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水经注-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目录:
水经注
前言
原序
卷一 河水
卷二 河水
卷三 河水
卷四 河水
卷五 河水
卷六 汾水、浍水、涑水、文水、原公水、洞过水、晋水、湛水
卷七 济水
卷八 济水
卷九 清水、沁水、淇水、荡水、洹水
卷十 浊漳水、清漳水
卷十一 易水、滱水
卷十二 圣水、巨马水
卷十三 漯水
卷十四 湿余水、沽河、鲍丘水、濡水、大辽水、小辽水、浿水
卷十五 洛水、伊水、瀍水、涧水
卷十六 谷水、甘水、漆水、浐水、沮水
卷十七 渭水
卷十八 渭水
卷十九 渭水
卷二十 漾水、丹水
卷二十一 汝水
卷二十二 颍水、洧水、潩水、潧水、渠沙水
卷二十三 阴沟水、汳水、获水
卷二十四 睢水、瓠子河、汶水
卷二十五 泗水、沂水、洙水
卷二十六 沭水、巨洋水、淄水、汶水、潍水、胶水
卷二十七 沔水
卷二十八 沔水
卷二十九 沔水、潜水、湍水、均水、粉水、白水、比水
卷三十 淮水
卷三十一 滍水、淯水、隐水、灈水、亲水、无水、溳水
卷三十二 漻水、蕲水、决水、沘水、泄水、肥水、施水、沮水、漳水、夏水、羌水、涪水
卷三十三 江水
卷三十四 江水
卷三十五 江水
卷三十六 青衣水、桓水、若水、沫水、延江水、存水、温水
卷三十七 淹水、叶榆水、夷水、油水、澧水、沅水、泿水
卷三十八 资水、涟水、湘水、漓水、溱水
卷三十九 洭水、深水、钟水、耒水、洣水、漉水、浏水、水、赣水、庐江水
卷四十 渐江水、斤江水
卷三十八 资水、涟水、湘水、漓水、溱水
资水出零陵都梁县路山,资水出武陵郡无阳县界唐糺山,盖路山之别名也,谓之大溪水。东北径邵陵郡武冈县南,县分都梁之所置也。县左右二冈对峙,重阻齐秀,间可二里,旧传后汉代五溪蛮,蛮保此冈,故曰武冈,县即其称焉。大溪径建兴县南,又径都梁县南,汉武帝元朔五年,以封长沙定王子敬侯遂之邑也。县西有小山,山上有渟水,既清且浅,其中悉生兰草,绿叶紫茎,芳风藻川,兰馨远馥。俗谓兰为都梁,山因以号,县受名焉。
东北过夫夷县,夫水出县西南零陵县界少延山,东北流径扶县南,本零陵之夫夷县也。
汉武帝元朔五年
...更多
卷三十九 洭水、深水、钟水、耒水、洣水、漉水、浏水、水、赣水、庐江水
洭水出桂阳县卢聚,水出桂阳县西北上驿山卢溪,为卢溪水,东南流径桂阳县故城,谓之洭水。《地理志》曰:洭水出桂阳,南至四会是也。洭水又东南流,峤水注之,水出都峤之溪,溪水下流,历峡南出,是峡谓之贞女峡。峡西岸高岩,名贞女山。山下际有石,如人形,高七尺,状如女子,故名贞女峡。古来相传,有数女取螺于此,遇风雨昼晦,忽化为石。斯诚巨异,难以闻信。但启生石中,挚呱空桑,抑斯类矣。物之变化,宁以理求乎?溪水又合洭水。洭水又东南入阳山县,右合涟口,水源出县西北百一十里石塘村,东南流,水侧有豫章木,本径可二丈,其株根犹存,伐之积载,而斧迹若新。羽族
...更多
卷四十 渐江水、斤江水
江以南至日南郡二十水,禹贡山水泽地所在,江水出三天子都,《山海经》谓之浙江也。《地理志》云:水出丹阳黟县南蛮中,北径其县,南有博山,山上有石,特起十丈,上峰若剑杪。时有灵鼓潜发,正长临县,以山鼓为候,一鸣,官长一年,若长雷发声,则官长不吉。浙江又北历黟山,县居山之阳,故县氏之。汉成帝鸿嘉二年,以为广德国,封中山宪王孙云客王于此。晋太康中,以为广德县,分隶宣城郡。会稽陈业,洁身清行,遁迹此山。浙江又北径歙县东,与一小溪合。水出县东北翁山,西径故城南,又西南入浙江。又东径遂安县南。溪广二百步,上立杭以相通,水甚清深,潭不掩鳞,故名新定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唐大烈
清·郑鹏云
(宋)熊蕃
汪国垣
宋·王千秋
祝允明
元·程端礼
明·吕毖
(北齊)魏收
(清)石玉昆
(明)赵南星
元·杨清叟
清·陆陇其
宋·刘牧
宋·熊蕃
(宋)唐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