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五 五之二-毛诗正义
卷五 五之二
卷五 五之二
《毛诗正义》
卷五 五之二
《南山》,刺襄公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是恶,作诗而去之。
襄公之妹,鲁桓公夫人文姜也。襄公素与淫通。及嫁,公谪之。公与夫人如齐,夫人愬之襄公。襄公使公子彭生乘公而搤杀之,夫人久留於齐。庄公即位后乃来,犹复会齐侯于禚,于祝丘,又如齐师。齐大夫见襄公行恶如是,作诗以刺之。又非鲁桓公不能禁制夫人而去之。○
之行,下孟反。谪,直革反,责也,又张革反。乘,绳证反,一本作“彭生乘公”,乘则依字读。搤,於革反,《说文》云:“捉也。”《公羊传》云:“拉公幹而杀之。”沈又乌诣反。拉音郎答反。复,扶又反,下皆同。禚音灼,地名。行恶,下孟反,下“之行”皆同。
[疏]“《南山》四章,章六句”至“去之”。
○
正义曰:作《南山》诗者,刺襄公也。以襄公为鸟兽之行。鸟兽淫不避亲,襄公行如之,乃淫於己之亲妹,人行之恶,莫甚於此。齐国大夫逢遇君有如是之恶,故作诗以刺君。其人耻事无道之主,既作此诗,遂弃而去之。此妹既嫁於鲁襄公,犹尚淫之。亦犹鲁桓不禁,使之至齐,故作者既刺襄公,又非鲁桓。经上二章刺襄公淫乎其妹,下二章责鲁桓纵恣文姜。序以主刺襄公,故不言鲁桓。大夫遇是恶,作诗而去之,言作诗之意,以见君恶之甚,於经无所当也。
○
笺“襄公”至“去之”。
○
正义曰:以《弊笱》、《猗嗟》之序,知襄公所淫之妹,文姜是也。桓十八年《左传》云:“公与夫人姜氏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以告。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於车。”庄元年《公羊传》云:“夫人谮公於齐侯。公曰:‘同非吾子,齐侯之子也。’齐侯怒。与之饮酒。於其出焉,使公子彭生送之,於其乘焉,拉幹而杀之。”是公谪文姜,彭生搤杀公之事也。《春秋经》桓三年“秋,公子翚如齐逆女。九月,夫人姜氏至自齐”,是文姜以桓三年归鲁也。《左传》於桓十八年“如齐”之下始云“齐侯通焉”。笺知素与淫通者,以奸淫之事生於聚居,不宜既嫁始然,故知未嫁之前,素与淫通也。且桓六年九月经书“丁卯,子同生”,即庄公也。《猗嗟序》称“人以庄公为齐侯之子”,《公羊传》称桓公云“同非吾子”,明非如齐之后始与齐侯通也。但《左传》为“公谪”张本,故於“如齐”之下始言“齐侯通”耳。《公羊》“拉幹而杀之”,《史记》称“使公子彭生抱鲁桓公上车,摺其胁,公死於车”,摺与拉音义同。彼皆言拉杀,此言搤杀者,《说文》云:“搤,捉也。”何休云:“幹胁拉折声。”正谓手捉其胁而折,拉然为声,此指言杀状,故言搤也。夫人以桓十八年与公如齐,经书“公之丧至自齐”,传不言文姜来归。庄元年传云:“不书即位,文姜出故也。”庄公即位之时,犹在齐未来,故言“夫人久留於齐,庄公即位后乃来”也。其来年月,三传无文。庄元年经书“三月,夫人逊于齐”,《公羊传》云:“夫人固在齐矣。其言逊何?念母也。正月以存君,念母以首事。”何休及贾逵、服虔皆以为,桓公之薨,至是年三月期而小祥,公忧思少杀,念及於母,以其罪重,不可以反之,故书“逊于齐”耳。其实先在於齐,本未归也。至二年,“夫人会齐侯於禚”,是从鲁往之,则於会之前已反鲁矣。服虔云盖鲁桓公之丧从齐来,以文姜为二年始来。杜预以庄元年岁首即位之时,文姜来,公以母出之故,不忍即位。文姜於时感公意而来。既至,为鲁人所尤,故三月又逊於齐。谓文姜来而复去,非先在齐。二者说虽不同,皆是庄公即位之后乃来也。杜预创为其说,前儒尽不然也。郑於《丧服小记》之注引《公羊》正月存亲之事,则亦同於贾、服,至二年乃归也。《春秋》经“庄二年,夫人姜氏会齐侯於禚。四年,夫人姜氏享齐侯於祝丘。五年,夫人姜氏如齐师。”是夫人复会齐侯、如齐师也。以言齐侯淫於其妹,终说其淫之事。若然,按经“庄七年春,夫人姜氏会齐侯於防。冬,夫人姜氏会齐侯於穣”,亦是淫事。此不言者,略举其先三会,以包其后二会也。以《左传》於“会禚”之下“书奸也”,於会防之下言“齐志也”,杜预以为,意出於夫人则云“书奸”,意出於齐侯则云“齐志”。传举二端,其馀皆从之,则“祝丘”与“如齐师”,奸由从夫人;“防”、“穣”,奸发於齐侯。郑意或亦当然。今此笺又以经有非鲁桓之事,而序不言之,据夫人发文,故申其意,言大夫见襄公行恶如是,作诗以刺之;又非鲁桓公不能禁制文姜。言诗经有此二意也。而云“去之”者,叠序“去之”文,谓弃齐而去。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
兴也。南山,齐南山也。崔崔,高大也。国君尊严,如南山崔崔然。雄狐相随,绥绥然无别,失阴阳之匹。笺云:雄狐行求匹耦於南山之上,形貌绥绥然。兴者,喻襄公居人君之尊,而为淫泆之行,其威仪可耻恶如狐。○
崔,子虽反,又音佳。别,彼列反。泆音逸,下同。恶,乌路反,又如字。
○
鲁道有荡,齐子由归。
荡,平易也。齐子,文姜也。笺云:妇人谓嫁曰归。言文姜既以礼从此道嫁于鲁侯也。○
荡,徒党反,徐敕党反。易,夷豉反。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怀,思也。笺云:怀,来也。言文姜既曰嫁于鲁侯矣,何复来为乎?非其来也。
[疏]“南出”至“怀止”。
○
毛以为,南山、雄狐,各自为喻。言南山高大崔崔然,以喻国君之位尊高如山也。雄狐相随绥绥然,雄当配雌,理亦当然也。今二雄无别,失阴阳之匹,以喻夫当配妻。今襄公兄与妹淫,亦失阴阳之匹。以襄公居尊位而失匹配,故举淫事以责之。言鲁之道路有荡然平易,齐侯之子女文姜用此道而归嫁於鲁。既曰归於鲁止,自有夫矣,襄公何为复思之止?而与之会,为此淫乎?
○
郑以为,狐在山上为喻,言南山高大崔崔然,有雄狐在此山上,以求配耦,形貌绥绥然,其状可耻恶也。喻说在笺。既言公淫可恶,又责文姜会公。言鲁之道路有荡然而平易,齐子文姜从此道而归於鲁。既曰归於鲁止,当专意事夫,何为又复来止?责文姜之来会襄公也。
○
传“南山”至“之匹”。
○
正义曰:诗人自歌土风,山川不出其境,故云“南山,齐南山”。举南山形貌高大崔崔然,故知喻国君之位尊严,言其高大如南山也。绥绥是匹行之貌,今言雄狐相随绥绥然,明是二雄狐相匹,故云雄狐绥绥然,是二狐俱雄,无有别异,失阴阳之匹,以喻兄与妹淫,亦失阴阳之匹也。今定本云“失阴阳之正”,义亦通也。检此传文,无狐在山上之意,则各自为喻,异於郑也。对文则飞曰雌雄,走曰牝牡。散则可以相通。《牧誓》曰“牝鸡之晨”,飞得称牝,明走得称雄。僖十五年《左传》称“秦伯伐晋,筮之遇蛊,其繇曰:‘获其雄狐。’”亦谓牡为雄,与此同也。
○
笺“雄狐”至“如狐”。
○
正义曰:笺以南山、雄狐文势相连,则是狐在山上,不宜别以为喻。又狐必雄雌相从,无二雄相随之理,故以为狐求匹耦於南山之上,喻襄公淫泆於人君之位,其可耻恶如狐貌。以狐比之,《有狐》之传以“绥绥,匹行之貌”,则此言绥绥亦匹行之貌。言求匹耦者,正谓无雌相随,是求匹耦也。在高显之处,使人见之,是谓可恶也。
○
传“荡平”至“文姜”。
○
正义曰:以其说道路之貌,故以荡为平易,言地平而易,无险难也。文姜,齐女,故谓之齐子。传於诗“由”多训为“用”,此当言用此道以归鲁也。
○
传“怀,思”。
○
正义曰:《释诂》文。王肃云:“文姜既嫁於鲁,適人矣,何为复思与之会而淫乎?”
○
笺“怀来”至“其来”。
○
正义曰:“怀,来”,《释言》文。以归止谓文姜归,则怀止亦谓文姜怀,不宜谓襄公思,故易传以为非责文姜之来也。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
葛屦,服之贱者。冠緌,服之尊者。笺云:葛屦五两,喻文姜与侄娣及傅姆同处。冠緌,喻襄公也。五人奇,而襄公往,从而双之。冠屦不宜同处,犹襄公、文姜不宜为夫妇之道。○
屦,九具反。两,王肃如字,沈音亮。緌,如谁反。傅姆,上音付,下音茂。处,昌虑反,下同。奇,居宜反。鲁道有荡,齐子庸止。
庸,用也。
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笺云:此言文姜既用此道嫁於鲁侯,襄公何复送而从之,为淫泆之行?
[疏]“葛屦”至“从止”。
○
正义曰:屦以两只为具,五为数之奇。言葛屦服之贱,虽有五两,其数虽奇,以寇緌往配而双止,则非其宜,以喻文姜是襄公之妹,虽与侄娣傅姆有五人矣,其数虽奇,以襄公往配而双之,亦非其宜。襄公,兄也;文姜,妹也,兄妹相配,是非其宜。既云不宜相配,又责非理为淫。鲁之道路有荡然平易,齐子文姜用此道以归鲁止,既曰用此道以归鲁止,彼自有夫,襄公何为复从双止?责其复从文姜为淫泆之行。
○
传“葛屦”至“尊者”。
○
正义曰:贱宜对贵,尊当对卑。在身之服,上尊下卑。葛屦服之於足,葛又物之贱者,故以贱言之;冠緌服之於首,是服之最尊,所用之物贵,故以尊言之,亦令其贵贱尊卑互相见也。
○
笺“葛屦”至“之道”。
○
正义曰:屦必两只相配,故以一两为一物。緌必属之於冠,故冠緌其为一同。葛屦言五,冠緌言双,由是五为奇,故欲双之使耦也。奇,大数矣,独举五而言,明五必有象,故以喻文姜与侄娣傅姆五人俱是妇人,不宜以襄公往双之。云其数奇,以经有“五两”,故以五人解之。庄十九年《公羊传》曰:“诸侯一娶九女,二国往媵之,皆有侄娣从。侄者何?兄之子。娣者何?女弟也。”是诸侯夫人有侄有娣也。襄三十年《公羊传》曰:“宋灾,伯姬存焉。有司请出。伯姬曰:‘吾闻之,妇人夜出,不见傅姆不下堂。’傅至,姆未至,逮火而死。”是诸侯夫人有傅、姆也。《士昏礼》云:“姆在其右。”注云:“姆,妇人年五十无子,出而不复嫁,能以妇道教人者,若今时乳母矣。”士妻之姆如此,则诸侯夫人其姆亦当然也。《内则》云:“女子十年不出,傅姆教之,执麻枲,治丝茧。”则傅是姆类,亦当以妇人老者为之矣。何休云:“选老大夫为傅,大夫妻为姆。”以男子为傅,《书传》未有云焉。且大夫之妻当自处家,无由从女而嫁,使夫人动辄待之,何休之言,非礼意也。冠屦贵贱,不宜同处,由襄公与文姜,兄之与妹,不宜为夫妇之道。又襄公止复文姜耳,传不言淫其侄娣,又傅、姆老人,非襄公俦类,而云襄公双之者,正以侄、娣、傅、姆与文姜同是妇人,聚居一处,襄公乃以男子厕入其中,不宜与妹相耦。作者指言其不宜双文姜耳,非谓襄公於五人皆淫之。
○
笺“此言”至“之行”。
○
正义曰:上言曷又怀止,笺谓责文姜之来。此言曷又从止,以为责襄公从之者,以“怀止”与“归止”文连,归是文姜归鲁,故知怀是文姜来齐。此与“庸止”文连,庸是用道而往,则从是逐后从之,故知责襄公从之。言以意从送,与之为淫耳,非谓从之至鲁也。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
蓺,树也。衡猎之,从猎之,种之然后得麻。笺云:树麻者必先耕治其田,然后树之,以言人君取妻必先议於父母。○
蓺,鱼世反,本或作“艺”,技艺字耳。衡音横,注同,亦作“横”字,又一音如字,“衡”即训为“横”。《韩诗》云:“东西耕曰横。”从,足容反,注同。《韩诗》作“由”,云:“南北耕曰由。”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必告父母庙。笺云:取妻之礼,议於生者,卜於死者,此之谓告。○
取,七喻反,注下皆同。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鞠,穷也。笺云:鞠,盈也。鲁侯女既告父母而取,何复盈从令至于齐乎?非鲁桓。○
鞠,居六反。令,力呈反,下同。
[疏]“蓺麻”至“鞠止”。
○
毛以为,种麻之法如之何乎?必横纵猎其田亩,种之然后得麻,以兴娶妻之法如之何乎?必告庙,启其父母,娶之然后得妻。鲁桓既曰告庙而娶得之止,宜以妇道禁之,何为又使穷极邪意而至齐乎?止责鲁桓不禁制文姜。郑唯以“鞠”为“盈”为异,馀同。
○
传“蓺树”至“得麻”。
○
正义曰:此云“蓺麻”,后稷《生民》云“蓺之荏菽”,《大司徒》云“教稼穑树蓺”,则树蓺皆种之别名,故云蓺犹树也。在田逐禽谓之猎,则猎是行步践屦之名。衡,古横字也。衡猎之,纵猎之,谓既耕而东西践蹑概摩之也。古者推耒耜而耕,不宜纵横耕田,且《书传》未有谓耕为猎者,故知是摩猎之也。今定本云“重之然后得麻”,义虽得通,不如为“种”字也。
○
笺“取妻”至“谓告”。
○
正义曰:传以经云“必告父母”,嫌其唯告生者,故云“必告父母之庙”。笺又嫌其唯告於庙,故云“议於生者,卜於死者”,以足之。婚有纳吉之礼,卜而得吉,使告女家,是娶妻必卜之。《士冠礼》云“筮於庙门”,明卜亦在庙也。《曲礼》云“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故齐戒以告鬼神。昭元年《左传》说楚公子围将娶妻於郑,其辞云:“围布几筵,告於庄、恭之庙而来。”是娶妻自有告庙之法。而笺必以为卜者,以纳吉为六礼之一,故举卜言之。案《婚礼》受纳采之礼云:“主人筵於户西。”注云:“主人,女父也。筵,为神布席也。将以先祖之遗体许人,故受其礼於庙也。”其后诸礼皆转以相似,则礼法皆告庙矣。女家尚每事告庙,则夫家将行六礼,皆告於庙,非徒一卜而已。明以卜为大事,故特言之。
○
传“鞠,穷”。
○
正义曰:《释言》文。传意当谓鲁桓纵恣文姜,使穷极邪意也。
○
笺“鞠盈”至“鲁桓”。
○
正义曰:《释诂》文。笺以此责鲁桓之辞,不宜唯言文姜之穷极邪意,故易传以为盈,责鲁桓之盈纵文姜,不禁制之。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克,能也。笺云:此言析薪必待斧乃能也。○
析,星历反。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笺云:此言取妻必待媒乃得也。
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极,至也。笺云:女既以媒得之矣,何不禁制,而恣极其邪意,令至齐乎?又非鲁桓。
[疏]“析薪”至“极止”。
○
正义曰:言析薪之法如之何乎?非用斧不能斫之,以兴娶妻之法如之何乎?非使媒不能得之。鲁桓既曰使媒得之止,宜以妇道禁之,何为穷极邪意而至齐止?又责鲁桓不禁制文姜也。
○
传“极,至”。
○
正义曰:《释诂》文。笺言“恣极邪意,令至齐”者,中说极为至之义,恣解义之言,非经中极也。
《南山》四章,章六句。
《甫田》,大夫刺襄公也。无礼义而求大功,不修德而求诸侯,志大心劳,所以求者非其道也。
[疏]“《甫田》三章,章四句”至“其道”。
○
正义曰:《甫田》诗者,齐之大夫所作以刺襄公也。所以刺之者,以襄公身无礼义,而求己有大功,不能自修其德,而求诸侯从己。有义而后功立,惟德可以来人。今襄公无礼义、无德,诸侯必不从之。其志望大,徒使心劳,而公之所求者非其道也。大夫以公求非其道,故作诗以刺之。求大功与求诸侯,一也,若诸侯从之,则大功克立,所从言之异耳。求大功者,欲求为霸主也。天子衰,诸侯兴,故曰霸。《中候》“霸免”,注云:“霸,犹把也,把天子之事。”於时王室微弱,诸侯无主,齐是大国,故欲求之。郑以《国语》云“齐庄、僖於是乎小伯”,韦昭曰:“小伯主诸侯盟会。襄即庄孙、僖子,以父祖已作盟会之长,可以为霸业之基。又自以国大民众,负恃强力,故欲求为霸也。至其弟桓公,即求而得之。”是齐国可以为霸,但襄公无德而不可求耳。上二章刺其求大功,卒章刺其不能修德,皆言其所求非道之事。“劳心忉忉”,是志大心劳。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兴也。甫,大也。大田过度,而无人功,终不能获。笺云:兴者,喻人君欲立功致治,必勤身修德,积小以成高大。○
莠,羊九反。无田,音佃,下同。治,直吏反。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忉忉,忧劳也。笺云:言无德而求诸侯,徒劳其心忉忉耳。○
忉音刀。
[疏]“无田”至“忉忉”。
○
正义曰:上田谓垦耕,下田谓土地。以襄公所求非道,故设辞以戒之。言人治田,无得田此大田,若大田过度,力不充给,田必芜秽,维有莠草骄骄然。以喻公无霸德,思念远人,若思彼远人,德不致物,人必不至,维劳其心忉忉然。言人之欲种田求穣,必准功治田,穣乃可获,喻人君欲立功致治,必勤身修德,功乃可立。无德而求诸侯,徒劳其心也。责襄公之妄求诸侯也。
○
传“甫田”至“能获”。
○
正义曰:“甫,大”,《释诂》文。言“无田甫田”,犹《多方》云“宅尔宅田”。尔田,今人谓佃,食古之遗语也。禁人言“无田甫田”,犹下句云“无思远人”。无田与无思相对为喻。《周礼》授民田,“上地家百亩,中地家二百亩,下地家三百亩”。谓其人力堪治,故礼以此为度。过度,谓过此数而广治田也。
○
传“忉忉,忧劳”。
○
正义曰:《释训》云:“忉忉,忧也。”以言劳心,故云“忧劳也”。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
桀桀,犹骄骄也。○
桀,居竭反,徐又居谒反。无思远人,劳心怛怛。
怛怛,犹忉忉也。○
怛,旦末反。
婉兮娈兮,总角乷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婉娈,少好貌。总角,聚两髦也。乷,幼稚也。弁,冠也。笺云:人君内善其身,外修其德,居无几何,可以立功,犹是婉娈之童子,少自修饰,乷然而稚,见之无几何,突耳加冠为成人也。○
婉,於阮反。娈,力转反。緫,本又作搆,子孔反。乷,古患反。几,居岂反,注同。“见兮”,一本作“见之”。突,吐活反,注同;《方言》云“凡卒相见谓之突”,吐讷反。弁,皮眷反。髦音毛。少,诗照反。
[疏]“婉兮”至“弁兮”。
○
正义曰:言有童子婉然而少,娈然而好兮,緫聚其发,以为两角乷然兮,幼稚如此。与别,未经几时而更见之,突然已加冠弁为成人兮。言童子少自修饰,未几时而即得成人,以喻人君能善身修德,未几时而可以立功。今君不修其德,欲求有功,故刺之。
○
传“婉娈”至“弁冠”。
○
正义曰:《候人》传曰:“婉,少貌。娈,好貌。”此并训之,故言少好貌。《内则》云:“男女未冠笄者,緫角,衿缨。”冠所以覆发,未冠则緫角,故知“緫角,聚两髦”,言緫聚其髦以为两角也。“乷兮”与“緫角”共文,故为幼稚。《周礼》掌冠冕者,其职谓之弁师,则弁者冠之大号,故为弁冠也。《士冠礼》及《冠义》记士之冠云:“始加缁布冠,次加皮弁,次加爵弁。三加而后字之,成人之道也。”然则士有三加冠。此言“突若弁兮”,指言童子成人加冠而已,不主斥其一冠也。若犹耳也,故笺言“突耳加冠为成人”。《猗嗟》“颀若”,言若者,皆然耳之义,古人语之异耳。定本云“突而弁兮”,不作“若”字。
《甫田》三章,章四句。
《卢令》,刺荒也。襄公好田猎毕弋而不修民事,百姓苦之,故陈古以风焉。
毕,噣也。弋,缴射也。○
令音零。下同。好,呼报反。风,福凤反。噣,直角反,本亦作“浊”。毕,星名,何音犊。缴音灼。
[疏]“《卢令》三章,章二句”至“风焉”。
○
正义曰:作《卢令》诗者,刺荒也。所以刺之者,以襄公性好田猎,用毕以掩兔,用弋以射雁。好此游田逐禽,而不修治民之事,国内百姓皆患苦之,故作是诗,陈古者田猎之事,以风刺襄公焉。经三章,皆言有德之君,顺时田猎,与百姓共乐之事。
○
笺“毕,噣。弋,缴射”。
○
正义曰:《释天》云:“噣谓之毕。”李巡曰:“噣,阴气独起,阳气必止,故曰毕。毕,止也。”孙炎曰:“掩兔之毕,或谓之噣,因名星云。”郭璞曰:“掩兔之毕,或呼为噣,因星形以名之。”《月令》注云:“网小而柄长谓之毕。”然则此器形似毕星,孙谓以网名毕,郭谓以毕名网。郭说是也。出绳系矢而射鸟,谓之缴射也。
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卢,田犬。令令,缨环声。言人君能有美德,尽其仁爱,百姓欣而奉之,爱而乐之。顺时游田,与百姓共其乐,同其获,故百姓闻而说之,其乐令令然。○
缨,於盈反,又於政反。乐音洛,下同。说音悦。
[疏]“卢令”至“且仁”。
○
正义曰:言古者有德之君,顺时田猎,与百姓共乐同获,百姓闻而悦之。言吾君之卢犬,其环铃铃然为声。又美其君,言吾君其为人也,美好且有仁恩。言古者贤君田猎,百姓爱之,刺今君田猎,则百姓苦之。
○
传“卢田”至“令令然”。
○
正义曰:犬有田犬、守犬。《战国策》云:“韩国卢,天下之骏犬也。东郭逡,海内之狡兔。韩卢逐东郭,绕山三,越冈五,兔极於前,犬疲於后,俱为田父之所获。”是卢为田犬也。此言“铃铃”,下言“环”、“鋣”,铃铃即是环、鋣声之状。环在犬之颔下,如人之冠缨然,故云“缨环声”也。言人君有美德,以下言百姓所以悦君之意。《孟子·谓梁惠王》曰:“今王田猎於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頾而相告曰:‘吾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於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田猎於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忺忺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则百姓悦之也。今定本云“喻人君能有美德”,“喻”字误也。
卢重环,
重环,子母环也。○
重,直龙反,下同。其人美且鬈。
鬈,好貌。笺云:鬈读当为权。权,勇壮也。○
鬈音权,《说文》云:“发好貌。”
[疏]笺“鬈读”至“勇壮”。
○
正义曰:笺以诸言且者,皆辞兼二事,若鬈是好貌,则与美是一也。“且仁”、“且偲”,既美而复有仁才,则“且鬈”不得为好貌,故易之。《巧言》云:“无拳无勇。”其文相连,是鬈为勇壮也。以君能尽其仁爱,与百姓同乐,故美其“且仁”。以君身有勇壮,能捕取猛兽,故美其“且鬈”。以君善於射御,多有才能,故美其“且偲”。皆是猎时之事,故历言之。《大叔于田叙》云:“叔多才而好勇”,亦谓猎时有才勇也。
卢重鋣,
鋣,一环贯二也。○
鋣音梅。其人美且偲。
偲,才也。笺云:才,多才也。○
偲,七才反,《说文》云:“强也。”
[疏]传“鋣,一环贯二”。
○
正义曰:上言重环,谓“环相重”,故知谓“子母环”,谓大环贯一小环也。“重鋣”与“重环”别,则与子母之环文当异,故知“一环贯二”,谓一大环贯二小环也。《说文》亦云:“鋣,环也,一环贯二。”
《卢令》三章,章二句。
《敝笱》,刺文姜也。齐人恶鲁桓公微弱,不能防闲文姜,使至淫乱,为二国患焉。
○
敝笱,婢世反,徐符灭反,本又作“弊”,败也。笱音古口反,取鱼器也。恶,乌路反。
[疏]“《敝笱》三章,章四句”至“患焉”。
○
正义曰:作《敝笱》诗者,刺文姜也。所以刺之者,文姜是鲁桓夫人,齐人恶鲁桓公为夫微弱,不能防闲文姜,使至於齐,与兄淫乱,为二国之患焉,故刺之也。文姜淫乱,由鲁桓微弱使然。经三章,皆是恶鲁桓以刺文姜之辞。《夏官·虎贲氏》云:“舍则守王闲。”注云:“舍,王出所止宿处也。闲,梐枑也。”《天官·掌舍》“掌王之会同之舍,设梐枑再重”,杜子春云:“梐枑谓行马。玄谓行马再重者,以周卫有外内列。周卫,防守之物,名之曰闲。”则闲亦防禁之名,故此及《猗嗟》之序皆防闲并言之也。齐则襄公通妹,鲁则夫人外淫。桓公见杀於齐,襄公恶名不灭,是为二国患也。文姜既嫁於鲁,齐人不当刺之,由其兄与妹淫,齐人恶君而复恶文姜,亦所以刺君,故编之为襄公诗也。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
兴也。鳏,大鱼。笺云:鳏,鱼子也。鲂也,鳏也,鱼之易制者,然而敝败之笱不能制。兴者,喻鲁桓微弱,不能防闲文姜,终其初时之婉顺。○
鲂音房。鳏,毛古顽反,郑古魂反。易,夷豉反。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如云,言盛也。笺云:其从,侄娣之属。言文姜初嫁于鲁桓之时,其从者之心意如云然。云之行,顺风耳。后知鲁桓微弱,文姜遂淫恣,从者亦随之为恶。○
从,才用反,注下皆同。
[疏]“敝笱”至“如云”。
○
毛以为,笱者捕鱼之器。弊败之笱在於鱼梁,其鱼乃是鲂鳏之大鱼,非弊败之笱所能制,以喻微弱之君为其夫婿,其妻乃是强盛之齐女,非微弱之夫所能制,刺鲁桓之微弱,不能制文姜也。又言文姜难制之意。齐子文姜初归於鲁国止,其从者庶姜庶士,其数众多如云然,以此强盛,故鲁桓不能禁也。
○
郑以为,弊败之笱在於鱼梁,其鱼乃是鲂鳏之小鱼。鲂鳏自是鱼之易制者,但笱以弊败,不能制,以喻文姜是妇人之易制者,但由鲁桓以微弱不能制。由其不制文姜,故令从者亦恶。齐子文姜初归於鲁国止,其从者之心如云然。云行顺风东西,从者随嫡善恶,由文姜淫泆,故从者亦淫。
○
传“鳏,大鱼”。
○
正义曰:《孔丛子》云:“卫人钓於河,得鳏鱼焉,其大盈车,子思问曰:‘如何得之?’对曰:‘吾下钓垂一鲂之饵,鳏过而不视。又以豚之半,鳏则吞矣。’子思叹曰:‘鱼贪饵以死,士贪禄以亡。’”是鳏为大鱼也。传以鳏为大鱼,则以大为喻。王肃言:“鲁桓之不能制文姜,若弊笱之不能制大鱼也。”
○
笺“鳏鱼”至“婉顺”。
○
正义曰:“鳏,鱼子”,《释鱼》文。李巡曰:“凡鱼之子总名鲲也。鲲、鳏字异,盖古字通用。或郑本作‘鲲’也。《鲁语》云:‘宣公夏滥於泗渊,里革断其罟而弃之,曰:鱼禁鲲<鱼面>,鸟翼鷇卵,蕃庶物也。’”是亦以鲲为鱼子也。毛以鲲为大鱼,郑以鲲为鱼子而与鲂相配,则鲂之为鱼,中鱼也,故可以为大亦可以为小。陆机《疏》云:“鲂,今伊、洛、济、颍鲂鱼也,广而薄,肥恬而少力,细鳞,鱼之美者。辽东梁水鲂特肥而厚,尤美於中国鲂,故其乡语曰‘居就粮梁水鲂’是也。”笺以一鳏若大鱼,则强笱亦不能制,不当以弊败为喻。且鲂、鲲非极大之鱼,与鳏不类,故易传以为小鱼易制,喻文姜易制,但鲁桓微弱,不能防闲文姜,使终其初时之婉顺。文姜素与兄淫,而云“初时婉顺”者,在齐虽则先淫,至鲁必将改矣,但知桓公微弱,后复更为淫耳。
○
传“如云,言盛”。
○
正义曰:传以如云言盛,谓其从者多,强盛而难制。孙毓云:“齐为大国,初嫁宠妹,庶姜庶士盛如云雨,故妹来自由,桓公不能禁制。”言从者之盛,传意当然。文姜归鲁之日,襄公未为君,言宠妹则非也。
○
笺“其从”至“为恶”。
○
正义曰:侄娣之外,更当有侍御贱妾,故云“其从,侄娣之属”。笺以作诗者主刺文姜之恶,而言其从如云,明以文姜恶甚,疾其败损族类,故易传以为从者亦随文姜为恶。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
鲂鱮,大鱼。笺云:鱮,似鲂而弱鳞。○
鱮,象吕反,《广雅》云“鰱也”,音连。
[疏]笺“鱮,似鲂而弱鳞”。
○
正义曰:陆机《疏》云:“鱮似鲂,厚而头大,鱼之不美者,故里语曰‘网鱼得鱮,不如啗茹’。其头尤大而肥者,徐州人谓之鲢,或谓之鳙。幽州人谓之鸮<后鸟>,或谓之胡鳙。”
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如雨,言多也。笺云:如雨,言无常,天下之则下,天不下则止,以言侄娣之善恶,亦文姜所使止。
[疏]笺“如雨”至“使止”。
○
正义曰:侄娣之善恶,亦文姜所使,今定本云“所使止”,於义是也。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
唯唯,出入不制。笺云:唯唯,行相随顺之貌。○
唯唯,维癸反,沈养水反,《韩诗》作“遗遗”,言不能制也。
[疏]传“唯唯,出入不制”。
○
正义曰:上二章言鱼名,此章言鱼貌,令其上下相充也。唯唯,正是鱼行相随之貌耳。传以弊笱不能制大鱼,故云出入不制。笺以为小鱼,故行相随顺之貌。各从其义,故为辞异耳。其於唯唯,义亦同也。
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水,喻众也。笺云:水之性可停可行,亦言侄娣之善恶在文姜也。
《敝笱》三章,章四句。
《载驱》,齐人刺襄公也。无礼义故,盛其车服,疾驱於通道大都,与文姜淫播其恶於万民焉。
故犹端也。○
驱,欺具反,又如字,下皆同,本亦作“駈”。播,波佐反。
[疏]“《载驱》四章,章四句”至“民焉”。
○
正义曰:《载驱》诗者,齐人所作以刺襄公也。刺之者,襄公身无礼义之故,乃盛饰其所乘之车与所衣之服,疾行驱驰於通达之道,广大之都,与其妹文姜淫通,播扬其恶於万民焉,使万民尽知情,无惭耻,故刺之也。国人刺君,乃是常事,诸序未有举国之名言其民刺君。此独云“齐人刺襄公”者,以文姜鲁之夫人,襄公往入鲁境,以其齐、鲁交错,须言齐以辨嫌。无礼义,盛其车服者,首章次句与次章上二句是也。疾驱,首章上句是也。於通道大都,下二章上二句是也。经因駈车而言车饰,故先言载驱。序以美其车服然后驱之,且欲见其驱车所往之处,故令疾驱与通道大都为句而后言之。经有车马之饰而已,无盛服之事。既美其车,明亦美其服,故协句言之。四章下二句皆言文姜来会齐侯,是与文姜淫之事,大都通道人皆见之,是播其恶於万民也。
○
笺“故犹端”。
○
正义曰:诸言“故”者,多是因上文以生下事。此“故”乃与上为句,非生下之辞,是以笺特释之。“无礼义故”,犹言无礼义端,端谓头绪也。《论语》“叩其两端”,谓动发本末两头也。《标有梅》笺云“女年二十而无嫁端”,为无嫁之头绪。此亦谓无礼义之头绪也,故盛服而与妹淫通也。
载驱薄薄,簟茀朱韆。
薄薄,疾驱声也。簟,方文蓆也。车之蔽曰茀。诸侯之路车,有朱革之质而羽饰。笺云:此车襄公乃乘焉,而来与文姜会。○
薄,普各反,徐扶各反。茀音弗。韙,苦郭反,革也。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发夕,自夕发至旦。笺云:襄公既无礼义,乃疾驱其乘车以入鲁竟。鲁之道路平易,文姜发夕由之往会焉,曾无惭耻之色。○
发,《韩诗》云:“发,旦也。”其乘,绳证反,或音绳。竟音境,本亦作“境”。易,夷豉反,下“乐易”同。
[疏]“载驱”至“发夕”。
○
正义曰:言襄公将与妹淫,则驱驰其马,使之疾行,其车之声薄薄然,用方文竹簟以为车蔽,又有朱色之革为车之饰。公乘此车马往就文姜,鲁之道路有荡然平易,齐子文姜乃由此道发夕至旦来与公会。公与妹淫,曾无愧色,故刺之。
○
传“薄薄”至“羽饰”。
○
正义曰:薄薄,车声状。序言疾駈,故云疾驱。駈与驱音义同,皆谓駈马疾行也。《斯干》说铺席燕乐之事云:“下莞上簟。”簟字从竹,用竹为席,其文必方,故云方文席也。车之蔽曰茀,谓车之后户也。《说文》云:“韙,革也。”兽皮治去毛曰革,韙是革之别名。此说齐君之车,而云朱韙,故云诸侯之路车有朱革之质而羽饰。谓以皮革为本质,其上又以翟羽为之饰也。《释器》云:“舆革,前谓之鞎,后谓之茀。”李巡曰:“舆革前,谓舆前以革为车饰曰鞎。茀,车后户名也。”郭璞曰:“鞎,以韦靶车轼也。茀,以韦靶后户也。”又云:“竹前谓之御,后谓之蔽。”李巡曰:“竹前,谓编竹当车前以拥蔽,名之曰御。御,止也。”孙炎曰:“御,以簟为车饰也。”郭璞曰:“蔽,以簟衣后户也。”如《尔雅》之文,车前后之饰,皆有革有簟,故此说车饰云“簟茀朱韙”也。彼文革饰后户谓之茀,竹饰后户谓之蔽,则茀、蔽异矣。此言车之蔽曰茀,茀、蔽为一者,彼因革与竹别而异其文耳,其实革竹同饰后户,俱为车之蔽塞,故此传茀、蔽通言之。《春官》巾车掌王后之车辂,有重翟、厌翟。《硕人》说卫侯夫人云“翟茀以朝”。是妇人之车有翟羽饰矣。经、传不言诸侯路车有翟饰者,今传言羽饰,必当有所案据,不知出何书也。
○
传“发夕”至“至旦”。
○
正义曰:此言发夕,谓夕时发行,故为发夕至旦。《小宛》云“明发不寐”,谓此至明之开发,未尝寝寐,故为发夕至明。所以立文不同,皆为夕发至旦。
○
笺“襄公”至“之色”。
○
正义曰:知入鲁境者,以下言“汶水汤汤”,则会在汶侧。齐在鲁北,水北曰阳。僖元年《左传》称公赐季友汶阳之田,当齐襄公之时,汶水之北尚是鲁地,故知襄公乘车入鲁境也。於“鲁道”之下,即言“发夕”,是则夜行在道,言其疾趋齐侯之意,故言文姜发夕而往会焉。兄则盛饰而往,妹则疾行会之,是其无惭耻之色。
四骊济济,垂辔沵沵。
四骊,言物色盛也。济济,美貌。垂辔,辔之垂者。沵沵,众也。笺云:此又刺襄公乘是四骊而来,徒为淫乱之行。○
骊,力驰反。济,子礼反,注同。尔尔,本亦作“沵”,同,乃礼反。徒,一本作“从”,两通。行,下孟反。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言文姜於是乐易。然笺云:此岂弟犹言发夕也。岂读当为闿。弟,《古文尚书》以弟为圉。圉,明也。○
岂,开改反,乐也。弟如字,或音待易反。乐音洛。闿音开。圉音亦。
[疏]“四骊”至“岂弟”。
○
毛以为,襄公将与妹淫,乘其一驷之马,皆是铁骊之色,其马济济然而美,又四马垂其六辔沵沵然而众。为此盛饰,往就文姜。鲁之道路有荡然平易,齐子文姜於是乐易然来与兄会,曾无惭色,故刺之。
○
郑唯恺悌为异。言文姜开明而往会之。馀同。
○
传“四骊,言物色盛也”。
○
正义曰:《夏官·校人》云:“凡军事,物马而颁之。”注云:“物马齐其力。”言四言骊,道其物色俱盛也。
○
笺“此岂”至“明也”。
○
正义曰:笺以为,齐子恺悌,文在鲁道之下,则恺悌为在道之事。若是其心乐易,非独在道为然。且上云“发夕”,此当为发夕之类,故云“此恺悌犹发夕”,言与其馀恺悌不同也。恺悌之义,与发夕不类,故读恺为闿易,称闿物成务。《说文》云:“闿,开也。”《古文尚书》即今郑注《尚书》是也,无以悌为圉之字。唯《洪范》稽疑论卜兆有“五曰圉”,注云:“圉者,色泽光明。”盖古文作“悌”,今文作“圉”。贾逵以今文校之,定以为“圉”,故郑依贾氏所奏,从定为“圉”,於古文则为“悌”,故云“《古文尚书》以悌为圉。圉,明也”。上言发夕,谓初夜即行。此言闿明,谓侵明而行,与上古文相通也。《释言》云:“恺悌,发也。”舍人、李巡、孙炎、郭璞皆云“闿,明。发,行”。郭璞又引此诗云“齐子恺悌”,是闿亦为行之义也。今定本云:“此恺悌,发也,犹言发夕。”又云:“悌,《古文尚书》以为圉。”更无悌字,义并得通。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
汤汤,大貌。彭彭,多貌。笺云:汶水之上盖有都焉,襄公与文姜时所会。○
汶音问,水名。汤,失章反。彭,必旁反。
[疏]笺“汶水”至“所会”。
○
正义曰:序言“疾驱於通道大都”,“行人彭彭”,是为通道;“汶水汤汤”,傍有大都,可知。若其不然,不应辄言汶水,故云“汶水之上盖有都焉,襄公与文姜时所会处也。”此襄公入於鲁境,往会文姜,若是鲁桓尚存,不应公然如此。此篇所陈,盖是庄公时事,亦不知大都为何邑,故笺不言之。
鲁道有荡,齐子翱翔。
翱翔,犹彷徉也。○
彷音旁。徉音羊。
汶水滔滔,行人儦々。
滔滔,流貌。儦々,众貌。○
滔,吐刀反。儦,表骄反,《说文》云:“行貌。”鲁道有荡,齐子游敖。
《载驱》四章,章四句。
《猗嗟》,刺鲁庄公也。齐人伤鲁庄公有威仪技艺,然而不能以礼防闲其母,失子之道,人以为齐侯之子焉。
○
猗,於宜反,字或作“欹”。技,其绮反。
[疏]“《猗嗟》三章,章六句”至“子焉”。
○
正义曰:见其母与齐淫,谓为齐侯种胤,是其可耻之甚,故齐人作此诗以刺之也。礼,妇人夫死从子,子当防母奸淫。庄公不能防禁,是失为人子之道。经言猗嗟,是叹伤之言也。言其形貌之长,面目之美,善於趋步,是有威仪也。言其善舞善射,是有技艺也。言“展我甥兮”,拒时人以为齐侯之子也。以其齐人所作,故系之於齐。襄公淫之,故为襄公之诗也。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
猗嗟,叹辞。昌,盛也。颀,长貌。笺云:昌,佼好貌。○
颀音祈。佼,古卯反,本又作“姣”。抑若扬兮,
抑,美色。扬,广扬。○
抑,於力反。美目扬兮。
好目扬眉。
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跄,巧趋貌。笺云:臧,善也。○
趋,本又作“趍”,七须反,又七遇反。跄,七羊反。
[疏]“猗嗟”至“臧兮”。
○
正义曰:齐人伤鲁庄公。猗嗟此庄公之貌甚昌盛兮,其形状颀然而长好兮。抑然而美者其额上扬广兮,又有美目扬眉兮。巧为趋步,其举动跄然兮,射则大善兮。威仪技艺,其美如此,而不能防闲其母,使之淫乱,是其可嗟伤也。
○
传“猗嗟”至“长貌”。
○
正义曰:猗是心内不平,嗟是口之喑哑,皆伤叹之声,故为叹辞。若犹然也。此言颀若长兮,《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说文王之状云:“黯然而黑,颀然而长。”是之为长貌也。今定本云“颀而长兮”,“而”与“若”义并通也。
○
笺“昌,佼好貌”。
○
正义曰:传昌为盛,不言为其貌,故申足之云:“佼好貌。”
○
传“抑,美色。扬,广扬”。
○
正义曰:扬是颡之别名,抑为扬之貌,故知抑为美色。颡贵阔,故言“扬,广扬”。
○
传“好目扬眉”。
○
正义曰:“美目扬兮”,目扬俱美,传欲辨扬是眉,故省其文言“好目扬眉”。既言目扬皆好,又传解扬为眉,盖以眉毛扬起,故名眉为扬。
○
传“跄,巧趋貌”。
○
正义曰:《曲礼》云“士跄跄”,今与趍连文,故知“跄,巧趋貌”。《曲礼》注又云:“行而张足曰趋。”趋,今之捷步,则“趋,疾行也”。礼有徐趋、疾趋,为之有巧有拙,故美其“巧趋跄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
目上为名。目下为清。
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二尺曰正。外孙曰甥。笺云:成犹备也。正,所以射於侯中者,天子五正,诸侯三正,大夫二正,士一正。外皆居其侯中参分之一焉。展,诚也。姊妹之子曰甥。容貌技艺如此,诚我齐之甥。言诚者,拒时人言齐侯之子。○
射,食亦反,注“所射”、“每射”同。正音征,注同。画五采曰正。参,七南反,又音三。
[疏]“猗嗟”至“甥兮”。
○
正义曰:齐人伤鲁庄公。猗嗟此庄公目上之名甚平博兮,又有美目及目下之清亦美兮,威仪容貌既备足兮,又善於为射,终日射侯,其矢不出正之内兮,此又诚是我齐之外甥兮。威仪技艺如此,又实是齐之外甥,不能使母不淫,令人以为齐侯之子,是其可嗟伤也。
○
传“目上”至“为清”。
○
正义曰:《释训》云:“猗嗟名兮,目上为名。”孙炎云:“目上平博。”郭璞曰:“眉眼之閒。”《尔雅》既释如此,清又与目共文,名既目上,则清为目下。
○
传“二尺”至“曰甥”。
○
正义曰:正者,侯中所射之处。经典虽多言正鹄,其正之广狭则无文。郑於《周礼》考之,以为大射则张皮侯而设鹄,宾射则张布侯而画正。正大如鹄,三分侯广而正居一焉。侯身长一丈八尺者,正方六尺。侯身一丈四尺者,正方四尺六寸大半寸。侯身一丈者,正方三尺三寸少半寸。正以彩画为之。其外之广虽则不同,其内皆方二尺。尾於正鹄之事,唯此言“二尺曰正”耳。既无明说可以同之郑焉。郑言正之内方二尺者,亦更无明文,盖应顾此传耳。姊妹之子名之曰甥。传言“外孙曰甥”者,王肃云:“据外祖以言也。”谓不指襄公之身,总据齐国为信。外孙得称甥者,案《左传》云:“以肥之得备弥甥。”孙毓云:“姊妹之子曰甥。谓吾舅者,吾谓之甥。此《尔雅》之明义,未学者之所及,岂毛公之博物,王氏之通识,而当乱於此哉!抑者以襄公虽舅,而鸟兽其行,犯亲乱类,使时人皆以为齐侯之子,故绝其相名之伦,更本於外祖以言也。”凡异族之亲皆称甥。然此是毛传之言,不应代诗人为绝其相名之伦。孙毓之言非也。
○
笺“正所”至“之子”。
○
正义曰:《夏官·射人》“以射法治射义。王以六耦射三侯,乐以《驺虞》,九节五正。诸侯以四耦射二侯,乐以《貍首》,七节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乐以《采蘯》,五节二正。士以三耦射犴侯,乐以《采蘩》,五节二正”。是天子以下所射之正数也。彼文大夫士同射二正。今定本云“大夫二正,士一正”,误耳。“外皆居其侯中三分之一”者,其外畔准侯广狭,各居其侯三分之一,其内皆方二尺,故彼注云九节、七节、五节者,奏乐以为射节之差。三侯者,五正三正二正之侯也。二侯者,三正二正之侯也。一侯者,二正而已。画五正之侯者,中朱、次白、次苍、次黄,玄居外。三正者,损玄、黄;二正者,去白、苍,而画以朱、绿,其外之广皆居侯中三分之一。郑言中二尺,是中央之采方二尺以外,准其采之多少,正之广狭,均布之以至於外畔也。言居侯三分之一,侯之广狭则有三等不同。五正之侯则方一丈八尺,三正之侯方一丈四尺,二正之侯则方一丈。知者,以大射之鹄,宾射之正,虽其侯正、鹄不同,侯道远近一也。《仪礼》大射礼者,诸侯射礼。经曰:“司马命量人量侯道,以貍步,大侯九十,糁七十,犴五十。”《乡射记》记射之侯云:“侯道五十弓。”则《大射》所云九十、七十、五十皆谓弓也。诸侯大射三侯之道,既有九十、七十、五十,则王射亦张三侯,其道之数亦当然,故《射人》注云:“量侯道者,以弓为度。九节者,九十弓。七节者,七十弓。五节者,五十弓。弓之下制长六尺。”是侯道远近有三等不同也。《乡射记》又云:“弓二寸以为侯中。”侯中谓侯身也。乡射之侯既弓取二寸,则馀侯亦当然。《天官·司裘》注说大射之侯,引《乡射记》曰:“弓二寸以为侯中。”则九十弓者,侯中广丈八尺;七十弓者,侯中广丈四尺;五十弓者,侯中广一丈。大射既然,则宾射亦尔。《考工记》云:“梓人为侯,广与崇方,三分其广,而鹄居一焉。”《司裘》掌大射之礼云:“设其鹄。”《射人》治宾射之仪则云:“五正、三正、二正。”有正者无鹄,有鹄者正,则正与鹄大小同矣。故《射人》注云:“鹄乃用皮,其大如正。”鹄居侯中三分之一,则知正亦在侯三分之一,各准其侯之广狭而画之耳。谓之正者,《射人》注云:“正之言正也。射者内志正则能中。”《大射》注云:“正者,正也。亦鸟名。齐、鲁之间名题肩为正。正鸟之捷黠者,射之难中,以中为俊,故射取名焉。”大射射鹄,宾射射正,此言“不出正兮”,据宾射为文也。“展,诚”,《释诂》文。“姊妹之子为甥”,《释亲》文。上说容貌技艺,下言“展我甥兮”,纵令无技艺,亦是其甥,但作者既美其身业技艺,又言实是其甥,伤不防闲其母,而令人以为齐侯之子,故言诚我齐之外甥。为齐之甥信不虚矣。而云诚实是者,拒时人言是齐侯之子耳。
猗嗟娈兮!
娈,壮好貌。
清扬婉兮。
婉,好眉目也。
舞则选兮,射则贯兮。
选,齐。贯,中也。笺云:选者,谓於伦等最上。贯,习也。○
选,雪恋反。贯,毛古乱反,郑古患反。中,张仲反。
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四矢,乘矢。笺云:反,复也。礼射三而止。每射四矢,皆得其故处,此之谓复射。必四矢者,象其能御四方之乱也。○
反如字,《韩诗》作“变”。变,易。御,鱼吕反。乘,绳证反。处,昌虑反。
[疏]“猗嗟”至“乱兮”。
○
毛以为,齐人伤鲁庄,公猗嗟此庄公容貌娈然而好兮,其清扬眉目之閒婉然而美兮,其舞则齐於乐节兮,其射则中於正鹄兮。非徒能中而已,每番重射四矢,皆反复其故处兮。善射如此,足以捍御四方之乱兮。威仪技艺如此,而不能防闲其母,故刺之。
○
郑唯“舞则选兮”二句为异。言舞则伦等之中上选兮,其射即贯习为之兮。馀同。
○
传“选,齐。贯,中”。
○
正义曰:传选之为齐,其训未闻,当谓其善舞齐於乐节也。贯谓穿侯,故为中也。
○
笺“选者”至“贯习”。
○
正义曰:笺以美其善舞,当谓舞能胜人,故易传以为伦等之中上选也。“贯,习”,《释诂》文。
○
传“四矢,乘矢”。
○
正义曰:乘车必驾四马,因即谓四马为乘。《大射》、《乡射》皆以四矢为乘矢,故传依用之。
○
笺“礼射”至“之乱”。
○
正义曰:大射皆三番,射讫,止而不复射,是“礼射三而止”也。必三而止者,案《仪礼·大射》初使三耦射之而未释获,射讫,取矢以复。君与卿大夫等射,释获,饮不中者。讫,君与卿大夫等又射,取中於乐节。注云:“君子之於事也,始取苟能中,课有功,终用成法,教化之渐也。”然则初射惟三耦,其后两番君始与卿大夫等射。此言“礼射三而止”,通三耦等为言。射法三而止,而云“终日射侯”者,美其久射而常中,非礼射终一日也。每射四矢,皆复故处,言常中正鹄也。又解射礼必用四矢者,“象其能御四方之乱”,故诗人以庄公四矢皆中,即云“以御乱兮”,美庄公善射,言其堪御乱也。《内则》云:“男子生,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注云:“天地四方,男子所有事。”彼於初生之时,以上下四方男子皆当有事,故用六矢以示意。射礼则象能御乱,上下无乱,不复须象之故也。
《猗嗟》三章,章六句。
齐国十一篇,二十四章,百四十三句。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金·圆明老人
宋·强幼安
汉·司马迁
明·陈汝元
清·台隆阿
宋·绍昙
清·觉罗乌尔通阿
清·郭麟
明·乔应甲
唐·刘肃
宋·朱端章
明·蔡德清
后秦·佛陀耶舍
朱履贞
明·徐渭
清·自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