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史记卷十二 孝武本纪第十二〔1〕-史记新注
史记卷十二 孝武本纪第十二〔1〕
&孝武本纪第十二〔1〕&王煦华& 注译&孝武皇帝者,〔2〕孝景中子也。〔3〕母曰王太后。孝景四年,以皇子为胶东王。〔4〕孝景七年,栗太子废为临江王,〔5〕以胶东王为太子。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为孝武皇帝。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注释】〔1〕“《孝武本纪》”,原缺,后人截取《封禅书》而成,又稍有增改。有人认为是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增补。首段六十字不见于《封禅书》,为后人增入。本篇《太史公自序》称《今上本纪》。司马迁于汉武帝时撰修《史记》,不得以谥号“孝武”名篇,此必后人所为。〔2〕“孝武皇帝”,名彻。景帝元年(公元前一五六年)生,十六岁即位,在位五十四年,后元二年(公元前八七年)逝世。“武皇帝”,是死后由礼官根据他生前事迹议上的称号,取意于能平定祸乱,一说威力强大而有圣德。& 〔3〕“孝景中子”,汉景帝有子十三人,武帝是他的第九子,故称为中子。孝景事详本书《孝景本纪》。〔4〕“胶东”,刘彻的封国,在今山东平度县、莱西县和莱阳市及迤南一带,都于即墨,在今平度县东南。〔5〕“栗太子”,景帝子刘荣。景帝四年,刘荣被立为太子,七年,废为临江王,中四年,自杀。“临江”,原为南郡,战国秦置,汉高祖元年更为临江郡,景帝时期两度为临江国,辖境在今湖北粉青河及襄樊市以南,长江、青江流域以北,洞庭湖以西,四川巫山县以东。都于江陵,在今湖北江陵县。
&元年,〔1〕汉兴已六十余岁矣,天下乂安,〔2〕荐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3〕而上乡儒术,〔4〕招贤良,〔5〕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6〕欲议古立明堂城南,〔7〕以朝诸侯。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未就。〔8〕会窦太后治黄、老言,〔9〕不好儒术,使人微得赵绾等奸利事,〔10〕召案绾、臧,〔11〕绾、臧自杀,诸所兴为者皆废。
&【注释】〔1〕“元年”,建元元年,公元前一四○年。〔2〕“乂”,音y@,治理。“乂安”,太平无事。〔3〕“荐”,通“搢”,插。“绅”,束在衣外的大带。“荐绅”,古代高级官员皆搢笏垂绅,故称官员为“搢绅”。“封禅”,表示帝王受命有天下的典礼,在今山东泰山举行。封是在泰山上祭天,禅是在泰山下的梁父山祭地。“改”,改革。“正”,正朔。正即一年的开始,朔即一月的开始。言“正”或“正朔”,皆指历法。“度”,制度,如服色等制度。根据阴阳五行说而创立的五德终始说,认为每个王朝得五行中的一德,由此来确定正朔服色制度。新王朝的德不同于旧王朝的德,所以新王朝必须改定正朔和服色制度。〔4〕“乡”,通“向”,向往。〔5〕“贤良”,“贤良文学”的简称,或简称“文学”,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名称。始于汉武帝时。& 〔6〕“赵绾、王臧”,绾,音w3n,代(今河北蔚县东北)人,臧,音z1ng,兰陵(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人,均受《诗》申公。经窦婴、田蚡的推荐,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公卿”,御史大夫为三公之一,郎中令为九卿之一,赵绾、王臧分任二职,故合称“公卿”。& 〔7〕“明堂”,始见《孟子·梁惠王》,经秦汉儒者及方士鼓吹,遂相传为古时帝王进行政教活动的地方,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都在此举行。武帝重儒术,所以想让赵绾等议立明堂。
〔8〕“巡狩”,传说古时帝王五年一巡狩,视察诸侯所守的地方。故汉武帝欲根据传说,草拟巡狩制度。“服色”,根据阴阳五行学说规定的古时每一朝代的服饰车马旗帜、祭牲的颜色。如夏尚黑,商尚白,周尚赤之类。“就”,完成。〔9〕“窦太后”,观津(今河北武邑县东南)人,皇甫谧说名猗房,文帝后,景帝母,好黄帝、老子言。事详本书《外戚世家》。“黄、老言”,黄帝、老子的学说。黄帝本是传说中的人物,经过道家学派的塑造,尊奉为道家始祖。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春秋时期思想家,著有《老子》一书,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黄老学派崇尚清静无为,与汉初统治者为恢复生产而采取的“与民休息”政策相适应,所以为窦太后所喜欢。〔10〕“微得”,暗中伺察得知。“奸利”,用非法的手段取得的利益。〔11〕“召案”,传闻有罪,但没有人告发,召来追究案情。
&后六年,〔1〕窦太后崩。其明年,〔2〕上征文学之士公孙弘等。〔3〕&【注释】〔1〕“后六年”,建元六年,公元前一三五年。& 〔2〕“其明年”,元光元年,公元前一三四年。&& 〔3〕“公孙弘”,薛县(今山东滕县南)人。学“春秋”杂说,熟悉文法吏事,用儒家的学说来解释法令。元朔中,由御史大夫升任丞相,封平津侯。事详本书《平津侯列传》。
&明年,〔1〕上初至雍,〔2〕郊见五畤。〔3〕后常三岁一郊。是时上求神君,〔4〕舍之上林中蹏氏观。〔5〕神君者,长陵女子,〔6〕以子死悲哀,故见神于先后宛若。〔7〕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平原君往祠,〔8〕其后子孙以尊显。及武帝即位,则厚礼置祠之内中,闻其言,不见其人云。
&【注释】〔1〕“明年”,元光二年,公元前一三三年。& 〔2〕“雍”,县名,故城在今陕西凤翔县南。〔3〕“郊”,于郊外祭祀天地。“畤”,音zh@,古代祭天地五帝的地方。“五畤”:鄜畤,秦文公作,祭白帝;密畤,秦宣公作,祭青帝;吴阳上畤、下畤,秦灵公作,祭赤帝、黄帝;北畤,汉高祖作,祭黑帝。〔4〕“求”,寻找。 〔5〕“舍”,房屋,这里用作动词,居住,安置。“上林”,苑名。秦都咸阳时置,汉初荒废,武帝扩建,周围至二百多里,有离宫、观、馆数十处。苑中放养禽兽,供皇帝射猎。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周至、户县界。“蹏氏观”,《汉书·郊祀志》作“蹏氏馆”。“蹏”,音t0,古“蹄”字。〔6〕“长陵”,汉县,筑高帝陵墓时设置的县,故地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7〕“见神”,显现神灵。“先后”,妯娌。〔8〕“平原君”,武帝外祖母,名臧儿。
&是时而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1〕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泽侯入以主方。〔2〕匿其年及所生长,〔3〕常自谓七十,能使物,却老。〔4〕其游以方徧诸侯。无妻子。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馈遗之,〔5〕常余金钱帛衣食。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6〕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争事之。少君资好方,〔7〕善为巧发奇中。〔8〕尝从武安侯饮,〔9〕坐中有年九十余老人,少君乃言与其大父游射处,老人为儿时从其大父行,识其处,一坐尽惊。少君见上,上有故铜器,问少君。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10〕已而案其刻,〔11〕果齐桓公器。一宫尽骇,以少君为神,数百岁人也。
&【注释】〔1〕“李少君”,《汉武内传》说,字云翼,齐国临淄人。“祠灶”,祭祀灶神以求福。灶神的出现,来源于对火的崇拜。在上古传说中,炎帝为火德之神,祝融为火官之神,所以炎帝、祝融都曾被塑造成灶神。后人还塑造其他男女形象尊为灶神,但都与人们对火的幻觉有关。“谷道”,解释有三:一、辟谷不食的长生之道;二、辟谷导引,不火食五谷之外,又导引神气,以养形魄,延年益寿;三、钱大昭以为“谷道”即是“谷仙”,是方士种谷得金的方术。“却老”,防止衰老。
〔2〕“深泽侯”,赵将夜孙夷侯胡。“入以主方”,进纳于天子主管方药。“入”,《封禅书》作“舍人”,《汉书·郊祀志》作“人”,意为深泽侯家人主管方药的。& 〔3〕“匿”,不让人知道。“生长”,出生的地方。& 〔4〕“使物”,驱使鬼物。&& 〔5〕“更”,更迭,相继。“馈遗”,音ku@&w8i,赠送。〔6〕“治”,经营。“饶给”,富裕。&& 〔7〕“资”,凭借。“好方”,善于方术。〔8〕“发”,发覆,猜度隐盖的事物。“奇中”,令人惊奇地猜中了。
〔9〕“武安侯”,景帝王皇后同母弟田蚡,生于长陵。武帝时封为武安侯。详见本书《武安侯列传》。〔10〕“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君主,姓姜,名小白,是春秋第一个霸主。公元前六八五年即位,在位四十三年。事详本书《齐太公世家》、《管晏列传》。“陈”,陈列。“柏寝”,春秋时齐国台名,在今山东广饶县东北。齐景公后于齐桓公一百余年,可见“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为方士信口开河的妄说。〔11〕“案”,查考。
&少君言于上曰:“祠灶则致物,〔1〕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2〕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可见,〔3〕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遊海上,见安期生,〔4〕食臣枣,〔5〕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于是天子始亲祠灶,而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沙诸药齐为黄金矣。〔6〕&【注释】〔1〕“致物”,招来鬼神。《东观汉记》和《后汉书·阴兴传》记载,汉宣帝时,阴子方至孝,又仁义,喜欢祭祀灶神,腊日晨炊,灶神就出现了。这就是所谓的“致物”。
〔2〕“丹沙”,即硫化汞,一般称作朱砂。古代方士认为丹沙可炼冶长生不老药或黄金。&& 〔3〕“蓬莱”,古人传说东海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山,上有神仙,以金银为宫,有不死之药。& 〔4〕“安期生”,《列仙传》说他是琅邪阜乡亭人,卖药东海边,当时人都说他是千岁翁。〔5〕“食”,这里用作动词,音s@,拿食物给人吃。〔6〕“事”,从事,做。“药齐”,配合而成的药。“齐”,音j@,通“剂”,调合。
&居久之,李少君病死,天子以为化去不死也,〔1〕而使黄锤史宽舒受其方。〔2〕求蓬莱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齐怪迂之方士多相效,〔3〕更言神事矣。
&【注释】〔1〕“化”,变化飞升成仙。〔2〕“黄锤史宽舒”,有三说:一、“黄”,秦县,故治在今山东龙口市东。“锤”,亦作“腄”,秦县名,在今山东福山县。意为黄、锤间人史宽舒。二、“史”为官名,意为黄、锤之史宽舒。三、二方士名,意为黄锤、史宽舒。《秦始皇本纪》有东巡“过黄、腄”之文,又后文皆云“祠官宽舒”,当以第二说为是。& 〔3〕“燕”,周分封的诸侯国,在今河北北部和辽宁西端。“齐”,周分封的诸侯国,在今山东北部。
&亳人薄诱忌奏祠泰一方,〔1〕曰:“天神贵者泰一,〔2〕泰一佐曰五帝。〔3〕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东南郊,用太牢具,〔4〕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5〕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东南郊,〔6〕常奉祠如忌方。其后人有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天一,地一,泰一”。天子许之,令太祝领祠之忌泰一坛上,如其方。后人复有上书,言“古者天子常以春秋解祠,〔7〕祠黄帝用一枭破镜;〔8〕冥羊用羊;祠马行用一青牡马;泰一、皋山山君、地长用牛;武夷君用干鱼;阴阳使者以一牛”。〔9〕令祠官领之如其方,而祠于忌泰一坛旁。
&【注释】〔1〕“亳”,音b$,通“薄”。亳地共有三处:南亳,在今河南商丘市东南;北亳,汉于此置薄县,在今河南商丘市北;西亳,在今河南偃师县西。下文省称“亳人谬忌”为“薄忌”,可知此亳是汉改为薄县的北亳。“薄诱忌”,《封禅书》、《汉书·郊祀志》作“谬忌”。此处衍“薄”字,“谬”误作“诱”,“谬”与“缪”同。“方”,方法。〔2〕“天神贵者泰一”,汉代方士所说的天神有三:天一、地一、泰一,是从秦的天皇、地皇、泰皇演变来的。天一是阳神,地一是阴神,泰一在阴阳之前,为阴阳所从出,所以说它最贵。“泰一”,也作“太一”。〔3〕“五帝”,西汉时方士所说的东、南、西、北、中五方天帝,为青、赤、白、黑、黄五色帝,位在泰一之下,分管五方的天。以后的纬书又为五帝增加了名字,苍帝(即青帝)名灵威仰,赤帝名赤熛怒(一名文祖),白帝名白招矩(一名显纪),黑帝名叶光纪(“叶”或作“汁”,一名玄矩),黄帝名含枢纽(一名神斗)。汉武帝时期,在人们的五帝观念中,尚没有这些名称。司马贞《索隐》和张守节《正义》用纬书编造的说法解释武帝时代的五帝,是错误的。& 〔4〕“太牢”,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后专指牛为太牢。〔5〕“为坛开八通之鬼道”,建泰一坛开辟八条鬼神的通道。&& 〔6〕“太祝”,常管祭祀祈祷的官员。〔7〕“春秋”,《封禅书》、《汉书·郊祀志》无“秋”字。“解”,消除。“解祠”,除灾求福的祭祀。〔8〕“枭”,音xi1o,古时传说中食母的恶鸟。“破镜”,一名獍,古时传说中食父的恶兽。祭祀黄帝用枭和破镜为祭品,意欲灭绝这两种凶恶的禽兽,消除灾害。&& 〔9〕“冥羊”,与下文的“马行”、“泰一”、“皋山山君”、“地长”、“武夷君”、“阴阳使者”皆为神名。
&其后,天子苑有白鹿,以其皮为币,〔1〕以发瑞应,〔2〕造白金焉。〔3〕&【注释】〔1〕“以其皮为币”,武帝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于元狩四年(公元前一一九年)以宫苑中的白鹿皮制成皮币,每张一方尺,饰以彩画,值四十万钱或黄金一斤。规定王侯、宗室朝觐皇帝或相互聘享,必须用它垫璧。
〔2〕“发”,显示。“瑞应”古人以为帝王修德,天下太平,天就有以祥瑞为征兆的感应。 〔3〕“造白金焉”,以银锡合金铸成的白金币,有三个品级,一为重八两,圆形,边孔皆圆,其文隐起为龙形,值三千钱;二为以重差小(六两),方形,边孔皆方,其文隐起为马形,值五百钱;三为复小(四两),椭形,边椭圆孔方,其文隐起为龟甲文,值三百钱。
&其明年,〔1〕郊雍,获一角兽,若麃然。〔2〕有司曰:〔3〕“陛下肃祗郊祀,〔4〕上帝报享,〔5〕锡一角兽,〔6〕盖麟云。”于是以荐五畤,〔7〕畤加一牛以燎。〔8〕赐诸侯白金,以风符应合于天地。〔9〕&【注释】〔1〕“其明年”,元狩元年,公元前一二二年。〔2〕“麃”,音p2o,鹿属,形似獐,牛尾,一角。& 〔3〕“有司”,古代设官分职,事有专司,故称专管其事的有关官员为有司。〔4〕“肃祗”,恭敬。〔5〕“报享”,对祭祀予以报答。〔6〕“锡”,赐与。〔7〕“荐”,进献。 〔8〕“燎”,祭祀上天的礼仪,举行这种祭礼时,要焚柴,以表示报答上天的赐与。〔9〕“风”,通“讽”,示意。“符应”,古人把天上的自然现象视作符合于地上人事的反应,称为“符应”。《汉书·天文志》说:“其本在地,而上发于天。”帝王失政,则出现变异,以示警告。若修德,则“祸除而福至”,有祥瑞的反应,所以有时“符应”,也叫“符瑞”、“瑞应”。“地”,当从《封禅书》、《汉书·郊祀志》作”也”。
&于是济北王以为天子且封禅,〔1〕乃上书献泰山及其旁邑。天子受之,更以他县偿之。常山王有罪,〔2〕迁,〔3〕天子封其弟于真定,〔4〕以续先王祀,而以常山为郡。然后五岳皆在天子之郡。〔5〕&【注释】〔1〕“济北王”,汉高祖曾孙刘胡。封国济北,辖境无确切记载,在“献泰山及其旁邑”前,大致辖有今山东长清、平阴以东,莱芜、新泰以西,济南、章丘以南,宁阳以北地区。都于卢县,在今山东长清县西南。“且”,将要。& 〔2〕“常山王”,汉景帝孙刘勃。封国常山辖有今河北唐河以南,京广铁路以西,内丘以北地区,都于元氏,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3〕“迁”,常山王刘勃于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一一四年)有罪被废黜,国除,迁于房陵。〔4〕“封其弟于真定”,元鼎四年(公元前一一三年)封勃弟平为真定王,封国辖境在今河北石家庄、藁城、正定等县地。都于真定,在今河北正定县南。& 〔5〕“然后五岳皆在天子之郡”,武帝时的五岳是:河南的太室为中岳,山东的泰山为东岳,安徽的天柱山为南岳,陕西的华山为西岳(据《汉书·郊祀志》,宣帝时明定),河北的恒山为北岳。其中泰山在济北国,恒山在常山国。因此济北王献泰山,常山国改为郡后,五岳就都在天子的郡内了。
&其明年,〔1〕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上有所幸王夫人,〔2〕夫人卒,少翁以方术盖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3〕于是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多,以客礼礼之。文成言曰:“上即欲与神通,〔4〕宫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乃作画云气车,〔5〕及各以胜日驾车辟恶鬼。〔6〕又作甘泉宫,〔7〕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一诸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居岁余,其方益衰,神不至。乃为帛书以饭牛,〔8〕详弗知也,〔9〕言此牛腹中有奇。杀而视之,得书,书言甚怪,天子疑之。有识其手书,问之人,果伪书。于是诛文成将军而隐之。〔10〕&【注释】〔1〕“其明年”,元狩二年,公元前一二一年,李少翁事《资治通鉴》列在元狩四年,乃据卒年。〔2〕“王夫人”,《汉书·郊祀志》《外戚传》作“李夫人”,桓谭《新论》作“王夫人”。〔3〕“帷”,音w6i,帐子。〔4〕“即”,如果。〔5〕“画云气车”,画五色云气以表示五行的车子,青色为木,赤色为火,黄色为土,白色为金,黑色为水。〔6〕“胜日”,五行相胜之日。五行相胜是木胜土,金胜木,火胜金,水胜火,土胜水。以天干和五行相配来纪日,则甲乙是木日,丙丁是火日,戊己是土日,庚辛是金日,壬癸是水日。“以胜日”,西汉的方士以为各种事物分别属于金、木、水、火、土五类,如所作的事属于金,按照五行相胜的说法,就应在丙丁火日来做,这就是火日胜金的“以胜日”。“各以胜日驾车除恶鬼”,这就是在甲乙日驾青色车,丙丁日驾赤色车,戊己日驾黄色车,庚辛日驾白色车,壬癸日驾黑色车来驱除属于金、木、水、火、土的各种恶鬼。如有属于水的恶鬼,就要在戊己日驾黄色的云气车来驱除它。〔7〕“甘泉宫”,本秦林光宫,一名云阳宫,故址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甘泉山。& 〔8〕“饭”,喂食。〔9〕“详”,音y2ng,通“佯”,假装。〔10〕“隐”,隐秘。
&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1〕&【注释】〔1〕“柏梁”,台名,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一一五年)建。服虔说是用百头梁作台而得名。《三辅旧事》说是以香柏为殿而得名。台高二十丈,于太初中焚毁,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长安故城北阙内。“承露仙人掌”,武帝好神仙,于建章宫作承露盘,高三十丈,大七围,上有仙人掌承甘露,以为食后可以延年。
&文成死明年,〔1〕天子病鼎湖甚,〔2〕巫医无所不致,不愈。游水发根乃言曰:〔3〕“上郡有巫,〔4〕病而鬼下之。”〔5〕上召置祠之甘泉。及病,使人问神君。神君言曰:“天子毋忧病。病少愈,强与我会甘泉。”于是病愈,遂幸甘泉,病良已。大赦天下,置寿宫神君。〔6〕神君最贵者太一,其佐曰大禁、司命之属,皆从之。〔7〕非可得见,闻其音,与人言等。时去时来,来则风肃然也。〔8〕居室帷中。时昼言,然常以夜。天子祓,〔9〕然后入。因巫为主人,关饮食。所欲者言行下。〔10〕又置寿宫、北宫,〔11〕张羽旗,设供具,以礼神君。神君所言,上使人受书其言,命之曰“画法”。其所语,世俗之所知也,毋绝殊者,而天子独喜。其事祕,世莫知也。
&【注释】〔1〕“文成死明年”,元狩五年,公元前一一八年。&& 〔2〕“鼎湖”,宫名,《三辅黄图》以为在蓝田,即今陕西蓝田县西。 〔3〕“游水发根”,姓游水,名发根。也有人认为游水是县名或水名。〔4〕“上郡”,战国魏文侯置,汉辖境约当今陕西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等地,郡城肤施,在今陕西榆林市东南。
〔5〕“病而鬼下之”,病后鬼神下附在他身上。& 〔6〕“寿宫”,宫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长安故城中。“置寿宫神君”,建立寿宫以奉祀神君。张文虎以为此句当作“置神君寿宫”,则意为安置神君于寿宫中。〔7〕“从之”,跟随着他。&& 〔8〕“肃然”,飒飒的风声。 〔9〕“祓”,音f*,祓除,除灾去邪的一种仪式,其方式或举火,或熏香沐浴,或用牲血涂身。& 〔10〕“所欲者言行下”,这句话的意思,李奇以为是神君所想要的,说了就交与下面办理。晋灼、颜师古以为是神君所想说想做的,就下令给巫师。
〔11〕“北宫”,宫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长安故城中。
&其后三年,〔1〕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2〕不宜以一二数。〔3〕一元曰建元,二元以长星曰元光,〔4〕三元以郊得一角兽曰元狩云。〔5〕&【注释】〔1〕“其后三年”,承上“文成死明年”为元狩五年计算,其后三年为元鼎二年,不可通。王先谦疑为“后一年”之误,若是,则当为元狩六年(公元前一一七年)。《汉纪》、《通鉴》以不能定于何年,即将下文“有司言”列子获麟的元狩元年。〔2〕“元”,纪元,纪年起算的开始。我国纪元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八四一年)。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一四○年)以后,历代帝王都立年号纪元。“天瑞”,上天显示祥瑞。“命”,命名。〔3〕“一二数”,以一、二的数字顺序纪年。〔4〕“长星”,有一直指光芒的彗星,《汉书·五行志》载:“建元六年八月,长星出于东方。”此星出现,预示“王者征伐四方”,故为天瑞。
〔5〕“三元”,自建元、元光、元朔至元狩应为四元。以“朔”非天瑞,故略去元朔,以元狩为三元。
&其明年冬,〔1〕天子郊雍,议曰:“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毋祀,〔2〕则礼不答也。”〔3〕有司与太史公、祠官宽舒等议:〔4〕“天地牲角茧栗。〔5〕今陛下亲祀后土,后土宜于泽中圜丘为五坛,〔6〕坛一黄犊太牢具,已祠尽瘗,〔7〕而从祠衣上黄。”〔8〕于是天子遂东,始立后土祠汾阴脽上,〔9〕如宽舒等议。 上亲望拜,〔10〕如上帝礼。礼毕,天子遂至荥阳而还。〔11〕过雒阳,〔12〕下诏曰:“三代邈绝,〔13〕远矣难存。其以三十里地封周后为周子南君,〔14〕以奉先王祀焉。”是岁,天子始巡郡县,侵寻于泰山矣。〔15〕&【注释】〔1〕“其明年”,元鼎四年,公元前一一三年。〔2〕“后土”,土地神。& 〔3〕“答”,报答。〔4〕“太史公”,司马谈。《汉书·郊祀志》作“太史令谈”。&& 〔5〕“天地牲角茧栗”,古时祭祀天地用的牛以小为贵,幼牛的角要像蚕茧和栗子那样小。& 〔6〕“圜”,音yu2n,通“圆”。“圜丘”,圆形的高地。& 〔7〕“瘗”,音y@,埋葬。〔8〕“从祠”,此指陪祭者。“上”,通“尚”,崇尚。〔9〕“汾阴”,古县名,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脽”,音shu0,高丘。& 〔10〕“望拜”,遥望拜祭。〔11〕“荥阳”,县名,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12〕“雒阳”,县名,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13〕“三代”,指夏、商、周。“邈绝”,年代久远。〔14〕“周子南君”,周后裔姬嘉。子南为封邑名,在今河南临汝县东。
〔15〕“侵寻”,逐渐扩展。
&其春,乐成侯上书言栾大。〔1〕栾大,胶东宫人,〔2〕故尝与文成将军同师,已而为胶东王尚方。〔3〕而乐成侯姊为康王后,〔4〕毋子。康王死,他姬子立为王。而康后有淫行,与王不相中,相危以法。康后闻文成已死,而欲自媚于上,乃遣栾大因乐成侯求见言方。天子既诛文成,后悔恨其早死,惜其方不尽,及见栾大,大悦。大为人长美,言多方略,〔5〕而敢为大言,处之不疑。〔6〕大言曰:“臣尝往来海中,见安期、羡门之属。顾以为臣贱,〔7〕不信臣。又以为康王诸侯耳,不足予方。臣数言康王,康王又不用臣。臣之师曰:‘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臣恐效文成,则方士皆掩口,〔8〕恶敢言方哉!”上曰:“文成食马肝死耳。〔9〕子诚能修其方,我何爱乎!”大曰:“臣师非有求人,人者求之。陛下必欲致之,则贵其使者,令有亲属,以客礼待之,勿卑,使各佩其信印,乃可使通言于神人。神人尚肯邪不邪。致尊其使,然后可致也。”于是上使先验小方,〔10〕斗旗,旗自相触击。〔11〕&【注释】〔1〕“乐成侯”,姓丁,名义。后与栾大俱被诛。 〔2〕“胶东”,指胶东王刘寄,景帝子,以与淮南王谋反事有牵连,发病而死。事详本书《五宗世家》。〔3〕“尚方”,官名,中央和诸侯王国皆设此官,掌管制造供应帝王和诸侯王所用器物。此为诸侯王国尚方。〔4〕“康王”,胶东王刘寄谥“康”,故称“康王”。〔5〕“大为人长美,言多方略”,此句《汉书·郊祀志》颜师古注从大的为人来解释,当读为“大为人,长美言,多方略”,意为大的为人,长于甜言蜜语,并多计谋策略。
〔6〕“处之不疑”,意谓栾大说大话而神色自若。〔7〕“顾”,却,但。〔8〕“掩口”,闭口不谈。〔9〕“马肝”,古时误传马肝有毒,人食之即死。〔10〕“小方”,小的方术。〔11〕“旗自相触击”,《汉武故事》说栾大曾于殿前树旌旗数百枚,使旗自相碰击。“旗”,通“棋”,《封禅书》、《汉书·郊祀志》、《汉纪》均作“棋”,《正义》引《淮南子》高诱注说取鸡血与针磨捣,再和磁石拌在一起,涂在棋上晒干,置棋盘上,棋子即互相触击。今高诱注无此记载。
&是时上方忧河决,而黄金不就,〔1〕乃拜大为五利将军。居月余,得四金印,〔2〕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天道将军印。制诏御史:〔3〕“昔禹疏九江,〔4〕决四渎。〔5〕间者河溢皋陆,〔6〕堤繇不息。〔7〕朕临天下二十有八年,〔8〕天若遗朕士而大通焉。《乾》称‘蜚龙’,‘鸿渐于般’,〔9〕意庶几与焉。〔10〕其以二千户封地士将军大为乐通侯。”〔11〕赐列侯甲第,〔12〕僮千人,乘舆斥车马帷帐器物以充其家。〔13〕又以卫长公主妻之,〔14〕赍金万斤,〔15〕更名其邑曰当利公主。〔16〕天子亲如五利之第。使者存问所给,〔17〕连属于道。〔18〕自大主将相以下,〔19〕皆置酒其家,献遗之。〔20〕于是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使使衣羽衣,〔21〕夜立白茅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以示弗臣也。而佩“天道”者,且为天子道天神也。〔22〕于是五利常夜祠其家,欲以下神。神未至而百鬼集矣,然颇能使之。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大见数月,佩六印,贵振天下,〔23〕而海上燕、齐之间,莫不搤捥而自言有禁方,〔24〕能神仙矣。
&【注释】〔1〕“不就”,未炼成。&& 〔2〕“四金印”,指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四金印。下所云“天道将军”是衍文。〔3〕“制诏”,皇帝的命令。秦始皇时规定,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御史”,指御史大夫,《史记》、《汉书》中常称御史大夫为御史。御史大夫为丞相之副,所掌侧重执法和监察。汉代皇帝的诏令,有时先下达给御史大夫,再由御史大夫转达丞相,丞相再转达诸卿。〔4〕“疏”,疏浚。“九江”,《汉书·郊祀志》作“九河”。《尔雅·释水》说是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絜、钩盘、鬲津等九条河。近人多主张九河不一定是九条河,而是古代黄河下游许多支流的总称。
〔5〕“决”,开通。“四渎”,古人对四条独流入海的大河的总称,《尔雅·释水》说是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6〕“间者”,近来。“皋陆”,水边高地和广阔的平原。
〔7〕“堤繇”,筑堤的徭役。“繇”,音y2o,通“徭”,徭役。〔8〕“临”,君主统治其所属臣民。& 〔9〕“《乾》”,《周易·乾卦》,八卦之一,代表天、圜、君、父、阳性、刚健等。“蜚”,通“飞”。“蜚龙”,《周易·乾卦》九五爻辞有“飞龙在天”之语,因以飞龙借指帝王。旧时以为这是有圣德的人居于王位的征兆。“鸿渐于般”,《渐卦》六二爻辞。“般”,今《周易》作“磐”,大石,磐石。这是说有圣德的帝王居于王位,得到了贤才之士后,渐渐地进于磐石似的安定。〔10〕“庶几”,差不多。“与”,类似。〔11〕“其”,相当现代口语中的“应当”。“乐通”,裴骃《集解》引韦昭云:“临淮高平也。”在今江苏泗洪县东南。〔12〕“列侯”,原为秦代的彻侯,取意爵位上通于皇帝,位最尊,是二十等爵的最高一级,后避武帝讳,改为通侯,或称列侯。“甲第”,封侯者中的甲级住宅,后泛指显贵的宅第。
〔13〕“乘舆”,天子、诸侯乘坐的车子。“斥”,斥去不用。〔14〕“卫长公主”,武帝后卫子夫长女。& 〔15〕“赍”,音j9,送与。〔16〕“当利”,汉县名,在今山东掖县西南。〔17〕“存问”,慰问,问候。“所给”,供给。〔18〕“属”,音zh(,连接,连缀。〔19〕“大主”,大长公主的简称,皇帝的姑母,这里指武帝的姑母,窦太后之女。〔20〕“遗”,音w8i,赠送。〔21〕“羽衣”,以鸟羽为衣,取神仙飞翔之意。& 〔22〕“道”,音d3o。通“导”,引导。 〔23〕“振”,通“震”,震惊。《封禅书》、《汉书·郊祀志》作“震”。〔24〕“搤捥”,同“扼腕”,手握其腕以表示激动、兴奋、惋惜。“禁方”,秘方。
&其夏六月中,汾阴巫锦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1〕见地如钩状,掊视得鼎。〔2〕鼎大异于众鼎,文镂毋款识,〔3〕怪之,言吏。吏告河东太守胜,〔4〕胜以闻。天子使使验问巫锦得鼎无奸诈,〔5〕乃以礼祠,迎鼎至甘泉,从行,上荐之。至中山,〔6〕晏温,〔7〕有黄云盖焉。有麃过,上自射之,因以祭云。至长安,公卿大夫皆议请尊宝鼎。天子曰:“间者河溢,岁数不登,〔8〕故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育谷。今年丰庑未有报,〔9〕鼎曷为出哉?”有司皆曰:“闻昔大帝兴神鼎一,〔10〕一者一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11〕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也。禹收九牧之金,〔12〕铸九鼎,皆尝鬺烹上帝鬼神。〔13〕遭圣则兴,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14〕鼎乃沦伏而不见。〔15〕《颂》云‘自堂徂基,〔16〕自羊徂牛;鼐鼎及鼒,〔17〕不虞不骜,〔18〕胡考之休’。〔19〕今鼎至甘泉,光润龙变,承休无疆。合兹中山,有黄白云降盖,若兽为符,路弓乘矢,〔20〕集获坛下,〔21〕报祠大飨。〔22〕惟受命而帝者心知其意而合德焉。鼎宜见于祖祢,〔23〕藏于帝廷,以合明应。”制曰:“可。”
&【注释】〔1〕“魏脽”,即汾阴脽。汾阴原为魏地,因此称汾阴脽为魏脽。“营”,营域,祭坛的界域。〔2〕“掊”,音p$u,用手扒土。〔3〕“文镂”,雕刻的花纹。“款识”,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分开来说,阴文谓之“款”,阳文谓之“识”。“识”,音zh@。〔4〕“河东”,郡名,战国秦昭王置。郡城安邑,在今山西夏县西北。汉代辖今山西阳城、沁水、浮山以西,永和、隰县、霍县以南地区。“太守”,本为战国时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时,改郡守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5〕“验问”,考验查问,调查。 &&〔6〕“中山”,即仲山,在今陕西淳化县东南。“中”,音zh^ng。〔7〕“晏温”,《封禅书》作“曣蝹”,天晴而闷热。一说“晏温”、“曣蝹”与“氤氲”音近义通,为黄云垂覆的样子。& 〔8〕“登”,收成。〔9〕“庑”,茂盛。“报”,报祠,报答上帝鬼神的恩德而举行的祭祀,这里指收获后报答社稷神的恩德而举行的祭祀。&& 〔10〕“大帝”,《封禅书》、《汉书·郊祀志》作“泰帝”。按当时方士用阴阳五行思想编排出来的伪古史系统,说是太昊伏羲氏,一说是黄帝。〔11〕“系终”,归终。〔12〕“九牧”,九州。“牧”,原指州长。〔13〕“鬺”,音sh1ng。“鬺烹”,烹煮牲畜以祭祀。〔14〕“宋”,周成王时,周公平定武庚的反叛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商王纣的庶兄微子启,创建了宋国,地域在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间,建都商丘,在今河南商丘县南。宋王偃四十七年(公元前二八六年)为齐所灭。详见本书《宋微子世家》。〔15〕“沦伏”,埋没隐藏。〔16〕“《颂》”,指《诗经·周颂·丝衣篇》。“徂”,音c*,往,到。“基”,墙基。这里指门塾(正门两侧的堂屋)的墙基。〔17〕“鼐”,音n4i,大鼎。“鼒”,音z9,小鼎。〔18〕“虞”,《丝衣》作“吴”,“虞”与“吴”声近假借,喧哗,大声说笑。“骜”,音4o,傲慢。〔19〕“胡考”,寿考,长寿。“休”,美,福禄。〔20〕“路弓”,大弓。“乘”,古时战车一乘四马,因以乘为四的代称。“乘矢”,四枝箭。〔21〕“集获”,集矢射获。〔22〕“大飨”,丰盛的祭品。〔23〕“祖祢”,祖先。“祢”,音n!,父死以神主入庙供奉后称“祢”。
&入海求蓬莱者,言蓬莱不远,而不能至者,殆不见其气。〔1〕上乃遣望气佐候其气云。〔2〕&【注释】〔1〕“气”,云气。〔2〕“望气”,方士的一种占候术,观察云气,附会人事,预测吉凶。“佐”辅佐官员。“候”,伺望,观察。
&其秋,上幸雍,且郊。或曰“五帝,泰一之佐也,宜立泰一而上亲郊之”。上疑未定。齐人公孙卿曰:“今年得宝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1〕与黄帝时等。”卿有札书曰:〔2〕“黄帝得宝鼎宛朐,〔3〕问于鬼臾区。〔4〕区对曰:‘帝得宝鼎神策,〔5〕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6〕终而复始。’于是黄帝迎日推策,〔7〕后率二十岁得朔旦冬至,凡二十推,〔8〕三百八十年,黄帝仙登于天。”卿因所忠欲奏之。〔9〕所忠视其书不经,疑其妄书,谢曰:“宝鼎事已决矣,尚何以为!”卿因嬖人奏之。〔10〕上大说,〔11〕召问卿。对曰:“受此书申功,申功已死。”上曰:“申功何人也?”卿曰:“申功,齐人也。与安期生通,受黄帝言,无书,〔12〕独有此鼎书。曰‘汉兴复当黄帝之时。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13〕宝鼎出而与神通,封禅。封禅七十二王,唯黄帝得上泰山封’。申功曰:‘汉主亦当上封,上封则能仙登天矣。黄帝时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居七千。〔14〕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15〕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黄帝且战且学仙。〔16〕患百姓非其道,〔17〕乃断斩非鬼神者。〔18〕百余岁然后得与神通。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故鸿冢是也。其后黄帝接万灵明廷。〔19〕明廷者,甘泉也。所谓寒门者,谷口也。〔20〕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21〕鼎既成,有龙垂胡■下迎黄帝。〔22〕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龙■拔,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胡■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于是天子曰:“嗟呼!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耳。”〔23〕乃拜卿为郎,〔24〕东使候神于太室。
&【注释】〔1〕“朔旦冬至”,古人治历,以夜半为一日的开始,朔旦为一月的开始,冬至为一年的开始,因此以甲子那天是夜半朔旦冬至作为纪年起算的开始。〔2〕“札”,书写用的木简。“札书”,写在木简上的书。〔3〕“宛朐”,音yu1n& q*,《汉书·地理志》作“冤句”,汉县名,故城在今山东菏泽市西南。〔4〕“鬼臾区”,《汉书·艺文志》作“鬼容区”,传说中的黄帝大臣。〔5〕“策”,司马贞释为蓍草。蓍草是用来占卜预测祸福的,不是用来推算历数的,故非是。这里的“策”当指推算历数用的算策。《汉书·律历志》:“其算法用竹,径一分,长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为一握。”〔6〕“纪”,纪元,纪年的起算年代。“得天之纪”,得日月星辰的天象作为纪年起算的规律。〔7〕“迎日推策”,未来的日子用算策来推算。〔8〕“推”,即古代历法中的“章”。这里说大致二十年得朔旦和冬至同在一天,这和一章的周期为十九年相近;又说二十推为三百八十年,则一推为十九年,正与一章为十九年相符。〔9〕“所忠”,武帝的近臣。〔10〕“嬖”,音b@。“嬖人”,受宠爱的人。〔11〕“说”,音yu8,通“悦”,喜悦。〔12〕“书”,记载。〔13〕“且”,或者。〔14〕“神灵”,这里指山川的神灵。“居”,占。〔15〕“华山”,在陕西华阴县南。“首山”,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以为在山西,当指今永济县南的首山,即首阳山,又名雷首山;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说或为在今河南襄城县的首山。“太室”,即嵩山,有三高峰,中为峻极山,东西两山下各有石室,故谓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太室最高,故为嵩山的别称。在今河南登封县北。“泰山”,又名岱宗、岱山、岱岳、泰岱,在山东省中部,主峰玉皇顶在今泰安市北。“东莱”,即莱山,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南。〔16〕“且战且学仙”,一边作战一边学神仙之道。〔17〕“患”,忧虑。“非”,非议、反对。〔18〕“断”,断然,坚决,或释为判决,断手足。〔19〕“万灵”,传说黄帝时万诸侯,神灵之数与诸侯数相当,故为万灵。“明廷”,即“明堂”。〔20〕“谷口”,以地当泾水出仲山山谷处得名,在今陕西醴泉县东北。仲山之北寒冷,故又名寒门。〔21〕“荆山”,在今河南灵宝县阌乡南。〔22〕“胡■”,胡须。“■”,音r2n。〔23〕“”,音x!,鞋子。〔24〕“郎”,帝王侍从官的通称,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掌管护卫、陪从、提建议、备顾问及出使等。
&上遂郊雍,至陇西,〔1〕西登空桐,〔2〕幸甘泉。令祠官宽舒等具泰一祠坛,〔3〕坛放薄忌泰一坛,〔4〕坛三垓。〔5〕五帝坛环居其下,各如其方,〔6〕黄帝西南,〔7〕除八通鬼道。〔8〕泰一所用,如雍一畤物,而加醴枣脯之属,〔9〕杀一犛牛以为俎豆牢具。〔10〕而五帝独有俎豆醴进。其下四方地,为餟食群神从者及北斗云。〔11〕已祠,胙余皆燎之。〔12〕其牛色白,鹿居其中,彘在鹿中,〔13〕水而洎之。〔14〕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15〕泰一祝宰则衣紫及绣。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
&【注释】〔1〕“陇西”,郡名,战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二七九年)置。郡城狄道,在今甘肃临洮县南。西汉辖今甘肃东乡以东洮河中游,武山以西渭河上游,礼县以北西汉水上游及天水市东部地区。〔2〕“空桐”,也作“空同”,即崆峒山,又名鸡头、笄头、开头、汧屯、牵屯、薄洛,在今甘肃平凉市西。〔3〕“具”,备办。〔4〕“放”,音f3ng,通“仿”,仿效。〔5〕“垓”,音g1i,层。〔6〕“各如其方”,青、赤、白、黑四帝的位于各按照五行说中的东、南、西、北的方位。〔7〕“黄帝西南”,按照五行说,黄帝的方位应该居中,但这无法环绕在泰一的下面,于是把他安置于西南。〔8〕“除”,修筑。
〔9〕“醴”,甜酒。“脯”,干肉。〔10〕“犛”,音m2o,也作“牦”、“旄”。“犛牛”,一种产于青藏高原短腿长毛的牛。“俎豆”,祭祀用的两种盛祭品的礼器,俎用以载牲,豆用以盛食物。“俎”,音z(。〔11〕“餟”,音zhu@,又读chu^,《封禅书》作“醊”,《汉书·郊祀志》作“腏”,连续祭祀;一说以酒浇地而祭。〔12〕“胙”,音zu^,“胙余”,祭余的牲肉。〔12〕“彘”,音zh@,猪。〔14〕“洎”,音j@,浸泡。〔15〕“特”,一头牲畜。
&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昧爽,〔1〕天子始郊拜泰一。朝朝日,〔2〕夕夕月,〔3〕则揖;〔4〕而见泰一如雍礼。其赞飨曰:〔5〕“天始以宝鼎神策授皇帝,朔而又朔,终而复始,皇帝敬拜见焉。”而衣上黄。其祠列火满坛,坛旁烹炊具。有司云“祠上有光焉”。公卿言“皇帝始郊见泰一云阳,〔6〕有司奉瑄玉嘉牲荐飨。〔7〕是夜有美光,及昼,黄气上属天”。〔8〕太史公、祠官宽舒等曰:“神灵之休,祐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泰畤坛以明应。〔9〕令太祝领,秋及腊间祠。〔10〕三岁天子一郊见。”
&【注释】〔1〕“昧爽”,黎明。〔2〕“朝”,音zh1o,早晨。下“朝”,音ch2o,祀日。〔3〕“夕”,夜晚。下“夕”,祀月。〔4〕“揖”,音y9,拱手礼。〔5〕“赞飨”,祀神的祝辞。〔6〕“云阳”,汉宫名,即甘泉宫,故址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甘泉山。〔7〕“瑄”,音xu1n,祭天用的大璧,大六寸。〔8〕“太史公”,这里指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9〕“地”,一作“夜”。〔10〕“腊”,夏历十二月。
&其秋,为伐南越,〔1〕告祷泰一,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2〕以象天一三星,为泰一锋,〔3〕名曰“灵旗”。为兵祷,则太史奉以指所伐国。而五利将军使不敢入海,之泰山祠,上使人微随验,实无所见,五利妄言见其师,其方尽,多不雠。〔4〕上乃诛五利。
&【注释】〔1〕“南越”,汉初建立的诸侯王国,辖境包有今广东、广西和越南部分地区。元鼎五年(公元前一一二年)四月,南越王相吕嘉反。秋,遣伏波将军路博德伐南越。明年即平定吕嘉之乱,废除南越王国,在其地设置南海、郁林、苍梧、合浦、儋耳、珠崖、交趾、九真、日南九郡。〔2〕“牡荆”,一种无刺的落叶灌木,以之作为旗柄。“幡”,长条形的旗子。“北斗登龙”,幡上画着北斗星的斗柄连接着东方苍龙的角星,像登上苍龙。〔3〕“以象天一三星,为泰一锋”,天一三星在斗口,又在紫垣前,故称为泰一的前锋。天一主战斗,画于幡上,希望战争中得到神佑。〔4〕“雠”,音ch$u,应验。
&其冬,〔1〕公孙卿候神河南,〔2〕见仙人迹缑氏城上,〔3〕有物若雉,〔4〕往来城上。天子亲幸缑氏城视迹。问卿:“得毋效文成、五利乎?”卿曰:“仙者非有求人主,人主求之。其道非少宽假,〔5〕神不来。言神事,事如迂诞,积以岁乃可致。”于是郡国各除道,缮治宫观名山神祠所,〔6〕以望幸矣。
&【注释】〔1〕“其冬”,当言“明年冬”,即元鼎六年,公元前一一一年。下所载公孙卿候神事,《汉书·武帝纪》、《资治通鉴》卷二○均载于元鼎六年。〔2〕“河南”,郡名,汉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辖今河南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伯河、贾鲁河上游地区,以及黄河以北原阳县。〔3〕“缑氏”,古县名,在今河南偃师县东南。“缑”,音g#u。〔4〕“雉”,音zh@,野鸡。〔5〕“宽假”,放宽。〔6〕“缮”,修补。
&其年,既灭南越,上有嬖臣李延年以好音见。〔1〕上善之,下公卿议,曰:“民间祠尚有鼓舞之乐,今郊祠而无乐,岂称乎?”〔2〕公卿曰:“古者祀天地皆有乐,而神祇可得而礼。”〔3〕或曰:“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4〕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于是塞南越,〔5〕祷祠泰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箜篌瑟自此起。〔6〕&【注释】〔1〕“李延年”,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善歌,又善创造新声,武帝时在乐府中任协律都尉。〔2〕“称”,音ch8n,相称,合适。〔3〕“神祇”,天神和地神。“祇”,音q0。“礼”,以礼祭祀。〔4〕“素女”,传说中的素女与黄帝同时,长于音乐,知阴阳天道。〔5〕“塞”,音s4i,同“赛”,酬神的祭祀。〔6〕“箜篌瑟”,武帝时乐人侯调作,形似瑟而小,七弦。
&其来年冬,〔1〕上议曰:“古者先振兵泽旅,〔2〕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3〕勒兵十余万,〔4〕还祭黄帝冢桥山,〔5〕泽兵须如。〔6〕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既至甘泉,为且用事泰山,先类祠泰一。〔7〕&【注释】〔1〕“其来年冬”,元封元年,公元前一一○年。〔2〕“振兵”,振奋军队,指用兵。“泽旅”,用兵后以酒食犒赏士兵。“泽”,音y@,通“醳”。〔3〕“朔方”,郡名,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一二七年)置。辖境相当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西北部及后套地区。郡城朔方县,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西北黄河南岸。〔4〕“勒”,统率。〔5〕“桥山”,在今陕西黄陵县西北。相传山上有黄帝墓。〔6〕“须如”,地名,不详所在。〔7〕“类”,通“禷”,以特别事故祭祀上帝。这里指将在泰山封禅。
&自得宝鼎,上与公卿诸生议封禅。〔1〕封禅用希旷绝,〔2〕莫知其仪礼,〔3〕而群儒采封禅《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4〕齐人丁公年九十余,曰:“封者,合不死之名也。〔5〕秦皇帝不得上封。〔6〕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7〕遂上封矣。”上于是乃令诸儒习射牛,草封禅仪。数年,至且行。天子既闻公孙卿及方士之言,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欲放黄帝以尝接神仙人蓬莱士,〔8〕高世比德于九皇,〔9〕而颇采儒术以文之。〔10〕群儒既以不能辩明封禅事,又牵拘于《诗》、《书》古文而不敢骋。〔11〕上为封祠器示群儒,群儒或曰“不与古同”,徐偃又曰“太常诸生行礼不如鲁善”,〔12〕周霸属图封事,〔13〕于是上绌偃、霸,〔14〕尽罢诸儒弗用。〔15〕&【注释】〔1〕“诸生”,儒生。〔2〕“旷绝”,荒废断绝。〔3〕“仪礼”,典礼的秩序和形式。〔4〕“《尚书》”,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追述古代史事的著作汇编,相传为孔子编选。“《周官》”,即《周礼》,搜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各国制度,增减排比而成的汇编。“《王制》”,《礼记》中的一篇,记述有关封国、爵禄、朝觐、丧祭、巡狩、刑政、学校等典章制度。“望祀”,祭祀山川,遥望而祭,故称为望祀。“射牛”,帝王祭天地宗庙时,必亲自射牛以示隆重。〔5〕“合”,应该。《汉书·郊祀志》作“古”,意为古代,较为通顺。〔6〕“秦皇帝”,指秦始皇,曾于二十八年(公元前二九年)上泰山封禅,中途遇风雨,遭到儒生讥讽。〔7〕“稍”,缓慢地。〔8〕“放”,通“仿”,仿效。〔9〕“高世”,高于世俗。“九皇”,有三种说法:一、张晏说:三皇之前有人皇,九首。二、韦昭说:上古人皇有九人。三、董仲舒说:从当代往上数,数到第九代就是九皇。他以为最近的三代为“王”,稍远的五代为“帝”,最远的一代为“皇”。从汉代往上推,神农就是九皇。〔10〕“文”,文饰。〔11〕“牵拘”,牵制拘泥。“骋”,放开思想。〔12〕“太常”,九卿之一,掌宗庙礼仪,兼掌选试博土。〔13〕“属”,音zh(,聚会。“图”,计划。“封事”,封禅之事。〔14〕“绌”,通“黜”,贬退。〔15〕“罢”,罢免。
&三月,遂东幸缑氏,礼登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云。〔1〕问上,上不言,问下,下不言。〔2〕于是以三百户封太室奉祠,命曰崇高邑。〔3〕东上泰山,山之草木叶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颠。〔4〕&【注释】〔1〕“从官”,随从的官员。“山下”,《汉书·郊祀志》作“山上”。〔2〕“上不言……下不言”,上、下皆不说,暗示从官所闻“若有万岁”是神的声音,这是为印合武帝心意编造出来的阿谀奉承之辞。〔3〕“崇高邑”,为了崇奉嵩高山,故命名嵩山封邑为崇高邑。〔4〕“上石”,将石刻连上去。据《风俗通义·正失篇》,石刻高一丈二尺,文曰:“事天以礼,立身以义,事父以孝,成民以仁。四守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与天无极,人民蕃息,天禄永得。”《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引应劭说、司马彪《续汉书·祭祀志》刘昭注所载与此文字略有出入。
&上遂东巡海上,行礼祠八神。〔1〕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然无验者。乃益发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人求蓬莱神人。公孙卿持节常先行候名山,〔2〕至东莱,言夜见一人,长数丈,就之则不见,见其迹甚大,类禽兽云。群臣有言见一老父牵狗,言“吾欲见巨公”,〔3〕已忽不见。〔4〕上既见大迹,未信,及群臣有言老父,则大以为仙人也。宿留海上,〔5〕与方士传车及间使求仙人以千数。〔6〕&【注释】〔1〕“八神”,有三说:文颖以为就是上文所说的“八通鬼道”,又说或是八方之神;韦昭以为是天、地、阴、阳、日、月、星辰主和四时主;《汉书·郊祀志》以为是一、天主祠天齐,二、地主祠泰山、梁父,三、兵主祠蚩尤,四、阴主祠三山,五、阳主祠之罘山,六、月主祠东莱山,七、日主祠盛山,八、四时主祠琅邪。〔2〕“节”,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候”,伺望。〔3〕“巨公”,暗指天子。〔4〕“已忽”,随即。〔5〕“宿留”,逗留。〔6〕“传车”,驿车。“间使”,伺机行事的使者。
&四月,还至奉高。〔1〕上念诸儒及方士言封禅人人殊,不经,难施行。天子至梁父,〔2〕礼祠地主。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荐绅,〔3〕射牛行事。封泰山下东方,如郊祠泰一之礼。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祕。礼毕,天子独与侍中奉车子侯上泰山,〔4〕亦有封。其事皆禁。〔5〕明日,下阴道。〔6〕丙辰,禅泰山下阯东北肃然山,〔7〕如祭后土礼。天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江、淮间一茅三脊为神藉,〔8〕五色土益杂封。纵远方奇兽蜚禽及白雉诸物,〔9〕颇以加祠,兕旄牛犀象之属弗用。〔10〕皆至泰山然后去。封禅祠,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注释】〔1〕“奉高”,古县名。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一一○年)置,以奉祀泰山,故名,故城在今山东泰安市东。〔2〕“梁父”,泰山下的一座小山,在山东泰安市东南。“父”,音f(,通“甫”。〔3〕“侍中”,官名,皇帝左右侍从,出入宫廷,应对顾问。“皮弁”,皮帽,用白鹿皮制成,是一种行猎和行射的礼服。“弁”,音bi4n。〔4〕“奉车”,官名,即奉车都尉,掌御乘舆马。“子侯”,霍去病子嬗的表字。〔5〕“禁”,禁止泄露。〔6〕“阴道”,背阳的道路。〔7〕“阯”,同“址”,基址。此可理解为山脚下。“肃然山”,泰山东麓,在今山东莱芜市西北。〔8〕“一茅三脊”,有三条脊骨的茅草,即菁茅,也叫灵茅。《管子·轻重丁》说,跟随天子封禅的人,都要抱菁茅一束,以为禅藉。“藉”,用灵茅做铺垫。〔9〕“纵”,放出。“白雉”,白色羽毛的野鸡,古人认为是祥瑞之物〔10〕“兕”,音s@,犀牛一类的动物,皮厚,可以制甲。“犀”,音x9,犀牛。《风俗通义·正失篇》载:“纵远方奇兽飞禽及白雉,加祠兕牛犀象之属。”与此不同。
&天子从封禅还,坐明堂,〔1〕群臣更上寿。〔2〕于是制诏御史:“朕以眇眇之身承至尊,〔3〕兢兢焉惧弗任。〔4〕维德菲薄,不明于礼乐。修祀泰一,若有象景光,〔5〕如有望,〔6〕依依震于怪物,〔7〕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至于梁父,而后禅肃然。自新,〔8〕嘉与士大夫更始,赐民百户牛一酒十石,加年八十孤寡布帛二匹。复博、奉高、蛇丘、历城,〔9〕毋出今年租税。其赦天下,如乙卯赦令。〔10〕行所过毋有复作。〔11〕事在二年前,〔12〕皆勿听治。”〔13〕又下诏曰:“古者天子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14〕诸侯有朝宿地。〔15〕其令诸侯各治邸泰山下。”〔16〕&【注释】〔1〕“明堂”,此谓武帝初封泰山时的明堂,在泰山东北麓。〔2〕“更”,更番,相继。“上寿”,敬酒表示祝颂。〔3〕“眇眇”,音mi3o,微小。“至尊”,至高无上的地位,多指皇位,因而用为皇帝的代称。〔4〕“任”,担当。〔5〕“景光”,吉祥的光。〔6〕“”,“屑”的本字。倏忽。〔7〕“依依”,深深。〔8〕“自新”,修德自新。〔9〕“复”,免除赋税或劳役。“博”,县名,又名博阳,故城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蛇丘”,县名,故城在今山东肥城县东南。“蛇”,音y0。“历城”,县名,在今山东济南市。〔10〕“乙卯赦令”,元朔三年(公元前一二六年)发布的大赦令。〔11〕“复作”,汉刑律名,不戴刑具,不穿罪犯衣服,在监外服徒役。服徒役的时间,一般要满其本罪。也有人认为,犯有轻罪者,男子为罚作,守边一年;女子为复作,为官府服役一年。〔12〕“事”,凶事,犯罪之事。〔13〕“听”,听讼、审讯。“治”,治罪。〔14〕“用事”,行事,多指祭祀之事。〔15〕“朝宿地”,诸侯朝见天子在京师住宿的地方。此指诸侯随着天子封禅,在泰山下住宿的地方。〔16〕“邸”,汉诸郡王侯为朝见天子而在京都设置的住所,后泛指高级官员办事或居住的地方。
&天子既已封禅泰山,无风雨菑,〔1〕而方士更言蓬莱诸神山若将可得,于是上欣然庶几遇之,乃复东至海上望,冀遇蓬莱焉。奉车子侯暴病,一日死。上乃遂去,并海上,〔2〕北至碣石,〔3〕巡自辽西,〔4〕历北边至九原。〔5〕五月,返至甘泉。有司言宝鼎出为元鼎,以今年为元封元年。
&【注释】〔1〕“菑”,同“灾”,灾害。〔2〕“并”,音b4ng,通“傍”,沿着。〔3〕“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西北。〔4〕“辽西”,郡名,战国时燕置。辖境相当今河北迁西县、乐亭县以东,长城以南,辽宁松岭山以东,大凌河下游以西地区。秦汉郡城在阳乐,在今辽宁义县西。〔5〕“九原”,秦郡,辖境相当今内蒙古自治区后套及其以东至包头市,黄河南岸的伊克昭盟北部地。郡治汉县亦有名九原者,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
&其秋,有星茀于东井。〔1〕后十余日,有星茀于三能。〔2〕望气王朔言:“候独见其星出如瓠,〔3〕食顷复入焉。”〔4〕有司言曰:“陛下建汉家封禅,天其报德星云。”〔5〕&【注释】〔1〕“茀”,音b4i,通“孛”,星的光芒之气四射。“东井”,星名,即井宿,在参星东,故称东井。〔2〕“三能”,能音t2i,即三台,也作“三阶”,又称泰阶,在北斗星下,共六星,分上台、中台、下台,两两相对。〔3〕“瓠”,音h(或h),葫芦。〔4〕“食顷”,吃一顿饭的时间,形容时间很短。〔5〕“德星”,也称为景星、瑞星,是显示吉祥的星,而孛星则是显示灾异的妖星。王朔不敢直说,而含糊他说星的形状如葫芦,主管官员就说是德星。其实当时认为这是预示灾异的妖星,《汉书·五行志》说:“元封元年五月,有星孛于东井,又孛于三台。其后江充作乱,京师纷然。”颜师古以为德星是镇星,司马贞以为是岁星,均非是。
&其来年冬,〔1〕郊雍五帝,还,拜祝祠泰一。赞飨曰:“德星昭衍,〔2〕厥维休祥。〔3〕寿星仍出,〔4〕渊耀光明。〔5〕信星昭见,〔6〕皇帝敬拜泰祝之飨。”〔7〕&【注释】〔1〕“其来年”,元封二年,公元前一○九年。〔2〕“昭衍”,光明广布。〔3〕“休祥”,吉祥。〔4〕“寿星”,即老人星,也称南极老人星,在弧矢东南,古时以为寿星出现,预示天下安宁。〔5〕“渊耀”,“渊”为“炫”的声转,即“炫耀”,光亮耀眼。〔6〕“信星”,土星在仁、义、礼、智、信五常中为“信”,所以又称为信星。信星出现,是国家有得土的预兆,出现得长久,预示国家福运深厚。〔7〕“泰”,据本书《集解》引徐广说,古本有无此字的。
&其春,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若云“见天子”。〔1〕天子于是幸缑氏城,拜卿为中大夫。〔2〕遂至东莱,宿留之数日,毋所见,见大人迹。复遣方士求神怪采芝药以千数。〔3〕是岁旱。于是天子既出毋名,〔4〕乃祷万里沙,〔5〕过祠泰山。还,至瓠子,〔6〕自临塞决河,〔7〕留二日,沈祠而去。〔8〕使二卿将卒塞决河,〔9〕河徙二渠,〔10〕复禹之故迹焉。〔11〕&【注释】〔1〕“见天子”,《封禅书》、《汉书·郊祀志》作“欲见天子”。 〔2〕“中大夫”,郎中令属官,无固定员额,掌论议,备顾问。武帝太初元年,改名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3〕“芝”,即灵芝,真菌的一种,古人以为是预示吉祥的瑞草,又认为是服后可以长生的仙草。〔4〕“名”,正当的理由。〔5〕“祷”,向神祈求。此处指求雨。“万里沙”,地名,在今山东掖县北。〔6〕“瓠子”地名,亦称“瓠子口”,在今河南濮阳市。〔7〕“塞”,堵塞。〔8〕“沈”,音ch6n,同“沉”。“沈祠”,沉祭具于水中,据《河渠书》是沉白马、玉璧子河,以祭河神。〔9〕“二卿”,指将军汲仁和郭昌。“将”,音ji4ng,率领。〔10〕“二渠”,两千年来众说纷纭,据近人考订,为故大河和漯川。〔11〕“禹之故迹”,周定王五十年(一说为贞定王五年或六年),黄河改道从邺都故大河和漯川流入大海,司马迁把禹治水的神话当作史实,遂以为此二渠是禹导河的河道古迹。
&是时既灭南越,越人勇之乃言“越人俗信鬼,而其祠皆见鬼,数有效。昔东瓯王敬鬼,〔1〕寿至百六十岁。后世谩怠,〔2〕故衰秏”。〔3〕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无坛,〔4〕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5〕上信之,越祠鸡卜始用焉。
&【注释】〔1〕“东瓯王”,越人摇曾佐刘邦击项羽,惠帝三年(公元前一九二年)立摇为越东海王,都东瓯(今浙江永嘉县西南),世俗称为东瓯王。“瓯”,音#u。〔2〕“谩”,音m4n,通“慢”,怠慢。〔3〕“秏”,音h4o,同“耗”,消耗。〔4〕“安台无坛”,只安置高而上平的台,而没有阶陛以区分所祀的天神上帝百鬼的等级的坛。〔5〕“鸡卜”,用活鸡、活狗各一只祭祀,祝愿毕后,即杀鸡、狗煮熟,又祭,取鸡两眼,骨上有孔裂,似人物形则吉利,不足以成人物形则凶。
&公孙卿曰:“仙人可见,而上往常遽,以故不见。今陛下可为观,〔1〕如缑氏城,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且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则作蜚廉桂观,〔2〕甘泉则作益延寿观,〔3〕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4〕乃作通天台,〔5〕置祠具其下,将招来神仙之属。于是甘泉更置前殿,始广诸宫室。夏,有芝生殿防内中。〔6〕天子为塞河,兴通天台,若有光云,乃下诏曰:“甘泉防生芝九茎,赦天下,毋有复作。”
&【注释】〔1〕“观”,楼观,用以登高望远,招致仙人。〔2〕“蜚廉”,传说中的神禽,其形身如鹿,头如雀,有角而蛇尾,豹纹,西安出土的飞廉画瓦就是这样。“蜚”,同“飞”。“蜚廉桂观”,《汉书·武帝纪》作“长安飞廉馆”。有人认为蜚廉、桂观为两观。〔3〕“益延寿观”,梁玉绳《史记志疑》卷一六认为衍“益”字。有人认为此是益寿、延寿两观。〔4〕“具”,指祠具。〔5〕“通天台”,台名,在甘泉官内,高三十丈(一说百余丈),可以望见二百里外的长安城。〔6〕“殿防内中”,据《汉书·礼乐志》,指甘泉斋房。
&其明年,〔1〕伐朝鲜。夏,旱。公孙卿曰:“黄帝时封则天旱,干封三年。”〔2〕上乃下诏曰:“天旱,意干封乎?其令天下尊祠灵星焉。”〔3〕&【注释】〔1〕“其明年”,元封三年,公元前一○八年。〔2〕“干封三年”,天旱三年,使筑坛的封土干燥。公孙卿的话是为了讨好武帝而编造出来的。〔3〕“灵星”,即龙星,它的左角为天田星,主农事。灵星祠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长安故城东十里。
&其明年,〔1〕上郊雍,通回中道,〔2〕巡之。春至鸣泽,〔3〕从西河归。〔4〕&【注释】〔1〕“其明年”,元封四年,公元前一○七年。〔2〕“回中”,在今陕西陇县西北。〔3〕“鸣泽”,泽名,在今河北涿州市西。〔4〕“西河”,古称西部地区南北流向的黄河为西河。此指今山西、陕西界上自北而南一段。
&其明年冬,〔1〕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潛之天柱山,〔2〕号曰南岳。浮江,自寻阳出枞阳,〔3〕过彭蠡,〔4〕祀 其名山川。北至琅邪,〔5〕并海上。四月中,至奉高修封焉。
&【注释】〔1〕“其明年”,元封五年,公元前一○六年。〔2〕“潛”,即“灊”,汉县,故城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北。“天柱山”,在汉灊县境,位于今霍山县西南。〔3〕“寻阳”,汉县,故城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南。“枞阳”,汉县,故城在今安徽枞阳县。“枞”,音z#ng。〔4〕“彭蠡”,古泽薮名,约当今湖北东部安徽西部一带滨江诸湖。“蠡”,音l0。〔5〕“琅邪”,秦郡,郡治在琅邪(今山东胶南县琅邪台西北),西汉迁至东武(今山东诸城县),辖境相当今山东半岛东南部。“邪”,音y2。
&初,天子封泰山,泰山东北阯古时有明堂处,处险不敞。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晓其制度。济南人公玊带上黄帝时明堂图。〔1〕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2〕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昆仑,〔3〕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4〕如带图。及五年修封,则祠泰一、五帝于明堂上坐,〔5〕令高皇帝祠坐对之。〔6〕祠后土于下房,以二十太牢。天子从昆仑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礼。礼毕,燎堂下。〔7〕而上又上泰山,有祕祠其颠。而泰山下祠五帝,各如其方,黄帝并赤帝,而有司侍祠焉。泰山上举火,〔8〕下悉应之。
&【注释】〔1〕“济南”,郡名,辖境相当于今山东济南市和章丘、济阳、邹平等县地。郡城东平陵,在今山东章丘县西北。“公玊带”,人名,姓公玊,名带。“玊”,音s),或xi)。〔2〕“圜”,通“环”,环绕。“复道”,高楼或山间架空的通道,以其和地面的通道重复,故称。〔3〕“昆仑”,神话中的昆仑山,始见于《山海经》,为西方的灵山仙境,不能确指在何处。其奇闻传说颇多。汉代方士说山上有黄帝时五城十二楼。武帝按公玊带所上黄帝时明堂图修筑的明堂,颇似昆仑五城十二楼,所以取名为“昆仑”。〔4〕“汶上”,在奉高县(今山东泰安市东南)西南四里。“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事在元封二年(公元前一○九年)。〔5〕“坐”,通“座”。〔6〕“高皇帝”,汉高祖刘邦。“祠坐”,祭祀时的座位。〔7〕“燎”,焚祭余的牲肉。〔8〕“举火”,燃火于高处,擎举以告四方。
&其后二岁,〔1〕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历者以本统。〔2〕天子亲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每修封禅。〔3〕其赞飨曰:“天增授皇帝泰元神策,〔4〕周而复始。皇帝敬拜泰一。”东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验,然益遣,冀遇之。
&【注释】〔1〕“其后二岁”,太初元年,公元前一○四年。〔2〕“本统”,即“元统”,以甲子那天恰好是夜半朔旦冬至,作为起算的开始。所以这年夏改历为太初元年。〔3〕“每修封禅”,“每”为“毋”之误,《封禅书》作“毋”,当据改。封禅五年举行一次,太初元年距元封五年的封禅只二年,所以只祠上帝于明堂,而不举行封禅。〔4〕“泰元”,即泰一,天帝的别名。
&十一月乙酉,柏梁烖。〔1〕十二月甲午朔,上亲禅高里,〔2〕祠后土。临渤海,将以望祠蓬莱之属,冀至殊庭焉。〔3〕&【注释】〔1〕“烖”,同“灾”,自然发生的火灾。〔2〕“高里”,又名“亭禅山”,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南。一说为“死人之里”。〔3〕“殊庭”,异域。此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上还,以柏梁烖故,朝受计甘泉。〔1〕公孙卿曰:“黄帝就青灵台,〔2〕十二日烧,黄帝乃治明庭。明庭,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后天子又朝诸侯甘泉,甘泉作诸侯邸。勇之乃曰:“越俗有火烖,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3〕于是作建章宫,〔4〕度为千门万户。〔5〕前殿度高未央。〔6〕其东则凤阙,〔7〕高二十余丈。其西则唐中,〔8〕数十里虎圈。〔9〕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10〕名曰泰液池,〔11〕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其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12〕乃立神明台、〔13〕井幹楼,〔14〕度五十余丈,辇道相属焉。〔15〕 &【注释】〔1〕“受计”,接受郡国的会计簿册。汉制,岁终郡国守、相派遣官吏到京城上计。西汉时,上计人为丞或长史,东汉有专职的上计掾、史。上计时,郡国向中央呈交计簿,计簿内容为一年中的租赋、刑狱、选举等情况。郡国上计,一般由皇帝或丞相亲自接受计簿。西汉末到东汉,多由大司徒受计。中央根据计薄对郡国守、相的政绩进行考核。〔2〕“就”,建成。〔3〕“胜服”,以大胜小,制服灾殃。〔4〕“建章宫”,位于未央宫西,周围二十余里,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5〕“度”,计量,设计。〔6〕“未央”,宫名,汉高帝七年(公元前二○○年)丞相萧何主持修筑,周围二十八里,遗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郊汉长安故城内西南隅。〔7〕“凤阙”,又名别凤阙、嶕峣阙,在建章宫圆阙门内二百步,阙圜上有铜凤凰,故名。〔8〕“唐中”,池名,旧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9〕“虎圈”,圈养虎的地方,在今陕西西安市偏西。〔10〕“渐台”,在泰液池中,以浸在池水中,故名。“渐”,浸。〔11〕“泰液池”,亦称蓬莱池,周围十顷。旧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12〕“玉堂”,建章宫殿名,阶陛用玉砌成,故名。“璧门”,建章宫的正门,亦称“阊阖”,高二十五丈。〔13〕“神明台”,在建章宫内,台上立铜仙人,有承露盘。〔14〕“井幹楼”,在建章宫内,积木为楼,筑累万木,转相交架,如井以四边为幹(井阑),故名。〔15〕“辇道”,推辇车的楼阁间的空中通道。“辇”,音ni3n。
&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而色上黄,官名更印章以五字,〔1〕因为太初元年。〔2〕是岁,西伐大宛。〔3〕蝗大起。丁夫人、雒阳虞初等以方祠诅匈奴、大宛焉。〔4〕&【注释】〔1〕“官名更印章以五字”,方士认为汉为土德,土数五,故宫名印章的字数更改为五字。诸卿及守、相印文不足五字,则加“之”字补足。〔2〕“因为”,因而定为。〔3〕“大宛”,古西域国名,在今苏联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宛”,音yu1n。〔4〕“丁夫人”,姓丁,名夫人,阳都侯丁复后裔。“虞初”,以方士为侍郎,号黄车使者,《汉书·艺文志》载其有《虞初周说》九百四十三篇。“诅”,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匈奴”,古代我国北方民族之一,也称胡。先后名鬼方、混夷、猃狁、山戎等。秦、汉时称匈奴,散居在大漠南北。
&其明年,〔1〕有司言雍五畤无牢熟具,〔2〕芬芳不备。〔3〕乃命祠官进畤犊牢具,五色食所胜,〔4〕而以木禺马代驹焉。〔5〕独五帝用驹,行亲郊用驹。〔6〕及诸名山川用驹者,悉以木禺马代。行过,乃用驹。〔7〕他礼如故。
&【注释】〔1〕“其明年”,太初二年,公元前一○三年。〔2〕“雍五畤无牢熟具”,时武帝用兵西域,太初二年五月,登记吏民的马,补车骑马,因此雍五畤无煮熟的马供祭祀。〔3〕“芬芳”,香气,这里指芳香的祭品。〔4〕“五色食所胜”,按五行相克说,祠五帝时选择祭牲的颜色,使五帝食各自所胜颜色的祭牲,如火胜金,则祠赤帝以白牲。〔5〕“木禺马”,木刻的马。“禺”,通“偶”。“驹”,小马。〔6〕“独五帝用驹,行亲郊用驹”,《汉书·郊祀志》无此二语。〔7〕“行过,乃用驹”,《汉书·郊祀志》作“独行过亲祠,乃用驹”。
&其明年,〔1〕东巡海上,考神仙之属,未有验者。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2〕命曰迎年”。〔3〕上许作之如方,名曰明年。〔4〕上亲礼祠上帝,衣上黄焉。
&【注释】〔1〕“其明年”,太初三年,公元前一○二年。〔2〕“执期”,古代神话中的地名,不详所在。〔3〕“迎年”,楼名,意为祈求延长年寿。张守节《正义》引颜师古注云:“迎年,若言祈年。”即祈求丰年。此说是错误的。方士所说黄帝封禅、候神,都是为了成仙,长生不老,而不是为了祈求丰年,所以《汉书·郊祀志》颜师古注释“明年”云:“言明其得延年也。”
〔4〕“明年”,楼名,意为明示得延长年寿。
&公玊带曰:“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钜、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1〕禅凡山合符,〔2〕然后不死焉。”天子既令设祠具,至东泰山,东泰山卑小,不称其声,乃令祠官礼之,而不封禅焉。其后令带奉祠候神物。〔3〕夏,遂还泰山,修五年之礼如前,而加禅祠石闾。〔4〕石闾者,在泰山下阯南方,方士多言此仙人之闾也,〔5〕故上亲禅焉。
&【注释】〔1〕“风后、封钜、岐伯”,分别为神话中黄帝的相、师和太医。“东泰山”,即今山东的沂山,在今山东临朐县南。沂山主峰高一千零三十二米,而泰山高一千五百三十二点八米,故武帝以为“卑小,不称其声”。〔2〕“凡山”,即丸山,在今山东临朐县朱虚故县西北。〔3〕“奉祠”,供奉祭祀。〔4〕“石闾”,山名,在今山东泰安市南。〔5〕“闾”,闾里,乡里。
&其后五年,〔1〕复至泰山修封,还过祭常山。〔2〕&【注释】〔1〕“其后五年”,天汉三年,公元前九八年。〔2〕“常山”,本名“恒山”,避汉文帝刘恒讳改名,为五岳中的北岳,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
&今天子所兴祠,泰一、后土,三年亲郊祠,建汉家封禅,五年一修封。薄忌泰一及三一、冥羊、马行、赤星,〔1〕五,宽舒之祠官以岁时致礼。〔2〕凡六祠,皆太祝领之。至如八神诸神,明年、凡山他名祠,〔3〕行过则祀,去则已。方士所兴祠,各自主,〔4〕其人终则已,祠官弗主。他祠皆如其故。今上封禅,其后十二岁而还,徧于五岳、四渎矣。而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莱,终无有验。而公孙卿之候神者,犹以大人迹为解,无其效。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终羁縻弗绝,〔5〕冀遇其真。自此之后,方士言祠神者弥众,然其效可睹矣。
&【注释】〔1〕“薄忌泰一”,根据亳(通“薄”)人谬忌的建议修建的泰一祠。其下“三一”、“冥羊”、“马行”、“赤星”皆为祠名。“赤星”,即灵星。〔2〕“宽舒之祠官”,宽舒为祠官。〔3〕“名祠”,著名山川的祭祀。〔4〕“自主”,自己主持。〔5〕“羁縻”,笼络。
&太史公曰:余从巡祭天地诸神名山川而封禅焉。入寿宫侍祠神语,究观方士祠官之言,〔1〕于是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于鬼神者,〔2〕具见其表里。后有君子,得以览焉。至若俎豆珪币之详,〔3〕献酬之礼,〔4〕则有司存焉。
&【注释】〔1〕“究观”,推究审察。〔2〕“论次”,论定编次。〔3〕“珪币”,祭祀用的玉帛。〔4〕“献酬”,献祭酬神。
&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李雨堂
清·叶桂原
(宋)释觉范
清·朱琰
唐·张鷟
清·丁申
唐·皇甫枚
金·马钰
台湾地舆全图
张岱
宋·陈翥
(宋)汝阴王明清
王芗斋
清·薛雪
清·孙奇逢
清·汤漱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