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资治通鉴全译-(宋)司马光 主编
资治通鉴全译目录: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第十一卷
第十二卷
第十三卷
第十四卷
第十五卷
第十六卷
第十七卷
第十八卷
第十九卷
第二十卷
第二十一卷
第二十二卷
第二十三卷
第二十四卷
第二十五卷
第二十六卷
第二十七卷
第二十九卷
第三十卷
第三十卷
第三十一卷
第三十二卷
第三十三卷
第三十四卷
第三十五卷
第三十六卷
第三十七卷
第三十八卷
第三十九卷
第四十卷
第四十一卷
第四十二卷
第四十三卷
第四十四卷
第四十五卷
第四十六卷
第四十七卷
第四十八卷
第四十九卷
第五十卷
第五十一卷
第五十二卷
第五十三卷
第五十四卷
第五十五卷
第五十六卷
第五十七卷
第五十八卷
第五十九卷
第六十卷
第六十一卷
第六十二卷
第六十三卷
第六十四卷
第六十五卷
第六十六卷
第六十七卷
第六十八卷
第六十九卷
第七十卷
第七十一卷
卷七十二卷
第七十三卷
第七十四卷
第七十五卷
第七十六卷
第七十七卷
第七十八卷
第七十九卷
第八十卷
第八十一卷
第八十二卷
第八十三卷
第八十四卷
第八十五卷
卷八十六卷
第八十七卷
第八十八卷
第八十九卷
第九十卷
第九十一卷
第九十二卷
第九十三卷
第九十四卷
第九十五卷
第九十六卷
第九十七卷
第九十八卷
第九十九卷
第一百卷
一百零一卷
第一百零二卷
第一百零三卷
第一百零四卷
第一百零五卷
第一百零六卷
第一百零七卷
第一百零八卷
第一百零九卷
第一百一十卷
第一百一十一卷
第一百一十二卷
第一百一十三卷
第一百一十四卷
第一百一十五卷
第一百一十六卷
第一百一十七卷
第一百一十八卷
第一百一十九卷
第一百二十卷
第一百二十一卷
第一百二十二卷
第一百二十三卷
第一百二十四卷
第一百二十五卷
第一百二十六卷
第一百二十七卷
第一百二十八卷
第一百二十九卷
第一百三十卷
第一百三十一卷
第一百三十二卷
第一百三十三卷
第一百三十四卷
第一百三十五卷
第一百三十六卷
第一百三十七卷
第一百三十八卷
第一百三十九卷
第一百四十卷
第一百四十一卷
第一百四十二卷
第一百四十三卷
第一百四十四卷
第一百四十五卷
第一百四十六卷
第一百四十七卷
第一百四十八卷
第一百四十九卷
第一百五十卷
第一百五十一卷
第一百五十二卷
第一百五十三卷
第一百五十四卷
第一百五十五卷
一百五十六卷
第一百五十七卷
第一百五十八卷
第一百五十九卷
第一百六十卷
第一百六十一卷
第一百六十二卷
第一百六十三卷
第一百六十四卷
第一百六十五卷
第一百六十六卷
第一百六十七卷
第一百六十八卷
第一百六十九卷
第一百七十卷
第一百七十一卷
第一百七十二卷
第一百七十三卷
第一百七十四卷
第一百七十五卷
第一百七十六卷
第一百七十七卷
第一百七十八卷
第一百七十九卷
第一百八十卷
第一百八十一卷
第一百八十二卷
第一百八十三卷
第一百八十四卷
第一百八十五卷
第一百八十六卷
第一百八十七卷
第一百八十八卷
第一百八十九卷
第一百九十卷
第一百九十一卷
第一百九十二卷
第一百九十三卷
第一百九十四卷
第一百九十五卷
第一百九十六卷
第一百九十七卷
第一百九十八卷
第一百九十九卷
第二百零零卷
第二百零一卷
第二百零二卷
第二百零三卷
第二百零四卷
第二百零五卷
第二百零六卷
第二百零七卷
第二百零八卷
第二百零九卷
第二百一十卷
第二百一十一卷
第二百一十二卷
第二百一十三卷
第二百一十四卷
第二百一十五卷
第二百一十六卷
第二百一十七卷
第二百一十八卷
第二百一十九卷
第二百二十卷
第二百二十一卷
第二百二十二卷
第二百二十三卷
第二百二十四卷
第二百二十五卷
第二百二十六卷
第二百二十七卷
第二百二十八卷
第二百二十九卷
第二百三十卷
第二百三十一卷
第二百三十二卷
第二百三十三卷
第二百三十四卷
第二百三十五卷
第二百三十六卷
第二百三十七卷
第二百三十八卷
第二百三十九卷
第二百四十卷
第二百四十一卷
第二百四十二卷
第二百四十三卷
第二百四十四卷
第二百四十五卷
第二百四十六卷
第二百四十七卷
第二百四十八卷
第二百四十九卷
第二百五十卷
第二百五十一卷
第二百五十二卷
第二百五十三卷
第二百五十四卷
第二百五十五卷
第二百五十六卷
第二百五十七卷
第二百五十八卷
第二百五十九卷
第二百六十卷
第二百六十一卷
第二百六十二卷
第二百六十三卷
第二百六十四卷
第二百六十五卷
第二百六十六卷
第二百六十七卷
第二百六十八卷
第二百六十九卷
第二百七十卷
第二百七十一卷
第二百七十二卷
第二百七十三卷
第二百七十四卷
第二百七十五卷
第二百七十六卷
第二百七十七卷
第二百七十八卷
第二百七十九卷
第二百八十卷
第二百八十一卷
第二百八十二卷
第二百八十三卷
第二百八十四卷
第二百八十五卷
第二百八十六卷
第二百八十七卷
第二百八十八卷
第二百八十九卷
第二百九十卷
第二百九十一卷
第二百九十二卷
第二百九十三卷
第二百九十四卷
第二百六十一卷
唐纪七十七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中之上乾宁四年(丁巳、897 )
唐纪七十七唐昭宗乾宁四年(丁巳,公元897 年)
[1] 春,正月,甲申,韩建奏:“防城将张行思等告睦、济、韶、通、彭、韩、仪、陈八王谋杀臣,劫车驾幸河中。”建恶诸王典兵,故使行思等告之。上大惊,召建谕之;建称疾不入。令诸王诣建自陈,建表称:“诸王忽诣臣理所,不测事端。臣详酌事体,不应与诸王相见。”又称:“诸王当自避嫌疑,不可轻为举措。陛下若以友爱含容,请依旧制,令归十六宅,妙选师傅,教以诗书,不令典
...更多
第二百六十二卷
唐纪七十八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中之中光化三年(庚申、900 )
唐纪七十八唐昭宗光化三年(庚申,公元900 年)
[1] 春,正月,宣州将康儒攻睦州;钱使其从弟拒之。
[1] 春季,正月,宣州将领康儒进攻睦州,镇海节度使钱命令他的堂弟钱率兵抵御。
[2] 二月,庚申,以西川节度使王建兼中书令。
[2] 二月庚申(初二),朝廷任命四川节度使王建兼中书令。
...更多
第二百六十三卷
唐纪七十九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中之下天复二年(壬戌、902 )
唐纪七十九唐昭宗天复二年(壬戌,公元902 年)
[1] 春,正月,癸丑,朱全忠复屯三原,又移军武功。河东将李嗣昭、周德威攻慈、隰,以分全忠兵势。
[1] 春季,正月癸丑(初六),朱全忠率领军队再次驻扎三原,不久又移驻武功。河东将领李嗣昭、周德威攻击慈州、隰州,藉以分散朱全忠的兵势。
[2] 丁卯,以给事中韦贻范为工部侍郎、同平章事
...更多
第二百六十四卷
唐纪八十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下之上天复三年(癸亥、903 )
唐纪八十唐昭宗天复三年(癸亥,公元903 年)
[1] 二月,壬申朔,诏:“比在凤翔府所除官,一切停。”
[1] 二月壬申朔(初一),昭宗颁布诏令:“近来在凤翔府任命的官员,全部解除职务。”
时宦官尽死,惟河东监军张承业、幽州监军张居翰、清海监军程匡柔、西川监军鱼全及致仕严遵美,为李克用、刘仁恭、杨行密、王建所匿得全,斩他囚以应诏。<
...更多
第二百六十五卷
唐纪八十一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下之下天元年(子、904 )
唐纪八十一唐昭宗天元年(甲子,公元904 年)
[1] 五月,丙寅,加河阳节度使张汉瑜同平章事。
[1] 五月丙寅(初二),朝廷加授河阳节度使张汉瑜为同平章事。
[2] 帝宴朱全忠及百官于崇勋殿,既罢,复召全忠宴于内殿;全忠疑,不入。帝曰:“全忠不欲来,可令敬翔来。”全忠翔使去,曰:“翔亦醉矣。”辛未,全忠东还;乙亥,至大梁。
...更多
第二百六十六卷
后梁纪一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上开平元年(丁卯、907 )
后梁纪一后梁太祖开平元年(丁卯、公元907 年)
[1] 春,正月,辛巳,梁王休兵于贝州。
[1] 春季,正月辛巳(初四),梁王朱全忠率兵在贝州休整。
[2] 淮南节度使兼侍中、东面诸道行营都统弘农郡王杨渥既得江西,骄侈益甚,谓节度判官周隐曰:“君卖人国家,何面复相见!”遂杀之。由是将佐皆不自安。
[2]
...更多
第二百六十七卷
后梁纪二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中开平二年(戊辰、908 )
后梁纪二后梁太祖开平二年(戊辰,公元908 年)
[1] 八月,吴越王遣国节度使王景仁奉表诣大梁,陈取淮南之策。景仁即茂草也,避梁讳改焉
[1] 八月,吴越王钱派遣宁国节度使王景仁带着奏表前往大梁,陈述攻取淮南的计策。王景仁,即王茂章,因避后梁太祖曾祖朱茂琳名讳而改。
淮南遣步军都指挥使周本、南面统军使吕师造击吴越,九月,围苏州。吴越将张
...更多
第二百六十八卷
后梁纪三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下乾化元年(辛未、911 )
后梁纪三后梁太祖乾化元年(辛未,公元911 年)
[1] 三月,乙酉朔,以天雄留后罗周翰为节度使。
[1] 三月,乙酉朔(初一),后梁任命天雄留后罗周翰为天雄节度使。
[2] 清海、静海节度使兼中书令南平襄王刘隐病亟,表其弟节度副使岩权知留后;丁亥卒。岩袭位。
[2] 清海、静海节度使兼中书令南平襄王刘隐
...更多
第二百六十九卷
后梁纪四均王上乾化三年(癸酉、913 )
后梁纪四后梁均王乾化三年(癸酉,公元913 年)
[1] 十二月,吴镇海节度使徐温、平卢节度使朱瑾帅诸将拒之,遇于赵步。吴征兵未集,温以四千馀人与景仁战,不胜而却。景仁引兵乘之,将及于隘,吴吏士皆失色,左骁卫大将军宛丘陈绍援枪大呼曰:“诱敌太深,可以进矣。”跃马还斗,众随之,梁兵乃退。温拊其背曰:“非子之智勇,吾几困矣。”赐之金帛,绍悉以分麾下。吴兵既集,复战于霍丘,梁兵大败;王景仁以数骑殿,吴人不敢逼。梁之渡淮而南也。
...更多
第二百七十卷
后梁纪五均王中贞明三年(丁丑、917 )
后梁纪五后梁均王贞明三年(丁丑,公元917 年)
[1] 秋,七月,庚戌,蜀主以桑弘志为西北面第一招讨,王宗宏为东北面第二招讨,己未,以兼中书令王宗侃为东北面都招讨,武信节度使刘知俊为西北面都招讨。
[1] 秋季,七月,庚戌(初三),前蜀主王建任命桑弘志为西北面第一招讨,王宗宏为东北面第二招讨。己未(十六日),任命兼中书令王宗侃为东北面都招讨,武信节度使刘知俊为西北面都招讨。
<
...更多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黄宗羲
(唐)孟郊撰
(清)倚云氏著
(清)嘉兴沈可培向斋
(宋)欧阳修
清·戴龙邦
唐·冥详
唐·朱景玄
唐·韩愈
清·沈青芝
明·吴麟徵
清·包世臣
牛僧孺
清·姚鼐
宋·郑克
明·王大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