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大明会典卷之九十-大明会典
大明会典卷之九十
陵坟等祀 陵寝【后妃太子诸王公主坟附】 熙祖陵、在今凤阳府泗州蠙城之北。洪武初号曰 祖陵。 【今号其山曰基运】 即 祖陵望祭 德祖 懿祖二陵。设泗州祠祭署、置奉祀一员、陵户二百九十三户、供洒扫。每岁冬至正旦、以三太牢。清明中元孟冬、及每月朔朢、以三少牢、本署官行礼。 仁祖陵、在中都凤阳府太平乡。洪武初号曰 英陵。寻改 皇陵。 【今号其山曰翔圣】 设皇陵卫、并祖祭署奉祀一员、祀丞三员。置陵户三千三百四十二户、供直宿洒扫。内选礼生二十四名、供祭祀执事。每岁冬至止旦以太牢、清明中元孟冬以少牢、俱署官行礼。朔朢以少牢、中都留守司官行礼。弘治元年、 敕内官一员监护。凡官员以公事经过者、俱謁 陵 ○ 太祖高皇帝陵曰孝陵、在南京钟山之阳。 【今号神烈山】 高皇后马氏合葬。设神宫监、孝陵卫、及祠祭署。每岁 圣旦正旦孟冬忌辰、酒果行香清明中元冬至、太牢致祭。特遣勋旧大臣一员行礼。南京各衙门文武官俱陪祭。 国有大事、遣大臣祭告。 亲王之国过南京者、官员以公事入城者、俱謁 陵。出城者诣辞 ○成祖文皇帝陵曰长陵、在京畿之昌平县。 【今升為州】 初永乐七年营山陵於昌平之黄土山、封其山曰天寿山、遂葬焉。是為 长陵。 文皇后徐氏合葬。其后 诸陵、皆在 天寿山。 仁宗昭皇帝陵曰献陵。 昭皇后张氏合葬。 宣宗章皇帝陵曰景陵。 章皇后孙氏合葬。 英宗睿皇帝陵曰裕陵。 睿皇后钱氏合葬。 孝肃皇后周氏祔葬。 宪宗纯皇帝陵曰茂陵。 纯皇后王氏合葬。 孝穆皇后纪氏 孝惠皇后邵氏俱祔葬。 孝宗敬皇帝陵曰泰陵。 敬皇后张氏合葬。 武宗毅皇帝陵曰康陵。 毅皇后夏氏合葬。 世宗肃皇帝陵曰永陵。 肃皇后陈氏合葬。 孝烈皇后方氏 孝恪皇后杜氏俱祔葬。初 世宗作寿宫于 长陵东南之阳翠岭。嘉靖二十七年葬 孝烈皇后。是為 永陵。隆庆元年奉安 世宗皇帝梓宫。乃自 天寿山西南袄儿峪、迁 肃皇后梓宫合葬。 孝恪皇后自金山迁祔焉。 穆宗庄皇帝陵曰昭陵。 庄皇后李氏合葬 ○ 诸陵各设神宫监并卫、及祠祭署。凡清明中元冬至、太牢致祭。遣官行礼。文武衙门堂上官各一员、属官各一员、分诣陪祭。忌辰及 圣旦正旦孟冬、亦遣官行礼。止用香烛酒果、无帛。各衙门官不陪祭。 诸王之国、诣 诸陵謁辞。嘉靖十五年三月 上躬行春祭礼。七月改 命春以清明、秋以霜降、遣官行礼。各衙门官陪祭。其中元冬至等节、遣官行礼。俱不陪祭。九月 上躬行秋祭礼。自 奉慈殿迁 孝肃皇后神主于 裕陵、 孝穆皇后 孝惠皇后神主于 茂陵、躬行奉慰礼。十七年二月 上躬行春祭礼。改 陵殿曰 (左社去土右夌)恩殿、门曰 (左社去土右夌)恩门。四月建 成祖文皇帝圣蹟亭於平臺山、率从官行祭礼 ○睿宗献皇帝陵曰显陵、在湖广承天府之松林山。 【今号纯德山】 献皇后蒋氏合葬。建 享殿。设神宫监、显陵卫、祠祭署。置奉祀一员、以戚属為之、给署印。设礼生二十四名、供祭祀执事。陵户六十户、供洒扫。校尉二十名、供巡视。嘉靖十八年陞戚属為都督僉事、给钦差纯德山掌祀关防、职专守护。始於太常寺选补奉祀、及增祀丞一员、如 七陵之制。二十七年照 长陵制。设左司乐一员、右司乐三员、俳长四名、色长十四名、教师十六名、供祀、铸给显陵供祀教坊司印信。每岁清明霜降 二圣忌辰、遣镇守湖广勋臣行礼。勋臣有故、以守护奉祀官代行。奉祀官有故、则分守官代 圣旦正旦中元孟冬冬至、遣守护奉祀官行礼 ○ 恭让章皇后陵寝在金山。祭遣内官行礼。嘉靖二十五年、令於 未央宫庄田六百五顷九十七亩内、量拨一半供奉香火 ○景皇帝陵寝在金山。 景皇后合葬。祭遣仪宾行礼。 【今遣駙马及皇亲】 ○ 宪庙废后吴氏葬金山。祭以素羞。遣内官行礼 ○ 世庙继后张氏葬金山。祭以牲醴。遣内官行礼 ○ 孝陵四十妃嬪、惟二妃葬陵之东西。餘俱从葬。 长陵十六妃、俱从葬。 献陵七妃、三葬金山。餘俱从葬 景陵八妃、一葬金山。餘俱从葬。 裕陵以后妃、无从葬者。 裕陵十八妃、一葬绵山。餘俱金山。 茂陵十四妃、一葬陵之西南。餘俱金山。 康陵一妃葬金山。 显陵一妃葬金山。 永陵三十妃二十六嬪、惟五妃葬 天寿山之袄儿峪。餘俱金山。 昭陵诸妃葬金山。先是妃皆自為坟。 宪庙十三妃、始同為一墓。嘉靖三十年、以古世妇御妻皆九、宜九妃為一墓、同一享殿、内作七室两厢等各备。於是金山预造五墓、墓各九数、以次葬焉。先是从葬诸妃、岁时俱享于殿内。其别葬者、俱遣内官祭以牲醴。嘉靖十七年始 命併入各 陵、从祭 (左社去土右夌)恩殿之两傍、以红纸牌书曰、 大明某宗皇帝第几妃之位。祭毕焚之。隆庆六年改造木位、刻列名号、置各陵永远从祀。其 世庙诸妃、并迁祔 永陵、各置木位配享 ○ 阿保诸夫人俱葬金山。惟清明霜降、遣内官以牲醴祭之。其餘一用素羞 ○ 懿文太子陵在 孝陵之左。祭如 孝陵。四孟岁暮忌辰加牲焉。 孝陵祠祭署兼主之。 怀献世子 悼恭太子俱葬金山。 哀冲太子 庄敬太子初俱葬金山、后迁袄儿峪、祔其 母妃墓傍。 宪怀太子葬金山。俱祭以牲醴。遣内官行礼。惟 悼恭用素羞。 哀冲庄敬、遣皇亲行礼 ○蘄献王 越靖王贞惠妃吴氏 滕怀王 卫恭王贞烈妃杨氏 许悼王 秀怀王妃黄氏 忻穆王 岐惠王妃王氏 雍靖王妃吴氏 寿定王妃徐氏继纪吴氏 汝安王妃李氏次妃晋氏 涇简王妃曹氏 申懿王妃项氏 蔚悼王 景恭王 颖伤王 戚怀王 蓟哀王 均思王 靖悼王。惟 蘄滕二王葬绵山。 雍申二王葬兰山。餘俱金山。祭以牲醴。遣内官行礼 ○ 皇第八子 永清公主 长泰公主 仙游公主 太康公主 长安公主 思柔公主 蓬莱公主 太和公主 栖霞公主。俱葬金山。祭以素羞。遣内官行礼。惟永清用牲醴 ○ 郢靖王 梁庄王 岳怀王 常寧长公主 善化长公主。俱葬承天府。遇祭 王、则奉祀官行礼。祭 公主、则内官行礼 山陵躬祭仪 一发京。先期、太常寺备告 庙、及祀 陵祭品如常仪。翰林院撰祭告文。锦衣卫设 丹陛仪卫扈行。兵部奏请 简命文武大臣居守京师、请 敕行事。及奏请直守 皇城四门、京城九门。分调提督武臣把守各山口关隘。选点扈驾军马。奏差科道官点闸。户部关给扈从官军行粮。工部差官修理桥梁道路。光禄寺预备 御膳酒饭供具。教坊司备大乐。五府及九卿衙门正官司属官各一员、太常寺鸿臚寺堂属官、光禄寺太僕寺卿翰林院学士、并日讲官、国子监祭酒、顺天府府尹、六科官六员、十三道官十三员、俱从。凡在途、供事以便衣、朝参以吉服。前期一日、 上率 后妃告于 庙。至早免朝。 驾发、由长安左门。 后妃輦轿、由东安门出。扈从官前行。居守官同文武百官俱吉服、趋德胜门外候送 驾过、退。 驾至行宫。 【在今巩华城】 进膳毕、陞座。从官朝见、行叩头礼如常仪。次日早、从官朝参奏事毕、鸿臚寺官引昌平州官吏师生、及公差有事官员见、行五拜三叩头礼。朝罢、从官先行至 天寿山行宫候 驾。驾发、 后妃后从。至 天寿山红门、 上降輦由左门入。 驾至行宫。 【今名感思殿】 进膳毕、 上出陞座。从官行叩头礼毕、退。次日早、从官朝参奏事如常仪 一致祭。是日免朝。质明、 上具青袍、恭诣 长陵致祭如常仪。 【隆庆二年仍诣永陵行礼。万历八年仍诣永陵昭陵各行礼】 遣官六员、青服各诣 陵行礼。从官俱青布服、恭诣 长陵陪祀。祭毕、先趋赴行宫候 驾。每日早、朝参奏事如常仪 一回鑾。是日早免朝。从官先行至沙河行宫候 驾。驾至、从官行叩头礼如常仪。次日早、从官朝参奏事。毕、鸿臚寺官引昌平州官吏师生辞、行礼如常仪。朝罢、从官先还。 驾由德胜门入。文武百官及军民耆老人等、俱於门外候迎。居守文武大臣伏謁 驾前、致词、行叩头礼。教坊司大乐鼓吹振作。 驾入告 庙、謁 皇太后。礼毕、 【隆庆二年发京前一日、及还京日、并謁告奉先殿世宗几筵弘孝神霄二殿】 还宫。越二日、 上御奉天门。文武官各具吉服致词行礼 山陵遣祭仪 陈设用牲醴。赞引引遣官由殿右门入。典仪唱执事官各司其事。赞引引遣官就拜位。执事捧香合至香案。赞引赞诣前。导遣官至香案前。赞跪。赞上香。遣官三上香。讫、赞復位。赞四拜。 【通赞眾官同】 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执事捧帛爵、各跪献于 御案前。讫、赞跪。 【通赞眾官皆跪】 赞读祝。读讫、赞俯伏兴平身。 【通赞眾官同】 典仪唱行亚献礼。 【仪同初献、惟不奠帛读祝】 唱行终献礼。 【仪同亚献】 赞四拜。 【通赞眾官同】 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诣瘞位。赞礼毕 各陵祝文 清明霜降曰、时维[仲春、雨露既濡。季秋、霜露既降。]追念 深恩、不胜[怵惕。悽愴。]谨用祭告。伏惟尚 享 中元冬至曰、气序流迈、时维[中元。冬至。]追念 深恩、伏增哀感。谨用祭告。伏惟尚 ]享 【凡祝文皆备书】 【謚号、其文皆同。但随】 【陵异称】 显陵祝文 清明霜降曰、维年月日 孝子皇帝[御名]、谨遣某官、敢昭告于 皇考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 献皇帝、 皇妣慈孝贞顺仁敬诚一安天诞圣献皇后尊灵。曰、时维[仲春、雨露既濡。季秋、霜露既降。]瞻望园陵、不胜[怵惕。悽愴。]谨用祭告。伏惟尚 享 中元冬至曰、气序流迈、时维[中元。冬至。]追念 深恩、益增哀感。谨以牲醴庶品、用申祭告。尚 享 忌辰曰、惟我 皇考 皇妣讳日之辰。瞻望 德恩、[不胜伏增]哀感。谨用祭奠。伏惟尚 享 【今称孝曾孙皇曾祖考妣】 恭让章皇后祝文 孝玄孙嗣皇帝[御名]谨遣某、昭告于 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尊灵曰、日月不居。 仙游益远。兹遇某节、不胜追慕。谨用祭告。伏惟尚享 景皇帝后祝文 姪玄孙嗣皇帝[御名]谨遣某官某、昭告于 恭仁康定景皇帝、 贞惠安和景皇后曰、节序流迈。时维某节。追念亲亲、良增伤感。兹以牲醴、用修时祭。伏惟尚 享 嘉靖十五年奉 皇太后謁 陵仪 先期、太常寺具酒果脯醢。翰林院撰告辞。 上至 长陵行謁告礼。毕、奉 皇太后率 皇妃入。女官奏就位、行四拜礼。奏上香。女官捧香。 皇太后三上香。讫、奏復位跪。 皇太后跪。 皇妃皆跪。 上跪于 皇太后之左。读辞官跪于 上后。读讫、奏兴四拜礼毕。次诣 献陵。 上先謁告。仍奉 皇太后謁如前仪。次謁 景陵、同。明日、遍謁 裕陵等四陵亦如之。 上还、往西山拜 恭让章皇后、及 景皇帝后各陵寝、行三献礼。又遣官前诣 孝陵 显陵、行祭告礼 嘉靖十八年 驾幸承天府謁 陵仪 前期、太常寺陈设牲犊酒醴香烛制帛。 上具常服诣 陵。由陵左门入殿左门。内赞奏就位。奏上香。奏四拜。奏奠帛行初献礼。赞读祝。奏跪。读祝官读毕、奏俯伏兴平身。奏行亚献礼终献礼如仪。奏四拜焚祝帛礼毕。从驾官及抚按等官、俱吉服陪拜祝文 维年月日 孝子皇帝[御名]敢昭告于 皇考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 献皇帝尊灵曰、仰惟 皇考。玄德 帝忻。流庆小子。丕绪天位、十有八年。南瞻 严寝、罔尽展祀之孝。适以陵园之事重。子躬事来此。敬申祭告。伏惟 圣灵歆鉴、俯纳孝思。谨告 万历三年 孝烈皇后 孝恪皇后神主迁祔 永陵仪 先期、 命大臣一员先诣 永陵行祭告礼。一员护送 神主至殿。内侍官先于 永陵殿内、会同神宫监官陈设各合用 神座几案册宝衣冠等案。是日、 弘孝神霄二殿行奉迁礼毕、 神主舆由中门出、至午门外。锦衣卫仪卫前导。由 端门承天门长安左门、俱中门出。由德胜门诣 陵。百官青衣角带、先诣德胜关外、候 神主舆至、入班行五拜三叩头礼。舆过方退。 神主舆至红门外。内侍官各诣 二后神主舆前跪请、捧 神主出舆、由左门入。復陞舆。至 永陵、由中门入、至 享殿门外。内侍官各捧入。 孝烈皇后神主、奉安 世宗肃皇帝神寝之左室。 孝恪皇后神主、安于右室。册宝衣冠、俱各奉安于室。讫、遣官行安神礼。礼毕、回京復 命 凡 陵寝禁例。洪武二十六年令、车马过 陵者、及守陵官民入 陵者、百步外下马。违者以大不敬论 ○正统二年諭、 天寿山 祖宗陵寝所在。敢有剪伐树木者、治以重罪、家属发边远充军。仍令锦衣卫官校巡视。工部同钦天监官环山立界、界外听民樵采 ○成化十五年、令、凤阳 皇陵皇城、并泗州 祖陵所在、应禁山场地土、巡山官军、务要用心巡视。不许诸色人等、伐木、取土石、开窑烧造、烧山、及於 皇城内外、耕种牧放作践。有犯者、正犯处死、家口俱发边远充军。巡山官军、有科歛银两馈送、不行用心巡视、及守备留守等官、贪图贿赂、不严加约束、以致下人恣肆作弊、不能禁治者、一体治罪 ○弘治十三年议准、西山一带、密邇京师地方。内外官豪势要之家、私自开窑卖煤、凿山卖石、立厂烧灰者、问罪枷号一箇月、发边卫充军千碍内外官员、参奏提问 ○嘉靖十二年、令锦衣卫选差百户一员、督令原差校尉、於 纯德山严加巡视。有偷砍树木作践等项、应提问、应参奏者、照例举行。其差委官校、与军卫有司、俱无统属。不许滥理词讼、嘱託公事、及卖放犯人、生事扰害。故违者、听抚按官究实、照例施行 ○二十七年、令於 天寿山前后龙脉相关处所、大书禁地界石。有违禁偷砍树木者、照例问拟斩绞等罪。若止是潜行拾柴拔草、比照家属事例、问发辽东地方充军。巡山官军妄拏平人、扰告居民者、事发一体治罪 凡遇 陵祭。正统元年 諭、是日与百官俱浅淡服色 ○成化九年奏准、 孝陵祭祀、凡南京文武大小官员有不赴者、令御史纠察 凡分官陪祭。嘉靖中题准、除掌印正官、及宿卫守卫差占外、俱要以次长官。如无以次长官、许佐贰官。如无佐贰官者、方许首领官前去 国初追封诸王坟 寿春王妃刘氏 霍丘王妃翟氏 下蔡王 安丰王妃赵氏 蒙城王妃田氏 宝应王 六安王 来安王 都梁王 英山王 以上坟在凤阳府西北二十五里、地名白塔。设祠祭署、陵户 南昌王妃王氏 旴(日台)王妃唐氏 临淮王妃刘氏 山阳王 招信王 以上坟、附葬凤阳 皇陵。有司岁时祭祀、皆与享。其分封 诸王葬于本封之国者、其子孙自主祭祀。此不见列 外戚王者坟 扬王坟、在凤阳旴(日台)县津里镇。洪武初、设旴(日台)祠祭署。置陵户二百一十户 徐王坟、在凤阳府宿州新丰里。洪武初、设宿州祠祭署。置陵户九十三户 滁阳王坟、在直隶滁州。洪武初、立庙坟所。 【庙首宥氏】 置陵户十九户 【以上皆岁时祭祀】 大明会卷之九十一 群祀一 歷代帝王 洪武元年 命以太牢祭三皇。二年、遣官致祭。以勾芒祝融风后力牧配。六年、始建帝王庙于京师、以祀三皇五帝三王、及汉唐宋创业之君。每岁春秋致祭。后以周文王终服事殷、唐高祖本太宗力、勿设主。止各祀於其陵庙。而增隋文帝。七年春、塑帝王袞冕坐像。惟羲农不袞冕。是秋、 上亲临祭焉。庙同堂异室。中一室祀三皇。东一室五帝。西一室三王。又东一室汉高祖光武隋文帝。又西一室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凡五室十七帝。二十一年、始定歷代名臣终始全节者三十七人、从祀两廡、列為四坛。宋赵普以(巾夫)太祖不忠、不得预。元祀木华黎罢安童、祀伯顏、罢阿术。而太公望以从祀、罢其故庙、及武成王号。是年帝王庙火。改建于鸡鸣山之阳。罢隋文帝、而迁唐太宗与汉高光同室。凡十六帝。又定以每岁春、附祭歷代帝王於 郊坛。秋、祭於本庙。每三年、传 制、遣道士齎香帛、令有司祭於各陵寝。凡祭於陵寝之岁、则停庙祭。嘉靖九年、釐正祀典。罢 郊坛帝王附祭。十年春、為位於 文华殿祭之。十一年春、仍祭於 文华殿。夏、始建庙於都城之西。亦為五室、位次如旧。是秋、 上亲临祭。嗣后岁以春秋仲月、太常寺先期奏请遣大臣一员行礼、四员分献。凡祭於陵寝之岁、则停秋祭。二十四年、罢元世祖、及其臣五人。復迁唐太宗与宋太祖同室。凡十五帝。从祀名臣三十二人 洪武二十六年定遣祭仪 一斋戒。前一日、太常官宿於本司、次日具本奏致斋二日。传 制遣官行礼 一传 制 【仪见仪制司】 一省牲。 【牛五、羊五、豕六、鹿一、兔八】 凡正祭前一日、献官承 制毕、诣本坛省牲 一陈设 五室十六位 【今十五位】 每室 犊一羊一豕一 每位 豋一鉶二籩豆各十 簠簋各二帛一 【白色、礼神制帛】 共设酒尊三、爵四十八、 【今四十五】 篚五、于中室东南、西向。祝文案一于西 东廡第一坛 风后皋陶龙伯益 传说召公奭召穆公虎 张良曹参 羊一豕一鉶九籩豆各四 簠簋各一帛九 【白色、礼神制帛】 酒盏二十七饌盘一篚一 第二坛 周勃冯异房玄龄李靖 李晟潘(羡去次改火)岳飞木华黎 博(左狗去句右才)忽伯顏 【今黜木华黎等三人】 羊一豕一鉶十 【今七】 籩豆各四 簠簋各一帛十 【今七】 酒盏三十 【今二十一】 饌盘一篚一 西廡第一坛 力牧夔伯夷伊尹 周公旦太公望方叔萧何 陈平 陈设与东廡第一坛同 第二坛 邓禹诸葛亮杜如晦郭子仪 曹彬韩世忠张浚博尔术 赤老温 【今黜博尔术等二人】 陈设与东廡第二坛同 一正祭。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赞引引献官至盥洗所。赞搢笏、出笏。引至拜位。赞就位。典仪唱迎神。协律郎举麾奏乐。乐止。赞四拜。 【陪祭官同】 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奏乐。执事官各捧帛爵进于 神位前。赞引赞诣 三皇神位前。搢笏。执事官以帛进于献官、奠讫。执事官以爵进于献官。赞献爵。 【凡三】 出笏。诣 五帝神位前。 【仪同前。爵五】 诣 三王神位前。 【爵三】 诣 汉高祖、光武、唐太宗皇帝神位前。 【爵三。今迁唐太宗于西室。爵用二改称诣汉高祖光武皇帝神位前】 诣 宋太祖、元世祖神位前。 【爵二。今黜元世祖、而迁唐大宗。爵仍二。改称诣唐太宗宋太祖皇帝神位前】 出笏。诣读祝所。跪。读祝。读祝官取祝跪于献官左、读毕、进于 神位前。赞俯伏、兴、平身、復位。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执事官各以爵献于 神位前。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 【仪同亚献】 典仪唱饮福受胙。赞诣饮福位、跪、搢笏。执事官以爵进。饮福酒。执事官以胙进受胙。出笏。俯伏、兴、平身、復位。赞两拜。典仪唱彻饌。奏乐。执事官各干 神位前彻饌。乐止。典仪唱送神。奏乐。赞四拜平身。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饌、各诣燎位。乐止。赞礼毕 一祝文 维洪武年岁次月朔日 皇帝谨遣具官某、致祭于 太昊伏羲氏、 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 帝金天氏、 帝高阳氏、 帝高辛氏、 帝陶唐氏、 帝有虞氏、 夏禹王、 商汤王、 周武王、 汉高祖皇帝、 汉光武皇帝、 唐太宗皇帝、 宋太祖皇帝、 元世祖皇帝曰、昔者奉 天明命。相继為君。代 天理物。抚育黔黎。彝伦攸叙。井井绳绳。至今承之。生民多福。思不忘而报。特祀以春秋。惟 帝兮英灵。来歆来格。尚享 一乐章 迎神 仰瞻兮 圣容。想鸞舆兮景从。降云衢兮后先。来俯鉴兮微衷。荷 圣临兮苍生有崇。睠诸帝兮是临。予顿首兮幸蒙 奠帛 秉微诚兮动 圣躬。来列坐兮殿庭。予今愿兮效勤。捧礼帛兮列酒尊。鉴予情兮欣享。方旋驾兮云程 初献 酒行兮爵盈。喜气兮雍雍。重荷蒙兮、再瞻再崇。群臣忻兮跃从。愿睹穆穆兮 圣容 亚献 酒斟兮礼明。 诸帝熙和兮悦情。百职奔走兮满庭。陈籩豆兮数重。亚献兮愿成 终献 献酒兮至终。早整云鸞兮将还宫。予心眷恋兮 神圣。欲攀留兮无踪。躡云衢兮缓行。得遥瞻兮达九重 彻饌 纳肴羞兮领陈。烝民乐兮幸生。将何以兮崇报。维岁时兮、载瞻载迎 送神 旛(方童)繚绕兮导来踪。鸞舆冉冉兮归天宫。五云拥兮祥风从。民歌圣祐兮乐年丰 望燎 神机不测兮造化功。珍羞礼帛兮荐火中。望瘞庭兮稽首。愿 神鉴兮寸衷 嘉靖十一年定亲祭仪 先期、太常寺预设牲醴香帛乐舞等如仪。锦衣卫设随朝驾。设 上拜位于殿中。设 御幄于景德门外之左。是日早免朝。 上服常服御奉天门。太常寺卿跪奏、请 皇上诣 帝王庙祭歷代帝王。 上乘舆、由长安右门出、至庙门、由中门入、至幄次、降舆、具祭服出。导引官导 上由中门中道至拜位。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内赞奏就位。 上就拜位。典仪唱迎神。乐作。乐止。内赞奏搢圭。奏上香。 上三上香讫。奏出圭。復位。内赞奏两拜、兴、平身。 【传赞陪祀官同】 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乐作。内赞奏诣 神位前。执事官各捧帛爵跪进于各 神位前。乐暂止。内赞赞读祝。奏跪。 【传赞陪祀官同】 读祝官取祝读讫。乐作。内赞奏俯伏、兴、平身。 【传赞陪祀官同】 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乐作。 【仪同初献、惟不读祝】 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 【仪同亚献】 乐止。太常寺卿进立于坛东、西向。唱答福胙。内赞奏诣饮福位。奏搢圭。奏跪。光禄寺卿以福酒跪进于 上右。内赞奏饮福酒。 上饮讫。光禄寺卿以福胙跪进于 上右。内赞奏受胙。 上受讫。奏出圭、俯伏、兴、平身。奏復位。内赞奏两拜、兴、平身。 【传赞陪祭官同】 典仪唱彻饌。乐作。执事官于 各神位前彻饌讫。乐止。典仪唱送神。乐作。内赞奏两拜、兴、平身。 【传赞陪祭官同】 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掌祭官捧饌、各诣燎位。乐作。内赞奏礼毕。乐止。导引官导 上入御幄、易祭服、陞輦、还宫 乐章 【仍旧】 嘉靖中更定遣官祝文 【仪仍旧。祝文具年月日遣官各帝称号俱同。但去元世祖】 曰、仰惟 诸帝。昔皆奉 天抚世。创治安民。 皇祖景慕不忘。春秋致祭。著在令甲。兹朕特建殿宇。恭修恒祀。时维仲 【春、秋、】 谨遣辅臣、以牲帛庶品、用享 列圣。予惟冲昧。敬体 皇祖追报之虔。惟 诸帝鉴临、来格于斯。庶副予诚之至。尚享 分献官仪注。典仪唱分献官陪祀官各就位。候行初献奠帛礼毕。唱分献官行礼。赞引引诣东西廡 神位前。赞跪。赞搢笏、上香、献帛爵、出笏。殿内赞跪。分献官跪 各神位前。俟读祝毕。俯伏、兴、平身、復位。亚终献礼 【仪同初献】 餘随遣官行 南京 帝王庙 (见图) 今 帝王庙 (见图) 正殿陈设 饌卓 (见图) 两廡陈设 饌卓 (见图) 先圣先明 嘉靖九年、初祀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凡十一位、於 文华殿之东间。位各有主、主各有龕。伏羲至武王南向。周公西向。孔子东向。岁以仲春秋开讲前一日、 上亲致祭。每月朔朢、具酒果、 上服黄袍行礼。间遣辅臣及大臣代拜。十六年、移祀于 永明后殿。行礼如初。其后常遣官代行。隆庆初罢。仍于 文华殿东室行礼 一前期一日、太常博士捧祝版于 文华殿。 上填御名讫、捧出 一正祭日早、太常寺进籩豆、祝帛、陈设毕、候 上至行礼 一陈设 皇师伏羲氏圣位。 皇师神农氏圣位。 皇师轩辕氏圣位。 帝师陶唐氏圣位。 帝师有虞氏圣位。 王师夏禹王圣位。 王师商汤王圣位。 王师周文王圣位。 王师周武王圣位。 每位鉶一籩豆各二礼神制帛一 【白色】 先圣周公之位。 先师孔子之位。 每位鉶一籩豆二帛一 一正祭。是日、 上具皮弁服、由文华殿出。内赞对引官导 上至拜位。奏就位。 上就御拜位。内赞导 上至伏羲氏前。奏搢圭。奏上香讫。诣 各神位前。俱奏上香讫。奏出圭。奏復位 上復位。奏再拜讫。读祝官啟祝、跪。内赞奏跪。 上跪。赞读祝讫。奏俯伏、兴、平身。读祝官安祝、退。奏再拜讫。赞焚祝帛。 一退拜位之东立。捧祝帛官出门。奏礼毕。内赞对引导 上出、还宫 一祝文 维年岁次月朔日 皇帝[御名]谨告于 先圣诸师暨周公孔子曰、予惟后学之资。必赖 先圣遗集、以為进修。兹於明日春秋开讲学。伏惟 默运神机。觉我后学。俾诚正之功不替、庶治平之至可臻、而圣道永有霑民之惠矣。特用奠告。惟 圣师鉴焉。谨告 先师孔子【释菜啟圣祠附】 国初詔正诸神封号。惟孔子封爵、特仍其旧。每岁二丁、传 制遣官祭于国学。每月朔朢遣内臣降香。朔日、则祭酒行释菜礼。洪武四年、令进士释褐、诣国学行释菜礼。十五年、始 詔天下儒学通祀孔子、颁释奠仪。二十六年、颁大成乐器于天下府学。令州县如式製造。二十九年、黜扬雄从祀、进汉董仲舒。后遇 登极、皆遣官祭告闕里。又 驾幸太学、行释菜礼。永乐八年、正文庙圣贤绘塑衣冠、令合古制。十九年、北京国子监既定。其南监春祭、 命祭酒行礼。称 皇帝谨遣。正统元年、刊定从祀名爵位次、颁行天下。二年、以宋胡安国蔡沉真德秀从祀。三年、禁祀孔子释老宫。八年、追封元吴澄為临川郡公从祀。成化二年、封董仲舒為广川伯、胡安国建寧伯、蔡沉崇安伯、真德秀浦城伯。弘治九年、封宋杨时為将乐伯从祀。嘉靖九年、釐正祀典。始為木主、题曰至圣先师孔子神位。改大成殿為先师庙、殿门為庙门。四配称復圣顏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之位。十哲以下、及门弟子、皆称先贤其子之位。左丘明以下、称先儒某子之位。申党即申棖、祀止存棖。公伯寮、秦冉、顏何、荀况、戴圣、刘向、贾逵、马融、何休、王肃、王弼、杜预、吴澄十三人、俱罢祀。林放、蘧伯玉、郑眾、卢植、郑玄、服虔、范宁七人、各祀于其乡。后苍、王通、欧阳修、胡瑗、陆九渊、增入从祀。凡籩豆乐舞之数、皆更定焉。其内臣降香亦罢。隆庆五年、以本朝薛瑄从祀。万历十二年、以本朝王守仁、陈献章、胡居仁从祀 洪武二十六年释奠仪 一斋戒 【与祀帝王同】 一传 制 【仪见仪制司】 一省牲。 【牛一。今二。山羊五。今北羊。豕九。今十四。鹿一。兔五。今一】 一陈设 正坛 犊一羊一豕一登一 鉶二籩豆各十簠簋各二 帛一 【白色、礼神制帛】 共设酒尊三、爵三、篚一、于坛东南、西向。祝文案一于坛西 四配位 每位 羊一豕一豋一 【今去】 鉶二 籩豆各十 【今八】 簠簋各一 【今二】 爵三 帛一篚一 十哲位 东五坛 豕一 【分五】 帛一篚一爵三 每位 鉶一籩豆各四簠簋各一 酒盏一 西五坛 陈设同 东廡 【五十三位、共十三坛。今四十七位、分十六坛】 共豕一 【今三】 帛一篚一爵一 每坛 籩豆各四簠簋各一酒盏四 西廡 【五十二位、共十三坛、今四十八位、分十六坛】 陈设同 一正祭。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分献官陪祀官各就位。赞引引献官至盥洗所。赞诣盥洗位、搢笏、出笏。引至拜位。赞就位。典仪唱迎神。奏乐。乐止。赞四拜。 【通赞陪祭官同】 典仪唱行初献礼。奏乐。执事官捧帛爵诣 各神位前。赞引导遣官赞诣 大成至圣文宣王 【今称至圣先师孔子】 神位前。赞搢笏。参献帛。执事以帛进、奠讫。执事以爵进。赞引赞献爵、出笏。赞诣读祝位。乐暂止。跪。 【传赞眾官皆跪】 赞读祝。读祝官取祝跪於献官左、读讫。赞俯伏、兴、平身。赞诣 兗国復圣公 【今称復圣顏子】 神位前。搢笏。献爵。出笏。诣 郕国宗圣公 【今称宗圣曾子】 神位前、 沂国述圣公 【今称述圣子思子】 神位前、 邹国亚圣公 【今称亚圣孟子】 神位前。 【仪并同前】 赞復位。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执事以爵献于 神位前。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奏乐。 【仪同亚献】 乐止。典仪唱饮福受胙。赞诣饮福位、跪搢笏。执事以爵进赞饮福酒。执事以胙进。赞受胙。出笏。俯伏、兴、平身。復位。赞两拜。 【传赞陪祀官同】 典仪唱彻饌。奏乐。执事各诣 神位前彻饌乐止。典仪唱送神。奏乐。赞引赞四拜。 【传赞陪祀官同】 典仪唱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饌、各诣痤位。典仪唱望瘞。奏乐。赞引赞诣望瘞位。乐止。赞礼毕 一祝文 维洪武年岁次月朔日 皇帝遣具官某、致祭于 大成至圣文宣王。 【先师及四配改定今称。并如前註】 惟 王、 【今曰惟师】 德配 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谨以牲帛醴齐粢盛庶品。祇奉旧章。式陈明荐。以 兗国復圣公、 郕国宗圣公、 沂国述圣公、 邹国亚圣公配。尚享 一分献官仪注。 【分献以翰林院修撰等官二员、国子监博士等官二员】 典仪唱分献官陪祭官各就位。各至拜位。候读祝讫。唱分献官行礼。赞引赞诣盥洗所。赞搢笏。赞出笏。赞陞坛。赞诣 神位前。赞搢笏。执事以帛进于分献官、奠讫。执事以爵、进于分献官、献讫。赞出笏。赞復位。 【亚献终献同】 至典仪唱望瘞、各诣瘞位 一乐章 迎神 大哉 宣圣。 【今曰孔圣】 道德尊崇。维持王化。斯民是宗。典祀存常。精纯益隆。神其来格。於昭圣容 奠帛 自生民来。谁底其盛。维王 【今曰维师】 神明。度越前圣。粢帛具成。礼容斯称。黍稷非馨。惟神之听 初献 大哉圣王。 【今曰圣师】 实天生德。作乐以崇。时祀无斁。清酤惟馨。嘉牲孔硕。荐修神明。庶几昭格 亚献终献 百王宗师。生民物轨。瞻之洋洋。神其寧止。酌彼金罍。惟清且旨。登献于三。於嘻成礼 彻饌 牺象在前。豆籩在列。以享以荐。既芬既洁。礼成乐备。人和神悦。祭则受福。率遵无越 送神 有严学宫。四方来宗。恪恭祀事。威仪雍雍。歆格惟馨。神驭还復。明禋斯毕。咸膺百福今定配哲。从祀牌位 四配 復圣顏子 【旧封兗国復圣公】 宗圣鲁子 【旧封郕国宗圣公】 述圣子思子 【旧封沂国述圣公】 亚圣孟子 【旧封邹国亚圣公】 十哲 先贤閔子 【名损、旧封费公】 先贤冉子 【名雍、旧封薛公】 先贤端木子 【名赐、旧封黎公】 先贤仲子 【名由、旧封卫公】 先贤卜子 【名商、旧封魏公】 先贤冉子 【名耕、旧封鄆公】 先贤宰子 【名予、旧封齐公】 先贤冉子 【名求、旧封徐公】 先贤言子 【名偃、旧封吴公】 先贤顓孙子 【名师、旧封陈公】 东廡 先贤澹臺灭明 【旧封金乡侯】 先贤原宪 【旧封任城侯】 先贤南宫适 【旧封汝阳侯】 先贤商瞿 【旧封须昌侯】 先贤漆雕开 【旧封平舆侯】 先贤司马耕 【旧封睢阳侯】 先贤有若 【旧封平阴侯】 先贤巫马施 【旧封东阿侯】 先贤顏辛 【旧封阳穀侯】 先贤曹卹 【旧封上蔡侯】 先贤公孙龙 【旧封枝江侯】 先贤秦商 【旧封冯翊侯】 先贤顏高 【旧封雷泽侯】 先贤壤駟赤 【旧封上邽侯】 先贤石作蜀 【旧封成纪侯】 先贤公夏首 【旧封鉅平侯】 先贤后处 【旧封胶东侯】 先贤奚容蒧 【旧封济阳侯】 先贤顏祖 【旧封富阳侯】 先贤句井彊 【旧封滏阳侯】 先贤秦祖 【旧封禋城侯】 先贤县成 【旧封武临侯】 先贤公祖句兹 【旧封即墨侯】 先贤燕伋 【旧封汧源侯】 先贤乐欬 【旧封建成侯】 先贤狄黑 【旧封休宪侯】 先贤孔忠 【旧封鄆城侯】 先贤公西蒧 【旧封徐城侯】 先贤顏之僕 【旧封封宛句侯】 先贤施之常 【旧封临濮侯】 先贤秦非 【旧封华亭侯】 先贤申棖 【旧封文登侯】 先贤顏澮 【旧封济阴侯】 先儒穀梁赤 【旧封睢阳侯】 先儒高堂生 【旧封菜芜伯】 先儒毛萇 【旧封乐寿伯】 先儒后芬先儒杜子春 【旧封緱氏伯】 先儒韩愈 【旧封昌黎伯】 先儒程顥 【旧封豫国公】 先儒邵雍 【旧封新安伯】 先儒司马光 【旧封温国公】 先儒胡安国 【旧封建寧伯】 先儒杨时 【旧封将乐伯】 先儒张栻 【旧封华阳伯】 先儒陆九渊 先儒许衡 【旧封魏国公】 【旧有堂邑候顏何、兰陵伯荀况、彭城伯刘向、司空王肃、司徒杜预、今黜。中牟伯郑眾、良乡伯卢植、滎阳伯服虔、今改祀於乡。菜芜侯曾点、泗水侯孔鲤、改入啟圣祠从祀】 西廡 先贤宓不齐 【旧封单父侯】 先贤公冶长 【旧封高密侯】 先贤公晰哀 【旧封北海侯】 先贤高柴 【旧封共城侯】 先贤樊须 【旧封益都侯】 先贤公西赤 【旧封鉅野侯】 先贤梁鱣 【旧封千乘侯】 先贤冉孺 【旧封临沂侯】 先贤伯虔 【旧封沐阳侯】 先贤冉季 【旧封诸城侯】 先贤漆雕徒父 【旧封高宛侯】 先贤漆雕哆 【旧封濮阳侯】 先贤(上甫下皿)泽 【旧封邹平侯】 先贤任不齐 【旧封当阳侯】 先贤公良孺 【旧封牟平侯】 先贤公肩定 【旧封梁父侯】 先贤鄡单 【旧封聊城侯】 先贤罕父黑 【旧封祈乡侯】 先贤荣旂 【旧封厌次侯】 先贤左人郢 【旧封南华侯】 先贤郑国 【旧封朐山侯】 先贤原亢 【旧封乐平侯】 先贤廉洁 【旧封胙城侯】 先贤叔仲会 【旧封傅平侯】 先贤公西舆如 【旧封临朐侯】 先贤邽巽 【旧封高唐侯】 先贤陈亢 【旧封南顿侯】 先贤琴张 【旧封阳平侯】 先贤步叔乘 【旧封慱昌侯】 先儒左丘明 【旧封中都伯】 先儒公羊高 【旧封临淄伯】 先儒伏胜 【旧封乘氏伯】 先儒孔安国 【旧封曲阜伯】 先儒董仲舒 【旧封广川伯】 先儒王通先儒周敦颐 【旧封道国公】 先儒欧阳修先儒张载 【旧封郿伯】 先儒程颐 【旧封洛国公】 先儒胡瑗 先儒朱熹 【旧封徽国公】 先儒吕祖谦 【旧封开封伯】 先儒蔡沉 【旧封崇安伯】 先儒真德秀 【旧封浦城伯】 先儒薛瑄先儒王守仁 先儒陈献章先儒胡居仁 【旧有寿张侯公伯寮、新息侯秦冉、考城伯戴圣、岐阳伯贾逵、扶风伯马融、任城伯何休、偃师伯王弼、今黜。内黄侯蘧伯玉、长山侯林放、高密侯郑玄、新野伯范宁、临川郡公吴澄、今改祀於乡。曲阜侯顏无繇、改入啟圣祠从祀。淄川侯申党、即申棖。今革存棖】 凡祭期。洪武元年、定以仲春秋上丁日降香、遣官祭孔子于国学 ○七年、仲春上丁日食。改用次丁 ○成化二十二年二月朔、当释菜。值上丁。令以次日释菜 凡祭器、礼物、乐舞。洪武四年更定、各置高案。籩豆、簠簋、豋鉶、悉用瓷器。牲用熟。乐舞生、择监生及文武大臣子弟在学者、预教习之 【今用太常乐舞生】 ○正统三年、令祭丁品物非其土產者、鹿以羊代、榛枣以所產果品代 ○景泰六年奏准、以两廡祭品俭薄。增豕四隻、枣栗各五十斤、黍稷各一斗、形盐五十斤。南京国子监一体增设 ○成化十二年、增乐舞為八佾、籩豆各十二 ○嘉靖九年、令南京国子监祭、用十籩十豆。天下府州县学、八籩八豆。乐舞各止六佾 凡六品以下官不陪祭者、先一日赴庙瞻拜 月朔释菜仪 其日清晨、执事者、各司其事。分献官各官分列于大成门内。监生排班。俟献官至。通赞唱排班。献官以下各就位。通赞唱班齐。鞠躬、拜兴、拜兴、平身。引赞诣献官前唱诣盥洗所。献官盥手帨手讫。引赞唱诣酒尊所。司尊者、举羃酌酒讫。引赞唱诣 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前。跪。献爵。俯伏、兴、平身。 【执事者行事并同】 引赞唱诣 復圣顏子神位前、 宗圣曾子神位前、 述圣子思子神位前、 亚圣孟子神位前。 【仪并同】 十哲两廡、分献官一同行礼毕。引赞同唱復位。引赞导献官分献官至原拜位立。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礼毕 正坛 饌卓 (见图) 四配 (见图) 十哲陈设 (见图) 两廡陈设 (见图) 啟圣祠祭仪 嘉靖九年、令两京国子监、并天下学校、各建啟圣公祠。中祀叔梁紇、题称啟圣公孔氏之位。以顏无繇、曾点、孔鲤、孟孙氏配、俱称先贤某氏之位。程(王向)、朱松、蔡元定从祀、俱称先儒某氏之位。每岁仲春秋上丁日、遣国子监祭酒行礼。南监、司业行礼 一陈设 正位 羊一豕一籩豆各八 簠簋各二鉶二爵三帛一 篚一 东配 豕一爵三帛一篚一 每位 簠簋各一籩豆各四 西配 【同】 东西从祀 【同】 一正祭。是日三更、赞引导遣官至盥洗所。搢笏出笏。典仪唱执事官各司其事。遣官就位。迎神。四拜。 【两廡分献官同】 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遣官由 庙左门入。赞诣 啟圣公孔氏神位前。搢笏。献爵。出笏。诣读祝位。跪。读讫。俯伏、兴、平身。 【两廡分献官同】 赞诣 先贤顏氏神位前。献帛。献爵。诣 先贤曾氏、 先贤孔氏、 先贤孟孙氏、各神位前。 【仪并同前。两廡分献官同】 献帛爵讫。復位。典仪唱行亚献礼、终献礼、 【仪同初献】 典仪唱彻饌。讫。唱送神。四拜。 【两廡分献官同】 典仪唱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饌、各诣痤位。唱望瘞。捧祝帛饌官至瘞所。赞引赞诣望瘞位。赞礼毕 一祝文 维年月日 皇帝遣具官某、致祭于 啟圣公孔氏曰、惟 公、诞生至圣、為万世王者之师。功德显著。兹因仲春。秋。特用遣祭。以 先贤顏氏、 曾氏、 孔氏、 孟孙氏配。尚 享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秦爨公
唐·李瀚
周·墨翟
清·毛大瀛
明·洪应明
战国·孤子
清·江顺诒
谢云声
刘宋·僧璩
清·田同之
(唐)王维撰
清·马建忠
明·董其昌
清·万斛泉
宋·曾慥
汪龙庄、万枫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