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安平县杂记-清·佚名
安平县杂记目录:
节令
风俗
风俗附考
风俗现况
风俗义举附考
家财继袭习惯及各房产业分爨之事
官民四季祭祀典礼
新年祝贺之典礼
僧侣并道士
住民生活
糖业由来
逐年征收官庄额征等则及各税项(原缺题)
台湾海防厅沿革(原缺题)
台湾府学(原缺题)
警察事务
通商局(原缺题)
调查四番社一切俗尚情形详底
安平县应得办公经费及衙门各款项(原缺题)
安平县应解藩司款项(原缺题)
安平县拨款
租税(原缺题)
工业
安平县职官及其衙署(原缺题)
保甲(冬防附)
团练
节令
正月元旦,各家均梳洗更换新衣服。自子刻起,至卯刻止,开门焚香点灯烛烧纸(俗名烧金。用半粗幼纸裁长六寸、阔四寸、盖苏木膏寿字印于其上,中间安锡箔约二寸许,拭以槐花,使成黄色,名曰寿金。有大花、二花之分,每百叶大钱十六文至十四文不等)。贴新桃符,放爆竹,列各样糖料于盒以供神(糖料有寸金枣、花生粒、桔红糕等名目)。名曰开正。然后长幼序次向祖先神牌行礼,有备牲醴菜碗以供者。礼毕,向长辈序次叩贺。早饭后,冠服往各亲友家拜贺。名曰拜正。有乘轿者,有步行者。若亲友多,初二、初三方拜贺完遍。主人若在家,则冠服出迎。近时多不亲行,仅遣家丁持帖往贺,两便
...更多
风俗
台南之地,民非土著,原系移居。闽之漳泉、粤之潮惠,五方杂处,皆无一姓。俗尚奢华,南北不同。另辫发,女裹足,犹其俗例;尚黑齿而嗜槟榔,除老病而吃阿片,此则习俗之惯也。妇女知羞,以礼仪为重;男儿戒欺,以忠信为本。老人守旧例,童子善歌谣。其它打干辘、放纸鸢,俱是儿戏。祀神而焚香烛,祭祖而烧宝纸。上元夜共弄龙灯,七月祭曰盂兰会。清明曰踏青。上已曰寒食。中秋制以月饼。端午蒸以肉粽。至于迎神宴会,则以皷乐为重。除夕蒸年糕,迎春放爆竹,均为台俗之流传已久。近山之庄曰客庄,粤籍人也。风俗与漳、泉之移民小异。女不裹脚,男喜沐浴,语杏独别,均是潮、惠乡译
...更多
风俗附考
婚礼倩媒送庚帖,三日内家中无事,然后合婚。间有破碎器物者,期必改卜。纳采,簪珥绸帛,别具大饼、豚肩、糖品之属,谓之「礼盘」。无力者止烦亲属女眷送银簪二,名曰「插簪子」。及笄送聘,或番银一百圆,或八十、六十、四十圆,绸绫数十疋,或数疋,礼书二函;则收干书,回坤书。羊豕、香烛、彩花、荖叶各收其半(礼榔双座,以银为槟榔形,每座四圆,上镌「二姓合婚、百年偕老」八字。收「二姓合婚」一座,回「百年偕老」一座。贫家则用干槟榔,饰以薄银者代之)。福糖、万糖百余圆或数十圆,回以大饼。其余鹿筋、鹿脯、糖果留二,各以稻谷、麦豆置于盘内。又回礼用锡盆二,如大
...更多
风俗现况
市街延请道士禳醮,三年一次,有曰「三条醮」,有曰「五条醮」(水醮、火醮,祈安庆成也)。皆由民人捐缘集金,和衷共济,以祈天地神明为民人消灾降祥之意。一次费金几千圆。乡庄里堡民人则费金几百圆。近海庄民有王爷醮,十二年一次,用木制王船禳醮三日,送船出海,任风飘流。间有王船停滞他庄海岸,则该庄亦要禳醮。不然,该庄民人定罹灾祸。此有明验也。
三月,北港进香,市街里保民人沿途往来数万人,日夜络绎不绝,各持一小旗,挂一小灯(灯旗各写「天上圣母、北港进香」八字)。
迨三月十四日,北港妈来郡乞火,乡庄民人随行
...更多
风俗义举附考
台南乡妇常有溺女事。一生女孩,翁姑不喜,气迫于心,而溺女于水。故郡内绅商有好生之心,闻有此事,不忍坐视,公捐「一文缘」金,置买田产房屋出息,共设育婴堂于郡城。凡有乡妇生女不养,准投堂送入。堂设董事,日收女孩,付发乳母培养,每月给金一圆。乳养数月,俾爱女者到堂选取,回家抚养,为子、为媳听其自便。因是,而溺女之事始息。此乐善不倦之所为也。
台南寡妇素重节义,每有夫死家贫而口腹难充、亦有夫死子幼而抚养难支者,节惟苦守、情实可怜;故绅商爰同义举,捐金恤公,置产业,设恤婺局所,每名婺妇月给一圆五角,以充口食,俾守节终身,而
...更多
家财继袭习惯及各房产业分爨之事
若祖父伯叔兄长经营发达者,资产有千余万金,后来传有五房,欲分爨,资产自行掌管者,应即公同延请本姓族长或亲戚朋友,平日办事秉正廉洁自持之人到家,设筵款待,择定日期,将要分资产业契赈簿等项,一概交付公亲。然后公亲查明长辈有几人,应先踏养赡丧费,下辈有男女几人,男未娶妻者应踏娶妻聘费,女未嫁夫者应踏妆奁。
又踏一、二万金作祀业,按长次各房输年值办祭扫之事。又再踏数十或一万金作书田,如各房内有子弟进学者,归其收用。若家资数十万金之多者,有踏举人田、进士田、状元田,凡本支各房内中举人、进士、状元者,归其收用。再分爨各房有五
...更多
官民四季祭祀典礼
祭祀典礼,有官民之分。
官祭者有上祀、中祀、群祀之分(上祀设乐备物,中祀祭以太牢,群祀祭以少牢)。就台湾而论:先师孔子庙、文昌庙、武圣关帝庙,上祀也。天后宫,中祀也。余若火神庙、风神庙、龙王庙、海神庙、兴济宫、吕祖祠、五子祠、延平王祠、府县城隍庙、昭忠祠、名宦祠、乡贤祠、忠义、孝悌、烈女、节孝以及高公、洪公、王公、唐公专祠、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先农坛、南北二坛,均在群祀之列。官斯土者,春秋仲月致祭孔子庙,日用上丁,谓取文明之象。祭品陈设,每位用制帛一端、酒尊香烛诸物,若登铏、簠簋、笾豆,视上祀、中祀、下祀,有
...更多
新年祝贺之典礼
正月初一日为元旦,岁首云先一日,家家户户买备糕饼茶果鲜花金香烛炮(炮即爆竹,俗曰大炮、连炮)。是日黎明,大家点灯结彩,焚香点烛,燃金纸,放爆竹,男妇老幼均盛装华服,拜祖先神祗;然后序次行祝贺礼焉。早饭后男幼出门,造谒亲朋戚友,互相拜覆,曰「拜正」。或有到庙行香者。初二、初三亦然。此旧历新年祝贺之礼也。
...更多
僧侣并道士
台之僧侣,多来自内地,持斋守戒律者甚少。其人有在出家者(?),半系游手好闲、穷极无聊之辈,为三餐计,非真有心出家也。出家之人不娶妻、不菇荤,台僧多娶妻、菇荤者;所行如此,可知其概。
凡僧侣住持寺庙者,曰「东家」;借住者曰「客师」。庙有住持僧,香灯田归其收用。若遇神诞,住持僧就里内街衢按户捐资,名曰「题缘」;建醮演戏,以昭诚敬。或偕里众同办(值年办理庙中公事者,有炉主、头家之号)。
台无丛林,惟大北门外海会者(即开元寺)有「小丛林」之称。今已废坠,重兴不过十数年而已。大约台之僧侣,有持斋、不持
...更多
住民生活
台无土著。士著者,熟番与生番而已。其民人五方杂处,漳、泉流寓者为多,广东之嘉应、潮州次之、余若福建之兴化府、福州府,全台合计两府之人流寓台地者,不过万人而已。外此,更寥寥无几焉。计台之丁口,在二百万左右,生熟土番不过二十分之一。隶漳、泉籍者,十分之七八。是曰闽籍;隶嘉应、潮州籍者,十分之二,是曰粤籍;其余隶福建各府及外省籍者,百分中仅一分焉。
就住民之生活而论,或为士(士以教读为生活,每年修金不等),或为农(农以耕耘为生活),或为工(工以制造器物及力役为生活;在店铺佣工者,俗名「伙计」,出海而渔者,俗名「讨
...更多
1
2
3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王锦季
(南朝宋)范烨 编
元·张晖齐
(元)范德机撰
孔丘
嘉義管內采訪冊
(唐)張鷟
唐·怀素
宋·吕午
(清)屈大均
周·太公望
韩愈
清·赵之谦
(唐)皇甫牧撰
(明)朱權
張立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