨,對五帝而結券。若後違盟犯約,背道輕師,則勘契合券,以自證驗。亦猶世之交易,各執券契,以相信也,亦曰昇天券。得道之曰,過天門地戶,魔王主司,以相按驗,乃至神仙洞府,諸天曹局,悉皆勘會,如世之公驗也。券即正一真券、五色券、八道券、三五券、洞神券、昇玄券、自然券、上清七券等例是也。契即正一黃契、三五契、三十六部尊經契、上清四契等例是也。
盟
義曰:盟,明也。彼此未信,對神以相明也。神者無形,官冥不測,莫睹其端。若違盟約,必致殃考,是其驗耳。依盟祟約,福亦無忒。但以凡心易動,神理難明,故須立約以契之,必令通神合道也。盟即靈寶初、中、大等是也。
誓
義曰:誓,制也。以言契心,告神盟也。而自制其情,欲不使放逸,期於會道耳。夫上士聞道,勤能行之,不須盟誓,以自契也;中士已下,引之則進,排之則退,故須盟誓,制止其心,令不改也。蓋聖人大慈之教,勘於合道,既授之以法,又使從科戒,必令不犯,克得道也。所以末代傳道,皆須共立盟誓也。誓即六誓、十二誓等是也。夫神道無形,天理遼曠,幽昧不測,言議莫知,若能精至,便即通感,所以令其?信用質於心也。心信則輕財,財輕乃貴道,賤財則神明降接,?命可延,命久年長,神仙可得。未有神仙,不能體變入化,與道長存也。世人不悟,遂妄生非毀,外不行功立德,內不洗垢清神,而貪穢滿心,愛憎栖意徒言入定,躁甚羈猨,唐說淨心,臭踰溷豕,但見坐禪者,毒心彌盛,穢迹逾彰,虛語內修,竟無中實,至於飢寒痛癢,病惱煩怨,不異常人,矯云同俗,吁可悲也。愚人聞余此言,謂之誹謗,吾豈欲街於言詞而自陷也,直欲使人釋迷從悟耳。智者幸熟思之,勿役妄也。其所用法信事畢,並依經散之也。伏尋經中信物,或云出自神州,非世間所有,今請以某物準當者,將欲引接於貧賤,使同入道也。若富有之家,幸得力辦,未宜準當之。且金錢七寶,天子、儲君、皇后、妃主、公王能有,豈凡賤得辦也。其金龍玉龍、金魚玉魚、金羊玉鴈、羅錦之流,又非寒栖所得,皆聽以雜物準當。若要令依法,則經道永閟,難於引接耳。又經中法物,自屬明靈,須依色目,力營取辦。若信物自是弟子施師,多少無限,或名衣上服、牀帳臥具、茵席几杖、玩弄器物、缾罐履屩、車馬奴僕、莊園屋宅、金銀珠玉、綾羅錦綺、錢絹布帛、釵梳環釧、米麥花果、供養法具、繩牀坐褥,緣身所有,施道及師,立觀度人,寫經造像,放贖生命,拯濟飢寒,兔賤為良,施囚宥罪,廣行慈救,大設悲田,發無上心,大弘勝業,為家為國,濟物及身,遍為三塗,眾生苦惱,各隨心力,屬在一時,任其所懷,亦無定格。若貧賤之人,供師使役,不憚苦辛,遠近陪隨,給侍香火,修營觀宇,植種果林,墾闢田園,栽時花藥,捨身落髮,剋己自勞,毫分之間,無所惱惜,晝夜不懈,供事師尊,如此勤勞,至乎得道也。竊見金仙、玉真二公主,以景雲二年,歲次辛亥春正月十八日甲子,於大內歸真觀中,詣三洞大法師金紫光祿大夫、鴻臚卿、河內郡開國公,上柱國太清觀主史尊師,受道破靈寶自然券,受中盟八帙經四十七卷、真文二籙,佩符策杖。乃埔土為壇三級,高一丈二尺,金蓮華纂,紫金題牓,青絲周達壇內。東方青錦,南方丹錦,西方白錦,北方紫錦,中央黃錦為褥。復有龍鬚鳳翮等席,藉地五方案,各依方色,制錦虬金龍玉璧鎮之。又青羅十八匹,緋羅六匹,白羅十四匹,皂羅十匹,黃羅二十四匹,以安五方。紫羅二百四十匹,絹四百八十匹,錢二百四十貫,黃金二百兩,五色雲錦二十五匹,香一百二十斤,七寶周足,青絲五百兩,奏紙二萬四千番,筆墨各二百四十管挺,書刀十二口,護戒刀巾各三十八具,金龍六枚,金鈕五十四枚,俱用鎮於壇中,以質靈官也。復有盤龍香鑪,舞鳳香鑪,瑞葉香鑪,祥花香鑪,蓮花香鑪,芝草香鑪,並香合香奩,並純金純銀製造。復有對鶴雙鸞,飛龍宛鳳,錦帕敷案。復有金剛神王,仙童神女,烟雲山水,草樹蟲魚,聖獸靈禽,瓌奇珍物,繡輥覆經。復有彫玉之案,鏤金之案,紫檀之案,白檀之案,沈香之案,皆作翔鸞舞鶴,金花玉葉,裝飾彫鎸。復有七寶函,九仙函,黃金函,白玉函,以盛於經。復有青錦之囊,絳錦之囊,素錦之囊,紫錦之囊,黃錦之囊,雲錦之囊,五色繡囊,以盛法籙。復有廚盝笥藏,皆珠玉裝飾,巧妙華麗,非世所有,眼未曾睹,價直億千也。又有真人旛,玉童玉女旛,金剛神王旛,蓮花鏤旛,芝草鏤旛,盤龍鏤旛,舞鳳鏤旛,翔鸞鏤旛,飛鶴鏤旛,或霏雲耀日,隱景含煙,轉字開花,連金綴玉,或山水畫象,鳥獸奇形,瑞草祥花,披雲漏日,懸壇之四面。復有金蓮花樹,銀蓮花樹,七寶花樹,五色花樹,千株萬株,列壇上下,及觀院內,光明洞徹。復有五色花燭,金盤龍燭,銀翔鸞燭,千葉蓮燭,九色雲燭,同心之燈,分華之燈,連珠之燭,貫花之燈,轉輪神燈,飛臺靈燈,紫焰蘭燈,青光芝燈,霄華百枝燈,月照千葉燈,五星燈,七曜燈,二十八宿燈,三十六天燈,韜光燈,滅煙燈,照耀內外。二七日夜,行道禮誦,始啟齋,則瑞雪飄花,將露真文,乃卿雲浮蓋。其夜四更,老君降壇,與公主語。傳法之日,瑞雲五色,香煙八引。傳法既畢,二公主各捨牀臥几褥,音樂器具,及在俗衣服,各五百副,絹一萬匹,羅錦錢綵,並供養法具等,價逾萬貫。鎮壇法物,仍不在其數。又以先天元年壬子歲冬十月二十八日甲子,復受五法,上清經法,具依科格,別院建壇,法天象地,內圓外方,裝嚴妙麗,乃至法物、信物、鎮綵、命繒等物,皆勝於前百千萬倍。其經法,並金書寶軸、繡帙錦表,悉珠玉連綴,代未曾有,不可名目。
萬福自惟凡鄙,戒行無取,謬奉恩旨,濫預臨壇大德、證法三師,既睹玆法會,實懷悚作緣,公主受道,並別有記。今麤書之,冀萬代之後,知道法之尊重也。大唐先天元年,歲次壬子十二月丙申十二日丁未,太清觀道士張萬福謹記。
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卷下竟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蔡元放
(三国魏)邯郸淳
(宋)李攸
汉·卜式
张机
元·祁志诚
马致远
(宋)曾敏行著;朱杰人标校
(清)湯球輯
(明)蹇义 等纂修
(明)诸圣邻
明·杨尔增
后秦·鸠摩罗什
(宋)李焘
郭戈
宋·钱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