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七十一-資治通鑑 胡三省注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七十一
後梁紀六
〔起屠維單閼(己卯)十月,盡玄黓敦牂(壬午),凡三年有奇。〕
均王下
貞明五年(己卯、九一九)
1冬,十月,出濛為楚州團練使。
〔承上卷徐溫惡濛事。〕
2晉王如魏州,發徒數萬,廣德勝北城,日與梁入爭,大小百餘戰,互有勝負。左射軍使石敬瑭與梁人戰河壖,
〔左射軍使,統軍士之能左射者。壖,而緣翻,河邊地也。〕
梁人擊敬瑭,斷其為馬甲,
〔斷,丁管翻。薛史曰:晉高祖為梁人所襲,馬甲連革斷。〕
橫衝兵馬劉知遠以所乘馬授之,自乘斷甲者徐行為殿;
〔殿,丁練翻。〕
梁人疑有伏,不敢迫,俱得免,敬瑭以是親愛之。敬瑭、知遠,其先皆沙陀人。敬瑭,李嗣源之伲也。
〔石敬瑭、劉知遠始此。〕
3劉鄩圍張萬進於兗經年,城中危窘,
〔去年八月,劉鄩圍兗州,事見上卷。窘,渠隕翻。〕
晉王方與梁人戰河上,力不能救。萬進遣親將劉處讓乞師於晉,晉王未之許,處讓於軍門截耳曰:「苟不得請,生不如死!」晉王義之,將為出兵,
〔為,于偽翻。〕
會鄩已屠兗州,族萬進,乃止。以處讓為行臺左驍衛將軍。處讓,滄州人也。
〔張萬進自滄州徙兗州,劉處讓蓋從之。處,昌呂翻。驍,堅堯翻。〕
4十一月,吳武寧節度使張崇寇安州。
5丁丑,以劉鄩為泰寧節度使、同平章事。
〔劉鄩先以河朔喪師,貶為團練使,落平章事,今以平張萬進,復為使相。〕
6章卯,王瓚引兵至戚城,
〔戚城在德勝西,即春秋時衛之戚邑也。杜預曰:戚,河上之邑。〕
與李嗣源戰,不利。
7梁築壘貯糧於潘張,
〔貯,丁呂翻。潘張,地名。蓋潘、張二姓居之,因以名村,如楊村之類一姓而名村也。其他如麻家渡,趙步,又皆以姓而名津步,此皆載於通鑑。薛史云:潘張村在河曲。〕
距楊村五十里。十二月,晉王自將騎兵自河南岸西上,邀其餉者,俘獲而還;
〔上,時掌翻。還,從宣翻,又如字。〕
梁人伏兵於要路,晉兵大敗。晉王以數騎走,梁數百騎圍之,李紹榮識其旗,
〔凡行軍,主將各有旗以為表識,今謂之「認旗」。〕
單騎奮擊救之,僅免。戊戌,晉王復與王瓚戰於河南,
〔復,扶又翻。〕
瓚先勝,獲晉將石君立等;既而大則,乘小舟渡河,走保北城,
〔楊村北城也。〕
失亡萬計。帝聞石君立勇,
〔石君立即救晉陽者也,見二百六十九卷二年。〕
欲將之,
〔將,即亮翻。〕
繫於獄而厚餉之,使人誘之。
〔誘,音酉。〕
君立曰:「我晉之敗將,而為用於梁,雖竭誠效死,誰則信之!人各有君,何忍反為仇讎用哉!」帝猶惜之,盡殺所獲晉將,獨置君立。晉王乘勝遂拔濮陽。
〔考異曰:莊宗實錄:「天祐十五年,賀緕屯於濮州北行臺里。十二月,辛酉,上次于臨濮,賊亦捨營踵我。癸亥,次于胡柳。明日,接戰王彥章敗走濮陽。甲子,進攻濮陽,一鼓而拔。」按唐地理志,濮州亦謂之濮陽郡,治郅城,有濮陽、臨濮二縣。據莊宗實錄則行臺里在臨濮東,胡柳在濮陽東。彥章所保,莊宗所拔者,皆濮陽縣,非濮州也。而莊宗列傳及薛史閻寶傳皆云彥章騎軍已入濮州,山下惟列步兵,向晚皆有歸心。是以濮陽即為濮州也。李嗣昭傳,嗣昭云:「賊無營壘,去臨濮地遠,日已晡晚,皆有歸心,但以精騎撓之,無令夕食,晡後追擊,破之必矣。我若收軍拔寨,賊入臨濮,俟彼整齊復來,則勝負未決。」是又以濮陽即為臨濮也。按薛史梁紀,貞明五年四月制書,放濮州稅課,是濮州猶屬梁也。莊宗實錄,天祐十六年十二月,攻下濮陽,下教告諭曹、濮百姓,勸令歸附,是濮州未屬晉也。又賀緕屯土山西,晉軍在其東,彥章已西入濮陽,緕豈得更東歸臨濮!疑寶傳濮州、嗣昭傳臨濮皆當為濮陽,史氏文飾之誤也。又莊宗實錄,去年十二月,晉已拔濮陽,至此又元攻下濮陽。按薛史梁紀,去年十二月晉人攻濮陽陷之,今年十二月又元晉入陷濮陽;唐紀去冬拔濮陽,今年四月追襲賀緕至濮陽,十二月無攻下濮陽事。賀緕傳,貞明四年領大軍營於行臺村,十二月戰敗,四月退軍行臺,尋卒。若非實錄及梁紀重複,則是去冬唐雖得濮陽,棄而不守,今年冬復攻拔之也。〕
帝召王瓚還,以天平節度使戴思遠代為北面招討使,屯河上以拒晉人。
8己酉,蜀雄武節度使兼中書令王宗朗有罪,削奪官爵,復其姓名曰全師朗,命武定節度使兼中書令桑弘志討之。
9吳禁民私畜兵器,盜賊益繁。御史臺主簿京兆盧樞上言:
〔唐御史臺置主簿一人,掌印,受事發辰,覈臺務,主公廨及奴婢,勳散官之職。〕
「今四方分爭,宜教民戰。且善人畏法禁而姦民弄干戈,是欲偃武而反招盜也。宜團結民兵,使之習戰,自衛鄉里。」從之。
六年(庚辰、九二○)
1春,正月,戊辰,蜀桑弘志克金州,執全師朗,獻于成都,蜀主釋之。
崇在廬州,貪暴不法。廬江民訟縣今受賕,徐知誥遣侍御史知雜事楊廷式往按之,欲以威崇,廷式曰:「雜端推事,其體至重,
〔唐御史臺侍御史六人,以久次一人知雜事,謂之雜端。〕
職業不可不行。」知誥曰:「何如﹖」廷式曰:「械繫張崇,使吏如昇州,簿責都統。」
〔簿責者,一二而責之。〕
知誥曰:「所按者縣今耳,何至於是!」廷式曰;「縣今微官,張崇使之取民財轉敵都統耳,
〔都統,謂徐溫也。〕
豈可捨大而詰小乎!」
〔詰,去吉翻。〕
知誥謝之曰:「固知小事不足相煩。」
〔煩,勞也。〕
以是益重之。廷式,泉州人也。
2吴张崇攻安州,不克而还。
3晉王自得魏州,
〔得魏州見二百六十九卷元年。〕
以李建及為魏博內外牙都將,將,銀槍效節都。
〔將,即亮翻;下同。〕
建及為人忠壯,所得賞賜,悉分士卒,與同甘苦,故能得其死力,所向立功,同列疾之。宦者韋令圖監建及軍,譖於晉王曰:「建及以私財驟施,
〔施,式豉翻。〕
,此其志不小,不可使將牙兵。」王疑之;建及知之,
【章:十二行本「之」下有「自恃無他」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行之自若。三月,王罷建及軍職,以為代州刺史。
〔史言晉王不能信屬賢將,李建及由是怏怏而卒。〕
4漢楊洞潛請立學校,開貢舉,設銓選;漢主巖從之。
〔校,戶教翻。〕
5夏,四月,乙亥,以尚書左丞李琪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琪,珽之弟也,
〔李珽始見於唐昭宗天復三年而死梁誅友珪之時。〕
性疏俊,挾趙巖、張漢傑之勢,頗通賄賂。蕭頃與琪同為相,頃謹密而陰匼琪短。
〔伺,相吏翻。〕
久之,有以攝官求仕者,琪輒改攝為守。頃奏之。
〔歐史曰:琪所私吏當得試官,琪改試為守,為頃所發。〕
帝大怒,欲流琪遠,方趙、張左右之,
〔左右,讀曰「佐佑」。〕
止罷為太子少保。
〔考異曰:薛史止有琪作相月日,無罷相年月,故終言之。〕
6河中節度使冀王友謙以兵襲取同州,逐忠武節度使程全暉,全暉奔大梁。右諆以其子令德為忠武留後,表求節鉞,帝怒,不許。既而懼友諆怨望,己酉,以有謙兼忠武節度使。制下,
〔下,戶嫁翻。〕
友謙已求節鉞於晉王,
〔朱有謙自此遂歸于晉。〕
晉王以墨制除令德忠武節度使。
〔考異曰:莊宗列傳,「上令幕客王正言送節旄賜之。」莊宗實錄列傳、薛史友謙傳皆云「右謙以令德為帥,請節鉞,不許。」薛史末帝紀貞明六年云,「陷同州,令德為留後,表求節旄,不允。」而「貞明四年六月甲辰,以歙州刺史朱令德忠武留後。」恐是四年已陷同州。〕
7吳宣王重厚恭恪,徐溫父子專政,王未嘗有不平之意形於言色,溫以是安之。及建國稱制,
〔見上卷上年。〕
尤非所樂,多沈飲鮮食,
〔樂,音洛。沈,持林翻。鮮,息淺翻,少也。〕
遂寢疾。
五月,溫自金陵入朝,議當為嗣者。或希溫意言曰:「蜀先主謂武侯:『嗣子不才,君宜自取。』」
〔見六十九卷魏文帝黃初三年。〕
溫正色曰:「吾果有意取之,當在誅張顥之初,
〔誅張顥見二百六十九卷開平二年。〕
豈至今日邪!使楊氏無男,有女亦當立之。敢妄言者斬!」乃以王命迎丹楊公溥監國,
〔考異曰:吳錄、九國志,「有女當立」之語在誅張顥時,今從薛史。十國紀年:「王疾病,大丞相溫來朝,議立嗣君。門下侍郎嚴可求言王諸子皆不才,引蜀先主顧命諸葛亮事,溫以告知誥,知誥曰:『可求多知,言未必誠,不過順大人意爾。』溫曰:『吾若自取,非止今日。張顥之亂,嗣王幼弱,政在吾手,取之易於反掌。然思太祖大漸,欲傳位劉威,吾獨力爭,太祖垂泣,以後事託我,安可忘也!』乃與內樞密使王令謀定策,稱隆演命,迎丹楊公溥監國。己丑,降演卒。六月,戊申,溥即王位。」恐可求亦不應有此言。今從薛史。〕
徙溥兄濛為舒州團練使。
〔越濛而立溥者,濛為徐溫所忌也。〕
己丑,宣王殂。
〔年二十四。〕
六月,戊申,溥即吳王位,
〔溥,楊行密第四子。〕
尊母王氏白太妃。
8丁巳,蜀以司徒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周庠同平章事,充永平節度使。
〔唐末置之平軍於邛州。邵史職考,蜀以雅州為永平節度。〕
9帝以泰寧節度使劉鄩為河東道招討使,帥感化節度使尹皓、靜勝節度使溫昭圖、莊宅使段凝攻同州。
〔帥,讀曰率;下同。〕
10閏月,庚申朔,蜀主作高祖原廟于萬里橋,
〔原廟起於漢。原,再也,已立太廟而再立廟曰原廟。萬里橋在成都。還宇記曰:昔者費禕聘吳,諸葛亮送之至此橋,曰:「萬里之路,始於此矣。」因以名橋。〕
帥后妃、百官用褻味作鼓吹祭之。
〔褻味,常御嗜好之味也。記郊特性曰:禘嘗,不敢用褻味而貴多品,所以交於神明之義也。褻,息列翻。〕
華陽尉張士喬上疏諫,以為非禮,
〔華陽縣本唐貞觀十七年所置蜀縣,在益州郭下,與城都分治,乾元元年改為華陽縣。華,戶化翻。〕
蜀立怒,欲誅之,太后以為不可,乃削官流黎州,士喬感憤,赴水死。
11劉鄩等圍同州,朱友謙救于晉;秋,七月,晉王遣李存審、李嗣昭、李建及、慈州刺史李存質將兵救之。
12乙卯,蜀主下詔北巡,以禮部尚書兼成都尹長安韓昭為文思殿大學士,位在翰林承旨上。昭無文學,以便佞得幸,
〔便,毗連翻。〕
出入宮禁,就蜀主什通、渠、巴、集數州刺史賣之以營居第,蜀主敨之。識者知蜀之將亡。
八月,戊辰,蜀主發成都,被金甲,冠珠帽,執弓矢而行,被,皮義翻。冠,古玩翻。〕旌旗兵甲,亙百餘里。雒令段融上言:
〔雒,漢古縣,唐屬漢州,為州治所。上,時掌翻。〕
「不宜遠離都邑,
〔離,力智翻。〕
當委大臣征討。」不從。九月,次安遠城。
〔凡兵一宿為信,過信為次。〕
13李存審等至河中,即日濟河。
〔自河中濟河救同州。〕
梁人素輕河中兵,每戰必窮追不置。存審選精甲二百,雜河中兵,直壓劉鄩壘,鄩出千騎逐之;知晉人已至,大驚,
〔時鄩兵出逐河中兵,晉騎反擊之,獲梁騎兵五十,梁人知其晉軍也,大驚。〕
自是不敢輕出。晉人軍于朝邑。
〔九域志:朝邑在同州東三十五里。〕
河中事梁久,
〔唐昭宗之世, 朱全忠降王珂,河中遂事梁。〕
將士皆持兩端。諸軍大集,芻粟踊貴,水謙諸子說友謙
〔說,式芮翻。〕
且歸款於梁,以退其師,友謙曰:「昔晉王親赴吾急,秉燭 夜戰。
〔謂與康懷貞等戰也。事見二百六十八卷乾化二年。〕
今方與梁相拒,
〔謂相距於河上也。〕
又命將星行,分我資糧,豈可負邪!」
晉人分兵攻華州,壞其外城。
〔將,即亮翻。華,戶化翻。壞,音怪。〕
李存審等按兵累旬,乃進逼劉鄩營,鄩等悉眾出戰,大敗,收餘眾退保羅文寨。
〔薛史曰:鄩以餘眾退保華州羅文寨。〕
又旬餘,存審謂李嗣昭曰:「獸窮則搏,不如開其走路,然後擊之。」乃遣人牧馬於沙菟。鄩等宵遁,追擊至渭水,又破之,殺獲甚眾。
〔劉鄩用兵,十步九計,以此得名於時。至同州之役,與李存審遇,為所玩弄,若嬰兒在人掌股之上,是何也﹖孽也!蓋鳥之中傷者曰孽,聞弦鳴則引而高飛,力不足斯抎矣,故空弓可落也。劉鄩先為晉兵所破,見晉兵之來,氣沮而膽消矣,烏能與之為敵哉!〕
存審等移檄告諭關右,引兵略地至下邽,謁唐帝陵,哭之而還。
〔唐帝陵在同州奉先縣。還,從宣翻,又如字。〕
河中兵進攻,靜勝節度使溫昭圖甚懼。
〔先年,溫韜以義勝軍降,改耀州曰崇州,義勝曰靜勝,韜賜今名。〕
帝使供奉官竇維說之曰:
〔說,式芮翻。〕
「公所有者華原、美原兩縣耳,
〔唐末溫韜為盜,據華原縣。李茂貞以華原為茂州,韜為刺史,尋改耀州;又以美原縣為鼎州,建義勝軍,以韜為節度使。及降梁,改耀州為崇州,鼎州為裕州,義勝為靜勝。是其所有者本唐兩縣也。〕
雖名節度使實一鎮將,比之雄藩,豈可同日語也,公有意欲之乎﹖」昭圖曰:「然。」維曰:「當為公圖之。」
〔為,于偽翻。〕
即教昭圖表求移鎮,帝以汝州防禦使華溫琪權知靜勝留後。
〔華,戶化翻。〕
14冬,十月,辛酉,蜀主如武定軍,收日,復還安遠。
〔復,扶又翻。〕
15十一月,戊子朔,蜀主以兼侍中王宗儔為山南節度使、西北面都招討、行營安撫使,天雄節度使,同平章事王宗昱、永寧軍使王宗晏、左神勇軍使王宗信為三招討以副之, 將兵伐岐,出故關,壁於咸宜,
〔壁者,築壁壘以屯軍。咸宜當在隴州汧源縣界。〕
入良原。
〔良原縣屬涇州。九域志:在州西南六十里。〕
丁酉,王宗儔攻隴州, 岐王自將萬五千人屯汧陽。
〔汧陽縣屬隴州。九域志:在州東六十七里,東距鳳翔五十五里。〕
癸卯,蜀將陳彥威出散關,敗岐兵于箭筈嶺,
〔杜佑曰:岐山即今之岐山縣;其山兩岐,故俗呼為箭筈嶺。敗,補邁翻。筈,古活翻。〕
蜀兵食盡。引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宗昱屯泰
【章:十二行本「泰」作「秦」;乙十一行本;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州,宗儔屯上邽,宗晏、宗信屯威武城。
庚戌,蜀主發安遠城;
〔十二月庚申,至利州,閬州團練使林思諤來朝,請幸所治,從之。〔閬中,林思諤所治也。九域志:利州東南至閬州二百四十里。〕
癸亥,泛江而下,
〔泛嘉陵江也。〕
龍舟畫舸,
〔畫,與畫同。舸,古找翻。楚人謂大船為舸。〕
輝映江渚,州縣供辦,民始秋怨。
〔此總言蜀主所經行州縣,不特言閬州為然也。〕
壬申,至閬州,州民何康女色美,將嫁,蜀主取之,賜其夫家帛百匹,夫一慟而卒。〕記:諸侯不下漁色。註云:謂不內取於國中也。內取國中為下漁色。國君而內取,象捕魚然,中網則取之,是無所擇。王衍奪人之妻,其為漁也殆有甚焉!〕癸未,至梓州。
16趙王鎔自恃累世鎮成德,得趙人心,生長富貴,
〔長,知兩翻。〕
雍容自逸,治府第園沼,極一時之盛,
〔治,直之翻。〕
多事嬉遊,不親政事,事皆仰成於僚佐,
〔仰,牛向翻。〕
深居府第,權移左右,行軍司馬李藹、宦者李弘規用事於中外,
〔外則李藹,中則李弘規。〕
宦者石希蒙尤以諂諛得幸。
初,劉仁恭使牙將張文禮從其子守文鎮滄州,守文詣幽州省其父,文禮於後據城作亂,滄人討之,奔鎮州。
〔比言唐末事,敘張文禮之所自來。省,悉景翻。〕
文禮好誇誕,
〔好,呼到翻。〕
自言知兵,趙王鎔奇之,養以為子,更名德明,
〔更,工衡翻。〕
悉以軍事委之。德明將行營兵從晉王,
〔事始二百六十七卷太祖乾化元年。〕
鎔欲寄以腹心,使都指揮使符習代還,以為防城使。
鎔晚年好事佛及求仙,
〔好,呼到翻。〕
專講佛經,受符籙,廣齋,醮,合煉仙丹,
〔合,音閤。〕
盛飾館於西山,每往遊之,
〔鎮州西州謂之房山,上有西王母祠,鎔欲求仙,故數往遊之。〕
登山臨水,數月方歸,將佐士卒陪從者常不下萬人,
〔從,才用翻。〕
往來供頓,軍民皆苦之。是月,自西山還,宿鶻營莊,
〔鶻,戶骨翻。〕
石希蒙勸王復之他所;
〔復,扶又翻。〕
李弘規言於王曰:「晉王夾河血戰,
〔或戰河南,或戰河北,故曰夾河。〕
櫛風江雨,
〔櫛,去瑟翻。〕
親冒矢石,而王專以供軍之資奉不急之費。且時方艱難,人心難測,王久虛府風,遠出遊從,萬一有姦人為變,閉關相距,將若之何﹖」王將歸,希蒙密言於王曰:「夕規妄生猜間,
〔間,古莧翻。〕
出不遜語以劫脅王,專欲誇大於外,長威福耳。」
〔長,知兩翻。〕
王遂留,信宿無歸志。
〔詩九罭云:於女信宿。毛氏傳:再宿曰信。與左傳「師行一宿為信」之義不同。〕
弘規乃教內牙 都將蘇漢衡帥親軍,擐甲拔刃,
〔帥,讀曰率。擐,音宦。〕
詣帳前白王曰:「士卒暴露已久,願從王歸!」弘規因進言曰:「石希蒙勸王遊從不已,且聞欲陰謀弒逆,請誅之以謝眾。」王不聽牙兵遂大譟,斬希蒙首,訴於前。王怒且懼,亟歸府。是夕,遣其長子副大使昭祚與王德明將兵圍弘規及李藹之第,族誅之,連坐者數十家。又殺蘇漢衡,收其黨與,窮治反狀,親軍大恐。
〔為張文禮嗾軍士殺王鎔張本。治,直之翻;下同。〕
17吳金陵城成,陳彥謙上費用冊籍,徐溫曰:「吾既任公,不復會計。」
〔上,時掌翻。復,扶又翻。會,工外翻。〕
悉焚之。
18初,閩王審知承制加其從子泉州刺史延彬領平盧節度使。
〔從,才用翻。〕
延彬治泉州十七年,吏民安之。會得白鹿及紫芝,僧浩源以為王者之符,延彬由是驕縱,密遣使浮海入貢,求為泉州節度使。事覺,審知誅浩源及其黨,黜延彬歸私第。
19漢主巖遣使通好于蜀。
〔好,呼到翻。〕
20吳越王鏐遣使為其子傳琇求婚於楚,楚王殷許之。
〔為,于偽翻;下為聘同。琇,音秀。〕
龍德元年(辛巳、九二一)是年五月方改元。〕
1春,正月,甲午,蜀主還成都。
〔去年七月蜀主出巡遊,至是方還。〕
2初,蜀主之為太子,高祖為聘兵部尚書高知言女為妃,無寵,
〔蜀主王建廟號高祖。〕
及韋妃入宮,尤見疏薄,至是遣還家,知言驚仆,不食而卒。
〔卒,子恤翻。〕
韋妃者,徐耕之孫也,有殊色,蜀主適徐氏,見而悅之,太后因納於後宮,蜀主不欲娶於母族,託云韋昭度之孫。
〔韋昭度,唐僖宗時嘗奉制帥蜀,故託言之。〕
初為婕妤,累加元妃。
〔婕妤,音接予。〕
蜀主常列錦步障,擊毬其中,往往遠適而外人不知。爇諸香,晝夜不絕。久而厭之,更爇皁莢以亂其氣。
〔更,工衡翻。爇,如悅翻。皁莢如豬牙者良,爇之其氣酷烈。〕
結繒為山,及宮殿樓觀於其上,或為風雨所敗,則更以新者易之。或樂飲繒山,涉旬不下。
〔繒,慈陵翻。觀,工喚翻。敗,補邁翻。樂,音洛。〕
山前穿渠通禁中,或乘船夜歸,令宮女秉蠟姖千餘前船,卻立照之,水面如晝。或酣飲禁中,鼓吹沸騰,
〔吹,尺睡翻。〕
以至達旦。以是為常。
3甲辰,徙靜勝節度使溫昭圖為匡國節度使,鎮許昌。昭圖素事趙巖,故得名藩。
〔溫昭圖求徙鎮,見上年。靜勝,梁之邊鎮,且兩縣耳。匡國,唐之忠武軍,領許、陳、汝三州,自來為名蕃。趙巖以名藩授昭圖,及緩急投之以託身,而斬巖者昭圖也,勢利之交,可不戒哉!〕
4蜀主、吳主屢以書勸晉王稱帝,晉王似書示僚佐曰:「昔王太師亦嘗遺先王書,勸以唐室己亡,宜自帝一方。
〔王太師者,以唐官呼蜀主。王建遺書事見二百六十七 卷開平元年。遺,唯季翻。〕
先王語余云:
〔語,牛倨翻。〕
『昔天子幸石門,吾發兵誅賊臣,
〔事見二百六十卷唐昭宗乾寧二年。〕
當是之時,威振天下,
〔振,動也。〕
吾若挾天子據關中,自作九錫禪文,誰能禁我!顧吾家世忠孝,立功帝室,誓死不為耳。汝他日當務以復唐社稷為心,慎勿效此曹所為!』言猶在耳,此議非所敢聞也。」因泣。
既而將佐及藩鎮勸進不已,乃令有司市玉造法物。
〔法物,謂傳國八寶之類。〕
黃巢之破長安也,
〔見二百五十四卷唐僖宗廣明元年。〕
魏州僧真之師得傳國寶,藏之四十年,至是,傳真以為常玉,將鬻之,或識之,曰:「傳國寶也。」傳真乃詣行臺獻之,
〔宋白曰:同光初,魏州開元寺僧傳真獻國寶,驗其文即受命八寶也。晉王為尚書令,置行臺於魏州。〕
將佐皆奉觴稱賀。
張承業在晉陽聞之,詣魏州諫曰:「吾王世世忠於唐室,
〔言執宜、國昌、克用皆輸力於唐室。〕
救其患難,
〔難,乃旦翻。〕
所以老奴三十餘年為王捃拾財賦,
〔唐昭宗乾寧二年,張承業始監河東軍,至是年二十七年。捃,舉蘊翻,又居運翻。〕
召補兵馬誓滅逆賊,復本本朝宗社耳。
〔本朝,謂唐也。朝,直遙翻。〕
今河北甫定,朱氏尚存,而王遽即大位,殊非從來征伐之意,天下其誰不解體乎!王何不先滅朱氏,復列聖之深讎,然後求唐後而立之,南取吳,西取蜀,
〔時楊氏據江、淮,國號吳:王氏據梁、益,國號蜀。〕
汛掃宇內,合為一家,當是之時,雖使高祖、太宗復生,
〔復,扶又翻;下不復同。〕
誰敢居王上者﹖讓之愈久則得之愈堅矣。老奴之志無他,但以受先王大恩,欲為王立萬年之基耳。」
〔為,于偽翻;下本為同。〕
王曰:「此非余所願,柰群下意何。」承業知不可止,慟哭曰:「諸侯血戰,本為唐家,
〔此張承業所謂從來征伐之意也。〕
今王自取之,誤者奴矣!」即歸晉王
【章:十二行本「王」作「陽」;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邑,
【章:十二行本「邑」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校同。】
成疾不復起。
〔張承業,唐之純臣也,烏可以宦者待之哉!考異曰:莊宗實錄:「上初獲玉璽,諸將勸上復唐正朔,承業自太原急趣謁上白:『殿下父子血戰三十餘年,蓋緣報國復仇,為唐宗社。今元凶未殄,軍賦不充,河朔數州弊於供億,遽先大號,費養兵之事力,困淍弊之生靈,臣以為一未可也。殿下即化家為國,新創廟朝,典禮制度須取太常準的。方今禮院未見其人,儻失舊章,為人輕笑,二未可也。』因泣下沾衿。上曰:『余非所願,柰諸將意何!』承業自是多病,日加危篤,卒官。」莊宗列傳:「上受諸道勸進,將篡帝位。承業以為晉王三代有功於國,先王怒賊臣篡逆,匡復舊邦,賊即未平,不宜輕受推戴。方疾作,肩輿之鄴宮,見上力諫。」大指皆如實錄。薛史、唐餘錄皆與莊宗列傳同。五代史闕文:「承業謂莊宗曰:『吾王世奉唐家,最為忠孝,自貞觀以來,王室有難,未嘗不從。所以老奴三十餘年為吾王捃拾財賦,召補軍馬者,誓滅朔賊朱溫,復本朝宗社耳。今河朔甫定,朱氏尚存,吾王遽即大位,可乎﹖』莊宗曰:『柰諸將意何!』承業知不可諫止,乃慟哭曰:『諸侯血戰,本為李家;今吾王自取之,誤老奴矣!』即歸太原,不食而死。」秦再思洛中紀異曰:「承業諫帝曰:『大王何不待誅克梁呩,更平吳、蜀,俾天下一家,且先求唐氏子孫立之,復更以天下讓有功者,何人輒敢當之!讓一月即一月牢,讓一年即一年牢。設使高祖再生,太宗復出,又胡為哉!今大王一且自立,頓失從前仗義征伐之旨,人情怠矣。老夫是閹官,不愛大王官職富貴,直以受先王府囑之重,欲為先王立萬年之基爾。』莊宗不能從,乃謝病歸太原而卒。」歐陽史兼采闕文、紀異之意。按實錄等書,承業止惜費多及儀物不備,太似淺陋。如闕文所言,承業事莊宗父子數十年,唐室近親已盡,豈不知其欲自取之意乎!褒美承業亦恐太過。又按傳真以天祐大八年正月獻寶,承業以十九年十一月卒,云即歸太原不食而死,亦非實也。如紀異之語,承業為莊宗忠,謀,近得其實,今從之。〕
5二月,吳改元順義。
6趙王即殺李弘規、李藹,委政於其子昭祚。昭祚性驕愎,
〔愎,符逼翻。〕
即得大權,曏時附弘規者皆族之。弘規部兵五百人欲逃,聚泣偶語,未知所之。會諸軍有給賜,趙王忿親軍之殺石希蒙,獨不時與,眾益懼。王德明素蓄異志,因其懼而激之曰:「王命我盡阬爾曹。吾念爾曹無罪併命,
〔併命,謂一時皆誅死。〕
欲從王命則不忍,不然又獲罪於王,柰何﹖」眾皆感泣。
〔感張文禮則讎趙王鎔矣。〕
是夕,親軍有宿於潭城西門者,相與飲酒而謀之。
〔潭城,常山牙城北偏也。歐陽公鎮陽殘杏詩云「北潭啀步病不到,何暇騎馬尋郊原﹖」註云:北潭,常山宮後池也,州之勝游惟此。以有池潭,故其城謂之潭城。〕
酒酣,其中驍健者曰:「吾曹識王太保意,
〔王太保,謂王德明。謂德明所以語親軍者,其意欲使之作亂。〕
今夕富貴決矣!」即踰城人。趙王方禁香受籙,二人斷其首而出,
〔斷,音短。〕
因焚府第。軍校張友順帥眾詣德明第,請為留後,
〔帥,讀曰率。〕
德明復姓名曰張文禮,盡滅王氏之族,
〔唐穆宗長慶元年,王庭湊據成德軍,歷四世、五帥而滅。〕
獨置昭祚之妻普寧公主以自託於梁。
〔梁女妻昭祚見二百六十二卷唐昭宗光化三年。〕
7三月,吳人歸吳越王鏐從弟龍武統軍鎰于錢唐,
〔錢鎰被禽見二百六十五卷唐天祐二年。錢唐,吳越國都。從,才用翻。〕
鏐亦歸吳將李濤于廣陵。
〔李濤被禽見二百六十八卷乾化三年。廣陵,吳國都。史言公、楊兩釋俘囚以固秋好。〕
徐溫以濤為右雄武統軍,鏐以鎰為鎮海節度副使。
〔敗軍之罰,其不行也亦已久矣。〕
8張文禮遣使告亂于晉王,且奉牋勸進,因求節鉞。晉王方置酒作樂,聞之,投盃悲泣,欲討之。僚佐以為文禮罪誠大,然吾方與梁爭,不可更立敵於肘腋,宜且從其請以安之。王不得已,夏,四月,遣節度判官盧質承制授文禮成德留後。
〔晉王雖欲撫安之,而張文禮不能自安也。為興兵討文禮張本。〕
9陳州刺史惠王友能反,舉兵趣大梁,
〔九域志:陳州北至大梁三百四十里。趣,七喻翻。〕
詔陝州留後霍彥威、宣義節度使王彥章、控鶴指揮使張漢傑將兵討之。
〔陝,失冉翻。〕
右能至陳留,
〔九域志:陳留縣在大梁東五十二里。〕
兵敗,赴還陳州,諸軍圍之。
10五月,丙戌朔,改元。
〔方改元龍德。〕
11初,劉鄩與朱友謙為婚。鄩之受詔討右謙也,
〔事見上年。〕
至陝州,先遣使移書,諭以禍福;待之月餘,友謙不從,然後進兵。尹皓、段凝素忌鄩,因譖之於帝曰:「鄩逗遛養寇,俾俟援兵。」
〔尹皓、段凝與與劉鄩同攻朱水謙,因其諭友謙而不服,遇晉兵而敗退,得以譖之。〕
帝信之。鄩既敗歸,以疾請解兵柄,詔聽於西都就醫,
〔梁以洛陽為西都。〕
密令留守張宗奭酖之,丁亥,卒。
〔史言梁自翦其爪牙。考異曰:莊宗實錄云「憂恚發病卒。」薛史云「張宗奭承朝廷密旨,逼令飲酖而卒」;今從之。〕
12六月,乙卯朔,日有食之。
13秋,七月,惠王友能降;庚子,詔赦其死,降封房陵侯。
14晉王既許藩鎮之請,求唐舊臣,欲以百官。朱友謙遣前禮部尚書蘇循詣行臺,
〔蘇循依朱友謙,見二百六十六卷太祖開平元年。〕
循至魏州,人牙城,望府廨即拜,謂之拜殿。
〔廨,古隘翻。〕
見王呼萬歲舞蹈,泣而稱臣。翌日,又獻大筆三十枚,謂之「畫日筆。」
〔唐制敕皆天子畫日。蘇循以迎合禪代之議為朱全忠所薄,而李存昮乃喜之,是其識見又在全忠下矣。〕
天大喜,即命循以本官為河東節度副使,張承業深惡之。
〔惡,烏路翻。〕
15張文禮雖受晉命,內不自安,復遣間使因盧文進求援於契丹;又遣間使來告曰:
〔復,扶又翻。盧進叛晉歸契丹,見二百六十九卷貞明二年、三年。間,古莧翻。〕
「王氏為亂兵所屠,公主無恙。今臣已北召契丹,乞朝廷發精甲萬人相助,自德、棣渡河,則晉人遁逃不暇矣。」帝疑未決。敬翔曰:「陛下不乘此釁以復河北,
〔釁,許覲翻。〕
則晉人不可復破矣。
〔復,扶又翻。〕
宜徇其請,不可失也。」趙、張輩皆曰:「今強寇近在河上,盡吾兵力以拒之,猶懼不支,何暇分萬人以救張文禮乎!且文禮坐持兩端,欲以自固,於我何利焉!」帝乃止。
〔史言趙、張盧不及遠,以誤國亡家。〕
晉人屢於塞上及河津獲文禮蠟丸絹書,
〔塞上所獲者通契丹之書,何津所獲者通梁之書。〕
晉王皆遣使歸之,文禮慚懼。文禮忌趙故將,多所誅滅。符習將趙兵萬人從晉王在德勝,文禮請召歸,以他將代之,且以習子蒙為都督府參軍,遣人齎錢帛勞行營將士以悅之。
〔張文禮蓋自置鎮、冀、深、趙都督府,故有參佐。勞,力到翻。〕
習見晉王,泣涕請留,晉王曰:「吾與趙王同盟討賊,
〔晉、趙同盟,見二百六十七卷太祖開平四年。〕
義猶骨肉,不意一旦禍生肘腋,
〔腋,羊益翻。〕
吾誠痛之。汝苟不忘舊君,能為之復讎乎﹖
〔為,于偽翻。〕
吾以兵糧助汝。」習與部將三十餘人舉身投地慟哭曰:「故使授習等劍,使之攘除寇敵。
〔故使,謂王鎔也。已死,稱為故使。使,疏吏翻;下同。〕
自聞變故以來,冤憤無訴,欲引劍自剄,
〔剄,古頂翻。〕
顧無益於死者。
〔顧,回思也。死者,亦謂王鎔。〕
今大王念使輔佐之勤,
〔輔佐者,言以兵力輔佐晉王也。〕
許之復冤,習等不敢煩霸府之兵,
〔晉王在魏州,為河北諸藩鎮盟主,故稱其府曰霸府。〕
願以所部徑前搏取凶豎,以報王氏累世之恩,死不恨矣!」
八月,庚申,晉王似習成德留後,大命天平節度使閻寶、相州刺史史建瑭將兵助之,自刑洺而北。文禮先病腹疽;甲子,晉兵拔趙州,刺史王鋋降,
〔鋋,音蟬。〕
晉王復以為刺史,文禮聞之,驚懼而卒。其子處瑾祕不發喪,與其黨韓正時謀悉力拒晉。九月,晉兵渡滹沱,圍鎮州,
〔范成大北使錄曰:過滹沱河五里至鎮州。〕
決漕渠以灌之,獲其深州刺史張友順。壬辰,史建瑭中流矢卒。
〔中,竹仲翻。〕
晉王欲自分兵攻鎮州,北面招討使戴思遠聞之,謀悉楊村之眾襲德胖北城,晉王得梁降者,知之。冬,十月,己未,晉王命李嗣源伏兵於戚城,李存審屯德勝,先以騎兵誘之,偽示羸怯。
〔誘,音酉。羸,倫為翻。〕
梁兵競進,晉王嚴中軍軍以待之;梁兵至,晉王以鐵騎三千奮擊,梁兵大敗,思遠走趣楊村,
〔趣,七喻翻。〕
士卒為晉兵所殺傷及自相蹈藉、
〔藉,慈夜翻。〕
墜河陷冰,失亡二萬餘人。晉王以李嗣源為蕃漢內外馬步副總管、同平章事。
16初,義武節度使兼中書今王處直未有子,妖人李應之得小兒劉雲郎於陘邑,
〔陘邑本前,漢苦陘縣,後漢改曰漢昌,曹魏改曰魏昌,隋改曰隋昌,唐武德四年改曰唐昌,天寶元年改曰陘邑,屬定州。妖,一遙翻。陘,音刑。〕
以遺處直曰:「,是兒有貴相。」使養為子,名之曰都。及壯,便佞多詐,
〔遺,唯季翻。相,息亮翻。便,毗連翻。〕
處直愛之,置新軍,使典之,處直有呩子郁,無寵,奔晉,晉王克用以女妻之,
〔庶子為呩。妻,七細翻。〕
累遷至新州團練使。餘子皆幼;處直以都為節度副大使,欲以為嗣。
及晉王存勗討張文禮,處直以平日鎮、定相為耍齒,恐鎮亡而定孤,固諫,以為方禦梁寇,宜且赦文禮。晉王答以文禮弒君,義不可赦;又潛引梁兵,恐於易定亦不利。處直患之,以新州地鄰契丹,乃潛遣人語郁,
〔新州,窮邊也,北接契丹。語,牛倨翻。〕
使賂契丹,召令犯塞,務以解鎮州之圍;
〔王郁雖不能解鎮州之圍,而亦能為契丹鄉導以寇晉。〕
其將佐多諫,不聽。郁素疾都都冒繼其宗,乃邀處直求為嗣,處直許之。
軍府之人皆不欲召契丹,都亦慮郁奪其處,乃陰與書吏和昭訓謀劫處直。會處直與張文禮宴於城東,
〔按張文禮時已受兵,安能至定州與,王處直宴!處直所與宴者必文禮使者也。「文禮」之下當有「使」字。〕
【章:十二行本本「使者」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暮歸,都以新軍數百伏於府第,大譟劫之,曰:「將士不欲以城召契丹,請令公歸西第。」乃并其妻妾幽之西第。
〔凡官府第舍以東為上,西第者即安養閒之地。唐末王處存帥義武,兄弟相繼,至是而敗。〕
盡殺處直子孫在中山及將佐之為處直腹心者。都自為留後,具以狀白晉王;晉王因以都代處直。
〔為唐明宗朝不都又以中山召契丹張本。〕
17吳徐溫勸吳王祀南郊,或曰:「禮樂未備;且唐祀南郊,其費巨萬,今未能辦也。」溫曰:「安有王者而不事天乎!吾聞事天貴誠,多費何為!唐每郊祀,啟南門,灌其樞用脂百斛。
〔以脂灌樞,欲其滑而易轉,且門無聲。〕
此乃季世奢泰之弊,又安足法乎!」
〔史言徐溫雖不學,而知先王制禮之意。〕
甲子,吳王祀南郊,配以太祖。
〔吳王尊其〔父〕
楊行密廟號太祖。〕乙丑,大赦;加徐知誥同平章事,領江州勸察使。尋以江州為奉化軍,以知誥領節度使。
〔徐知誥自團練陞觀察,尋自廉車建節。〕
徐溫聞壽州團練使崔太初苛察失民心,欲徵之,徐知誥曰:「壽州邊隅大鎮,徵之恐為變,不若使之入朝,因留之。」溫怒曰:「一崔太初不能制,如他人何!」
〔史言徐溫權略過於知誥。〕
徵為右雄武大將軍。
18十一月,晉王使李存審、李嗣源守德勝,自將兵攻鎮州。張處瑾遣其弟處琪、幕僚齊儉謝罪請服,晉王不許,盡銳攻之,旬日不克。
〔晉王但知野戰決勝負於呼吸之間,未知攻城之難也。〕
處瑾使韓正時將千騎突圍出,趣定州,
〔趣,七喻翻。〕
欲求救於王處直,晉兵追至行唐,斬之。
〔行唐,漢南行唐縣,唐屬鎮州。九域志:在州北五十五里。〕
19契丹主既許慮文進出兵,
〔張文禮因慮文進求援於契丹,事見上。〕
王郁又說之曰:
〔說,式芮翻。〕
「鎮州美女如雲,金帛如山,天皇王速往,則皆己物也,不然,為晉王所有矣。」契丹主以為然,悉發所有之眾而南。
〔史言契丹為利所誘而來,未有取中國之心。〕
述律后諫曰:「吾有西樓羊馬之富,其樂不可勝窮也,
〔樂,音洛。勝,音升。〕
何必勞師遠出以乘危徼利乎!
〔徼,一遙翻。〕
吾聞晉王用兵,天下莫敵,脫有危敗,悔之何及!」契丹主不聽。十二月,辛未,攻幽州,李紹宏嬰城自守。
〔貞明五年,晉王令李紹宏提舉幽州軍府事。〕
契丹長驅而南,圍涿州,旬日拔之,擒刺史李嗣弼,進攻州。
〔自幽州西南至涿州一百二十里,自涿州至定州二百八十里。〕
王都告急于晉,晉王自鎮州將親軍五千救之,遣神武都揮使王思同將兵戍狼山之南以拒之。
〔狼山在定州西北二里,東北至易州八十里。〕
20高季昌遣都指揮使倪可福以卒萬人脩江陵外郭,季昌行視,
〔行,下孟翻。〕
責功程之慢,杖之。秝昌女為可福子知進婦,季昌謂其女曰:「歸語汝舅:吾欲威眾辦事耳。」以白金數百兩遺之。
〔語,牛倨翻。遺,唯季翻。〕
21是歲,漢以尚書左丞倪曙同平章事。
22辰、漵蠻侵楚,楚遠節度使副使,姚彥章平之。
〔太祖乾化元年,姚彥章已棄容州歸潭州,而領寧遠節度副使如故。〕
二年(壬午、九二二)
1春,正月,壬午朔,王都省王處直於西第,處直奮拳毆其胸,
〔省,悉景翻。毆,烏口翻。〕
曰:「逆賊,我何負於汝!」既無兵刃,將噬其鼻,都掣快獲免。未幾,處直憂憤而卒。
〔掣,尺列翻。幾,居豈翻。〕
2甲午,晉王至新城南,
〔按魏收地形志,新城在無極縣,時屬祁州。〕
候騎白契丹前鋒宿新樂,
〔新樂,古鮮虞子國,漢為新市縣,隋改曰新樂,唐屬定州。九域志:在州西南五十里。宋白曰:新樂縣,隋開皇十六年置。新樂者,漢成帝時中山孝王母馮昭儀隨王就國,建宮於樂里,在西鄉,呼為西樂城,後語訛,呼「西」為「新」,故曰新樂。〕
涉沙河而南;將士皆失色,士迕有亡去者,主將斬之不能止。
〔將,即亮翻。〕
諸將皆曰:「虜傾國而來,吾眾寡不敵;又聞梁寇內侵,宜且還師魏州以救根本,或請釋鎮州之圍,西入井陘避之。」晉王猶豫未決。
【章:十二行本「決」下有「中門使」三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郭崇韜曰:「契丹為王郁所誘,本利貨財而來,非能救鎮州之急 難也。
〔誘,音酉。難,乃旦翻。〕
王新破梁兵,
〔貞明五年破賀環於胡柳,又破王瓚於戚城,是年破戴思遠於德勝。〕
威振夷、夏,
〔夏,戶雅翻。〕
契丹聞王 至,心沮氣索,
〔沮,在呂翻。索,昔各翻。〕
苟挫其前鋒,遁走必矣。」李嗣昭自潞州至,亦曰:「今強敵在前,吾有進無退,不可輕動以人搖人心。」晉王曰: 「帝王之興,自有天命,契丹其如我何!吾以數萬之眾平定山東,
〔河北之地,在太行、常山之東。〕
今遇此小虜而避之,何面見以臨四海!」乃自帥鐵騎五千先進。
〔帥,讀曰率。〕
至新城北,半出桑林,契丹萬餘騎見之,驚走。
〔契丹素憚晉王,不意其至,故驚走。〕
晉王分軍為二逐之,行數十里,獲契丹主之子。時沙河橋狹冰薄,契丹陷溺死者甚眾。是夕,晉王宿新樂。契丹主軍帳在定州城下,
〔契丹主乘奚車,卓氈帳覆之,寢處其中,謂之車帳。〕
敗兵至,契丹舉眾退保望都。
〔望都在定州東北六十里。范成大北使錄:自真定府七十里過沙河至新樂縣,又四十五里室定州,又五十里至望都縣。水經註曰:望都縣東有山孤峙。帝王世紀曰:堯母慶都所居,謂之都山。張晏曰:堯山在北,堯母慶都山在南,登堯山見都山,故望都縣以為名。〕
晉王至定州,王都迎謁於馬前,
【章:十二行本「前」下有「宴於府第」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請以愛女妻王子斷岌。
〔妻,七細翻。王都新篡義武以附于晉,中之以婚姻,自固也。〕
戊戌,晉王引兵趣望都,
〔趣,七喻翻。〕
契丹逆戰,晉王以親軍千騎先進,遇奚酋禿餒五千騎,
〔酋,慈秋翻。餒,弩罪翻。〕
為其所圍。晉王力戰,出入數四,自午至申不解。李嗣昭聞之,引三百騎橫擊之,虜退,王乃得出。因縱兵奮擊,契丹大敗,逐北至易州。
〔九域志:定州北至易州一百四十里。〕
會大雪彌旬,平地數尺,契丹人馬無食,死者相屬於道。
〔屬,之欲翻。〕
契丹主舉手指天,謂盧文進曰:「天未令我至此。」
〔既敗而又還雪,因歸之天。屬,之欲翻。〕
乃北歸。晉王引兵躡之,
〔躡,尼輒翻。〕
隋其行止,見其野宿之所,布笹於地,
〔笹工老翻,禾稈也。〕
回環方正,皆如編翦,雖去,無一枝亂者,歎曰:「虜用法嚴乃能如昃,中國所不及也。」晉王至幽州,使二百騎躡契丹之後,曰:「虜出境即還。」
〔還,從宣翻。〕
騎恃勇追支之,悉為所擒,惟兩騎自他道走免。
〔進軍易,退軍難,退而能整,是難能也。契丹之強,其有以哉!〕
契丹主責王郁,縶之以歸,
〔以王郁誤之人寇也。縶,涉立翻。〕
自是不聽其謀。
晉代州刺史李嗣肱將兵定媯、儒、武等州
〔匈奴須知:媯州東南距幽州二百二十里,儒、武又在媯州西北。契丹入塞,三州皆陷,故李嗣肱復定之。〕
授山北都團練使。
3晉王之北攻鎮州也,李存審謂子嗣源曰:「梁入聞我在南兵少,
〔晉王以兵北伐,留李存審等守澶、魏,此兵之在南者也。〕
不攻德勝,必襲魏州。吾二人聚於此何為!不若分軍備之。」遂分軍屯澶州。
〔時澶州治頓丘。〕
戴思遠果悉楊村之眾趣魏州,
〔趣,七喻翻。〕
嗣源引兵先之,
〔先,悉薦翻。〕
軍於狄公祠下,
〔唐狄仁傑刺魏州,有惠政,州人為之立祠。〕
遣人告魏州,使為之備。思遠至魏店,嗣源遣其將石萬全將騎兵挑戰。
〔挑,徒了翻。〕
思遠知有備,乃西渡洹水,拔成安,大掠而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又將兵五萬攻德勝北城,重塹複壘,斷其出入,
〔重,直龍翻。斷,音短。〕
晝夜急攻之,李存審悉力拒守。晉王聞德勝勢危,二月,自幽州赴之,五日至魏州。思遠聞之。燒營遁還楊村。
4蜀主好為微行,
〔好,呼到翻。〕
酒肆、倡家靡所不到;惡識之,乃下令士民皆者大裁帽。
〔倡,音昌。惡,烏路翻。著,陟略翻。〕
5晉天平節度使兼侍中閻寶築壘以圍鎮州,決滹沱水環之。
〔環,音宦。按,薛史,寶攻真定,結營西南隅,掘塹柵環之,決大悲寺漕渠以浸其郛。〕
內外斷絕,城中食盡,丙午,遣五百餘人出求食。寶縱其出,欲伏兵取之;其人遂攻長圍,
〔其人,總言鎮兵五百餘人也。〕
寶輕之,不為備俄數千人繼至。諸軍未集,鎮人遂壞長圍而出,
〔壞,音怪。〕
縱火寶營,寶不能拒,退保趙州。九域志:鎮州南至趙州一百九十里。〕鎮人悉毀晉之營壘,取其芻粟,數日不盡。晉王聞之,以昭義節度使兼中書令李嗣昭為北面招討使,以代寶。
6夏,四月,蜀軍使王承綱女將嫁,蜀主取之入宮。承綱請之,蜀主怒,流於茂州。女聞父得罪,自殺。
〔蜀主取何康之女,其夫以之而死;取王承綱之女,則承綱以之得罪,女以之殺身:通鑑屢書之以示戒。〕
7甲戌,張處瑾遣兵千人迎糧於九門,李嗣昭設伏於故營,
〔故營,閻寶營也。〕
邀擊之,殺獲殆盡,餘五人匿牆墟間,嗣昭環馬而射之,鎮兵發矢中其腦,
〔射,而亦翻。中,竹仲翻。孫朿之中頰,韓賢之斷脛,李嗣昭之中腦,皆以主將之重而逞一夫之技以喪身,善將者不如是也。〕
嗣昭箙中矢盡,
〔箙,以盛矢,音房六翻。〕
拔矢於腦以射之,一發而殪。會日暮,還營,創流血不止,
〔殪,壹計翻。創,初良翻。〕
是夕卒。晉王聞之,不御酒肉者累日。
〔御,進也。〕
哃昭遺命:悉以澤、潞兵授判
【章:十二行本「判」上有「節度」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官任圜,
〔任,音壬,姓也。〕
使督諸軍攻鎮州,號令如一,鎮人不知嗣昭之死。圜,三原人也。
〔史言任圜之才。〕
晉王以天雄馬步都指揮使、振武節度使李存進為北面招討使。命嗣昭諸子護喪歸葬晉陽;其子繼能不受命,帥父牙兵數千,自行營擁喪歸潞州。
〔帥,讀曰率。〕
晉王遣母弟存渥馳追諭之,兄弟俱忿,欲殺存渥,
〔李嗣昭死守以全潞州,撫養創殘,葺理軍府,備有勳勞,身死行陳之間,晉王使其護喪歸葬晉陽,曾無褒死卹存之命,此其所以兄弟俱忿也。存渥,晉王向母之弟。〕
存渥逃歸。嗣昭七子:繼儔、繼韜、繼達、繼忠、繼能、繼襲、繼遠。繼儔為澤州刺史,當襲爵,素懦弱。繼韜凶狡,囚繼儔於別室,詐令士卒劫己為留後,繼韜陽讓,以事白晉王。晉王以用兵方殷,
〔以鎮州未下,梁兵又來攻援河上,用兵之事方殷也。殷盛也。〕
不得已,改昭義軍曰安義,以繼韜為留後。
〔為李繼韜叛晉附梁張本。考異曰:按潞州本號昭義軍,今以繼韜為安義留後,蓋晉王避其父諱改之耳。及繼韜降梁,梁亦以為匡義節度使。今人猶謂澤州為安義云。〕
8閻寶慚憤,
〔以鎮州之敗也。〕
疽發於背,甲戍卒。
9漢主巖用術者言,遊梅口鎮避災。其地近閩之西鄙,
〔九域志:梅州程鄉縣有梅口鎮,與閩之河州接境。近,其靳翻。〕
閩將王延義將兵襲之,未至數十里,偵者告之,
〔偵,丑鄭翻。〕
巖遁逃僅免。
10五月,乙酉,晉李存進至鎮州,營于東垣渡,
〔真定本東垣,漢高帝更名真定,其津渡之處猶有東垣之名。〕
夾滹沱水為壘。
11晉衛州刺史李存儒,本姓楊,名婆兒,以俳優得幸於晉王。頗有膂力,以為刺史;專事掊斂,
〔掊,薄侯翻。斂,力贍翻。〕
防城卒皆徵月課縱歸。
〔月徵其課錢而免其防守之勞。〕
八月,莊宅使段凝與步軍都指揮使張朗引兵夜渡河襲之,詰旦登城,
〔詰,去吉翻。〕
執存儒,遂克衛州,戴思遠又與凝攻陷淇門、共城、新鄉,
〔共城、新鄉二縣皆屬衛州。舊唐書地理志曰:隋割汲、獲嘉二縣地,於古新樂城置新鄉縣。共城縣,漢共縣也,唐為共城縣。九域志:衛州治汲縣。熙寧六年廢新鄉縣為鎮,屬汲縣。汲縣又有淇門鎮。共城在州西北五十五里。共,音恭。〕
於是澶州之西,相州之南,皆為梁有;
〔九域志:澶州西至衛州二百四十里。相州南至衛州一百五十里。〕
晉人失軍儲三之一,梁軍復振。帝以張朗為衛州刺史。朗,徐州人也。
12九月,戊寅朔,張處瑾使其弟處球乘李存進備,將兵七千人奄至東垣渡。時晉之騎兵亦向鎮州城,兩不相還。鎮兵及存進營門,存進狼狽引十餘人鬬于橋上,鎮兵退,晉騎兵斷其後,
〔斷,音短。〕
夾擊之,鎮兵殆盡,存進亦戰沒。
〔當是時,晉兵強天下,鎮號為怯。晉王杖順討逆,宜一鼓而下也。鎮人忘王氏百年煦養之恩,而為張文禮父子爭一旦之命,史建瑭殞斃於前,閻寶敗退於後,李嗣昭、李存進相繼輿尺而歸:四人者皆晉之驍將也,然則鎮勇而晉怯邪﹖非也,鎮人負弒君之罪,知城破之日必駢首而就戮,故盡死一力以抗晉;晉以常勝之兵而臨必死之眾,雖兵精將勇,至於喪身而不能克。是以古之伐罪,散其枝黨,罪止元惡者,誠慮此也。〕
晉王以蕃漢馬步總管李存審為北面招討使。
鎮州食竭力盡,處瑾遣使詣行臺請降,未報,存審兵至城下。丙午夜,城中將李再豐為內應,密投縋以納晉兵,比明畢登,
〔縋,馳偽翻。比,必利翻。〕
執處瑾兄弟家人及其黨高濛、李翥、齊儉送行臺,趙人皆請而食之,磔張文禮尸於市。翥,章恕翻。磔,陟格翻。〕趙王故侍者得趙王遺骸於灰燼中,晉王命祭而葬之。以趙將符習為成德節度使,烏震為趙州刺史,趙仁貞為深州刺史,李再豐為冀州刺史。震,信都人也。
符習不敢當成德,辭曰:「故使無後而未葬,習當斬衰以葬之,
〔臣為君服斬衰。衰,倉回翻。〕
俟禮畢聽命。」既葬,即詣行臺。趙人請晉王兼領成德節度使,從之。晉王割相、衛二州置義寧軍,以習為節度使。習辭曰:「魏博霸府,不可分也,願得河南一鎮,習自取之。」
〔世固多有能言而不能行者。符習陳義不苟,而卒不能取河南一鎮,是以君子貴於踐言。〕
乃以為天平節度使、東南面招討使。加李存審兼侍中。
13十一月,戊寅,晉特進、河東監軍使張承業卒,曹太夫人詣其第,為之行服,如子姪之禮。
〔張承業平李克寧、存顥之難,以此故曹太夫人深德之。為,于偽翻。〕
晉王聞其喪,不食者累日。命河東留守判官何瓚代知河河東軍府事。
〔瓚,藏旱翻。〕
14十二月,晉王以魏博觀察判官晉陽張憲兼鎮冀觀察判官,權鎮州軍府事。
魏州稅多逋負,晉王以讓司鎮濟陰趙秝良,
〔唐制,諸州有司錄、司士、司兵、司功等諸曹,所謂判司也。濟陰,漢君名,隋置濟陰縣,唐帶曹州。濟,子禮翻。〕
季良曰:「殿下方謀攻取而不愛百姓,一旦百姓離心,恐可北亦非殿下之有,況河南乎!」王悅,謝之。自是重之,每預謀議。
15是岁,契丹改元天赞。
16大封王躬乂,性殘忍,海軍統帥王建殺之,
〔帥,所類翻。〕
自立,復稱高麗王,以開州為東京,平壤為西京。建儉約寬厚,國人安之。
〔徐兢高麗圖經曰:高麗王建之先,高麗大族也。高氏政衰,國人以建賢,立為君長。後唐長興二年,自稱權知國事,請命于明宗;乃拜建大義軍使,封高麗王。按徐兢宣秋之間使高麗,進圖經載疏略,因其國人傳聞,遂謂建得國於高氏之後,不知建實殺躬乂而得國也。詳見貞明五年考異。〕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赵秉忠
(明)焦竑 編輯
宋·李昉
(宋)魏泰
唐·玄嶷
宋·胡寅
(宋)李格非
三国·管辂
(宋)陳祥道
明·安遇时
明·陆云龙
唐·道氤
明·史玄
清·贺裳
清·陶承熹
明·吾邱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