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僧侣并道士-安平县杂记
僧侣并道士
台之僧侣,多来自内地,持斋守戒律者甚少。其人有在出家者(?),半系游手好闲、穷极无聊之辈,为三餐计,非真有心出家也。出家之人不娶妻、不菇荤,台僧多娶妻、菇荤者;所行如此,可知其概。
凡僧侣住持寺庙者,曰「东家」;借住者曰「客师」。庙有住持僧,香灯田归其收用。若遇神诞,住持僧就里内街衢按户捐资,名曰「题缘」;建醮演戏,以昭诚敬。或偕里众同办(值年办理庙中公事者,有炉主、头家之号)。
台无丛林,惟大北门外海会者(即开元寺)有「小丛林」之称。今已废坠,重兴不过十数年而已。大约台之僧侣,有持斋、不持斋之分。佛事亦有禅和、香花之别。作禅和者,不能作香花;作香花者,不能作禅和,腔调不同故也。禅和派惟课诵经忏、报钟鼓而已。香花派则鼓吹喧阗,民间丧葬多用之。若入殓,若头七(头七俗名「开魂路」)、若过旬(七日一旬,富裕之家必延僧道或菜公诵经设祭一次)、若卒哭(俗名「撤灵」)、若安葬,必请其披袈裟(袈裟,僧衣也),礼诵弥陀经、金刚经、梁皇忏及血盆等经,以超度亡者。多至十余僧,少亦一僧。卒哭诵经,有至三五天者(俗名「做功德」);丧主按其勤劳,出资酬谢焉(乡下僧少,均用道士,间有请禅和者)。
七月盂兰会,各里庙亦有请僧侣建醮、演放珈瑜焰口,以拯幽魂。此台之俗例也。法器有锡杖、盂钵、铃磬、木鱼、手炉之类。
道士,台湾名曰「师公」。不蓄全发,不持斋,大约即巫觋之类。就其家中设坛。凡民间有冲犯土煞者,请其到家作法,名曰「起土收煞」。有命运不佳者,请到庙中祈祷作法,男人曰「补运」,女人曰「栽花换斗」。其大者,城厢及村庄各里庙建三、五天醮事,或作王醮(台地所谓王爷者,俗传前朝有三百六十多名进士,同日而死,上帝怜之,命血食四方,故民间有「代天巡狩」之称。其实不然。如萧王爷者,碑记谓汉之萧何,大约古人正直为神,其名有不可考,概称之曰「王爷」。沿漳、泉旧俗也),必延请道士演科仪、诵经咒、上表章于天曹以祈福。道士表文、牒文、榜文,均自署其衔曰「节度使」(大约醮成于宋代,道居皇帝时林灵素诸人创此名目,故有「节度使」之称。宋以下无是官也)。捐缘之家,皆竖一灯篙,或二、三丈或四、五丈,篙畔悬一小黄旗,书曰「祈安植福」。夜间各燃一灯,点点纷列,灿如明星,亦大观也。建三天大醮者,一天火醮、一天庆成、一天祈安。五天、七天大醮者,或多一水醮。醮事既罢之明日,作一小醮。名曰「醮仔」。凡作醮必普度,一切猪羊牲醴酒席果品米膏钻肉山之类,均极丰盛。董其事者,有主事、主醮、主坛、主普、三官首、天师首、圣帝首、祈安首、庆成首、信士首等各名目。按其捐缘之多寡,分次第焉。普度诸物,公设一份,余均董事各家自己出金备办。罗列庙前,以物少者为耻。建醮之前数天,必请天师(天师张姓,相传汉之张道陵);建醮之后数天,必送天师(缘金多者,糊一黑面胡须天师像,高五、六尺,衣服均用绸缎为之,一日换一色天师坛铺设极工丽焉)。缘金少者,到天坛请泥塑天师而已。法器有铜铃、法■〈纟索〉、法螺、盂钵、钟鼓、手炉、木笏等件。
凡僧道设自官府者,分僧纲司、僧会司、道纪司、道录司各名目,均有品级。祈雨、祈晴,日月食,传之到官衙寺庙念经诵咒,作禳解诸法。此台湾之僧道行为也。
菜公、菜婆者,印佛经优婆夷、优婆塞之类。有龙华、金台、先天等名目,不菇荤,朝夕诵经礼佛,别为一派。另筑精舍,佛蜒日大众一会焉。初入菜堂者,领小乘牒文;二、三年者,领中乘、上乘牒文。闻有秘密咒语,不入其教者,不得而知也。菜公亦能做香花、禅和诸佛事。延请者,不索谢金,送手巾、折扇而已。此近于僧家者流也。
法官者,自谓能召神遣将,为人驱邪治病,作一切禳解诸法(其派有红头师、青头师之分,其弟子均名曰「法仔」)。神佛出境、净油及踏火必用之,以请神焉(铺柴炭于庙前旷地,炽火极盛,执旗帜、锣少及扛神轿者,一一从炭上行过三次,名曰「踏火」)。为人治病,亦有时应验。谢赀亦多少不一。余若男巫、女巫,作种种幻法,亦近于师公者流,合附录焉。
佛家以虚无寂灭为宗,道家以清净无为为本,降而至于吞剑、吐火,作种种幻术,已大失本来面目。台之僧道,尤不足言,有其名而已。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郎锳
(清)牢骚子
明·汪廷讷
宋·法护
(宋)李昉
(清)孙星衍
李耳
清·闲斋氏
清·李宝嘉
清·蒋介繁
(清)邹福保
石振之
周·公孙龙
明·张陛
唐·惠英
宋·程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