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第3部分-南平县志
第3部分
炫弟。
清嘉靖间,袭尤溪捕盗有功,委部兵福宁御海寇。
王畿卢龙人。
志吕畿子。
王进始仕无继。
赵福降除。
指挥同知
王鼎盱眙人1,洪武间任。
继高嘉靖间袭升浯屿把总。
佐继高子。
金广固始人,有传,正统间任。
镳世袭。
鼎臣镳子,有传。
振嘉靖间袭。
孙刚游志作孙纲,宿迁人,正德间调本卫。
敖嘉靖间袭,选委烽火门把总,部兵浙江海上屡获退倭,功升总督广东备倭署指挥佥事。
继爵世袭。
明时爵子。
丁刚
梁无继。
陈懋无继。
萧传
指挥佥事
于成江都人,洪武间以功升福建都指挥佥事。
洪正德间任,以功升福建都指挥佥事。
逵缘事。
天与逵子。
周金当涂人,宣德间任。
承芳世袭。
承志芳弟。
泰嘉靖间任。
刘进定远人,永乐间任。
澣武举中式。
斌澣孙。
张显长汀人,正统间任。
琼世袭。
光王琼子。
绍芳优给。
鹏嘉靖间任。
王刚山后金山人,正统间任。
张禄卢龙人,正德间调本卫。
松世袭降百户。
王学敬卢龙人,万历间任。
黄绣寿州人,嘉靖间以千户会试武举中式升授本职。
蔡福
山世袭,无继。
李实无继。
王礼钢世袭。
堂降正千户。
镇抚
马贵
畀世袭。
徐胜武进人,洪熙间任。
坦胜子。
镒坦子,镒,省志作。
自达镒子。
李佐龙溪人,隆庆间以武举中式授本职。
经历司经历
王昭
王臻
林杰
金莹并成化间任。
胡琏
颜清并洪治间任。
杨仲芳
余海
揭全
易尧并嘉靖间任。
陈应期南海人,吏员,嘉靖三十二年任。
知事
黄旸
方杲并成化间任。
成志贤洪治间任。
蔡秀钟
王文盛
熊藩
傅海
彭大端并嘉靖间任。
李炳鄞县人,吏员,嘉靖三十五年任。
左所正千户
王堂金山人,袭父钢指挥企事,嘉靖间降本职。
绳武世袭。
绳德武弟。
萧泰成化十九年,洪治四年,奉例降本所百户。
副千户
张能江陵人,以功升正千户。
问仁2俱世袭。
凤翔
安荣至能无继。
赵恭汉川人,洪武间任。
纯忠俱世袭。
豹翀3袭父虎,正千户,奉例降袭副千户,累委福宁守把。
继先嘉靖间,以会试中式升署指挥佥事。
张京至斌无继。
李全至瑛无继。
百户
梁震芜湖人,洪武间任。
恩世袭。
汝高恩子。
俊汝高子。
王寿黄冈人,洪武间任。
耀世袭。
廷佐耀子。
国桢廷佐子。
安铭完县人,永乐间任。
灵世袭。
赵旺泺州人。
臣世袭。
明耀臣子。
熊留玉南城人,洪武间任。
辉世袭。
应骐优给。
叶应春将乐人,隆庆间任。
葛斌至椿4无继。
潘兴至珍无继。
韩璧无继。
殷礼至兰无继。
洪福无继。
段珍无继。
萧泰革除。
镇抚
张义无继。
普远调卫。
右所正千户
李广成化间任,无继。
副千户
陶诚六合人,景泰间升任。
柱5世袭。
国政柱子。
源嘉靖间袭。
郭敏至缋无继。
祝善至润无继。
李敬
洪海俱无继。
百户
张松卢龙人,袭父禄指挥佥事降本职。
伟世袭。
应魁伟子。
罗贵舒城人,洪武间任。
时用世袭。
应臣时用子。
经嘉靖间袭。
黄镛泰宁人,成化间调本所。
继香世袭。
光谕继香子。
金良嘉靖间袭。
吴敏太湖人,永乐间任。
汉世袭。
应高6汉子。
邦兴嘉靖间任。
汪宏西安人,成化间调本所。
用卿世袭。
继武嘉靖间任。
陈遇龙临淮人。
7世袭。
璧子。
焘璧子。
彭观至江无继。
陈忠至灏无继。
陶旺至春无继。
章礼至清无继。
朱珤无继。
董虎无继。
镇抚
邓子胜无继。
朱政调卫。
中所正千户
冯成顺义人,永乐间任。
畀经9世袭。
副千户
韩璧光山人,洪武间升本职。
卿世袭。
荣卿子。
刘添天长人,洪武间任。
芳世袭。
国栋芳子。
森嘉靖间袭。
袁福至芳无继。
王篪无继。
百户
金亮定远人,洪武间任。
广世袭。
定广子。
10定子。
王篪舒城人,成化间调本所。
焜世袭。
斌焜子。
灿嘉靖间袭,优给。
赵永江西德化人,洪武间任。
龙世袭。
恩龙子。
贵嘉靖间袭。
张保定远人,洪武间任。
镗世袭。
应旸镗子。
荣嘉靖间袭。
王兴合淝人,洪武间任。
一兰世袭。
统一兰子。
桂嘉靖间袭,优给。
舒能德兴人永乐间任。
国珍世袭。
洪猷国珍子。
良桂嘉靖间袭。
谢安沙县人,洪武间任。
云世袭。
言云子
忠嘉靖间袭。
安用宜春人,洪武间任。
民世袭。
贞吉民子。
胜嘉靖间袭。
吴凯广昌人。
起世袭。
镇抚
李佐龙溪人,隆庆间以武举会试中式授本职。
游忠调卫。
殷逊革除。
前所正千户
杨显江阴人,宣德间任。
洪谟世袭。
公烈洪谟子。
添赐嘉靖间袭。
副千户
王祐萧县人,永乐间任。
得用世袭,优给。
应寿得用弟。
刘铎
璞世袭。
胡铭至玟无继。
萧源革除。
百户
谈道广德州人,永乐间任,道游志作通。
大器世袭。
杰大器子。
绶嘉靖间袭。
符庸诸暨人,宣德间任。
焲世袭。
节焲子。
御节弟。
旻嘉靖间袭。
连朝用建宁人,隆庆间升本职。
国昌优给。
杜寿(11)单县人。
本通优给。
嘉靖间袭。
万安南城人。
世忠世袭。
相乏嗣。
棋相弟。
邦裕棋子。
李通沙县人,降袭始任李宝。
胡祥至琏无继。
后所正千户
胡善滑县人,永乐间调本所。
韵世袭。
镗韵子。
武嘉靖间任。
副千户
张庸单县人,洪武间任。
启爵世袭。
诚启爵子。
承钦嘉靖间袭。
宋忠章邱人,宣德间调本所。
恩世袭优给。
应龙恩子。
黄震寿州人,景泰间任本职。
绣嘉靖间,会试中式升指挥佥事掌印。
即戎绣子。
杨景至功佑无继。
百户
超童南城人,永乐间调本所。
环世袭。
万民环子。
张来子怀远人,洪武间任。
韬世袭。
象申(13)韬子。
恺嘉靖间袭。
杨臣通城人,万历间调本职。
国光臣子。
田方合山人(12)洪武间任。
九区世袭。
春嘉靖间袭。
朱道
荣世袭。
杨兴至预无继。
王能至荣无继。
石亮至成无继。
薛宾至贵无继。
黄朱保无继。
方全无继。
瞿通调卫。
镇抚
郑清调卫。
清
延平卫守备
吴汝瑜桐庐人,武进士,顺治十年任。
中所千总
马犹龙福宁人,武举,顺治九年任。
延平协镇副将
张国柱字虎臣陕西人
王爱臣降游击。
马梦龙
侯 全锦州卫人。
袁如桂忠义右卫人。
陈维新顺天人,甲科。
章 臣山西人。
管良璧辽东人。
陈士恺漳州人。
王朝钦镶白旗人。
吕得胜山西人。
熊 经湖广人。
杨世懋漳浦人。
丁 沂扬州人。
韩忠徵凤阳人。
欧阳凯14漳浦人。
陈 植15献县人。
柯 鼎镶红旗人。
顾洪亮辽东人。
张殿臣贵州人。
初有德莲莱人。
李维扬阳春人。
马骥宁夏人。
李之栋三原16人。
呼 麟陕西人。
梁峙楹陕西人,乾隆二年任。
陈 益宁夏人,世袭,乾隆九年任。
徐梦熊沂州人,武进士,乾隆十二年任。
郭洪基大同人,武进士,乾隆十四的任。
杨 普正白旗人,武进士,乾隆十七年任。
刘汉杰遵化州人,乾隆二十年任。
窦 宁平定人,武进士,乾隆二十一年任。
张文成兰州人,乾隆二十二年任。
李如筠咸宁人,武进士,侍卫,乾隆二十三年任。
翁 达云南南宁人,行伍,乾隆三十一年任。
七拉克镶黄旗,蒙古,荫生,乾隆三十九年任。
沈 琯甘萧宁朔人,进士,乾隆四十四年任。
马 熊山西朔州人,行伍,乾隆四十七年任。
林天洛浙江江山县人,进士,乾隆五十年任。
特克什布正黄旗,满州人,乾隆五十三年任。
曹 贵江南安徽青阳人,乾隆五十七年任,行伍。
爱新泰正黄旗,前锋参领,乾隆六十年任。
李庆云正蓝旗汉军,嘉庆四年任。
金殿安山东聊城人,进士,嘉庆七年任。
张良槐贵州天定府人,武举人,嘉庆十年任。
花山保镶蓝旗二喇唹塞克精额佐领下人,由前锋校山身,十三年八月任。
范树恭镶黄旗汉军,监生,嘉庆十四年任。
吴开泰湖北东湖人,嘉庆十五年任。
周永德镶白旗汉军人,嘉庆十六年任。
恒 贵镶白旗满州人,嘉庆十八年任。
张联奎甘肃安化人,武进士,嘉庆二十三年任。
赵裕福镶红旗汉军,三等轻车都尉,嘉庆二十四年任。
特通阿正黄旗满州,道光三年任。
花尚阿正蓝旗满州人,道光六年任。
王忠贵贵州贵阳府人,道光九年任。
文 通正白旗满洲人,世袭云骑尉,道光十四年任。
马崇凯道光。
灵 德咸丰元年任。
重 治咸丰二年任。
李寿春武探花,咸丰十年任。
王捷元咸丰三年任。
裴什贺同治。
闵子谦同治。
吴忠贵同治。
谢复云同治。
杨晓春同治。
萧仪斌光绪。
赖安邦光绪。
林传榜光绪。
志 桐光绪。
恭 普光绪。
长 春光绪。
群 魁光绪。
曹德奎江苏人,进士,宣统元年任。
【校】
1.盱眙人:原本及同治本作“旴昭人”今据府志本改。
2.问仁:原本作“翀问仁”,今据府志本改。
3.翀豹:原本作“豹”,今据府本改。
4.椿:原本作“樁”,今据同治本改。
5.柱:延平府志作“贵”。
6.应高:延平府志作“应尚”。
7.:延平府志作“钺”。
8.朱珤:同治本作“”。
9.畀经:延平府志作“冯升”。
10.:延平府志作“镌”。
11.单县:原本及同治本作“单县”延平府志作“巢县”。
12.合山:原本作“含山”今据改。
13.象申:原本作“象甲”,今据府志、同治本改。
14.漳浦人:原书缺今据补。
15.陈植:原本及同治本作“陈植”,延平府志作“栋”。
16.三原:原本作“三元”,今据府志本改。
延平协左营都司
秦名愈四川成都县人,行伍,乾隆二十七年任。
马世熙直隶河间府人,行伍,乾隆三十四年任。
董君玉广西苍梧县人,行伍,乾隆三十八年任。
冯照州山西阳曲县人,进士,乾隆四十一年任。
王万春直隶大兴人,武举,乾隆四十七年任。
杨国瑛广东钦州人,行伍,乾隆五十三年任。
史光仪浙江鄞县人,行伍,乾隆五十七年任。
胡云上江南娄县人,行伍,乾隆六十年任。
陈 琦贵州贞丰州人,行伍,嘉庆四年任。
黄 福湖南临武县人,行伍,嘉庆八年任。
范树如镶黄旗汉军人,嘉庆十年任。
雷静元广西全州人,进士,嘉庆十三年任。
奎 龄咸丰。
张光绪。
景 昌光绪。
林 升光绪。
吴庚龙光绪。
续 祥光绪。
延平右营都司
原驻防永安,后改移泉州南安县洪濑地方,故缺其名。
左营守备移驻永安。
庞国栋江南人。
朱国彦保安州人。
陈 辉泉州人。
罗维城河间人。
张任1
陈光祚
马 骥
叶
陈君赞
黄振绪
陆 坦仁和人,雍正十二年任。
余国龙普定人2,乾隆六年任。
冯廷揆平南人,武进士,乾隆十二年任。
吴 顺正白旗人,乾隆十七年任。
何咸逵3当涂人,武进士,乾隆二十三年任。
杜世杰长安人,乾隆二十六年任。
张 招正红旗汉军,世袭,乾隆三十一年任。
杨大振山东滋阳人,武举,乾隆三十二年任。
师圣贵福建闽县人,行伍,乾隆三十八年任。
高守忠山西阳曲县人,行伍,乾隆四十七年任。
黄恩荣湖北江夏人,世袭,乾隆五十五年任。
袁君选浙江丽水人,行伍,嘉庆十一年任。
【校】
1.张任:同治本作“张仕”。
2.普定人:乾隆府志作“普安人”。
3.何咸逵:乾隆府志作“何成逵”。
右营守备后移驻台湾艋舺营。
柴自新有传。
宁忠弼顺天人。
田 嵩武进士,河南人。
李保定人,已后改任千总,至雍正六年仍用守备。
黄成绪历城人,武进士,雍正六年任。
李玉堂汝宁人,武进士,乾隆四年任。
黄金章南海人,乾隆十五年任。
杨嘉禄浮梁人,乾隆十九年任。
张 玙贵定人,乾隆二十三年任。
周 绣直隶宣化人,乾隆二十四年任。
翟 钺祥符人,乾隆二十七年任。
董振德山西藿州人,武举,乾隆三十一年任。
蒋观涛直隶宝坻人,行伍,乾隆三十七年任。
王本城河南祥符人,行伍,乾隆四十九年任。
卢 植山西朔州人,武进士,乾隆五十五年任。
高攀龙山东濮州人,武进士,乾隆五十七年任。
冯长清陕西韩城人,武进士,嘉庆十二年任。
学校志第十二
古者国学与乡学并重,虞庠、夏校、殷序尚矣。周文王立三雍,棫朴菁莪,称作人焉。周礼大司徒,教典州长党正,皆教民之官。东迁学废,郑在王畿内,子衿兴刺。子产为政,郑人欲毁乡校。原氏为王卿士,至以不悦学语於朝。然鲁僖以泮宫作颂,齐桓立士乡见称,又未尝不崇儒而重士也。汉兴,高祖过鲁,以大牢祀孔子,为后世尊孔之始。武帝表章六经,置博士弟子员。光武始立学,太学之盛,至三万余人。隋唐以降,虽文艺取士,非复先王敦实之义。然古之大儒以文名,皆以道名者也。南平自罗文质诞生,李文靖继之,上接龟山之传,下启朱子之绪。自是人材辈出,大魁於春官,跻列於卿贰者,郁郁彬彬蔚矣哉。今之学犹古之学也,幸生道学之邦,四先生之风未远,其有闻而兴起者乎?故学以讲明礼义,非以弋功名为重。昔朱子在南康军,建白鹿洞书院,立条规以训士,明代书院之盛,实宗焉。我邑设道南书院,为官师讲学之地,自庚子一役,清廷变法,遂开学堂,停大小试,而学校与书院,俱非旧观。今者民国肇造,尤重教育,立中学,高等小学,国民学校,分三阶级。而在省会,又有师范,法政诸科。教之术不同,而其所以为智育、体育、德育者则一也。夫兴废靡常,教化为本。圣人之道,如日月经天。虽有时而食,及其更也,人皆仰之。今之谈教育者,废读经而重格致,其兆已先见於有清之末。光绪二十八年,南平县学圣庙灾。未几而国步卒改,取士之权,不在上而在下也。姑录其先代规制,而以各学堂次焉,则世变之所由来可知己。
儒学
府儒学在梅山寺旧址,始自宋天圣三年,郡守曹修古,创建於郡治后山之巅,即西山,俗所谓御史台之前也。绍兴二年,郡守刘子翼,徙建於郡西龙津馆,未几,仍复旧所,元因之。明成化九年、郡守盛颙,多所改拓。其后刘侃、王范、苏章、孙衍各守,相继修建。而同知丁隆,通判罗环,教授徐彰,又迁普通寺,以广其基。万历戊午,始移今所,规模略具。天启乙丑,复加更正,其制始备。崇祯甲戌、丁丑、辛巳俱有增修。清朝顺治乙酉,曾司李、钱守、章守、许守、叠相修葺。康熙己酉、丁丑,崔守、范守又两次修之。己丑、辛丑复有浚池、筑桥、辟墙垣、建明伦堂诸役。先师庙,坐北向南。东西为两庑,前为大成门,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门外甃石作泮池,又外为棘门。庙右为崇圣祠,前为魁星1阁,庙左为明伦堂。其官廨即在堂左,前后各六间。教授居前,训导居后。乾隆十六年,知府胡宝琳,倡捐重修学宫,并训导廨舍。
县儒学,旧在西郊,旧县治西,宋熙宁间建,元因之。明洪武三年,知县刘居信,改建於三皇庙故址,即今学也,在西郊虎头山之麓。前临九峰,襟带双流,中为先师大成殿。殿左为明伦堂,后为崇圣祠。堂左为土地祠,堂右为海公公名瑞,号刚峰,琼州人,任教谕。祠,旧右,海公手植双桧。堂东西廊,为居仁、由义斋舍。前为泮池,更前为仪门。门左为魁星阁,又左2为教谕署,署左小巷通罗胜巷,前达大街。仪门南有墙石,题曰泮宫。东为大门。圣殿东西两庑,前为戟门,左右名宦、乡贤祠。门南为棂星门,又南为万仞宫墙,墙内东为义路,西为礼门。墙外建“万里鹏程”坊。庙右为训导署,署后为文昌阁。自刘居信改建后,洪武十六年,县丞罗南山,教谕彭秉德,廓大之,宣德七年毁,知府雷城重建。正统以后,知县胡滨、刘铭迭建。洪治十一年复毁,知县陆嵩,请於知府孙衍,巡按胡华,参政俞俊,佥事富玹,偕教谕黄淑督建,规模整密。嘉靖七年,以圣庙在明伦堂南,阂於远眺,且庙前学后,亦於尊礼未专。请於巡按聂豹,属知府屠侨,移庙於明伦堂右,旧豫章书院址。并改建棂星门学门,规模视昔,益加宏敞。嘉靖三十三年,知府沈鎜,同知曾子钦,因诸生请辟学前大路夷。其工由右建“万里鹏程”坊,架长亭,直达旧府学街路,民居前绕,纡迥萦带,万历四年冬毁。知府管大勋,改从庙门之南,中道而出。训导黄元采,拓启圣祠地为祠三,中祀启圣,左右祀文昌、魁星。二十一年教谕吴梦斗,谓祠扼来龙非宜,与署县赵楷,议改庙右。三十六年春,知府薛藩,以前途壅蔽,与朝山不相迎。值民居火,同署县徐久德,捐俸易地,向棂星门前,辟青云路,直达溪浒。三十九年,知县刘兆元修葺,设文昌像。又以民居小巷,逼射学门渠水,外反而去,乃改浚之,使环流焉。四十七年,知县商之彝重建。天启七年,教谕林芸孙修。崇祯二年,知县吴襄复修。通判谢朝纪,以庙后启圣祠址,山拱水抱,宜专祀文昌。教谕范方,重建大阁於其上。清鼎革初,西郊灾,延及学宫,堂庑斋舍,文昌、魁星祠阁皆烬。副将张国柱,帅兵力救,仅留大殿,而门窗瓦壁,俱已无存。顺治庚寅,知县汪蘅,请於巡按王应元,守道曾延孔,各捐百金以倡,至耗学田济之,未克告竣,旋复颓圮。戊戌秋,训导李应禧,见学宫鞠草,又门役杂居其间,向之青云路环流沟,为前人所辟浚者,复遭淤塞,与知县姜修仁,白诸巡按成性,提学陈瑾,知府张夙抱,各捐俸有差。守道孔自洙临视,复捐百金成之。於是先师庙、启圣祠、两庑棂星门、明伦堂、仪门皆复旧观。康熙庚申,教谕许文章,倡率重修。己丑夏,教谕周宗濂,训导张泰期,复谋修葺,巡道陈廷统,知府章培基,通判孙念绪,知县顾之安,协镇丁沂,各分俸助之。庚寅岁,摄县同知江芑芭,重修文昌阁及像。乙未岁,教谕周宗濂,谋於知县李丕煜。雍正二年,教谕张月攀,训导吴达儒。乾隆二年,知县许廷璠,先后倡修,然皆因其敝漏,为之小补。向时规复者,仍日就侵塞。乾隆二十五年,训导范时进,倡率修建,绅士踊跃题捐,费银三千七百余两,庙学焕然更新。清出戟门左右,建名宦、乡贤二祠,以补昔时之阙,并买左旁陈俊辉、李治岐、魏熙选、陈御章、陈××五屋,用价银一百零二两一钱购买,折出基址横四丈一尺,直五丈九尺。右旁买邓天一、徐华屋共二植,用价银三十三两,折出基址横一丈一尺,直四丈七尺。又於训导署,清出邓姓库屋,用价银一百九十两。三十五年,职员章隽,出囊中金八百余两,辟青云路,建“万里鹏程”坊,买屋而拓之,自万仞宫墙,南至溪浒,左至大沟墙内外,俱属学基;右至陈姓墙,及陈店为界,计长一十四丈六尺,横七丈八尺,是为青云路,建坊於其中衢,仍其旧题曰“万里鹏程”。同治八年,郡守赵均,知县彭鏊,督士绅捐修。光绪二十六年复重修始竣。至光绪二十八年六月初一日未刻,圣殿及两庑大成门同时俱灾,仅存崇圣祠、海公祠、明伦堂、及居仁、由义斋署门而已。民国裁学,春秋二丁,移登府学,遂难复建。
文庙历代崇祀
鲁哀公十六年,孔子卒。公为立庙旧宅,置卒守焉。周衰秦兴,儒道灰槁。至汉高祖十三年过鲁,以太牢祀,此祀孔子之始也。至孝武帝,表章六经,后世乃知尊吾孔子。元帝诏太师,褒成君霸,以所食邑八百户,祀孔子,赐霸爵关内侯,孔子之后之封侯,自元帝始也。平帝,始谥为褒成宣尼公。光武破董宪还,亦使大司空,祠以太牢,并祀七十子於孔庙,此祀孔子弟子之始也。明、章二帝东巡,皆诣孔子宅致祀,而章帝尤殷虔云。元和二年过鲁,亲祀孔子及七十贤。作六代乐,御讲堂,命皇太子诸王说经,帝升庙西面立,群臣中庭北面皆再拜,帝进爵而后坐。大会孔氏男子,谓孔僖曰:“今日之会,宁於卿宗有光乎!”对曰:“臣闻圣帝明王,莫不尊师。陛下亲屈万乘,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於光荣,非所敢承。”帝笑曰:“非圣者子孙,安有斯言?”遂拜僖郎中,并赐孔氏男女钱帛。诏僖从还京师。而七十子之得从祀,亦自章帝始。安帝过鲁,率循元和之轨。虽以桓、灵昏主,犹诏置孔子庙,置百户卒史掌礼器,春秋享礼,出王家钱,给大酒直。河南尹,给牛羊豕各一。大司农,给米。灵帝元光元年、始置鸿都门学,画先圣,及七十二子像。画以祀,自灵帝始。魏文黄初,诏起旧庙,设守卒如前。魏芳正始七年,令太常释奠以太牢,祀孔子於辟雍(一),以颜渊配释奠之礼始此。前此,祀孔子皆於阙里,至是始行於太学。晋武泰康二年,诏鲁国四时以三牲祀,释奠於中堂,以颜子配。七年,皇太子亲释奠於太学。太子释奠,则始於此也,东晋元明成穆皆释奠。宋高帝永初,诏鲁郡修葺坟庙。元嘉二十二年,裴松之议,太子释奠,应舞八佾,设轩悬之乐。释奠用轩悬之乐,自此始也。北魏道武,南伐至邹山,亦以太牢祀。孝文太和间,亲修孔子谒拜礼,改谥文圣尼父,又封其后为崇圣侯,拜孔氏四人,颜氏二人官、复给邑百户。文成间,诏宣尼庙,敕有司行荐享之礼。有司之行荐享,则始於此也。前此释奠,未尝言庙,至是始有宣尼庙之文。北齐天保间,制春秋二仲,释奠於先圣先师,以时修葺祠庙。每月朔,制祭酒,饮博士以下,及国子诸生以上。太学四门博士升堂,助教以下,太学诸生皆下拜。后世朔日行礼,则始於此也,梁元帝承圣初,於荆州创宣圣庙。自图画圣像,为之赞,书之,时谓三绝。南北五代之际多故矣,而崇祀不废。及隋文开皇中,赠孔子为先师尼父,以周公为先圣南面、孔子东面、命国子学、每岁四仲月上丁、释奠先圣先师。州县学,则以春秋仲月释奠。元魏虽命有司荐享,未有定时,未名释奠。后世州县学,以春秋二仲释奠,则始此也。至唐高祖武德二年,诏国学,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贞观初,房元龄请别祀周公,尊孔子为先圣,颜子为先师配焉、诏从之。四年,始诏州县皆立孔子庙、四时致祭、以左邱明等二十二人配,定孔子为先圣,而正南面,与徧祀於天下郡邑学,并以先儒配,则唐太宗始也。其后尊孔子为先圣尼父,亲幸国学释奠,又令皇子释奠,皇太子初献祭酒,张复允为亚献,光州刺史赵洪智,摄司业为终献。至贞观十一年始定释奠仪,以祭酒、司业、博士备三献。词称:皇帝谨遣某官行礼为承制云。后世国学遣官释奠,盖始於此,而州县以守令主祭,亦始於此。高宗永徽中,复圣周公,师孔子。而长孙无忌等言,贞观中,亲降纶言,正夫子为先圣,若周公作礼乐,当同王者之祭,乃诏以周公配武王,以孔子为先圣如故。乾封元年,赠孔子为太师,赠颜子为少师,曾参为少保,此则后世追赠孔门弟子之始,以曾参配享始此。至明皇开元八年,李元璀奏:颜子配像当坐,今乃立。四科弟子虽列像庙堂,不与享,而范宁等反沾从祀。请释奠十哲享於上,而图七十二子於壁。曾参以孝,受经孔子,请享之如七十二贤。乃诏十哲为坐像,悉与祀,特为曾参像坐亚之,图七十二子及二十二贤於庙壁。十三年封禅还,幸孔子宅亲奠。遣使以太牢祀墓,置卒守卫,并捐其子孙赋役。令天下州县立庙,赐百户,充春秋享奠。二十七年,追祀孔子为文宣王,服王者衮冕,乐用宫悬,舞用八佾。定祭期,春秋二仲上丁。赠诸弟子,各公侯伯。又赠曾参以降六十七人,爵皆伯。夫子之追王也,与夫二丁之定祭也,皆自明皇始。其给户役,洒扫林庙,禁采樵,则历世莫绝云。五季不造,血战五十余年。后周高祖至凶暴,然犹感梦下拜。
高祖广顺元年,亲征慕容彦超於兖城。将破矣,梦有人被冕,壮甚异者。入城道委巷,直夫子庙,驻而瞻像如梦,感喜下拜,遂幸阙里,庙奠登墓皆再拜。或言:“天子不当拜异代陪臣。”曰:“夫子圣人也,百王取则,敢不拜乎?”
宋艺祖建隆三年,始诏立三十六戟於文宣王庙门。亲撰文宣王、兖公二赞,从祀贤哲,命当时文人为之。先是历代以圣贤之后,不预庸调。周显德中,遣使均田,抑为编户。至太平兴国中,特免孔氏子孙庸调。诏:孔宜袭封文宣公。端拱初,驾幸太学,祇谒毕升辇,命有司张幕设座,诏博士李觉,讲周易之泰卦。至道三年,赐太学,御书六经,大中3祥符初,真宗幸阙里谒庙,有司以帝人主也,议止肃揖,帝特展拜,以表严师崇儒之意。又幸孔林,以古木拥道,降舆乘马,谒坟拜奠,又欲追帝孔子,以有司议,格於周称王而止,遂加谥至圣文宣王。追封孔子父叔梁纥,为齐国公。母颜氏,鲁国太夫人。伯鱼母开官氏为郓国夫人。孔子父母妻之追封也,又自宋真宗始。二年,又加宣圣冕服,九旒九章桓圭始用玉。其他赐田、赐银币、赐九经三史及疏释文,给守卫加於前典。二年封七十二贤,诏曰:“四科钜贤。并超五等。七十达者,俱赠列侯。” 令中书门下及两制馆阁分撰赞。命王旦撰颜子赞。初帝览崇文院检定七十二弟子,按史记,唐会要,凡七十七人,今曲阜庙惟七十二人,帝问何故?王旦言:“国学七十二弟子,经太祖定议。曲阜准国学画像。”惜乎旦未有发明,而徒引太祖为断耳。乃诏封左邱明以下,至范宁二十一人皆为伯,王肃司空,杜预司徒,命群臣为赞。仁宗即位,三幸太学,用祥符故事,再拜退。阅七十二贤赞,观东序礼器。敕改封孔宗愿,为衍圣公,后代衍圣之称,盖始此也。赐孔氏全监书,赐飞白书(二)殿榜金字篆牌,写牌皆巾栉肃立,其尊师如此。神宗元丰,始诏以孟轲为邹公,配享次於颜子。而以荀况、扬雄4、韩愈从祀。邹公庙,在邹县。政和五年,乃诏乐正子克配享,公孙丑至子叔十七人从礼,加封爵焉。及新法行,即庙户亦减削过半。哲宗初,幸太学一献再拜。其后凡三赐田,敕守庙户五十人,如旧法。而庙像冠服制度之别於诸贤,则徽宗实令太常考正之,冕用王者十二旒,衮服九章执镇圭,增庙戟至二十四,图为天下州县学式。又封孔鲤泗水侯,伋沂水侯,跻子思从祀。大观四年,议礼局言:公首夏至廉洁十人,史记有其人,唐开元礼,亦载祀典,请皆赠侯爵,与祭享,从之。政和三年,乃封王安石为舒王配享,王雩为临川伯从祀,是非颠倒,天日昏迷,於是南渡播迁,孔氏挈族如衢矣。高宗绍兴间,始以孔玠,袭封赐田以祀。其后幸太学,驾止大成门外,登降步趋,执爵沟献已,乃御敦化堂,颁诏示乐育之意。御制文宣王赞,七十二子赞,刻石於太学。宁宗庆元间,始定孔子庙为中祀,诏诸县长吏,诸当献官,非有疾不得他委。至理宗淳祐元年,始斥去王安石,而列周、张、程、朱於从祀。辽自神册间,已识佛非中国教,惟孔子为万世所尊,遂建庙释奠(三)。金天眷三年,诏求孔子后,以四十九代孙孔璠,袭封衍圣公,奉祀事。泰定中,复加圣像冠十二旒,服十二章。而颜、孟章服皆用九。奏歌陈乐,并依开元故事。元世祖时,中书省言:祀孔圣用王者礼乐衣冠,南面正坐。天子供祠,而二丁执事,不变常服,於礼未宜。宜準汉、唐祭文庙,享社稷礼,执事者皆具公服,执手板致敬!从之。丁祭执事诸儒之变常服,则自元世祖始也。成宗初,敕到任官,先诣圣殿,方以次诣诸神,著为令。大德十年,大都宣圣庙成,加号夫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文宗至顺初,又封孔子父为启圣王,母为启圣王夫人。颜、曾、思、孟皆加公爵。孔子父母之加封爵,则自元文宗始也。前此,延祐亦遣官赍金币宣祭,至手香加额,以授所遣者,可不谓彬彬有礼乎!明太祖起兵时,如江淮,如南昌,皆先谒孔庙。洪武初,即传制春秋二丁释奠,丞相为初献,翰林学士亚献,国子祭酒三献。每岁降香,必於正月尽日。又遣使祭阙里,捐其子孙赋给,洒扫役户百。四年,更定祭器礼物,各置高案。笾、豆、簠、簋、登、硎,悉用磁。牲用熟。乐用六奏,择监生之端娴者,与文职大臣子弟之在学校者习舞。五年,暂罢孟子祀,寻复之。曰:“我闻孟子辨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宜配也。”六年,学士詹同、乐诏凤,上释奠,乐章定舞八佾(四),大宗伯牛谅,上礼仪制,皆可。七年,上丁日食,改仲丁,仍降香如前期。十四年,文庙成,遣官以太牢祀,祀神主,不设像。上遂视学释奠。十七年,议大成乐,至二十六年,始颁乐器於天下郡学州县式焉。成祖永乐初,遣官释奠。其后四年,命议视学仪,尚书郑赐言:“宋制,谒孔子服靴袍再拜。”上曰:“见先师礼不可简,宜服皮弁,行一奠四拜礼。”释奠四拜,乃自成祖始。十四年,又遣祭阙里。其后诸帝改元,必遣祭阙里。宣德,则太常丞孔克準往,殿庑皆用太牢,祭凡九坛。正统,则赵司业琬往。景泰,则侍读吴节以香帛往。天顺,则孙是往。成化,则少冢宰尹旻往。洪治,则田太常贤往。正德,则张主事潜往。自嘉靖而下,亦莫不然。始宣德间,孔谔会试至京师,召见即与进士出身,授春坊中允。景泰中,孔恂会试中式,闻父丧,特强入对,赐出身,除礼科给事,始持服。服除,超拜少詹,凡所以优礼孔氏者,靡所不极也,正统三年,禁祀孔庙於佛老宫。令祭物非所产者,以所产代。鹿兔以羊,榛栗以土果。景泰六年,以国学两庑祭品薄,从太常请增豕四,枣栗形盐为觔者各五十,黍稷为斗者各二,南国子监并如例。成化元年幸学,始加牲用乐。十二年,少詹事杨守陈,请追崇帝号。祭酒周洪模,请改大成至圣文宣王,为神圣广运帝,如元制十二冕旒,笾豆(五)数如之,佾八。又言:千古者堂上鸣球琴瑟,堂下笙镛柷敔,两阶干羽。今干羽居上,乐器居下,宜正如礼。”下礼官议,尚书邹干驳之,以神圣广运,乃益赞尧之辞,不若大成至圣之为有据。庙像仍元旧,故有冕旒,原非国典。笾豆舞佾数有成宪在,不敢辄议。上曰:“尊孔子,朝廷盛典,笾豆舞佾宜如其议。”明年遂赠八佾十二笾豆,遣翰林学士王献告阙里。洪治元年三月,将视学。吏部尚书王恕奏:“古者始立学,释奠用币於先师,今上初登大宝,正应此经义。且视学籍田,列圣即位,止一行,无再举者。理当从厚,今籍田祀先农,且敕所司,斋戒省牲而释奠,独不然,似太简。宜準祀先农,行奠币三献礼。”诏下礼官议,以为报功释奠宜用币,今二丁所行是也。若天子幸学,止於行礼,不必用币,且古释奠,无四拜者,而成祖亲行之,崇隆已极。自成化加牲用乐,遂至纷纷。今恕欲準诸籍田礼,恐非洪武旧制,只宜加帛斋戒具乐,不作为是。”上遂诏:“祭先师当以礼。成化间既有其举之不必更,孔子前加币,用太牢,改分献为分奠,馀并照永乐仪。”十二年阙里灾,遣学士李杰祭告。命山东抚臣建庙,务极崇饬。十七年庙成,上亲制碑文,敕大学士李东阳往祀。洪治中,上亲释奠太学,召衍圣公及三氏子孙听讲,赐袭衣冠带有差。衍圣公秩二品,特赐麟袍玉带,诰命用玉轴大朝会斑一品上示不臣也。孔氏世举一人为曲阜令,公亲弟承子思为翰林五经博士。其从南渡系衢州者,亦世袭博士。凡曲阜孔氏大小具免徭役。公许荫五百户丁,为从人。正德初,亦视学。遣赐取三氏子孙赴京,观释奠礼。嘉靖初,辅臣张璁,议正文庙祀典,请改至圣文宣王,为至圣先师。四配,为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从祀,自十哲以下,及门诸弟子称先贤,左邱明以下称先儒。去塑像,设木主,罢封爵。改大成殿为先师庙,门为庙门,祭用笾豆十,舞佾六,以别郊庙。其在郡学邑学,笾豆杀其二,舞止六,以示别於国学。又引宋陈禾议,请别立祠,祀叔梁纥为启圣公,以无繇、点、鲤孟孙氏配。先贤程珦、朱松、蔡元定从先儒,皆从之。其说盖出於吴沈、邱璇、程敏政、谢铎、夏寅云。先是洪武初年,宋濂上夫子庙祀议,大略谓:“迁神南面设塑像皆非古,况、雄、弼、逵、预、融不当祀。回、参坐堂上,其父列食两庑间,非不先父食义。大成乐袭用汉、魏杂律,为乱世之音。又周立四代学,学有先圣,取佐先圣成德业者,为师配焉,此天子立学之法。”议入,濂谪矣。洪武十四年国学成,竟亦不设像。而二十九年从行人杨砥议,罢扬雄祀,进董仲舒,岂亦有味於濂之言欤。其后沈浚著论,以夫子作春秋,削僭王,斥子路以门人为臣,为欺天。必不欲身为王,文宣大成,议皆不称。且设像近於外教,非其形甚不便。敏政铎在洪治间,条议:无繇等庑食嫌於子,宜别启圣祠,令与孟子父配。程、朱父及蔡元定,皆宜从。申党、冉何家语不载,伯寮、愬、子路疑非弟子列,且厘正诸不当祀,及当祀者,其说甚详,亦稍稍用宋濂之遗云。皆格於礼官议报闻。及璁得君,尽行其说,而益推扩之。上亦御制孔子祀典说二,颁示群臣,事在嘉靖九年中。十二年二月丁巳,释奠初祠启圣公。夏钦定文庙乐章,旧有曰宣圣,圣王者,易宣以孔,易王以师,於是从来尊孔子,非其道,及诸陋习嫌疑,累朝所未及更者,至此尽革。清朝尊崇之典,比昔尤隆。豆笾舞佾之数,斟酌尽善。康熙二十三年,特颁“万世师表”匾额,分悬诸郡州邑学。二十五年,亲制先师赞序,及四子赞,颁勒学宫。雍正元年,特诏以王爵,褒封至圣五代,令各省、府、州、县学易启圣祠,为崇圣祠。颁“生民未有”匾额於文庙。三年,命讳孔子名,加阝为邱。乾隆四年,颁“与天地参”匾额於学宫。嘉庆元年,视学释奠,皆亲诣行礼。颁“圣集大成”匾额。道光元年,颁“圣协时中”匾额。咸丰元年,颁“德齐帱载”匾额。同治元年,颁“圣神天纵”匾额。光绪元年,颁“斯文在兹”匾额。宣统元年,颁“中和位育”匾额。皆悬於学宫,此有清一代崇儒重道之极致也。
【注】
(一)辟雍:本为西周天子所设大学,后为祭祀之所。
(二)飞白书:一种特殊风格的书法。汉、魏宫阙题字,曾广泛采用。
(三)释奠:古代学校的一种典礼,陈设酒食以祭尊先圣先师。
(四)八佾:古代天子用的一种乐舞。
(五)笾豆:古代礼器。笾用竹制,豆用木或铜制。
【校】
1.魁星阁:原本脱、“星”字,今据。
2.左为:原本作、“在为”,今据改。
3.大中:原本作“太中”,今据改。
4.扬雄:原本作“杨雄”,今据改。
诸儒历代庙祀
宋理宗朝,加爵从祀者凡七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张栻、吕祖谦。度宗咸淳间,从祀者三人,孔鲤、邵雍、司马光。明高祖循前代之旧,大成至圣文宣王南向,四配东西向,稍前十哲,稍后爵皆公。从祀诸贤列东西庑,凡百有五人,爵皆侯伯。兖国复圣公,颜子也。国宗圣公,曾子也。沂国述圣公,子思也。邹国亚圣公,孟子也。是为四配。费公闵损、薛公冉雍、黎公端木赐、卫公仲由、魏公卜商、郓公冉耕、齐公宰予、徐公冉求、吴公言偃、陈公颛孙师、是为十哲。两庑,东则:金乡侯澹台灭明、任城侯原宪、汝阳侯南宫适、莱芜侯曾点、须昌侯商瞿、平舆侯漆雕开、睢阳侯司马耕、平阴侯有若、东阿侯巫马施、阳谷侯颜辛、上蔡侯曹恤、枝江侯公孙龙、冯翊侯秦商、雷泽侯颜高、上邦侯壤驷赤、成纪侯石作蜀、钜平侯公夏首、胶东侯后处、济阳侯奚容蒧、富阳侯颜祖、滏阳侯句井疆、城侯秦祖、武城侯县成、即墨侯公祖句兹、洴源侯燕伋、宛句侯颜之仆、建城侯乐欬、堂邑侯颜何、林虑侯狄黑、郓城侯孔忠、徐城侯公西蒧、临濮侯施之常、华亭侯秦非、文登侯申枨、济阴侯颜哙、泗水侯孔鲤、兰陵伯苟况、睢阳侯谷梁赤、莱芜侯高堂生、乐寿伯毛苌、彭城伯刘向、中牟伯郑象、侯氏伯杜子春、良乡伯卢植、司空王肃、司徒杜预、昌黎伯韩愈、豫国公程颢、新安伯邵雍、温国公司马光、建宁伯胡安国、华阳伯张栻、魏国公许衡、凡五十三人。西则:单父侯宓不齐、高密侯公冶长、北海侯公晢哀、曲阜侯颜无繇、共城侯高柴、寿张侯公伯寮、益都侯樊须、钜野侯公西赤、千乘侯梁鳣、临沂侯冉孺、沐阳侯伯虔、诸城侯冉季、高宛侯漆雕徒父、濮阳侯漆雕哆、邹平侯商泽、当阳侯任不齐、牟平侯公良孺、新息侯秦冉、梁父侯公肩定、聊城侯单、祈乡侯罕父黑、缁川侯申党、厌次侯荣旗、南华侯左人、郢朐山侯郑国乐、平原侯亢、胙城侯廉洁、博平侯叔仲会、高堂侯邦巽、临朐侯公西舆如、内黄侯蘧伯玉、长山侯林放、南顿侯陈亢、阳平侯琴张、博昌侯步叔乘、中都伯左邱明、临淄伯公羊高、乘氏伯伏胜、成都伯杨雄、考城伯戴圣、曲阜伯孔安国、歧阳伯贾逵、扶风伯马融、高密伯郑康成、任城伯何休、偃师伯王弼、新野伯范宁、道国公周敦颐、洛国公程颐、郿伯张载、徽国公朱熹、开封伯吕祖谦、凡五十二人。其初祀京师国学,及曲阜庙而已。二十年乃诏天下通祀之学宫。二十九年从行人杨砥之言,罢杨雄,而进祀董仲舒。永乐八年,又进祀元吴澄,追封临川郡公。先是从祀先贤名爵位列,天下诸郡邑学,彼此不一,正统元年,始刊定成书,颁示画一。二年从群臣议,进胡安国、蔡沈、真德秀从祀。成化元年,加仲舒广川伯、安国建宁伯、沈崇安伯、德秀浦城伯。是年有请以杨时从祀者,以格于李贤、刘定之议,敕命有司,祀时于其乡。乃立祠延平,以罗从彦、李侗配,赐额曰“道南”。二年追爵仲舒、安国、真德秀各为其地伯。洪治八年,从阁臣徐溥请,复封杨时为将乐伯。先是国子祭酒谢铎言:“杨时伊洛正传,远承孟氏。虽晚年一出,不究所施,而首请罢安石配享,力辟新经,息邪放淫,有卫道功,宜从祀。若吴澄者,生长于淳祐,举贡於咸淳,受宋之恩如彼其久。为国子司业,为翰林学士,历元之官如此其荣。迹其所为,曾不及洛邑之顽民,何敢望首阳之高士。况二人皆太学之师,乞升时,上附宋诸贤之位,斥澄,下从莽大夫之列。”以格於尚书傅瀚,议不报。至是溥舍澄不言,特进时,故见从焉。世宗即位,更定祀典。嘉靖九年,辅臣张璁,以正孔子祀典为请,上大悦!著孔子祀典录,以示群臣。璁所请正祀典事凡五:一曰孔子不宜封王;二曰不宜设像;三日不宜十二笾豆,乐八佾;四曰不宜庭祀颜路、曾点、孔鲤;五曰两庑诸贤宜更正。复谬而以蔡元定,蔡沈父也,其著书有律吕新书,皇极指要,洪范大衍详说诸篇。朱熹疏经脩史,皆与参订往复。启蒙一书,雅所属草。欧阳修著本论,有卫道功。其学实继韩愈,推孟子,以达孔氏。元定、修宜从祀。行人司正薛侃亦言:“宋儒陆九渊学继伊洛。惟早岁与朱熹异论,朱子弟子遂摈为禅,夫学何常,要归於圣贤之道耳。臣谓九渊宜从祀。”皆下礼部集议:古者帝王继天立极,君师一道。世至春秋,君教凌夷。孔子推明王道,以身淑人,乃耑名师。传曰能自得师者王,师尊矣。请命天下学宫,皆易孔子像以主,称至圣先师。庙曰先师之庙。四配皆称子,十哲以下,称先贤某子;左邱明以下,称先儒某子。春秋祭祀,国学十二笾豆,府州县八笾八豆。乐舞六佾,一如国初制。别为叔梁纥立祠,称启圣公。孔子以颜无繇、曾点、孔鲤、孟孙氏配;而程珦、朱松、蔡元定从祀焉。启圣公牲帛笾豆视四配,四配视十哲,三氏视两庑。改申党、申枨为一人。公伯寮、秦冉、颜何、荀况、戴圣、刘向、贾逵、马融、何休、王肃、杜预、吴澄皆罢祀。林放、蘧瑗、郑众、卢植、郑玄、服虔、范宁各祀其乡。增祀后苍、王通、欧阳修、胡瑗、陆九渊五儒。”诏曰:“可。”其改申党、申枨为一也,谓:“家语,申绩字子周。史记载,郑国申党同字,则绩即党也。论语释文,申枨。郑康成曰:盖孔子弟子申绩。史记云:申党,今以棠为党,以续为绩,其讹无疑。后汉王政云“有羔羊之洁,无申棠之欲。是以枨为棠。索隐谓文翁图有申枨,今图有申党,是以党为枨也,其实一人也”。其去公伯寮也,谓:“愬子路以沮孔子也。”其去秦冉、颜何也,谓:“家语载孔子弟子七十六人,司马迁史记多公伯寮、秦冉、颜何三人。家语出孔氏,当得其实也。”其罢荀况也,“以况恶性1而伪礼也,以子思孟子乱天下,以子张、子夏为贱儒也。”其罢戴圣也,谓:“其守九江,治多不法,惧何武见劾,转为博士,毁武於庙。及子宾客为盗系狱,武平决,得不死,造谢不慙,污无耻也。”其罢刘向、贾逵也,谓:“向以献赋进,喜诵神仙方伎言,万金可成,铸作不验,下吏当死。所著洪范五行传,最为舛驳。逵献颂为郎,附会图谶,以致贵显。二人者,左道之人也。”其罢马融也,谓:“融初应邓隲召为秘书,历官南郡,以贪浊免。髡徙朔方,自刺不殊。其教授,前列生徒,后罗女乐。为梁冀草奏,杀忠臣李固。作西第颂,美之也。”其罢何休也,谓:“休春秋解诂一书,黜周王鲁,又著风角等书,班之孝经论语也。”其罢王肃也,谓:“肃世为魏臣,适女司马昭。昭篡势成,肃受封兰陵侯,坐观成败。及毋邱俭文钦起兵讨贼,肃又为司马师画策,以济其恶也。”其罢杜预也,谓:“预所著仅左氏经传集解。其守襄阳多遗洛贵要。伐吴之际,因斫瘿之讥,尽杀中江陵人也。”其罢吴澄,谓:“澄2宋室遗臣,不耻事元,名节扫地也。”其祀林放、遽瑗、郑众、卢植、郑玄、服虔、范宁於其乡也,谓:“放虽尝问礼,家语、史记、邢昞注疏,俱不载弟子之列也。司马迁曰:孔子於卫,严事遽伯玉,非及门之士也。郑众、卢植、郑玄、服虔、范宁五人者,虽若无过,然行己著书,皆未合於圣人之精微也。”其增祀后苍、王通、欧阳修、胡瑗、陆九渊也,谓:“苍在汉初,说礼数万言,号后氏曲台礼,戴圣皆受其业。而隋末之儒莫如通,宋世师道之立莫如瑗。而欧阳修、陆九渊,则如张璁、薛侃所言者也。是时世宗追尊睿宗献皇帝,读修濮议善其说,璁之所言,遵上意也。”其他所增罢,归祀其乡祠者,则皆先朝名臣宋濂、程敏政、何孟春等所尝言者。明代儒臣,自洪武至嘉靖,未有从祀者。弘治间,言官以薛瑄请,或以瑄无著述,已之。至隆庆五年韩楫言:“瑄本朝理学第一,虽无著述,其居敬敦践,无愧宋儒,宜从祀。”从之。嘉靖间亦欲进新建伯王守仁、简讨陈献章、布衣胡居仁者,至万历十二年始定。其后二十二年,湖广巡抚郭惟贤,又以宋儒周敦颐,首开宋诸儒之统,今程子父珦,朱子父松,皆从启圣祀。敦颐父辅成,未宜独阙,请如珦、松例,祀於启圣祠。三十年祭酒沈深,请祀延平李侗。四十一年福建提学副使熊尚文,请祀宋儒罗从彦、李侗,制并曰:“可”。清康熙五十一年,升配朱子於十哲之末。五十五年从祭酒余正健请,复进宋儒范仲淹从祀。雍正二年更正祀典,以遽瑗、林放、秦冉、牧皮、颜何、县亶、公都子、乐正子、公孙丑、万章、郑康成、诸葛亮、范植、尹焞、王栢、黄幹、何基、赵复、许谦、金履祥、陈浩、蔡清、罗钦顺、陆龙其并祀两庑。以张载父张迪从崇圣祀。乾隆元年、诏以有若升配於十哲之次,位朱子上。以元儒吴澄从祀,多前朝所阙议,而未及增定者。自后累朝,复有续增从祀诸儒,详见东西庑先儒位次。为备志其源流,使有所考证云。
【校】
1.恶性:原本作“恶姓”,今据改。
2.澄:原本作“证”,今据改。
大成殿位次
正中奉祀至圣先师孔子位
东配先贤二位
复圣顔子讳回,鲁人。
述圣子思子讳伋至圣孙。
西配先贤二位
宗圣曾子讳参,南武城人。
亚圣孟子讳轲,邹人。
东西哲先贤、东西庑先贤,先儒位次。
东哲先贤六位
闵子子骞讳损,鲁人。
冉子仲弓讳雍,鲁人。
端木子子贡讳赐,卫人。
仲子子路讳由,卞人。
卜子子夏讳商,收人。
有子子有讳若,鲁人。
西哲先贤六位
冉子伯牛讳耕,鲁人。
宰子子我讳予,鲁人。
冉子子有讳求,鲁人。
言子子游讳偃吴人。
颛孙子子张讳师陈人。
朱子元晦讳熹,宋代新安人。
东庑先贤四十位
公孙子子产讳侨,郑人。
林子子邱讳放,鲁人。
原子子思讳宪宋人。
南宫子子容讳适,一名縚,鲁人。
商子子木讳瞿,鲁人。
漆雕子子开讳启,鲁人。
司马子子牛讳耕宋人。
梁了叔鱼讳鳣齐人。
冉子子鲁讳儒,鲁人。
伯子子析讳虔,鲁人。
冉子子产讳季,鲁人。
漆雕子子文讳徒父,鲁人。
漆雕子子歛讳哆,鲁人。
公西子子化讳赤,鲁人。
任子子选讳不齐楚人。
公良子子正讳孺陈人。
公肩子山讳定,晋人或作,鲁人。
邬子子家讳单。
罕父子子素讳黑,鲁人。
荣子子祺讳旗,鲁人。
左人子子行讳郢,鲁人。
郑子子徒讳国。
原子子藉讳亢。
廉子子庸讳洁,卫人。
叔仲子子期讳会,鲁人。
公西子子上讳舆如,齐人。
邽子子敛讳巽,鲁人。
陈子子禽讳亢,陈人。
琴子子开讳张,卫人。
步叔子子车讳乘,齐人。
秦子子之讳非,鲁人。
顔子子声讳哙,鲁人。
顔子子冉讳何,鲁人。
县子子象讳亶。
牧子 讳皮。
乐正子讳克,齐人。
万子 讳章,宋人。
周子茂叔讳敦颐,宋代道州人。雍正三年,改儒称贤。
程子伯惇讳颢,宋代洛阳人。雍正三年,改儒称贤。
邵子尧夫讳雍,宋代涿州人。雍正三年,改儒称贤。
西庑先贤三十九位
蘧子伯玉讳瑗,卫人。
澹台子子羽讳灭明,鲁人。
宓子子贱讳不齐,鲁人。
公冶子子长讳长,字与名同,鲁人。
公晢子季次讳哀,齐人。
高子子羔讳柴,卫人。
樊子子迟讳须,鲁人。
商子子秀讳泽,鲁人。
巫马子子期讳施,陈人。
顔子子柳讳辛,鲁人。
曹子子循讳恤,蔡人。
公孙子子石讳龙,楚人。
秦子子丕讳商。
顔子子骄讳高,鲁人。
壤驷子子徒讳赤,秦人。
石作子子明讳蜀。
公夏子子乘讳首,鲁人。
后子子里讳处齐人。
奚容子子晢讳蒧,卫人。
顔子子襄讳祖,鲁人。
勾子子疆1讳井疆卫人。
【校】1.勾子:原本作“句子”,今据同治本改。
秦子子南讳祖,秦人。
县子子祺讳成,鲁人。
公祖子子之讳句兹,鲁人。
燕子子思讳伋。
乐子子声讳欬,鲁人。
狄子子晢讳黑,卫人。
孔子子蔑讳忠,鲁人。
公西子子尚讳蒧,鲁人。
顔子子叔讳之仆,鲁人。
施子子恒讳之常,鲁人。
申子子续讳枨。
左邱子讳明,春秋时汶上人。雍正三年,改儒称贤。
秦子子开讳冉,蔡人。
公明子讳仪。
公都子雍正三年增。
公孙子丑雍正三年增。
张子子厚讳载,宋代大梁人。雍正三年,改儒称贤。
程子正叔讳颐,宋代洛阳人,雍正三年,改儒称贤。
东庑先儒三十七位
公羊子讳高,周末,临淄人。
伏子不贱讳胜,秦代,邹平人。
毛子讳亨。
孔子子国讳安国,先师十一世孙。
后子近君讳苍,汉代,东海郯城人。
许子叔重讳慎,汉代,召陵人。
郑子康成讳玄,汉代,高密人。
范子武子讳宁,晋代,鄢陵人。
陆子敬舆讳贽,唐代,嘉兴人。
范子希文讳仲淹,宋代,吴县人。
欧阳子全美讳修,宋代,庐陵人。
司马子君实讳光,宋代,陕州人。
谢子显道讳良佐,宋代,上蔡人。
吕子与叔讳大临,宋代,汲郡人。
罗子仲素讳从彦,宋代,南剑人。
李子伯纪讳纲,宋代,邵武人。
张子敬夫讳栻,宋代,绵竹人。
陆子子静讳九渊,宋代,金溪人。
陈子安卿讳淳,宋代,尤溪人。
真子希元讳德秀,宋代,浦城人。
何子子恭讳基,宋代,金华人。
文子宋瑞讳天祥,宋代,庐陵人。
赵子仁甫讳复,宋代,德安人。
金子吉甫讳履祥,元代,兰溪人。
刘子 讳因。
陈子可大讳澔,明代,新会人。
方子希直讳孝孺2,明代,宁海人。
【校】2.孝孺:原本作“孝儒”,今据改。
薛子德温讳瑄,明代,河津人。
胡子叔心讳居仁,明代,余千人。
罗子允升讳钦顺,明代,泰和人。
吕子仲木讳枬,明代,高陵人。
刘子起东讳宗周,明代,山阴人。
孙子启泰讳奇逢,明代,容城人。
黄子太冲讳宗羲,明代,余姚人。
陆子稼书讳陇其,清代,平湖人。
张子孝先讳伯行,清代,仪封人。
汤子潜庵讳斌,清代,睢阳人。
西庑先儒三十七位
谷梁子元始讳赤,周末,鲁人。
高堂子讳生。
董子讳仲舒。
刘子讳德。
毛子讳苌,汉代,河间人。
杜子讳子春,东汉,偃师人。
赵子讳岐,长陵人。
诸葛子孔明讳亮,汉代瑯琊人。
王子仲淹讳通,隋代,龙门人。
韩子退子讳愈,唐代,南阳人。
胡子翼之讳瑷,宋代,秦州人。
韩子稚圭讳琦,宋代,相州人。
杨子中立讳时,宋代,将乐人。
游子定夫讳酢,宋代,建阳人。
尹子彦明讳焞,宋代,洛阳人。
胡子康侯讳安国,宋代,崇安人。
李子愿中讳侗,宋代,剑浦人。
吕子伯恭讳祖谦,宋代,婺源人。
袁子和叔讳燮,宋代,鄞县人。
黄子直卿讳幹,宋代,闽县人。
辅子汉卿讳广,宋代,赵州人。
蔡子仲默讳沈,宋代,建阳人。
魏子华甫讳子翁,宋代,浦江人。
王子会之讳柏,宋代,金华人。
陆子讳秀夫
许子仲平讳衡,元代,河南人。
吴子幼清讳澄,元代,崇仁人。
许子益之讳谦,元代,金华人。
曹子正夫讳端,明代,渑池人。
陈子公肃讳献章,明代,新会人。
蔡子介夫讳清,明代,晋江人。
王子伯安讳守仁,明代,余姚人。
吕子叔简讳坤,明代,宁陵人。
黄子幼平讳道周,明代,漳浦人。
顾子宁人讳炎武,明代,昆山人。
王子而农讳夫之,明代,衡山人。
陆子道威讳世仪,清代,太仓人。
崇圣祠五位祀
肇圣王木金父公 正中
裕圣王祈父公
诒圣王防叔公
昌圣王伯夏公
启圣王叔梁公
东配先贤二位
顔氏路讳无繇。
陈氏伯鱼讳鲤。
西配先贤二位
曾氏晢讳点。
孟氏公宜讳激。
东从祀先儒三位
周氏辅成
张氏迪
蔡氏通讳元定。
西从祀儒二位
程氏珦
朱氏乔年讳松。
祭器
竹笾十个。
林豆七十个。
铜大鼎炉一个。
铜牺尊一个。
铜象尊三个。
铜爵一百二十五个。
铜方簠三十一个。
铜圆簋三十二个。
铜铏九个。
铜长式簋二十二个
铜玷三个。
铜方鼎七个。
锡铏九个。
铜锡登三个。
黄龙伞一柄。
白绫舞旌一合。
乐器
石磬二个。
铜编钟一十六个。
柷一个。
敔一个。
陆子道威讳世仪,清代,太仓人。
崇圣祠五位祀
肇圣王木金父公 正中
裕圣王祈父公
诒圣王防叔公
昌圣王伯夏公
启圣王叔梁公
东配先贤二位
颜氏路讳无繇。
孔氏伯鱼讳鲤。
西配先贤二位
曾氏晢讳点。
孟氏公宜讳激。
东从祀先儒三位
周氏辅成
张氏迪
蔡氏季通讳元定。
西从祀先儒二位
程氏珦
朱氏乔年讳松。
祭器
竹笾十个。
木豆七十个。
铜大鼎炉一个。
铜牺尊一个。
铜象尊三个。
铜爵一百二十五个。
铜方簠三十一个。
铜圆簋三十二个。
铜铏九个。
铜长式簋二十二个。
铜玷三个。
铜方鼎七个。
锡铏九个。
铜锡登三个。
黄龙伞一柄。
白绫舞旌一合。
乐器
石磬二个。
铜编钟一十六个。
柷一个。
敔一个。
学田
原额实在学田四十二亩,年征租银十七两四钱八分。
明
万历二年,训导黄元采,捐买演仙下里租米八斗八升八合,有碑加奉春秋二祭,兼祀文昌。
万历二十一年,通判赵楷,捐置遵教里租米九斗三升六合,收给贫生。
万历三十四年,守道沈儆炌,捐置罗源里租米二斗八升。
万历三十五年,督学姚景晖,捐置租米四斗一升五合。
万历四十年,南平县刘兆元,查发开平寺隐匿田租银七两,俱为月课起送科举等用。
清
康熙二十一年,南平县范时习,捐俸银二十二两三钱,置学田六段,坐落大横各处,计田三亩六分四厘五毫五丝六忽二微,年收租谷四百觔,米一十四斗半。一段猫竹坑,租谷四百觔。一段叶厝坑,租米八斗。一段水井前,租米二斗半。一段朱师坑,租米三斗。一段西墘仔,租米一斗。一段外窠,租米一斗。年完粮银三钱六分五厘四毫,仓米七升九合六勺,除完粮米外,充春秋魁阁祭用。
康熙二十一年,延平府梁允植,捐置学田五段,坐落梅西里各处,计田九亩四分四厘,年收租米二十斗,租银二两八钱七分。一段石台,租米十斗。一段山头,租米十斗。一段炙八朗,租银一两九钱二分。一段卓坑屋基,租银四钱五分。一段大旱坪,租银五钱。年完粮银八钱九分六厘九毫,仓米一斗九升五合四勺,除完粮米外,以为开学课费公用。
康熙二十二年,总督姚启圣,捐银六十两,置学田三十三段,坐落大内里各处,计田三十二亩五分三厘一毫五丝七微,年收租米一百五十斗。一段罗盘坵,租米六斗。一段门前洋,租米六斗。一段长崎,租米四斗。一段甲兜,租米三斗。一段吉洋,租米十斗。一段后洋,租米三斗。一段长崎粗底,租米三斗三升五合。一段甲兜上段,租米四斗。一段旁垄,租米四斗。一段元山甲岩前垄尾,租米一十六斗。一段猪母窠,租租米二斗七升。一段外垄,租米二斗。一段猪母窠上段,租米二斗七升。一段外垄,租米四斗。一段门前,租米二斗,一段门屋垄,租米二斗三升五合。一段肥猪窠、猪母窠,租米一斗三升五合。一段吉洋,租米三斗七升。一段长段,租米二斗。一段外垄上段,租米三斗七升。一段直墘,租米一十斗。一段旁田,租米四斗。一段溪当,租米二斗。一段坑坪,租米四斗。一段坑坂,租米四斗。一段墘山甲木,租米二斗。一段宝朗墘,租米十斗五升。一段茶头,租米一斗。一段罗坑登塔垄,租米六斗。一段后坑车碓后,租米六斗。一段小浴门前,租米三斗七升。一段湖尾大坵,租米三斗。一段洋中乌石,租米七斗。年完粮银二两五钱四分一厘七毫。乾隆二年,加额银四钱九分四厘三毫,仓米六斗五升,除外,分给贫士。有碑记。
乾隆十九年,南平县陶敦和,牒移监生上官桂,呈充天竺里田一段,土名永陇,年收租谷二百四十觔,计田一亩三分九厘九毫五丝三忽二微四纤,完粮银一钱三分二厘九毫,仓米二升九合,除外,充春秋兴文、海公二祠祭用。
乾隆三十五年,章隽捐充土名金山塔路下田一段,年收租谷一千觔,以为圣诞祭用。有碑记。
宾兴卷资田
乾隆四十四年三月,叶又波,本充入田四段,一段莒口地方,土名楼前,收租谷六箩。载苗六升,佃。一段禹溪地方,土名谷园大垅,租谷六箩。载苗六升,佃。一段大横地方,土名康石门前下陇窠,租谷六箩。载苗六升,佃一段土名洋头后厝门前,租谷十五箩。此田自捐后,被佃游文汉吞欠。呈县、呈府、呈道,至嘉庆七年蒙道押解,畏罪处赔。随将此田归与叶祖璋,所得价银,及前赔项共折制钱五十五千文,即将此项钱,得僧恢宇西芹地方,土名萧家坂,年收税谷一千二百觔,去价制钱五十五千文,并无苗米。佃卢木生、除萧家坂租谷一千二百一十觔无苗,以上共田四段外,余租谷十八箩,共苗一斗八升,仍存叶培远户内,递年代完粮银三钱六分,米七升八合三勺,除外,充宾兴卷资用。
乾隆五十六年二月,叶沅兰,充入田莒口地方,土名楼前小赔谷四箩。又吴上楫,充大横康石下陇谷六箩。楼前佃。康石佃。
嘉庆七年二月,奉府宪广善,准充罗体仁、罗纯一、罗华苑。坝头地方土名上上墘下分,税谷三百觔,佃谢林杰。
社学
社学四所:一在东威武楼坊,因废改立东门外,康熙壬辰年毁。知府任宗延,署县龚贞重建,今废。一在西郊昼锦坊,今废基存。一在南铁像堂坊,今废失管。一在北紫芝岭坊,嘉庆六年将倾,县学训导卢杰毁之基存。俱明正德间,知府欧阳铎建。万历十六年,推官罗心尧重建。又置学田租银十六两二钱四分,为社师修脯,勒碑府仪门外。又云盖里鸠源社学一所,嘉靖间,郡守欧阳铎建,推官徐阶为之记,今废,遗址失管。有罗心尧社学记,载入艺文。
义学
清光绪七年,知府张国正,改设城内四义学,聘贡生为师,定每塾全年束金钱五十千文。一设府署左义学内,其三塾,分设东门、西门、北门附近之处,无定所。
射圃在普通岭西山,四贤祠东。旧在西郊山川坛之右。嘉靖间,知府沈鎜迁学城外,因以西山旧学隙地为之。光绪初,以为学院岁试步射之所。
书院
道南书院郡城北,龙山之麓,旧有道南书院,后废。乃於府学之傍,建义学三间,为师生课诵之所。康熙四十五年,知府周元文,饬动无碍库银,并捐俸买置田谷,以资义学经费。掌教者自行向佃收租。康熙五十八年,知府任宗延,始建道南书院於紫云冈之旧府学基。中为讲堂,上为文昌楼,左为四贤堂,外为官厅,斋舍共二十八间,岁久就圮。乾隆十一年,巡道张坦,重加修整,颜其官厅曰:“会辅堂”自为记。取义学之田,归於书院。二十年,知县陶敦和,以师生膏伙供馔未充,设法得三百金,买置田谷,余银交当商生息。而诸生王雅度,亦以西竺寺田充入。其后复有审案断充者,颇有规模,然犹未立膏火,二十三四年,知县李浚原、吴宜燮相继清出元妙观,余租银两,详请归入书院,以为膏火之资,规模始备。越数十年,书院渐次倾颓。掌教暂寓於梅山寺巳绝之僧房,因知其寺尚有遗业,久为普通寺僧侵占。掌教黄宗杰,嘱诸生禀请巡道戴求仁、知府广善、知县童德本,清出废寺田谷二百石有零,租米一百二十三斗零,租银除官秤各佃认完粮银米外,尚余银一十两五钱零,通详立案。先将银谷修整书院,买置院外民房三间,以广斋舍。嘉庆五年、议加膏火时,诸生禀请复原义学,经知府广善、知县童德本,详定章程,拨所清出寺田银六十两,以为义学主讲修 脯,余仍以加道南书院膏火十名。嘉庆十三年,知县杨桂森,新开大门及门亭。同治年,巡道周立瀛,复於西排关,公抽项下,每月拨洋四十八元,为新加膏火生课二十四名,每名每月新加钱六百文。童课二十四名,每名每月新加钱叁百文。
张坦《会辅堂记》,陶敦和碑记,汇入艺文。周置买田三十五段。康熙四十五年,知府周元文,将府库存贮,远年赃罚,并捐解银六项,共一百三十八两五钱。除三十八两五钱,修学宫两庑外,并自捐银五十两,交知县顾之安,买置冯飞渭苗田三十五段,坐落大内里,大溪源路前叶树坪等处。一段外墘,租米五斛,纳米六斗,佃张元富。一段后堂,租米一斛半,佃麻福进,谷三斛五十四觔,册作袁福进。一段岭边,租米三斛,租银三钱六分,佃陈顺日。一段枧坑,租米三斛,谷三斛五十四觔,佃袁君期。一段南坑坪,谷五斛九十觔,租米二斛半,佃袁君进。一段椒林,租米一斛,谷二斛三十六觔,佃袁太宇。一段乌石山,租米三斛半零五升,谷七斛五升一百三十五觔,佃袁君期。一段交洋上段,租米二斛半,谷五斛九十觔,佃袁君进。一段东墘,租米半斛,谷一斛十八觔,佃袁国充。一段乌石山,租米二斛半,佃袁君期,银四钱二分四厘。一段交洋下段,租米三斛,谷六斛一百零八觔,佃袁君期。一段车盆坵,租米一斛半,谷三斛五十四觔,佃刘荣台,一段车碓后,租米四斛七十二觔,佃袁君期。一段钵头,租米四斛,谷八斛一百四十觔,佃蔡阿友。一段僚前,租米二斛半,谷五斛九十觔,佃袁君期。一段坻垅,租米二斛半,谷五斛九十觔,佃袁君期。一段车碓后,租米二斛,谷四斛七十二觔,佃袁君期。一段车碓前,租米三斛半零五升,米五斗,佃袁太宇。一段牛栏边,租米一斛,谷二斛三十六觔,佃张朝魁。一段车碓兜,租米二斛半,谷五斛九十觔,佃袁君期。一段保林墟,租米二斛,米二斗十四管,佃袁太宇。一段长垅,租米六斛,银七钱二分,佃叶启太。一段梅子树,租米二斛,谷五斛九十觔,佃袁启顺。一段下田中,租米三斛半,谷五斛九十觔,佃袁启我。一段崩山堀,租米一斛半,谷三斛五十四觔,佃袁福宇。一段垅堀,租米二斛,谷四斛七十二觔,佃袁启我。一段奇头,租米三斛,谷六斛一百零八觔,佃叶日魁。一段上乌石山,租米三斛半零五升,谷七斛一百三十五觔,佃袁启我。一段垅坪头,租米四斛,谷五斗八升,佃袁启章。一段大垅,租米二斛,谷五斛九十觔,佃袁君进。一段垅头坪,租米四斛,谷八斛一百四十觔,佃袁启顺。一段桥头及后门垅,租米共十一斛,银一两三钱二分,佃叶永昌。一段茶头,租米一斛半,谷三斛五十四肋,佃袁君进。一段乌石山,租米一斛,谷二斛三十六觔,佃袁启章、启顺。一段傍田垅,租米一斛,谷二斛三十六觔,佃康以胜。已上年收租米共一百零二斛,折细谷二百零四斛,实价银六十二两四钱。买萧於皇苗田五段,坐落新兴里。一段醮坋,租米七斗,佃叶招华。一段赤岐垅,租米四斗,佃危裔成。一段月娘边,田租米二斗,佃曹亮彩。一段坋中,田租米六斗,佃李国卿。一段洋路白蜡坑,租米四斗。一段坋中各处田,租米六斗,佃张永吉。契价洋银一十七两四钱。买丁世康同侄其华,苗田三十段,坐落长沙上里。一段大珩,民苗五升,租谷一百五十筋,佃吴子秀。一段松树垅,民苗六升,租谷一百八十筋。一段盛坑头,民苗五升,谷一百五十筋,佃林德茂。一段外岭,民苗六升,谷一百八十筋。一段八石,民苗五升,谷一百五十筋,佃林德奇。一段秋竹窠,民苗一升,谷三十筋。一段门前洋,民苗二升,谷六十筋,佃魏国明。一段尾翁,民苗一升,谷三十筋,佃游意琳。一段门前洋,民苗二升,谷六十筋,佃魏朝燮。一段黄坑圳头,民苗一升,谷三十筋,佃魏国永。一段盛坑,民苗一升,谷三十筋,佃游宗玉。一段洋当即后门崩,民苗二升,谷六十筋,佃魏朝元。一段九龙尾即池头,民苗三升,谷一百筋,佃林允大。一段冢坪即坂当,民苗五升,谷一百六十五筋,佃张春宣。一段门前垅,民苗三升,谷一百筋,佃林元卿。一段天竹坑,民苗三升,谷一百筋,佃林允大。一段新墘,民苗二升,谷六十六筋,佃林希元。一段冢后官路前,民苗八升五合,谷二百八十筋,佃郑全武。一段黄堀即垅坂,民苗二升四合,谷六十六筋,佃蔡顺美。一段秋竹垅,民苗一升五合,谷四十五筋,佃游意珍、刘希釆。一段小坑岩,民苗一升五合,谷四十五筋。一段神宫前,民苗二升,谷七十九筋,佃蔡明美。一段秋竹垅即松坪路后,民苗三升五合,谷九十筋,佃刘希釆。一段风树岭即旱墘,民苗二升,谷七十筋,佃蔡耀美。一段木定即郑坑,民苗五升,谷一百五十筋。一段坑当,民苗二升,谷六十六筋,佃蔡星,一段后垅,民苗七升,谷三百筋,佃朱高兴、朱阿有。一段大垅即牟楼,民苗九升,谷二百七十筋,佃臧敬初。一段庙仔前下际尾,民苗一升五合,谷二十筋,佃吴成友。一段窠裹,民苗二升,谷十五筋,佃魏朝元。契价银六十两,共苗二石三斗一升九合。
吴讯断里仔垅一段
乾隆十九年,通判吴省三,审断生员许章范,控告吴阿观强割一案,将许买一段土名里仔垅、年收谷五百筋,充入书院,佃刘相文。
陶买梅东里田十九段1
【校】1.十九段:原本作“四十九段”,今据同治本改。
乾隆二十年,知县陶,准僧普梵,捐银三百两,用价二百零六两四钱,折实库银一百八十五两七钱六分,买置梅东里东山坪等处苗四十九段,载苗四斗八升七合。一段官田,谷二百五十二筋,佃王兴禄。一段玉瓣,谷一百九十八筋,佃王兴禄。一段官池,谷二百八十八筋,佃吴阿喜。一段路尾官池,谷一百九十八筋,佃吴阿喜。一段阿山,谷一百八十筋,佃吴阿喜。一段械树,谷三百六十筋,佃卢贵临。一段外缺,谷一百二十筋,佃王兴禄。一段曲楼,谷一百八十筋,佃王兴禄。一段和尚山,谷一百零五筋,佃卢德猷。一段蒲枸,谷九十筋,佃罗子芳。一段大长垅,二百七十筋,佃俞茂扬。一段北斗,谷四十五筋,佃王德显。一段秋竹界,谷十八筋,佃王振裕。一段秋竹界,十八筋,佃卢德广。一段山薪,谷九十筋,佃王德礼。一段灯心洋,谷三百二十四筋,佃王国魁。一段杓竹垅,谷九十筋,佃王国珠。一段灯心洋,谷二百八十八筋,佃王星尧。一段尾垅仔,谷一百五十筋,佃王德树。已上苗田十九段,共苗四斗八升七合。尚剩银一百一十四两二钱四分,交典铺生息。
生员王雅度等,充入西竺寺租米。
乾隆二十年,生员王雅度等,以西竺寺遭回禄,僧质文另觅住场。具呈将康熙五十五年,伊父王殷尚与许九俊、李永芳、杨汉英等,原捐租米四十五斗,充入书院。知县陶敦和,批调原住持僧慈雨,交出新兴里百丈漈等处,正尽老契十二纸,发经管存案收租。一段金竹坪,租米十五斗,佃王天生、天钖。一段金竹坪,租米十五斗,佃王天树。一段百丈漈,租米三斗,佃林台生。一段东坑堀,租米十斗,佃陈子俊。一段东坑堀,租米二斗,佃游嵩宣。
乾隆二十一年春,立石书院。
乾隆二十一年,知县王诉然审断,朱杨氏与萧联顺、郑子胤等,荒田一案,饬书丈量,充入书院。一段土名荒梯山岚垒仔,租谷二百七十筋,佃何华渭。乾隆二十二年,知县王诉然申详,吴燕成、吴克浩恳出田亩,断充书院。一段过路垅、焦叶垅,纳谷三百六十筋,佃范阿浩。
乾隆二十三年,知县李浚原讯断,杨文蔚控争一案,充入书院。一段柿树洋即桔洋等处,即上洋田。一段纳谷四百二十筋,佃杨有春。是年,知县李浚原,查出元妙观余租,禀请充入书院。至乾隆二十五年,知县吴宜燮,申详现清出元妙观余租,每岁征银三百八十四两零,归於书院,永为师生修脯膏火之资。仍将存库余剩租一百五两,同原有本银一百一十四两零,均交当商生息,今俱无著。
嘉庆六年,知县童德本,申详现清出梅山寺绝产田段,计租谷共二万零四百九十六筋,续查出谷四十九筋,又租米共一百二十三延斗零一管半,又租银除各佃认完梅山寺官秤粮银外,尚余租银九两三钱九分,续查出租银二两一钱九分五厘,共租银一十一两五钱八分五厘,并归书院。仍每年拨出谷银六十两,以为养正书院主讲修脯。余俱以为道南书院膏火之费。一段土名判中及朱师垅外田脚二坵,谷八百筋,佃王维华。一段土名店郊,谷七百六十筋,佃王维藩。一段土名观后山及杨梅垅长老田,谷二百筋,佃吴维商。一段土名奖坑,谷三百五十筋,佃郑梦孙。一段土名金砂长埕垅即坋中洋,谷六百筋,佃王孔接。一段土名新田并水田,谷二千二百筋,佃陈世瑞。一段土名观后山,谷二百筋,佃吴广成。一段土名坋中洋,谷七百筋,佃林辉腾。一段土名新田大坋,谷六百筋,佃陈文华。一段土名车碓仔,谷四百八十筋,佃陈福生。一段土名新田并水田,谷一千二百筋,佃陈文华。一段土名坋中心并长程垅,六百七十筋,佃陈永明。一段土名新田,谷七百筋,佃陈维龙。一段土名兴洋田,谷一百二十筋,佃魏朝弼。一段土名水井前洋,谷八十筋,佃许正坤。一段土名罗白坑,谷八十筋,佃郑长学。一段土名桔树坑,谷六十筋,佃威富士。一段上名北门,谷一百筋,佃杨世远。一段土名樟坑洋,谷六十筋,佃张天荫。一段土名神福洋黄坑垅,谷二百六十筋,佃张汉成。一段土名葛洋坑,谷一百六十筋,佃张汉成。一段土名崩岩即后地,谷一百二十筋,佃张士云。一段土名林坑即杉坑,谷四十五觔,佃张元双。一段土名杉木岭杜坑,谷四十筋,佃游贞明。一段土名甲深洋黄坑垅,谷一百二十觔,佃张元梁。一段土名罗坑即塔后,谷一百一十筋,佃黄真洛。一段土名十箩米,谷五十二筋,佃张武见。一段土名主簿坑,谷八十三筋,佃张武元。一段土名林坑即杉坑,谷四十五筋,佃张德庸。一段土名车碓后,谷四十觔,佃张土明。一段土名杜坑,谷一百筋,佃陈在镐。一段土名后坑四坵,谷六十四筋,佃魏世卓。一段土名神福洋即下甲洋,谷一百二十筋,佃黄景升,黄恒辅。一段土名大垅,谷六十筋,佃黄景升。一段土名大垅,谷一百八十筋,佃黄恒辅。一段土名杜坑,谷一百二十筋,佃陈朝滑。一段土名杉林前,谷一十五筋,佃陈君远。一段土名十箩米,谷五十二筋,佃陈君远。一段土名泗姑洋,四十五筋,佃叶兴华。一段土名泗姑洋,谷四十五筋,佃叶成顺。一段土名漈头洋,谷一百八十筋,佃王叔九。一段土名砍兜,谷三百七十筋,佃吴之楷。一段土名门前及坝下又坝下,谷六百筋,佃罗世长。一段土名木溪,谷三百六十七筋,佃林朝海。一段小横木,谷一百五十筋,佃谢家照。一段土名小横坝下,谷二百筋,佃谢长高。一段土名小横衷庵垅,谷二百筋,佃叶葵发。一段土名葫芦坵及社坵,谷二百八十筋,佃詹扬福。一段土名苦竹坑及洋仔垅,谷二百筋,佃邓如杰。一段土名水井后,谷一百二十筋,佃王朝光。一段土名苦竹坑及洋仔尾,前仔又南山冢前,谷二百五十筋,佃张国珍。一段土名常坑牛栏前厅,谷二百筋,佃杜邦麟。一段土名常坑后门垅,谷二百四十筋,佃郑廷经。一段土名兆源头里外段,谷四百三十三筋,佃谢德照。一段土名朱师坑门前陇,谷四百三十筋,佃罗祥保。一段土名大陇头,谷一百四十筋,佃萧文明。一段土名墓窠及玉带坵,谷一千六百筋,佃王大福。一段土名坋中洋田脚二址,谷八百筋,佃谢道森、谢绍周。一段土名岭下上下即罗坑,谷二百筋,佃郑坤条。一段土名黄漈乌树后,谷一百二十筋,佃罗水养。一段土名岭下洋碓坊,谷二百筋,佃邓奶顺。一段土名岭下隔水尾,谷二百筋,佃罗阿六。一段土名小横东山即崩磡,谷三百六十筋,佃张元贵。一段土名甲口下段,谷一百五十筋,佃李永芳。一段土名下地头,谷一百筋,佃邓元观。一段土名大坪隔窠,谷二百筋,佃蔡应高。一段土名小横木,谷三百筋,佃杨应发。一段上名坑坪,谷八十筋,佃黄荣勋。
米租
一段土名大源坋中,租米八斗零五管,佃李新照。一段土名埂路下,租米七斗正,佃施福生。一段土名大源坋中,租米八斗正,佃张兆荣。一段土名大源坋中,租米九斗正,佃张盛宗。一段土名大源坋中,租米七斗正,佃施福生,一段土名大源坋尾,租米六斗十一管半,佃张盛宗。一段土名大源下埂路,租米七斗正,佃施福生。一段土名大源坋中,租米一十四斗零五管,佃张怀任、张捷官。一段土名大源坋中,租米一十斗正,佃张捷祖。一段土名大源坋中,租米七斗半,佃张兆有。一段土名大源坋中即大行,租米八斗半,佃张盛宗。一段土名大源坋中,租米一十四斗零五管,佃张乃贵。一段土名大源坋中下埂路,租米七斗零十管,佃张兆亮。一段土名大源坋中下埂路,租米七斗零十管,佃张兆亮。一段土名大源坋中,租米八斗零五管,佃曹元圣。
银租
一段土名东坑底塘,租银七钱,佃叶延芳。一段土名萧坑陇即猪母坑,租银八钱,佃叶振华。一段土名丁坑陇又名葫芦垅,租银一两四钱,佃林振达。一段土名东堀,银租一两二钱五分,佃刘开柱。一段土名白麻坑即泥坑,租银九钱,佃高华炳、高长兴。一段土名沙庞当,租银七钱,佃魏添润。一段土名岩下垅,租银三钱,佃丁樟永、丁樟元。一段上名南山牛屎崎,租银五钱,佃叶廷玉。一段土名殷坑门前,租银四钱八分,佃陈光熙。一段土名殷坑崎坋仔,租银三钱,佃朱尚恭。一段土名上塘,租银折钱五十文,佃朱尚荣。一段土名殷坑鱼池塘,租银一钱五分,佃朱国清。一段土名庵林即坋尾,租银一两二钱,佃黄立圣、黄立宗。一段土名南坪外远,租银二钱五分,佃余金龙。一段土名崎仙仔,租银一钱一分,佃张奴清。一段土名上重石铁崎边,租银三钱,佃范天荣。
以上谷米二项,共价银二百零二两七钱四分。八五折钱,一百七十二千三百一十九文。银租银两,除扣补义学馆司束金二两外,余准为佃人送米脚费、饭食之需。
梅山寺充入书院费额数
一送养正书院,脩金陆十两。
一加道南书院生童膏伙十名,银一百两。逢闰月,加一两。
一添道南书院伙夫,工食银五两。逢闰月,加五钱。
一添养正书院门夫,工食银四两。逢闰月加四钱。以上每两俱八三折钱。
嘉庆十一年,前府李尧栋,将僧添惠告张名魁一案,拨充道南书院田。一段土名视坑碓仔垅,年收租谷二千八百觔,佃廖广汉。
嘉庆十三年,知县杨桂森讯断,应用圭控张永禧一案,充入书院。一段土名徐墩街路前鱼塘一口,并四围塘埂旱田,佃人除理还徐宅苗租银七钱,折铜钱六百三十文外,年纳官租铜钱二千文,佃人徐健官。
嘉庆十三年,知县杨桂森讯断,黄瀛和控张大有一案,充入书院田。一段土名法师庙及老佛殿前,年收租谷四百六十六筋,佃人李魁元。又一段土名桐墘,年收租谷二百二十筋,佃雷水生。
嘉庆十三年,知县杨桂森讯断,郑子祯控郑凤畅一案,充入书院田。一段土名塔底洋,年收谷一百二十六箩,每箩二十五筋,合四箩为一百筋。每百筋折钱七百五十文,俱於每年十月初五日以前为限,亲缴入书院,归监院收理,佃人郑子祯。
元妙观余租拨充道南书院费用额数
年额征银二百四十九两九钱九分五厘。
额征租谷一百九十七石六斗四升二合六勺,每石折银七钱八分,共折银一百五十四两一钱六分一厘。
额征租米一十五石三斗四升七合,每石折银二两。
三项共征银共四百三十两八钱五分。
掌教束金并往来路费,端午中秋节仪共钱一百三十九两。
生童膏伙银三百两八五折钱。
学长辛劳银十两八五折钱。
门水夫工食银二十两八五折钱。
火神祭品银六两三钱八五折钱。
共银四百七十五两三钱。
逢闰年加支课席银一两五钱。
生童膏伙银三十两。
学长辛劳银一两。
门水夫工食银二两。俱八五折钱。
养正书院古义学,建於府学之旁,惟成人得入。乾隆十一年,归义学之田於道南书院,而义学仅有其名。嘉庆六年,诸生呈请知府广善,重建义学,即将梅山寺空屋改建,颜名曰:“养正书院”。年於梅山寺清出田租内,分出银六十两,以为掌教修脯,俾小子亦有造焉。今与道南书院并行,后改为剑津书院。民国元年折毁,仅有遗址。
旧延平书院在城南九峰山之麓,中有祠祀李文靖公,左右翼以廊,庑前面南有门。宋嘉定二年,郡守陈宓以延平为杨、罗、李、朱四贤讲道之乡,因仿白鹿洞规式建书院,为奉祠讲学之地。院有礼殿,以祀先圣。有祠堂,以祀四贤及周、张、二程、廖德明、黄干诸贤。聘九江蔡念成为院长,延宏斋李燔定学规,捐俸市田,以赡诸生徒。其后郡守傅康、陈又有建置。端平间,赐延平书院额,有阁、有堂斋、有濯缨、闻、光风霁月亭,有风雩桥,后圮。郡守董洪修复,元末毁於寇。明,知府俞廷芳,始建堂,专祀李侗。佥事匡显为横翠楼及亭桥,渐复旧规。正统复毁於寇。景泰间,佥事李颙、通判杨季琦、监察御史倪敬重修,揭旧延平书院匾悬之。嘉靖二十四年重修,为巡按御史何维柏。万历十七年捐修,为推官罗心尧。万历三十八年重修,为知府倪朝宝。崇祯七年毁。清光绪七年,巡道朱明亮、知府张国正重建。民国三年,建安道尹蔡凤重修。
旧游定夫先生书院在普安里凤池乡。明嘉靖间,知府沈鎜改修,并建大门牌坊,祀宋儒游定夫先生。同知曾子钦与分巡佥事吴朝凤,建二门并两廊,今存。
旧九龙书院在县治东南,长安北里。中有礼殿,以奉先圣,四配、十哲像。有祠堂,以祀杨、罗、李、朱四先生。相传其地为四先生旧讲学之所,明宣德间、殿堂倾圮,先圣与诸贤像,迁祀本县学,门额故址犹存。嘉靖四年,参政蔡潮重建,后复毁废。今有印山书院,改为印山两等小学校。
屏山书院在峡阳县佐署右侧,今改为两等小学校。
民国改设城乡各学校开列
延平中学校在紫云冈,旧道南书院。清光绪二十九年三月,刘守传福始改设中学堂。三十二年管守元善又改为师范学堂,招生教授速成科,毕业一次。宣统二年复名中学堂,仍以旧余租银,及刘守任内新捐寺租银,道拨排关公抽项下银为常费。又由省按月补助银三百元。迨民国二年十一月汪巡按使减去补助月费二百元。自后常费分余租银八百元,新捐寺租银二百二十元,排关公抽银一千四百四十元,省补助费一千二百元,全年经费实计洋银三千六百六十元。民国三年十二月,甲班学生毕业十四名。五年二月,乙班学生毕业十五名。
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在府儒学明伦堂,清光绪三十二年成立。
县立第一国民学校在天官岭,清光绪三十二年成立。
县立第二国民学校在府经历署,民国二年五月成立。
县立第三国民学校在箭道,民国五年二月成立。
一区
公立第一国民学校在安丰桥,民国七年三月成立。
三区
公立第一高等小学兼国民学校在峡阳,清光绪三十一年成立。
公立第二国民学校在江汜,民国六年三月成立。
公立第三国民学校在漈头,民国七年二月成立。
公立第四国民学校在渎溪,民国七年三月成立。
四区
公立第一高等小学兼国民学校在大历口,清光绪三十一年成立。
五区
公立第一高等小学兼国民学校在宝龟山,清光绪三十四年成立。
公立第二国民学校在谢地,民国四年八月成立。
公立第三国民学校在照口,民国六年成立。
公立第四国民学校在茂地,民国六年七月成立。
六区
公立第二高等小学兼国民学校在九墩桥,民国二年十一月成立。
公立第二国民学校在三连埂,民国六年二月成立。
公立第三国民学校在埂头,民国六年二月成立。
私立第一国民学校在埂头,民国四年六月成立。
七区
公立第二国民学校在溪后,民国二年五月成立。
八区
公立第一国民学校在王台,清光绪三十三年成立。
九区
公立第一高等小学兼国民学校在西芹,清宣统二年成立。
十区
公立第二国民学校在下道,民国七年一月成立。
公立第三国民学校在佘溪,民国六年十二月成立。
十一区
公立第一高等小学兼国民学校在漳湖坂,清光绪三十四年成立。
私立第一高等小学兼国民学校在漳湖坂,民国二年四月成立。
十二区
公立第一国民学校在保福,民国四年三月成立。
选举志第十三
粤自五期相代,三辅共赞,燧人四佐,伏羲六臣,轩黄七辅,少昊四叔,实能金木及水。伊耆四岳,亦分阴阳为官。夏商用父,周重宾兴。以梦以荐,升举厥异。齐桓三选,修尚德贤。战国纵横,挟策干进。才辩渐开,文艺蒿矢。汉,公孙弘,始基对策,东方朔,肇赴公车。晁错,与贤良文学之选,仲舒,上茂才孝廉之举。元帝增弟子员,甲科为郎中,乙科为太子舍人,丙科补文学掌故。建初分四科之设,顺帝以年四十为限,擢高等而罢下第,荣路益广。魏有监试之官,吴立程试之科。晋试虞挚,为策问之始。举阮种,为廷问之始。宋驾幸国学,亲试诸生。齐策问秀才,不尚委牍。梁收寒品,并惠羊肆。南齐策生,贿赂买第。隋二科举人,初称贡士。炀帝大业,特科进士。唐含元殿试,加以口试。天宝策加诗赋,代宗宽命给烛。乡贡怀牒,鹿鸣赓宴。武后代阼,糊名覆校。宋太祖赐士宴钱。开宝宠开恩例。太平兴国乃定三甲,琼水锡宴,牓天增荣,端拱厥重春闱。咸平初立秋试,或以试官避亲,或以渡江择彦,少长既明,状元乃立,魁甲之誉,称纶宠焉。辽重长策,金设童科,亦逮有元,兆传花牓。明试八比,科目互异。清沿明制,二百余年,得人称盛。末季始停科举,广开学堂,而取士之途愈杂。轻文艺,而尚技术。剿泰西之学说,忘中国之经训,是所谓变本加厉者也。民国方兴,崇尚科学。京师有大学、专科,省有师范、正预二科,及中学校,县有高等小学校,乡有国民学校,皆取青年子弟,层累递升,以期造成有用之材。士生於今,亦一时之嘉会也。南平自宋黄裳大魁,科名之盛类镞镞,为桑梓光。夫人之传不传,不尽系乎科目,然以科目取士,固大有人在。而学校之设,亦以尊重乎教育。凡厥士人,其思所以殚心实学,而无负培养之厚也可乎。故历叙选举,以列於左。
宋以前科第事宜,失传无考。太平兴国八年,进士赐同出身,分为三甲,殿试分甲自此始。淳化三年壬辰科,糊名考校分五等,上三等赐及第,余赐出身。咸平元年戊戌科,是榜始为小录用绫,谓之金花,帖於卷首,载知举年甲行第,家讳私忌,登科人大书姓,小书名。咸平三年庚子科,分六甲,第四甲同进士出身,五甲同三传出身,六甲同学究出身,赐别科出身自此始。景德四年,闰六月壬午,御试制科举人。大中祥符元年戊申,始赐袍笏。四年,置誊录院,禁止监门防缉,解衣阅视始於此。天禧三年己未科,始有特奏名。宝元元年是岁改元,第一甲皆赐绯。皇祐元年至皇祐五年,始改四年一举为闲岁。嘉祐二年丁酉,是科亲试举人,凡进士与殿试者,始免黜落。熙宁三年庚戌,是年御试策一道,至七年以进士既罢词赋,所试策,即与制举无异。时政阙失,已许人上封事,遂罢贤良等科。熙宁六年癸丑,是年一甲二甲赐及第,三甲赐出身,五甲同学究出身。熙宁九年丙辰科,是年诏第一名以下并试律义断案,赐官钱,印小录,废明经科。元丰二年免试刑法,第一甲二甲赐及第,三甲四甲赐出身,五甲赐同出身。元祐六年辛未,是年兼诗赋人,第一场经义三道。专治经艺人,两场各五道,四场各策二道。绍圣四年罢诗赋,专习一经,廷对仍试策。崇宁三年甲申,是岁建辟雍,以待天下。每岁贡士,试中者释褐,三试不中,退归本贯外,三岁乡贡,谓之大比。宣和六年以贡士人众,特添省额一百人,赐御制诗。建炎二年戊申,诏分省额於诸路。绍兴二年壬子,是科初复诗赋仍额试。绍兴五年乙卯,初试南省,初场赋各一首,专经者本经义三道,语孟艺各一道,次论一道,次策三道,殿试策亦如之,自绍圣罢诗赋,至是始复。绍兴十五年乙丑,复经义,通诗赋、论、策为三场。绍兴十八年戊辰,经义、诗赋,复分为两科。绍兴二十七年乙丑,诏复行兼经义,如十三年制。绍兴三十年庚辰,是科经义、诗赋兼行。隆兴元年经义、诗赋,复分两科仍免殿试。宝庆二年丙戌,是时科举之弊,曰传,又曰换卷,曰易号,曰卷子出外,曰誊录灭裂,诏防戢焉。明洪武三年始开科,八股取士。永乐二年甲申,命工部,建进士题名碑於国子监。宣德二年,会试分南北中卷,以后沿之。崇祯十五年壬午,赐特用出身。查闽省中式,自洪武以后,或数十名,或一百数十名无定额。景泰八年丙子,始定额九十人。万历四十三年,增额五名。天启元年,特恩福建广额三名。崇祯三年庚午,广额一名。崇祯十五年壬午,广额十名。清顺治五年始开科,中式一百五人。顺治八年辛卯,中式百二十人。顺治十四年丁酉,仍中式一百五人。顺治十七年庚子,中五十三人为例。康熙二年癸卯,特恩加中十五名。康熙五年自甲辰会试,以策论二场取士,是科及明年会试仍之。康熙八年己酉,福建加中十名。康熙十一年,中额仍五十三名,副榜十名为例。康熙十九年庚申,补科加中十名。康熙二十三年加中十名。康熙二十六年丁卯科,加台湾府一名为例。康熙三十五年丙子,福建增十七名,共七十一名为例。至三十八年己卯,奉恩诏加十名。康熙四十一年分出官卷七人。康熙四十四年增五经卷三人。康熙五十二年癸巳,是科中八十九人。雍正元年,恩科福建省加中额三十名,共一百十五名。谕乡会试二场,仍以孝经为论题。雍正七年己酉,各省乡试每正额十名,加中一名。十名之外有零数者,亦加中一名。雍正十三年乙卯,始革春秋合题。乾隆九年甲子,是科为始革去五经卷。乾隆十二年丁卯,是科以后,定额八十四名。乾隆二十一年,定例乡试第一场,试以四书文三篇,第二场经文四篇,第三场策五道,其论表判,概行删省。会试第二场加表文一道。乾隆二十四年己卯科场条例,首四书文三题,加性理论一道。二场经文四题,加五言八韵诗一首。三场仍用策五道。乾隆四十八年癸卯,是科以后,次年改诗归第一场,於第二场兼用孝经。乾隆五十一年丙午,是科以后,次年二场裁论,用经文五篇,以诗、易、礼记、春秋序次,乡会轮用。乾隆五十七年壬子,是科专用春秋,以后五经并用。嘉庆三年戊午,是科加额三十名。嘉庆十二年丁卯,加台湾一名为例。
武科目,唐、宋、元通志未载。有明及清庚申科以前,武举中额,经耿精忠变乱之后,册籍无凭。稽考自康熙庚申科起,本科省中五十一名,辛酉中四十九名,甲子中四十六名,丁卯中五十名,庚午中四十八名,癸酉中四十九名,丙子中四十名,己卯中四十七名,壬午中四十六名,乙酉中四十九名,戊子中四十七名,辛卯中四十九名,癸巳中四十八名,甲午中五十名,丁酉中四十九名,庚子中四十六名。雍正癸卯中五十名,甲辰中四十三名,丙午中四十三名,己酉中四十六名,壬子中四十五名,乙卯中四十六名。乾隆丙辰中四十三名,戊午中四十四名,辛酉中五十四名,甲子中五十一名,丁卯中四十一名,庚午中四十六名,壬申中四十五名,癸酉中四十三名,丙子中五十五名,己卯中四十三名,甲辰中三十九名,壬午中三十八名。自是科后,武中额定五十名为例。
拔贡自明崇祯乙亥始。清朝以十二年一举,逢酉年为期。优贡三年一举,每举通省六人。县学岁贡,三年两举。
生员入学额数,雍正二年,谕增学额,小学改力中学,中学改为大学,大学照府额。南平学额二十名,自此始。乾隆六十年,南平学额加七名。嘉庆元年,南平学额加五名。
选举科目
宋
太平兴国五年庚辰,苏易简榜。
廖亚之
雍熙二年乙酉,梁灏榜。
江嗣宗
淳化三年壬辰,孙何榜。
叶 温
罗 鼎
大中祥符元年戊申,姚华榜。
余 实
洪 询
大中祥符五年壬子,余爽榜。余或作徐。
廖 淮寰宇志无。
江虚舟
大中祥符八年乙卯,叶齐榜。
鲍 光
天禧三年己未,王整榜。
廖 淳洪、抚二州,推官。
天圣二年甲子,朱郊榜。
廖处平
李 干屯田郎中。
天圣五年丁卯,王尧臣榜。
李 参赐中庸。
天圣八年庚午,王拱辰榜。赐大学、中庸及儒行。
吴 辅传见列传。
景佑元年甲戌,张唐卿榜。
张 拟
吴 照宣教郎、信州判官。
帝悯孤寡不得进,诏南省就试进士诸科,十取其二。又诏,凡年五十,进士五举,诸科六举,常经殿试。进士三举,诸科五举,及尝预先朝御试,虽试文不合格,毋辄黜,皆以名闻。自此之后,率以为常。
宝元元年戊寅,吕溱榜。
宋 綨
余 凂
李 纁幹子,朝散大夫。
议试士法,富弼言:“殿试本武后,不足法。宜令有司第高下,引殿唱名赐第,罢殿试。是岁改元,第一甲皆赐绯。
庆历二年壬午,杨寘榜。
李 纬
郑 先
庆历六年丙戌,贾黯榜。
李 绎
叶斐泰通志斐作裴。
杨师颜
廖山甫
范迪简
皇祐元年己丑,冯京榜。至皇祐五年,始改四年一举,为闲岁。
杨介石
胡式职
嘉佑二年丁酉,章衡榜。是科亲试举人,凡进士与殿试者,始皆免黜落。
陈皋谟
吴 潜越王宫教授。
嘉佑四年己亥,刘辉榜。
范 峒迪简子,漳州守。
嘉佑六年辛丑,王俊民榜。
范 峋1迪简子。
冯 泽
时试中礼部及御试下第者四人,侯官陈传其一也,传,字商老,著瓯冶逸事。
嘉佑八年癸卯,许将榜。
王 端传见文苑。
治平二年乙巳,彭汝砺榜。
练 毖传见列传。
朱甲立
按郡志尚有廖平,省志作廖子平。注云:将乐淳次子,初名铁柱,南安知县,累官宝谟阁学士,据此,则天祐三年之廖淳信为将乐人无疑。
治平四年丁未,许安世榜。
张 冕
范 峵迪简子。
杨 宇
熙宁三年庚戌,叶祖洽榜。
吴君称辅四子,解元、朝奉大夫、知州郡,赠正奉大夫。
胡 璞传见文苑。
是年御试策一道,罢诗赋。帖经墨义,士以各占一经,并论孟。罢春秋三传。分四场,初大经,次兼经,次论一道,次策二道。至七年以进士既罢词赋,所试策即与制举无异。时政缺失,已许人上封事,遂罢贤良等科。
熙宁六年癸丑,余中榜。
叶唐懿
余行之
叶 恕
吴 辟
林 修
叶唐稽
是年第一甲二甲赐及第,第三甲出身,第四甲同出身,第五甲同学究出身。
熙宁九年丙辰,徐铎榜。
宋宜甫
曹将美
宋 毅宋游志,作宗。
尤 询
余卞之
蔡元方省志,作将乐人。
是年诏第一人以下并赐律义断案,赐官钱,印小录,废明经科。
元丰二年己未,时彦榜。
叶唐稷
吴 择
罗仲彦
朱 起
张 齐
时彦上或有李字,是年免试刑法,第一第二甲赐及第,第三甲四甲赐出身,第五甲赐同出身。
元丰五年壬戌,黄裳榜。
黄 裳第一人,有传。
魏 任有传。
范 嵎迪简子。
特奏名屡试不第而收用之,谓之特奏名。按特奏名释褐,皆宋取士之科也。
魏 容元丰四年,以明堂恩免解赴省。是年廷试,擢特奏名第一人赐同进士出身,假授承务郎,寻应博学宏词科。
元丰八年乙丑,焦蹈榜。
杨 烈寰宇志无。
吴 常瓯宁知县。
蹈旧志作熖或韬。是年颁三经新义。
元祐三年戊辰,李常宁榜。
吴 佸大庾知县,佸游志作括。
黄尧俞
邓 刚省志作邓光。
范 峣迪简子。
李 怺
杨敦仁省志载入将乐,注云:闽书作剑浦人,常与杨时来往,论反身知命之学,异端佛老之非。
元祐六年辛未,冯省志作马涓榜
徐麟符
胡 璪
胡元勣
是年立诗赋、经义两科,诗赋人兼一经,专经人不兼诗赋。每试四场,初本经义二道,语孟义各一道,次赋及律诗各一道,次论一首,次子史、时务策二道。专经者以经为主,兼诗赋者以诗赋为主,名次高下,则以策论参之。
绍圣元年甲戌,毕渐榜。
张孝裕
杨循道省志作将乐人。
绍圣四年丁丑,何昌方榜。
冯躬厚
练祇刚寰宇志无,省志云练或作陈。
徐公辅
诏罢诗赋,专习二经,廷对仍试策。
元符三年庚辰,李釜榜。专用新经字说。
杨道成
李 麟
朱齐旦
大观三年己丑,贾安宅榜。
张 浚
陈 麟传见列传,省志作沙县人,闽书陈麟下有梁泽民,郡志亦载剑浦,省志以为将乐人,旧志不载,今仍之。
政和二年壬辰,莫俦榜。
尤 深
范 珙游志作洪。
廖 方
吴 擢君称子,罗源知县,擢省志作权。
尤 申
政和五年乙未,何榜。
吴 播君称子,传见列传。
张宪武
罗仁远
张 俞
刘天牧
吴 溥君称孙。
黄 举省志作尤溪人。
宣和元年戊戌,王昂榜。
魏 贯
陈祗柔旧志作练。
范 杞
张时彦
杨 申
朱 允
是年嘉王楷考在第一,朝廷不欲令宗室魁多士,擢次名王昂为首。
宣和二年庚子,上舍释褐。
范 悰省志无。
宣和三年辛丑,何焕榜。焕省志作涣。
吴芳庆传见列传。
余 谊
彭 泽
李 邦
尤 昱
刘 浩
张 杰为御史,有蹇锷风。
宣和六年甲辰,沈晦榜。
杨 谆
柯 发
宗 庠
谢 方
林邦彦
刘 昱
以贡士人众,特添省额一百人,赐御制诗。
建炎二年戊申,李易榜。
魏 郁传见列传。
范 津
伍 渊
范邦彦
郑 桂是科诏令省额於诸路漕台类试,以建寇,移於本州。
绍兴二年壬子,张九成榜。是举初复诗赋仍额试。
张大中
廖 拱
何 铎
陈 迁
伍颖达
吴 淦浦城知县。寰宇志只有淦,无大中五人。
特奏名
罗从彦据谱八世祖京城,自豫章避难来家剑浦,生子二人,一徙沙县,一止镡城2,传见儒林。
绍兴五年乙卯,汪应辰榜。初试南省,初场诗赋各一首,专经者本经义三道,语孟艺各一道,次论一道,次策三道,殿试策亦如之。自绍圣罢诗赋,至是始复。
吴武陵焕章阁直学士,赠吏部尚书。
绍兴八年戊午,黄公度榜。是岁免殿试。
张 维传见列传。
宗 序
绍兴十二年壬戌,陈诚之榜。
张廷杰
蔡士龙
罗无咎
绍兴十八年戊辰,王佐榜。
段有直有游志作友。
宗 升
绍兴十五年乙丑,复经义通诗赋论策为三场,是举经义、诗赋复分两科。
绍兴二十一年辛未,赵逵榜。
廖 挺
杨纯臣
吴 渐漳浦尉。
绍兴二十四年甲戌,张孝祥榜。祥或作孙。
廖
王宋端
绍二十七年丁丑,王十朋榜。绍复行兼经义,如十三年制。
石应城
黄 藻传见列传。
吴人瑞
李信甫附父侗,儒林传。
李友直侗子。
绍兴三十年庚辰,梁克家榜。是年经义,诗赋兼行。
李 淙
张时发
吴天常
乾道二年丙戌,萧国梁榜。自隆兴元年,经义、诗赋复分两科,仍免殿试。
陈 滂
高人杰
乾道八年壬辰,黄定榜。
田 澹
黄 衍
陈 束
宁 渊
特奏名
陈 瑀第一人。
淳熙八年辛丑,黄由榜。
高三美
李三有
罗大聘
陈民望
淳熙十一年甲辰,卫泾榜。
郑 光
李 衍
鄞康成
黄公信
淳熙十四年丁未,王容榜。
张显甫传见文苑。
邓文举
张如圭
石中立
陈备逯考韵书无备字,疑刚字,误分为二也。考通志逯系,旧志误写也。
庆元五年己未,曾从龙榜。
黄友直
余 谈
吴 焕广东检法宣教郎。
范 倓
廖起宗
崇 炳
杨子文
杨 晏
开禧元年乙丑,毛自知榜。
廖 渭
开禧三年丁卯,上舍释褐榜。
邓子克寰宇志作剑浦人,乙丑进士。邓通志作赵,以为尤邑人。
嘉定元年戊辰,郑自诚榜。是科及第郑自诚、孙德舆、黄宫柱三人皆闽人。
陈 鹗旧志作谔。
赵崇彪
赵崇藩
赵崇廑
萧荣祖
赵汝抚
赵希咏
嘉定四年辛未,赵建大榜。
赵崇隆
宁 柄渊子。
赵崇鲁
赵崇璘
赵时夫
赵时淳
嘉定七年甲戌,袁甫榜。
叶仪凤
赵崇锐省志作鋔。
刘次恭
黄宜卿
张 庚
特奏名
张 安游志,以为沙县人,尤溪县亦载其名,旧省志县志以为邑人。
嘉定十年丁丑,吴潜榜。
彭 申
魏梦社
赵崇濂
陈 烨
黄由行
江 楫
嘉定十三年庚辰,刘渭榜。
游拱之
杨 武
冯 源
嘉定十六年癸未,蒋重珍榜。
杨浩然将乐志,以为其邑,作汤姓。
杨淳子
黄直卿
宝庆二年丙戌,王会龙榜。
赵必延
赵必洪
赵崇丽
赵崇禩碑作。
赵崇兑
黄 复传见忠烈。
赵必逢
汤 冲碑作杨。
魏 鼎
吕 桥
冯子威
李 多
叶 参
叶 浚
赵崇允
赵崇霄
赵崇照
赵崇需
赵崇宝
赵必躬
赵必曼
绍定二年己丑,黄朴榜。
杨武子
蔡应龙
邓焕章
赵必衍
绍定五年壬辰,徐元杰榜。
吴一鸣传见列传。
赵孟垓
宗 良续题名记,良作艮。寰宇志无良,而以许合为邑人,游志载入尤溪,旧志从游志不书,今仍之。
端平二年乙未,吴叔吉榜。
吴 瑞宁化尉。
赵孟岗黄志,岗作炯。
蔡简夫
尤垕之
萧虞韶
嘉熙二年戊戌,周坦榜。
吴应本传见列传。
张时中
张希顔
赵崇
冯梦得史部尚书。
汤 露
淳祐元年辛丑,徐俨夫榜。
谢 华黄志,作崋。
陈 徽鹗子。
黄应升
赵若琎
陈 采
上合释褐赵若琎
淳祐四年甲辰,留梦炎榜。
张 弇
汤逢辰省志作将乐人。
淳祐七年丁未,张渊微榜。
陈 雅第一甲。
李公足
聂渊潜
陈 燮
淳祐十年庚戌,逢辰榜。
冯 宝
王应丰
郑元芳
吴 珩珩旧作衍。
李公儒
宝祐元年癸丑,姚勉榜。
吴元之乙科亚魁,湖州教授。
赵必檖乙科,崇锐子,通志、游志作崇兑子。
黄介龙
王必谦国学。
赵必崇彪子,宗学内舍。
宝祜四年丙辰,文天祥榜。
陈 桂甲科。
赵必必兄,上舍甲科。
赵 瑶阜子,游志作珤。
严桂发
邓观光
聂庆隆渊潜子、隆,游志作龙。
宋日隆
开庆元年己未,周震炎榜。
邓 俨文举从孙。
范又新
吴光国
钟吉昌
景定三年壬戌,方山京榜。
吴 震应酉弟,德化尉。
赵良爌上舍学谕。
赵崇汝抚从子,上舍。
杨自得
赵必琏
赵孟塾孟垓弟。
咸淳元年乙丑,阮登炳榜。
赵崇溥
李 溶信甫曾孙。
魏 应
陈 鄂
赵与橪
赵必途崇鲁子,必琏兄。
赵与澴
赵必
赵必太
赵良玿必琏兄。
赵必鍄必琏兄。
赵孟领必琏曾孙。
赵时仆游志,作傼。
赵孟沐3
赵时仿
赵必仹
赵孟溍
赵必
赵崇倘
赵良琏
赵孟绣
赵良玕
赵必锟必琏弟。
赵崇钵
赵必
赵孟仲尚有赵孟某某,赵必某某四人,缺其名。按通志各县每科之后,又有宗子一款,皆载其名,而不著其姓,独於延平无之,疑赵姓登科之多,亦必宗子也。
咸淳四年戊辰,陈文龙榜。
赵必逳崇鲁子。
范 联崇鍄弟。
罗诚子
赵必造
宁 章一作璋,柄子,学士。游志尚有陈某赵时某二人,皆缺名。
咸淳七年辛未,张镇孙榜。
赵孟衍
赵与玉第一甲。
朱仲长
徐孟张省志,孟作梦。
罗太孙
赵孟谦
曹 辅孙。
赵必凑
魏有庆大学士。
陈布禄
聂 古渊潜子。
汤 传乙甲,涣曾孙。
冯士选梦得子。冯汤二人,省志俱属将乐。
进士
元
元统元年癸酉,李齐榜。
张 本传见文苑。
明
洪武二十七年甲戌,张信榜。
王耈龙泉知县。
洪武四年辛亥,始会试取中吴伯宗榜,一百二十人。诏行各省,连开科三年。是年秋复乡试,壬子癸丑乡试,至甲寅罢会试,遂不开科者十有一年,至十八年乙未会试丁显榜,四百七十二人,初选进士为庶吉士。二十一年戊辰任亨泰榜,初刻程文,第一名授修撰,二三名授编修,著为令。至三十年丁丑春榜,福州陈,山阴刘谔等五十一人,北人俱不与,诉不公再试夏榜,韩克忠等六十一人。
永乐二年甲申,曾棨榜。
李 镡靖江知县,靖游志作清。
命工部建进士题名碑于国子监,命侍读学士王达记。
永乐十年壬辰,马铎榜。
叶 宜传见列传。
先是己丑会试毕,值上巡北京,庚寅冬始回銮,至辛卯乃殿试,至三十一年乙未始会试于北京。再试下第举子,续取二十四人,并赐冠带,给教谕,送国子监读书。
永乐十六年戊戌,李骐榜。
骐初名马,御笔改骐。
吴 恭传见文苑。
天顺元年丁丑,黎淳榜。自宣宗宣德二年会试,分南北中卷,此后沿之。
刘 璋有传。
成化二年丙戌,罗伦榜。明朝科第得人,以是科为盛。
罗 明有传。
成化八年壬辰,吴宽榜。
吴 珙恭之侄孙,户部主事,传见列传。
曾拱辰新喻知县。
正德六年辛未,杨慎榜。
胡 琼有传。
正德九年甲戌,唐皋榜。
萧 歆韶之弟,兵部郎中。
黄 焯传见列传。
郑庆云有传。
嘉靖八年己丑,罗洪先榜。
王 滋池州推官。
嘉靖十一年壬辰,林大钦榜。
游居敬传见列传。
万历二年甲戌,孙继皋榜。
陈正谟传见列传。
万历三十五年丁未,黄士俊榜。
邱宪章传见列传。
天启五年乙丑,余煌榜。
骆天闲传见列传。
崇祯七年甲戌,刘理顺榜。
金 章知博罗县,捐俸修学宫,岁饥极力赈恤,率义勇击贼,歼厥巨魁。调知合浦县,乞赐养归。
崇祯十五年壬辰,赐特用出身。与宋特奏名略同。按旧志此条载十三年庚辰,今据题名碑改正。
邓宗荩
邓芳晖
林润蓁传见列传。
清
顺治九年壬辰,邹中倚榜。
吴 璞唐县知县。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蔡升元榜。
黄宫柱传见列传。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施云锦榜。
余祖训改名甸,福清人。江津知县,历吏部郎中,山东济宁河道,山东按察使司,顺天府府丞。
乾隆十六年辛未,吴鸿榜。
杨有光河南籍。
乾隆十九年甲戌,庄培因榜。
谢纯钦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王杰榜。
官志涵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秦大成榜。
危履亨世美曾孙,赵州临城县知县。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
陈存远钦赐进士,恩点翰林院检讨。
乾隆六十年乙卯,王以衔榜。
应丹诏浙江义乌、陕西固城县知县。
是科以前,癸丑会试,每经文一篇,以五经轮试既周,榜前五名,取每经之优者一人,后此始兼用五经。
嘉庆二十四年己卯,恩科陈沆榜。
龚联奎四川安岳华阳县知县,升绵州直隶州知州,奏代潼川府知府。
光绪三十年甲辰,谭延闿榜。
郑元桢钦点兵部主事,改授广东龙门县知县。
举 人
元
至正十年庚寅。
周 祐第一人再举。
宁 祐璋孙。
孙伯颜
至正十三年癸巳。
尤 英
明
洪武三年庚戌,李升榜。是岁始,诏开科取士,福建四十名。
张文衡
尤 旻
魏 谧
洪武十七年甲子,黄维清榜。自甲寅会试后不开科,是年诏复乡试榜四十人。
季 镛府学中式,任教谕。
洪武二十三年庚午,张伯福榜。
周 盛府学中式,永明知县。
石 寿知州。
洪武二十六年癸酉,林赐榜。
祝 寿石城教谕。
徐 贵俱府学中式,省志无。
王 耈联捷进士。
洪武二十九年丙子,李骐榜。
萧 讷国子助教。
建文元年己卯,杨子荣榜。旧志称洪武三十二年,闽书云建文年号己今诏书仍旧,今从改正。
王 寿府学中式。
胡昭善裕州学正。
永乐元年癸未,陈用榜。期当会试,以登极未暇,因命再乡试。
方 达
朱 员雷州训导。
章 纶俱府学中式。
季 镡联捷进土。
永乐三年乙酉,杨端仪榜。
吴 恭府学中式,戊戌进士。
王 礼第二人崖州学正。
永乐六年戊子杨慈榜。
叶 宣府学中式,壬辰进士。
施 显观子仙居教谕。
朱 隆
梁 观教谕。
永乐九年辛卯,林志榜。
朱 经传见孝义。
谢 瑗临山卫经历。
张 清经历俱由府学中式。
李 胜传见列传。
王 胜教谕。
永乐十二年甲午,何琼榜。
邱 良府学中式,豹韬卫经历。
范 顺教谕。
永乐十五年丁酉,李马榜。
包 耘台州训导。
吴 寿湖州教授,俱府学中式。
吴 宁华亭训导,以亲老改将乐,吴谱作善宁。
永乐十八年庚子,吴观榜。
朱 广茂名知县。
高 祐东阳知县。
陈 宗光禄寺丞。
彭 寿
朱 盟平乡教谕。
永乐二十一年癸卯,汪凯榜。
罗胜富
陈德宗郃阳教谕,俱府学中式。德,游志作得。
邓 富高邮州判。
宣德元年丙午,林时望榜。
王 屿耈子,上津教谕。
张 斌俱府学中式。
宣德七年壬子,林同榜。
吴 惠第四人,闽县籍,聊城教谕。
刘 祐北流教谕,俱府学中式。北流,省志作清流。
符 节荆州推官,有政声。
正统三年戊午,林侨榜。
林 同儒士中式。
景泰元年庚午,翁宾榜。
施 观府学中式,香山教谕。
陈 纶传见列传。
景泰四年癸酉,许评榜。是年闽省中一百三十七名,八年丙子始定额九十人。
刘 璋丁丑进士,传见列传。
罗 明丙戌进士。
天顺二年己卯,杨琅榜。
朱 显府学中式,香山知县。
胡 启宁陵教谕,治家严肃,居官廉洁,亲丧庐墓,乡闾推重。
成化元年乙酉,赵榜。
吴 珙恭从孙,壬辰进士。
成化四年戊子,黄文琳榜。
曾拱辰府学中式,壬辰进士。
成化十年甲午,黄乾亨榜。
袁 宝府学中式。
王 福玙子。
李凤翔应天中式,知瑞金县,八日即以病辞归,性劲特,于世寡谐。
成化十六年庚子,吴造榜。
郑 贤府学中式,广西都司都事。
弘治五年壬子,林文迪榜。
吴从周府学中式,岑溪知县。
弘治八年乙卯,宋元翰榜。
黄 清镠子,府学中式。
陈一言
弘治十一年戊午,林士元榜。
陈邦彦第五人,宁国知县。
黄 相清从孙,会稽教谕。
萧 韶户部郎中。
李时修郁子,府学应天中式,处州推官。
弘治十七年甲子,黄如金榜。
吴 泰传见列传。
陈 福纶子,临桂县知县,俱府学中式。
肃 歆韶弟,甲戍进士。
陈 玙应天中式,肇庆通判。
吴 臻府学顺天中式,知无为州。
正德二年丁卯,林文俊榜。
骆 升府学中式,星子知县。
正德五年庚午,黄廷宣榜。
胡 琼府学中式,联捷进士。
正德八年癸酉,张岳榜。
郑庆云友子,联捷进士。
黄 焯中子,联捷进士。
正德十四年己卯,陈公升榜。
陈 绅府学中式,传见列传。
嘉靖四年乙酉,林东海榜。
王 滋府学中式,己丑进士。
嘉靖十年辛卯,陈让榜。
游居敬纶子,联捷进士。
嘉靖十三年甲午,杨子克榜。
黄 焲相子,改名,传见列传。
嘉靖十六年丁酉,章日闇榜。
吴必学府学中式,传见列传。
罗 钟改名汝贤,南雄通判,慈和爱民,民咸德之。
嘉靖二十五年丙午,洪世迁榜。
陈应鹗附父绅,传见列传。
嘉靖二十八年己酉,黄士观榜。
邓应登府学中式,知太和县,慈惠恤民,莅任未期,以疾卒,民公惜之!
嘉靖三十一年壬子,黄星耀榜。
朱成文府学中式,传见儒林。
黄成乐府学中式,传见列传。
嘉靖三十四年乙卯,黄懋冲榜。
黄应林附父焯,传见列传。
朱成武成文弟,传见列传。
嘉靖四十二年甲子,王大道榜。
宁 烈传见列传。
万历元年癸酉,苏浚榜。
王以蒙传见列传。
朱廷献附父成文传,府学中式。
陈正谟应鹗季子,联登进士。
万历四年丙子,刘廷兰榜。
林有梧瑄子,传见列传。
万历七年己卯,陈文选榜。
林大亨若桂子。
万历十九年辛卯,黄志清榜。
邱宪章丁未进士。
应懋璜传见列传。
万历二十二年甲午,王畿榜。
黄梦瑞传见列传。
万历二十八年庚子,周起元榜。
陈国祯传见列传。
万历四十年壬子,高崇谷榜。
魏懋绩传见列传。
万历四十六年戊午,戴国章榜。自四十三年甘汝挺榜,增中五名为例。
徐尚卿传见忠烈。
天启元年辛酉,范方榜。是科特恩,福建广额三名,共九十八名。
骆天闲府学中式,乙丑进士。
天启七年丁卯,戴震雷榜。
宁永龄
崇祯三年庚午,张能恭榜。是科广额一名。
林凤仪府学中式,工部主事。
金 章甲戌进士。
邓宗荩紫阳知县。
邓芳晖新繁知县,二邓俱由福州府学中式。
崇祯六年癸酉,陆希韶榜。
林润蓁钟鸣仲子,第五人,传见孝义。
崇祯九年丙子,蔡高标榜。
应人文安陆知县。
王际显
崇祯十五年壬午,何承都榜。是科广额十名。
段国纪4思贤仲子,茂名知县。
清
顺治五年戊子,李维华榜。是年始开科,中式一百五名。
邹仪周府学中式,任丹徒知县,传见列传。
林润芝钟鸣子,永宁知县。
段有綵彭水知县。
应国贲南安教谕。
吴金思立曾孙,平和教谕。省志无应、吴二人。
顺治八年辛卯,陈圣泰榜。一百二十人。
林 晋肥乡知县,省志作肥城。
朱腾炜俱府学中式。
金世祯章从子,知榆次、常宁二县。
吴 璞江南籍,壬辰进士。
顺治十四年丁酉,吴孟榜。仍一百五名。
艾日华平和教谕。
邱三捷尤溪学中式,传见文苑。
顺治十七年庚子,吴道来榜。是科五十三名为例。
彭长龄府学中式,历知锦县、临颍二县。
欧 鸿顺天中式,滦城知县。
康熙二年癸卯,李达可榜。时恩加中十五名。
林 笔就日子。
康熙五年丙午,蔡奎榜。自甲辰会试,以策论二场取士,是科及明年会试仍之。
王祐之孙蕃孙。
蔡邦英
毛志伊念恃孙,省志无。
康熙八年己酉,何龙文榜。是科复以八股取士,福建加中十名。
危世美传见列传。
康熙十一年壬子,林鉎榜。中额仍五十三名,副榜充贡监十名为例。十六年丁巳,特恩福建无。十七年戊午,并入浙闱乡试,十九年庚申,曾炳榜补科加十名。
陈聘之武强知县。
黄宫柱壬戌进士。
康熙二十年辛酉,郑元超榜。
谢圣扬传见列传。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邱坦榜。加中十名。
杨凤羽安溪教谕。
康熙二十六年丁卯,萧洪梁榜。是科加台府一名为例。
陈国柱府学中式,江南高淳知县。
康熙二十九年庚午,潘金卣榜。
谢 瓒第二人,附父圣扬传,见列传。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余正健榜。是科福建增十七名,共七十一名为例,至三十八年己卯,张远榜奉恩诏加十名。
余祖训改名甸,福清人,丙戌进士。
康熙四十四年乙酉,施鸿纶榜。自四十一年分出官卷七人,是年增五经卷三人。
应 宣莆田教谕。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林昂榜。
余祖荫府学中式,甸弟,广东番隅知县。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恩科,江日升榜。是科八十九人。
萧 泳江南溧水知县。
康熙五十九年庚子,谢道承榜。
李永芳第四人,江南当涂知县。
何 彬山西潞城知县。
施 晋附父中传,见孝义,闽县学教谕。
雍正元年癸卯恩科,廖学信榜。
何 炜广西阳朔知县。
雍正七年己酉,陆祖新榜。
陈梦鹤改名贺,湖广麻阳知县,改教谕。
雍正十三年乙卯,黄元宽榜。春秋向用单题合题并出,是科始革去合题。
卓元岱沙县籍,府学中式。
乾隆九年甲子,朱仕琇榜。是科为始,革去五经卷。
翁 晟侯官人。
张逢泰
乾隆十二年丁卯,黄元吉榜。是科以后定额八十四名。
何 琇彬子,闽县学教谕。
席 液四川泸州州同。
乾隆十五年庚午,蓝彩琳榜。
饶象仁第四人。
杨有光河南籍,中式,联捷进士。
乾隆十七年壬申恩科,蔡延芳榜。
谢纯钦甲戌进士。
危履亨世美曾孙,癸未进士。
萧元极愿昌籍,乐昌知县。
乾隆十八年癸酉,骆天衢榜。
汪 淳
黄彤云
叶日上瓯宁籍,连江教谕。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杨凤腾榜。
施上炯府学中式。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恩科,张克绥榜。自己卯始,首场四书文三题,加性理论一道,二场经文加五言八韵一首,三场仍用策五道。
官志涵第四人,联捷进士。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赖涛榜。
林 烶霞浦教谕,升邵武教授。
乾隆三十三年戊子,翁霖榜。
何维锦
周润章府学中式,署清流教谕。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顺天郭思敬榜。练 纲清流教谕,升福宁教授。
乾隆三十九年甲午,张舫榜。
朱
施国柱
邱 中曲周知县。
许国梁
乾隆四十四年已亥,张经邦榜。
卢家元竹溪知县,历任云梦、黄安、来凤、利川等县,署宜昌分府。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陈从潮榜。
曹有年武平、南靖教谕。
宫廷桂建安教谕。
乾隆四十八年癸卯,顺天裴显相榜。是科以后,次年改诗归第一场,於第二场兼用孝经。
王之藩丁酉拔贡,国子监助教。
乾隆五十一年丙午,谢淑元榜,是科以后二场裁论,用经文五篇,以诗、书、易、礼记、春秋序次,乡会轮用。
应丹诏乙卯进士,义乌、固城知县。
乾隆五十七年壬子,吴宏谟榜。是科专用春秋,以后五经并用。
王朝俊
龚宜之邵武县学教谕,先就景山官学教习。
陈存远钦赐。
嘉庆三年戊午,郑兼才榜。是科加额三十名。
许卓然归化训导。
嘉庆五年庚申恩科,张光浩榜。
龚 绅宜之子。
嘉庆六年辛酉,张翘榜。
汪承荫历泰宁训导,凤山教谕。
嘉庆十五年庚午,罗叶孙榜。
包焕章宁德教谕。
嘉庆二十三年戊寅恩科,叶大章榜。
龚联奎宜之孙,绅子,联捷进士。四川安岳、华阳知县,绵州直隶州知州,潼川府知府。
黄俊苑传见儒林。
张祖庚癸酉拔贡,宁洋教谕。
道光元年辛巳恩科,林文斗榜。
李光笏
王万孚侯官教谕。
道光二年壬午,李家辉榜。
欧梦白福州、建宁府学训导,泉州府学教授。
道光五年乙酉,林扬祖榜。
邱在濂本科拔贡,广东宜兴知县。
道光八年戊子,郭礼图榜。
李光国
道光十二年壬辰恩科,吴景禧榜。
陈国琦
道光十四年甲午,林廷祺榜。
黄世臣汀州府学教授,咸丰十一年殉难。
叶祖绵
高 鸿
道光十七年丁酉,刘志抟榜。
朱 绶
道光十九年己亥恩科,叶修昌榜。
曾世霖
道光二十三年癸卯,曾照榜。
陈国玙侯官、长乐、诏安教谕,福州府学教授。
叶新榆直隶临城、南乐知县,升云南阿迷知州。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恩科,叶畊心榜。
应登铭
应銮阶平坡知县。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黄维岳榜。
李上林
应上开
胡云章永春学正。
咸丰二年壬子,陈翔墀榜。
王世錞第二人。
张家模长乐、凤山教谕。
咸丰五年乙卯。
欧恩卿漳平、武平县学训导,归化县学教谕。
咸丰九年己未恩科。
蔡宗谟海丰知县。
曾云清
同治元年壬戌恩科。
叶芳椿
欧立元
同治六年丁卯。
胡逢文钦赐。
光绪元年乙亥恩科。
叶永滋光绪二年丙子,邓瀛洲榜。
蔡友当永福教谕。
光绪五年己卯,傅朝旭榜。
欧良海
光绪十一年乙酉,童其浚榜。
蔡建贤政和训导,兼理松溪教谕、训导加同知衔,宣统二年卓异正荐。
光绪二十年甲午,伊象昂榜是科加中三十名。
章云汉第四人,签分广东藩库大使。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林志烜榜。
郑元祯联捷进士。
府学恩拔副贡
明
吴思立有传。
吴思亨池州训导。
朱成贤广西都司断事、署清远县事,有惠政,士民颂之。
林应芳传见文苑。
陈所蕴
黄期豫
叶成章承天通判,有政声,家居四十载,懿行可风。
清
徐大升顺治四年恩贡,广州卫经历,升琼州同知。
萧 梁康熙癸巳恩贡。
王 堂原名者堂,乾隆庚午恩贡,安贫力学,介自持。
林 钟有传。
陈元捷雍正癸酉拔贡。
范振声乾隆乙酉拔贡。
游袭宗嘉庆己未恩贡。
危际唐道光乙酉拔贡。
王世勋道光丁酉拔贡。
邱昌煦道光己酉拔贡。
王世晋道光己酉拔贡。
张文漱光绪乙亥。
陈振馨光绪乙酉拔贡。
吕承尧光绪乙酉拔贡直隶 知县。
陈厚华光绪西酉拔贡。
邱延玺光绪丁酉拔贡。
欧经凤宣统己乙酉拔贡。
胡焕庚宣统己酉拔贡。
府学岁贡
明
魏 宗知府,一作知县。
宁 善丹徒知县。
朱 焘江华知县。
杨道恭
官 懋荆门知州。
吴 坚德安千户所吏目。
吴 韶
萧 韶
徐 春新兴知县。
萧 源传见孝义。
杨 文博罗主簿。
欧 澜
刘 森昌化知县。
朱 泗湘潭知县,有惠政。
谢 瑞正德间,知贵池县,有政声。超擢南京按察司副使,未任卒。
杨 恩增城县丞。
吴廷绣英山训导。
吴廷礼
李时修后中式。
陈 春知县。
查 厚传见孝义。
应 山南昌训导。
吴良贵泰次子,晋王府教授。
吴良甲泰三子,楚王府纪善。
杨 清新兴教谕。
杨 琼德庆训导。
陈寿崇阳谷训导。
萧崇礼附父源孝义传。
吴良田广宁教谕。
陈 祚纶子,富阳教谕。
游 纶见子居敬传。
林 缙见子应芳文苑传。
李梦庚时修长子,相州训导。
刘应蛟森长子。
刘应凤森次子,潮州训导,与兄蛟皆称孝友。
万 金乐昌知县,恬泊端严、有惠政,擢淮府审理,以养归。
吴道宣传见文苑。
官 鹗龙溪教谕。
张体中传见文苑。
徐登第传见。
林若桂传见。
黄 缙传见。
吴必勤虞城教谕。
朱民范严州教授。
陈应桐传见。
黄道充感恩知县。
杨大武传见。
黄应期永福教谕。
吴会寅万州学正,晋江教谕。
杨宗元训导。
吴 谧思齐子。
张 铎
陈 璧训导。
林人纪
徐 奈连城训导,历升万州学正,孝於亲,因辞归养。
骆良图教谕。
徐 查镇南卫训导。
杨道南留守经历。
邓可大
王学易教谕。
吴廷相
车任重训导。
刘 达文和子,兴化府训导。
甘懋勋
余一跃
林 沛应芳子,建安训导。
张问达
段思贤传见。
李廷春
吴国垍汤溪训导。
杨国埙俱恭珙玄孙,南靖教谕。
朱廷用成文子。
黄 昱
王志伊由训导历任汀州教授,士怀其教,立石志思。
邓居顺
吴士选邵武教授。
甘应寰
杨士清河主簿。
庄 彦
黄 彦
黄嘉爵传见孝义。
杨德厚长汀训导。
谢绍书长泰教谕。
黄应雷福宁训导。
陈廷芳潜江教谕,正谟嗣子。
黄焕章教谕。
李正芳
应士遵浦城教谕。
官应能龙溪教谕。
杨钟崶
黄炳如传见孝义。
余日升
张时泰
余登彦
黄以邦
清
徐大勋顺治丁亥。
徐大基顺治辛卯训导。
邹名台顺治癸巳,崇安教谕。
龙懋韩顺治甲午,福宁训导。
黄增禧顺治己未。
邓芳升顺治丙申,同安训导。
黄济元顺治戊戌。
骆震甲顺治庚子。
李本盛康熙癸卯,传见孝义。
朱世翘康熙己酉。
刘昌命康熙庚戌。
官上取康熙壬子。
邬鼎新康熙丁巳。
黄朝选康熙戊午。
宁 项康熙庚申。
杨玉树康熙辛酉。
张朝佐康熙甲子。
廖 升康熙乙丑。
朱世洪康熙丙寅。
毛章业念恃子,康熙丁卯,传见孝义。
吴绍宽康熙己巳。
范友韩康熙庚午,同安训导。
陈奇之康熙丁丑。
朱 鋐康熙癸未。
谢 珍康熙己酉,崇安训导。
林 锦康熙丙戌,南安训导,师范端肃。
章之槐康熙丁亥。
郭 镇康熙庚寅。
林世荫康熙辛卯。
游元日康熙甲午。
邹廷机仪周季子,康熙乙未。
陈观光康熙丙申。
朱芳春康熙戊戌。
林昌骥雍正戊申。
洪殷雷雍正壬子。
方文衮乾隆壬戌。
曹国楫乾隆丁卯,罗源训导。
陈凌云乾隆甲申。
邱 磊乾隆。
陈廷蕃乾隆。
谢纯镳乾隆丁酉。
叶长蔚乾隆。
刘之镇嘉庆辛酉。
朱逢时嘉庆癸亥,候补训导。
吴宫磌嘉庆己巳。
王有声嘉庆乙丑,候补训导。
蔡从封光绪乙亥。
陈式苓光绪丁亥。
陈式番光绪壬辰。
叶昌禄光绪戊戌。
陈鸾镳光绪庚了。
郑永华光绪辛丑。
王家璋光绪丙午。
童鸣凤
县学恩拔副贡
明
郭 中
游文信教谕,升随州学正。
吴景濂国埙孙,天启辛酉科。
应士宁天启恩贡,遂溪县丞。
刘汝益森孙。
游应丰于东子,崇明知县。
应士会恩贡。
谢懋卿崇祯癸酉,拔贡,兰溪知县。
叶瑞蓂成章子,崇祯乙亥特科拔贡。
余慎行崇祯丙子恩贡,附父履信传,见列传。
邱 毫更名若浚,己卯副榜,馀杭知县。
黄起元壬申副榜。
县学恩贡
清
徐登俊
吴 培顺治丁亥,丽水县丞。
陈 俨顺治戊子,附父国祯,见列传。
余日旭顺治辛卯,湘乡县丞。
管际明顺治甲午。
邓 仪顺治辛丑。
吴瑶青康熙丁丑,传见孝义。
王奇坡康熙癸巳。
危 定世美子,雍正癸卯。
叶 展雍正乙卯,连江教谕。
萧世俊乾隆庚午,恩贡,壬午副榜。
危 振定子,乾隆壬申。
胡 鐄乾隆壬午。
黄 镇乾隆庚寅。
黄翔蛟乾隆庚子。
蔡序椿乾隆乙巳。
萧 琛乾隆庚戌。
蔡 嘉庆丙辰。
梁天行嘉庆己未。
丁 伟嘉庆己巳。
黄尚修嘉庆己卯。
杨文哲嘉庆庚辰。
邱 铭道光元年辛巳。
黄奇章道光乙未。
蔡邦熙道光乙巳。
林当山咸丰元年辛亥,尽先州判。
陈 评咸丰壬子,署政和训导。
陈彦菁咸丰癸丑,尽先教谕,懿行可风。
张惠言咸丰乙卯。
蔡家珍邦熙子,咸丰辛酉。
林有升同治癸亥。
陈锡龄同治乙丑。
应冠洲同治壬申。
王献辰光绪元年乙亥,就职教谕。
黄大錞光绪戊寅。
林茂年当山子,光绪辛巳,就职教谕。
应仲璜光绪己丑。
陈翰云锡龄子,光绪庚寅。
王瑞槐献辰子,光绪庚子,就职直州判。
卢金声宣统元年乙酉,广东直州判。
胡 宣统己酉。
县学拔贡
清
邹廷韶仪周子,康熙壬子。
朱绿云康熙乙丑。
康 衡康熙丁丑。
黄 毅雍正癸卯,政和教谕。
官志涵乾隆辛本拔贡,丙子副榜,连江教谕。
陈正儒乾隆乙酉松溪教谕。
王之藩乾隆丁酉。
官道烜乾隆己酉。
罗钟英嘉庆辛酉。
张祖庚嘉庆癸酉拔贡,戊寅中式。
邱在濂道光乙酉,本科中式,宜兴知县。
曾世霖道光丁酉拔贡,己亥中式中书衔。
应蔚华道光己酉。
邱荫桦咸丰辛酉。
王圣诠同治癸酉,就职教谕。
罗邦彦光绪乙酉,山东高密知县。
高 镛余孙,光绪丁酉,连城训导。
林升平宣统己酉,就职广东直州判。
胡振圻宣统己酉,就职直州判。
县学副榜
清
罗联飞顺治戊子,济和知县。
欧 鸿顺治丁酉,顺天中式。
萧 泳康熙辛卯副榜,癸巳中式。
郑朝梅乾隆戊午。
官志涵乾隆丙子。
萧世俊乾隆壬午。
应有容乾隆辛卯丁酉。
王泽沛嘉庆庚申钦赐。
陈国琦道光辛卯副榜,壬辰中式。
叶祖绵道光辛卯副榜,甲午中式。
欧立元道光丁酉副榜,壬戌中式。
胡遇文咸丰壬子钦赐。
黄世琦同治甲子,就职教谕。
胡逢文同治庚午钦赐。
应有龄光绪丙子,钦赐副榜,戊子钦赐举人。
徐云龙光绪己卯钦赐。
县学岁贡
明
杨 星给事中。
吴 毅传见列传。
张 复建昌教授。
周公锡监察御史。
廖 任顺天推官。
李 钦龙阳主簿。
杨 旻按察司知事。
李真童
冯銮生光禄寺丞。
林 禄苏州卫经历。
魏 顺保定府通判。
蔡 成郁林知州。
谢 善杭州照磨。
池子安台州推官。
陈安定合淝县丞。
魏宁祖衡阳知县。
梁 谌钦州判官。
吴 长石埭知县。
杨 慈南充知县。
王 显传见列传。
章 璇市舶提举。
陈 轸上元知县。
冯 巽光禄寺丞。
魏 璟遂溪知县。
谢 成高州通判。
吴 敬吉安通判。
黄 恭宛平知县。
周 全怀远知县。
李 瑶汶上知县。
杨道泰广州卫经历。
谢福畴乌程知县。
黄祖吉知县。
王 埌汉州知州。
曾 道贵州知州。
黄 淳惠州通判。
黄 性任南京大理寺,升泰州知州致仕,父老攀留,成化间以朝恩,选授奉议大夫。
应士铨
吴 真乐林知县。
郭 泰鄞县教谕。
林 铁均州知州。
朱 全霍邱知县。
郭 镇
王 瑛曲阳县丞。
王 定河内训导。
杨 寿卫经历。
陈 山长沙照磨。
卢 晟新昌知县。
卢 善知县。
林 琅湖州通判。
黄 鏐分宜县丞。
罗 护吏目。
张 荣传见列传。
徐 茂宣平主簿。
赵 昒苏州推官。
苏 钟连州推官。
吴 早升上舍生。
魏 琮汤溪主簿。
郑 升广州卫经历。
李 郁临海县丞。
杨 骥
陈 实广信经历。
林 瑶杭州经历。
薛宗铸嘉善主簿。
卢 童
梁 元教谕。
王 拱芦州检校。
林 盛新乐县丞。
郭天举
康 荣西安训导。
罗 睿
王 铭乐清主簿。
吴 中
甘汝霖兰溪知县。
郭 敬新兴训导。
胡 政丹阳县丞。
冯文兴广东盐课司提举。
欧 茂
郭 显传见文苑。
魏 成宣平训导。
赵 瑄瑞州训导。
汪 文吏目。
吴 嵩卫经历。
邓 胜赣县丞。
梁 镇
黄 瀚廉州训导。
黄 楷
林 顺石城知县。
卢 潭永康训导。
黄 中见子焯传。
何 源高安教谕。
王 润江阴训导。
陈 义太平教谕。
朱 正南海训导。
张 桂如皋训导。
应 荣永嘉训导。
郑 友宾州训导。
黄 福
王 钦主簿。
黄 侗句容知县。
罗云麟附父明,见列傅。
林 学兴国训导。
陈
吴思齐性恬静,初训和阳,士子乐从,历都昌王府教授,以忧归,遂不出。
郭凤来衢州训导,性恬静,莅官未逾年致仕归,杜门不出。
王南山河南崇府审理。
陈 惠州经历。
翟 纲禹城教谕。
邱 举历任登州教授,善诱诸生,祀和平名宦。
王 臣拱子,嵊县教谕,事亲克孝。教士以诚。
冯 临嘉兴通判。
谢 宏安东卫教授。
李梦吉时修仲子,和平教谕。
朱化宗海宁教谕。
官 凤温州训导。
郑 唐杭州训导。
陈廷器大名训导。
李 昂上杭教谕。
蔡 明教谕,尚义睦族,取重乡评。
施 明南康训导,博学洽闻,多士咸庆得师。
王 汛徐州训导。
张 翱麻城教谕。
欧金梁由武康训导,历宿州学正,能文工诗,著有燕居楼。
游文义教谕。
刘 赣县训导,端己作人,历升教授致仕。
叶 桂铅山训导。
陈应鹏湖州教授。
林 瑄见子有梧列传。
游于北附父居敬列传。
黄应春传见列传。
邬 轩
黄起莘传见文苑。
朱子仪训导。
查应秀附祖厚,孝义传。
杨秉纪传见列传。
朱成廉浦城训导。
林以文传见列传。
吴朝策德安训导。
杨天衢训导。
林 鼎福宁训导。
黄 润庆远教授,累摄宜山令缘,爱士恤民,致仕归,门无杂宾。
蔡 谟训导。
余履信传见列传。
谢邦俊连州训导。
游于东教谕。
邱应登益府教授。
黄期升乐昌教谕。
林有檀长汀训导。
余 麒龙溪训导。
应懋钦萧山县丞。
吴茂钟建安训导。
杜云鹄百户璁子。
黄应贤传见孝义。
陈师尹有卓行,任教授归,训迪后进,至老不倦。
黄以礼
吴懋昙
林钟鸣附父以文传。
张 勋教授。
王懋德镐仲子,诏安训导。
程应节
吴名俊邵武教授。
万禹辉太仓学正。
游正庭历训建阳,于潜二邑篆,操持劲节,宦归萧然,授徒自给。
吴从进崇安训导。
徐联芳
吴从周漳州训导。
汪 荣缙云训导。
黄廷扬九江训导。
龚奎烜
高
朱光耀
金及第
蔡时馨惠安教谕。
林有槟传见列传。
黄应山
杨文焕闽县训导。
清
林日勋顺治戊子,传见列传。
官天眷顺治辛卯,上杭训导。
邓芳联顺治癸巳,崇安训导。
营际亨顺治乙未,漳州训导。
叶瑞顺治丁酉。
林起凤顺治己亥。
高 芬顺治辛丑。
游世绣康熙己酉。
吴其竦康熙辛亥。
游梦湖康熙癸丑。
郑 连康熙丁巳。
林云纪康熙己未,晋江训导。
张宇亨康熙辛酉,崇安训导。
陈新之康熙癸亥。
王纯义康熙乙丑,松溪训导。
黄宫良康熙丁卯,海澄训导。
骆如蛟康熙己巳。
吴之楫康熙辛未。
杨鹏冲康熙癸酉。
谢士超康熙乙亥。
官 箴康熙丁丑。
林之椿康熙己卯。
谢瑶光康熙辛巳。
郭孔文康熙癸未。
黄天植康熙乙酉。
康济海康熙丁亥,辑有四贤纪要。
严 溶康熙己丑。
李一韩康熙辛卯。
程祖伊康熙癸巳。
谢 坦康熙乙未,德化训导。
翁兆行康熙丁酉,嗜学能诗,著有力言集。
许 广康熙己亥。
张文佐康熙辛丑。
饶 崙雍正癸卯,福鼎训导。
何廷烈雍正乙巳,伉直独行。
黄祖琼雍正丁未。
艾延钊雍正己酉。
黄宗升雍正辛亥。
应旗招雍正癸丑,屏南训导。
林 樵雍正乙卯,泉州训导。
王际乾隆丁巳,传见孝义。
朱 靖乾隆己未。
江 湘乾隆辛酉,仙游训导。
江 涛乾隆癸丑。
丁 宣乾隆乙丑,龙溪训导。
魏不同乾隆丁卯。
冯上琼乾隆己巳,宁德训导。
危 峻乾隆辛未。
张国祚乾隆癸酉。
叶 涵乾隆乙亥。
邱 愉乾隆丁丑。
施国柱晋子,乾隆己卯。
朱廷俊乾隆辛巳,兴化府学训导。
高 彬乾隆辛巳,欧宁籍。
胡 琏乾隆癸未。
朱绍李乾隆乙酉。
黄 鹄乾隆廪贡,署连江训导。
张绍谟乾隆戊子。
黄瑶光乾隆。
万国宁乾隆。
曾翼健乾隆。
童 旗乾隆丁酉。
何 震乾隆己亥。
余名俊乾隆辛丑,选闽清训导。
应遇莘乾隆癸卯。
何维鋐乾隆乙巳,任闽县训导。
李 坦乾隆丁未。
吴宫础乾隆己酉。
魏维琮乾隆辛亥。
高 颖乾隆癸丑。
张鸿磐乾隆乙卯。
陈元谅嘉庆丁巳。
谢世钤嘉庆己未。
林 苑嘉庆辛酉。
王朝弼嘉庆癸亥。
梁上龄嘉庆乙丑。
王秀卿嘉庆丁卯。
应作翰嘉庆己巳。
应际汾嘉庆辛未。
王朝彦嘉庆癸酉。
官道烱嘉庆乙亥。
蔡国琨嘉庆丁丑。
蔡文褒嘉庆己卯。
卢轩举道光辛巳。
胡忠谟道光癸未。
何毓基道光乙酉。
蔡敏中道光丁亥。
廖 轩道光己丑。
邹元抡道光辛卯。
吴允彬道光癸巳。
谢德舆道光乙未。
吴里厚道光丁酉。
官晋阶道光己亥。
许长城道光辛丑。
应 昱道光癸卯。
廖继陵道光乙巳。
陈承平道光丁未。
李国滋道光己酉。
叶祖纯祖绵弟,咸丰辛亥。
张锡川咸丰癸丑。
张祖铭咸丰乙卯。
曹文楷咸丰丁巳。
吴上勋咸丰己未。
林立勋咸丰辛酉。
吴上焘上勋之弟,同治癸亥。
卢书勋同治乙丑。
胡典常同治丁卯。
高余同治己已。
官邦彦晋阶之子,同治辛未。
傅龙章同治癸酉,就职训导。
陈其昌光绪乙亥。
张联奎光绪丁丑。
应以敬光绪己卯。
陈汝霖光绪辛巳,就职训导。
张昌年光绪癸未。
张铭绅光绪乙酉。
林运超光绪丁亥,就职训导。
应赓赞蔚华子,光绪己丑。
章焕星荃子,光绪辛卯,就职训导。
危曜庚履亨元孙,光绪癸巳,就职训导。
杨宗坡光绪乙未,就职本省县丞。
应进元光绪丁酉就职县丞,代崇安、松溪典史。
廖涟清光绪己亥。
刘汉孙光绪辛丑。
陈振龙光绪癸卯。
应时利光绪乙巳。
高仰之光绪丁未。
卢书方光绪丁未,广东府经历,代理浦司巡检。
游 英宣统己酉。
陈德馨宣统己酉就职县丞。
叶玉桢宣统庚戌。
梁锡瓒宣统庚戌。
优贡
朱 澐清乾隆戊午,由县廪举优,任南靖训导,调训凤山,升饶州府经历,致仕归。
荐辟
宋南平宋时荐辟,省志、府志俱未有载,今据罗谱增之。
罗良佐从彦五世孙,理宗五年甲子由例荐,官汀州教授。
罗 鼎良佐子,恭帝德祐乙亥以选荐,官惠州直学。
元
吴 璧传见孝义。
陈文举由人才授本路判官。
李必达由明经授建阳令。
明
孙伯延教授。
朱 汉工部员外。
尤 明知县。
尤 英山东按察佥事。
周 谟浙江按察佥事。
欧仲玉教授,以上六人由明经秀才辟。
练国本鸿胪寺鸣赞。
范子清衡州同知。
何 琅江山县丞,由楷书。
应伯真北平知州。
王应良庆元庆簿。
黄宗宝靖州知州,时州多水患,架舆梁十有七座,民无病,涉擢长沙知府。
赵 信定海县丞。
廖尚贤兴国知州。
骆 义浙江布政司检校。以上俱人才辟。
林有江西石城王府仪宾。
清
黄佳驹由军功,初任涿州州判,再任宁州州判。
席存鼎广西临桂知县。
王肇声分发山东候补州同。
高 飏浙江严州府经历。
民国选举
郑元桢元年福建临时省议会议员,二年福建省议会副议长,七年复选众议院议员。
林升平二年福建省议会议员。
吴超然三年补福建省议会议员。
陈耀煌
吕承章
张德浚
陈振玉
应浚元
林上荃
林文焕以上民国五年,建安道试取俊士。
民国各学校毕业
卢嘉璧全闽师范数学选科。
陈德麟北京朝阳大学法科。
邱昌勋北京朝阳大学法科。
卢凤鸣
章道坤
谢章锡
张 澐
曾 毅以上福建法政别科。
陈广心
陈广錞福建法政本科。
张式儒福建法政别科。
陈振玉
傅彰德
王长庚
王德扬
以上延平中学校甲级,民国四年毕业。
应曜光
应学程
应积德
梁开銮
龚鸣珂
叶拱璜
应守孟
罗家勋
叶大馨
叶月礼
张宝云
邱承纲
应仁声
梁联辉
龚履谦
以上延平中学校乙级,民国五年毕业。
卢世荣
卢震声
卢曜履
卢选卿
叶在崧
章道升
王以镗
卢明廷
以上省立第四中学校丙级,民国七年毕业。
叶荫蓪
蔡绍伊
陈守治
蔡绍禹
江学海
以上省立第四中学校丁级,民国八年毕业。
武进士
宋
崇宁四年
吴 栋福建都巡检使。
明
隆庆二年戊辰
赵继先延平卫指挥佥事。
清
康熙六年丁未
蔡茂相峡西巩昌府岷州卫守备。
康熙九年庚戌
甘 淮
康熙三十年辛未
林 英
按省志有康熙壬戌科,吴日光,旧志不载。
武举
清
顺治十一年甲午,陈泰榜。
罗 顺
顺治十七年庚子,杨邦宪榜。
陈廷魁
康熙五年丙午,张略榜。
蔡茂相联捷进士。
甘 淮庚戌进士。
康熙八年己酉,林堡榜。
许克扬晋江原籍。
康熙十一年壬子,王锡履榜。
陈绥之
何申兴
康熙十九年庚申,赛涟榜。
林 英府学中式,辛末进士。
陈开极
康熙二十年辛酉,林睿功榜。
张 琏
按省志有康熙庚午科严擢,丙子科严锋,俱福清县人。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颜沧洲榜。
罗应麟府学中式,泉州提标千总,署守备。
黄生蔚端厚谨饬,允洽乡评。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王桢镐榜。
徐国梅
雍正十年壬子,黄开先榜。
张其炜
雍正十三年乙卯,张希云榜。
叶 桐浙江都司。
乾隆三年戊午,吴振拔榜。
侯国梁
乾隆六年辛酉,唐绪榜。
张其焯浙江温州镇大荆营卫守备。
乾隆十八年癸酉,林洪榜。
陈 纪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恩科,王国泰榜。
廖宗燿府学中式。
乾隆三十五年庚寅恩科,邹联元榜。
胡弼俊
嘉庆五年庚申恩科,罗云台榜。
胡 杰弼俊子。
嘉庆十五年庚午,张春辉榜。
高敬章
应步衢
嘉庆二十一年丙子,康荔芳榜。
应 晁督标。
道光二年壬午,李经邦榜。
杨 明
道光十一年辛卯,陈六书榜。
廖廷豪
道光十八年戊戌
高大勋
同治十二年癸酉
张家飏
光绪 年
陈光礼
光绪十一年乙酉
黄绍波
清武职闽省由行伍致位副参游守者,各郡多有,旧志未载,年久无考。壬子省志,止载提镇以上,余悉从略。南邑奋迹戎行,原属无几,不得以通志为例,今就其可据者,附於武科之后。
章 隆赣州镇总兵。
骆 俨汀州镇左营游击。
章 琳福宁镇标,福安左营游击,署桐山营参将。
翁一治署延协右营游击。
翁 耀云南昭通镇标游击。
连国标贵州安龙镇标,中营游击。
胡 楷湖南岳州水陆参将,署崇庆镇总兵。
高 凤功加都司佥事5。
高桂英功加守备,邵武把总。
高 亮署连江营守备。
刘 瑞延协右营千总,署守备。
范廷宾功加守备,邵武把总。
汪文耀
陈 贵
饶 镇
张观元
王 璧俱延协千总。
张兴宗
邓德坤
廖允宪功加都司,邵武、大田、沙县把总。
张大成
魏尚文
范兆熙
许德亮
王 龄
林 瑞
谢 麟
潘 麟
詹 凯俱延协把总。
萧 永浙江把总。
丁文炳江南把总。
廖文明建宁把总。
刘朝建建宁把总。
杨 升建宁千总。
刘高耀泉州把总。
高 耀千总。
朱 英延协把总。
王洪兆福宁守备。
曹桂芳延协把总。
王洪元延协千总。
叶元亮6延协把总。
施圣哲建镇千总,署右营守备。
彭夺标延协把总。
吴忠贵游击,署延平协镇副将。
池占鳌游击。
陈云照延协千总。
杜鹏飞
刘朝栋
康胜标
陈荣徽俱同上。
章焕微建宁千总。
吴庚升延协千总。
曾步高同上。
李树棠延协把总。
吴鹏超
许步升
冯朝凤
陈世魁
杜延芳
黄道谦
马云升
陈云龙
赵得贵俱同上。
封赠
宋旧志封赠,载自明始,今据谱状可考者,增宋八人考。李侗行状,曾祖幹,祖纁,父焕,皆有赠秩,未载以某官赠,仍阙之。
吴仁肇以子辅,赠直方员外郞。
吴 辅以子君称,加中散大夫。
吴君称以子播,加赠正奉大夫。
吴 觏以子方庆,加承仕郎。
吴 升以子武陵,赠通直郎。
张 某以子维,赠朝议大夫。
吴 奎以子一鸣,加通直郎。
吴 翊以子应肃,加朝奉郎。
明
叶善德以子宜,赠承德郎户部主事。
刘彦高以孙璋,赠嘉议大夫,加赠资政大夫,工部尚书。
刘 通以子璋,累赠嘉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赠资政大夫,工部尚书。
罗皈远以孙明,赠嘉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罗永龄以子明,赠文林郎,河南道监察御史,加赠嘉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朱大有以子成文,赠奉政大夫,柳州府同知。
黄 中武康丞,以子焯,赠承德郎,南京礼部主事。
胡胜得以子琼,赠文林郎,山西道监察御史。
张仕谟以子荣,赠文林郎,江西星子县知县。
游 纶睢宁知县,以子居敬,封中宪大夫,广东按察使司副使。
游居敬刑部侍郎,以子于广,南京户部郎中,进赠通议大夫。
林 暄以子有梧,赠奉直大夫,饶州知州。
陈维孝以子国桢,赠文林郎,广东长宁县知县。
邱云龙以子宪章,赠文林郎,广东惠州府推官。
黄应元以子梦瑞,赠文林郎,广东广宁县知县。
林孟荣以子暄,赠文林郎,广西博白县知县。
黄崇礼以子宗宝,赠中顺大夫,长沙府知府。
黄彦成以子性,赠奉议大夫,泰州知州。
黄 禧以子成乐,赠奉直大夫,松江府同知。
黄应宿以子嘉爵,赠奉直大夫,兴国州知州。
骆良诏以子天闲,赠文林郎,直隶常州府宜兴县知县。
范良臣以子廷举,封徵仕郎,豹韬卫经历。
萧 亮以孙韺,赠昭勇将军。
萧天贵以子韺,赠昭勇将军,锦衣卫指挥使。
清朝
黄汉儒以子宫柱,赠奉政大夫,吏部郎中。
陈 俨以子世荫,赠奉直大夫,顺天府通判。
邹国恩以子仪周,赠文林郎,江苏丹徒县知县。
谢昌应以子圣扬,赠文林郎,广西平南县知县。
危应元以子世美,赠文林郎,山东利津县知县。
陈日闲以子国柱,赠文林郎,江苏高淳县知县。
叶 龙以子泳,封文林郎,江南凓水县知县。
陈景奎以子贺,赠文林郎,湖南麻阳县知县。
官叔宴以孙志涵,貤赠文林郎,翰林院庶吉士。
官良玉以子志涵,赠文林郎,翰林院庶吉士。
黄文卿以子毅,政和教谕,赠修职郎。
何仕宝以孙伟,阳朔知县,貤赠文林郎。
何廷烈以子伟,赠文林郎。
朱 鋐以子沄,饶州府经历,貤赠修职郎。
林就日以子钟,江西靖安知县,赠文林郎。
丁 以子宣,龙溪训导,赠修职郎。
叶远荃以子日上,连江教谕,赠修职郎。
林润藩以孙烶,邵武教授,貤赠文林郎。
林茂槐以子烶,邵武教授,赠文林郎,先霞浦教谕,赠修职郎。
危 定以孙履亨,任直隶赵州临城知县,貤赠文林郎。
危 振以子履亨,任直隶赵州临城县知县,赠文林郎。
陈国梁以子正儒,松溪教谕,赠修职郎。
王希向以孙之藩,国子监助教,貤赠文林郎。
王如纶以子之藩,国子监助教,赠文林郎。
应 钟以孙丹诏,浙江义乌知县,貤赠文林郎。
应射策以子丹诏,浙江义乌知县,赠文林郎。
洪朝鼎以孙煜,援例州同,貤赠儒林郎。
洪 基以子煜,援例州同,赠儒林郎。
江巨济以孙允清,援例州同,貤赠儒林郎。
江汉云以子允清,援例州同,赠儒林郎。
应际关以子旭昀,汀州武平县学训导,请封奉政大夫。
应旭昀以子肇元,浙江寿昌县,请封奉政大夫。
应际唐以孙銮阶,湖北枣阳县任内保升同知,并加知府衔,貤赠朝议大夫,赏戴花翎。
应旭曜以子銮阶,湖北枣阳县任内保升同知,并加知府衔,请封朝议大夫,赏戴花翎。
应作麒以孙蔚华,德化县学教谕,貤赠奉直大夫。
应 昱以子蔚华,德化县学教谕,请封奉直大夫。
应銮阶以子衷,江西鄱阳县,晋赠中宪大夫。
叶常春以嗣孙新榆,任直隶赵州临城知县,升云南阿迷直隶州知州,貤赠朝议大夫。
叶映春以孙新榆,貤赠朝议大夫。
叶年芳以子新榆,诰封朝议大夫。
陈学忠以子国玙,任福州府学教授,赠承德郎。
陈国璋以弟国玙,任诏安教谕,貤赠文林郎。
叶际镛以子文澜,援例同知,赠朝议大夫。
蔡承惠以子友当,任永福训导,赠承德郎。
蔡梦熊以孙建贤,任政和、松溪教谕加衔,请封貤赠奉政大夫。
蔡成封以子建贤,任政和、松溪教谕加衔,请封赠奉政大夫。
郑仁美以孙元桢,兵部主事,改任广东龙门知县,貤赠中宪大夫。
郑良泰以嗣子元桢覃恩,貤赠中宪大夫。
郑良彬以子元桢覃恩,赠中宪大夫。民国七年复以众议院议员,呈请大总统蒙题褒“孝弟兼著”匾额,继室杨氏,请奖节孝,并蒙题褒“妇德母仪”匾额。
郑元坤以弟元桢覃恩,貤赠中宪大夫。民国七年复蒙大总统题褒“乡党称弟”匾额。
民国
陈厚章以子德麟,朝阳大学毕业,民国五年,呈请大总统奖“孝思不匮”匾额。妻卢氏奖“众善俱备”匾额。均颁红黄蓝合绶褒章,准予建坊立碑。
傅赞禹以子彰德请褒,民国七年,蒙大总统奖“好善乐施”匾额,给紫绿合绶褒章。妻林氏奖“妇德母仪”匾额,给黄红合绶褒章。
叶魏氏以子拱璋请褒,民国八年,蒙大总统奖“里党观型”匾额。
陈叶氏以子振玉请褒,蒙大总统奖“慈孝兼著”匾额,给红黄合绶褒章。
赵体纲以受业郑元桢,於民国七年,呈请大总统蒙奖“义行可风”匾额。
封赠武职
清朝
胡存性以子楷,泉州城守营守备,赠武信将军。
叶文禄以孙桐,绍兴守备,貤赠武德将军。
叶 珩以子桐,绍兴守备,赠武德将军。
杨岑云以孙升,任建镇中营把总,貤赠武信骑尉。
杨克生以子升,任建镇中营把总,赠武德骑尉。
朱 洵以曾孙振飞,任漳镇中营守备,貤赠武德骑尉。
朱翘梅以孙振飞,任漳镇中营守备,赠武德骑尉。
朱 炯以子振飞,任漳镇中营守备,赠武德骑尉。
王可象以孙洪兆,任建镇中营把总,赠武信骑尉。
王国宝以子洪兆,任建镇中营把总,赠武信骑尉。
施邦略以孙圣哲,任延把总,赠武信骑尉。
施朝椿以子圣哲,任延把总,赠武信骑尉。
曹 琪以子秀芳,任北路协营把总,赠奋武校尉。
荫子
宋
吴君称辅子,荫兴化知录。
吴孝友武陵子,荫通直郎。
吴天民孝友子,荫丞直郎,监文思院丞。
吴尧臣栋子,荫飞山巡检。
元
吴 用壁子,荫太学生。
明
罗云凤明次子,宣城主簿。
刘 华璋继孙,荫监。
游于广居敬子,南京户部郎中。
清朝
邹光泰仪周元孙,荫恩骑尉。
吴鹏高洪子,荫云骑尉。
陈映壁桓璧弟,荫云骑尉。
宫道炘廷梅子,荫云骑尉。
陈元辉艺继子,荫云骑尉。
乡宾
明大宾。
黄 中大宾。
罗云麟大宾。
陈师伊大宾五。
游王庭大宾十有六。
应懋期介宾。
吴 凤
胡友敬
谢应寿
清朝
王志伊
林日勋大宾五。
陈国柱
叶荣我
危世美
黄汉儒
王际
朱 沄以上大宾。
陈 琚
朱先登
朱万春
谢 丰
陈有祥
胡虞贤
余殿飏
曹光禉
应元龙
黄宏道以上旧介宾。
陈之廷咸丰癸丑介宾。
刘元和
危应元
徐德济
吴善建
林廷华
叶仰高
李 瑀
王仕仪
吴 宠
陈其序
王君惠
梁螽庆
黄 纶
章帝佐
骆龙姿
应彤蛟
危汝枢
邱上选
杨 绍
林梦龙
黄师熹
邓继康
魏天任
邓本明
林廷柱
邹大勋
魏中柱
徐士臣
叶云蔚以上旧耆宾。
耆寿
明
魏文选一百岁。
叶成章九十二岁。
陈 凯九十八岁。
黄应宿九十三岁。
清朝
林 锦九十三岁。
林日勋九十三岁。
余殿铨九十六岁。
曹永席九十八岁。
黄永绥九十六岁。
游嘉度九十六岁。
叶维标九十岁。
叶光弼九十岁。
朱 捷九十岁。
陈 九十岁。
黄孔容一百岁。
周子皇九十二岁。
卢廷光九十二岁。
蔡廷宣九十九岁,四代同堂。
罗觐光九十岁。
张天机九十岁。
杨其铨八十六岁,四代同堂。
陈茂功九十岁。
游朝霜九十三岁。
班 凯九十二岁。
吴成建九十五岁,五代同堂。
蔡熊兆九十六岁。
应树谷九十五岁。
曾振芳九十四岁。
应朝钦九十一岁。
罗伯高九十岁。
姜云章九十三岁。
陈有威九十四岁。
邓伯英九十四岁。
邹公翼九十六岁。
庄焕廷九十二岁。
陈廷商九十二岁。
陈子会九十一岁。
陈奇璟九十岁,五代同堂。
邓维光九十六岁。
张经德九十七岁。
刘廷镇九十七岁。
姚永华九十岁。
卢 鳌九十一岁。
叶增智九十七岁。
卢 渤九十四岁。
廖赐寿九十七岁。
郑天禄九十六岁。
梁景祐九十一岁。
张之枢八十六岁,五代同堂。
卢文灿九十岁。
雷有相九十六岁。
曹文重八十二岁,五代同堂。
陈礼树九十一岁。
陈轩儒九十一岁,四代同堂。
陈建州九十四岁。
卢学魁九十岁亲见四代。
卢行安九十六岁。
王亨荣九十四岁,亲见四代。
卢行道九十三岁。
卢飏芬九十一岁,五子,十七孙,曾孙二十二,元孙三人。
王成卿九十六岁。
陈文敏九十岁,州同衔,五子,孙、曾、元三十三人,五代同堂。
民国
陈金钢九十三岁,贡生。
黄上程字哲选,九十三岁。
应戬锡九十五岁。
魏灿辉现年九十一岁,精神康健。
梁笏卿九十六岁。
应茂元九十一岁。
应选芹九十五岁。
应钟观九十岁。
应纯观九十岁。
应朝藩九十岁。
骆伯瞻九十六岁。
应腾球九十岁。
应祥徵九十岁。
应青九十岁。
廖学谟九十五岁。
妻 氏亦寿至九十。
寿妇
胡敦元妻陈氏一百岁。
马文福妻陈氏一百岁。
应汝辉妻叶氏九十一岁,五代同堂。
胡虞鼎妻陈氏一百岁。
陈廷柱妻郑氏九十九岁。
胡恒迎妻郑氏九十五岁。
叶茂元妻陈氏九十七岁。
甘周氏九十八岁。
吴皇正妻魏氏九十岁,五代同堂。
黄朝禹妻卢氏九十九岁。
陈廷华妻余氏九十九岁,四代同堂。
黄维积母卢氏九十九岁。
吴朝元妻谢氏九十岁,五代同堂。
梁馨祖妻王氏九十一岁。
陈奇璟妻吴氏九十岁,五代同堂。
叶彦光妻张氏九十岁。
刘孚中妻廖氏九十岁,五代同堂。
廖以诚妻张氏九十三岁。
骆升鼎妻朱氏九十一岁,五代同堂。
范贻久妻刘氏九十三岁。
骆智慧妻王氏九十四岁,五代同堂。
梁乔妻徐氏九十五岁。
李阿保妻卢氏九十岁,四代同堂。
骆龙光妻卢氏九十一岁。
梁宜尔妻应氏九十三岁。
聂杨氏九十四岁。
扬7承基妻邓氏九十四岁。
杨登苑妻叶氏九十一岁。
吴景文妻谢氏九十一岁。
陈锡龄妻罗氏九十岁。
欧大藻妻郑氏九十五岁,仁慈柔顺,五代同堂。
陈锡晋妻罗氏九十一岁。
吕廷鸿妻官氏九十四岁,五代同堂。
李学璧妻高氏九十五岁。
卢越妻叶氏九十四岁,五子五孙。
陈见湖妻欧氏九十四岁。
叶承武妻官氏百零四岁,生九子,见四代。
卢 怡妻应氏九十一岁。
王廷爵妻黄氏百零一岁,六代同堂。
王成卿妻陈氏九十一岁。
卢承烈妻王氏九十一岁,一子八孙,曾孙十,元孙七。
陈元瑚妻吴氏九十六岁,五代同堂。
官克敏妻卢氏九十二岁。
黄廷彩妻王柳英九十三岁。
刘元运妻陈氏九十五岁,四代同堂,延建邵道奎赐“祥钟人瑞”匾额。
民国
杨承佐妻吴氏年九十岁,现存。
应銮阶妻谢氏九十三岁。
张钟杰妻谢氏九十二岁。
骆作仁妻林氏九十一岁。
吴华林妻张氏九十三岁。
骆定穆妻张氏九十四岁。
骆伯瞻妻王氏九十五岁。
王天聪妻官氏九十二岁。
应射策妻黄氏九十三岁。
张茂槐妻邓氏九十六岁。
应宗发妻张氏九十岁。
应上培妻黄氏九十岁。
叶秉衡妻杜氏九十四岁,五代同堂。
乐朝暄妻刘氏九十一岁。
陆文鹏妻陈氏九十六岁,四代同堂。
曹文彬妻张氏九十七岁,五代同堂。
吴国妻叶氏九十五岁,四代同堂。
邱华松妻陆氏九十六岁,四代同堂。
曹学义妻张氏九十岁,四代同堂。
【校】
1.范峋:原本脱“峋”字,今据同治本补。
2.镡城:原本作“镡津”,今据同治本改。
3.孟沐:同治作“孟沭”。
4.段国纪:原本作“叚”,今据同治本改。
5.佥事:原本作“佥书”,今据改。
6.元亮:同治本作“光亮”。
7.扬承基:扬当作杨。
武备志第十四
易曰:“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书曰:“有备无患。”故武不可黩者,止戈之义也;而有必备者,防患之谓也。国家当开创之初,讲求兵制,设备完密。逮夫叔季之世,武臣惰窳,防备尽弛。无他,军令不严,饷糈徒縻。其将皆勋阀子弟,其兵皆市井阘茸。练之无素,而将之非材也。是故经武之道,务在择将而已。无事之时,守城池、保疆界、护行旅,皆其事也。将之稽察密,剔选当,赏罚明,训练勤,则兵不敢扰民,而足以卫民,将之得人为之也。有事克敌致果,将能身先士卒,与士卒同甘苦,得士卒信心,得士卒死力,用能百战百胜,将之得人为之也。夫备之恃乎人,而亦因乎地,视乎时。燕、赵之民多剽悍,吴、越之民多柔弱,激励而用之,皆可转弱为强。宋、明以前,多戎狄之祸,其备在西北,而利车马。明、清以还,重海洋之防,其备在东南,而利舟楫。火器始於元世,轮舶始於清代。今者欧西兵轮炮火之制,愈出愈精,中国亦既仿造,以资防御矣。果能明其纪律,一其号令,又何有内防之不备,外患之足忧哉。南平民气脆弱,地当冲要,备之当益加严。前代兵制可述者,悉书於左。民国初载,庶事草创,武备未一,是在秉钧者加之意焉。
武备
闽自东汉建安八年,吴始立南郡都尉於建安,福州始有都尉营,南平旧属会稽南部,兵亦当属焉。
晋置典船校尉,又有温麻船屯州兵。南邑兵制,未知谁属,历久无考。
唐武德三年始以延平为军,以延居咽喉总要之区,屯聚闽兵於此。
永平镇,在剑津北岸,五代时王延翰置都镇,屯驻闽城兵卒。王延政僭号於建安,召归辖下,改置镡州。
南唐保大四年,以制置使判镇延平。越二年升为剑州,以陈诲、陈谦为使,持节剑州诸军事。游志云:宋以前,延平有制置郡将之称,大抵知州事兼摄,所谓节度之权归於州,武臣无专设也。
宋兵制屡更,大约有三:京师曰禁兵,戍州城曰厢兵,籍民为之曰乡兵。福建三军,曰水军、保节军、崇节军。其在南剑与建汀者,则保节军是,凡步军三千人。熙宁以后,福建路水军之额,自水军而下三并改号曰保节。
后又益遣禁兵驻泊,长吏兼兵马钤辖,选武臣为都监,专主训练。时定诸路禁军额,福建路得四千五百人,后改隶三十三指挥,添至一万一千一百五十人。建炎以后,禁兵在福建者,有威果广节之名,厢兵直宁节丰国监之名,乡兵有枪仗手之名。旧志南邑有威果广节宁节营,是南平亦有禁兵厢兵。其时武臣有专官,不尽如制置,为知州事所兼摄也。又有侍卫司、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所领步兵宣毅军,旧志不载后又砦兵,置巡检寨,籍民为巡逻弓兵手,故南平又有弓兵营。
宋设各营
中军帐在城西北,田坑广节营后山,乃凭高望远之处。宋绍兴初,叶文、叶武以万余人从间道入寇,郡守张建此,以为斥堠,招捕使陈重建。
广节营在城西田坑,广济桥。
保节十五营在招福坊。
保节十六营在建安门内。
保节十七营在仰爱堂侧,上三营俱城东。
牢城营按宋史,诸路厢兵,自骑射至牢城,其名凡百二十三。其间因事募人团立新额,或因工作,榷酤陆运送、通道、山险、桥梁、驿传、马牧、堤防、堰埭及剩员直牢城,皆待有罪配隶之人。壮城专治城隍,不给他役。
宁节营上二营,俱在城西登俊坊。
威果营在城西北田坑上七营,俱宋端平间,郡守董洪建。
关隘
黄墩关隘城西二十五里。
麻州头关隘城北梅岐里。
寨
卤水岭寨城西长砂上里,背山枕溪,上下壁立万仞,路仅通步,险数折,招捕使陈寨所,此与中军帐、鹅鼻头尖寨因警而设,非如各营寨为经制也。
鹅鼻头尖寨城北考窠岭上十三峰、平地耸起十余丈,中有捷路通郡城中军帐,后通峡阳,前通溪源诸处,有邻警,则屯此处以候望焉,建炎间,郡守张建立。
湖头寨城东十里,面溪背山,前建浮梁。宋建炎中,彻入寇,郡守张设伏於此,射杀之。
阳门寨宋元丰三年建,隶剑津县左翼军。
桐岭寨城西梧桐岭,宋嘉定七年,提举刘允济建。
峡寨在峡镇上,宋元丰三年建。
弓兵营在城将顺门外,宋嘉定五年,郡守陈宓、县尉张元简建,越二年,坏於洪水,端平三年,郡守董洪、县令赵希綮重建。
附废四镇
罗源镇城西,对岸罗源。
西津镇沙、顺二水合流处。
东津镇城东,凿滩,范迪简所居地。
静江镇今峡巡检司处。
元初以兵增戍诸路,有万户翼万户,府县有千户所,又有巡军弓手,并隶巡检司。其时福建有畲军制,无可考。
明兵制,一曰卫兵。洪武初年,自京师达於郡县,皆立卫所。延平统卫於福建行都司辖,前、后、左、右、中五千户,所卫设旗军共五千六百人。其取兵之法,或简户丁,或调他省,或弛罪徒配伍,皆世籍之。守城者谓之见操军,把隘、巡河者谓之拨差军。孔志云:把巡处凡八,坵墩,秋竹兵各二十人,砂溪三十人,诏州十三人,桔溪、茶洋二十一人,龙源二十四人,尤溪口十五人,每处官一员,三月一践更。
月给以米军米八斗,小旗九斗六升、总旗一石二斗,支於丰衍仓。
又取籍没之产及废寺田,分所军之半屯种,人授三十二亩。游志云:屯田九所。左所二,一在永安,一在闽县。右所二,一在永福,一在闽清。中所二,一在怀安,一在永福。前所二,一在侯官,一在怀安。后所一,在侯官。原额共四地五百二十四顷五十七亩上八分四厘,后增三十七顷二田六分七厘。
输赋六石,徵正银二钱五分,耗银一分一毫。以米输仓曰本色,以银输官曰折色,缘地远近制之。凡甲胄干戈之类,本卫军匠制之。器有定式,有成数。无事则籍而藏之库,有事则发而给之兵,事竣复归於库。其铳炮火药之类,置局以藏之。卫所之军番,上京师谓之班军。明初以武为重,军政修饬。都指挥使与布、按并称三司,为封疆大吏,专阃重臣,文武亦无定职。
正德以来,军职冒滥,为世所轻,兵帅如走卒,重以隐占虚冒诸弊。嘉靖时,延平卫军,见存守城操练,共一千九百八十二名,拨出九所屯田,共一千七百五十名。然大率备名行伍,而私习他技艺,充别差役,以为衣食计者,亡虑大半。其操练之时,则应名为击刺抽旋超距之状,盛其容卫,以避责一时,已乃复他业如故,至不足以任战守,而欲责以御敌建勋难矣!
一曰弓兵。宋、元时皆设,明代因之。凡要害去处,设巡检、巡缉,括民丁役之。南平峡、大历二巡检司,各弓兵三十人复其家。孝宗时,以田赋定差役,官给之。每民岁给银七两二钱,民间雇直数加倍。嘉靖末,倭寇扰。军门以各司弓兵多逃,议减其数。征赢充饷,以供客兵。弓兵之兵,徒存而已。
一曰民兵。即民壮,或称机兵。洪武初,沿元制,立营领民兵万户府,后从山西行都司言,听边民自备军械,团结防边。闽、浙苦倭,指挥方谦,请籍民丁多者为军,寻以为患邻里,诏闽、浙互徙,时已用民兵,然非招募也。正统二年始募,所在余民壮,愿自效者。十四年,令地方各募民壮,随处操练,遇警调用。景泰间,柄兵者建议,凡临敌失一军以上,与失机罪同。於是设机兵焉,官给鞍马器械,时练而用之,复其本户丁粮。复本户粮五石,户二丁。
弘治二年,立佥民壮法。凡州县七八百里者,每里佥五人。五百里四三百里以上二人。南平共佥二百五十名,春夏秋月操二次,冬操三歇三,遇警调遣,官给行粮,而工食则给於里甲丁粮。岁七两二钱。初曰快手,十年一代,后更曰民壮。正德时,工食取之田赋,役者雇直,官岁给之,用以守关隘,追盗贼,巡捕官督之,亦宋乡兵遗意。久之惟征工食,雇役谓之募兵。嘉靖末,军门又於其中选标兵隶麾下,奏增其直,而减其数。每名倍追工食十四两四钱,简其半为团操者每工食十两八钱半,为防守者每工食七两二钱,余概充饷。盖是时平倭之后,当事以土著之兵,卫所之兵,概不堪用。而戚继光所平闽寇,皆用浙兵,於是闽中善后预防之兵,率岁调於金华,谓之客兵。是故卫兵之废不修,而复建民兵,民兵之练日弛,而转倚客兵,法外立法,弊中生弊,徒剥民自弊耳。
崇祯间,裁革机兵四十名,并裁工食一千四百二十两有奇,机兵亦仅有名焉已。
一曰土兵。考明史,卫所之外,郡县有民壮,边郡有土兵。南平原未设。嘉靖间,宁洋山寇窃发,尤溪、永安、大田之民,并受其害。郡守周贤宣,设法招抚,得四百三十人,建营於水南,每人月给以饩,领以头目三人,把总一人,益以机兵五十人,团练之,名为南营。
清代废原兵,顺治初,延平卫,设掌印守备,左、右、中、前、后五所,设千总百总。后专用镇兵,延协设副将,辖左、右两营,马步守兵共一千六百二十六名。乾隆三年,两营各裁步战兵二名,守兵二名,归福州城守左军,新设屏南汛。乾隆八年,两营各裁步战兵一名,守兵一名,归诏安营,新设花岭汛。现在左营马战兵八十一名,五十七名存城。步战兵二百九十五名,一百四十七名存城。守兵四百二十六名,一百一十五名存城。已上马步战守兵,除各官养廉及公粮外,实在存城共二百八十五名,余拨各塘,及顺、将、尤三县。官坐马三十二匹,兵战马八十一匹,岁需俸饷闰银一万五千七百一十五两五分六厘八毫。右营马战兵八十一名,五十七名存城。步战兵二百九十五名,一百四十三名存城。守兵四百二十六名,一百四十名存城。已上马步战守兵,除各官养廉及公粮,又贴防各塘外,实在存城共二百六十六名,馀拨各塘及沙、永、尤三县。官坐马二十匹,兵战马八十匹,岁需俸饷闰银一万五千二百二十两九钱四分八毫。兵米。见田武注。
雍正七年,奉上谕:朕为在京八旗兵丁,悉心筹画。其家若有吉凶之事,需用之费无所取办,一时拮据实为可悯!特给内库银两,,令王大臣等,营运生息,以备兵丁一时之用。今思外省驻防满州汉军兵丁等,亦当一体加恩。江宁、杭州、西安、京口、荆州、广东、福建、宁夏右卫共九处,每处赏银二万两,天津、河南、潼关、下浦、城都共五处,每处赏银一万两,俱著於布政司库内支给,交与该将军、副都统等,公同存贮,营运生息。如该处驻防兵丁家有吉凶之事,将息银酌量赏给,以济其用。
延平两营,於雍正十年领帑本银三千二百二十八两,开广恩当店,营运生息。因当寡息微,於乾降三年,移解盐道衙门,借给盐商廖恩光等代运又於乾隆九年,将剩息银四百五十两,给当商林密等领运;又奉文乾隆十四年起,归还司库原本,现在以息作本,计银三千六百七十八两,每两月息一分五厘,应收息银六百六十二两四分,每吉事赏银三两,凶事赏银四两。
副总府在天河边坊,旧在酒务巷,清康熙五十年毁,移驻今所。旧址改为箭道。
都司署在天河边坊,原右营守府,嘉庆年间新设。
左营守府在梅山寺坊,嘉庆年间,移驻将乐。
右营守府在天河边坊,今为都司署。嘉庆间,本营移驻永安。
千把公署在迎仙坊,原广恩当铺,今废。
提镇行台在酒务巷坊,较武圃场内。
演武场即较场,在县治东门外,演仙下里,周围一百十丈八尺,原属民田,设较场后,苗派演仙里,每六升作七升计,今之七升即其地粮也。旧时马道不平,演武厅朽坏,乾隆二十三年,副将李如筠、知县赵爱,各捐俸重建屋二十四间,东边打靶亭一所。
教武圃场即箭道,在酒务巷坊,本旧协署基。乾隆年间,副将李如筠,因城外演武场辽远,以此时率兵弁较射,向称射圃,三十年始改今名。
火药库在普通寺左,三皇殿旧址。原在北镇街十烈祠边。康熙五十四年,知府任宗延移建,民国官产处变卖。
军装库在酒务巷坊,旧协镇署,乾隆三十年,协镇李如筠建。
威远楼在北门城堞上,最高可以望远,一名敌楼。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程颐
宋·滕元发
關尹子
唐·张鷟
孟郊
清·屠继善
宋·史弥坚
(明)许次纾
李渔
明·方文照
唐·王洙
清·张登
蘅塘退士选编
(清)方式济
唐·李延寿
(明)徐祯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