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自序-厦门志
自序
地之有志,尚矣。一统志而外,有通志、府志、州志、县志;他如名山大川,亦别有志纪其盛也。厦门,宋曰嘉禾屿、明曰中左所,同安县十一里之一里耳;广袤不及七十里,田亩不及百十顷。区区一岛孤悬海中,有志何也?盖自台湾入版图,我国家声教所暨,岛夷卉服悉主、悉臣求朝贡而通市者,史不绝书。厦门处泉、漳之交,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十闽之保障、海疆之要区也。故武则命水师提督帅五营弁兵守之,文则移兴泉永道、泉防同知驻焉。贾商辐凑,帆樯云集,四方之民杂处其间,涵濡沐浴乎圣神之化者,百有余年;士蒸蒸而蔚起、民蚩蚩以谋生。虽一里也,而规模廓于一邑矣。
凯以道光十年冬观察闽南,政事余闲,披览载籍,二府、一州、一厅、九县之志,莫不备具。适重修通志,奉檄采访近闻。得薛起凤「鹭江志」而读之,所载皆当日时事,并及诗歌,而于政事之要,未暇详备;殆笔记、杂记之书,未可以云志。因复网罗散轶、搜摭群言,稽之「会典」、征之案牍,与士林诸君子相考订。越二年而书成,凡十有六卷,名曰「厦门志」。惜边地狭隘,文物无多;自宋以上,唐有陈希儒、薛令之二人,余无概见。惟于本朝掌故,庶几赅举,用备后来者之遵率。夫凯以监司奉命巡视斯邦,二年于兹矣。自问无所建白,且于二府、一州厅、县之志未遑重修,顾戋戋于岛中之志,亦足自形其陋也矣。
大清道光十二年(岁在壬辰),福建兴泉永海防兵备道富阳周凯譔。
高序(原题「厦金二岛志序」)
道光十五年春、三月,「福建通志」成,澍然将去福州而归。念厦门周芸皋观察澍然好友,此去息影衡庐不复出,不可以不别;遂之厦门。
居数日,观察出手譔厦、金二岛志示澍然,澍然受而卒业,赞于观察曰:『是志也,志同安县马巷厅二里尔。语地大小,尚不得比县志;然实关天下之故焉,厥功伟矣』!观察曰:『何言之夸也』。曰:『我国家拊有台湾,化獉辟莽,海道大通;比内郡东南数千里,声息顺风数日可达。台湾无事,则内郡晏然,而粤之潮、浙之定海、江南之上海俱寝戈息戍,同乐太平。往者郑氏据二岛,取台湾于贺兰,兵不血刃;康熙十九年,我督臣姚、抚臣吴、提臣万、杨统大师收二岛,于是靖海侯施以一旅拔澎湖,陈兵海上,郑氏以降。是台湾扼东南四省之要,二岛又扼台湾之要也。谨案「春秋」,书城缘陵不系杞、城虎牢不系郑;传者谓关天下之故。夫缘陵、虎牢,亦杞、郑一地尔;然则二岛虽县、厅一里,固今日之缘陵、虎牢也。以为关天下之故,殆不夸也』。观察曰:『然』;属为序。因录前语申之曰:志列图、表、略、考、传、记,总目六、分目十四,又各系小目,既详且核矣;而于兵防、线道、台运、关赋,尤留心焉。吾意是书出,官司得识其职、人民得实其泽,胥吏无所藏其奸,岂惟纪载,乃吾观察治谱也。通志虽周一省,而握要以治,恐未肯以此易彼;志何论大小哉!
澍然之来也,方快泛海惬平生志;读是编,又不免望洋之叹此行殊不虚也。
光泽高澍然撰。
陈序
道光四年,予奉天子命,镇金门。至十一年,又奉命提督全闽水师,建牙厦门。时官兴泉永道,为富阳周芸皋先生。先生负文章经济才,前由史馆出守襄阳,迁黄德道,移官于此。下车即访三郡志,兴利除弊,政声四起,阖厦商民尤便之。其为人坦亮无城府,遇有公务,予辄喜与商榷,前后共七载。
暇时,尝语予曰:『厦门东抗台、澎,北通两浙,南连百粤;人烟辐辏、梯航云屯,岂非东南海疆一大都会哉!乾隆间,鹭江固已有志矣;特繁冗与疏漏交讥,凡形胜、兵防、吏治、民生一切要略皆阙,是不可不广其纪述,以为一方文献』。予极怂恿之。会宫保孙平叔制军奏修通志,檄征郡邑乘,备志局采。先生遂广集群书,延绅士陈征君雪航、凌孝廉文藻、孙都尉仪国、诸生林逊甫,分门辑纂,自总厥成。而先生迁台澎道去,故未付梓。客岁,署厦防同知卢大令凤琴与予所延教读师洪孝廉香沙读之,喟然曰:『是芸皋先生一生精力所存,不可不为蒇厥事,以示不朽』。予喜成人美,爰捐俸以为之倡。
夫厦为予所治地,山川、阨塞、边防、要辖与夫军民、风土情状,日往来于胸中。忆自海氛告警、鲸鲵鸱张,予时方从诸将戮力行闲,荡瑕涤秽;先生固未莅斯土,即莅此,亦军书旁午,无遑及也。幸数年萑苻潜踪,得从容讨论于铃阁余闲。菲才如予,亦获时聆其教益;岂非三生幸事哉!独惜其人已往,不及亲见付梓为可恨耳。然书成,后之官斯土者,观先生之纂述、资先生之治理,流连反复,如见先生之风采绪论;不唯先生之文章不朽,而惠泽亦垂于无穷矣。九原有知,不且冁然泉壤耶?
至于是书旨要,高舍人已详其言,兹不复赘;故第叙其交谊及书之缘起颠末如此。
道光十九年八月,钦命福建省水师提督军门莲峰陈化成序。
卢序
泉之领县五,其烦而剧者,曰晋江、曰同安;厦门,则又同安一隅耳。然四面环海,于金门为犄角、于漳郡为咽喉。故自提军五营而外,兴泉永道驻焉、厦防同知亦驻焉。富阳周芸皋先生,以道光十年官兴泉永道,而凤琴以十二年令晋江、后又令同安,皆于先生为属吏;日有所咨、月有所请,先生不以为愚,教且诲焉。其时「厦门志」已成,谓凤琴曰:『自予来此,于民无德。然阅二十四月而成此书,于治之要领、民之利病,颇自详悉』。凤琴时唯唯而退,第志不敢忘。
及凤琴来官厦防同知,先生已辞世矣。思其人、读其书,考其风俗、条其教令,然后知先生所谓无德于民者,大有德于民也,且有裨于后之官兹土而莅兹民者也。先生没矣!民之思先生如昨也。先生之书之不可没如此其章章也,乌可不刊之以寿世、寿先生哉?于是黎观察半樵将调江南,凤琴亦将回任晋江,与陈提军莲峰谋刻之。观察为文弁诸首,而使凤琴继之。凤琴记前惠安县娄君重修县志书成,尝丐先生为之序,序以先生重也;凤琴何敢序先生文哉!然以凤琴为先生属吏,受先生之教、被先生之遇,敢执「卑不颂尊」之义,一以不文辞;,亦岂所以报先生也哉!遂序之。
道光十八年戊戌冬十月,署厦防同知卢凤琴譔。
孙序
嘉庆二十五年庚辰,赵谷士先生主讲紫阳书院,谓云鸿曰:『厦门不可无志』。时云鸿以薛氏「鹭江志」对。先生曰:『夫志叙事纪实,体例谨严;必明于义法、习于典故,是之谓志。薛氏书于史例未合,备采拓可也』。乃谋诸倪观察竹泉而不果。
庚寅,云鸿以承荫通判兼袭世职;入京,蒙恩准袭世职,发标回厦。会周观察芸皋先生议修「厦门志」,黄司马心斋举凌孝廉文藻、陈征士雪航、林茂才逊甫暨云鸿以应。云鸿自分武夫,不习文事,固辞;观察不之许。于是各分门类,云鸿为辑兵制、海防、番市、纪兵、山川、津澳,观察以为可;其分域、艺文、职官、选举、列传、列女传、风俗则皆凌孝廉、陈征士、林茂才所为;其船政、台运、关赋则据诸案卷,观察总而正之。凡二十四月而成,时道光壬辰也。将谋付梓,适观察调任台湾,遂以副本留吕孝廉西村处。
越次年,观察竟卒于官。噫!是书为观察历年苦心,竟不得遹观厥成也哉!戊戌,云鸿权中衡参戎,西村设绛署中,出所留稿本,陈提军莲峰、黎观察半樵共观之,咸嘉叹谓:『有裨政要,宜梓行』。遂各倡捐廉俸,嘱卢司马师竹暨云鸿共蒇厥事;仍嘱西村取所誊本,合稿本两相对勘付刻。盖提军与芸皋观察共事七年,同寅协衷,尝共倡修玉屏书院;今又与半樵先生完芸皋观察生平未了之心,岂非极不朽盛事哉!
所异者,是志之作,议自谷士先生;讫壬辰,而书成于观察。中间相去二十余年,是何其时之久也!初作志时,西村不与其事;书成,藏诸其家。今复七、八年,始任校正之役。又何其事之巧也!若云鸿,则以受芸皋观察知,自初事至今,不敢不勉。所谓「以此始者以此终」,非欤?
道光十九年己亥十月,调署福建水师提标中军参将事、后营游击、世职骑都尉、军功加一级仪国孙云鸿序。
凡例
一、厦门地属弹丸,原不必立志。因为海疆要隘、渡台通洋正口,其政事有关通省。谨录「会典」则例,分别部居,次为各卷,以资考证。书中凡恭遇列圣谕旨敕令,应三抬、双抬、单抬者,敬遵御制诗注,或空三字、二字、一字谨书,以省卷帙。
一、图载居卷省。厦门南普陀寺,前于乾隆五十三年恭建,纯庙御制「平台湾林爽文诗文碑记」护以四亭,及御赐朝天宫、风神庙、朝宗宫匾额,地方官岁时守护。天藻辉煌,万民瞻仰,实厦门之盛典。敬谨绘图,并御赐诸提督臣匾联,俱恭录宸翰,弁诸卷端,以昭慎重。
一、凡志,皆绘祠庙、公廨及八景、十二景。厦无学校,故祗附书院,而不及公署。虽相传有八景、十二景之说,沧溟大观正不在此;不载。
一、分域,凡一岛之事,先各备载,再及诸政。
一、厦为水师所驻,有提标五营而无陆营,以防海也;巡楫所辖之地不止厦门,兵制宜详。
一、防海之事甚大,不独所分汛口、汛地也。兹既载在岛及附近各汛,附以风信、潮信、占验及台澎海道、南北洋海道,俾哨弁、贾舶得所取资。
一、厦门政事之大者,莫如船政、台运、海关三者,故次及之;而以岛上之田赋、渔税、关赋附焉。
一、厦门为贩洋正口,自海禁既开,贾舶迭出,关税充盈,民之衣食赖之;近则贩洋之船日少,故就各书及贾舶所能言者载之。各洋朝贡、通市诸国,仿「汉书」东夷、南蛮例为传。先会典,次疆域、水程,次历代沿革,次风俗人情;埔头土产交易各属国附焉,名曰番市。
一、艺文,文献之征也。先载书籍之目,奏疏、记、牍有关厦门者选录。前人文集、诗集有可采者,亦采焉。
一、职官表,文秩厦门旧设一巡司,后移驻巡道及同知;与水师各营,分为文、武二表,而附以名宦诸传。提镇所辖不止厦门,其战功在海洋及台、澎者并入传,以职论也。
一、选举二表,寥寥数十人;凡迁居厦门而籍隶漳州及他府者,皆录。
一、列传,文曰宦绩、武曰武功;及忠义、孝友、义行、文学、流寓、隐逸、方技、方外,皆为列传。流寓,以暂时客寄者言。明季诸老兼居厦门,统详志中。传末,间系以论。
一、刘向「列女传」,凡妇人有懿行、文藻者皆传;兹传贞烈、节孝之余,并传贤德妇人,次列传后。
一、旌例,妇人称氏、贞女称名。今闽南妇人,皆有名曰某娘。考「汉书」,妇女书名、书姓;今从古,有名者书名,传中称姓、不称氏。
一、节妇,以守节之年为重,期于旌例合也;于归之年从略。夫名、里居必书,知其父名者书父名、知其子名者书子名;俾后人得所考,且为氏族光也。以他姓子为子,非礼也,不书;间有族无可继,抚有养子出于不得已者,则书抱养子、义子以明之
一、厦界泉、漳,奢俭、贞淫为俗不一。然齐、鲁至道不过难易,使亲疏崇敬、上下欢欣同归于化者,是在司柄者转移之功,而后来亦可以是观政;故即「旧事志」所未备补载之。
一、「旧事志」,寇乱、夷氛,郡志详书。厦为海滨岩疆,尤资防御;故远载变乱、近纪用兵,为「旧事志」。附丛谈,悉着于篇。
纂修厦门志姓氏
总纂:福建分巡兴泉永海防兵备道周凯。
分辑:闽清县儒学教谕凌翰、辛巳科孝廉方正候选县知县陈荣瑞、署福建水师提督中军参将孙云鸿、同安县廪生林焜熿。
总校:壬午科举人吕世宜。
分校:丁酉科举人林鹗腾、平和县监生庄中正、龙溪县生员杨廷球。
捐刻:福建分巡兴泉永海防兵备道黎攀镠、福建水师提督军门陈化成、厦防同知蒋镛、署厦防同知卢凤琴、署福建水师提督中军参将孙云鸿。
征引书目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会典
钦定四库书简明目录福建通、续志(乾隆二年谢道承等、三十三年沈廷芳等)
泉州府志(怀荫布)康熙同安县志(朱奇珍)
乾隆同安县志(吴镛)漳州新、旧府志
龙溪县志(吴宜燮)海澄县志
台湾府志(六十七等)台湾新、旧县志(王必昌、薛志亮)
诸罗县志(周锺瑄)南澳志(齐翀)
澎湖续编(蒋镛)沧海纪遗(洪受)
名胜志鹭江志(薛起凤)
嘉禾名胜记(黄日纪)广舆记
银同历朝登科便览(失名)普陀山志(许炎)
续宏简录史纬(元欧阳元)
明史(张廷玉奉敕撰)明史记事本末(谷应泰)
通鉴纲目南畺绎史摭遗
朱子全书道南源委
闽书(何乔远)续闽书(林霍)
文献通考(马端临)郡国利病书(顾炎武)
读史方舆纪要筹海图编(胡宗宪)
备倭图记(卜人同)东西洋考(张燮)
三藩纪事平闽疏(杨捷)
东平纪略(江日升)海纪辑要(夏琳)
武功纪盛(赵翼)平台纪略(蓝鼎元)
海国闻见录(陈伦炯)纪效新书(戚继光)
东槎纪略(姚莹)赤嵌笔谈(黄叔璥)
稗海纪游(郁永河)舟师绳墨(林君升)
水师要略(吴必达)菜根清谭(黄日纪)
全唐诗新定全唐文
明诗综(朱彝尊)温陵名胜诗注(夏质夫)
全闽诗话(郑方坤)闽中诗话(叶晴峰)
全闽诗隽(黄日纪)榕林汇咏(黄日纪)
登州全集(林弼)遵岩全集(王慎中)
次崖全集(林希元)紫峰全集(陈琛)
遯庵全集(蔡复一)丛青轩集(许獬)
清白堂稿(蔡献臣)百一斋稿(蔡守愚)
止嵒存稿(林应翔)晃岩集(池显方)
镜山集(何乔远)
留庵文集、浯岛节烈传、方舆互考、岛噫集(并卢若腾)
戏余草(卢勖吾)刘子全书(刘宗周)
石赍文集(黄道周)湄龙堂集(纪文畴)
吾浩堂集、三异人集、石青遗稿(并纪许国)
沧湄遗稿(林霍)交行摘稿(徐孚远)
夕阳寮存稿(阮文锡)浩然小草(杨秉机)
同江集(张对墀)鹿洲集(蓝鼎元)
鲒埼亭集(全祖望)壮悔堂集(侯朝宗)
瓯北集(赵翼)本朝文读本(袁枚)
两岛怡情集(黄梦琳)瑶洲诗钞(许炎)
荔崖诗钞、归田集(并黄日纪)鹭江赠别诗钞(倪琇)
文川文集(黄涛)泰云堂集(孙尔准)
大云山房集(恽敬)艺海珠尘
浯江集(萧重)诸家家谱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李叔同
宋·郭若虚
清·陆懋修
唐·玄奘
周·太公望
明·项穆
宋·王千秋
李宗吾
清·朱浩文
金毓黻
(明)苏祐
南唐·佚名
宋·张津
宋·赵升
王芗斋
宋·赞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