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十九


寺观

兴化府

莆田县

万安永福禅寺在府治东,旧二院相邻。一曰“永福”,内有浮屠三级,号塔院,宋太平兴国初置郡时建,五年赐额,政和中增建浮屠为五级。一曰“万安水陆院”,旧为敬善院,唐开元中建,宋天圣五年赐额“万安”,政和中改神霄宫,建炎初仍旧,内有欧阳詹祠堂。元至正十四年二院俱火,僧霞谷请合建为一寺。十五年赐今额。国朝洪武三十一年修建。报恩光孝寺在府治北梅峰。俗呼“讲寺”。崇宁三年建,赐额。宋崇宁、政和元年改“天宁万寿禅寺”,绍兴七年改“报恩广孝寺”,十三年改今名。内有卧云轩,徐师仁为记。国朝永乐六年重修,黄寿生为记。东岩寺在府治东北乌石山。宋淳化元年建。有石浮屠三级。元皇庆二年修,吴涛为记。国朝洪武二十年重修,林环为记。旧为院,今改为寺。云门国清寺在府治东北。元至元十二年建,大德九年修,林以顺为记。华岩寺1在府城西北旧玉涧寺北岩也。黄滔诗:“江翻岛屿沉,木落楼台露。”唐大中六年刺史薛凝匾曰“华岩院”,十一年升为寺,宋元丰元年赐今额。旧有浮屠七级,又有妙峰堂、壁立轩、环秀亭、放生池。元至正二十六年火,寻复建。妙应寺在府城西。旧为“西岩石室”,唐僧涅槃2栖隐于此。宋绍圣中郡人构庵奉之。崇宁五年赐寺额。元时火,寻复建。国朝洪武、永乐间重建,黄寿生为记。柯举诗:“人在云间行路去,磬从天上送声来。”国朝林文诗:“山色有无云聚散,钟声远近寺东西。”方熙诗:“鸟道萦回石径斜,翠微深处梵王家。半岩楼阁诸天近,万井人烟一望赊。”按莆阳新志又有“石室岩精舍”,元至正三年建,国朝洪武十二年修。疑即此寺而重出也。石梯寺在府城南灵川里。唐乾符四年建,乾宁三年赐额“石梯建福禅院”,今改为寺。石泉寺在南力里。旧名“石泉院”。宋乾道间陈俊卿请为功德院,赐“宝忠纪孝”额。今改为寺。重兴寺在黄石。宋乾德四年建。元至正十年火,寻复建,国朝正统九年重修。邑人黄谦诗:“生平爱奇胜,蹑磴访重兴。醉后凭栏望,芦峰雨外青。”保瑞灵光寺唐天宝二年建,元皇庆元年修,国朝洪武间增建,林环为记。初为院,后改为寺。(上二寺在景德里。)新丰寺在兴福里。五代唐天成二年建,宋天圣九年修。元皇统元年重建,柯济老为记。旧为院,国初改为寺。福波寺在醴泉里。宋绍兴间建,国朝洪武二十四年重建,林环为记。(上五寺俱府城东南。)灵岩广化寺在凤凰山下。梁陈间邑儒郑露家焉,俄有神人鹤发麻衣,夕见于堂,请易为佛刹,露拜而诺之。永定二年为金仙院。隋开皇九年升为寺。唐景云二年赐额“灵岩”,柳公权书匾。黄滔有《灵岩寺碑》。宋太平兴国改赐今额。内有放生池、万佛阁、溪声亭。寺别为院者十,为庵者百有二十,而法海弗隶焉。唐处士周朴诗云:“白日才离沧海底,清光先照户窗前。”又云:“连云天堑有山色,极目海门无雁行。”国朝林圭诗:“钟声远近疏烟里,殿影参差乱木中。且酌清樽消白日,免教黄菊笑西风。”柯钦诗:“胜日寻芳出郡南,凤凰山下驻吟骖。烟霞出没东西塔,松柏高低百二庵。”杨慈诗:“一双塔影东西见,百八钟声远近闻。”方熙诗:“野日收残千嶂雨,岩泉界破半山云。”林文诗:“松梢翻露归巢鹤,洞口随风出岫云。”法海寺在广化寺西庑。陈大建十四年建,五代末留从效重建,宋天禧四年赐“法海院”额。前有御书阁,藏咸平、祥符、天圣、皇祐间所赐御书。元至正十四年寺厄于回碌,僧方岩修文。寻复圮,国朝改为寺,洪武、永乐间僧希闻、雪舟、云涯相继修葺。正统四年寺僧慧聪增建一新,柯潜为记。龟山福清禅寺在文赋里。唐长庆二年始建庵,号“龟洋山”。咸通十三年建院,五代梁贞明中王审知改“龟山福清”额。中有六眸龟池、莼菜池、沈禅塔(唐薛承裕撰铭)、陈禅塔(唐黄滔撰碑)。国朝改为寺,景泰五年火,天顺二年重建。(上三寺俱府城西南。)囊山慈寿寺唐中和元年僧涅槃栖隐于此。乾符三年诛茅为庵,四年更为延福院,光启二年王审知奏改“慈寿院”。法堂柱刻诗云:“山有重囊势,门开两迳斜。溪声寒走涧,海色月流沙。庵外曾游虎,堂中旧雨花。不知遗谶地,一一落谁家?”法堂之西有塔曰惠薰,即涅槃葬处也。寺屡经回禄,国朝洪武、永乐、宣德、正统间俱尝修建。内有十六奇,曰施蚊台、放目亭、蘸绿亭、瑞星堂、海月堂、餧蛭池、放光室。余见山川志。又有虎溪亭、苍霞亭、云涛轩、栖真轩、石屏轩、陈洪进,蔡襄祠堂。石屏上刻蔡襄所书陈伯孙诗:“六合万籁息,秋林月正辉。琴中弹不尽,石上坐忘归。”大字径尺许。又蔡襄自题云:“二十年前登第初,青衫赢马谒禅居。鬓毛白尽犹奔走,惭愧高人得自如。”国朝周莹游囊山寺诗云:“万壑秋声飞翠瀑,一亭爽气挹苍霞。”上生寺唐大顺元年建。内有黄璞祠堂。元大德二年修。旧名“上生院”,今为寺。(上二寺在延寿里。)永明寺在望江里。元初建,林以顺为记。(上三寺俱府城东北。)宝胜寺在府城南胡公里。陈时为庵,曰“宝台”,唐咸通中更为“宝胜院”,国朝洪武中改为寺。妙寂寺在府城西北常泰里。亦名“塔院”。五代晋开运元年建。宋林大鼐诗:“四围紫翠峰峦合,一片丹青楼阁开。”后改为寺。(上二寺今废。已上二十寺除法海寺外俱国朝洪武间并为丛林。)大云寺元至正元年建。石林寺元至正七年建。宝华寺宋状元吴叔告墓庵,后改今名。(上三寺在合浦里。)万寿寺在新安里。元泰定二年建。(上四寺俱府城东南。)五云寺在府城南文赋里。五代周广顺三年建。唐处士朱邺旧居也,有白莲池。失名氏诗云:“五云已作黄金地,一水空余白玉花。”灵源寺在府城东北广业里。旧为院。元延祐四年重修,黄方子为记。国朝洪武二十四年改名“灵源寺”,并为丛林。(上二寺俱废。)观音院在奉谷里。宋乾兴元年建,国朝洪武三年修。地藏院在武盛里。宋治平元年建,国朝永乐二年建。(上二院府城东。)资圣院在谷清里。宋咸平二年建。又府城东北广业里亦有资圣院。嵩山护国院在醴泉里。宋大观元年建,三年赐额。报恩香积院宋景德六年建。寺东数里为竹啸山。上宝峰院宋皇祐六年建,国朝洪武八年修。(上二寺在兴福里。)兴福院在合浦里。宋皇祐六年建,后毁,国朝永乐十三年修。瞻圣院在新安里。宋大观四年建,后赐今额。国朝柯潜诗:“云淡午风轻,寻幽入化城。径苔随意绿,檐竹可人情。萍破见天影,江喧疑雨声,胜游须有纪,扫壁醉题名。”(上六院俱府城东南。)东塔院在广化寺山门内之左。宋时建,有石浮屠五级。西塔院在广化寺山门内之右,亦宋时建。有木浮屠三级。国朝成化间浮屠圮,二十年僧藏谷即其址建大雄殿,并新院宇。月峰院在广化寺之左里许。宋时建,国朝成化二十二年都纲文达重建。西重院在文赋里。唐元和间建,国朝永乐十四年重建。今圮。(上四院俱府城西南。)景祥院在常泰里。旧名“琉璃院”,据陈岩之腹,寻迁于此。内有徐夤祠堂。夤尝有诗:“耕罢树阴黄犊卧,斋时山下白衣来。”元天历三年重修,训导李原记。国欢院唐僧涅槃之宅,后施为院,其父母双冢在焉。国朝永乐六年重建,林环为记。国泰院宋崇宁四年建,国朝永乐十三年重建。(上二寺在延寿里。)崇圣院在兴教里。唐乾宁元年建,宋元祐中重建,元黄方子为记。圣寿院在永丰里。唐光启间建,国朝永乐二年重建。(上五院俱府城东北。)瑞龙院在府城西北。宋太平兴国八年建,国朝洪武二十四年修。(上一十八院俱存。)石室院有铁浮屠九级。广恩院梁开平三年建。有流杯亭,为郡人游赏之所。(上二院俱府城西。)中和院在壶山之南。太平院在胡公里。(上二寺俱府城南。)翠峰院白塔院(上二院在安乐里。)上宝林院在国清里。宋皇祐元年建。下宝峰院在兴福里。皇龙院在新安里。下宝林院罗汉院(上七院俱府城东南。)法界院满月院崇先文殊院旧名“大文殊”,宋淳熙四年龚茂良请为功德院,赐今额。西方院回雁院荐福院西台院云堂院安养院(上九院在广化寺。)东重院在文赋里。西平院龙凤院(上二院在新兴里。)西峰院在灵川里。(已上一十三院俱府城西南。)双峰显祖院唐大顺间建。号“双峰文殊院”。五代梁开平四年圮于水,改建于寺东里许,翁承赞请赐今额。有承赞祠堂。宋张伯常诗:“暖脉匀青地上苔,拂尘题柱记花开。海风一夜吹山雨,却送春寒入寺来。”灵峰院梅洋院应圣院(上四院在待贤里。)西隐院有林氏九牧祠。堂西有鲁禅岩,即旧西岩也。乌齐院佛岭院(上三院在尊贤里。)保福院在平床岭上。广福院在旧嘉禾里。泗洲院继善院(上二院在兴教里。)九峰院在延寿里。五峰院报慈院五代周显德六年建。(上二院在待宾里。)蛟池院恩报院(上二院在望江里。)天王院旧在青原西里。宋隆兴元年火,遂移建于三圣堂,即今所也。吏部王悦为记。芗林院唐咸通十年赐额。有郑樵修史堂,又有通游阁、幻住庵、宴寂阁。棋山院有轩,面仙掌,匾曰“仙掌轩”。永宁院在望江岩之南麓。香泉院瑞峰院汤泉院螺峰院祥云院子院天竺院南峰院大会院资国院龙兴院双林院贵山院龟峰院兜率资福院唐大中初建。(上一十八院在广业里。已上三十五院俱府城东北。)招福院距府城里许。唐天祐二年建。有黄滔祠堂。幽化院宋淳熙五年建。龚茂良诗:“岭云西去欲催暮,山雨北来浑似秋。”长兴院方广院苦竹院(上二院俱宋咸平中建。)新兴院国安院义兴院阳岩院碧岩院建隆院幽峰院白马资福院宝塔院白岩院报恩院南峰院鹫峰院仁王院灵隐善化院梁开平中建。(上一十九院在常泰里。已上二十院俱府城西北。)崇福院又待贤里、广业里俱有崇福院。资福院北平院林泉院龙藏院灵鹫院中峰院宋天圣二年重建。白云院宋余越诗:“松花簌簌糁苍苔,墙角梧桐取次开。倚遍阑干人未去,一双白鹭破山来。”荐福院显庆院西林院(通上几九十院俱废。)龙泉尼院在府城西南维新里。宋绍兴中建,元皇庆元年重修。龙寿尼院在府城东北孝义里,旧静空僧院也。宋乾德二年改为尼院,元延祐四年改赐今额。(上二尼院俱存。)永和尼院在郡城西二里许。旧志永和元年建。空寂尼院在府城北二里许。旧净空憎院,会例废。宋乾德二年更建为尼院,改今名。瑞明尼院在府城东南国清里。云峰尼院在文赋里。广福尼院在新兴里。(上二院俱宋乾德七年建。)观音尼院在灵川里。瑞峰尼院(上二院俱宋开宝中建。)郭洋尼院(上五院俱在府城西南。)西林尼院在府城东北广业里。卓林尼院在旧保丰里。宋开宝五年建。里洋尼院在保丰里。宋政和二年建。陈墙尼院嵩溪尼院宋乾德六年建。中峰尼院龙兴尼院方坑尼院励浦尼院报劬尼院(已上一十八尼院俱废。)朝宗庵在芦浦斗门之侧。宋绍兴间建,元毁于兵,国朝洪武九年重建。渚林庵元至正十年建。新庵在平海卫西里许。永乐十八年指挥同知王茂重建。(上二庵在武盛里。已上三庵俱府城东。)新丰庵在莆田里。元至顺二年建,国朝洪武十一年重建。永丰斗门庵在国清里。宋崇宁二年建,国朝永乐九年重建。万安庵元至正间里人朱珏施地并建为乡闾祈报之所,国朝成化十九年里人孙秉玉募众重新之。幻住庵元至正二十三年建,国朝洪武五年重建。(上二庵在连江里。)妙泉庵在兴福里。元至正三年建。万松庵在醴泉里芝山。宋吴世泽建。中有吴氏先祠。国朝景泰元年裔孙国耀重修。(上六庵俱府城东南。)普门庵在广化寺放生池之左。中有唐御史黄滔祠堂。又莆田里小桥之北亦有普门庵,元至顺二年建,国朝洪武十一年修。南山庵在广化寺西廊之后。锦亭庵旧黄涅槃施水亭也。元至正三年创庵,国朝洪武七年重修建。(上三庵俱府城西南。)果满庵在府城拱辰门外。元至正八年建。圆智庵宋淳熙五年建。有亭以憩行者。万岁庵元至大七年建,国朝洪武二十四年重修。泗洲庵宋绍兴二年建。积翠庵在尊贤里。元至正三年建。(已上凡一十八庵俱存。)崇恩庵金粟庵大悲庵明因庵翠岩庵崇兴庵迎福庵古山庵光岩庵东殿庵深沙庵内泗洲庵普贤庵三圣庵天王庵紫阁庵罗汉庵天台灵鹫庵宋蔡襄诗:“幽人去未还,门户和云闭。卓卓树阴圆,深冬泉响细。寒生群鸟鸣,睛彻孤鹤唳3。寂寞傍山归,写望沧溟际。”有屏山堂,绍兴三年郡守吴伟明建堂之后,层林迭障,隐然如屏,故名。曾开记云:“莆田登览之胜,萃于南山,而此堂又兼得莆田南山之胜电。”堂久废,绍熙二年太宁赵彦励重建。前有弄月池,龙学徐林疏泉名之,书刻于石。上慈氏庵东峰庵旧为黄滔书堂。记云“庭树双亚”,今庵前龙眼根株芽蘖,尚有存者。少林庵大药师庵东峰白莲庵永寿庵报劬庵瑞像庵清凉庵下慈氏庵广福庵东报先庵东碧云庵永安庵大千佛庵瑞峰庵崇寿庵资庆庵灵源庵龚茂良赴官建宁,宿于此,题云:“迟回不忍去,复作抱衾留。断续云间雨,萧骚木末秋。劳生那有此,渐老欲相投。最爱千峰暮,钟鸣处处幽。”白莲庵小文殊庵尊胜庵兜率庵圆明庵东释迦庵崇福庵鹫峰庵宝峰庵小千佛庵中岳庵净土庵大释迦庵金仙庵菩提庵灵泉庵奉先庵报慈庵慈云庵下观音庵延庆庵大地藏庵崇信庵鹿苑庵福先庵应圣庵大崇胜庵崇圣庵松峰庵南地藏庵天庆庵舍利庵小崇胜庵水月庵兴福庵西林并小地藏庵般若并小释迦庵瑞云并宝积庵弥陀庵普照庵西报先庵金峰庵上生庵天竺并义因庵弥勒庵南禅庵崇安并崇庆庵上观音庵报恩庵大南峰庵太平庵内南峰庵下泗洲庵中观庵西碧云庵宝山庵小药师庵中藏庵有黄滔祠堂。上泗洲庵戒律庵西殿庵西峰庵天宫庵瑞泉庵宋陈权诗:“飞练逼天象,疏棂逗岩烟。烹茶引高士,汲此石罅泉。泉深不盈尺,润物无颇偏。百川有盈涸,是坎常泓然。”有瑞泉阁。中峰庵在灵岩上游。为郡人登眺之所。曾开《天宫记》云:“南山广化寺有庵百余区。檐楹相摩,轩槛层出。如中峰、瑞泉、天宫皆号为绝景。”有潘承祐祠堂。六祖庵吉祥庵三身庵(已上一百有五庵俱在广化寺内。)西弥陀庵上观音庵净居庵巷头弥陀庵延寿庵上厅庵下地藏庵上地藏庵东峰庵慈氏庵千佛庵东弥陀庵上弥陀庵白莲庵(已上一十四庵俱见旧志。)觉海庵在崇福里。香山庵在合浦里。(上二庵在府城东南,俱元至正间建。通上凡一百二十一庵俱废。)集贤堂在莆田里清浦之东皋。乡人周心鉴建为乡人祈祷及周氏子孙讲读之所。万安堂在景德里。元至顺中建,国朝洪武十四年重建。崇福堂元至正十年建。神山堂洪武十一年建。(上二堂在崇福里。已上四堂俱府城东南。)忠报堂在府城东北仁得里。宋绍兴四年郭义重建。(已上五堂俱存。)思功堂在连江里。元延祐二年建,国朝洪武二十九年重建。妙峰堂元延祐元年僧隆源建,国朝洪武、正统、景泰间屡尝修葺。成化元年吴氏请为祠堂。大隐堂元延祐二年僧隆源建。国朝景泰间复为余氏祠堂。(上二堂在莆田里。已上三堂俱废。)大梦岩精舍在大象峰。元至元间蜀僧大梦结庵于此。至正间毁于兵燹,国朝洪武二年重建,郡人陈观为记。郑力行诗:“楼台势倚青天外,钟磐声沉碧树间。驯鸟迎人啼石涧,小童候客扫松关。”林文诗:“山峙秋空千仞表,寺藏苍霭万重间。”天泉岩精舍在石室妙应寺之右半里许。元至正二十年建。郡人郑力久诗:“老树攒空蔼翠氛,山连雉堞隔秋云。到来禅榻闲相伴,灯送檐花入夜分。”弥陀岩精舍在大象峰后。元至正二十五年建。(上三精舍俱府城西。)灵云岩精舍元延祐间建。中有桃花洞、万松关、七里塔、慈母阁、蘸月池,号“五奇”。国朝洪武七年重建。三山王偁为记。真净岩精舍元至治间建。慈安卢希韩为记。南泉岩精舍元大德二年建,林雨为记。国朝柯潜诗:“好山看不了,倦憩白云边。扫榻剪蕉叶,烹茶分涧泉。鸦翻松影碎,鱼跃浪痕圆。相对忘言处,风清月满天。”“最爱南泉好,闲来叩竹关。屋头岩溜白,花底雨苔斑。醉吸杯中月,吟看鸟外山。高人不出户,赢得一生闲。”栖云岩精舍竹峰岩精舍(上二精舍俱宋太平兴国二年建。已上五精舍俱在府城南壶公山。)紫云岩精舍在府城北陈岩山。元至正二年建,国朝洪武二十六年修,郡人黄隽为记。林崇宪诗:“彼紫云岩,招提深且窈。蹑磴忽穷探,鸟道回木杪。仰观碧汉低,俯视群峰小。坐久淡忘机,松阴下驯鸟。日夕赋归欤,歌声出云表。”黄原志诗:“九峰青巑屼,一峰更幽奇。云扃敞新霁,石室涵朝曦。文盟集冠佩,少长同襟期。开筵俯山阁,笑咏杯行迟。横琴弹古调,剪烛评新诗。悠然淡忘虑,世途空险。”松隐岩精舍在府城东南谷城山上。宋淳祐三年建,元至正十六年毁于兵,寻复建,国朝胡隆成为记。紫霄岩精舍在府城东北。旧曰“迎福院”,宋熙宁五年建。国朝方可学诗:“古径云根断,幽泉石罅通。”(已上一十一精舍俱存。)文峰岩精舍在塔山。宋绍兴四年建。炉峰岩精舍在赤岐山前。元至正二年建,国朝洪武三十一年重修。涌泉岩精舍在双髻山。宋淳祐元年建。(已上三精舍俱废。)玄妙观在旧宁真门外。俗呼“旧观”。宋大中祥符二年建,号“天庆观”,元元贞元年改赐今额。国朝永乐五年修,林圭为记。万寿宫俗呼“新观”。元延祐元年郡人盐铁使方广翁建,并给以田,俾子孙甲乙住持之,广翁自为记。今道纪司在焉。(上二观在府治东北。)玉虚东观在涵江。宋嘉定三年建,国朝洪武三十一年修,成化二十一年重建。福神西观在峬尾。宋嘉祐四年建,国朝永乐十一年重建。(上二观在延寿里。)祐圣观在侍宾里江口。元至元二年建,国朝永乐十一年修。(上三观俱府城东北。)祐圣道观在景得里黄石。宋淳祐七年建,国朝洪武、永乐、成化间屡尝修建,为乡人祈雨之所。紫霄洞观在新安里莆禧。宋太平兴国三年建,国朝洪武二十年,通判曹大德重建。(上二观俱府城东南。)朝元观在府城东北广业里。今废。北辰贞庆堂在府城东南连江里塔兜堂之前。旧传其地有妖怪,创此以镇之。元至元五年修,国朝永乐二年重修,成化十九年重建。玉霄宫在平海卫城东北。永乐四年百户王烈建。岁旱,祷雨多应。

仙游县

龙华万寿禅寺在仁德里。唐嗣圣三年建。有龙井、龙池,又有东西二塔。寺之中别为院一十有一,为庵七十有七。宋绍兴中火,后复建,王迈为记。元元贞间重建,并各庵院为一,赐今额。国朝洪武初重建,正统十四年重修。普惠大通瑜珈寺在养志里。宋绍兴二年建,赐额“普惠福寿禅寺”,国朝洪武二十六年改今名,景泰间重建。(上二寺俱在县西南宝幢山下。)三会瑜珈寺在县西善化里龙山下。唐景云中建。其旁为大坂洋。五代时郑元弼仕闽,会朱文进篡国,以言讥之,黜归仙水大坂庄。宋林彖《春日三会寺闲行》诗:“风摇陇麦东西浪,春入郊原远近花。闲趁溪流到村曲,断垣乔木两三家。”“溪上横冈一迳斜,成行鸥鹭落寒沙。竹篱茅屋林中见,仿佛孤山处士家。”旧有十院,宋元丰五年知县李适并十院为寺。国朝正统二年重建。(已上三寺洪武二十四年并为丛林。)九座太平院在县西北闻贤里凤顶峰之下。唐咸通六年建,乾符中赐额。宋蔡襄书徐师仁诗云:“依依苔径荒,曲曲溪流急。九迭乍屏张,万仞俄壁立。平处地如掌,仰看天似笠。”林彖《寓九座院即事》诗:“沙路无泥屐齿轻,薄云笼日雨初睛。林间鸟弄歌千啭,溪上花开绣一绷。”“携僧缓步听溪声,课仆疏筠出翠屏。泉石膏盲吾自许,余生应不愧山灵。”“短短桃花点绿荷,轻轻白鸟下晴波,宛然西塞江边路,只欠能诗张志和。”有无尘塔,塔亭之外老松数十株,枝干皆垂绿茸线缕,长二、三尺,俗呼“罗汉线”宋嘉祐三年火,寻建。县尉黄岩孙、郡人刘克庄皆有记。元至元间又火,至正十一年复建,国朝永乐十五年重建。净光院在县东常德里。唐天宝元年建,国朝永乐十五年修。南峰福宁院在县东南香田里紫帽山之左。洪武三十年建,景泰元年重修。太平院永乐六年重修。龙纪院宣德间重建。(上二院在县东北兴泰里。)高田宁国院宋熙宁间建。有俱胜亭、祥云亭。国朝永乐十四年重建。中岳院在梁山之南麓。成化十年重建。(上二院在县西北万善里。已上寺院凡十所俱存。)水陆院旧在县北大飞山下,号“咸通院”,后移于县西,改是额。白塔院东禅院下生院十王院兴福院上生院上方院报恩院粥堂院临水院律院(已上十院并入龙华寺。)山下生院富阳院兴善院山宝林院瑞岩院保福院兜率院西溪院开平院新成院金田院秀峰院天圣院灵应院银台院白莲院下报慈院上灵瑞院仙际院瑞云院泗洲院龙堂院金华院北上生院香林院灵山院栖云院妙相院南平院栖真院香积院云居院罗汉院五峰院长兴院安养院建兴院(上九院在闻贤里。)三禅院文殊院上资福院崇圣院上报慈院(上三院在万善里。)安福院瑞香院双崎院福田院上田院西方院(上四院在善化里。)因果院上由岩院上天王院黄堂院净居院清泉院宋林彖《寓清泉院即事》诗:“草上浓霜泫未乾,瞳眬初日破朝寒。林中槁叶随风去,红柿犹余鸟啄残。”“麦陇青青水满塘,天晴墟落散牛羊。霜余更觉园林好,几许深红间浅黄。”“雨滴空阶不断声,夜长谁与破愁城。驱除直砍烦风伯,扫尽阴霾作好睛。”中峰院西山院国安院北岩院资化院上瑞峰院上宝峰院上建福院中兴院栖林院永福院显亲院白石院九峰院下灵瑞院香山院唐乾宁中赐额。宋绍兴中重建,尚书孙觌为记。阳山院下建福院西塔院资信院下白岩院黄重院西峰院灵泉院下太平院下瑞峰院上双林院灵陂院灵峰院灵岩院南塔院铜山院荐福院新峰院下资福院莲重院地藏院云岩院下宝峰院下双林院三峰院下北岩院回龙院东平院下上生院下中峰院龙纪院灵鹫院云峰院香岩院崇福院灵鉴院西明院在慈孝里。福清院白衣院洪山院下天王院霓峰院南院水陆院在兴化县南。宋太平兴国三年建。西林院在旧兴化县西。五代晋天福间建。翠峰院平云院五峰院香山院五代梁开平中建。大悲尼院在闻贤里。净光尼院荐福尼院东林尼院东山尼院吴重尼院月台尼院灵水尼院灵感尼院仙泉尼院诠诚尼院崇福尼院兴福尼院(已上一十二院在兴泰里。已上一十七院俱县东北。通上凡一百四十四院俱废。)云林庵在县治北大飞山之麓。宋政和五年建。招讨副使张濬墓庵也。国朝永乐、景泰间俱尝修葺。俞潭庵在香田里。有亭瞰官道。元元贞元年建,国朝景泰间重建。里尾庵洪武七年建,咸化十三年修。登果庵洪武初建。(上二庵在折桂里。)锦井庵灵山庵(上二庵在常德里。已上五庵俱县东。)美林庵碧潭庵元至元二年建。有亭瞰官道。(上二庵在万善里。)月山庵在养志里。(已上三庵俱县西。)仙岭庵在洪山之侧。有亭瞰官道。洪武元年建。双林庵(上二庵在永兴里。)儒宜庵大坂庵(上二庵在孝仁里。已上四庵在县南。)南埔庵在香田里。有亭瞰官道。洪武三十年建。枫亭庵在枫亭市。元延祐四年建。马岭庵在马岭上。有亭瞰官道。洪武三十年建,咸化十七年增建。法雨庵(上三庵在连江里。已上四庵俱县东南。)天柱庵元泰定二年建。地有温泉。浯溪庵元元贞元年建。(上二庵在县东北安贤里。已上凡一十九庵俱存。)深沙庵普贤庵省庵天王庵净因庵龙兴庵建法庵永兴庵鸿福庵药师庵净明庵清岑庵净岩庵崇寿庵资福庵法华庵有萍斋,宋林彖隐居之所。乾道间诏举遗逸,彖起家为左迪功郎,添差军学教授卒,遂以为祠堂。又有听雨轩。彖诗云:“身外无穷百不闻,算沙活计亦庸论。斋余闲倚蒲龛瞑,只有溪声落耳根。”罗汉庵小上生庵吉祥庵严福庵宝楼庵宝相庵法因庵陟屺庵灵鹫庵龙寿庵云岩庵延寿庵中峰庵兴教庵净居庵明贤庵西岳庵报劬庵报先庵华岩庵地藏庵三教庵紫云庵西峰庵西慈庵泗洲庵宝胜庵大广福庵南峰庵僧伽庵天慈庵六祖庵崇因庵龙目庵法相庵万缘庵净土庵小广福庵文殊庵释迦庵观音庵青龙庵俱舍庵戒律庵中方庵中宫庵清凉庵七佛庵传教庵宝林庵西方庵万安庵东慈恩庵弥勒庵天宫庵北峰庵千佛庵法云庵妙恩庵菩提庵(已上庵七十六所元元贞间并入龙华寺。)洪山庵在县坊之左。长岭庵水尾庵洪武间方诚中建。(上二庵在县东香田里。)圆通庵兴福奄(上二庵在养志里。)般若庵在功建里。(上三庵在县西。)凤山庵西峬庵(上二庵在县南永兴里。)望仙庵在县西北兴泰里。(已上庵凡八十五所俱废。)兴明堂旧名“东埔堂”。在翘足山前。集庆堂在水郊村。宣德十年重建,成化元年增建。凤山堂在留仙山后。(上三堂俱县南永兴里。)法雨堂在县东南孝慈里。宋庆历二年建。金石山福神观在县东北里许。宋建炎四年建,王迈为记。国朝洪武十七年知县顾思敬重建,永乐、宣德、景泰、成化间屡尝修葺。何仙宫在县北兴泰里九鲤湖之上。祀何氏九仙,今四方人士多谒梦于此。巨石上有丹臼药灶,东西石如门,凿“化龙洞”三字。北崇崖上镌“天子万年”四大字,每字径三四尺许。湖旁有亭,匾曰“湖光”。宋人王永端建,知县吴于为记。(已上宫观俱存。)紫泽观在县东常德里。唐弘道二年建。宋《林光朝集》云:“唐有紫泽观,在仙游。今谓之道观洋。”三清堂在县东北兴泰里。(已上观并堂俱废。)

福宁州

本州

建善寺在州东门外。旧在温麻县之后,名“建福斋”,永明元年建,唐景云二年移建今所,改今名。大中四年赐“大中建善”额。有放生池。瑞岩寺在一都。五代唐清泰元年建,国朝正统九年修建。小兴福寺在六都。宋开宝四年建。瑞云寺在八都。五代晋天福元年建。灵峰寺唐中和三年建。国兴寺宋祥符四年建。(上二寺在十都。)资福寺唐咸通二年建。清溪寺咸通五年建。(上二寺在十一都。)灵应寺在十三都。五代梁贞明六年建。栖林寺在十七都。五代晋天福三年建。资国寺在十九都。唐咸通元年建。(已上一十一寺俱州东。)资寿寺在西门外,旧接待庵也。初在州东三十步许,五代周显德二年建,名“保明寺”,宋大中祥符六年赐今额。国朝洪武二十年改寺,置福宁卫,遂移今所。地藏寺在三十四都。五代晋天福五年建。双溪寺在道者岩之左。旧在直符岭,宋天圣中移建今所。目连寺在三十六都。五代周显德元年建为“灵石庵”,宋淳化四年重建为寺。(上四寺俱在州西。)南禅寺在南门外。五代周广顺元年建。内有虎溪亭。宝伦寺宋乾兴元年建,国朝永乐十七年重建。(宝伦,《三山志》作“保”。)弥陀寺在大金千户所后山。旧名“东宁庵”。洪武二十年以其址为所,公署,永乐十五年千户张得移建今所,改今名,以为官僚岁节习礼仪之所。(上二寺在五十二都。已上三寺俱州南。)延寿寺在二十七都。宋建隆九年建。小云寺在二十八都。唐大中元年建。(上二寺俱州北。)大灵峰寺在州东南五十三都。五代唐清泰元年建。清凉寺五代梁贞明五年建。松峤寺宋太平兴国元年建。(上二寺在四十四都。)清潭寺隋开皇二年建。宝庆寺五代晋天福二年建,国朝宣德九年重建。(上二寺在四十五都。已上四寺俱州西南。)广化寺隋开皇二年建。天竺寺宋建隆元年建。(上二寺在二十四都。)保安寺(上三寺俱州东北。)龟湖寺在州西北。山顶有湖,其水视潮盈缩。寺有息心亭、觉心桥、接翠轩。(上二寺在二十五都,俱五代唐清泰元年建。通上凡三十寺俱存。)瀑泉寺在一都。唐咸通元年建。宋崇宁元年赐额。瑞峰寺金刚台寺(上二寺在二都。)大报恩寺在三都。广济寺在五都。报德寺在六都。观音寺在七都。安福寺在十一都。山门寺在十二都。下兴福寺在二十都。马冠寺在二十二都。(已上一十一寺俱州东。)西禅员果寺在西隅。广应寺报福寺惠日寺中成寺华岩寺龙居寺崇福寺(上八寺在三十六都。)白莲寺栖胜寺(上二寺俱三十七都。已上一十寺俱州西。)报亲寺在二十六都。灵泉寺法林寺万寿寺栖云寺(上四寺在四十一都。)隆寿寺大建福寺五台寺(上三寺在四十一都。)漳洋寺法华寺(上二寺在四十三都。)宝岩寺在五十二都。(已上一十一寺俱州南。)明宗塔寺小建福寺(上二寺在州北隅。)圣寿寺宣圣寺(上二寺在二十六都。已上四寺俱州北。)地藏寺在三十九都。资崇寺在四十四都。应庆寺在四十六都。涌泉寺南峰寺西方寺(上三寺在四十八都。已上六寺俱州西南。)昭圣寺在四都。天王寺在二十都。象山寺上兴福寺(上二寺在十四都。已上四寺俱州东北。)宝胜寺小报恩寺(上二寺在二十七都。)旃檀寺在三十六都。(已上三寺俱州西北。)龙潭寺卢岩寺越峰寺金光明寺灵瑞寺(上五寺在旧温麻里。)唐福寺在旧柘阳里。慈寿寺在安民里。六禅寺报慈寺南峰寺报恩寺地藏寺药师寺(上六寺在旧万安里。)观音寺又旧遥香里亦有观音寺。龙泉寺洋门寺(上二寺在旧擢秀里。)福生寺在望海里。善积寺在新北里。昭明寺在旧廉江里。兴圣寺禅岩寺禅林寺辉光寺(上四寺见旧记。)中峰尼寺在旧沿江里。(上二十五寺见《三山志》。)西山尼寺在州西隅。北山尼寺在州西北隅。光化尼寺在州西四十四都。(通上凡七十七寺俱废。)玄妙观在北门外。元至正间建,国朝天顺二年县丞宣谦重修。石湖观在州东十都。元至治间建,国朝成化十五年重修。西林宫在州东二、三都赤岸桥头,洪武间建,成化二十三年重修。

宁德县

资圣寺在县东五都。五代梁贞明二年建,宋建隆元年赐今额,元大历六年重修。灵溪寺在一都。宋大观二年建。竹林寺唐咸通三年建。广化寺五代梁乾化间建,国朝成化五年重建。瑞迹寺五代梁乾化二年建。小灵鹫寺唐天复二年建。(上四寺在四都。)大印寺唐咸通三年建。保福寺五代梁贞明五年建。荇溪显应寺宋太平兴国四年建,(上三寺在十都。)仁丰寺在二十都。五代晋天福二年建。鞠多寺宋淳化元年建。金峰寺宋淳化二年建。(上二寺在二十一都。)安禅寺唐咸通二年建。南峰寺宋开宝二年建。(上二寺在二十二都。)安仁寺唐大中元年建,元至元二十九年重新。瑞林寺五代梁龙德二年建。(上二寺在二十三都。已上一十五寺俱县西。)报恩寺在一都。唐咸通九年建。永宁寺唐乾符元年建。栖云寺唐景福元年建。(上二寺在二都。已上三寺俱在县南。)天王寺在一都。五代晋天福七年建,国朝成化六年重建。教谕陈震诗:“青山去县无多路,芳草临门只一僧。”瑞峰寺在三都。唐咸通元年建。兴福寺梁大同二年建。金鄁寺唐大中八年建,元大德间重建。寺有盘陀石、露响石、乌马石、潜鳞沼、双石屏、碧水帘、涌金尺、蒙泉井、长老岩、祥云岩,号十奇。(上二寺在四都。)香林寺在六都。唐天宝元年建。国朝林聪诗:“翠拥层峦合,流分曲涧梁。”中际香积寺俗呼“际峙”,唐乾符五年建,六年赐“香积”额,元大德间重建。旧有插天楼。双峰寺唐元和十四年建,初号“九仙”,后改今名。灵山寺唐咸通二年建,国朝天顺八年重建。资福寺宋景德四年建。白莲寺宋太平兴国七年建。(上五寺在八都。)龟山寺唐开成二年建。安福寺唐咸通二年建。(上二寺在十都。)甘露寺唐元和十五年建。广教寺在十一都。唐大中元年建。(上二寺在十一都。)仙岩寺唐咸通二年建。小支提寺唐咸通九年建。布泉寺唐乾符六年建。(上三寺在十二都。)禅寂寺在十三都。唐咸通五年建。凤山寺在十四都。唐中和四年建,初名“资福”,宋太平兴国四年改为“崇胜寺”。中有碧云堂。太灵鹫寺在十七都。宋太平兴国元年建。云门寺唐咸通二年建。瑞龙寺五代周广顺间建。(上二寺在十九都。已上二十二寺俱县北。)应先寺在县东北五都。宋雍熙二年建。文提寺在县西北十二都。吴越钱氏建。宋政和间以郡守黄裳之请赐“政和万寿寺”额。(已上四十三寺俱存。)永福寺在旧金溪里。唐大中十二年建,初名“观音”,咸通四年改为“崇寿”,五代梁开平四年赐今额。禅林寺在旧霍同里。唐咸通二年建。同圣寺在旧水际里。五代晋天福四年建。(上三寺见《三山志》,俱废。)宝花尼寺在六都。唐咸通元年建。北山尼寺五代周广顺四年建。宝安尼寺宋太平兴国四年建。(上二寺在九都。)太平尼寺在十二都。宋开宝五年建。(已上凡四寺俱存。)玄禧观一名“怡云堂”。在二十二都。元大德五年建,国朝正统七年重建。鹤林宫在十二都霍童山下。梁大通二年建。世谓之“鹤林洞天”。有桃花洲、午日岩,皆宫之胜概也。东山宫在七都。宋宝庆初建。福林宫在五都。宋景定四年建,为景祐真君庙,元泰定二年重建,改今名。鄱阳李辅诗:“雨过石田瑶草长,春深洞府碧桃开。”又云:“点《易》晓分花上露,烹茶时汲石间泉。”(上三宫俱县北。)三元宫在县西一都。元泰定元年建。棋峰道院元至元二年建,国朝洪武二十七年修,司业周质夫为记。鄱阳李辅诗:“瑶台昼静来黄鹤,石室春深长紫芝。”怡灵堂元大德五年建,国朝正统七年重建。(上道院并堂俱在县西二十二都。)

福安县

狮峰寺在二十四都。唐景福元年建,国朝洪武二十年重修。寺有狮子峰、金鸡石,卧牛石、鹿跑泉、双髻峰、笔架峰、石梯峰、环翠亭、伏虎桥、广化门,号十奇。《三山志》作“西峰”。资福寺在三十六都。五代唐长兴元年建。(上二寺俱县东。)栖隐寺在二十三都。唐太中元年建,国朝天顺二年重建。栖灵寺在五十八都。宋元符二年建。孟充诗:“风收千嶂雨,帘卷满楼山。田种嶕峣上,人行图画间。”(上二寺俱县西。)龟湖寺在一都,距城半里。元至大四年主簿胡琏建,国朝洪武、正统、成化间俱尝修建。灵岩寺在二十都。唐咸通元年建。国朝成化十八年增建。(上二寺俱县南。)宝林寺五代晋天福五年建。报恩寺宋元符初建,国朝成化十九年重建。(上二寺在二十五都。)大凝寺在二十六都。兴云寺在旧仁风里。(上二寺俱宋元符二年建。已上四寺国朝洪武间并入狮峰寺。)曹山寺在三十一都。唐景福二年建,国朝成化十五年重新。保林寺宋乾德四年建,国朝成化间修。青云寺白莲寺(上二寺俱宋元符二年建。已上三寺在三十五都。)仁王寺宋乾德二年建。云林寺宋乾德五年建。(上二寺在旧秦溪里,俱废。已上六寺国朝洪武间并入资福寺,通上十寺俱县东。)兴庆寺在二十三都。宋开宝元年建,国朝成化间重建。罗汉寺在十七都。宋天圣七年建。国朝成化十六年重新。(上二寺俱县西。)资圣寺在县南二十一都。宋元符二年建。(已上三寺国朝洪武间并入栖隐寺。)双岩寺在县东南旧秦溪里。唐咸通中建,国朝洪武间并入栖云寺。石门寺在县东。唐咸通五年建,国朝天顺四年重修。崇仁寺在四都。唐咸通元年建,国朝成化间增建。崇福寺在八都。唐光启三年建。栖善寺在旧归化西里。唐大中三年建。(上三寺俱县西。)县志作“栖云寺”,恐误。祥云寺在旧西兴里。宋开宝元年造。仙圣寺在旧归化东里。宋元符二年建。(上二寺俱县南。)龙岩寺唐咸通十年建,国朝宣德六年重建。南峰寺五代晋天福三年建。内有郑佥枢祠,宋知县郑黼立。佥枢,名讳事迹俱无可考,不知何许人也。国朝成化十五年重建。(上二寺在县北二、三都。已上八寺洪武间俱并入龟湖寺。)龟龄寺在九都。唐咸通元年建。锁泉寺在十都。宋元符二年建。(上二寺俱县西。)慈云寺唐大顺二年建。观音寺宋开宝九年建。(上二寺在县南二十一都。已上四寺国朝洪武间并入灵岩寺。)天福西林寺在县东二十七都。宋元符二年建,国朝成化间重修。五峰寺在县南。宋元符六年建,国朝永乐十年重建。今废。寺宝幢在县西旧西兴里。宋太平兴国元年建。宝林寺在县东南旧秦溪东里。禅寂尼寺五代粱乾化四年建。中峰尼寺(上二寺在县东南旧沿江里。已上四寺见旧志,俱久废。)北山庵在县北溪东。接待庵在天堂山之下。元皇庆元年主簿胡琏建。天堂庵在天堂山之巅。永乐八年建。(上二庵俱在县东南。)仙岭庵在县西南仙岭上。观音堂在县治东,旧阴阳学址也。普光堂在县治北之右。贞庆观在县东一都。宋淳祐十年知县林子勋建。国朝永乐、正统、成化间屡尝修葺。

丘墓

昌黎过田横之墓,则取酒以吊,东坡游桓之藏,则鼓琴而歌。夫均一荒墟废垄也,而所感之不同如此,亦惟其人焉耳。古今丘墓之在闽者不可胜计,录其所可吊而黜其所可歌,亦示劝戒之道也。乃志丘墓。

福州府

闽县

闽越王郢冢许将墓许应龙墓翁仲石兽犹存。(上三墓在瑞圣里。)陈诚之墓在易俗里宝月山。韩准墓在瑞圣里凤丘山。(上五墓俱府城东。)

侯官县

林之奇墓在清泉山。林子冲墓在清泉山之右。(上二墓在一都。)张睦墓在十都赤塘山。杨宏中墓在四都厚山。(已上四墓俱府城西。)陈孔硕墓陈墓(上二墓在府城西南九都龙湖村。)康靖王墓即古麻刺国王也。国朝永乐间入贡,至郡以疾卒,赐谥“康靖”,有司营葬及春秋祭之。萨琦墓琦,色目人。其国俗葬埋之礼甚阔略,至琦治父母之丧,尽屏其俗,一遵朱子家礼。天顺间琦卒,敕有司治丧,遂为营墓于其先茔之侧。(上二墓在府城西草市都。)

怀安县

东越王余善冢王审知墓在莲华山。初葬怀贤里凤池山,后改葬今所。赐神道碑,张文宝撰文。(上二墓在府城东北宁棋里。)王抟墓在太平里。抟,唐人,与崔胤并相昭宗。胤素忌抟明达有谋,诬抟贬朱厓,后卒于此。按旧书本传抟贬崖州司户参军事,赐死蓝田驿,而旧志谓卒于此。未详。余深墓在钦德里。深,罗源人,卒葬于此。黄瑀墓在四都长箕山。黄洽墓在一都灵光山。(上四墓俱府城北。)张觷墓在三都马鞍山。翁仲石兽犹存。刘若虚墓在越城里。(上二墓俱府城东北。)郑穆墓在北平里。李纲墓在沙溪山。纲即邵武李丞相也。晚居侯官,卒葬于此。(上二墓俱府城西北。)蓝光墓在府城东北升山。

长乐县

赵以夫墓在县东十步许。国朝正统中为盗所发,有司为修治之。高丽王祖墓在县南逍遥里资寿寺山。高丽王宜星之父,元末任宜州判官,秩满将行,忽有星坠庭院,光煜煜射人,是夕宜星生,因以为名。宜星有奇质,言动大异凡儿。父既卒,高丽王入贡,将归国,宜星愿从之,袖诗谒见,王器其才。后王无子,因以宜星为嗣。郑性之墓在县西南六都阮山。翁仲石兽犹存。

连江县

刘砺墓在县治北宝林寺东砺。号在轩。李弥逊墓在县南新安里石门寺侧。常挺墓在县西南光临里张旗山。郑昭先墓在县东北广化寺后凤凰山。

福清县

虞雄墓在县西南苏田里渔溪市。雄事闽王审知,战没于此。林正华墓在力成里古龙拱辰山下。宋尚书员外郎丘与龄篆“林孝子”三字刻于基石。刘砥墓在修仁里应乾寺之西原。初葬长乐县金鸡山,后改葬于此。(上二墓俱县东。)林公遇墓在清远里翁陂山。

古田县

张以宁墓在县西极乐山。

永福县

林泉生墓在县□永福山。

闽清县

陈祥道墓在县西贺恩里白云山之东。

罗源县

陈显伯墓在县北临济里九龙村。显伯仕宋事迹无可考,元季墓为盗所发,得景定三年所赐诏。其略曰:“朕惟谋谟帷幄,必资巨硕之儒;佐理纲常,尤赖忠贞之士。吏部尚书陈显伯,才优德赡,博古通今。文章足以黼黻于皇猷,礼乐足以笙镛于治道。昔尝侍讲于东宫,每陈政理;今已力辞于田里,犹切朕心,若不召卿以归朝,实则劳朕于梦弼。今特授卿端明殿大学士佥书枢密院事。尚傒安车,以慰侧席。故诏。”

建宁府

建安县

郑赐墓在府城东将相里西焙。

瓯宁县

曹觐墓在府城西。觐仕宋死节封州,归葬于此。墓上有旌忠亭。郑彀墓在府城南紫芝山。杨时撰墓志铭。墓前之左有景节堂,又前有宋高宗手诏碑亭。刘珙墓在府城西丰乐里新历之原。朱文公撰神道碑。徐清叟墓在府城北禾义里祝墩。杨荣墓在府城西丰乐里馆前街。国朝正统间有司奉敕葬。

浦城县

徐凤墓在县东募泰里池师原。真德秀墓在县东南孝悌里株林山之阳。章母夫人墓在县□□里4。夫人太博仔钧母也。旧传仔钧遇异人,指白羊眠处为穴,俗名“白羊坟”。

建阳县

刘处士墓在县北建忠里。处士唐孝子刘常父也。黄子棱墓在县南三贵里考亭之李源。子棱,字元威,仕南唐为侍御史,谥曰“端”。祝夫人墓在崇泰里天湖之阳。夫人文公母也。朱熹墓在嘉禾里九峰山下大松谷。今七世鍝筑室居于其旁。蔡抗墓在永忠里留田。(上三墓俱县西。)游九功墓在县西南崇政里富龙窠。宋慈墓在县东北乐田里昌茂。蔡沉墓在九峰之东原。熊夫人墓在枫林。夫人刘爚之母也。熊禾墓在熊屯之横历。(上三墓俱县西崇泰里。)熊刚大墓在县北崇任得里贵湖。胡宪墓胡宁墓(上二墓俱在县东北乐田里龙潭坑上。)胡宏墓在县北崇文里鼓楼岭。蔡元定墓在县西崇泰里翠岚视头。

松溪县

陆宏墓在县东五里。旧志云:“宏仕吴为会稽南部都尉,巡历邑境,览山川之胜,慨然曰:‘吾没当血食此土。’后卒,柩经于此,溪忽自涸,舟不能进,邑人异之,遂即其地葬焉。”详见《祠庙志》。陆戬墓在县北尊师山之麓。

崇安县

翁承赞墓在县北新丰乡东山原口,其故宅之后也。刘墓在县东南五夫里开善寺左拱辰山。朱文公拜墓诗:“理乱由来今古同,覆车那肯戒前踪?纷纷误国人无数,不愧丹心只此公。”朱松墓在县东寂历山中。其子熹为行状,有云:“公卒之明年,熹奉柩葬于五夫里西塔山,而其地卑湿,惧非久计,乃奉而迁于上梅里寂历山中峰僧舍之北,盖公之诗尝有‘乡园落日苍茫外,樽洒寒花寂历中’之句。呜呼,此岂其谶耶!”刘子羽墓在蟹坑。张拭铭其墓,其略曰:“寒冱凛冽,乔松挺节,艰危反侧,志士秉烈。允毅刘公,孤忠业业!国耻家仇,刻骨泣血。誓不同天,心焉如铁。”刘子翚墓在拱辰山。朱文公撰墓表。(上二墓俱县东南五夫里。)杜本墓在县南存心桥之西。本字伯原,号清碧,京兆人,后徙居武夷之平川。元至正三年征为翰林待制兼国史编修官,至武林以疾归,卒葬于此。国朝蓝静之诗:“皓首山林草《太玄》,鹤书征起又归田。一窝自得尧夫乐,三策谁知贾谊贤?空有墓碑临道路,更无书屋贮风烟。后来仰止前修远,慨想升平七十年。”

政和县

张谨墓在铁山。谨遇贼于此,连九战不克,乃瞠目大骂,为贼所害,因葬焉。朱良材墓在护国寺侧莲花峰下。熹之祖也。(上二墓俱县东北感化下里。)吴元墓在常思岭下。元仕宋为兵部尚书。文天祥为书墓道之匾。邵知柔墓(上二墓俱在县西长城里。)

泉州府

晋江县

王审邽墓在府城东北二十七都皇绩山。留从效墓在府城南二十八都。梁克家墓在府城东北三十七都。傅自强墓傅壅墓(上二墓俱在府城南一都磁灶村。)留元刚墓在府城北四十一都福泉山下。朱鉴墓在府城西南三十三都陈坑庆云山。成化间有司奉敕葬。

南安县

姜公辅墓在县西九日山下。吴栻诗:“满林黄叶坠纷纷,耆老犹言别驾坟。旧府光华关陇月,故乡萧索海南云。”傅察墓在县西三十三都太平岭傅山头。察仕宋为员外郎,使金不屈死节,以骨归葬。韩渥墓苏缄墓(上二墓俱在县北三都葵山之麓。)刘安仁墓在刘店安仁。南汉主袭之祖,本上蔡人,徙家闽中,卒葬于此。傅自得墓傅伯成墓(上二墓俱在县西三十二都双象峰云台寺之旁。)庄夏墓在县东三都京塘。杨内墓在郑山。诸葛廷瑞墓在杨梅山下。(上二墓俱县西十九都。)曾从龙墓在县南三十五都白石古楼村。曾用虎墓在县西北二十一都云峰山。赵士珸墓在县西三十一都鹏洋冈。士珸,字巨器,宋高宗之从叔也,累官至少师,卒赠太师,谥“忠靖”,葬此。赵不虑墓在县东三都小潘山。不虑,字子容,士珸次子也,累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沂国公,谥“忠定”。留正墓在县西三十一都枫林山。留恭墓在县西南三十二都下尾村。留筠墓在县之长坂村。赵子谬墓在三十三都柑榄安山。子鏐,字子金,累宫中奉大夫、都转运使。赵不流墓在三十都龙湖山。不流,字子和,累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卒赠太师申国公,谥“懿正”。(上二墓俱县西。)

同安县

苏颂墓在县西北胡芦山下。

安溪县

吴王墓在县东长泰里黄潭村。冢凡三十有六,萃于一山,其圹皆花砖,外有墓亭,耆旧相传为吴王墓。

惠安县

王潮墓在县西南一都盘龙山麓。吕夏卿墓在县北十二都白岩山之麓。

漳州府

龙溪县

颜师鲁墓在府城南二十一都新村。陈淳墓在府城北二十三、四都山北5。龙图陈宓题曰“北溪陈先生之墓”,并为志铭。宓,《寰宇志》作“密”,非。王遇墓在府城南十二、三都架鼓山之麓。颜颐仲墓在府城东二十七都鹤鸣铺西。迭理弥实墓在府城东厢外表忠祠之后。国朝王祎为撰墓表。刘宗道墓在府城南十二、三都檺林铺南。宗道卒无后,友人郭惠为葬于此,题曰“爱礼先生刘宗道之墓”。谢琏墓在府城东二十七都三峰亭之左。国朝景泰间有司奉敕葬。

漳浦县

长孙冲墓在县东垅塘。冲,唐长孙无忌子,仕为秘书监,流岭南,卒葬于此6。陈政墓在县将军山之麓。政,元光父也,唐时为诸卫将军,领兵戎闽,卒葬于此。俗名“将军墓”。其墓有祭田,至今佃人岁时祭扫。按郡志,元光初葬其父母于邑之云霄,后因术士谓其有王者气,亟改葬南靖新安里北溪社大峰山以避之。后元光战殁,庙食兹土,累封王爵。俗谓其役使鬼物,仍迁其柩葬于云霄山之故处。其言甚不经,然今二县皆有所谓将军墓者,意其初葬南靖,后迁漳浦,郡人神之,故以为是说也。高登墓在县东门外。登,宋人学者称为东溪先生,卒于容州,归葬于此。阮烈妇墓在县北门外。元阮二姐,夫早亡,自缢而死一监邑买撒都刺怜之,以礼合葬于此,碑曰“烈妇阮氏之墓”。

汀州府

连城县

彭母夫人墓在县东在城里龙爪陂之上。相传宋陇西郡开国侯彭孙之母葬于此。许景辉墓县北北安里许坊7。景辉在元世保障乡邑有功,元贞间累官至临江路总管府治中。

延平府

南平县

罗从彦墓在罗源里黄。宋郡守刘允济刻志。李侗墓在崇仁里。学士汪应辰制碑铭。黄裳墓在剑津里尤坑丘。村民侵其墓地,碎墓碑于荆棘中,识者憾之。(上三墓俱府城南。)

将乐县

杨时墓在西山。宋胡安国撰墓志铭。穆肃墓肃为汀州刺史,卒葬于此。详见《祠庙志》。(上二墓在水南都。)刘琼墓在金谿岩之左。琼,闽王审知副将也。详见《祠庙志》。(已上三墓俱县南。)

尤溪县

卢珧墓在县西。其墓有二:一在乾头,一在杉岭。珖为闽将,卒于寇难,身首异处,乡人义而收葬之,时不能萃而为一,故有二墓焉。

郑宜人墓在县东兴贤坊,濒溪。宜人卢珖母也。

沙县

越王墓在县东南八都越王山。五代时闽越王屯兵于此而殁,因葬焉,乡人立庙墓侧祀之8。郑光布墓在县北十三都。光布,唐崇安镇将也。墓碑犹存。曹朋墓在县东五都高砂九曲水之滨。朋,唐汀州司隶摄沙县事,卒葬于此。罗畸墓在县西北九都。邓肃墓在县东南八都。曹辅墓墓下有院,建炎二年赐额曰“移孝效忠”,度僧守其祠墓。杨时撰墓志铭。曹中墓中,辅之族弟,仕宋为秘书正字。胡寅撰墓志铭。(上二墓俱在县东沙州尾。)

顺昌县

林司空墓在县东旧正识院侧。有石麒麟。旧志云:“宋判尚书省特之先世尝宰顺昌,秩满因家焉。以特贵累赠至司空,里人亦呼为林长官墓。”按特世系:父名保国,大父名揆。揆,南唐金州刺吏嵩之子,仕伪闽,初官永顺场,南唐升场为顺昌县,遂以揆为令,卒,子孙占籍顺昌。司空盖揆也,旧志失考耳。廖刚墓在县西靖安都凤山之下。刚尝梦中作诗,有“家在五湖明月楼”之句,后葬于此。其子迟、过、遂、逮相继创楼墓下,因匾曰“明月楼”。余良弼墓在县南石豆都龙山之原。良弼,宋宝章阁直学士,广东经略马步军都总管。初,良弼致政归,乐龙山幽胜,作堂其麓,为游息之所,匾曰“龙山”,且语其子姓曰:“乐哉斯丘也。他日吾知所归矣。”既卒,其子大临、大用遂奉柩葬于此。廖德明墓在县西靖安都。范旺墓在县东。旺死于贼,乡人为葬于此,立庙墓前祀之。详见《祠庙志》。

永安县

陈世卿墓在县北二十七都。世卿,仕宋为秘书少监,夫人罗氏附葬焉。世卿墓,曾巩撰神道碑,罗氏墓,王安石撰碑铭。

邵武府

邵武县

欧阳祐墓在府城西五十里大乾山。详见《祠庙志》。黄中墓在一都故县黄氏居第之北。朱文公撰墓志铭。黄中美墓在铜青山下。朱文公撰神道碑铭。何镐墓在台溪东砀山之原。朱文公撰墓碣铭,并志其圹。(上三墓俱府城东。)吕祉墓在府城西樵岚积善山。详见《祠庙志》。黄永存墓9在府城东新屯。刘爚墓在三都樵屯之桂林原。爚,建阳人,卒葬于此。真德秀撰神道碑。龚氏双烈女墓在王塘香岩寺后。详见《贞烈志》。(上二墓俱府城东。)黄镇成墓在金泉山。危素撰墓志铭。陈泰墓在福泉湾。国朝成化间有司奉敕葬。学士柯潜撰墓表。(上二墓俱府城西。)

泰宁县

越王冢在县西五里。高逾十丈,相传人触之则有风雨之异。邹应龙墓在县南南禅寺左,有亭曰“南谷”。宋赵与筹撰圹志。

建宁县

陈岩墓在县西。谢近古墓在县东黄舟保。近古,建人也。尉兹邑卒,贫不能以柩归建,遂葬于此。

光泽县

李郁墓在县水东黄岭之原。朱文公撰墓表。李方子墓在县南五都管密村。李闳祖墓在县东回龙源。

兴化府

莆田县

郑露墓在府城南壶公山宝胜院侧。林尊墓尊,攒之父也。林欑墓(上二墓在府城西文赋里。后人名其山曰“林葬”。)黄璞墓在府城东北延寿里国欢寺后。璞,侯官人,后迁莆,卒葬于此。黄滔墓在府城西北招福院后。欧阳詹墓在府城西南广化寺北。詹,泉之晋江人,卒葬于此。林九牧墓在府城东北兴教里枫林积翠庵。唐林披九子,俱仕为刺史,列葬于此。徐寅墓在府城西北常泰里北神山下。陈仁壁墓在府城南壶公里壶公山。陈靖墓在府城东南安乐里蒋山。天顺八年诏有司修天下名臣墓,十七世孙淮请于宪司檄郡邑修之。方慎从墓在府城西南南厢锦亭佛肠山。朱默墓在府城东南黄石北辰堂之前。宋祥符中默五世祖观察判官高遇异人指示,葬其父汉于此,后高亦附葬焉。既而默死为神,封侯爵,偕其弟等俱葬此山,凡十又八人,时人称为“十八大夫墓”。方侨墓在府城东北兴教里枫岭下。郑伯玉墓在石泉院后。陈大卞墓在南厢杭头温泉北山之后。陈中复墓在木兰陂常思山下。(三墓俱府城西南。)方元寀墓在府城西常泰里洋西山。林积仁墓在灵隐山东冈。宋棐墓在府城南赤龙岭。林光朝为铭。林孝泽墓在五云寺东北。王晞亮墓在招福院旁。陈俊卿墓在妙寂院前。黄公度墓在枫莲塘。后人名其山曰“状元林”。(上三墓俱府城西北。)宋藻墓在府城东北囊山寺西。龚茂良墓在府城西南双牌石马山。方翥墓在太平山。林枅墓在花岩寺后。(上二墓俱在府城西北。)郑樵墓在府城东北广业里越王山下。郭义重墓在府城南深渎。林光朝墓在府城西南厢接官亭。刘夙墓在寿溪之上。刘朔墓在囊山。(上二墓俱府城东北,皆永嘉叶适撰铭。)方耒墓在府城西北常泰里洋西山。郑侨墓在府城东北广业里龟岭。方任墓在广垞山。刘弥正墓在府城南宝涧之原。叶适撰铭。宋钧墓在府城东南郑山。一名“塔山”。洪咨夔为记。方信孺墓在府城南三十里。刘克庄为铭。郑寅墓在府城东北吴山。丁伯桂墓在府城西石室岩下。刘克庄撰铭。方大琮墓在府城西南文赋里仁山大绳坑。王迈、徐明叔、刘克庄撰行状碑记。陈宓墓在府城西下余陈岩山。方大壮墓在府城西北太平山。陈炜墓在乌石山东北方。陈均墓在府城西常泰里玉涧社之阳。林彬之墓在府城西隅。刘克庄为记。林雱墓在府城南惟新里龙泉山。吴叔告墓在府城东南合浦里跋石山。按刘克庄所撰墓铭在白杜路口。黄绩墓在府城西北常泰里濑溪松峰后山。刘克庄撰铭。刘克庄墓在府城东北孝义里鼓楼山。按洪天锡所撰铭在徐潭。宋诩墓在府城西南文赋里梅峰山。李丑父墓在府城东北待贤里炉峰。黄仲元墓在府城西北兴教里吴车。方澄孙墓在府城东北白杜山。方演孙墓在府城西北北山留坑。李春墓在府城南永丰塘上路右。春,洪武间知兴化府,民爱之,及卒,留衣冠窆于此。林环墓在府城西常泰里驷华陂白石山之原。杨慈墓在府城西石室岩下。黄寿生墓在罗汉峰之原。陈用墓在锦亭之前。林文墓在凤凰山之原。成化十二年有司奉敕葬。(上三墓俱府城西南。)陈中墓在府城东南谷城山湖头岭。方澥墓在府城南。翁世资墓在府城东南连江里小龟屿之原。成化二十一年奉敕葬。陈俊墓在府城西南新兴里汤亭之原。弘治二年奉敕葬。柯潜墓在府城东南安乐里和温山。成化十年有司奉敕葬。潜之父封,尚宝少卿兼翰林院修撰,原朴墓在潜墓西数步许。先是,亦奉敕葬。

仙游县

郑良士墓在孝仁里飞凤山之西南山。蔡襄墓在连江里赤湖蕉坑。朱绂墓在孝仁里香山寺。(上三墓俱县南。)王回墓在县北功建里鸡足山。张弼墓在折桂里灵陂山。陈可大墓在香田里东卢田山。(上二墓俱县东。)苏钦墓在县西南仁德里宝幢山之麓。叶顒墓在县西善化里乌石大旗山。傅淇墓在县南孝仁里周泽灶颊之原10。陈谠墓在县西。林彖墓在县东折桂里灵陂陂西11。郑勋墓在县南孝仁里香山之原。王迈墓在县东南慈孝里珠岭。叶大有墓在县北功建里将军山之麓。王太冲墓在嘉禾里山平。林义墓在县北孝仁里大飞山下。详见《祠庙志》。

福宁州

本州

林嵩墓在擢秀里岱村。张叔振墓在建善寺之东。(上二墓俱州东。)

宁德县

林聪墓在县北八都。成化十九年有司奉敕葬。聪之父观,历官教谕,累赠右都御史,先是亦奉敕葬于县之七都。

福安县

薛令之墓在县西里泉埔山。宋嘉祐八年长溪令周尹为建亭立碑。后亭废,碑亦不存。陈最墓在县南二十都城山。

校注

1乾隆《福建通志 古迹》、弘治《兴化府志 二氏》俱作“华严寺”下同。

2弘治《兴化府志 二氏 妙应禅师》注:“俗呼涅槃”。

3逊敏斋《蔡忠惠公集 访天台庵》诗作:“亭午树阴圆,……清彻孤鹤唳。”

4嘉庆《浦城县志 古迹》作“五代太傅章仔钧母夫人墓在西门外”,未言何里。

6乾隆《漳州府志 古迹》作“葬二十四都坂头保崎岭社”。乾隆《福建通志 古迹》作“在二十三都山北”。

6乾隆《漳州府志 古迹》载:“《唐书》,无忌与冲流岭外,无忌投缳,冲免死,不记卒在何所。旧志载冲卒葬于漳,墓在漳浦县东东垅塘。”多一“东”字。

7乾隆《福建通志 古迹》作“在安北里许坊”。

8乾隆《福建通志 古迹》作“闽王墓在八都,相传闽王屯兵没于此,因葬焉”。民国《沙县志 名胜》作“越王墓在八都越王山,相传越王屯兵于此而没,因葬焉”。此处有误。

9光绪(邵武府志,古迹》载:“据朱熹所撰《黄中美神道碑》,黄永存为黄中美次子。”

10乾隆《福建通志 古迹》载:“宗正少卿傅淇墓在乌岭。”

11乾隆《福建通志 古迹》载:“教授林彖墓在东灵陂院山中。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