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圭旨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

元集

大道说

(三圣图)

  庖羲上圣,画八卦以示人,使万世之下,知有养生之道。

  广成子谓黄帝曰: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赫赫发乎地,肃肃出乎天。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穹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

  轩辕再拜曰:广成子之谓天矣。

  周公繇易曰:君子终日干干。

  孔子翼曰:终日干干,反复道也。

  夫道也者,位天地、育万物,曰道;揭日月、生五行,曰道;多于恒河沙数,曰道;孤则独无一侣,曰道;直入鸿蒙而还归溟滓,曰道;善集造化而颉超圣凡,曰道;目下机境未兆而突而灵通,曰道;眼前生杀分明而无能逃避,曰道;处卑污而大尊贵,曰道;居幽暗而极高明,曰道;细人刹尘,曰道;大包天地,日道:从无入有,曰道;作佛成仙,曰道。佛经五千四十八卷,也说不到了处;中庸三十三章,也说不到穷处;道德五千余言,也说不到极处。道也者,果何谓也?一言以定之,曰炁也。

  原夫一炁蟠集,溟溟滓滓,窅窅莫测,氤氲活动,含灵至妙,是为太乙,是为未始之始。始也,是为道也,故曰无始。

  夫天地之有始也,一炁动荡,虚无开合,雌雄感召,黑白交凝,有无相射,混混沌沌,冲虚至圣,包元含灵,神明变化,恍惚立报,是为太易,是为有始之始。始也,是谓道生一也,是曰元始。

  夫天地之太极也,一炁斯析,真宰自判,交映罗列,万灵肃护,阴阳判分,是为太极,是谓一生二也,是曰虚黄。

  阴阳既判,天地位焉,人乃育焉,是谓二生三也,是曰混元。

  阳之清者,升上而焕丽也,则日月星辰在焉。故天左运,三光右旋。阳之清者,腾上而会于阳也,故风云动而雷雨作焉。阴之浊者,重滞而就地也,则海岳奠峙而五谷草木昌焉。故岩岫出云,山泽通气。阴阳之气闭而不通也,则雪霜结而冻冰焉。阴之浊者,积冱而下凝也,穴岩幽藏而深邃,故五谷八石以错杂焉。天地之中,阴阳正气之所交也,圣人焉,仙佛焉,庶民焉,贤愚寿夭,实所宰焉。胎卵湿化,无所息焉。是为六合也,是谓三生万物也。

  人禀氤氲之气而生,而长至于二八之年。则九三之阳乃纯。当是时也,岂非上德之大人乎?忽天一朝,谋报浑敦之德者至,乃日凿一窍,则九三之阳,蹄骤奔蹶,而去之六二之中矣。由是干不能纯,而破于离;坤有所含,而实于坎。

  若夫至圣神人,能知道体太极之所以判,能知死生根本之所以始,能知乾坤阴阳之所以乘,能知天地玄牡之所以交,是以法乾坤之体,效坎离之用,振阴阳之柄,过生死之关,取坎中之阳,填离中之阴,离阴既实,则复纯白为干矣。

  斯时补足干元,复全浑敦,以全亲之所生,以全天之所赋,是为囫囫囵囵一个完人也。再加向上功夫,精进不怠,则盆丹成而圣胎圆,圣胎圆而真人现。真人出现,变化无穷,隐显莫测,而与钟、吕、王、马并驾,亦又何难?

  奈何世人不明此道,盛不知养,衰不知救,日复一日,阳尽阴纯,死而为鬼。故紫阳真人曰:嗟夫!人身难得,光阴易迁,罔测修短,安逃业报?不自及早省悟,唯只甘分待终。若临期一念有差,立堕三涂恶辙,则动经尘劫,无有出期。当此之时,虽悔何及?

  故三教圣人,以性命学开方便门,教人熏修,以脱生死。

  儒家之教,教人顺性命以还造化,其道公。

  禅宗之教,教人幻性命以超大觉,其义高。

  老氏之教,教人修性命而得长生,其旨切。

  教虽分三,其道一也。

  儒之圣教曰:安汝止,钦厥止,艮其止,止其方,缉熙敬止,在止至善。黄中通理,正位居体,思不出位,立不易方,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浑然在中,粹然至善。诚尽处腔子,里乐处方寸。神明之舍,道义之门,活泼泼地,乐在其中。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天下归仁,退藏于密,保思何虑之天,不识不知之地。难以悉纪,要而言之,无非为此性命之道也。

  道之玄教曰:玄牝之门,天地之根,生身处,复命关,金丹之母,玄关之窍,凝结之所,呼吸之根。甲乙坛,戊己门,心源性海,灵府灵台蓬莱岛。朱砂鼎、偃月炉、神室,气穴、土釜、谷神、灵根、把柄、坎离交媾之乡,千变万化之祖,生死不相关之地,鬼神觑不破之机。难以悉纪,要而言之,无非为此性命之道也。

  释之禅教曰:不二法门、甚深法界、虚空藏、寂灭海、真实地、总持门。彼岸、净土、真境心他极乐国。如来藏、舍利子、菩萨地、光明藏、圆觉海、般若岸、法王城、西方、天堂、空中、真际、这个、三摩地、华藏海,陀罗尼门、不动道场、波罗蜜地,难以悉纪。要而言之,无非为此性命之道也。

  儒曰:存心养性。道曰:修心炼性。释曰:明心见性。心性者,本体也。

  懦之执中者,执此本体之中也。道之守中者,守此本体之中也。释之空中者,本体之中本洞然而空也。

  道之得一者,得此本体之一也。释之归一者,归此本体之一也。儒之一贯者,以此本体之一而贯之也。

  余于是而知:不执中、不一贯,其成圣而孔子乎?不守中,不得一,其能玄而老子乎?不空中、不归一,其能禅而释迦乎?唯此本体。以其虚空无朕,强名曰中;以其霹出端倪,强名曰一。言而中即一之藏也,一即中之用也。

  故天得此而天天,地得此而地地,人得此而人人。而天地人之大道,原于此也。

  皇得此而皇皇,帝得此而地地,王得此而王王。而皇帝王之大道,原于此也。

  圣得此而圣圣,玄得此而玄玄,禅得此而禅禅。而圣玄禅之大道,原于此也。

  帝皇之得道者,若羲农、黄帝焉。仕隐而得道者,如老、庄、关令焉。侯王而得道者,若子房、淮南焉。山岩而得道者,若钟、吕、希夷焉。

  道之在天地间,成仙作佛者,历历不可以指数也。伏睹总仙之传,始知自古以来冲举者十万余人,拔宅者八千余处。奇若子晋之骖鸾、琴高之控鲤,寿若李脱之八百、安期之三千。或住世而留形,或厌世而尸解。复有道成而隐,但为身谋,不肯遗名于世间者、岂胜道哉?是以深山妙窟,代不乏人,或隐或显,宁具知乎?

  古之王公大人,折节下士,只为有道存尔。周子曰: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至难得者人。人而至难得者,道德有于身而已矣。

  先哲云:人身难得今已得,大道难明今已明。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世人不明此身虚幻,是四大假合之物耳。速如水上之沤,瞬若石中之火。人寿虽曰百年,迨其七十,固亦稀矣。

  今以有限易摧之身,日逐无涯不测之事。一息不来,倏然长往,命未告终,真灵已殁于别壳矣。当斯之时,虽荣居极品,禄享千钟,家丰无价之珠,室富倾城之美,悉皆抛下,非已有也。所有与于偕行者,平昔所作罪业而已。故曰: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回光集云:千年铁树开花易,一失人身再复难。

  悟真篇云: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么?

  吕纯阳云:万劫千生得个人,须知前世种来因。速觉悟,出迷津,莫使轮回受苦辛。

  张紫阳云:休教烛被风吹灭,六道轮回莫怨天。

  三夏斯语,能不恤然失乎?

  夫人欲免轮回,而不堕于世纲者,莫若修炼金丹,为升天之灵梯,超凡之径路也。其道至简至易,虽愚昧小人得而行之,亦立跻圣域。奈何世之修真者,志道而不专精,专精而不勤久,是以学者众而成者寡也。

  尚书曰:知之非艰,行之唯艰。

  道经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闻而不行,道安能成?

  陈泥丸曰:我昔修行得真诀,昼夜功夫无断绝。一朝行满人不知,四面皆成夜光阙。

  马丹阳曰:师恩深重终难报,誓死环墙炼至真。

  二公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发勇猛心,辨精进力,若不立此大志,安能脱樊笼,而超霄汉者哉?

  吕祖有云:辛勤二三年,快活千万劫。

  盖天有时而倾,地有时而陷,山有时而推,海有时而竭。唯道成之后,乘飞龙,驾紫雾,翱翔天外,逍遥虚空,数不得而限之,命不得而拘之,真常本体,无有尽时,回顾世间之乐,何乐如之?

  尝稽道德经曰:虽珙壁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此予道之所由作也。

性命说

  夫学之大,莫大于性命。性命之说,不明于世之久矣。

  何谓之性?元始真如,一灵炯炯是也。

  何谓之命?先天至精,一炁氤氲是也。

  然有性,便有命;有命,便有性。性命原不可分。但以其在天,则谓之命;在人,则谓之性。性命实非有两。况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而性命之理,又浑然合一者哉。

  故易曰:干道变化,各正性命。中庸曰:天命之谓命。此之谓也。

  乃玄门专以气为命,以修命为宗,以水府求玄立教。故详言命而略言性,是不知性也,究亦不知命。

  禅家专以神为性,以修性为宗,以离宫修定立教。故详言性而略言命,是不知命也,究亦不知性。

  岂知性命本不相离,道释原无二致。神气虽有二用,性命则当双修也哉。

  贤人之学,存心以养性,修身以立命。圣人之学,尽性而至命。

  谓性者神之始,神本于性,而性则未始神,神所由以灵。命者气之始,气本于命,而命则未始气,气所由以生。

  身中之精,寂然不动。盖刚健中正,纯粹精者存,乃性之所寄也,为命之根矣。

  心中之神,感而遂通。盖喜、怒、哀、惧、爱、恶欲者存,乃命之所寄也,为性之枢矣。

  性而心也,而一神之中炯。命而身也,而一气之周流。故身心,精神之舍也。而精神,性命之根也。

  性之造化,系手心。命之造化,系乎身。见解知识,出于心哉。思虑念想,心役性也。举动应酬,出于身哉。语默视听,身累命也。

  命有身累,则有生死。性受心役,则有去来。有生死,不能至命也。有去来,不能尽性也。

  故盈天地间,皆是生气,参赞两间,化育万物。其命之流行,而不息者乎?盖生之理,具于命也。盈天地间,皆是灵觉,明光上下,照临日月。未始性,而能性我之性者,性之始也。未始命,而能命我之命者,命之始也。

  天窍圆而藏性,地窍方而藏命。禀虚灵以成性,中天地以立命。性成命立,其中有神。命蒂元气,性根元神。潜神于心,聚气于身。其中有道。

  性有气质之性,有天赋之性;命有分定之命,有形气之命。

  君子修天赋之性,克气质之性;修形气之命,付分定之命。分言之,则二;合言之,则一。其中有理。

  是以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吾身之神气合,而后吾身之性命见矣。性不离命,命不离性,吾身之性命合,而后吾身未始性之性、未始命之命见矣。未始性之性、未始命之命,是吾之真性命也。我之真性命,即天地之真性命,亦即虚空之真性命也。

  故圣贤持戒定慧而虚其心,炼精气神而保其身。身保则命基永固,心虚则性体常明。性常明则无来无去,命永固则何死何生。况死而去者,仅仅形骸耳。而我之真性命,则通昼夜、配天地,彻古今者,何尝少有泯灭也哉。

  尝观之草木焉,归根复命,而性在其中矣。性而神也,则花。花而实也,而命又在其中矣。自形中之神,以入神中之性,此之谓归根复命。

  又尝譬之男女媾精焉,而一点之善,落于子宫者,气合之而为命也,而性即存于其间。其即一阴一阳之相搏,而一点落于黄中之中以成性。乃妙合而凝,不测之神乎?此之谓性命妙合。

  奈妙合之道不明,修世者遗命,且并率性之窍妙,不得而知之,矧能炼之乎?非流于狂荡,则失于空寂,不知其命,末后何归。修命者遗性,且并造命之功夫,不得而知之,知能守之乎?

  非执于有作,则失于无为。不知其性,劫运何逃?即二氏之初,亦岂如是乎?

  吾闻释迦生于西方,亦得金丹之道,是性命兼修,为最上乘法,号曰金仙。

  吕祖亦曰:只知性,不知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

  岂但如今之导引者流,而以形骸为性命焉已哉。又岂但如今炼神炼气者流,而以神气为性命焉己哉。又岂但如今修性修命者流,而以性命为性命焉己哉。是皆不唯无益于性命,而且有害于性命。不得性命之真,良可叹也。

  故尝论之,人在母腹,呼吸相会,是以母之性命为性命,而非自为性命。至于出胞断蒂,而后自为性命,然亦非真常之性命也。必于自为性命中,而养成干元面目,露出一点真灵。

  形依形,形不坏;神依性,神不灭。知性而尽性,尽性而至命。乃所谓虚空本体,无有尽时。天地有坏,这个不坏,而能重立性命,再造乾坤者也。

  故道家不知此,则谓之傍门;释氏不知此,则谓之外道,又焉能合天地之德,而与太虚同体哉?噫!至此而性命之说,无余旨矣。

死生说

  大众好生恶死,以莫识死生故。生从何来,死从何去。徒在生前,奔驰谋作,致大亏生道,不得逍遥。故于死后,渺茫沦落,不戡破死门,竟堕轮转。

  所以仙佛出世,汲汲以一大事因缘,使人知去来处,徐徐引出生死苦海。易系曰:原始要终。故知死生之说,盖无始之始,强名干元,即本来妙觉;无终之终,强名道岸,即无余涅盘。

  生而生也,而其所以生者,固在于此;至死而死也,而其所以不死者,亦在于此。此而不知,则未有不随生而存,随死而亡者,沉溺恶道,出没无期。

  生则是第八识神阿赖耶主之,死亦是第八识神阿赖耶主之。投胎则此识先来,舍身则此识后去。故曰:去后来先作主公。经颂曰:善业从下冷,恶业从上冷,二皆至于心,一处同时舍。当此之际,如生龟解壳,活蟹落汤,地水火风,各自分散。

  而神既离形,但看世界,与泼墨相似,东西莫辨,上下不知。只见有缘之处,一点妄明。见明色,发明见,想成流,爱为种。纳想为胎,入母中官,禀气受质。气则顿具四大,渐成诸根,心则顿具四蕴,渐成诸识。

  十月胎完,及期而育,地覆天翻,人惊胞破,如行山巅蹶什之状。头悬足撑而出。囫囵一声,天命真元,着于祖窍。昼居二目,而藏于泥丸;夜潜两肾,而蓄于丹鼎。乳以养其五脏,炁则冲乎六腑。骨弱如绵,肉滑如饴,精之至也;视而不瞬,哮而不嘎,和之至也。此乃赤于混沌,纯静无知,属阴坤卦。

  自一岁至三岁,长元炁六十四铢,一阳生乎复卦。

  至五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二阳生乎临卦。

  至八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三阳生手泰卦。

  至十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四阳生手大壮。

  至十三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五阳生乎夬卦。

  至十六岁,又长元炁六十四铢,六阳是为干卦。

  盗天地三百六十铢之正炁,原父母二十四铢之祖炁,共得三百八十四铢,以全周天之造化,而为一斤之数也。

  此时,纯阳既备,微阴未萌,精炁充实,如得师指,修炼性命,立可成功矣。

  自此以后,欲情一动,元炁即泄,不知禁恳,贪恋无已。故由十六至二十四岁,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姤卦。一阴初生,品物咸章,淳浇朴散,去本虽未远,愎霜之戒,己见于初,又若勤修炼,可谓不远复者矣。

  至三十二岁,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遁卦。二阴浸长,阳德渐消,欲虑蜂起,真源流荡,然而血气方刚,志力果敢,若勤修炼,则建立丹基,亦易为力。

  至四十岁,又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否卦。天地不交,二气各复其所,阴用事于内,阳失位于外,若勤修炼,则危者可安,亡者可保。

  至四十八岁,又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观卦。二阳在外,而阳德微,重阴上行,而阴气盛,若勤修炼,则可抑方盛之阴柔,扶向微之阳德。

  至五十六岁,又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剥卦。五阴并升乎上,一阳将反乎下,阴气横溃,阳力仅存,若勤修炼,如续火于将穷之木,布雨于垂槁之苗。

  至六十四岁,卦炁已周,所得天地父母之元炁三百八十四铢、而为一斤之数者,耗散已尽,复返于坤。纯阴用事,阳气未萌,若勤修炼,时时采药,时时栽接,则阴极而能生阳,穷上而能反下,革柔为刚,还老为强矣。

  于此时不遇至人,汲汲修炼,虽保余年,皆籍谷精以培后天之精气,无复有先天之元炁矣,安能长生不死哉?

  此所以虚化神、神化炁、炁化血、血化形、形化婴、婴化童、童化少、少化壮、壮化老、老化死、死复化为虚、虚复化为神、神复化为气、气复化为物,化化不间,犹环之无穷。

  夫方物非欲生,不得不生,万物非欲死,不得不死。任他尘生尘灭,万化万生,不能脱离苦海,劫劫生生,轮回不绝,无终无始,如汲井轮。三界凡夫,无一不遭此沉溺。

  故世人莫知生从何来,盖参父母未生前;死从何来,知来然后知生处。世人莫问死从何去,盖参魂游魄降后;生从何去,知去然后知死处。死之机由于生,生之机原于死。无死机不死,无生机不生。生死之机两相关,世人所以有生死,生死之机不相关,至人所以超生死。有生死者,身也;无生死者,心也。敦复则心生,迷复则心死。则危者可安,亡者可保。

  至四十八岁,又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观卦。二阳在外,而阳德微,重阴上行,而阴气盛,若勤修炼,则可抑方盛之阴柔,扶向微之阳德。

  至五十六岁,又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剥卦。五阴并升乎上,一阳将反乎下,阴气横溃,阳力仅存,若勤修炼,如续火于将穷之木,布雨于垂槁之苗。

  至六十四岁,卦炁已周,所得天地父母之元炁三百八十四铢、而为一斤之数者,耗散已尽,复返于坤。纯阴用事,阳气未萌,若勤修炼,时时采药,时时栽接,则阴极而能生阳,穷上而能反下,革柔为刚,还老为强矣。

  于此时不遇至人,汲汲修炼,虽保余年,皆籍谷精以培后天之精气,无复有先天之元炁矣,安能长生不死哉?

  此所以虚化神、神化炁、炁化血、血化形、形化婴、婴化童、童化少、少化壮、壮化老、老化死、死复化为虚、虚复化为神、神复化为气、气复化为物,化化不间,犹环之无穷。

  夫方物非欲生,不得不生,万物非欲死,不得不死。任他尘生尘灭,万化万生,不能脱离苦海,劫劫生生,轮回不绝,无终无始,如汲井轮。三界凡夫,无一不遭此沉溺。

  故世人莫知生从何来,盖参父母未生前;死从何来,知来然后知生处。世人莫问死从何去,盖参魂游魄降后;生从何去,知去然后知死处。死之机由于生,生之机原于死。无死机不死,无生机不生。生死之机两相关,世人所以有生死,生死之机不相关,至人所以超生死。有生死者,身也;无生死者,心也。敦复则心生迷,迷复则心死。

  故仙佛愍之,说一切众生,具有本来一灵真觉,但昏惑不见,使天命之性,浪化迁流,转转不悟。而世世堕落,失身于异类,透灵于别壳,至真性根,不复于人。

  我当以圣道,令众生永离妄想,能致自身如仙家之长生、佛氏之不死去。

邪正说

  大道生天、生地,天地生人、生物。天、地、人、物一性同体。天有阴阳,地有刚柔,物有牝牡,人有男女。

  有阴阳斯有日月星辰,有刚柔斯有山川草木,有牝牡斯有胎卵湿化,有男女斯有配偶生育。

  众生因配偶有淫欲,因生育有恩爱。有淫欲、恩爱,故有魔障、烦恼。有魔障、烦恼,故有一切苦厄。有一切苦厄,故有生老病死。

  是以太上蕴好生之德,开度世之门,着经立法,教人返朴还淳。无欲观妙,有欲观窍。致虚守静,归根复命。早复重积,深根妙蒂。得一守中,虚心实腹。弱志强骨,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专气致柔,抱一无离。知雄守雌,知白守黑。闭门塞兑,被褐怀玉。窅窅冥冥,其精曰生,恍恍惚惚,其精不泄。日生则日长,不泄则不竭。精能化气,气能化神,神能还虚。五行不能盗,阴阳不能制。与道为体,超出天地。此乃老子清静无名之道也。

  至汉魏伯阳真人礼金碧经而作参同契,始有龙铅虎汞之名。爱及唐宋,诸仙迭出,丹经灿然。横说竖说,种种异名,载于丹书,不可胜数。究竟本来,无非吐露同出异名之一物耳。

  盖圣师阐教,敷杨备细详说,实欲人人领悟、个个成真,殊不知名愈深而事愈繁,书愈多而道愈晦。况多为庚辞隐语,孔窍其门,使学者无罅缝可入,往往目眩心摇,望溟之叹。

  幸吾师尹真人出,欲续大道之一丝,以复无名之古教。于是剪除繁羌,撮其枢要,扫除譬喻,独露真诠,标摘正理,按图立象,不可施于笔者,笔之不可发于语者。语之直指何者是铅汞,何者是龙虎,何者是鼎炉,何者是药物,何者谓之采取,何者谓之抽添,何者谓之温养,何者谓之火候,何者是真种子,何者是真性命,何者是结胎,何者是了当,历历发明,毫发无隐。后之有志于道者,再不为丹经所惑也。

  况丹经子书,汗牛充栋,讲理者多,留诀者少。初无下手入门,次无采药结胎,末无极则归着。后人不识次序,如何凑泊得来?不免有搀前越后之差,首颠尾倒之乱。学道一生,不得其门而入者多矣。间有入门者而不知升阶,有升阶者而不知登堂,有登堂者而不知入室。是以次第工夫乃修真之首务,岂可缺焉?

  予最爱藏经中四句偈曰: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世尊亦曰:度尽众生,然后作佛。区区由是,发一念慈悲,罄将师投秘诀彻底掀番,满盘托出,吁徕后之有缘,复返天界而不沉溺于苦海中者。此予之心也。

  其一曰:涵养本原,救护命宝。

  其二曰:安神祖窍,翕聚先天。

  其三曰:蛰藏气穴,众妙归根。

  其四曰:天人合发,采药归壶。

  其五曰:乾坤交媾,去矿留金。

  其六曰:灵丹入鼎,长养圣胎。

  其七曰:婴儿现形,出离苦海。

  其八曰:移神内院,端拱冥心。

  其九曰:本体虚空,超出三界。

  于中更有炼形、结胎、火候等诸心法,以全九转还丹之功。

  大道口诀,至此吐露尽矣。今之道者,峨冠方袍,自足自满,不肯低情下意,求师指授大道次第,惟只以盲弓盲,趋入旁蹊曲径。岂知道法三千六百、大丹二十四品皆是傍门,独此金丹一道是条修行正路。除此以外,再无别途可以成仙作佛也。

  故法华会上,世尊指曰:唯此一事实,余二即非真。

  尹真人曰:九十六种外道,三千六百傍门,任他一切皆幻,只我这些是真。

  云房真人曰:道法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谁知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千六百门。

  盖玄夫大道,难遇易成而见功迟。傍门小术,易学难成而见效速。是以贪财好色之徒,往往迷而不悟。其中有好炉火者,有好彼家者,有视顶门者,有守脐蒂者,有运双睛者,有守印堂者,有摩脐轮者,有摇夹脊者,有兜外肾者,有转辘轳者,有三峰采战者,有食乳对炉者,有闭息行气者,有屈伸导引者,有三田还返者,有双提金井者,有哂背卧冰者,有饵芝服术看,有纳气咽津者,有内视存想者,有休粮辟谷者,有忍寒食秽者,有搬精运气者,有观鼻调息者,有离妻入山者,有定观鉴形者,有熊经鸟伸者,有餐霞服气者,有长坐不卧者,有打七炼魔者,有禅定不语者,有斋戒断味者,有梦游仙境者,有默朝上帝者,有密咒驱邪者,有见闻转诵者,有食己精为还元者,有捏尾闾为闭关者,有炼小便为秋食者,有采女经为红铅者,有抉阳用胞衣而炼紫河车者,有开关用黑铅而铸雌雄剑者,有闭目冥心而行八段锦者,有吐故纳新而行六字气者,有面壁而志在降龙伏虎者,有轻举而思以驾风骖者,有吞精咽华以翕日月者,有步罡愎斗以窥星辰者,有依卦爻之序而朝屯暮蒙者,有售黄白之术而烧茆弄火者,有希慕长生不死者,有驰志月日飞升者,有着相执而不化者,有着空流而不返者,有持戒定慧而望解脱者,有祛贪嗔痴而思清静者,有生而愿超西域者,有死而愿登天堂者,似此泯泯棼棼,难以悉举。

  道释者流,执此一术一诀,便谓金丹大道,止于是矣。吁!此辈如管中窥豹,井底观天,妄引百端,支离万状,碎将至道,破段分门,以迷指迷,盲修瞎炼。不肯自思已错,更将错路教人。

  是以王良器作破迷歌,陈泥丸作罗浮吟,钟离翁作正道歌。历举傍门诸术之非,以救错行邪径之失也。

  于中亦有数条,可以攻疾病,救老残,益算延年,住世安乐。间或亦有超脱者,不过成个蓬岛仙罗汉果耳。

  故傅大土云: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此乃小乘功夫,不合大道全体。

  故张平叔云:学仙须是学天仙,唯有金丹最得端。

  盖金丹之道,简而不繁。以虚无为体,以清静为用。有作以成其始,无为以成其终。从首至尾,并无高远难行之事。奈何世人,道在近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背明投暗,不亦感乎?

  夫金者,坚之称;丹者,圆之喻,是人毗卢性海干元面目。世尊名之,空不空,如来藏。老君号之:玄又玄,众妙门。以此而言道,谓之无上至尊之道;以此而言法,谓之最上一乘之法。三教圣贤皆从此出修行正路。孰有正于此哉?

  子之本怀,正欲乘此皇极昭明之世,与群生同种干元之因,共结龙华之伴,故作此说而挽邪归正,并吾师所授诸图诀窍明明指出,使诸学者印证丹经,一览而无疑矣。

普照图、反照图、时照图、内照图

  如此大法,万神圭旨是也!

  人之元气逐日发生。子时复气到尾间。丑时临气到背堂。寅时泰气到玄枢。卯时大壮气到夹脊。辰时书气到陶道。已时干气到玉枕。午时垢气到泥丸。未时豚气到明堂。申时否气到膻中。酉时观气到中浣。戍时剥气到干阙。亥时坤气而归于气海矣。

  人身有任督二脉,为阴阳之总。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属阴脉之海。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腧穿脊里,上风府,循额至鼻,属阳脉之海。鹿运属闾,盖能通其督脉也。龟纳鼻息,盖能通其任脉也。人能通此二脉,则百脉皆通而无疾矣。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者,仓禀之首,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

  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之,故上至泥丸,下至尾骶,俱肾主之。膻中,在两乳间,为之之海,能分布阴阳,为生化之源。故名之曰海膜,在肺下与助腹周围,相着如幕,以遮浊气,使不熏蒸上焦。幽门在大小肠之间,津液渗入膀胱。滓秽流入大肠,变化出矣。

  普照图之上一层者,直指心源性海之窍;中一层者,直指黄中正位之窍;下一层者,直指关元气海之窍。此谓前三关也。

  反照图之下一层者,指出尾闾太玄之窍,中一层者,指出夹脊双关之窍,上一层者,指出天谷泥丸之窍。此谓后三关也。丹阳云:前三三,后三三,收拾起,一担担,是此义也。

  时照图者,发明阳升阳降之机,四象环中之妙。

  内照囹者,指示五脏六腑、二十四椎、任督两脉,使内观者知有下手处。若人不明窍而言修,犹人未能立而言行也。从古诸仙皆口口相传、心心相授,不敢明将此窍示人,是惧泄天机之故耳。吾师尹公开佛之正知见,等众生如一子,绘此四图接引后之迷者,意在普度有缘,同出生死苦海。

太极图

  此○者,释曰圆觉,道曰金丹,儒曰太极。所谓无极而太极者,不可极而极之谓也。凡人始生之初,一点灵光而所以主张乎形骸者,太极也。父母未生以前,一片太虚而所以不属乎形骸者,无极也。度师曰:欲识本来真面目,未生身处一轮月。

  尹公曰:太极有二理,自运行而言则曰时候。虽天地不外乎一息,自凝结而言则曰真种。虽一黍可包乎天地,宿蛰、归根、晏息、杳冥是为时侯太极。孕字、结实、交媾、结胎,是为真种太极。人能保完二极而无失,则可以长生不化,岂止尽年,令终而已哉。

太极发挥

  大哉!吾身之太极。生生化化,与天地终。长生不化,超出天地。戒伤生,忌恶化,可以尽年,可以令终。绝其生,断其化,可以长生,可以不化。尽年令终,与凡夫异;生长不化,与仙佛同。两者皆从太极中出,而作用不同。

  人皆知太极在未有天地万物之先,而不知既有天地万物,各有太极具焉。太极有时候、有真种。

  未有天地万物之太极,在戌亥二会。有此二会,太极斯有一元造化。每年太极在九月、十月,有此两月太极,斯有一年造化。每月太极在二十六至三十,有此五日太极,斯有一月造化。每日太极在戌亥二时。有此二时,太极斯有一日造化。一时太极在窈窈冥冥二候,有此二候太极,所有一时造化。

  动物太极在宿蛰孕字,植物太极在归根结实,人身太极在晏息、窈冥、交媾、结胎。交媾有时,调养有法,不伤太极,此尽年令。终断淫欲,时入窈冥,保完太极,此乃长生不化。尽年令终之道,亦有毁坏。长生不化之道,可以成仙,可以作佛,终无毁坏。岂直异于凡夫,别于草木禽兽云乎哉?

中心图

  此图专指人心虚灵不昧一窍而说。这个窍原是廓然无际,神妙莫测的,原是浑然大中、不偏倚的,原是粹然至善、纯一不杂的。昭昭乎本是圆明洞彻而无碍。以为有不睹不闻,奚所有也;以为无至灵至神,未尝无也,本无方所亦无始终。

  未有天地万物之先,这个原是如此;既有天地万物之后,这个只是如此,至无至有、至有至无,乃乾坤之灵体,元化之玄枢,人人性命之本原,天下万物、万事之大本。太易所谓太极四象、八卦皆由此出。大舜之谓中,孔子之谓一。帝王之授受,圣贤之相传。明此便是克明峻德,知此便是知易,见此便是见道,立此便是立天下之大本,通此,性由我尽、命由我立,造化尽在我矣。

火龙水虎说

  夫黑铅、水虎者,是天地发生之根,乃有质而有气也。红铅、火龙者,是天地发生之本,乃有气而无质也。有质者,真铅也,大阴月之精也,为天地万物育形之母。无质者,真汞也,太阳日之光也,为天地万物发生之父。铅汞之体,互相孽胤,循环不绝,可谓生天、生地,生万物之祖宗也。

  古之至人,知神物隐于此,假法象而采取太阴之精,设鼎器而诱会大阳之气,使归神室,混混相交,交合不已,孽产无穷,而水中生魂,金中生魄,魂魄凝然,化为鄞鄂,交结百宝,名曰金液还丹。

日乌月兔说

  日者,阳也。阳内含阴,象砂中有汞也。阳无阴,则不能自耀其魂,故名曰雌火,乃阳中含阴也。日中有乌,卦属南方,谓之离女。故曰:日居高位反为女。

  月者,阴也。阴内含阳,象铅中有银也。阴无阳,则不能自莹其魄,故名曰雄金,乃阴中含阳也。月中有兔,卦属北方,谓之坎男。故曰:坎配蟾宫却是男。

  无漏云:铅求玉兔脑中精,汞取金鸟心内血,只驱二物结成丹,至道不繁无扭捏。

  悟真云: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搏乌免药来烹,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

  二物者,一体也。

大小鼎炉说

  凡修金液大丹,必先安炉立鼎。鼎之为器,非金非铁;炉之为具,非玉非石。黄庭为鼎,气穴为炉。黄庭正在气穴上,缕络相连,乃人身百脉交汇之处。鼎卦曰:正位凝命是也。此谓之小鼎妒也。

  干位为鼎,坤位为炉。鼎中有水银之阴,即火龙性根也。炉内有玉蕊之阳,即水成命蒂也。虎在下,为发火之枢机;龙居上,起腾云之风浪。若炉内阳生阴降无差,则鼎中天魂地魄留恋,青龙与白虎相拘,玉免与金乌相抱。火候调停,炼成至宝。故青霞子曰:鼎鼎非金鼎,炉炉非玉炉。火从脐下发。水向顶中符。三姓既会合,二物自相拘。固济胎不泄,变化在须臾。此谓之大鼎炉也。

内外二药说

  凡修炼者,先修外药,后修内药。若高上之士,夙植灵根,故不炼外药,便炼内药。内药无为无方。为外药有为有以,为内药无形无质。而实有外药,有体有用。而实无外药,可以治病,可以长生。久视内药,可以超越,可以出有入无。外药外阴阳往来,内药内坎离辐辏。以外药言之,交感之精,先要不漏,呼吸之气,更要微微,思虑之神,贵在安静。以内药言之,炼精者,炼元精,抽坎中之元阳也,元精固,则交感之精自不泄漏;炼气者,炼元气,补离中之元阴也,元气住,则呼吸之气自不出入;炼神者,炼元神,坎离合体而复干元,元神凝则思虑之神自然泰定。

  内外兼修,成仙必矣。

顺逆三关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所谓顺去生人、生物。今则形化精、精化气、气化神、神化虚,此所谓逆来成仙、成佛。初关炼精化炁者,要识天癸生时,急急来之。采时须以徘徊之意,引火逼金行,颠倒转自然,鼎内大丹凝。中关炼气化神者,乘此火力炽盛,驾动河车,自太玄关逆流,至天谷穴,炁与神合,然后下降黄房。所谓乾坤交媾罢,一点落黄庭。上关炼神还虚者,守一抱元,以神归于毗卢性海。

  盖三关自有为入无为者,渐法也。修上一关,兼下二关者,顿法也。若径作炼神还虚者,工夫列虚极静笃时,精自化炁,炁自化神。即关尹子忘精神而超生之上旨也。

尽性了命说

  丹田喻日,心中元性喻月。日光自返照月,盖交会之后实体乃生金也。月受日气,故初三生一阳者,丹既居鼎,觉一点灵光自心常照而无昼夜。一阳生于月之八日而二阳产矣。二阳者,丹之金气少旺,而元性又少现。自二阳生之于望而三阳纯矣,三阳纯者是所谓元性尽现而如月之圆矣。十六而一阴生,一阴者,性归于命之始也。自一阴生至于月之二十三而二阴产矣。二阴者,乃性归于命三之二也。自二阴生于月之三十日而三阴全矣。三阴金,乃性尽归于命也。方其始也,以命而取性。性全矣,又以性而安命。

  此是性命双修大机括处。

真土根心说

  夫天之气之所从生者,盖蕴于天地之土中而无尽藏也。人之气所从生者,盖蕴于人身之土中而无尽藏也。故仁义礼智之根,根之心;犹草木之根,根于土。草木之根根于土,自然畅茂,而条达仁义礼智之根根于心,自然生色而啐面。孟子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学曰:心宽体胖。心既广矣,体复胖矣,而谓病之不去体者,妄也。至若枝叶之或憔悴而枯槁也,则又如之何?亦唯直从于其根焉。而培之,而溉之,培之溉之而生意有不复息乎?盖草木之根,病则枝叶病。若人之心犹草木之根也,心病则身病,心不病则身不病。故身病由于心病。而体胖,数语乃去病之圣药也。

魂魄说

  鬼云为魂,鬼白为魄。云者,风,风者,木;白者,气;气者,金。风散故轻清,轻清者,魄从魂升。金风故重浊,重浊者,魂从魄降。故圣人以魂运魄,众人以魄摄魂。魂昼寓目,魄夜舍肝。寓目能见,舍肝能梦。梦多者,魄制魂;觉多者,魂胜魄。盖因魄有精,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五者运行不已,所以我之伪心流转造化几亿万岁未有穷极。然核芽相生不知其几万株。天地虽大,不能芽空中之核;雌卵相生,不知其几万禽,阴阳虽妙,不能卵无雄之雌。是以圣人,万物之来,对之以性而不对之以心。性者,心未萌也,无心则无意,无意则无魄,无魄则不受生,而轮回永息矣。

蟾光说

  太虚寥廓,皓月粲然,雪浪翻腾,金蟆吐耀。人见月之所以明而曰:金精盛则月明焉。孰知金之所以生者,自月而产也。人见金之产于月,而不知月之明本出于日也。月者,喻元性也。水,喻坎宫也。金蟆者,喻一点真阳之窍也。元性,喻月性之用也。性之初见,圆陀陀,光灿灿,状似流星。盖气质之性稍息,而元神真性就见,如云开则月现,雾散则阳晖。才见此物,分明便是元气产矣,速急采取。譬之,见贼便捉,毋令再逸。收归于鼎器之中,则一点元气蟾光终,不可得而出矣。

降龙说

  离日为汞,中有己土,强名曰龙。其形狞恶,主生人杀人之权,专成佛成仙之道,威能变化,感而遂通,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干之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子曰:龙德而正中也。世人不悟此龙生生之功,每服其害。若人悟而畏之,调而驭之,则能降此狞恶之龙而积至精之汞。降之者,制其心中真火,火性不飞,则龙可制而有得铅之时。

  故曰:不积汞,何以取其铅,不降龙,无以伏其虎。且真铅真汞未易相投,而真虎真龙亦难降伏。学道者若能了得这个字,其它事皆未务也。

伏虎说

  坎月为铅,铅中有戊土,强名曰虎,其形猖狂,虽能伤人杀人,却蕴大乘气象,举动风威,叩之则应,舍弘光大品物资生文。

  王重阳曰:履虎尾,不咥人。

  亨又曰:愎道坦坦,幽人贞吉。

  孔子曰:素愎之往,独行愿也。

  若人悟而畏之,驯而调之,则能伏此猖狂之虎,以产先天之铅。伏之者,伏身中真水,水源至清,则虎可伏而无咥人之害。

  故历代圣师以降龙为炼已,以伏虎为持心。是以纯阳翁云: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炼己待时。

  紫阳翁云: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己持心。皆此义也。

三家相见说

  身、心、意谓之三家。三家相见者,胎圆也。精、气、神谓之三元。三元合一者,丹成也。摄三归一,在乎虚静。虚其心,则神与性合。静其身,则精与情寂。意大定,则三元混一。

  情合性谓之金木并,精合神谓之水火交,意大定谓之五行全。

  然而精化为炁者,由身之不动也。炁化为神者,由心之不动也。神化为虚者,由意之不动也。心若不动,则东三南二同成五也。身若不动,则北一西方四共之也。意若不动,则戊己还生数五也。

  身,心、意合,则三家相见,结婴儿也。

和合四象说

  四象者,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龙木生火,同瞩乎心。心者,象帝之先灵妙,本有中之真无也。心若不动,则龙吟云起。朱雀敛翼,而元气聚矣。虎金生水,同系乎身。身者,历劫以来清静,自无中之妙有也。身若不动,则虎啸风生。玄龟潜伏,而元精凝矣。精凝气聚,则金木水火混融于真土之中,而精神魂魄攒簇于真意之内。真意者,干元也。乃天地之母,阴阳之根,水火之本,日月之宗,三才之源,五行之祖,万物赖之以生成,千灵承之以舒惨。意若不动,则二物交、三宝结、四象和合、五行攒簇,俱会八中宫而大丹成矣。故紫阳云:五行全要八中央。盖此之谓也。

取坎填离说

  铅汞者,太极初分,先天之炁也。先天炁者,龙虎初弦之炁也。虎居北方坎水之中,而坎中阳爻原属于干。劫运未交之先,干因颠蹶驰骤误陷于坤。干之中爻损而成离。离本汞居,故曰,坎内黄男名汞祖也。龙居南方离火之内,而离中阴爻原属于坤,混沌颠落之后,坤因含受孕育,得配于干。坤之中爻实而为坎,坎本铅会,故曰离中玄女是铅家也。似此男女异室,铅汞异炉,阴阳不交,则天地否矣。圣人以意为黄婆,引坎内黄男,配离中玄女。夫妻一媾,即变纯干,谓之取坎填离,复我先天本体。故悟真篇云:取将坎内中心实,点化离宫腹内阴,正此义也。

念观音咒说

  此咒是观音菩萨微妙心印。若人书写六字大明咒者,即同书写三藏法宝;若人得念六字大明咒者,则同讽诵七轴灵文。又能开智慧门,能救百难苦,三世业冤,悉皆清静,一切罪障,尽得消除,解脱生死,安乐法身。然而念咒亦有密诀。故第一声中叫唵之,乃以呼吾身毗卢遮那佛也。第二声东而嘛之,乃以呼吾身不动尊佛也。第三声南而呢之,乃以呼吾身宝生佛也。第四声西而叭之,乃以呼吾身无量寿佛也。第五声北而咪之,乃以呼吾身不空成就佛也。第六声复上返于喉而作吽者,乃以呼吾身大势至金刚也。久则五炁归元,即成就不思议功德而证圆通也。

九鼎炼心说

  日也者,天之丹也,黑而荡之,则日不丹。心也者,人之丹也,物而霾之,则心不丹。故炼丹也者,炼去阴霾之物,以复其心之本体天命之性之自然也。天命之性,吾之真金也,人人之所必有者。气质之性,金之浊渣也。上智之所不无者,若以人伦日用之火而日炼之,则气质之性日除。气质之性日除,则天命之性自见矣。故五帝三王君也,而以君道而日炼其心;伊博周召相也,而以相道而日炼其心,孔曾思孟师也,而以师道而日炼其心。无时而不心在于道,无时而不以道而炼其心,此乃古大圣大贤为学之要法,百炼、炼心、炼性之明训也。

八识归元说

  释氏谓,人之受生,必从父精母血与前生之识神三相合而后成胎。精气受之父母,神识不受之父母也。盖从无始劫流来,亦谓之生灭性。故曰:生灭与不生灭和合而成八识也。盖造化间有个万古不移之真宰,又有个与时推移之气运。真宰与气运合是谓天命之性。天命之性者,元神也。气质之性者,识神也。故儒家有变化气质之言,禅宗有返识为智之法。今人妄认方才中有个昭昭灵灵之物,浑然与物同体,便以为元神在。是殊不知此即死死生生之本,非不生不灭之元神也。噫,识识易,去识难,若不以天命元神战退无明业识。终在生灭场中,未见有出头日也。

五气朝元说

  一气初判而列二仪,二仪定位而分五常,五常异地而各守一方,五方异气而各守一子。青帝之子名龙烟,受甲乙木德之三气。赤帝之子名丹元,受丙丁火德之二气。白帝之子名皓华,受庚辛金德之四气。黑帝之子名玄冥,受壬癸水德之一气。黄帝之子名常存,受戊己土德之五气。故金得土则生,木得土则旺,水得土则止,火得土则息。唯圣人知回几之道、得还元之理。于是攒五簇、四会、三合、二而归一也。盖身不动则精固而水朝元,心不动则气固而火朝元,真性寂则魂藏而木朝元,妄情忘则魄伏而金朝元,四大安和则意定而土朝元。此谓五气朝元,皆聚于顶也。

待诏说

  九年面壁之后。灵台晶莹,觉海圆明,性命混融,形神俱妙。与天地合德,与太虚同体,此同丹道已成而积功累行不可缺也。盖道之与德犹阴之与阳,行之与功犹日之与足。钟离翁云:有功无行如无足,有行无功目不全。功行两圆足自备,谁云无分作神仙?是以古仙上圣金丹事成,温养事毕,游戏人间,和光混俗,随力建功,随方解缚,扶危拯厄,救劫匡时,普渡群迷,接引后学,道上有功,人间有行。功行满足,潜伏俟时,只待天书降诏,玉女来迎,驾雾腾云,直入三清圣境。如张紫阳翁悟真篇云:德行修逾八百,阴功积满三千,宝符降诏去朝天,稳驾琼舆凤辇。

飞升说

  仙有五等,佛有三乘,修持功行不齐,所以超脱稍异。飞升冲举者上也,坐化尸解者次也,投胎夺舍者又其次也。乘龙上升者,如黄帝、茅蒙、王玄甫、韦善俊是也。驾云上升者,如杨羲、李笈、蓝采和、孙不二是也。控鲤上升者,如子英、琴高是也。骖鸾上升者,如子晋、邓郁是也。跨鹤上升者,如桓问、屈处静是也。御风上升者,如葛由、武夷君是也。拔宅飞升者,如何候、尹喜、淮南王、许旌阳是也。白日冲举者,如蔡琼、冯长、马成子、浮丘伯是也。尝考到仙谱传,始知从古至今成仙者十万余人,拔宅者八千余处。所以纯阳翁于景福寺壁间题一联云:莫道神仙无学处,古今多少上升人。

亨集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第一节口诀

涵养本原救护命宝

(涵养本原图)

(内附退藏沐浴、玉液炼形二法)

  欲修长生,须识所生之本;欲求不死,当明不死之人。故曰:认得不死人,方才人不死。那不死的人,道家呼为铁汉,释氏唤作金刚,即世人本来妙觉真心是也。

  此心灵灵不昧、了了常知,其体不生不灭,其相无去无来。究之,于先天地之先,莫知其始;穷之,于后天地之后,莫知其终。高而无上,广不可极;渊而无下,深不可测。乾坤依此而覆载,日月依此而照临,虚空依此而宽广,万灵依此而变通。

  三教大圣,教人修道,是修这个;成仙成佛,也是这个;戴角披毛,也是这个。

  圣凡二路,由此而分。出生死,再无别途;登涅盘,唯此一法。然世间万汇,未有一物不被无常所吞,独有这个,无生灭可缚,无色相可窥,端端正正,停停当当,分分晓晓的,而人不悟其所本来也。

  不悟者何,为有妄心。何为妄心?盖为一切众生从无始已来,迷却真心,不自觉知,故受轮转,枉入诸趣,原夫真心无妄,性智本明,妙湛元精。由妄瞥起,俄然晦昧,则失彼元精,枯湛发知,故转智为识,形中妄心,名之曰识。

  心本无知,由识故知;性本无性,由识故生。生身种子,萌孽于兹,开有漏华,结生死果。今人妄认方寸中,有个昭昭灵灵之物,浑然与物同体,便以为元神在是。殊不知此即死死生生之识神,劫劫轮回之种子耳。

  故景岑云:学道之人不悟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

  嗟夫!世人以奴为主而不知,认贼为子而不觉。是以世尊教人:先断无始轮回根本者此也。此根既断,则诸识无依,复我元初常明本体。

  然而大道茫茫,当从何处下手?是以齐襟必举领,整网要提纲。昔尹师指出:修行正路一条。教人打从源头上做起。若源头洁净,天理时时现前,识念自然污染不得。譬如昊日当空,魍魉灭迹,此一心地法门,是古今千圣不易之道。

  故老子曰:若夫修道,先观其心。观心之法,妙在灵关一窍。人自受生感气之初,禀天地一点元阳,化生此窍,以藏元神。其中空空洞洞。至虚至明,乃吾人生生主宰。真所谓有之则生,无之则死,生死盛衰,皆由这个。

  儒曰:灵台。

  道曰:灵关。

  释曰:灵山。

  三教同一法门,总不外此灵明一窍。

  释教曰: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论其所也。

  玄教曰:大道根茎识者稀,常人日用孰能知,为君指出神仙窟,一窍弯弯似月眉。论其形也。

  盖此窍乃神灵之台,秘密之府。真净、明妙、虚散、灵通、卓然而独存者也。众生之本原,故曰心地。诸佛之所得,故曰菩提。交彻融融,故曰法界,寂静常乐,故曰涅盘。不浊不漏,故曰清净。不妄不变,故曰真如。离过绝非,故曰佛性。护善遮恶,故曰总持。隐覆含摄,故曰如来藏。超越玄秘,故曰密严国。统众德而大备,烁群昏而独照,故曰圆觉。其实皆一窍也。背之则凡,顺之则圣。迷之则生死始,悟之则轮回息。

  欲息轮回,莫若体乎至道。欲体至道,莫若观照本心。应须音眼虚鉴,常教朗月辉明,每向定中慧照。时时保得此七情未发之中,时时全得此八识未染之体。外息诸缘,内绝诸妄。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缄舌气,四肢不动,使眼耳鼻舌身之五识,各返其根,则精神魂魄意之五灵各安其位。

  二六时中,眼常要内观此窍,耳常要逆听此窍,至于舌准常要对着此窍,运用施为念念不离此窍,行住坐卧心心常在此窍。不可刹那忘照,率尔相违,神光一出便收来,造次弗离常在此。即子思所谓不可须臾离者是也。

  先存之以虚其心,次忘之以廓其量,随处随时,无碍自在,正合龙虎经云:至妙之要,先存后忘。此又口诀中之口诀也。

  然要进除六识,尤在知所先后。意虽为六识之主帅,眼实为五贼之先锋。故古德云:心是枢机,目为盗贼。欲伏其心,先摄其目。盖弩之发动在机,心之缘引在目。机不动则弩住,目不动则心住。

  阴符经曰:机在目。

  道德经曰:不见可欲,而心不乱。

  鲁论曰:非礼勿视。

  朱子曰:制于外所以养其中也。

  金笥宝箓曰:眼乃神通玄牝门,抑之于眼使归心。

  眼守此窍不离,即如来正法眼,合涅盘心之秘旨,故楞严经云: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又观经观心品云: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毕竟沉沦。

  道德首章云:常有欲以观其侥者,观此窍也。常无欲以观其妙者,观此窍中之妙也。

  昔黄帝三月内观者,观此也。

  太上亦曰:吾从无量劫来,观心得道,乃至虚无。

  观心非易,止念尤难。是以念头起处,系人生死之根。

  古仙云:大道教人先止念,念头不住亦徒然。

  圆觉经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起信论云:心若驰散,即便摄来,令往正念,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修行妙门,唯在于此。

  虚靖天师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是病,不续是药。

  当知妄念起于识根,对境成妄,实非有体。在众生时,智劣识强,但名为识。当佛地时,智强识劣,但名为智。只转其名,不转其体。初一心源廓然妙湛,由知见立知,妄尘生起,故有妄念。若知见无见,则智性真净,复还妙湛,洞彻精了,而意念消。

  意念既消,自六识而下莫不皆消。即文殊所谓一根既返元,六根成解脱。既无六根,则无六尘e既无六尘,则无六识。既无六识,则无轮回种子。既无轮回种子,则我一点真心独立无依,空空荡荡,光光净净,而万劫常存,永不生灭矣。

  此法直指人心,一了百当。何等直截,何等简易。但能培养本原,观照本窍,久则油然心新,浩然气畅,凝然不动,寂然无思,豁然知空,了然悟性。此所谓皮肤剥落尽,一真将次见矣。

  工夫至此,自然精神朗发,智慧日生,心性灵通,隐显自在。自然有一段清静阖辟之机,自然有一段飞跃活动之趣。自然有一点元阳真炁从中而出,降黄庭,入土釜,贯尾闾,穿夹脊,上冲天谷,下达曲江,流通百脉,灌溉三田,驱逐一身百窍之阴邪,涤荡五脏六腑之浊秽。如服善见王之药,众病咸消。若奏狮子筋之弦,群音顿绝。所以云:一心疗万病,不假药方多。

  是知一切诸圣,皆从此心方便门入,得成祖佛,为人天之师。凡夫不能证者,由不识自心故。故曰: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六道群蒙皆此门出,历千劫而不返,一何痛哉。

  所以诸怫惊入火宅,祖师特地西来,乃至千圣悲嗟,皆为不达唯心出要道耳。

  如宝藏论云:夫天地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识物灵照,内外空然,寂寞难见,其谓玄玄。巧出于紫微之表,用在于虚无之间。端化不动,独而无双。声出妙响,色吐华容。穷睹无所,寄号空空。唯留其声,不见其形。唯留其功,不见其容。幽明朗照,物理虚通。森罗宝印,万象真宗。其为也形,其寂也冥。本净非莹,法尔圆成。光照日月,德越太清。万物无作,一切无名。转变天地,自在纵横。恒沙妙用,混沌而成。谁闻不喜,谁闻不惊。如何以无价之宝,隐于阴人之坑。哀哉!哀哉!其为自轻。悲哉!悲哉!晦何由明?其宝也焕焕煌煌,朗照十方,间寂无物,应用堂堂。应声应色,应阴应阳。奇物无根,妙用常存。瞬目不见,侧耳不闻。其本也冥,其化也形。其为也圣,其用也灵。可为大道之真精,其精甚灵,万有之因。凝然常住,与道同伦。

  天下最亲,莫过心也。百姓之用,而不知心;如鱼在海,而不知水。故佛经云:一切众生,从旷劫来,迷列本心,不自觉悟。妄认四大为身、缘虑为心。譬如百千大海不认,但认一小浮沤。以此迷中复迷,妄中起妄,随境流转,离目生情。取十万端,无时暂暇。至使起惑造业,循环六道,密网自围,不能得出。究竟冥初皆一妄迷真之咎耳。

  故灵润曰:妄情牵引何时了,辜负灵台一点光。夫灵台一点光者,即真如灵知心也。最玄最妙,通圣通灵。极高明,极广大。化万法之王,为群有之体。坚彻三界,横亘十方。自混饨未辟之前,而已曾有。虽天地既坏以后,而未尝无。一切境界,皆是心光。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故曰:三界唯心。

  迷人心外求法,至人见境是心。境即是心之境,心即是境之心。对境不迷,逢缘不动,能所互成,一体无异。若能达境,唯心便是。悟心成道,觉尽无始,妄念摄境归心,出缠真如,离垢解脱,永合清净本然,则不更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如金出矿,终不更染尘泥;似木成灰,岂有再生枝木。一得永得,尽未来际,永脱樊笼,长居圣域矣。

  虽然,此最上一乘大道,若根器利者,一超直入如来地。若根器钝者,将如之何?必由下学而上达的功夫,渐次引入法门可也。使之行一步,自有一步效验,升一级,自有一级规模。亦是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之意。

  若不知入门下手功夫,安能遽到了手极则地位?若未能尽心,而安能知性?未能明心,而安能见性?夫明心尽心之要者,时以善法扶助自心,时以赤水润泽自心,时以境界净治自心,时以精进坚固自心,时以忍辱坦荡自心,时以觉照洁白自心,时以智慧明利自心,时以佛知见开发自心,时以佛平等广大自心。

  故知明心是生死海中之智楫,尽心是烦恼病中之良医。若昧此心,则永劫轮回而遗失真性;若明此心,则顿起生死而圆证涅盘。始终不出此心,离此心别无玄妙矣。后面虽有次第工夫,不过是成就这个而已。

  噫!莫看易了,至人难遇,口诀难闻。故张平叔云:只为丹经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殊不知经中口诀自载,大都秘母言子,不肯分开说破,使人凑泊不来。况多为譬辞隐语,使学者眩目惑心,以致中途退步。余甚悯之,今将丹经梵典中之口诀,—一指出,留与后人,为破昏黑的照路灯,辨真伪的试金石。

  太玄真人云:

  父母生前一点灵,不灵只为结成形。成形罩却光明种,放下依然彻底清。

  空照禅师云:

  这个分明个个同,能包天地运虚空。我今直指真心地,空寂灵知是本宗。

  自然居士云:

  心如明镜连天净,性似寒潭止水同。十二时中常觉照,休教昧了主人翁。

  智觉禅师云:

  菩萨从来不离真,自家昧了不相亲。若能静坐回光照,便见生前旧主人。

  三茅真君云:

  灵台湛湛似冰壶,只许元神在里居。若向此中留一物,岂能证道合清虚?

  天然禅师云:

  心本绝尘何用洗,身中无病岂求医。欲知是佛非身处,明鉴高悬未照时。

  主敬道人云:

  未发之前心是性,已发之后性是必。心性源头参不透,空从往迹费搜寻。

  无心其人云:

  妄念才兴神加迁,神过六贼乱心田。心目既乱身无主,六道轮回在目前。

  高僧妙虚云:

  惺惺一个主人翁,寂然不动在灵宫。但将此中无持碍,天然本体自虚空。

  太乙真人云:

  一点圆明等太虚,只因念起结成躯。若能放下回光照,依旧清虚一物无。

  华严经颂云;

  有数无数一切劫,菩萨了知即已念。于此善入菩提行,常勤修习不退转。

  海月禅师云:

  六个门头一个关,五门不必更遮栏。从他世事纷纷乱,堂上家尊镇日安。

  水庵禅师云:

  不起一念须弥山,待立当头着眼看。牛一缕丝轻绊倒,家家门底透长安。

  大沩智颂云:

  真佛无为在我身,三呼三应太惺惺。若人不悟原由者,生劫茫茫认识神。

  无垢子谒云:

  五蕴山头一段空,同门出入不相逢。无量劫来赁屋住,到头不识主人翁。

  唯宽禅师云:

  劝君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无心始体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也休。

  志公和尚云:

  顿悟心原开宝藏,隐显灵踪现真象。独行独坐常巍巍,百亿化身无数量。

  呆堂禅师云:

  应无所住生其心,廓彻圆明处处真。直下顶门开正眼,大千沙界现全身。

  指玄篇云:

  若得心空若便无,有何生死有何拘。一朝脱下胎州袄,作个逍遥大丈夫。

  段真人云:

  心内观心觅本心,心心俱绝见真心。真心明彻通三界,外道天魔不敢侵。

  张远霄云:

  不生不灭本来真,无价夜光人不识。凡夫虚度几千生,杂在矿中不能出。

  薛道光云:

  妙诀五千称道德,真诠三百颂阴符。但得心中无一字,不参禅亦是工夫。

  无垢子云:

  学道先领识自心,自心深处最难寻。若还寻到无寻处,方悟凡心即佛心。

  逍遥翁云:

  扫除六贼净心基,荣辱悲欢事勿追。专炁至柔窥内景,自然神室产牟尼。

  弄丸集云:

  天机奥妙难轻吐,颜氏如愚曾氏鲁。问渠何处用工夫,只在不闻与不睹。

  张三峰云:

  真心浩浩无穷极,无限神仙从里出。世人耽着小形骸,一颗玄珠迷不识。

  解迷歌云:

  若要真精无漏泄,须净灵台如朗月。灵台不净神不请,昼夜工夫休断绝。

  北塔祚云:

  切忌随他不会他,大随此语播天涯。真净性中方一念,早是千差与万差。

  横川拱云:

  洞水无缘会逆流,见他苦切故相救。西来祖意定无意,妄想狂心歇便休。

  草堂禅师云:

  断臂觅心心不得,觅心不得始安心。心安后夜雪庭际,满目瑶花无处寻。

  佛国禅师云:

  心心即佛佛心心,佛佛心心即佛心。心佛悟来无一物,将军止渴望默林。

  华严经偈云:

  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即虚空。远离妄想及诸取,令心所向皆无碍。

  宝积经颂云:

  诸佛从心得解说,心者清净名无垢。五道鲜洁不受染,有解此看成大道。

  圆悟禅师云:

  佛佛道同同互道,心心真契契真心。廓然透出威音外,地久天长海更深。

  世奇首座云:

  诸法空故我心空,我心空故诸法同。诸法我心无别体,只在而今一念中。

  张拙秀才云:

  光明寂煦遍河沙,凡圣原来共一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中峰禅师云:

  从来至道与心亲,学到无心道即真。心道有无俱泯绝,大千世界一闲身。

  张无梦云:

  心在灵关身有主,气归元海寿无穷。

  白沙先生云:

  千修千处得,一念一生持。

  彭鹤林云:

  神室即是此灵合,中有长生不死胎。

  永明延寿云:

  有念即生死,无念即泥洹。

  胡敬斋云:

  无事时不教心空,有事时不教心乱。

  道玄居士云:

  一出便收来,既归须放下。

  罗念庵云:

  毋以妄念伐其心,母以客气伤元气。

  莎衣道人云:

  心若在腔子里,念不出总持门。

  白乐天云:

  自从苦学空门法,消尽平生种种心。

  海业禅师云:

  动不忘于观照,静不忘于止息。

  韬光集云:

  心在是念亦在是,动如斯静也如斯。

  冲妙云:

  身不动而心自安,心不动而神自守。

  徐无极云:

  性从偏处克将去,心自放时收拾来。

  佛印云:

  一念动时皆是火,万缘寂处即生春。

  陶宏景云:

  修心要作长生客,炼性当如活死人。

  无着禅师云:

  明即明心空寂,见即见性无生。

  华严经云:

  若能谛观心不二,方见毗卢清净身。

  华严颂云:

  始从一念终成劫,悉依众生心想生。

  马丹阳云:

  若能长守弯弯窍,神自灵明气自充。

  丘长春云:

  当时一句师边得,默默垂帘仔细看。

  慧日禅师云:

  一念照了一念之善提也,一念晏息一会之涅盘也。

  以上数语,皆成仙作圣之要、八道八德之门也。首阿难多闻总持积岁不登圣果,息缘返照,暂时即证无生。盖凡夫之心,终日趋外,愈远愈背。唯返照者,检清摄念,摄念安心,安心养神,养神归性。即魏伯阳所谓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是也。咦!炼矿成金得宝珍,炼情归性合天真。相逢此理,交谈者千万人中无一人。

退藏沐浴工夫(洗心退藏图)

  易之洗心退藏于密这句话头,唐宋神仙谓之沐浴,近代诸人标为艮背,总只是这个道理,这个窍妙。原夫心属乎火,而藏之以背之水者,洗之之义也,心居乎前,而藏之以背之后者,退之之义也。

  故初机之士,降伏其心,束之太紧,未免有烦燥火炎之患,是以暂将心火之南而藏背水之北,水火自然交养,自然念虑不生。即白玉蟾所谓洗心涤虑为沐浴是也。

  然沐浴虽为洗心之法,艮背虽有止念之功,二理是则是矣,皆未到实际之地。此向上一着,千圣秘而不传后世。学徒所以罕闻、罕遇。人若明得此窍,真可以夺神功,改天命。

  古仙有言曰:夹脊双关透顶门,修行径路此为尊。以其上通天谷,下达尾闾,中通心肾,召摄灵阳,救护命宝。此非修行径路而何?吾人未有此身,先有此息,此身未灭,此息先灭,此又非修行正路而何?

  原人受生之初,在胞胎内随母呼吸,受气而成此缕,与母联属,渐吹渐开,中空如管,通气在来,前通于脐,后通于肾,上通夹脊泥丸,至山根而生双窍,由双窍下至准头,而成鼻之两孔,是以名曰鼻祖。

  斯时,我之气通母之气,母之气通天地之气,天地之气通太虚之气,窍窍相通,无有隔阂。几乎气数满足,裂胞而出,剪断脐带,囚地一声,一点元阳落于立命之处。自此后天用事,虽有呼吸往来,不得与元始祖气相通。人生自幼至老,未有一息驻于其中。凡夫尘生尘灭,万死万生,只为寻不着来时旧路耳。

  太上教人修炼而长生者,由其能夺天地之正气。人之所以能夺天地之正气者,由其有两孔之呼吸也。所呼者自己之元气从中而出,所吸者天地之正气从外而入。人若根源牢固,呼吸之间,亦可以夺天地之正气而寿绵长久。若根源不固,精竭气弱,所吸天地之正气随呼而出,身中元气不为己之所有,反为天地所夺。何也?盖为呼吸不得其门而入耳。

  一切常人,时吸皆随咽喉而下,至中脘而回,不能与祖气相连,如鱼饮水而口进腮出,即庄子所谓,众人之息以喉是也。

  若是至人,呼吸直贯明堂,而上至夹脊,而流入命门,得与祖气相连,如磁吸铁,而同类相亲。即庄子所谓,真人之后以踵是也。踵者,其息深深之义。既得深深,则我命在我,而不为大冶陶铸矣。

  今之人,有调息、数息、抑息、闭息,皆是隔靴止痒,不得到于玄窍。

  此窍初凝,就生两肾,次生其心。其肾如藕,其心如莲,其梗中通外直,拄地撑天。心肾相去八寸四分,中余一寸二分,谓之腔子里是也,乃心肾往来之路,水火既济之乡。

  欲通此窍,先要存想山根,则呼吸之气渐次通夹脊,透混元,而直达于命府,方才子母会合,破镜重圆,渐渐扩充,则根本完固,救住命宝,始可言其修炼。按了真了曰:欲点常明灯,当用添油法。尹师曰:涵养本原为先,救护命宝为急。又曰:一息尚存,皆可复命。人若知添油之法,续尽灯而复光明,即如得返魂之香,点枯荄而重茂盛。所以云:油千灯灭,气绝身亡。然非此窍则不能添油,非添油则不能接命,命不接则留性不住,性不住忽一旦无常到来,则懵懵然而去矣。故吕公曰:啬精宜及早,接命莫教迟。果然是接之则长生,不接则夭死。

  盖人禀天地气数有限,不知保养,自暴自弃,如刘海蟾云:朝伤暮损迷不知,丧乱精神无所据;细细消磨渐渐衰,耗竭元和神乃去。阖辟之机一停,呼吸之气立断。呜呼!生死机关,其速如此,世人何事而不肯回心向道耶?

  况此着工夫最是简易,不拘行住坐卧,常损此心,退藏夹脊之窍,则天地之正气可扯而进,与己混元真精凝结丹田,以为起生之本。盖以天地无涯之元炁,而续我有限之形躯,不亦易乎?

  学者只要认定此窍,守而不离,久久纯熟,则里面皎皎明明,如月在水,相似自然,散其邪火,销其杂虑,降其动心,止其妄念。妄念既上,真息自现,真念无念,真息无息。息无则命根永固,念无则性体恒存。性存命固、悬念俱销,此性命双修之第一步也。

  嗟乎!人生如无根之树,全凭气息以为根株,一息不来,命非己有。故欲修长生者,必固其气。气固则身中之元气不随呼而出,天地之真气恒随吸而入。久之,胎息定,鄞鄂成,而长生有路矣。

  此段当与第三节蛰伏藏气穴同看。

玉液炼形法则(玉液炼形图)

  初学之人,平素劳碌,乍入圜中,一旦安逸。逸则四肢不运动,安则百节不流通。以致脉络壅塞,气血凝滞,此通关荡秽之法不能无也。

  此法先用行气主宰,照在玄膺一窍。此窍可通气管,即黄庭经所谓,玄膺气管受精符是也。少倾,则津液满口,如井水然,微漱数遍,徐徐以意引以重楼,渐达膻中、尻尾、中脘、神阙,至气海而止。就从气海分开两路,至左右大腿,从膝至三里,下脚背及大拇指,又转入涌泉,由脚跟脚弯循大腿而上至尾闾,合作一处,过肾堂、夹脊、双关,分送两肩、两膀、两臂至手背,由中指转手掌,一齐旋回过手腕,由胸旁历腮后,从脑灌顶,复下明堂、上腭,以舌迎之,至玄膺而止。此为一转毕。稍停又眼前行功,则壅滞之处浙次疏通,不唯贯穿诸经,亦能通达诸窍。即心印经所谓,七窍相通,窍窍光明是也。

  盖吾人灵明,一窍六合而内,六合而外,本无不周,本无不照,其不能然者,为形所碍耳。直要炼到形神俱妙,方才与道合真。

  夫行气用眼者何也?故施肩吾曰: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若知行气主,便是得仙人。普人谓,目之所至,心亦至焉。心之所至,气亦至焉。斯言确之矣。

  炼形用液者何也?道家谓之药涤玉液是津,玉池是口。黄庭内景云:口为玉池太和官,漱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炁香兰,却灭百邪玉铢颜。审能修之登广塞。盖液中有气,气中有液,液气相生,日充月盛,为金液之基,作润身之宝。况能穿关透节,无处不到。古歌曰:华池神水频吞咽,紫府元君直上奔,常使气通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

  夫玄膺一窍,乃是津液之海,生化之源,灌溉一身,皆本于此。故太上云:舌下玄膺生死岸,子若遇之升天汉。法华经颂云:白玉齿边流舍利,红莲香上放毫光,喉中甘露涓涓润,心内醍醐滴滴凉。此乃小玉液炼形法也。

  人之孔窍所以通乎其虚,达乎其气,而周流于一身之内焉,一或有所蔽塞则为瘀痰、为壅血,而一身脉络不能相通使生疾病今以此法日行三、五次,但得气血流通,百脉和畅,病即去矣。止而勿行。此与退藏救护是为表里二段并行而不相悖。

  夫涵养本原虽是去情识,实除生灭心。心无生灭,身无生灭定矣。欲除生灭心,必自无念始,无念之积习纯熟足,可致无梦。无念之静定熟足,可致无生。无梦乃现在之大事也,无念乃末后之大事也。无生则不造,无梦则不化,不造不化,即不生不灭也。

  夫学道之士,不患不成,唯患不勤。苟能专精而勤,未有学而不得也。设使立志不坚,通道不笃,朝为而夕改,始勤而中辍,悦于须臾,厌于持久,欲望与天齐寿,不亦难乎?

  内观经云:知道易,通道难;通道易,行道难;行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若使不难,则满市皆神仙矣。安足为异耶?

  盖修道者,如农夫之去草一般,务拔其根,则吾心天真种子自然发生矣。况此一字法门,彻头彻尾,甚易行,甚有验。小而试之,可以却病延年,大而用之,可以超凡入圣,在学者用功深浅何如耳。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第二节口诀

安神祖窍翕聚先天

(安神祖窍图)

(内附法轮自转、龙虎交媾二法)

  祖窍真际,举世罕知,不得师传,俨似暗中射垛。

  盖祖窍者,乃老子所谓玄牝之门也。悟道篇云: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所以紫阳言:修炼金丹,全在玄牝。于四百字序云:玄牝一窍,而采取在此,交媾在此,烹炼在此,沐浴在此,温养在此,结胎在此,至于脱胎神化,无不在此。修炼之士,诚能知此一窍,则金丹之道尽矣,所谓得一而万事毕者是也。

  然而丹经大都喻言,使学者无所归着。前辈指为先天主人、万象主宰、太极之蒂、混沌之根、至善之地、凝结之所、虚无之谷、造化之源、不二法门、甚深法界、归根窍、复命关、中黄宫、希夷府、总持门、极乐国、虚空藏、西南乡、戊己门、真一处、黄婆舍、守一坛、净土、西方、黄中、正位、这个、神室、真土、黄庭,种种异名,难以悉举。

  然此窍在身中求之,非口、非鼻、非心、非肾、非肝,非肺、非脾胃、非脐轮、非尾闾、非膀胱、非谷道、非两肾中间一穴、非脐下一寸三分、非明堂泥丸、非关元气海,然则果何处耶?

  纯阳祖师云:玄牝玄牝真玄牝,不在心兮不在肾,穷取生身受气初,莫怪天机都泄尽。且以生身之理言之,父母一念将媾之际,而圆陀陀、光灿灿,先天一点灵光撞于母胞,如此○而已。懦谓之仁,亦曰无极。释谓之珠,亦曰圆明。道谓之丹,亦曰灵光。皆指此先天一气、混元至精而言,实生身之原、受气之初、性命之基、万化之祖也。及父母交罢,精血包罗于外,如此◎而已,即吾儒所谓太极是也。由是而五脏,由是而六腑,由是而四肢,由是而百骸,由是而能视、能听、能持、能行,由是而能仁、能义、能礼、能智,由是而能圣、能神、能文、能武,究竟生身本原,皆从太极中那一些儿发出来耳。

  参同契云:人所禀躯体,本一无。元精云布,因炁托。初炁一疑定,玄牝立焉。上结灵关,下结气海。灵关藏觉灵性,气海藏生气命。性命虽分龙虎二弦,而性命之根则总持于祖窍之内。

  故老子曰: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何以谓之玄牝之门而曰天地根也?岂非吾身之天地、吾身是玄牝耶?吾身天地之根、吾身玄牝之根耶?吾身玄牝之门、吾身天地之门耶?而天地之门之所从出者,独不有所谓先天地生而为天地之根乎?故天气之根,乃天地之所由以分天而分地也,而玄牝之门之所从出者,独不有所谓先玄牝生而为玄牝之根乎?故玄牝之根,乃玄牝之所由以分玄而分牝也。

  何以谓之玄也?岂非从有各之母中发出来也?何以谓之玄之又玄7岂非从无名之始中发山来也?

  无名之始,释氏指为不二法门;子思曰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庄子曰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而欲悟性以见性者,其将来之昭昭而有伦乎?抑亦求之冥冥而无形乎?

  冥冥无形,莫窥其朕。吾儒所谓无声无臭,释氏所谓威音王已前是也。然则何以谓之王,而其所以主张戚音者,太极也,故谓之王。

  余于是而知学仙学佛者,但觅其王之所在而尊之尔,即尊王矣,而又且并其王而无有之,是游太极,而还于无极也。无极者,真中也。故曰圣圣相传在此中,此中就是尧舜久执之中、孔子时中之中、子思未发之中、易之黄中、通理之中、度人经之中、理五炁之中,释迦之空中之中,老子之守中之中。

  然中字有二义。若曰中有定在者,在此中也。若曰中无定在者,乾坤合处乃其中也。以其可得而久执也,故曰有定在。然岂特在此一身之内为然也?是虽一身之外,而遍满天地,亦皆吾心之中也。又岂特在此天地之内为然也?是虽天地之外,而遍满虚空,亦皆吾心之中也。

  易曰:周流六虚。然周流于六虚之外,而并不足,退藏于一身之窍,而非有余。故曰一窍能纳太虚。空中道经云:天之极上处距地之极下处,相去八万四千里。而天地之中,适当四万二千里之中处也。若人身一小天地也,而心脐相去亦有八寸四分,而中心之中,适当四寸二分之中处也。此窍正在干之下、坤之上、震之西、兑之东,八脉九窍、经络联辏、虚间二穴,空悬黍珠,是人一身天地之正中,乃藏元始祖炁之窍也。

  若知窍而不知妙,犹知中而不知一。昔人有言曰:心是地而性是王,窍是中而妙是一。一有数种,有道之一、有神之一、有气之一、有水之一、有数之一、有一贯之一、有协一之一、有精一之一、有唯一之一、有守一之一、有归一之一。归一者,以其一而归乎其中也。守一者,以其一而守乎其中也。有中则有一,一而非中,则非圣人之所谓一也。有一便有中,中而非一,则非圣人之所谓中也。故孔子之一,以其中之一而贯之也。尧舜之中,以其一之中而执之也。伏羲氏之河图而虚其中者,先天也,乃吾身祖窍之中也。

  孔子曰:先天而夫,弗违。

  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

  即释氏所谓:茫乎,无联一片,太虚是也。

  神禹氏之洛书而实其中者,后天也,乃吾身祖窍之一也。

  孔子曰:后天而奉天时。

  老子曰:有名,万物之母。

  即道家所谓,露出端倪,一点灵光是也。

  然而河图中矣,中而未始不一。洛书一矣,一而未始不中。中包乎一,一主乎中,岂非精微之妙理、无为之神机耶?

  道德经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洞玄经曰:丹书万卷,不如守一。一者,生生不息之仁也。

  中庸曰:修道以仁。

  论语曰:天下归仁。

  礼记曰:中心安仁。

  周易曰:安土敦仁。

  予常譬之果实之仁,中有一点者,太极也。而抱之两者,一阴一阳也。

  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故易也者,两而化也。太极也者,一而神也。以此一点之神而含养于祖窍之中,不得勤,不得怠,谓之安神。祖窍非所以复吾身之干元乎?以此一点之仁,而敦养于坤土之中,而勿忘,而勿助,谓之安土。敦仁非所以立吾身之太极乎?

  又若莲子之属中,有一条而抱之两片者,非所谓一以贯之邪?一而二、二而三、三生万物。故张紫阳云:道是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

  昔文始先生问于老子曰:修身至妙至要,载于何章?老子曰:在于深根固蒂,守中抱一而已。

  何谓守中?曰:勤守中,莫放逸,外不入,内不出,还本源,万事毕。故老子所谓守中者,守此本体之中也。儒之执中者,执此本体之中。释之空中者,本体之中,本洞然而空也。

  老子所谓抱一者,抱此本体之一也。释之归一者,归此本体之一也。儒之一贯者,以此本体之一而贯之也。

  唯精唯一者,易之所谓精义入神者是也。久执厥中者,记之所谓王、中心、无为、以守至正者是也。曰王、中心者,盖以一点之仁主此中心之中而命之曰王,所谓天君者是也。夫何为哉?以守至正而已矣。命由此立,性由此存,此两者同出异名,原是窍中旧物。如今复返窍中,则蒙庄所谓南海之倏,北海之忽,相遇于混沌之地矣。

  修丹之士,不明祖窍,则真息不住而神化无基,药物不全而大丹不结。盖此窍是总持之门、万法之都,亦无边傍,更无内外,不可以有心守,不可以无心求。求以有心,守之,则着相。以无心求之,则落空。若何可也?受师诀曰:空洞无涯是玄窍,知而不守是工夫。常将真我安止其中,如如不动、寂寂惺惺、内外两忘、浑然无事,则神恋气而凝,命恋性而住,不归一而一自归,不守中而中自守。中心之心既实,五行之心自虚,此老子抱一守中、虚心实腹之本旨也。

  张紫阳云:

  虚心实腹义俱深,只为虚心要识心。

  刘海蟾云:

  中央神室本虚闲,自有先天真气到。

  吕纯阳云:

  守中绝学方知奥,抱一无言始见佳。

  徐佐卿云:

  倏忽遨游归混沌,龙虎蟠距入中黄。

  正阳翁云:

  要识金丹端的处,未生身处下功夫。

  如如居士云:

  坤之上,干之下,中间一宝难酬价。

  李清庵中和集云:

  两含仪肇判分三极,干以直专坤辟翕。天地中间玄牝门,其动愈出静愈入。

  王玉阳云光集云:

  谷神从此立天根,上圣强名玄牝门。点破世人生死穴,真仙于此定乾坤。

  谭处端水云集云:

  阴居于上阳居下,阳气先升阴气随。配合虎龙交媾处,此时如过小桥时。

  河上公过明集云:

  杳杳冥冥开众妙,恍恍惚惚葆真窍。敛之潜藏一粒中,放之弥散六合表。

  张紫阳悟真篇云:

  震龙汞自出离乡,兑虎金生在坎方。二物总因儿产母,五行生要入中央。

  张景和枕中记云:

  混元一窍是先天,内面虚无理自然。若向未生前见得,明知必是大罗仙。

  葛仙翁玄玄歌云:

  乾坤合处乃真中,中在虚无甚空阔。簇将龙虎窍中藏,造化枢机归掌握。

  罗公远弄九集云:

  一窍虚无天地中,缠绵秘密不通风。恍惚杳冥无色象,真人现在宝珠中。

  天来子白虎歌云:

  玄牝之门镇日开,中间一窍混灵台。无关无锁无人守,日月东西自往来。

  张鸿蒙还元篇云:

  天地之根始玄牝,呼日吸月持把柄。隐显俱空空不空,寻之不见呼之应。

  高象先金丹歌云:

  其一之道何所云,莫若先敲戊己门。戊己门中有真水,真水便是黄芽根。

  丁野鹤逍遥游云:

  三教一元这个圆,生在无为象帝先。悟得此中真妙理,始知大道祖根源。

  萧祖虚大丹诀云:

  学人若要觅黄芽,两处根源共一家。七返九还须识主,工夫毫发不容差。

  李灵阳祖窍歌云:

  个个无生无尽藏,人人本体本虚空。莫道瞿昙名极乐,孔颜乐亦在其中。

  陈致虚转语偈云:

  一者名为不二门,得门入去便安身。当年曾子一声唯,误了阎浮多少人。

  薛紫贤虚中诗云:

  天地之间犹橐钥,橐钥须知鼓者谁。动静根宗由此得,君看放手有风无。

  吕祖纯阳文集云:

  阴阳二物隐中微,只为愚徒自不知。实实认为男女是,真真说做坎离非。

  李道纯无一歌云:

  道本虚无生太极,太极变而先有一。一分为二二生三,四象五行从此出。

  寿涯禅师语录云:

  陀罗门启妙难穷,佛佛相传只此中。不识西来真实义,空穿铁履走西东。

  马丹阳醉中吟云:

  老子金丹释氏珠,圆明无欠亦无余。死户生门宗此窍,此窍犹能纳太虚。

  曹文逸大道歌云:

  借问真人何处来,从前原只在灵台。昔年云雾深遮蔽,今日相逢道眼开。

  刘长生仙药集云:

  一窍虚空玄牝门,调停节候要常温。仙人鼎内无他药,杂矿销成百炼金。

  李道纯中和集云:

  乾坤阖辟无休息,离坎升降有合离。我为诸君明指出,念头是外立丹基。

  刘海蟾见道歌云:

  函谷关当天地中,往来日月自西东。试将寸管窥玄窍,虎踞龙蟠气象雄。

  无心昌老秘诀云:

  自晓谷神通此道,谁能理性欲修真。明明说向中黄路,霹雳声中自得神。

  玉蟾白真人云:

  性之根,命之蒂,同出异名分两类。合归一处结成丹,还为元始先天炁。

  缘督赵真人云:

  虚无一窍正当中,无生无灭自无穷。昭昭灵灵相非相,杳杳冥冥空不空。

  紫阳张真人金丹序云:

  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

  莹蟾李真人道德颂云:

  阖辟应乾坤,斯为玄牝门。自从无出入,三界独称尊。

  司马子微云:

  虚无一窍号玄关,正在人身天地间。八万四千分上下,九三六五列循环。

  大包法界浑无迹,细入尘埃不见颜。这个名为祖炁穴,黍珠一粒正中悬。

  以上口诀,皆发明祖窍之妙。老子曰: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

  庄子曰:枢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坤。

  曰:正位居体鼎。

  曰:正位凝命根。

  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而孟子亦曰:立天下之正位,惟此正位也。以言乎其大,则足以包罗乎。天地而无外。故谓之广居而大道从此出矣。

  毛诗曰:秉心寒渊。

  太玄经曰:藏心于渊,美厥灵根。

  参同契曰: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曰塞、曰藏,潜而守之之义也。然而浮游二字不可不知也。浮游者,优游也。即孟子之所谓勿忘勿助也,释氏所谓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亦此义也。

法轮自转工夫(法轮自转图)

  三教法门,同途异辙,迹虽分三,理则一也。如此看工夫,释家谓之法轮,道家谓之周天,儒家谓之行庭。

  易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行庭者,天行健之之行也。天之行也,日一周天,何其健欤。若吾身亦一小天地者,周天之行健也。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然吾身中之黄庭太极立焉,而天则旋乎其外而在来之不穷矣。艮曰时止则止,太极立焉。时行则行,周天行焉。

  又不观之系辞乎,系辞曰: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又曰: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又曰:屈仰相感而利生焉。此行庭之心法也。

  何为立极?即前所谓心中之仁安于中心之中,而为土中者,以敦养之,自有消息真机。而身心性命相为混合矣。

  一屈一伸,一往一来,真有若日月之代明,寒暑之错行,其殆天运之自然,是亦吾身之一天地也。

  始而有意,终于无意。起初用意引气旋转由中而达外,由小而至大,口中默念十二字诀曰:白虎隐于东方,青龙潜于酉位。一句一圈,数至三十六遍而止。及至收回,从外而旋内,从大而至小,亦念诀曰:青龙潜于酉位,白虎隐于东方。亦数三十六遍,复归太极而止,是为一周天也。久则不必用意,自然璇机不停,法轮自转,真个有歇手不得处。

  全阳子云:与日月而周回,同天河而轮转。轮转无穷,寿命无穷。

  鸣道集云:安闲自得长生道,昼夜无声转法轮。

  韩逍遥云:法轮要转常须转,只在身中人不见,驾动之时似日轮,日轮向我身中转。

  又云:法轮转得莫停留,念念不离轮自转。

  当其转也,翁然如云雾之四塞,飒然如风雨之暴至,恍然如昼梦之初觉,涣然如沉屙之脱体。精神冥和,如夫妇之交接;骨肉融和,如澡浴之方起。

  易曰: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斯言信矣。

龙虎交媾法则(龙虎交媾图)

  夫人也,坎离交则生,分则死,此理之必然,无一人不如此者。

  盖离三为阳,而居南,外阳而内阴也,谓之真汞。坎三为阴,而居北,外阴而内阳也,谓之真铅。故紫阳真人云:日居离位反为女,坎配蟾宫却是男。此言坎之男、离之女,犹父之精、母之血也;日之鸟、月之兔也;砂之汞、铅之银也;天之玄、地之黄也。此数者,皆指示龙虎二气也。

  参同契曰:离已日光,坎戊月精。故离之已象龙之弦气也,坎之戊象虎之弦气也。夫戊与己是黄庭真土之体,因太极一判,分居龙虎二体之中。修丹之士,若欲返其本,复其初,使龙虎归于鼎中,情性归于窍内,当用龙从火里出、虎向水中生之二诀。则炎烈火中出飞龙之矫矫,泓澄水底跃走虎以耽耽,始得龙虎相交,向鸿蒙而潜归混沌。继则夫妻合体,从恍惚而竟入虚无、共至黄房,互相吞啖,两情留恋,二气交加,有如天地之媾精、日月之交光,盘旅于祖窍之间,自然复此先天未判之气而成混元真一之精。为大药之根原,作还丹之基本也。

  原夫龙之情性常在于戊,虎之精性常在于已。只缘彼此各有土气,二土合并而成刀圭,是以坎离交而地天泰,龙虎交而戊合己也。戊己合为一体,则四象会合而产大药也。

  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天地以阴阳交媾而生物,丹法以阴阳交媾而生药。盖未有不交媾而用以成造化者也。

  玉芝书云:玄黄若也无交媾,争得阳从坎下飞。是乃作丹之大端,修仙之第一义也。若天地之气不氤氲,则甘露不降,坎离之体不灾并,则黄芽不生。龙虎二弦之气不会合,则真一种子不产。真一种子不产,则将何者为把柄而凝成金液大丹耶?

  然交媾之理有二,有内交者,有外交者。坎离、龙虎交,内交也,产药也。乾坤子午交,外交也,结丹也。此二法天渊不同,学者有细辨之。

  张紫阳云: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是此义也。

  吕纯职云:二物会时为道本,五行全处得丹名。是此义也。

  陈抱一云:戊已乍交情性合,坎离才媾龙虎降。是此义也。

  张用成云:虎跃龙腾凤浪粗,中央正位产玄珠。是此义也。

  张平叔金丹四百字云:龙从东海来,虎向西山起,两兽战一场,化作一泓水。亦此义也。

  夫龙虎交媾者乃三元合一之法也,所以会乾坤、交坎离、簇阴阳、合性命,使二者复变而为一。以至九宫、八卦、七政、六位、五行,四象、三才之生于二者,莫不皆归于二矣。一者,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是也。大哉!一乎!以其流行谓之炁,以其凝聚谓之精,以其妙用谓之神。

  始因太极一判分居二体之中,日远目疏,卒至危殆。是以圣人,则天地之要,知变化之源,取精于水府,召神于灵关。使归玄牝窍中,得与祖炁聚会,三家相见,合为一体。先则凝神于混沌,次则寂照含虚空。抱一无离,是为返本还原之妙道也。

  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唯精惟一,允执厥中。盖言心与精而为一,而会归于黄中之中。而允执之者,此尧舜之所以开道统之传,而为万古圣学之宗也。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第三节口诀

蛰藏气穴众妙归根

(蛰藏气穴图)

(内附行、住、坐、卧四法)

  前节言翕聚乃守中抱一之工夫,此节言蛰藏则深根固蒂之口诀。翕聚、蛰藏相为表里,非翕聚则不能发散,非蛰藏亦不能发生,是此二节一贯而下,两不相离者也。

  此决无他,只是将祖窍中凝聚那点阳神下藏于气穴之内,谓之送归土釜,牢封固。又谓之凝神入气穴。此穴有内外两窍,外窍喻桃杏之核,内窍譬核中之仁。古仙有曰:混沌生前混沌圆,个中消息不容传,劈开窍内窍中窍,踏破天中天外天。

  此窍中之窍,释尊标为空不空,如来藏。老君名之玄又玄。众妙门海蟾亦曰无底,曰橐有孔,曰钥中间一窍。无人摸着,此指窍中之窍而言也。是窍也,为阴阳之源,神气之宅,胎息之根,呼吸之祖。

  胎者,藏神之府。息者,化胎之源。胎因息生,息因胎住。而窍中之窍,乃神仙长胎住息之真去处也。然天地之大办一胎也。而日月之往来,斗柄之旋转者,真息也。又不观三氏之书乎?易经曰:成性存存,道义之门。道德经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遗教经曰:制之一处,无事不辨。皆直指我上真人呼吸处言之。

  然则真人呼吸处果何处耶?吾昔闻之经曰:藏元精之窅冥府,结胎息之丹元宫,上赤下黑,左黑右白,中央黄晕之间,乃真人呼吸之处。正当脐轮之后,肾堂之前,黄庭之下,关元之上,即黄庭经所谓上有黄庭下关元,后有幽阙前命门是也。

  廖蟾晖云:前对脐轮后对肾,中间有个真金鼎是也。即识此处,即将向来所凝之神而安于窍中之窍,如龟之藏,如蛇之蛰,如蚌之含光,如蟾之纳息,绵绵续续,勿忘勿助,若存而非存,若无而非无,引而收之。于无何乡,运而藏之,于阖辟处少焉。呼吸相含,神气相抱,结为丹母,镇在下田。外则感召天地灵阳之正气,内则擒制一身铅汞之英华。如北辰所居,众星皆拱。久则神气归根,性命合一,而大药孕于其中也。

  然凝神调息皆有口诀,不然恐思虑之神妄交于呼吸之气,结成幻丹,而反害药物矣。所以仙翁云: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须炼不神神。

  黄帝阴符经曰: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不神者,性也。盖性者,神之根也。神本于性,而性则未始神。神中炯炯而不昧者,乃是真性也。

  仙姑大道歌曰:我为诸君说端的,命蒂从来在真息。真息者,命也。盖命者,气之蒂也。蒂本于命,而命则未始气。气中氤氲而不息者,乃是真命也。

  这个不神之神,与那个真息之息,他两个方才是真夫妻、真阴阳、真龙虎、真性命。纽结做一团,混合为一处,打成作一片,煅炼在一炉,或名之曰牛女相逢、又曰牝牡相从、又曰乌免同穴、又曰日月同宫、又曰魂魄相投、又曰金火混融,究而言之,不过凝神合气之法耳。

  是以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吾身之神气合,而后吾身之性命见矣。性不离命,命不离性,吾身之性命合,而后吾身未始性之性、未始命之命见矣。崔公入药镜曰:是性命,非神气,权而言之则二,实而言之则一。神气固非二物,性命则当双修。而双修之旨,久失其传,以至玄禅二门,五争高下。

  刘海蟾云:真个佛法便是道,一个孩儿两个抱。

  清和翁曰:性命双修教外传,其中玄妙妙而玄。簇将元始归无始,逆转先天作后夭。

  此端奥妙,非师罔通,口诀玄微,详载于后。今姑就诸仙所证者而言之,便于初机而易得悟入也。

  按白玉蟾云:昔日遇师亲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气穴者,内窍也。蛰神于中,藏气于内,以如来空空之心,合真人深深之息,则心息相依,息调心净。盖蕴一点真心于炁中,便是凝神入气穴之法。神既凝定气穴,常要回光内照。照顾不离,则自然旋转,真息一降一升,而水火木金相为进退矣。

  仙谚曰:欲得长生,先须久视。久视于上丹田,则神长生;久视于中丹田,则气长生;久视于下丹田,则形长生。

  夫日月之照于天地间,蚌吸之则生珠,顽石蓄之则产玉,何况人身自有日月,岂不能回光内照,结自己之珍珠。产自已之美玉哉?

  然而神即火也,气即水也。水多则火灭,火多则水干。中年之人,大抵水不胜火者多矣。所以,命宜早接,油要早添。添油之法已载前教护命宝之下。今复进言,则天人一气之旨尽露矣。

  夫天人之际,唯一气之相为阖辟,相为联属已尔,而非有二也。故我而呼也,则天地之气于焉,而发而散。我而吸也,则天地之气于焉,而翕而聚。此天人相与之微,一气之感通者然也。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呼吸于其内也。人能效天地呼吸于其内,亦可与天地同其长久。

  曹仙姑云:元和内运即成真,呼吸外施终未了。以口鼻之气往来者,外呼吸也。乾坤之气阖辟者,内呼吸也。

  萧了真云:老子明开众妙门,一开一阖应乾坤。果于罔象无形处,有个长生不死相。此指内呼吸也。

  张平叔云:玄牝之门世罕知,休将口鼻妄施为。饶君吐纳经千载,争得金乌搦兔儿。此斥外呼吸也。

  外呼吸乃色身上事,接济后天以养形体。内呼吸以法身上事,栽培先天以养谷神。

  盖内呼吸之息,原从天命中来,非同类之物不能相亲。是以圣人用伏炁之法,夺先天地之冲和,逆上双关。前返乎后,以达本根。使母之气伏子之气,子母眷恋于其间,则息息归根,而为金丹之母矣。

  前辈云:伏炁不服气,服气须伏炁。服气不长生,长生须伏炁。炁之积于下者,无地可透,自然升之而上至髓海。积于上者,无处可奔。自然降之而下至海气。二气相接,循环无端。古先达人得济长生者,良由有此逆用之法也。

  此法自始至终丢他不得。起手时有救护补益之功;第二节有流戊就己之功;第三节有添油接命之功;第四节有助火载金之功;第五节火炽而有接济之功;第六节胎成而有沐浴之功;第七节温养而有乳哺之功。婴儿救出于苦海,此时到岸不须船,这着功夫才无用矣。

  且人始生也,一剪肚脐而几希性命即落在我之真人呼吸处矣;既之而在于天地之间;又既之而在于肉团之心;又既之而散于耳目口鼻四肢百骸。日复一日,神驰气散,乃死之途也。

  故神仙以归伏法度人,必先教之返本。返本者何?以其散之于耳目口鼻四肢百骸者而复返于肉团之心,谓之涵养本原。又将以肉团心之所涵养者而复返之于天地之间,谓之安神祖窍。又将以天地间之所翕聚者而复返之于真人呼吸处,谓之蛰藏气穴。日复一日,神凝气聚,乃生之途也。

  古仙曰:屋破修容易,药枯生不难。但知归伏法,金宝积如山。此时补完干体,接续气数,以全亲之所生,以全天之所赋,真汞才有八两,真铅始足半斤,若婴儿心同赤子,阴阳吻合,混沌不分,出息微微,入息绵绵,渐渐入而渐渐柔,渐渐和而渐渐定,久则窍中动息兀然自住,内气不出,外气反进,此是胎息还元之初,众妙归根之始也。

  吕知常曰:一息暂停,方可夺天地造化。

  程伊川曰:若非窃造化之机,安能长生?

  翁葆光曰:一刻之工夫,可在天地一年之气数。

  此三老者岂虚语哉?益胎息妙凝之时,入无积聚,出无分散,体相虚空,泯然入定。定久,内外合一,动静俱无,璇机停轮,日月合壁,万里阴沉春气合,九霄清澈露华凝。妙矣哉!其阴阳交感之真景象于斯时也。元精吐华,而干金出矿矣。此系重开混沌,再入胞胎,开无漏花,结菩提果,非夙有仙骨者,不能知此道之妙也。

  后有密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此老氏黄庭外景经之口诀也。

  只就真人呼吸处,放教姹女往来飞。此李长源混元宝章之口诀也。

  内交真炁存呼吸,自然造化返童颜。此许旌阳醉思仙歌之口诀也。

  西方金母最坚刚,走入壬家水里藏。此石杏林还元篇中之口诀也。

  要知大道希夷理,太阳移在月明中。此薛紫贤复命篇中之口决也。

  先贤明露丹台旨,几度灵鸟宿桂柯。此刘海蟾还金篇中之口诀也。

  两般灵物天然和,些子神机这里求。此陈默然崇正篇中之口诀也。

  古佛之音超动静,真人之息自游丝。此释鉴源青莲经中之口诀也。

  一息渐随无念窅,半醒微觉有身浮。此罗念庵胎息篇中之口诀也。

  出息不随万缘,人息不居蕴界。此般若尊者答东印度国王口诀也。

  水银实满葫芦里,封固其口置深水。此萼绿华气穴图中之口诀也。

  万物生皆死,元神死复生。以神归气穴,丹道自然成。此石杏林之口诀也。

  归根自有归根窍,复命宁无复命关。踏破两重消息子,超凡入圣譬如闲。此李清庵之口诀也。

  心思妙,意思玄,脐间元气结成丹。谷神不死因胎息,长生门户要绵绵。此群仙珠玉口诀也。

  专气致荣神久留,往来真息自悠悠。绵绵迤逦归元命,不汲灵泉常自流。此海蟾翁口诀也。

  一条直路少人寻,风虎云龙自啸吟。坐定更知行气主,真人之息又深深。此陈致虚口诀也。

  圆不圆来方不方,森罗天地暗包藏。如今内外两层白,体在中央一点黄。此大成集口诀也。

  息调心净守黄庭,一部浑全圆觉经。悟劫此身犹是幻,蒲团坐上要惺惺。此抱朴子口诀也。

  经营鄞鄂体虚无,便把元神里面居。息往息来无间断,圣胎成就合元初。此陈虚白口诀也。

  谛观三教圣人书,息之一字最简直。若于息上做功夫,为佛为仙不劳力。思缘达本禅之机,息心明理儒之极,息气凝神道之玄。三息相须无不克。此李道纯中和集中之口诀也。

胎息诀

  袁天纲胎息诀

  夫元气者,大道之根,天地之母,一阴一阳,生育万物。在人为呼吸之气,在天为寒暑之气。能改移四时之气者,戊己也。

  春在巽,能发生万物。夏在坤,能长养万物。秋在干,能成熟万物。冬在艮,能含养万物。

  故学道者,当取四时正气,纳人胎中,是为真种,积久自得,心定,神定,息定,龙亲虎会,结就圣胎,谓之真人胎息。太始民胎息诀

  夫道,太虚而已矣。天地、日月皆从太虚中来。故天地者,太虚之真胎也。日月者,太虚之真息也。

  人能与太虚同体,则天地即我之胎,日月即我之息,太虚之包罗即我之包罗。岂非所谓超出天地、日月之外而为混虚。氏其入欤。

  达摩祖师胎息经

  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气入身中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则气行,神住而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张景和胎息诀

  真玄真牝,自呼自吸,似春沼鱼,如百虫蛰,灏气融融,灵风习习,不浊不清,非口非鼻,无去无来,无出无入,返本还原,是真胎息。

  王子乔胎息诀

  奉道之土,须审子午卯酉四时,乃是阴阳出入之门户。定心不动,谓之曰禅。神通万遍,谓之曰灵。智周万事,谓之曰慧。道元合炁,谓之曰修。真炁归元,谓之曰炼。龙虎相交,谓之曰丹。三丹同契。谓之曰了。

  有志于道者,知此根源,依法修行,自可入于长生大道矣。

  许栖严胎息诀

  凡修道者,常行内观,遗去三尸,驱除六贼,纳气于丹田,定心于觉海。心定则神宁,神定则气住,气住则胎长矣。胎之长者,由于息之住地,无息不胎,无胎不息,住息长胎,圣母神孩。故曰:胎息定而金木交,心意宁而龙虎会也。

  王方平胎息诀

  凡所修行,先定心炁。心炁定则神凝,神凝则心安,心安则气升,气升则境忘,境忘则清静,清静则无物,无物则命全,命全则道生,道生则绝相,绝相则觉明,觉明则神通。

  经曰:心通万法皆通,心静方法皆灭。此我佛如来真定法门者也。学者果能定心气,凝胎息,则还丹不远,金液非遥。

  赤松子胎息诀

  气穴之问,昔人名之为生门死户,又谓之天地之根。凝神于此,久之,元气日充,元神日旺。神旺则气畅,气畅则血融,血融则骨强,骨强则髓满,髓满则腹盈,腹盈则下实,下实则行步轻健,动作不疲,四肢康健,颜色如桃,去仙不远矣。

  性空子胎息诀

  我之本体本自圆明,圆明者是我身中天地之真胎也。我之本体本自空寂。空寂者,是我身中日月之息也。唯吾身之天地有真胎矣,而后天地之胎与我之胎相为混合而胎我之胎,唯吾身之日月有真息矣。而后日月之息与我之息相为混合而息我之息,唯吾身之本体既虚空矣。而后虚空之虚空与我之虚空相为混合而虚空我之虚空。

  幻真先生胎息铭

  三十六,一咽为先,吐唯细细,纳唯绵绵,坐卧亦尔,行立坦然,戒于喧杂,忌以腥膻,假名胎息,实曰内丹,非只治病,决定延年,久久行之,名列上仙。

  以上口诀,举其大略,余者载于丹经,不可得而尽述。此蛰藏工夫其用大矣。谓人之元神,藏于气穴,犹万物藏于坤土。神入也,中天气降而至于地气,与神合,犹地道之承于天。

  参同契曰:恒顺地理,承天布宣。

  易曰:至哉!万物资生。

  盖亥月纯坤用事之时,时当草木归根,蛰虫入户,闭塞成冬,冬虽主藏,然次年发育之功实胚胎于此。

  盖一阳不生于复而生于坤,坤虽至阴,然阴里含阳,大药之生实根只于此。药将产时,就与孕妇怀胎相似,保完真种,不敢放肆。慎起居,节饮食,忌酒色,戒恼怒。外不役其形骸,内不劳其心志。至于行、住、坐、卧,各各有方,行则措足于坦途,住则凝神于太虚,坐则调丹田之息,卧则抱脐下之珠。故曰行、住、坐、卧不离这个。

卧禅图、行禅图立禅图、坐禅图

  坐不必跌跏,当如常坐。夫坐虽与常人同,而能持孔门心法则与常人异矣。所谓孔门心法者,只要存心在真去处是也。

  盖耳目之窍,吾身之门也。方寸之地,吾身之堂也。立命之窍,吾身之室也。故众人心处于方寸之地,犹人之处于堂也,则声色得以从门而摇其中。至人心藏于立命之窍,犹人之处于室也,则声色无所从入而窥其际,故善事心者,潜室以颐晦而耳目为虚矣。御堂以听政,而耳目为用矣。若坐时不持孔门心法,便是坐驰,便是放心。

  坛经曰:心念不起名为坐,自性不动名为禅坐,禅妙义端不外此。

  古人有言,修道易,炼魔难,诚哉是言也。然色魔、食魔易于制伏,独有睡魔难炼,是以禅家有长坐不卧之法。盖人之真元常在夜间走失,苟睡眠不谨,则精自下漏,气从上泄,元神无依亦弃躯而出,三宝各自驱散,人身安得而久存哉?

  至人睡时,收神下藏丹窟,与气合交,水火互相拘钤,则神不外驰而气自安定矣。

  今以常人言之,神则寄于目矣。而夜寐既熟,则藏之于肾,至夙兴之时,而目之神有不爽然清乎?藉其不夜而肾神岂能清?

  今又以天道言之,日则丽之于天矣,而夜沦地中则藏之于海,至启明之侯,而天之气有不爽然乎?藉其不夜而海气岂能清?

  此则崔公入药镜所谓水火交,永不老是也。

  今之人懵而睡,忽然而醒,是何物主之而使之觉也?夫魂与神并则觉,魄与尸合则昏。昏者,死之根。觉者,生之兆。魂属阳而喜清虚,魄属阴而好驰骋。魄者,鬼也。魂者,神也。

  神则日接之于物,夜形之于梦。黄粱未熟,南柯未寤,一生之荣辱富贵,百岁之悲忧悦乐,备尝于一梦之间。使其去而不还游,而不返则生死路隔,幽冥之途绝矣。

  由是观之,人不能自生而其所以生者,梦中之人为之也,不能自死而其所以死者,梦中之人为之也。然不知所以梦,则亦不知所以死,不知所以觉,则亦不知所以生。梦中之有觉者,以梦之中而自有真觉者在焉。死中之有生者,以死之中而自有长生者在焉。是故,因觉知生,因梦知死,知斯二者,可以入道矣。

  夫人之觉也,耳其有不能听乎,目其有不能视乎,手其有不能持乎,足其有不能行乎,心其有不能喜、不能怒乎。而人之睡也,耳固在也,何其不能听乎?目固在也,何其不能视乎?手固在也,何其不能持乎?足固在也,何其不能行乎?心固在也,何其不能喜、不能怒乎?由此观之,则其死也,似为无知而无觉矣。

  而人之睡而梦也,而梦之时,亦有耳能听矣,而其听也,何其不属于人之耳乎?亦有目能视矣,而其视也,何其不属于人之目乎?亦有用能持矣,而其持也,何其不属于人之手乎?亦有足能行矣,而其行也,何其不属于人之足乎?亦有心能喜、能怒矣,而其喜也、怒也,何其不属于人之心乎?由此观之,则其死也,似为有知而有觉矣。

  然死生通乎昼夜之道、梦觉之常者乎?古之真人,其觉也,无忧;其寐也,无梦。故无梦地位,非道成之后不能到也。然初机之士,炼心未纯,昏多觉少,才一合眼,元神离腔,睡魔入舍,以致魂梦纷飞,无所不至,不惟神出气移,恐有漏炉迸鼎之患。

  若欲敌此睡魔,须用五龙盘体之法。诀曰:东首而寝,侧身而卧,如龙之蟠,如犬之曲,一手曲肱枕头,一手直摩脐腹,一只脚伸,一只脚缩,未睡心,先睡目,致虚极,守静笃,神气自然归根,呼吸自然含育,不调息而息自调,不伏气而气自伏。依此修行,七祖有福。陈希夷己留形于华山,蒋青霞曾脱壳于王屋。此乃卧禅的旨,与那导引之法不同。功夫到时,自然寝寐神相抱,觉悟候存亡,亦能远离颠倒梦想。即漆园公所谓,古之真人,其觉也,无忧;其寝也,无梦是矣。

  然虽睡熟,常要惺惺,及至醒来,慢慢辗转,此时心地湛然,良知自在,如佛境界。正白乐天所云:前后际断处,一念未生时,此际若放大,静一场效验。真有不可形容着。昔尹师静室中有一联云:觉悟时切不可妄想,则心便虚明。纷扰中亦只如处常,则事自顺遂。

  李真人满江红词云:好睡家风,别有个睡眠三昧。但睡里心诚,睡中澄意,睡法既能知旨趣,便于睡里调神气。这睡功,消息睡,安禅少人会。

  又敌魔诗云:坐中昏睡怎禁它,鬼面神头见也么。昏散皆因由气浊,念缘未断属阴多。渐来水面侵堤岸,风定江心绝浪波。性寂情空心不动,坐无昏散睡无魔。

  上古之人,有息无睡。故曰:向晦入晏,息若一觉。睡熟阳光尽为阴浊所陷,就如死人一般,若知晏息之法,当向晦时。耳无闻,目无见,口无言,心无累,鼻息无喘,四肢无动。那一点元神真气相依相恋,如炉中种火相似。久久纯熟,自然神满不思睡,气满不思食,精满不思欲,元炁自聚,真精自凝,胎婴自栖,三尸向灭,九虫自出,所谓睡魔不知从何而去矣。其身自觉安而轻,其心自觉虚而灵,其气自觉和而清,其神自觉圆而明。若此便入长生路,休问道之成不成。

紫中道人答问

  客问:坐禅一事如何?

  予答曰:咽津纳气,是人行有药,方能坐化生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热火煮空铛。释氏云:此是守尸鬼魔砖作镜的工夫。其言相是而不相非,粤自晋之伯阳、宋之紫阳,绝唱斯道,厥后缵其绪也,即海琼、紫琼、黄房、缘督、上阳诸真迭继,则金丹之草一丝之脉,至今不断,代不乏人,以接绍三教一源之道统。若言守静兀坐,乃最下小乘之法,外道惑人之邪径耳。

  客复问:然则毕竟如何?

  予曰:子肯大施法财,告天萌愿,即当为汝言。

  客跽而请曰:弟子历劫难遇,今生遭逢,原师慈悲,恩莫大焉乎。

  曰:子来,吾语汝。子今信誓旦旦,予将妄言之,子勿妄听之;予以实言之,子勿妄信之,当告汝言。夫精、气、神三宝,则撑持宇宙,总括阴阳。天地得之而含盖乾坤,人心得之则修仙做佛。唯有内有外,知之者可以兼而修之,不知者独修一物。独修者,乃顽冥之汉也;兼修者,能证仙佛之果也。缘其乱统,则说到此地,未有不望洋而退舍者矣乎。果无疑,当以告子,凡言内外兼修者,其精在沓冥恍惚之中。此精姓金,唤九三郎,讳元晶,号曰金华商夫君,居玉池之西,出入跨虎,乳名婴儿,晚则唤为金公。凡到邻家,便称主人,其情嗜交梨。此乃先天地之精,却为人之至宝。其炁乃虚无中来,此炁姓白,唤太乙郎,名元炁,号曰:宇宙主宰素练郎君。寄居西川,出入骑白虎,乳名唤真种子,晚则呼白头老子。到邻家,便称父母,好食乌龟而多情。此为先天地之真炁,即是人之至宝。故上阳子曰:既自虚无中来,却非天之所降,地之所出,又非我身所有,亦非精、亦非血、非草木、非金石,是皆非也。谁得而知之乎?然以先天地之神而言,其神号无位真人,佛云纥利陀耶。佛若认得此神,却有妙用。此神专主杀人、专主生人。修仙作佛者,必要此神主之,方得。而内经故曰:人身中殆有两精者,一魂一魄是也。夫随精往来者,神即是也。白祖云:唯人,头有九宫,中一宫名曰谷神。神常居其谷,日则接于物,夜则接于梦,神不能安其居也。南柯未断,黄粱未熟,一生之荣辱富贵,百岁之优悲悦乐,备尝于一梦之间,使之游而不返,去而不还,则幽冥之途、隔生死之路绝矣。由是观之,人不能自生而神生之,人不能自死而神死之。若神长居其谷,人乌得而死乎?紫阳曰:炼神须炼不神神。盖谓此耳。天颖子曰:虽久学定身,心无五时七候者,促龄秽质,色谢归空。自云:慧觉复,称道成,实所失。然可谓谬矣。若言坐禅之士,予所厌闻,故上古圣仙之贵,当于人类中修之,如或未然,乞勿开口,未当醒悟。

利集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第四节口诀

天人合发采药归壶

(采药归壶图)

(内附闭任开督,聚火载金二诀)

  闻之师曰:人受天地中气以生原有真种,可以生生无穷,可以不生不灭,但人不能保守,日日消耗,卒至于亡。间知保守,又不知锻炼火法,终不坚固,易为造化所夺。苟能保守无亏,又能以火锻炼,至于凝结成丹,如金如玉,可以长生,可以不化。

  盖欲炼此丹,虽以药物为主,欲采药物,当在根本用功。何谓根本,吾身中太极是也。

  天地以混混沌沌为太极,吾身以窈窈冥冥为太极。天地以此阴阳交媾而生万物,吾身以此阴阳交媾而生大药。大药之生于身,与天地生物不异,总只是阴阳二气。二施一化而玄黄相交,一禀一受而上下相接,混而为一。故曰:混沌。混沌,乃天地之郛郭窈冥,亦是大药之胞胎也。

  南华经云:至道之精,窈窈冥冥。

  道德经云: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唯此真精,乃吾身中之真种子是也。以其入于混沌,故名太极,以其为一身造化之始,故名先天,以其阴阳未分,故名一气;又名黄芽;又名玄珠;又名真铅;又名阳精。

  此精若凝结于天地之间。或为金,或为石,历千百年而不朽。人能反身而求之,于自己阳精凝结成宝,则与天地相,为无穷金石。奚足比哉。

  然此阳精不容易得。盖人之一身彻上彻下,凡属有形者,无非阴邪渣浊之物。故云房真人曰:四大一身皆属阴,不知何物是阳精。

  缘督子曰:一点阳精,秘在形山,不在心肾,而在乎玄关一窍。

  赵中一曰:一身内外尽皆阴,莫把阳精里面寻。

  丘长春曰:阳中虽是房中得之,而非御女之术。内非父母所生之躯,外非山林所产之宝。但着在形体上摸索皆不是,亦不可离形体而向外寻求。

  若此等语何异水中捞月,镜里攀花,真正智过颜闵,实难强猜,是以祖师罕言之,而世人罕知之。不独今之为然,然古人亦有难知之语。

  如玉鼎真人云:五行四象坎和离,诗谈分明说与伊。药生下手功夫处,几人会得几人知。

  紫阳真人云:此个事,世间稀,岂是等闲人得知?

  杏林真人云:神气归根处,身心复命时,这些真孔窍,料得少人知。

  伯阳真人云: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一者何物也,就是那末发之中,不二之一,即前所谓先天一气是也。

  翠虚篇云:大药须凭神气精,采来一处结交成。丹头只是先天气,炼作黄芽发玉英。

  复命篇云:采二仪未判之气,夺龙虎始媾之精。闪入黄房,煅成至宝。

  崇正篇云:寒渊万丈睡骊龙,颔下藏珠炯炯红。谨密不惊方采得,更依时日法神功。

  盖采者,以不采而采之,取者以不取而取之,在于静定中有非动作可为也。昔黄帝遗其玄珠,使知索,使离珠索,使吃诟索,索之皆不得,乃使罔象,罔象得之。罔象者,忘形之谓也。必忘形罔象,然后先天一气可得。

  击琅集先天吟云:一片先天号太虚,当其无事见真腴。

  又云:若问先天一字无,后天方要着工夫。

  何谓先天?寂然不动,窈窈冥冥,太极未判之时是也。何谓后天?感而遂通,恍恍惚惚,太极已判之时是也。

  混元宝章云:寂然不动感而通,窥见阴阳造化功。信乎,寂然不动,则心与天通而造化可夺也。

  翠虚篇云:莫向肾中求造化,却烦心里觅先天。

  当其喜怒未发之时,睹闻不及之地,河海默然,山岳藏烟,日月停景,璇玑不行,八脉归源,呼吸俱泯,既深入于窈冥之中,竟不知天之为盖,地之为舆,亦不知世之有人,己之有躯。少焉,三宫气满,机动簌鸣,则一剑凿开混沌,两手擘裂鸿蒙,是谓无中生有。

  宁玄子诗云:不在尘劳不在山,直须求到穹冥端。何谓穹冥端?虚极静笃之时也。心中无物为虚,念头不起为静。致虚而至于极,守静而至于笃,阴阳自然交媾。阴阳一交,而阳精产矣。

  故陈图南曰:留得阳精,神仙现成。盖阳梢日日发生,但世人不知翕聚,以致错而为周身之气。至人以法追摄,聚而结一黍之珠。释氏呼为菩提,仙家名曰真种。修性者若不识这个善提子,即圆觉经所谓种性外道是也。修命者若不识这个真种子,即玉华经所谓枯坐旁门是也。

  张紫阳曰:大道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也由天。人若不知药生,不知采取,不知烹炼,但见其难,不见其易。诚知药生时候,采取口诀,烹炼功夫,但见其易,不见其难。此两者在人遇师与不遇师耳。故曰:月之圆存乎口诀,时之子妙在心传。然时之子,却有两说,有个活子时,有个正子时。

  昔闻尹师曰:欲求大药为丹本,须认身中活子时。

  又偈云:

  因读金丹序,方知玄牝窍。因读入药镜,只知意所到。

  大道有阴阳,阴阳随动静。静则入窈冥,动则恍惚应。

  真土分戊己,戊已不同时。已到但自然,成到有作为。

  烹炼坎中铅,配合离中汞。铅汞结丹砂,身心方入定。

  曰动静,曰窈冥,曰真土,皆是发明活子时之口诀也云。

  何谓之动静?曰寂然不动,返本复静坤之时也,吾则静以待之。静极而动,阳气潜萌复之时也,菩则动以应之。当动而或杂之以静,当静而或间之以动,或助长于其先,或忘失于其后,则皆非动静之常矣。

  夫古之至人,其动也,天行其静也。渊默当动则动,当静则静,自有常法。今之学者,不知丹法之动静有常。或专主乎动,或专主乎静。其所谓动者,乃行气之动;其所谓静者,乃禅定之静。二者胥失之矣。

  指玄篇不云乎:人人气血本通流,荣卫阴阳百刻周,岂在闭门学行气,正如头上又安头。曷尝以行气为动哉。

  翠虚篇不云乎:唯此乾坤真运用,不必兀兀徒无言,无心无念头已昏,安得凝聚成胎仙?岂以禅定为静哉。

  凡人动极而静,自然入于窈冥。窃冥即是寐时,虽入于无天、无地、无我、无人境界,却不涉于梦境。若一涉梦境,即有喜怒、惊恐、烦恼、悲欢、爱欲种种情况,与昼间无异,且与穹冥时无天、无地、无人、无我景绝不相似。似窈窈冥冥,唯昼间动极思静,有此景象,若夜间睡熟,必生梦境。安得有此?昼间每有窈冥时候,人多以纷华念虑害之而求其时入窈冥者,盖亦鲜矣。

  崔公入药镜云: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一日之内,意到不止一次,来药亦不止一次。张平叔所谓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着是也。

  大抵药物,当以真意求之,故曰:好把真铅着意寻。又日:恒向华池着意寻。盖人身真意,是为真土。真土之生有时,不由感触,自然发生,虽与中马上一切喧闹之地不能禁止,故曰真土。具土有二,戊已是也。土既有二,则意亦有二必矣。所谓二者,一阳一阴是也。谓之真者,无一毫强伪,若有一毫强与伪,即是用心揆度谋虑,便属虚假,非真意也。

  有此真意,真铅方生。何谓有此真意?真铅方生?盖动极而静,真意一到,则人窈冥,此意属阴,是谓己土。阴阳交媾,正当一阳爻动之时,自觉心花发现,暖气冲融,阴阳年交,真精自生,真精即是真铅,所谓水乡铅,只一味是也。

  阴阳交媾,将判未判,恍恍惚惚,乃是静极而动,此意属阳,是为戊土。此时真铅微露,药苗新嫩,此乃有物有象之时,与平旦几希一般。拨动关户,急忙用功采取,则窈冥所生真精方无走失。

  所谓采取功夫,即达摩祖师形解诀,海蟾祖初乘诀。二诀大略相同,不外乎吸舐撮闭四宇。纯阳祖师云:窈窈冥冥生恍惚,恍恍惚惚结成团。正是此诀。虽则是有为之法,然非真土,一生何以施功?是非采铅。由于真土生也,故曰真土擒真铅。铅升与汞配合,汞得铅自不飞走,故曰真铅制真汞。铅汞既即真土,则身心自尔寂然不动,而金丹大药结矣。

  是以一时之内,自有一阳来复之机。是机也,不在冬至,不在朔旦,亦不在子时,非深达天地阴阳、而晓身中造化者,莫如活子时如是其秘也。既曰一日十二时,凡相媾处皆可为,而古仙必用半夜子阳初动之时者,何也?其时太阳正在北方,而人身气到尾闾关,盖与天地相应,乃可以盗天地之机,夺阴阳之妙,炼魂魄而为一,合性命而双修。唯此时乃坤复之间,天地开辟于此时,日月合壁于此时,草木萌孽于此时,人身之阴阳交会于此时,神仙于此时而采药,则内真外应,若合符节,乃天人合发之机,至妙至妙者也。

  陈泥丸云:每当天地交合时,盗取阴阳造化机。

  阴符经云;食其时,百骸埋;盗其机,万化安。何者谓之机?天根理极,微今年初尽处时,日起头时,此际易得,意其间难下词。人能知此意,何事不能知?此际正是造化真机妙处。尽真机之妙者,周易也。尽周易之妙者,复卦也。尽复卦之妙者,初爻也。故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盖此时,天地一阳来复,而吾身之天地亦然,内以采取吾身之阳,外以盗取天地之阳,则天地之阳有不悉归于我之身中而为我之药物乎?然而天地虽大,造化虽妙,亦不能越此发机之外矣,此感彼应理之自然。

  人若知此天人合发之机,遂于中夜静坐,凝神聚气,收视返听,闭塞其兑,筑固灵株,一念不生,万缘顿息。浑浑沦沦,如太极之未分;溟溟沁沁,如两仪之未兆。湛兮!独存如清渊之印月,寂然不动;如止水之无波,内不觉,其一身外不知其宇宙。夫亥之末,子之初,天地之阳气至则急采之,未至则虚以待之,不敢为之先也。

  屈原远游篇云;

  道可受兮,不可传。

  其小无外兮,其大无限。母滑而魂兮,彼将自然。

  一气孔神兮,于中夜存。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

  许旌阳三药歌云:存心绝虑候晶凝。

  指玄篇云:塞兑垂帘默默窥。皆是藏器待时之谓也。呜呼!时辰若至不劳心,内自相交自结凝。八室按时须等着,一轮曦驭自腾升。岂可为之先也哉。

  夫金丹大药,孕于先天,产于后天,其妙在乎太极将判未判之间。静已极而未至于动,阳将复而未离乎阴。斯时也,冥冥兮,如烟岚之罩山,蒙蒙兮,如雾气之笼水,霏霏兮,如冬雪之渐凝渐聚;沉沉兮,如浆水之渐碇渐清。俄顷,痒生毫窍,肢体如绵,心觉恍惚,而阳物勃然举矣。此时阳气通天,信至则琼钟一扣,玉洞双开,时至气化,药产神知,地雷震动巽门开,龙向东潭踊跃来。此时玄关透露而精金出矿之时矣。

  邵康节云:恍惚阴阳初变化,氤氲天地三回旋。中间些子好光景,安得功夫入语言。

  白玉蟾云:因看斗柄运周天,顿悟神仙妙诀。一点真阳生坎位,补却离宫之缺。自古神仙,这些离坎日日无休歇。今年冬至,梅花依旧凝雪。

  先圣此日闭关,不通来往,皆为群生设物。物总含生育意,正在子初亥末,造物无声,水中火起,妙在虚危穴。如今识破,金鸟飞人蟾窟。所谓虚危穴者,即地户禁门是也。其穴在于任督二脉中间,上通天谷,下达涌泉。故先圣有言:天门当开,地户永闭。盖精气聚散常在此处,水火发端也在此处,阴阳变化也在此处,有无入也在此处,子母分胎也在此处。

  翠虚篇云:有一子母分胎路,妙在尾箕斗牛女。此穴千涉最大,系人生死岸头,故仙家名为生死窟。

  参同契云:筑固灵采者此也,拘束禁门者此也。

  黄庭经云:闭塞命门保玉都者,此也,闭了精路可长活者此也。

  益真阳初生之时,形如烈火,状似炎风,斩关透路而出,必由此穴经过。因闭塞紧密,攻击不开,只得驱回尾闾,连空焰起人天衢,望上奔,一撞三关,直透顶门,得与真汞配合,结成丹砂。非拘束禁门之功而谁欤。

  吕组纯阳文集中之口诀:

  无中出有还丹象,阴里生阳大道基。

  李清庵火候歌之口诀:

  极致清虚守静笃,静中一动阳来复。

  钟离权破迷正道歌口诀:

  一点最初真种子,入得丹田万古春。

  白玉蟾方法归一歌口诀:

  一阳方动大丹成,片晌工夫造化灵。

  莹蟾子炼虚歌口诀:

  虚极只虚元气凝,静之又静阳来复。

  刘海蟾还金篇口诀:

  渺邈但捞水里月,分明只采镜中花。

  许旌阳石涵篇记口诀:

  恍惚穹冥二气精,能生万象合乾坤。

  张紫阳悟真篇口诀:

  恍惚之中寻有象,穹冥之内觅真精。

  还阳子见性篇口诀:

  日精若与月华合,自有真铅出世来。

  张用成悟真篇口诀:

  若问其铅何物是,蟾光终日照西川。

  诸真玄奥广集口诀:

  真铅不产五金内,生在穹冥天地先。

  李道纯原道歌口诀:

  坎水中间一点真,急须取向离中辏。

  李清庵中和集口诀:

  三物混融三性合,一阳来复一阴消。

  刘奉真白龙洞中之口诀:

  些儿须问天根处,亥子中间得最真。

  梅志仙采药歌口诀:

  阴跷泥丸,一气循环。下穿地户,上拨天关。

  石杏林口诀:

  万籁风初起,千山月三圆。急须行政生,便可运周天。

  莹蟾子口诀:

  可道非常道,行动是外功。些儿真造化,恍惚穹冥中。

  石得之口诀:

  药取失天气,火寻太阳精。能知药取火,定里见丹成。

  吕纯阳口诀:

  要觅长生路,除非认本元。都来一味药,刚道数千般。

  金碧经口诀:

  元君始炼汞,神室含洞虚。玄白生金公,巍巍建始初。

  彭鹤林口诀:

  得诀归来试炼看,龙争虎战片时间。九华天上人知得,一夜风雷撼万山。

  上阳子口诀:

  虎之为物最难言,寻得归来玄又玄。一阳初动癸生处,此际因名大际先。

  陈泥丸口诀:

  半斤真汞半斤铅,隐在灵源太极先。须趁子时当采取,炼成金液入丹田。

  吕纯阳口诀:

  捉得金精固定基,日魂东畔月华西。于中炼就长生药,服了还同天地齐。

  徐神翁口诀:

  灿灿金华日月精,溶溶玉液乾坤髓。夜深天宇间无尘,唯有蟾光照神水。

  陈默然口诀:

  兑金万宝正西成,桂魄中秋倍样明。便好用功施采取,虚中以待一阳生。

  玄奥集口诀:

  一泓神水满华池,夜夜池边白雪飞。雪里有人擒玉兔,赶教明月上寒枝。

  陈图南口诀:

  窈冥才露一端倪,恍惚未曾分彼此。中间主宰这些儿,便是世人真种子。

  陈翠虚口诀:

  只取一味水中金,收拾虚无造化窟。促将百脉尽归根,脉住气停丹始结。

  龙盲子口诀:

  先天一气号其铅,莫信迷徒妄指传。南北滋张缘朕兆,一灵飞走赖拘钤。

  钟离权口诀:

  塞兑垂帘寂默窥,满空白雪乱参差。殷勤收拾无令失,贮看孤轮月上时。

  薛道光口诀:

  无不为之有以为,坎中有白要归离。水源初到极清处,一点灵光人不知。

  吕洞宾口诀;

  奠怪瑶池消息稀,只缘人事隔天机。若人寻得水中火,有一黄童上太微。

  莹蟾子李翁口诀:

  玄关欲透作工夫,妙在一阳来复。天癸方生忙下手,采处切须虔笃。

  邵康节口诀:

  忽然夜半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若识无中含有象,许君亲见伏羲来。

  上阳子口诀:

  元来一味坎中金,未得师传枉用心。忽尔打开多宝藏,木非土也不成林。

  陈翠虚口诀:

  父精母血结胎成,尚自他形似我形。身内认吾真父母,方才捉得五行精。

  陈泥丸口诀:

  西南路上月华明,大药还从此处生。记得古人诗一句,曲江之上鹊桥横。

  玄奥集中口诀:

  炼丹仔细辨功夫,昼夜殷勤在药炉。若遇一阳才起复,觉时须采老时枯。

  张三峰口诀:

  佛印指出虚而觉,丹阳诀破无中有。捉住元初那点真,万古千秋身不朽。

  珠玉集中口诀:

  水乡铅,只一味,不是精神不是气。元来即是性命根,隐在先天心坎内。

  上阳子口诀:

  恰恰相当绝妙奇,中秋天上月圆时。阳生急采无今缓,进火功夫要虑危。

  陈泥丸口诀:

  寓坎名为水火精,本是乾坤二卦成。但取坎宫点离穴,纯干便可摄飞琼。

  玄奥集口诀:

  忧惚之中有至精,龙吟虎啸最堪听。玄珠飞趁昆仑去,昼夜河车不暂停。

  薛紫贤口诀:

  轧轧相从响发时,不从他得豁然知。桔槔说尽无生曲,井底泥蛇舞柘枝。

  许宜平口诀:

  返本还原已到干,能升能降号飞仙。一阳生是兴功日,九转周为得道年。

  陈翠虚口诀:

  日乌月兔两轮圆,根在先天采取难。月在望中能采取,天魂地魄结灵丹。

  金丹撮要口诀:

  一气团成五物真,五物团成一物灵。夺得乾坤真种子,子生孙兮又生孙。

  回谷子口诀:

  精神气血归三要,南北东西其一家。天地变通飞白雪,阴阳和合产金华。

  王果斋口诀:

  精神气,药最亲,以此修丹尚未真。修丹只要乾坤髓,乾坤髓即坎离仁。

  陈泥丸口诀:

  铅汞相传世所稀,朱砂为质雪为衣。朦胧只在君家舍,日日君看君不知。

  李清庵口诀:

  先天至理妙难穷,铅产西方汞产东。水火二途分上下,玄关一窍在当中。

  王阳明口诀:

  闲观物态皆生意,静悟天机入穹冥。道在险夷随地乐,心忘鱼鸟自流行。

  邵康书口诀:

  天心复处是无心,心到无时无处寻。若谓无心便无事,水中何故却生金。

  李清庵中和集中之口诀:

  炼汞烹铅本没时,学人当向定中推。客尘欲染心无着,天癸才生神自知。

  性寂金来归性本,精凝坎去补南离。两般灵物交并后,阴尽阳纯道可期。

  李道纯中和集中之口诀:

  火将容易药非遥,天癸生如大海潮。两种汞铅知采取,一齐物欲尽捐消。

  掀翻万有三元合,炼尽诸阴五气朝。十月脱胎丹道毕,婴儿形兆渴神霄。

  陈楠口诀:

  夺取天机妙,夜半看辰杓,一些殊露。阿谁运列稻花头,便向此中采取。

  宛如碧莲含蕊,滴破玉池秋万籁。风初起,明月一沙欧。

  以上皆诸真得药口义,各自变量言,以便印证者。

聚火载金诀法(聚火载金图)

  起先运南方离宫之火,以炼北方水中之金,是为以红投黑,则凝神入坤脐而生药。如今运北方水中之金,以制南方火中之木,是为以黑见红,则凝神入干顶而成丹。

  故紫阳悟真篇云:

  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在干家交感宫。

  崔公入药镜云:产在坤,种在干。干居上为鼎,坤居下为炉。非猛烹极煅则药不能出炉,非倒行逆旋则药不能升鼎。铅者,其性沉重之物也,若不得火,何由而飞?汞者,其性飞扬之物也,若不得铅,何由而结?是以聚火之法最为紧要也。

  何谓聚火之法?此法即达摩、海蟾二祖师吸、舐,撮、闭四字诀是也。吸者,鼻中吸气以接先天也。舐者,舌拄上腭以迎甘露也。撮者,紧摄谷道内中提,明月辉辉顶上飞也。闭者,塞兑垂帘兼逆听,久而神水落黄庭也。

  胡翠湖云:下不闭则火不聚而金不升,上不闭则药不凝而丹不结。是以聚火之法,乃采取烹炼之先务也。其恍恍惚惚是采取时候,猛烹极炼是采取功夫,吸、舐、撮、闭又是烹炼之的旨也。

  夫采取之法,贵乎知时,不可太早,太早则药嫩易升。亦不可太迟,太迟则药老成质。必铅华吐白,玄珠成象,方是采取时节。

  张紫阳云:铅遇癸生须急采,金逢望远不堪尝。

  张三峰云:电光炼处寻真种,风信来时觅本宗。

  电光炼处,则穹冥之后,恍惚之间,一阳爻动之时,珠落毕池之际。此时节用参同契拘束禁门诀,紧塞太玄,闭任开督。即忙鼓之以橐钥,吹之以巽风,煅之以猛火。火炽则水沸,水沸则驾动河车,载金上升,泥丸与真汞配合,汞得铅降,亦不飞走。如此渐渐抽添,渐渐凝结,自然铅日减,汞日添。久之铅尽汞自干,阴尽阳自纯,至此则金丹大药成矣。

  炼此大药,别无他术,只是采取先天一点祖炁,以为金丹之母耳。受之师曰:炼大梵之祖炁,飞时后之金晶,存帝一之妙相,返三素于黄庭。此是口诀中之口诀也。

  学者徒知以铅汞交结为丹,而不知采取、抽添、烹炼、火候各有次序法度。盖采取以作其始,抽添以成其终,于中调停,全仗火候。

  所以紫阳云:

  纵识朱砂及黑铅,不知火候也如闲。

  朱晦翁云:

  神仙不作参同契,火候工夫哪得知。

  薛道光云:

  圣人传药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莫将大道为儿戏,须其神仙仔细推。

  火候之法,有文有武,不可一律齐也。静中阳动,金离矿地,下雷轰,火逼金。此第四节之火候也。谩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此第六节之火候也。阳文阴武无令失,进退抽添有驭持。此第五节之火候也。成性存存者,儒家之火候也。绵绵若存者,道家之火候也。不得勤、不得怠者,释家之火候也。三月不违者,颜子之火候也。吾日三省者,曾子之火候也。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者,夏之火候也。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子思之火候也。必有事焉而无正心,勿忘而勿助长者,孟子之火候也。发愤忘食,孔子之武火也。乐以忘忧,孔子之文火也。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者,至诚无息而火候纯也。火候纯,大丹成,而作圣之功毕也。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第五节口诀

乾坤交媾去矿留金

(乾坤交媾图)

(内附卯酉周天口诀)

  予前以性命之统乎其中者而言之,乃上乘法也。予今以性命之归乎其根者而言之,乃最上乘法也。

  夫以性命之统乎其中者,此道寥寥,自钟吕而下世鲜知矣。况乎性命之归乎其根者耶,而世之知之者为尤鲜矣。似此窍妙之奥、性命之微,若不复语重言,则学者难于悟入。

  原人自父母之生以前,本体太虚而已矣。其余之所谓无极者乎?既而父母媾精,而后一点灵光而已矣。其余之所谓太极者乎?而一点灵光,原从太极中来者,我之元神也。由是而气,由是而形,唯知有此形气已尔。美衣美食以奉养此身也,功名富贵以尊崇此身也。如此而生,如此而死,自以为得矣。而子思之所谓天命之性者,非唯不能知,亦且不愿知也。而其所以不愿知者,岂非孟子所谓不可以已而失其本心者乎?

  若能知所以,反而求之,以复还我太虚一炁之本初,一点灵光之旧物者,非此金丹大道不可也。

  然而金丹大道之秘密在性命两字。性者,天也,常潜于鼎,故顶者,性之根也。命者,海也,常潜于脐,故脐者,命之带也。经云:性在天边,命在海底是也。

  盖天中之窍圆而藏性,能通于地中之窍。故其贯也则自上而下,直养而无害也。地中之窍方而藏命,能通于天中之窍,故其贯也则自下而上,直养而无害也。

  孔子曰:智者,动天圆之象也。仁者,静地方之象也。天圆者何?圆陀之义也。乃性之所寄,为命之根矣。地方者何?方寸之义也。乃命之所系,为性之根也。性命混成,实非有两,潜天而天,潜地而地,优优洋洋,无体无方。在眼日见,在耳日闻,在鼻辨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悟者知是佛性,迷者唤作精魂。

  盖怫性者,本性也。而所谓本性者,岂非是我本来之所自有之真性欤。真性者,天命之性也。以其不落边际,故谓之中。以其一直无妄,故谓之诚。以其与物同体,故谓之仁。以其至尊无对,故谓之独。混沦一个,无欠无余。及乎太极一判,两仪始分,则轻清者腾而在上,重浊者碇而在下。于是坎宫有铅,离官有汞,而向之所谓一物分为二,能知二者名。

  这二者之名,丹经不敢漏泄,巧喻多端,万字千名,不可胜计。如论顶中之性者,喻之曰汞也、龙也、火也、根也、日也、魂也、离也、干也、己也、天也、君也、虚也、兔也、无也、主也、浮也、朱砂也、扶桑也、姹女也、昆仑也;如论脐中之命者,喻之曰铅也、虎也、水也、蒂也、月也、魄也、坎也、坤也、戊也、地也、臣也、实也、乌也、有也、宾也、沉也、水银也、华岳也、婴儿也、曲江也。至于阴中含阳,阳中藏阴,千言万论,不过引喻二者之名耳。

  故元皇诀曰:铅汞鼎中居,炼成无价珠。都来两个字,了尽万家书。

  钟离翁曰:除却汞铅两味药,其它都是诳愚迷。

  高象先曰:梦谒西华到九天,真人授我指玄篇。其中简易无多子,只要教人炼汞铅。

  马丹阳曰:铅汞是水火,水火是龙虎,龙虎是神气,神气是性命。

  总来只是这两个字,两个字只是一个理。故盲修者岐而二之,若真修者合而一之。合一者,炼炁而凝神,尽性而至命,烹铅而干汞,取坎而填离。

  盖离中灵物号曰流珠,寓神则营营而乱,寓精则持盈而难保。所以葛仙翁作流珠歌叹其难驭而易失也。岂不观魏伯阳云乎: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华,转而相因。又曰: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将欲制之,黄芽为根。曰金华,曰黄芽,皆指真铅而言,真铅者,乃太阴之精也。曰流珠,曰姹女,皆指灵汞而言,灵汞者,太阳之气也。

  然此灵汞,其唯猛烈,见火则飞走无踪,不得真铅,何以制伏?故紫阳曰:要者须制伏觅金公。金公者,铅字也。盖铅自曲江而来,穿夹脊、彻玉京,斡旋沂流直上泥丸。虽名抽铅添汞,实是还精补脑。

  翠虚篇云:

  天有七星地七宝,人有七窍权归脑。

  太古集云:

  金丹运至泥丸穴,名姓先将记玉都。

  法宝遗珠云:

  识得本来真面目,始知生死在泥丸。

  黄庭经云:

  泥丸百节皆有神。

  又云:

  脑神精根字泥丸。

  又云:

  一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但思一部寿无穷。

  所谓方圆一寸者,即释迦摩顶受记之处也。此处乃玄中之玄,天中之天。郁罗萧台,玉山上京。脑血之琼房,魂精之玉室,百灵之命宅,津液之山源。此正在两耳交通之穴,前明堂后,玉枕上,华盖下,绛宫北极太渊之中,乃真一元神所居之室也。

  昔黄帝上峨嵋山,见天真皇人于玉堂,请问真一之道。皇人曰:此道家之至重其经,上帝秘在昆仑五城之内。藏以玉函,刻以金扎,封以紫泥,印以中章。吾闻之精云:在北极太渊之中,前有明堂,后有玉枕。上有华盖,下有绛宫。巍巍华盖,金楼穹窿。左罡右魁,激波扬空。紫芝被崖,朱草朦胧。白玉嵯峨,日月垂光。历火过水,经玄涉黄。城门交错,帷帐琳琅。龙虎烈卫,神人在旁。不施不与,一安其所。不迟不疾,一安其室。能暇能预,一乃不去。守一存真,一乃通神。少欲约食,一乃留息。白刃临头,思一得生。知一不难,难在于终。守之不失,可以无穷。此真一秘旨之略也。

  故道德经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王侯得—以为天下。贞所谓神以知来,知以藏往也。所谓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也。分之为二,阴阳之根底也。分之为五,五行之枢纽也。又分为八,八八六十四而为河图之数也。又分为九,九九八十一而为洛书之数也。又散之为万,生生化化万物之纲维也。

  羲文得其一,而周易兴焉;禹箕得其一,而洪范畴焉;周茂叔得其一,而太极图焉;邵尧夫得其一,而经世作焉;老子得其一,而万事毕焉;释迦得其一,而万法归焉。归根者,归此也。复命者,复此也。

  西升经曰:人能守一,一亦守人。思一至饥,一与之粮。思一至渴,一与之浆。

  灵枢经曰:天谷元神,守之自真。

  又曰:子欲长生,抱一当明。

  又曰:抱一守真,神自通灵。

  人能握神守一于本宫,则真炁自升、真息自定、真精自朝、灵苗自长、天门自开、元神自现。顶窍开而窍窍齐开,元神居而神神听命。神既居其窍而不散,则人安得而死乎?即黄庭经所谓,子欲不死,修昆仑是也。

  故丘处机云:

  久视昆仑守真一,守得摩尼圆又赤。清虚浩旷陀罗门,万佛千仙从此出。

  还元篇云:

  悟道显然明廓落,闲闲端坐运天关。

  此是根本功夫,头脑学间,拨天关之手段,脱死籍之灵章。此道上苍所秘,古今仙佛皆不敢明言。真所谓千人万人中一人两人知者也。玄哉!玄哉!更有言不尽的口诀。

  再一叮咛,当其真铅入鼎之时,须要驱除杂念,奋速精神,口视顶门,用志不分,霎时龙虎交战,造化争弛,雷轰电掣,撼动乾坤,百脉悚然,九宫透彻,金晶灌顶,银浪冲天。

  紫阳所谓:以黑而变红,一鼎云气浓。少顷玉鼎汤温,金炉火散,黄芽遍地,白雪漫天,夫唱妻随,龙吟虎啸,阴恋阳魂,阳抱阴魄,铅精汞髓,凝结如珠。

  玉蟾所谓:夫妇老相逢,恩情自留恋,此际玄珠成,象矿去金存。而一点金液复落于黄庭旧处矣。

  斯时也,溶溶然如山云之腾太虚,霏霏然似膏雨之遍原野,淫淫然若春雨之满泽,液液然像河水之将释。百脉冲和而畅乎四体,真个是拍拍满怀都是春也。见此效验,急行卯酉周天,进阳火,退阴符,使东西会合,南北混融,则四象五行攒族一鼎,混有灵于天谷,理五气于泥丸也。

  高象先云:

  玄珠飞到昆仑上,子若求之凭罔象。

  河东歌云:

  两物擒来共一炉,一泓神水结真酥。

  指玄篇云:

  必知会合东西路,切在冲和上下田。

  陈泥丸云:

  白虎自兹相见后,流珠哪肯不相从。

  段真人云:

  四象五行攒族处,乾坤日月自然归。

  渐悟集云:

  因烧丹药火焰下,故使黄河水逆流。

  纯粹吟云:

  子午炉前分进退,乾坤鼎内列浮沉。

  玄奥集云:

  金消木性相交合,黑汞结铅自感通。

  云房真人云:

  驱回斗柄玄关理,斡转天关万象通。片响龙虎频斗罢,二物相交顷刻中。

  指玄篇云:

  奔归气海名朱骥,飞入泥丸是白鸦。昨夜虎龙争战罢,雪中微见月钩斜。

  醒眼诗云:

  木金间隔各西东,云起龙吟虎啸风。二物寥寥天地回,幸因戊己会雌雄。

  陈泥丸云:

  子时气到尾闾关,夹脊河东透甑山。一颗水晶入炉内,赤龙舍汞上泥丸。

  翠虚篇云:

  醉倒酣眠梦熟时,满船载宝进曹溪。一方识破丹基后,放去收来总是伊。

  古仙歌云:

  水银一味是仙药,从上传流伏火难。若遇河东成紫粉,粉霜一吐化金丹。

  玄奥集云:

  移将北斗过南辰,两手双擎日月轮。飞赴昆仑山上出,须臾化作一天云。

  阴长生云:

  夜深龙吟虎啸时,急驾河东无暂歇。飞精运上昆仑顶,进火玉炉烹似雪。

  张元化云:

  沂流一直上蓬莱,散在甘泉润九垓。从此丹田沾润泽,黄芽遍地一齐开。

  原道歌云:

  妙运丹田须上下,须知一体合西东。几回笑指昆山上,夹脊分明有路通。

  玄奥集云:

  独步昆仑望穹冥,龙吟虎啸甚分明。玉池常滴阴阳髓,金帛时烹日月精。

  群仙珠玉云:

  一点丹阳事回别,须向坎中求赤血。捉来离位制阴精,配合调和有时节。

  金丹集云:

  河东搬运上昆山,不动纤毫到玉关。妙在八门牢闭锁,阴阳一气自循环。

  无一歌云:

  此到一复忘一可,可与元化同出没。设若执一不能忘,大似痴猫守空窟。

  白玉蟾云:

  汞心炼神赤龙性,铅身凝气白虎命。内外浑无一点阴,万象光中玉清镜。

  纯阳文集云:

  盗得乾坤祖,阴阳是本宗。天魂生白虎,地魄产青龙。

  运宝泥丸住,搬精入上宫。有人明此法,万载貌如童。

  抱一子显道图云:

  造道原来本不难,工夫只在定中间。阴阳上下常升降,金水周流自返还。

  紫府青龙交白虎,玄宫地轴合天关。云收雨散神胎就,男子生儿不等闲。

  玄奥集云:

  要识玄关端的处,儿女笑指最高峰。

  最高峰,秀且奇,彼岸蒙蒙生紫芝。

  只此便是长生药,无限修行人不知。

  许宣平玄珠歌云:

  天上日头地下转,海底蝉娟天上飞。乾坤日月本不运,皆因斗柄转其机。

  人心若与天心合,颠倒阴阳只片时。龙虎战罢三田静,拾起玄珠种在泥。

  群仙珠玉歌云:

  铅思汞,汞思铅,夺得乾坤造化权。性命都来两个字,隐在丹经千万篇。

卯酉周天口诀(周天璇玑图)

  前段乾坤交媾,收外药也。此段卯酉周天,收内药也。外交媾者,后上前下,一升一降也。内交媾者,左旋右转,一起一伏也。两者循环,状似璇玑。

  故魏伯阳云:循据璇玑,升降上下,周流六爻,难以察睹。世人只知有乾坤交媾,而不知卯酉周天,是犹有车而无轮,有舟而无舵,欲望远载,其可得乎?

  故还元篇云:轮回玉兔与金乌,道在人身人自迷,满目尽知调水火,到头几个识东西。东者,水性也。西者,金情也。一物分二,间隔东西。今得斗柄之机干旋,则木性爱金,金情恋木,两相交结,而金木交并矣。金本交并,方成水火全功。丹经谓之和合四象者此也。

  故张全一铅火秘诀云:

  大药之生有时节,亥末子初正半夜。精神相媾合光华,恍恍惚惚生明月。

  媾罢流下喷泡然,一阳来复休轻泄。急须闭在太玄关,火逼药过尾闾穴。

  采时用目守泥丸,垂下左上且凝歇。谓之瞻理脑升玄,右边放下复起折。

  六六数毕药生干,阳极阴生往右迁。须开关门以退火,目光下瞩守坤田。

  右上左下方凝住,三八数了一周天。此是天然真火候,自然升降自抽添。

  也无弦望与晦朔,也无沐浴共长篇。异各剪除譬喻扫,只斯两句是真诠。

  其法在乾坤交媾后行之,则所结金丹不致耗散也。先以法器顶住太玄关口,次以行气主宰下照坤脐。良久,徐徐从左上照干顶。少停,从右降下坤脐。是为一度。又从坤脐而升上干顶,又从干顶而降下坤脐。如此三十六转,是为进阳火。三十六度毕,并关以退火,亦用下照坤脐,从右上至干顶,左边放下坤脐,是为一度。如此二十四转,是为退阴符。二十四度毕。

  故张紫阳云:

  斗极建四时,八节无不烦。斗极实兀然,魁杓自移动。

  只要两眼皎,上下交相送。须向静中行,莫向忙里送。

  所以用两眼皎者,何也?盖眼者,阳窍也。人之一身皆属阴,唯有这点阳耳。我以这一点之阳,从下至上,从左至右,转而又转,战退群阴,则阳道日长,阴道日消。

  故易曰: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又能使真气上下循环,如天河之流转,其眼之功可谓大矣。

  盖人初结胎时,天一生水,先生黑睛,而有瞳仁属肾,地二生火,而有两皆属心。天三生木,而有黑珠属肝;地四生金,而有白珠属肺;天五生土,而有上下胞胎属脾。由此观之,则五脏精华皆发于目也。

  因师指窍之后,见妇人小产,半马落胎,并抱鸡之蛋,俱先生双目而脏腑皆未成形。予始知目乃先天之灵,元神所游之宅也。

  皇极经世书云:天之神,栖于日;人之神,发于目。大矣哉!人之神发于目也。生身处,此物先天地生;没身处,此物先天地没。水、火,木、金、上之五行,攒簇于此,肝、心、脾、肺、肾之五脏,钟灵于此,唾、涕、精、津、气、血、液之七物,结秀于此。其大也,天地可容,其小也,纤毫不纳。兹非吾一身中之大宝也欤。

  内指通玄诀云:

  含光便是生长药,变骨成金上品仙。

  上阳子云:

  玄微妙诀无多吉,只在眼前人不顾。

  崇正篇云:

  搬运有功连昼夜,斡旋至妙体璇玑。

  火候歌云:

  欲透玄玄须谨独,谨独工夫机在目。

  陈泥丸云:

  真阴真阳是其道,只在眼前何远词。

  薛道光云:

  分明只在眼睛前,自是时人不见天。

  刘海蟾云:

  下降上升循壳轴,左旋右复合枢机。

  王子真云:

  昨宵姹女启灵扉,窥见神仙会紫微。北斗南辰前后布,两轮日月往来飞。

  萧紫虚云:

  如龙养珠常自顾,如鸡孵卵常自抱。金液还丹在眼前,迷者多而悟者少。

  陈翠虚云:

  不是灯光日月星,药灵自有异常明。垂帘久视光明处,一颗堂堂现本真。

  翠虚篇云:

  莫谓金丹事等闲,切须勤若力攒研。殷勤好与师资论,不在他途在目前。

  玄坤集云:

  青牛人去几多年,此道分明在目前。欲识目前真的处,一堂风冷月蝉娟。

  陈泥丸云:

  大道分明在眼前,时人不会娱归泉。黄芽本是乾坤气,神水根基与汞连。

  玄学统宗云:

  几回抖搜上昆仑,运动璇玑造化分。昼夜周而还复始,婴儿从此命常存。

  观吾判感歌云:

  这骨董,大奥妙,妙在常有观其窍。此窍分明在目前,下士闻之即大笑。

  金丹赋云:

  呼龙虎吸,魂吞魄吐。南北交媾于水火,卯酉轮还于子午。

  总括乾坤之策,优游变化之主。母子包罗于匡廊,育养因依于鼎釜。

  郡仙珠玉山云:

  觉中觉了悟中悟,一点灵光无遮护。放开烈焰照娑婆,法界纵横独显露。

  这些消息甚幽微,木人遥指白云归。此个玄关口难说,目前见得便忘机。

  南谷子云:

  至道不远兮,恒在目前窍。窃天地之机兮,修成仙胎。

  纯阳子云:

  有人问我修行法,遥指天边日月轮。

  以上诸仙雅言,皆发明行气主宰之义也。

  盖此节工夫与第四节同是一理,承上接下,端如贯珠,采取药物于曲江之下,聚火开之而上升于干,乾坤交媾于九宫之上,周天运之而凝结于鼎。

  张紫阳云:

  都来片饷工夫,永保无穷逸乐。

  轻清者凝于泥丸,重浊者流归气穴。逐日如此此抽添,如此交媾,汞渐多,铅渐少,久则铅将尽,汞亦干,结成一颗摩尼,是为金液大还丹也。

  故马宜甫云:

  收得水中金,采得菩提子。运得昆仑风,长寿无生死。

  盖坎中之铅,原是父之真精;离中之汞,原是母之真血。始因干体一破,二物遂分两弦。是以常人日离日分,分尽而死。所以至人法乾坤之体,效坎离之用,夺神功,改天命,求坎中之铅,制离中之汞,取坎中之阳,填离中之汞。阴尽阳纯,复成干元本体。

  故张紫阳云:

  取将坎位中心实,点化离官腹内阴。自此变成干健体,潜藏飞跃尽由心。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第六节口诀

灵丹入鼎长养圣胎

(灵丹入鼎图)

(内附火侯)

  原初那点精金浑然在矿,因火所逼,遂上干宫,渐采渐积,以烹以熔,损之又损,炼之又炼,直至烟消火灭,矿尽金纯,方才成此一粒龙虎金丹。圆陀陀,活泼泼,如露如电,非雾非烟,辉煌闪烁,光耀昆仑。放则迸开天地窍,归兮隐人翠微宫。

  此时药也不生,轮也不转,液也不降,火也不炎。五气皆朝于上阳,三华俱聚于干顶。阳纯阴剥,丹熟珠灵。

  紫阳翁曰:

  群阴剥尽丹成熟,跳出樊笼寿万年。

  是以唐宋尸解诸仙多于此处分路,随意生身,出没自由,不肯于百尺竿头而再进一步。故有七趣之讥,落空之诮。盖为不知重立我之性命,再造我之乾坤,变种性为佛性,化识神为元神,自造自化之妙也。

  若命宗人不知所以自为造化,就是枯坐旁门,而道非其道也。若性宗人不知所以自为造化,就是顽空外道,而释非其释也。

  此法乃仙真佛祖之所深秘,即自从金元以来而学道之人少有知之者。独吾师尹公曰:鼎中有宝非真宝,重结灵胎是圣胎。

  然而珠在昆仑,何由得下而结圣胎?必假神庐,窃灵阳真气以催之。太阳真火以逼之,催逼既久,则灵丹应时脱落,吞入口中,化为金液,而直射于丹房之内,霎时云腾雨施,电掣雷轰,鏖战片饷之间,销尽一身阴渣,则百灵如辐之辏壳,七宝若水之朝宗,皆聚于此矣。

  昔无上元君谓老子曰:

  神丹入口寿无穷也。

  故老子修之是为道祖。

  许宣平曰:

  神居窍而千智生,丹入鼎而万种化。

  陈虚白曰:

  我初凝结圣胎时,百脉俱停气不驰。

  施肩吾曰:

  天人同一气,彼此感而通。

  阳自空中来,抱我主人翁。

  然我既得灵丹入鼎矣,而内外交修,炼之而复炼之,而必至于天地合德,则太虚中自然有一点真阳以与我之灵丹合而为一。盖吾身之灵感天地之灵,则内真外应,浑然混合。

  金碧经云:磁石吸铁,隔碍潜通。大同此意。这段功夫全以至静为主。

  老子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当其两阳乍合,圣胎初凝,必须常常觉照,紧紧护持。如小龙之乍养珠,似幼女之初怀孕。牢关神室,不可使之渗漏。

  故太白真人曰:固济能不泄,变化在须臾。更于一切时中,四威仪内,时时照顾,念念在兹,混混沌沌,如在母胞,终日如愚而不违,不久须臾间断也。

  葛仙翁云:

  息息归中无间断,天真胎里自凝坚。

  张用成云:

  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石得之云:

  将来掌上霞光灿,吞入腹中宫殿新。

  赵缘督云:

  神丹飞落黄金室,婴儿降生极乐国。

  吕纯阳云:

  刀主饵了丹书降,跳出尘笼上九天。

  朱文公云:

  刀圭一入口,白日生羽翰。

  李清庵云:

  一颗宝珠吞入腹,作个全真仙眷属。

  陈希夷云:

  邈无踪迹归丹房,潜有机关结圣胎。

  薛紫贤云:

  四象包含归戊己,辛勤十月产婴孩。

  悟真篇云:

  果生枝上终期熟,子在胞中岂有殊。

  醉中吟云:

  宝珠笑舞辞天谷,才脱胞胎又入胎。

  张紫阳云:

  婴儿是一含真炁,十月胎圆入圣基。

  吕纯阳云:

  天生一物变三才,交感阴阳结圣胎。

  白玉蟾云:

  鸡能抱卵心常听,蝉到成形壳始分。

  俞石涧云:

  虎啸一声龙出窟,鸾飞凤舞入金城。

  群仙珠玉云:

  一粒餐兮天地寿,死生生死不相干。

  张紫阳云:

  相吞相咽却相亲,始觉男儿有孕身。

  钟离翁云:

  胎内婴儿就,勤加温养功。时时照丹房,刻刻守黄中。

  陈泥丸云:

  男儿怀孕是胎仙,只为蟾光夜夜圆。夺得天机真造化,身中自有玉清天。

  陈抱一云:

  大道无私感即来,神仙此语岂虚哉。苟非着意求铅汞,争悟天机结圣胎。

  玄奥集云:

  阆苑蟠桃自熟时,摘来服饵莫教迟。几回下手潜偷处,无限神仙总不知。

  龙眉子云:

  形如雀卵团团大,间似骊珠珠珠圆。龙子脱胎吞入口,此身已证陆行仙。

  紫虚真人云:

  初炼还丹须入室,妇人怀孕更无殊。圣胎凝结圆成后,出入行藏岂有拘。

  白紫清云:

  和将戊己作丹妒,炼得红丸化玉酥。慢守火符三百日,产成一颗夜明珠。

  张真人赠白龙洞主歌云:

  从此根苗渐长成,随时灌溉抱真精。十月脱胎存入口,不觉凡身已有灵。

  白玉蟾云:

  怪事教人笑几回,男儿今也会怀胎。自家精血自交媾,身里夫妻是妙哉。

  黄元吉云:

  鼎内金丹灿烂光,无由摘尔到黄房。忽然夜半天风便,吹送灵儿归故乡。

  陈翠虚云:

  道要无中养就儿,个中别有真端的。都缘简易妙天机,散在丹书不肯泄。

  王重阳云:

  闲中偶尔到天台。忽见霞光五色开。想是金丹初变化,取归鼎内结婴孩。

  上阳子云:

  玉皇若也问丹材,偃月炉中取下来。驰骋英雄吞一粒,男儿怀了一年胎。

  陈致虚云:

  饥餐渴饮困来眠,一道分明体自然。十月圣胎完就了,一声霹雳出丹山。

  至于释教教人亦不外此。如楞严经曰:行如佛同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既游道胎,亲奉觉乳,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夫入如来种者,以种性而为如来之种子,以自造化如来也。故曰道胎,又曰觉乳,其与妇人之乳儿,玄门之胎仙,亦何以异?及至形成出贻,亲为佛子,岂不是真人出现,大神通从此,天仙可相贺耶?

  盖丹书梵典,皆有次序口诀,但人不知。而蓦直看过去了正,是珠在路旁人不拾。惜哉!予今略摘此数条表而出之,以引古之是而证今之非也。

火候(火候崇正图、长养圣胎图)

  火候最秘,圣人不传,令则露之。药非火不产,药熟则火化矣。火非药不生,火到则丹成矣。且火候之奥,非可一概而论。

  故未得丹时,须借武火以凝之,既得丹时,须藉文火以养之。文火者。结实之火也。其养之法,节其寒温消息是也。

  故参同契曰:候视加谨慎,审察辨寒温。审其火之未燃也,须藉巽风以吹之。察其火之既燃也,须资神水以活之。若太过,则损之;若不及,则益之,俾得中和而无火燥、火寒之病矣。

  盖火之寒燥,全在意念上发端。

  陈虚白曰:念不可起,念起则火燥;意不可散,意散则火冷。唯只要一念不起,一意不散,含光默然,真息绵绵,圆明觉照,常自惺惺,此长养圣胎之真火候也。

  故白玉蟾曰:

  采药物于不动之中,行火候于无为之内。

  张三峰曰:

  以默以柔存火性,勿忘勿助养灵胎。

  刘海蟾曰:

  兀兀无为融至宝,微微文文养潜龙。

  张紫阳曰:

  自有天然真火育,不须柴炭及吹嘘。

  又曰:

  谩守药炉着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

  此四翁乃列仙中之铮铮者,皆以天然真火、自然妙用而成无上至真之道。又何尝用卦爻斤两,年月日时哉?

  今时之人,错会仙师本意,泥象执文,认指为月,而必欲推算卦体之策数,求合卦书之阴阳。吾恐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倏然疲毙,而不知其归处。

  岂不见张平叙云:

  此中得意须忘象,若究群爻谩役情。

  高象先云:

  昼夜屯蒙法自然,焉用孜孜看火侯。

  陈冲素云:

  火虽有侯不须时,些子机关我自知。

  彭真一云:

  从来真火无形象,不得师传亦大难。

  萧子虚云:

  药物调和,悟者甚易。火候消息,行之恐难。

  一十月功夫存杳杳绵绵之息,三万年气数在来来往往之间。所以养丹田之宝,此宝常在在丹鼎之珠。此珠复还,驾动河车。离尘世尾闾之海,移居天谷上昆仑蓬岛之山。前数句谓成丹之时脱胎而入日,末一句谓功成之后脱胎而出壳,中间两句谓温养子珠,长养圣胎。

  张三峰曰:

  年月日时空有着,卦爻斤两亦支离。若存会得绵绵意,正是勿忘勿助时。

  白紫清曰:流俗浅识。未学凡夫岂知元始天尊与天仙地仙,日日采药物而不停,药物愈采而无穷也。又岂知山河大地与蠢动含灵,时时行火候而无暂助,火候愈行而不歇也。神凝则精气聚而百宝结者,结胎之药物也。真息往来而未尝少有间断者,温养之火候也。

  陈虚白曰:火候之要,尤当以真息求之。

  丘长春曰:一念不离方寸是真空。此养胎之真火也。夫真火者,我之神也,而与天地之神、虚空之神同其神也。真候者,我之息也,而与天地之息、虚空之息同其息也。

  左元放曰:

  火候无为合自然,自然真火养胎仙。但存神息居丹扃,调变先天接后天。

  王重阳曰:

  圣胎既凝,养以文火。安神定息,任其自如。

  此以神感,彼以神应。天机妙用,自然而然。

  予于是而知神息者,火候也。而孟子之所谓勿忘勿助、老氏之所谓绵绵若存、释氏之所谓不得勤不得怠者,是皆神息之自然火候之微旨也。

  故曰:

  神仙不肯分明说,说得分明笑杀人。

贞集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第七节口诀

婴儿现身出离苦海

(婴儿现形图、出离苦海图)

(内附真空炼形法则)

  前面火候已足,圣胎已圆,若果之必熟,儿之必生,弥历十月,脱出其胞。

  释氏以此谓之法身,又曰实相。玄门以此谓之赤子,又曰婴儿。婴儿当移胎换鼎之时,跃然而出,潜居气穴之间,又重开一混沌也。

  盖此穴原是神仙长胎住息之乡,赤子安身立命之处。因是熟境,顺路而归。婴儿既宴坐静室,安处道场,须藏以玄玄,守以默默。始则藉坤母黄芽以育之,继则聚天地生意以哺之。此愿彼应,发迩见远。其中自呼自息,自阖自开,自动自静,自由自在,若神仙逍遥于无何乡,似如来禅定于寂灭海。

  到此大安乐处,仍须密守关元,无令外缘六尘魔贼所侵,内结烦恼,奸臣所乱。若坐若卧,常施莹净之功。时止时行,广运修持之力。遂得六门不漏,一道常通,真体如如,永固丹基者矣。日夕如此卫护,如此保顾,如龙养珠,如母育子,不可顷刻暂忘,刹那失照。

  钟离翁曰:

  孩儿幼小未成人,须藉坤娘养育恩。

  又曰:

  已证无为自在心,更须温养保全真。

  李清庵曰:

  丹从不炼炼中炼,道向无为为处为。息念息缘调祖炁,忘闻忘见养婴儿。

  吕纯阳曰:

  腹内婴儿养已成,且居尘世暂娱情。无端措大刚饶舌,却入白云深处行。

  盖温养育婴乃作仙之一大事,若养育失调,婴儿就有弃壳离巢之变。此时着实提防,不可轻纵出去,则一出而迷途,遂失舍而无归。

  故白玉蟾有重整钓鱼杆,再斫秋筠节之叹。

  上阳子云:

  既达返还九与七,此即木金三五一。炁全神壮换胎时,照护婴儿休远出。

  防护之诀,密固三要为紧。

  参同契曰:

  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

  其法是以眼观眼,以耳听耳,以鼻调鼻,以口缄口,潜藏飞跃,在正一心。则外无声色臭味之牵,内无意必固我之累。自然方寸虚明,万缘澄寂,而我本来赤子怡怡然安处其中矣。

  虽然外固三要,尤要内遣三害。三害者,邪念、烦恼、嗔恚是也。故道觉禅师曰:修此戒定慧,断彼嗅贪痴。盖贪痴易于制伏,唯有嗔毒难降。

  圣胎诀云:嗔恚之火一燃,胎真去如奔马。直待火灭烟消,方才归于庐舍。

  宋儒亦曰:忿火不惩,必有燎原之患,欲水不窒,岂无溃川之灾?

  圆觉道场修证仪云:一念嗔起,具八方障门,今欲去嗔之法,唯宗老子之日损、周易之惩忿、世尊之觉照。

  高憎妙普曰:嗔火正燃时,我以觉照之。犹如汤消冰,了了无分别。缘此嗔火非实有体,皆从无名而来。

  犹宝积经偈云:如钻木出火,要假众缘力。若缘不和合,火终不得生。是不悦意生,毕竟无所有。知声性空故,嗔也不复生。嗔不在于声,亦不身中住。因缘和合起,离缘缘不生。如因乳等缘,和合生酥酪。嗔目性无起,因于粗恶事。愚者不能了,热恼自烧燃。应当如是知,究竟无所有。嗔性本寂静,但有于假名,嗔恚即实际。以依真如起,了知如法界。是名嗔三昧。

  宝积经又云:求自然智破无名壳,则无名变成慧炬,而嗔火化作心灯,嗔之一毒既消,八万四千烦恼亦灭。

  佛经云:诸魔平等,烦恼为先。

  又云:现住菩萨魔,烦恼无所有。

  文云:智者于苦乐,不动如虚空。善观察烦恼,我我所俱离。

  又云:无障大悲,观诸众生,所有烦恼皆从虚假妄想而失。知诸烦恼,体性自离。如是随觉,即是菩提。烦恼之性,即菩提性。

  又云:烦恼境是佛境界,观烦恼性空是正修行。

  又云:欲除烦恼,当行正念。

  四祖亦云: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

  细观佛祖经旨大概,谓烦恼性空勿为窒碍,观如梦幻,不用介怀。设使触景情动,如回应声,既应即止。若此,则烦恼尘劳不待断而自灭,胎真赤子弗假修而自灵。

  又有经云:

  以智慧剑破烦恼贼,以智慧刀裂烦恼纲,以智慧火烧烦恼薪。

  僧圆照云:

  对治烦恼魔,清净常欢喜。

  庞居士云:

  谛现四大本空,烦恼何处安脚。

  晁文元云:

  身同梦幻非真有,事比风云不久留。既能洞达须刚断,烦恼魔空过即休。

  张紫阳云:

  可谓道高龙虎伏,堪言德重鬼神饮。已知寿永齐天地,烦恼无由更上心。

  六祖坛经云: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故缨珞经云:佛言我从本来不得一法,究竟定意,始知所谓无念。若得无念者,观一切法,悉皆无形,因此得成无上正真之道。

  又云:世人不能成道而脱生死者,良由妄念为轮回种子耳。

  盖妄念起处,即是生灾。妄念息处,即是真元。故玄门以止念为本,释教以无念为宗。

  无念者,为无邪念,非无正念。念有念无即名邪念,不念有无助名正念。念善念恶即名邪念,不念善恶即名正念。乃至苦乐、生灭、取舍、冤亲、憎爱,井名邪念,不念苦乐等是名正念。但事来不受一切处,无心即是无念也。无念之念,谓之正念。

  佛经云:善男子我等住于无念法中,得如是金色三十二相,放大光明,照无余世界。

  高峰禅师云:

  慈氏受一生成佛之功,不出一念无生性海。

  智常禅师云:

  真如无念。非念法能阶实相,无生岂生心。能至无念念者,即念真如;无生生者,生乎实相。

  李之才云:

  念之天理则明月之当空,念之人欲则浮云之蔽日。

  寒山子云:

  旋干倒岳镇常静,一念万年永不移。

  天隐子云:

  不睹不闻存觉性,无思无念养胎仙。

  宝积经中所说菩萨安住无所住之念,非忆非忘所安住念,即名法界。是知从上若佛、若祖、若圣、若仙,皆因冥心息念而得妙道。

  故尚书曰:唯狂克念作圣,然克念之功须要躬行实践,方有进步。不然,一片太虚,途路甚远,少一步定是到不得。

  昔人所谓工夫不到不方圆,工夫若做到极,则处自然入于无念。既得无念真常,则玄窍婴儿寂寂然而无挠扰之患矣。

  刘虚谷云:

  大功欲就三千日,妙用无亏十二时。

  陈朝元云:

  含养胞胎须十月,育婴乳哺要千朝。

  泥丸翁云:

  片响工夫修便现,老成须是过三年。

  三年功夫已完,温养事毕。即悟真所谓,一霎火焰飞,真人自出现。真人既现,必出太玄而升天谷,再加冥心灭尽之功,则有通灵变化之妙。

  刘海蟾曰:

  卦行火侯周天毕,孕个婴儿镇下田。霹雳一声从地起,干户肇开光万里。翻身推出太玄关,这回方是真仙子。

真空炼形法则(真空炼形图)

  普照怫心曰:

  异端有白我其观,却叹人从瓮里盘。最上一乘含蓄远,好从玄窍觅天宽。

  盖真空炼形之法,譬喻运瓮相似。若处瓮内,焉能运之,必也处于瓮外。身处瓮外者,即释氏所谓外其身而虚空之是也。

  故老子曰:

  外其身而身修,忘其形而形存。

  薛道光曰:

  若人空此幻化身,亲授圣师真规则。

  张全一曰:

  太虚是我,先空其身。其身既空,天地亦空。

  天地既空,太空亦空。空无所空,乃是真空。

  清静经曰: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视其形,形无其形。形无其形者,身空也;心无其心者,心空也。心空无碍,则神愈炼而愈灵;身空无碍,则形愈炼而愈清。直炼到形与神而相涵,身与心而为一,方才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者也。

  古仙曰:形以道全,命以术延。此术是窍无涯之元炁,续有限之形躯。无涯之元炁,是天地阴阳长生真精灵父圣母之炁也。有限之形躯,是阴阳短促浊乱凡父凡母之气也。故以真父母之炁变化凡父母之身为纯阳真精之形,则与天地同寿也。

  按孙陀罗尊者云:世尊教我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硫璃烟相渐消,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照,照十方界,得阿罗汉。

  朱元晦云:

  鼻端有白,我其观之。

  莫认真云:

  平生姿韵爱风流,几笑时人向外求。万别千差无觅处,得来原在鼻尖头。

  夫人未生之先,一呼一吸,气通于母。人之既生之后,一呼一吸,气通于天。天人一气,联属流通,相吞相吐,如扯锯焉。天与之我,能取之得其气,气盛而生也。天与之天,复取之失其气,气绝而死也。

  故圣人观天之道,抉天之行,每于义驭未升,肠谷之时,凝神静坐,虚以待之,内含意念,外舍万缘,顿忘天地,粉碎形骸。自然太虚中有一点如露如电之阳,勃勃然,入玄门,透长谷,而境上泥丸,化为甘霖而降于五内。我即鼓动巽风以应之,使其驱逐三关九窍之邪,扫荡五脏六腑之垢,焚身炼质,煅滓销霾,抽尽秽浊之躯,变换纯阳之体。累积长久,化形而仙。

  陈翠虚曰:

  透体金光骨髓香,金筋玉骨尽纯阳。炼教赤血流为白,阴气消磨身自康。

  丘长春曰:

  但能息息常相顾,换尽形骸玉液流。

  张紫琼曰:

  天人一气本来同,为有形骸碍不通。炼到形神冥合处,方知色相即真空。

  薛复命曰:

  不知将谓气,得后自然真。

  董汉醇曰:金用矿消,形由炁炼。炼形之法,总有六门。其一曰玉液炼形,其二曰金液炼形,其三曰太阴炼形,其四曰太阳炼形,其五曰内观炼形。若此者总非虚无大道,终不能与太虚同体。唯此一诀,乃曰真空炼形。虽曰有作,其实无为,虽曰炼形,其实炼神,是修外而兼修内也。

  依法炼之,百日则七魄亡形,三尸绝迹,六贼潜藏,而十魔远遁矣。炼之千日,则四大一身,俨如水晶塔干,表里玲珑,内外洞彻,心华灿然,灵光显现。灵光者,慧光也,故曰惹光生处觉花开。盖慧觉花开非炼形入微与道冥一者不能有此。

  故生神经曰:身神并一,则为真身;身与神合,形随道通。隐则形固于神,显则神合于气。所以蹈水火而无碍,对日月而无影。吾亡在己,出入无间。或留形住世,或脱质升仙。有白日而飞肉尸者,黄帝之谓也。有留形在世者,彭祖之谓也。有受命而居天职者,张天师之谓也。有拔宅而上升者,许施阳之谓也。有示疾而终者,王重阳之谓也。有入仕而臣者,东方朔之谓也。至于老子为柱史,辛钘为大夫,尹喜为关令,伯姬为卿上,唐典隐昆陵,孑休治漆园,帝者师四,皓辅汉惠,仇生仕殷,辅光仕汉,马舟仕晋,海蟾仕燕,正阳弃官,纯阳应举,常有执鞭,琴高执笏。若此者,多不可以枚数。

  噫!神仙之隐显去留,岂世之凡夫所能测度者哉。更若凭虚御风之,列子折芦过江之,达摩非若淘质炼形之功,又安能如此轻举之身乎?此形神俱妙之道,非坐脱立亡者之所能知。所以不免有抛身入身之失尔。

  故学仙佛之流,若独以炼神为妙,不知炼形为要者,所谓清灵善化之鬼,何可与高仙为比哉?大抵温养炼形,无分彼此,虽然在两处发明,其实是一个道理。内外兼修,不相违背。若十日功夫无间,乃悬崖撒手时也。自然言语道断,心思路绝。能所两亡,色空俱泯,无滞无碍,不染不着,身似翔鸿不可笼,心如莲华不着水。火光净净,潇潇洒洒,腾腾任运,任运腾腾,做一个无事无为、自在消逼之散汉也。此际婴儿渐露其形,与人无异,愈要含华隐曜,镇静心田,若起欢忻,就要广境。

  如陈泥丸云:

  我昔功夫行一年,六脉已息气归根。有个婴儿在丹田,与我形貌亦如然。

  婴儿既长,穴不能居,自然裂窍而出、贯顶而升。此之谓出离苦海而起彼岸也。

  永明寿禅师云:

  身在苦海中,赖此铁罗汉。苦海既脱离,舍筏登彼岸。

  观吾陈真人云:

  此岸波涛已脱离,到彼方知寿可跻。一得归来宜永得,渡河筏子上天梯。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第八节口诀

移神内院端拱冥心

(端拱冥心图、化身五五图、跨凤凌霄图、阳神出现图)

  始则有作有为者,采药结丹以了命也;终则无作无为者,抱一冥心以了性也。

  悟真篇云:

  始则有作人争觉,及至无为众始知。但见无为为道妙,不知有作是根基。

  证道歌云:

  到无为处不无为,方知吾道是希夷。

  今之在象凡夫、出家外道,只知有这边道理,不知有那边境界,只知有此间之妙,不知有彼岸之玄;只知无事,而不知稀有之事;只知无为,而不知有为之法。此乃知其一不知其二。修其性不修其命者也。

  故丹道未成之先,若不知下学之有为,而着于空焉,则谓之落空汉。丹道已成之后,若不知上达之无为,而着于相焉,则谓之守尸鬼。

  石杏林曰:

  有物非无物,无为合有为。

  陈泥丸曰:

  我闻前代诸圣师,无为之中无不为。

  阴长生曰:

  无为真人居上界,空寂更无尘可碍。有为功就又无为,无为也有功夫在。

  所谓真人居上界者,即婴儿出离苦海、移居天谷之时也。空寂冥心者,即吕祖向晦冥息真心合道之法也。

  施肩吾曰:达摩面壁九年,方超内院世尊。冥心六载,始脱樊笼。

  夫冥心者,深居静室,端拱默然,一尘不染,万虑俱忘,无思无为,任运自如;无视无听,抱神以静,无内无外,无将无应,离相离空,离迷离妄,体含虚寂,常觉常明,但冥此心,万法归一,则婴儿安居于清灵之境、栖止于不动之场。色不得而碍之,空不得而缚之,体若虚空,安然自在矣。

  故达观禅师云:

  色不缚兮空不碍,昙息冥心观自在。大千万有总归无,世界坏时渠不坏。

  谭长真云:

  婴儿移在上丹田,端拱冥心合自然。修到三千功行满,凭他作佛与升仙。

  此处是纯一不杂的工夫,岂能空纤毫情想,但起希仙作佛之心,便直生死窍中,不能得出。

  所以关尹子云:若有厌生死心,超生死心,只名为妖,不名为道。

  益清静体中,空空荡荡,晃晃朗朗,一无所有,一切无住。

  故心要诀云:

  冥心本乎无住无,住心体圆融不测。

  如金刚经云: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金刚齐菩萨云:我不依有住而住,不依无住而住,如是而住。

  憎肇云:圣人之心,住无所住,其住坐忘。

  论云:不依一法,而心常住。

  了心经云:心无所住,住无所心,了无执着,无住转真。

  净名经云:一切法以无住为本,安住无为,名之为住,住无方所,故名无住。无住心者,是为真心。

  禅源集云:言心者是心之名,言知者是心之体。

  菏泽云:心体能知,知即是心,心本空寂,至虚至灵。由空寂虚灵而知者,先知也。由空寂虚灵而觉者,先觉也。不虑而觉者,谓之正觉。不思而知者,谓之真知。

  故祖师云:空寂体上,自有本智能知,即此空寂之知,便是达摩所传清净心也。心常寂是自性体,心常知是自性用。

  所以六祖云:一切万法,不离自性,自性自知,自性自见,自性自悟,自悟自度。悟性还易,了心甚难。故了心也者,了此心也。了心,则心无其心矣。无心之心,是谓真心。真心是性,真性是心。

  太上云:了心真性,了性真心,空无空处,无处了真。此谓真空不空,空无所空,即是了见本心也。

  庞居士云:

  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与夫空觉极圆,空所空灭,即是了见本性也。

  华严经云:

  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

  原夫性体本空,心体本定。无空无无空即名毕竟空,无定无无定即名其如定。虽修空,不以空为证,不作空想,即是真空也。虽得定,不以定为证,不作定想,即名真定也。空定衡极,通达无碍,一旦天机透露,慧性灵通,乍似莲花开,恍如睡梦觉,忽然现出天然境界,充满于上天下地而无尽藏也。此是心性常明,炯炯不昧,晃朗宇宙,照彻古今,变化无方,神妙莫测。虽具肉眼而开慧眼之光明,非易凡心便同佛心之知见,乃是见性见到彻处,修行修到密处。故得—性圆明六通顿足。

  何谓六通?按玉阳大师曰:坐到静时,陡然心光发现,内则洞见肺腑,外则自见须眉,智神踊跃,日赋万言,说妙谈玄,无穷无极,此是心境通也。不出庐舍,预知未来事情。身处室中,又能隔墙见物。此是神境通也。正坐之间,刹时迷闷,混沌不分,少顷心窍豁然大开,地理山河,犹如掌上观纹,此是天眼通也。能闻十方之音如耳边音,能忆生前之事如眼前事,此是天耳通也。或昼或夜,入于大定,上是天堂,下见地狱,观透无数劫来宿命所更,此是宿信通也。神通变化,出如自如,洞鉴十方众生,知他心内隐微之事。他虽意念未起,了了先知,他虽意念未萌,了了先觉,此是他心通也。

  子思曰:心之精神之谓圣。故心定而能慧,心寂而能感,心静而能知,心空而能灵,心诚而能明,心虚而能觉。

  四祖道信曰:一切神通作用,皆是自心感现。

  璎珞经曰: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彻照无得,故名神通。神通具足,愈加默耀,韬光慧而不用,若露圭角,恐染邪魔。

  古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正定之时,或闻种种善恶之声,或现种种违顺之境,总是魔障,不可着他。又须反观一身,四大皆是假,合如梦幻,全体非身。但在此心,魔自消灭。

  古语云:见怪不怪怪自亡,见魔非魔魔自灭。或脑中有霹雳之声,或眼内有金星灿耀,或顶下红霞了绕,或眉间涌出圆光,此皆幻景,心莫受他,但行工夫,休证效验。

  所以古仙云:项下有光犹是幻,云生足下未为仙。又于静中忽见楼台珠翠、女乐笙簧、异草奇花、触目如画,彼人不悟,将谓是到天宫,不知自身内院,认作真境,因循而不出。入此际须用虚空观而扩充之,则我天谷之神升入太虚,合而为一也。

  其虚空观者,应观自心。心本不生,自性成就,本来空寂,光明遍照,犹如虚空莹彻,清净廓然,周遍圆明,皎洁成大月轮,量等虚空,浩然无际。复应观察自身,则心之虚空而通于身之虚空,身之虚空而通于天地之虚空,天地之虚空而通于太极之虚空,虚虚相通,共成一片,岂不与太虚混之而为一耶?

  始而虚其心也,既而虚其身,又既而虚天地,虚而无虚,无虚而虚,虚也不知,无虚也不知,则我阳神冲虚出入而无障碍矣。然后方可与天地合德,太虚同体,而为混虚氏之人欤。

  此处只言到太虚之阶梯,未曾造到太虚之实际。谓之炼神则可,谓之出神则未也。

  欲要高奔帝境,当炼演谷神,常以灵和寂照,为心虚空不住,为观抱本还原归太极,由此进进不已,及其无上可上,玄之又玄,无象可象,不然而然,则一灵之妙有遍法界,而圆通贯云汉,以高跻与穹冥而俱合,此天谷元神炼到至极至妙之处也。

  故章思廉曰:得太极全体,见本来面目,先天一点真,后天却是屋。

  莹蟾子曰:炼阳神了出阳神,自色界超无色界。既然证成妙道,须要混俗和光。虽处凡尘,而不可流俗;虽居浊世,而莫测行藏。日唯销隐,匿积阴功,开诚心,施法乳,汲引后学,普度众生,上报佛恩,下资群品。

  金刚经曰: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故世尊成道之旦,发普度众生之悲,乃曰:先度众生,然后作佛。

  肇法师曰:性本无生,故亦无灭,此实千圣同然之真心。众生度尽,方入涅盘,此亦千圣同归之实际。

  王方平曰:

  鸾鹤来时乘紫雾,玉皇有敕登仙路。九玄七祖尽升天,度了群生方自度。

  噫!试观古佛高仙何等运心之普,如今人有一法一诀者,秘密珍藏,犹恐漏泄,较之古人,可不愧死。

  予之无念也久矣,但未得自度,先要度人,一念存心,不能自释,今之此作,尽泄天机,唯末后一着,尚未发明。今再言之,道书曰:阴神能见人,阳神使人见。盖独修一物者,所出乃阴神也。阴神则有影无形,世所谓鬼仙是也。若双修性命者,所出乃阳神也。阳神则有影有形,世所谓天仙是也。故曰:道本无相,仙贵有形。然而出神太早,丹经之所深诃既得,其母当返其始。常留神于天谷,复归如婴儿,不识不知,唯深唯寂,阳光无漏,则愈扩愈大,弥远弥光,自然变化生神。生之再生,则生生而无尽;化之又化,则化化而无穷,又生孙百千万亿。

  张紫阳曰:

  一载生个儿,个个会骑鹤。

  陈泥丸曰:

  一载胎生一个儿,子又孙兮孙又枝。

  白玉蟾曰:

  一体遍多犹朗月,而影分千水多身。

  入一着明镜,而光寓万形。

  仙家谓之分身,佛氏谓之化身。如世尊之不离菩提树下,而遍升天宫说法。又如善财之不出莎罗林,历二百十城而遍参诸友。

  东华帝君曰:

  法身刚大通天地,真性圆明贯古今。若未顶门开具眼,休教散影与分形。

  分形散影非不妙也,奈何还滞幻躯中,尚未超脱,欲千变万化,岂不反伤于本体耶?直到九载功完纯,亦不宜忽然跳出五行之外,返于无极之初。证实相妙之,更妙得真功全之,又全成金刚不坏之体,作万年不死之人。自觉觉他绍隆佛种三千功满,而白鹤来迎,八百行圆,而丹书宣诏飞升金阁,返佩帝乡。

  即钟离翁云:

  九载功成人事尽,纵横天地不由亲。

  萧紫虚云:

  功成须是出神经,内院繁华无累身。会取古仙超脱法,飘然跨鹤观三清。

  诸仙奔壳,各有不同。有从宝塔出者,有从红楼出者,有看月而出者,有对镜而出者,有冲顶门而出者。

  所以玄奥集云:

  塞断黄泉路,冲开紫府门。如何海蟾子,化鹤出泥丸。

  中和集云:

  成就顶门开一窍,个中别是一乾坤。

  盖顶门一窍岂易开哉。先发三昧火透之,不通。次聚太阳火冲之,略启。二火腾腾,攻击不已。刹时,红光满界,紫焰弥天,霹雳一声,顶门开也。

  故吕纯阳曰:

  九年火候直经过,忽尔天门顶中破。真人出现大神通,从此天仙可相贺。

  真人出现,乘云气,御飞龙,升玉京,游天阙,飘飘云际,翱翔太空。凤篆金书,朝赴九阳之殿;蟋桃玉液,位登万圣之筵。适意则鸾舆前引,登云则龙驾前迎。紫府鳌宫欲去,而顶中鹤舞,丹台琼苑拟游,而足下云生。劫火洞烧,我则优游于真如之境;桑田变海,我则逍遥于极乐之天。聚则成形,散则成气,隐显莫测,变化无穷。人水火而不溺不焚,步日月而无形无影。刀兵不能害,虎兕不能伤。阴阳不能变迁,五行不能陶铸。阎罗不能制其死,帝释不能宰其生。纵横自在,出入自由。信乎!

  紫阳云:

  一粒灵丹吐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此大丈夫得意之秋,功成名遂之日也。人生到此,宁不快哉?

  上阳子云:

  总皆凡世播英雄,做尽功名到底空。唯有金丹最灵妙,大罗天上显神通。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第九节口诀

本体虚空超出三界

(超出三界图、毗卢证果图)

  按梓童化书云:予之在朝也,以闻方外之言,辞荣而归道。逢隐者指,予以心印授,予以正诀曰,此西方大圣人归寂法也。子能念而习之,可度生死,死而不亡,终成正觉。若能中道而废,则犹能择地而处,亦可为神仙。予于是历观汉、唐诸仙,多在此处超脱而去者,岂非化书所谓中道而废耶?

  又览龙牙颂云:学道如钻火,逢烟未可休。予又历观宋、元诸仙,多在此处户解而去者,岂非龙牙所谓逢烟而休耶?

  虽则仙去,然却缺末后一段工夫,毕竟有些欠稳处。犹傅大士云:侥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亦不知寿命有限而不及修耶,抑亦不知不得此法而不能修也。

  命宗人只知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而止,竟遗了炼虚合道一段。

  是以无上师曰:养得金丹圆似月,未免有圆还有缺。何如炼个太阳红,三界十方俱洞彻。

  盖圣修诣极自是少此一段不得。缘丹经子书皆不曾言及末后一着。唯李清庵曾说到这里。

  如门人问:脱胎后还有造化么?

  清庵曰:有造化在。圣人云,身外有身,未为奇特,虚空粉碎,方露全真。所以脱胎之后,正要脚踏实地,直待与虚空同体,方为了当。

  又云:更有炼虚一着,当于言外求之。其见趣可谓度越诸仙矣。

  但不肯说个实际出来,云何炼虚,作何归着,竟自朦朦胧胧虚应过去。亦不知是不会祖师意而不能说耶,抑亦不知是怕泄漏天机而不敢说也。

  故水丘子叹曰:打破虚空消亿劫,既登彼岸舍舟楫。阅尽丹书万万篇,末后一句无人说。

  盖此秘藏心印,皆佛佛授手、祖祖相承,迄至六祖衣钵止,而不传诸佛,秘藏于兹塞矣。自此而下鲜有知者。故曰:七祖如今未有人。

  直到吾师尹公,以其夙植灵根,更得教外别传之旨。忽一日禅关参透,豁然贯通,而千佛秘藏又复开于今日矣。

  故悟道偈云:把个疑团打破时,千佛心华今在兹。下大竿头取进步,虚空真宰天人师。

  我今又承师旨而得此法,如获无价宝珠。即剑南和尚云:自从说得此明珠,释梵轮王俱不要。然佛之地步甚高,而必至于虚空本体。本体虚空方成无上正等在觉而入涅盘。

  故邵康节曰:圣人与太虚同体,与天地同用。今人求其义而不得,乃噫之曰:体太虚之体以为体,用天地之用以为用。此言大似隔窗窥日,不过见其光影而已。若言体太虚之体以为体,便是有个太虚在而着于体矣,何以能太虚?若言用天地之用以为用,便是有个天地在而着于用矣,何以能天地?然而太虚其知有体乎?其不知有体乎?天地其知有用乎?其不知有用乎?太虚不知有体而天地之用在于太虚之体,天地不知有用而太虚之体在于天地之用。体其所体者体其所用也,用其所用青用其所体也。乃至于粉碎虚空方为了当,何以故?

  益本体,本虚空也。若着虚空相,便非本体虚空。本粉碎也,若有粉碎心,便不虚空。故不知有虚空,然后方可以言太虚天地之本体,不知有粉碎,然后方可以言太虚天地之虚空。究竟到此已会窥破虚空之本体,但未得安本体于虚空中。

  即华严经云;法性如虚空,诸佛于中住。到这里自知道虚空是本体,本体是虚空。必须再加功而上,上胜进进不已,直到水尽山穷,转身百尺竿头。至必至于不生不灭之根源。终必终于不生不灭之觉岸。于中方是极则处。此处无他,不过是返我于虚,复我于无而已。返复者,回机也。

  故曰:一念回机,便同本得。究竟人之本初原自虚无中来,虚化之为神,神化之为气,气化之为形,顺则生人也。今则形复返之为气,气复返之为神,神复返之为虚,逆则成仙也。

  古德云:何物高于天,生天者是。何物大于虚实,运虚空者是。盖大道乃虚空之父母,虚空乃天地之父母,天地乃人物之父母。天地广大,故能生万物;虚空无际,故能生天地;空中不空,故能生虚空。而曰:生天地、生万物,是皆空中不空者之有以主之也。以其空中不空,故能深入万物之性,以主张万物而方便之。毋谓空中不空,能深入万物之性,以主张万物而方便之也;抑亦能深入天地之地,以主张天地而方便之也。汝毋谓空中不空,能深入天地之性以主张天地而方便之也,抑亦能深入虚空,以主张虚空而方便之也。

  夫空中不空者,真空也。真空者,大道也。今之炼神还虚者,尤落在第二义,未到老氏无上至真之道也。炼虚合道者,此圣帝第一义,即是释氏最上一乘之法也。

  华严经云:虽尽未来际,遍游诸佛刹。不求此妙法,终不成菩提。

  此法只是复炼阳神,以归还我毗卢性海耳。所以将前面分形散影之神摄归本体,又将本体之神销归天谷,又将天谷之神退藏于祖窍之中。如龙养额下之珠、若鸡抱巢中之卵,紧紧护持,毋容再出,并前面所修所证者,一齐贬向无先国里。依灭尽定而寂灭之,似释迦掩室于摩竭,如净名杜口于毗耶。此其所以自然造化而复性命之而复虚空之之不可以已也。而复性命,而复虚空,至此已五变化矣。变不尽变,化不尽化,非通灵变化之至神也。

  故神百炼而愈灵,金百炼而愈精,炼之而复炼之,则一炉火焰炼虚空,化作微尘万顷冰。壶照世界大如黍米。少焉,神光满穴,旸焰腾空,自内窍达于外窍外,大窍九而九窍之中,窍窍皆有神光也。小窍八万四千,而八万四千窍之中,窍窍皆有神光也。彻内彻外,透顶透底,在在皆有神光也。如百千灯照耀一室,灯灯互昭,光光相涉,而人也,物也,莫不照耀于神光之中矣。是则是已尤非其至也。

  然不能塞乎天地之间,则未满东鲁圣人干元统天之分量也。又敛神韬光,销归祖窍之中,一切不染,依灭尽定而寂灭之。寂灭既久,则神光如云发电,从中窍而贯于上窍,大窍小窍,窍窍皆有神光也。光明洞耀,照彻十方,上彻天界,下彻地界,中彻人界。三界之内,处处神光。若秦镜之互照,犹帝珠之相含,重重交光,历历齐现。而神也,鬼也,莫不照耀于神光之中矣。妙则妙已,尤非其至也。

  然不能遍入尘沙法界,则未满西竺圣人毗卢遮那之分量也。再又敛神韬光,销归祖窍之中,一切不染,依灭尽定而寂灭之,寂灭既久,而六龙之变化全,则神光化为舍利光矣。如赫赫日轮,从祖窍之内一涌而出,化为万万道毫光,直贯于九天之上。若百千昊日,放大光明,普照于三十大千世界。而圣也,贤也,及森罗万象,莫不齐现于舍利光之中矣。

  故大觉禅师云:一颗舍利光熠熠,照尽亿万无穷劫。大千世界总皈依,三十三天咸统摄。

  而舍利光既遍满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尤未尽其分量。又自三千大千世界中复放无量宝光,宜充塞于极乐世界。既而又升于袈婆幢界,又升于音声轮界,复直冲于胜莲华世界,得与贤胜如来相会也。

  自从无始分离,今日方才会面。彼此舍利交光,吻合一体,如如自然,广无边际。

  所以经颂云:诸佛似一大圆镜,我身犹若摩尼珠。诸佛法身入我体,我身常入诸佛躯。王祖弘忍云:一佛二佛千万佛,总是自身无别物。昔年亲种善根来,今日依旧得渠力。荷泽禅师云:本来面目是真如,舍利光中认得渠。万劫迷头今始悟,方知自性自文殊。

  自性清静,便是无垢佛。自性如如,便是自在佛。自性不昧,便是光明佛。自性坚固,便是不坏佛。各各诸佛,自身俱有。说亦不尽唯一性,尔性即是心,心即是佛。新佛旧成,曾无二体,以报身就法身,如出模之像,像本旧成,一体无异。新成旧佛,亦无二形,以法身就报身,如金成像,昔未成象金,故今成像,竟诸佛如已成像之金仙。众生如未成像之金矿,成与未成,似分前后,则金体始终更无前别。

  故圆觉经曰:既已成金,不重为矿,经无穷时,金性不坏。原此金性,人人本有,个个不无。至于十方众生,皆我金刚佛性。而天地万物,咸囿我如来之法身矣。到此地位,方知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遍法界是个如来藏,尽大地是个法王身。实际无差,与三世佛而一时成道;真空平等,共十类生而同日涅盘。法身其大也,虚空且难笼其体,真心其妙也,神鬼亦莫测其机。穷未来际为一昼夜,尽微尘海为一刹那。前千古而后乎今,无不是这个总持,上乎天而下乎地,无不是这个充塞。

  二祖慧可曰:囫囫囵囵成这个,世世生生不变迁。太上所以云:天地有坏,这个不坏。

  这个才是真我,这个才是真如,这个才是真性命,这个才是真本体,这个才是真虚空,这个才是真实相,这个才是菩提道场,这个才是涅盘实地,这个才是不垢不净,这个才是非色非空,这个才是自觉圣智,这个才是无上法轮,这个才是本性虚无、虚无实体,这个才是常住真心、随心自在,这个才是佛之妙用、快乐无量,这个才是烦恼业净、本来空寂,这个才是一切因果、皆无梦幻,这个才是生灭灭己、寂灭为乐,这个才是金刚不变、不坏之真体,这个才是无始不生、不灭之元神,这个方是不可量、不可称、不可思议、无边功德,这个才是清净法身、圆满报身、千百亿化身、毗卢遮那佛。

  偈曰: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界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