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宋元戏曲史-王国维著
宋元戏曲史目录:
序
一、上古至五代之戏剧
二、宋之滑稽戏
三、宋之小说杂戏
四、宋之乐曲
五、宋官本杂剧段数
六、金院本名目
七、古剧之结构
八、元杂剧之渊源
九、元剧之时地
十、元剧之存亡
十一、元剧之结构
十二、元剧之文章
十三、元院本
十四、南戏之渊源及时代
十五、元南戏之文章
十六、余论
附录:元戏曲家小传
十、元剧之存亡
元人所作杂剧,共若干种,今不可考。明李开先作《张小山乐府序》云:“洪武初年,亲王之国,必以词曲千七百本赐之。”然宁献王权亦当时亲王之一,其所作《太和正音谱》卷首,著录元人杂剧,仅五百三十五本,加以明初人所作,亦仅五百六十六本。则李氏之言或过矣。元钟嗣成《录鬼簿·序》,作于至顺元年,而书中纪事,讫于至正五年。其所著录者,亦仅四百五十八本。虽此二书所未著录而见于他书,或尚传于今者,亦尚有之;然现今传本出于二书外者,不及百分之五,则李氏所云千七百本,或兼小令套数言之。而其中杂剧,至多当亦不出千种。又其煊赫有名者,大都尽于二书所录,良可信也。
...更多
十一、元剧之结构
元剧以一宫调之曲一套为一折。普通杂剧,大抵四折,或加楔子。案《说文》(六):“楔、櫼也。”今木工于两木间有不固处,则斫木札入之,谓之楔子,亦谓之櫼。杂剧之楔子亦然。四折之外,意有未尽,则以楔子足之。昔人谓北曲之楔子,即南曲之引子,其实不然。元剧楔子,或在前,或在各折之间,大抵用〔仙吕·赏花时〕或〔端正好〕二曲。唯《西厢记》第二剧中之楔子,则用〔正宫·端正好〕全套,与一折等,其实亦楔子也。除楔子计之,仍为四折。唯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则有五折,又有楔子。此为元剧变例。又张时起之《赛花月秋千记》,今虽不存,然据《录鬼簿》所纪,则有六折。此
...更多
十二、元剧之文章
元杂剧之为一代之绝作,元人未之知也。明之文人始激赏之,至有以关汉卿比司马子长者(韩文靖邦奇)。三百年来,学者文人,大抵屏元剧不观。其见元剧者,无不加以倾倒。如焦理堂《易余籥录》之说,可谓具眼矣。焦氏谓一代有一代之所胜,欲自楚骚以下,撰为一集,汉则专取其赋,魏晋六朝至隋,则专录其五言诗,唐则专录其律诗,宋专录其词,元专录其曲。余谓律诗与词,固莫盛于唐宋,然此二者果为二代文学中最佳之作否,尚属疑问。若元之文学,则固未有尚于其曲者也。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着于元曲。盖元剧之作者,其人均非
...更多
十三、元院本
元人杂剧之外,尚有院本。《辍耕录》云:“国朝杂剧院本,分而为二。”盖杂剧为元人所创,而院本则金源之遗,然元人犹有作之者。《录鬼簿》(卷下)云:“屈英甫名彦英,编《一百二十行》、《看钱奴》院本”是也。元人院本,今无存者,故其体例如何,全不可考。唯明周宪王《吕洞宾花月神仙会》杂剧中,有院本一段。此段系宪王自撰,或剪裁金元旧院本充之,虽不可知,然其结构简易,与北剧南戏,均截然不同。故作元院本观可,即金人院本,亦即此而可想像矣。今全录其文如下:
末云:“小生昨日街上闲行,见了四个乐工,自山东瀛州来到此处,打踅觅钱。小生邀他今
...更多
十四、南戏之渊源及时代
元剧进步之二大端,既于第八章述之矣。然元剧大都限于四折,且每折限一宫调,又限一人唱,其律至严,不容逾越。故庄严雄肆,是其所长;而于曲折详尽,犹其所短也。至除此限制,而一剧无一定之折数,一折(南戏中谓之一出)无一定之宫调;且不独以数色合唱一折,并有以数色合唱一曲,而各色皆有白有唱者,此则南戏之一大进步,而不得不大书特书以表之者也。
南戏之渊源于宋,殆无可疑。至何时进步至此,则无可考。吾辈所知,但元季既有此种南戏耳。然其渊源所自,或反古于元杂剧。今试就其曲名分析之,则其出于古曲者,更较元北曲为多。今南曲谱录之存者,皆属明
...更多
十五、元南戏之文章
元之南戏,以《荆》、《刘》、《拜》、《杀》并称,得《琵琶》而五,此五本尤以《拜月》、《琵琶》为眉目,此明以来之定论也。元南戏之佳处,亦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申言之,则亦不过一言,曰有意境而已矣。故元代南北二戏,佳处略同。唯北剧悲壮沈雄,南戏清柔曲折,此外殆无区别。此由地方之风气及曲之体制使然。而元曲之能事,则固未有间也。
元人南戏,推《拜月》、《琵琶》。明代如何元朗、臧晋叔、沈德符辈,皆谓《拜月》出《琵琶》之上。然《拜月》佳处,大都蹈袭关汉卿《闺怨佳人拜月亭》杂剧,但变其体制耳。明人罕睹关剧,又尚南曲,故盛称之。
...更多
十六、余论
一
由此书所研究者观之,知我国戏剧,汉魏以来,与百戏合,至唐而分为歌舞戏及滑稽戏二种。宋时滑稽戏尤盛,又渐藉歌舞以缘饰故事,于是向之歌舞戏,不以歌舞为主,而以故事为主。至元杂剧出而体制遂定。南戏出而变化更多。于是我国始有纯粹之戏曲;然其与百戏及滑稽戏之关系,亦非全绝。此于第八章论古剧之结构时,已略及之。元代亦然。意大利人马哥朴禄《游记》中,记元世祖时曲宴礼节云:“宴毕彻案,使人入,优戏者,奏乐者,倒植者,弄手技者,皆呈艺于大汗之前,观者大悦。”则元时戏剧,亦与百戏合演矣。明代亦然。吕毖《明宫史》(木集)谓:“钟鼓司过锦之戏,约
...更多
附录:元戏曲家小传
(今取有戏曲传于今者为之传)
一 杂剧家
关汉卿,不知其为名或字也。号己斋叟,大都人。金末,以解元贡于乡,后为太医院尹;则亦未知其在金世欤?元世欤?元初大名王和卿,滑稽佻达,传播四方。中统初,燕市有一蝴蝶,其大异常,王赋〔醉中天〕小令,由是其名益着。汉卿与之善,王尝以讥谑加之;汉卿虽极意还答,终不能胜。王忽坐逝,而鼻垂双涕尺余,人皆叹骇。汉卿来吊唁,询其由,或曰:“此释家所谓坐化也。”复问鼻悬何物,又对曰:“此玉箸也。”汉卿曰:“我道你不识,不是玉箸,是嗓。”咸发一笑。或戏汉卿云:“你被王和卿轻侮半世,死后方还得一筹
...更多
上一页
1
2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段玉裁
元·薛景石
宋·行霆
(南朝粱)鮑堅
(宋)包拯
清·王弈清
清·胡渊
宋·王应麟
醒世居士
清·陈其瑞
(宋)吴门史正志
元·范德机
周敦颐
莫等闲斋主人
清·毕沅
汉·刘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