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三家注史记-(汉)司马迁
三家注史记目录:
史记索隐序
史记索隐后序
三皇本纪
史记正义序
史记正义论例
史记集解序
史记正义佚序
太史公书名考
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卷二 夏本纪第二
卷三 殷本纪第三
卷四 周本纪第四
卷五 秦本纪第五
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卷七 项羽本纪第七
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
卷九 吕太后本纪第九
卷一十 孝文本纪第十
卷一十一 孝景本纪第十一
卷一十二 孝武本纪第十二
卷一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
卷一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卷一十五 六国年表第三
卷一十六 秦楚之际月表第四
卷一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
卷一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卷一十九 惠景閒侯者年表第七
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卷二十一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卷二十二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卷二十三 礼书第一
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
卷二十五 律书第三
卷二十六 历书第四
卷二十七 天官书第五
卷二十八 封禅书第六
卷二十九 河渠书第七
卷三十 平准书第八
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第一
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第二
卷三十三 鲁周公世家第三
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
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
卷三十六 陈杞世家第六
卷三十七 卫康叔世家第七
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
卷三十九 晋世家第九
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
卷四十一 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
卷四十二 郑世家第十二
卷四十三 赵世家第十三
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
卷四十五 韩世家第十五
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
卷四十八 陈涉世家第十八
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
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第二十一
卷五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卷五十三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卷五十四 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卷五十六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卷五十七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卷六十 三王世家第三十
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第一
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第二
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第六
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第八
卷六十九 苏秦列传第九
卷七十 张仪列传第十
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卷七十二 穰侯列传第十二
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卷七十五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卷七十九 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
卷八十 乐毅列传第二十
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卷八十二 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卷八十三 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卷八十四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卷八十五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卷八十六 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卷八十七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卷八十八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卷八十九 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
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卷九十一 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卷九十三 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卷九十四 田儋列传第三十四
卷九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卷九十六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卷九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
卷九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卷一百 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
卷一百一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卷一百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卷一百三 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
卷一百四 田叔列传第四十四
卷一百五 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卷一百六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
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
卷一百八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卷一百九 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卷一百一十 匈奴列传第五十
卷一百一十一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
卷一百一十三 南越列传第五十三
卷一百一十四 东越列传第五十四
卷一百一十五 朝鲜列传第五十五
卷一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
卷一百一十七 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卷一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卷一百一十九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卷一百二十 汲郑列传第六十
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史记索隐序
朝散大夫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河内司马贞
史记者,汉太史司马迁父子之所述也。迁自以承五百之运、继春秋而纂是史。其裹贬覈实,颇亚于丘明之书。于是上始轩辕,下讫天汉,作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系家、七十列传,凡一百三十篇。
【考证】司马贞唐人,讳世作系,下文系本亦世本也,全文倣之。
始变左氏之体。而年载悠邈,简册阙遗,勒成一家,其勤至矣。又其属橐,先据左氏《国语》、《系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及诸子百家之书,而后贯穿经传,驰骋古今,错综隐括,各使成一国一家之事。故其意难究详矣。比于《班书》,
...更多
史记索隐后序
夫太史公记事,上始轩辕,下讫天汉。虽博采古文及传记诸子,其闲残阙盖多。或旁搜异闻,以成其说。然其人好奇而词省,故事覈而文微。是以后之学者多所未究。其班氏之书,成于后汉,彪即后迁而述,所以条流更明,且又兼采众贤,群理毕备。
【考证】索隐单本,且又作是。
故其旨富,其词文。是以近代诸儒共所鑽仰,
【考证】单本,所作行。
其训诂盖亦多门,蔡谟《集解》之时,已有二十四家之说。所以于文无所滞,理无所遗。而太史公之书,即上序轩、黄,中述战国,或得之于名山坏宅,或取之以旧俗风谣,
【考证】单本,宅作璧。
...更多
三皇本纪
小司马氏 撰
并注
小司马氏云:太史公作史记,古今君臣宜应上自开闢,下讫当代,以为一家之首尾。今阙三皇,而以五帝为首者,正以《大戴礼》有五帝德篇,又帝系皆叙自黄帝已下,故因以五帝本纪为首。其实三皇已还,载籍罕备。然君臣之始,教化之先,既论古史,不合全阙。近代皇甫谧作帝王代纪,徐整作三五历,皆论三皇以来事。斯亦近古之一证,今并采而集之作三皇本纪。虽复浅近,聊补阙云。
太皞庖犧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犧于成纪。蛇身
...更多
史记正义序
诸王侍读宣议郎守右清道率府长史张守节上
史记者,汉太史公司马迁作。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南游江、淮,讲学齐、鲁之郡,绍太史继春秋,括文鲁史,而包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而摭楚汉春秋,贯紬经传,旁搜史子,上起轩辕,下既天汉。作十二本纪,帝王兴废悉详。三十世家,君国存亡毕著。八书,赞阴阳礼乐。十表,定代系年封。七十列传,忠臣孝子之诚备矣。笔削冠于史籍,题目足以经邦。裴骃服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自刘向、杨雄,皆称良史之才。况坟典湮灭,简册缺遗。比之春秋
...更多
史记正义论例
诸王侍读宣议郎守右清道率府长史张守节上
◎ 论史例
古者帝王,右史记言,左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太史公兼之,故名曰史记。并採六家杂说,以成一史。备论君臣父子夫妻长幼之序,天地山川国邑名号,殊俗物类之品也。太史公作史记,起黄帝、高阳、高辛、唐尧、虞舜、夏、殷、周、秦,讫于汉武帝天汉四年。合二千四百一十三年,作本纪十二,象岁十二月也。作表十,匀天之刚柔十晶,以记封建世代终始也。作书八,象一岁八节,以记天地日月山川礼乐也。作世家三十,象一月三十日,三十辐共一毂,以记世禄之家,辅弼
...更多
史记集解序
裴骃
【索隐】骃字龙驹,河东闻喜人。宋中郎外兵曹参军。父松之字世期,太中太夫,注《三国志》。《宋书》父子同传。【正义】裴骃採九经诸史并《汉书音义》及众书之目,而解《史记》,故题《史记集解序》。序,绪也。孙炎去:谓端绪也,孔子作《易序卦》,子夏作《诗序》,序之义其来尚矣。【考证】诸本裴骃上有宋中郎外兵曹参军七字。游王本止署裴骃二字,今从之。钱大昕曰:索隐序称外兵参军,后序称外兵郎,互有不同。考《隋书·经籍志》:《史记》八十卷,宋南中郎外兵参军骃撰,又《宋书》、《南史》本传俱云“南中郎参军”。盖龙驹为南中郎府之外兵参军。宋齐之世
...更多
史记正义佚序
泷川资言[日本] 撰并注, 抄录自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
张守节正义不传,四库全书提要既论之矣。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亦云。吴郡志人物门云,前汉角里先生,吴人,史记正义引周树洞历云。姓周,名術,字元道,太伯之后,汉高祖时,与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俱出定太子,号四皓。史记正义,角里先生一号霸上先生。又云。今太湖中洞庭山西南中有禄里村是。今史记南北雍刻,于留侯世家但载索隐说,以周術为河内轵人,初不载正义之文。盖正义之散落多矣。圈称陈留耆旧传自序,圈公为秦博士。避地南山。惠太子以为司徒。至称十一世
...更多
太史公书名考
陈 直 撰
我少时读汉执金吾丞武荣碑有云:“传讲《孝经》、《论语》、《汉书》、《史记》”,知西汉的《太史公书》,在东汉末已改称《史记》,与今名符合,及读王静安先生《太史公行年考》,根据《三国·魏志·王肃传》,谓《史记》名称,始于王肃,心窃以为不然,忆余一九四一年春间,旅客昆明,候车赴渝,日多闲暇,辄至翠湖公园温理旧书,偶读杨守敬《望堂金石记》,见摹刻东海庙残碑碑阴,有秦东门阙事在《史记》一语,知《史记》名称,在东汉桓帝永寿元年已经开始。年来阅杨明照先生《太史公书称史记考》(见《燕京学报》第二十六卷),指
...更多
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集解】:凡是徐氏义,称徐姓名以别之。馀者悉是骃注解,并集众家义。【索隐】:纪者,记也。本其事而记之,故曰本纪。又纪,理也,丝缕有纪。而帝王书称纪者,言为後代纲纪也。【正义】:郑玄注中候敕省图云:“德合五帝坐星者,称帝。”又坤灵图云:“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曰帝。”案: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礼,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谯周、应劭、宋均皆同。而孔安国尚书序,皇甫谧帝王世纪,孙氏注世本,并以伏牺、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为五帝。裴松之史目云“天子称本纪,诸侯曰世家”。本者,系其本系,故曰本;纪者,理
...更多
卷二 夏本纪第二
夏禹,
【集解】:谥法曰:“受禅成功曰禹。”【正义】:夏者,帝禹封国号也。帝王纪云:“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
名曰文命。
索隐尚书云“文命敷于四海”,孔安国云“外布文德教命”,不云是禹名。太史公皆以放勋、重华、文命为尧、舜、禹之名,未必为得。孔又云“虞氏,舜名”,则尧、禹、汤皆名矣。盖古者帝王之号皆以名,後代因其行,追而为谥。其实禹是名。故张晏云“少昊已前,天下之号象其德;颛顼已来,天下之号因其名”。又按:系本“鲧取有辛氏女,谓之女志,是生高密”。宋衷云“高密,禹所封国”。【正义】:帝
...更多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沈定均
清·高兆
明·李时珍
(明)余邵鱼
唐·孙思邈
宋·王灼
孔子
(明)方以智
晋·任豫
清·吾庐孺
周楫
宋·王道
金·李东垣
明·宋濂等
汉·刘珍
清·谢元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