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二百八十六 象纬考九-文献通考
卷二百八十六 象纬考九
○孛彗
《春秋》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斗
(孛,彗也。既见而移入北斗,非常所有,故书之)
。《左传》:周内史叔服曰:"不出七年,宋、齐、晋之君,皆将死乱
(後三年,宋弑昭公,五年,齐弑懿公,七年,晋弑灵公。史服但言事徵而不论其占,固非末学所得详言)
。"《公羊传》:孛者何?彗星也
(状如彗)
。其言入於北斗何
(据大辰不言入,又不言孛名)
?北斗有中也
(中者魁中)
。何以书?记异也
(孛者邪乱之气,彗者扫旧布新之象)
。《榖梁传》:孛之为言犹茀也。其曰入北斗,斗有环域也
(据孛於大辰及东方皆不言入,此言入者,明斗有规郭以其魁中也。刘向曰,北斗贵星,人君之象也。彗星乱臣之类,言邪乱之臣将弑君)
。
昭公十年冬,有星孛於大辰
(大辰,房、心、尾也)
。《传》曰:"有星孛於大辰,西及汉
(夏之八月辰星见,在天汉西,今孛星出辰西,光芒东及天汉。夏,户雅反,下文同。见,贤遍反)
。申须曰:'彗,所以除旧布新也
(申须鲁大夫。彗,似跪反,又息遂反)
。天事恒象
(天道恒以象类告示之)
。今除於火,火出必布焉。诸侯其有火灾乎
(今火向伏,故知当须火出乃布散为灾。向,许亮反,又作乡)
!'梓慎曰:'往年吾见之,是其徵也
(徵,始有形象而著也)
。火出而见
(前年火出时。见,贤遍反,下及注同)
。今兹火出而章,必火入而伏
(随火没也)
。其居火也久矣
(历二年)
。其与不然乎
(言必然也。与,如字,又音预)
?火出,於夏为三月
(谓昏见)
,於商为四月,於周为五月。夏数得天
(得天正)
,若火作,其四国当之,在宋、卫、陈、郑乎!宋,大辰之虚也
(大辰,大火,宋分野)
。陈,太皥之虚也
(太皥居陈,木火所自出)
。郑,祝融之虚也
(祝融高辛氏之火正,居郑)
。皆火房也
(房,舍也)
。星孛及汉,汉,水祥也
(天汉,水也)
。卫,颛顼之虚也,故为帝邱
(卫,今濮阳县,昔帝颛顼居之,其城内有颛顼冢。濮音卜)
。其星为大水
(卫,星营室,营室水也)
,水火之牡也
(牡,雄也。牡,茂后反)
,其以丙子若壬午作乎!水火所以合也
(丙午火,壬子水,水火合而相薄,水少而火多,故水不胜火。薄,本又作搏,音博)
。若火入而伏,必以壬午
(尚未知今孛星当复随火星具伏不?故言若。复,扶又反)
。不过其见之月
(火在周之五月)
。'"《公羊传》:"其言如大辰何
(据北斗言入於大辰,非常名)
?在大辰也,大辰者何?大火也
(大火谓心)
。大火为大辰,伐为大辰
(伐谓参伐也。大火与伐,天所以示民时早晚,天下所以取正。故谓之大辰时也)
,北辰亦为大辰
(北辰,北极,天之中也,常居其所,迷惑不知东西者,须是北辰以别心、伐所在,故加亦。亦者,两相须之意也)
。"二十六年,齐有彗星
(出齐之分野,不书鲁不见彗)
,齐侯使禳之,晏子曰:"无益也,祇取诬焉
(诬,欺也)
。天道不謟,不贰其命
(謟,疑也)
,若之何禳之?且天之有彗也,以除秽也,君无秽德,又何禳焉?若德之秽,禳之何损?"
哀公十三年冬十一月,有星孛於东方
(平旦众星皆没而孛乃见。故不言所在之次)
。《公羊》,孛者何?彗星也。其言於东方何
(据北斗言星名也)
?见於旦也
(旦者,日方出,时宿不复见,故言东方知为旦。)
贞定王二年,彗星见。
先公曰:《史 表》称彗星见於秦。愚按春秋终鲁哀公之十四年,而麟获於鲁。《左传》终於鲁哀公之二十六年,明年而彗见於秦,天人之理,何其昭昭也。秦人亡二周,灭六国,包举宇内,并吞八荒,废井田,开阡陌,扫除先王之典籍,彗之为祸烈矣!表彗见,以为传鉴补遗之首书。
考王八年,彗星见。
赧王十年,彗星见。 十二年,彗星见。 十九年,彗星见。
秦始皇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十六日。 九年,彗见或竟天。四月见西方又见北方,从斗以南,八十日。 十三年正月,彗星见东方。三十三年,明星出西方
(徐广曰:"皇甫谧云彗星也。")
。
《汉 天文志》:秦始皇之时,十五年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後秦遂以兵兼六国,外攘夷狄,死人如麻。
汉高帝三年七月,有星孛於大角,旬馀乃入。刘向以为是时项羽为楚王,伯诸侯,而汉巳定三秦,项羽相距荥阳,天下归心於汉,楚将灭,故彗除王位也。一曰羽阬秦卒,烧宫室,弑义帝,乱王位,故彗加之也。
文帝後七年,有星孛於西方,其本直尾、箕,末指虚、危,长丈馀,及天汉,十六日不见。刘向以为,尾,宋地,今楚彭城也。箕为燕,又为吴、越、齐。宿在汉中,负海之国,水泽地也。是时景帝新立,信用晁错,将诛正诸侯,其象先见。後三年,七国反,皆诛灭云。
孝景二年,彗星出西南。其三年,吴楚七国反。 中三年三月丁酉,彗星见西北,其色白,长丈,在觜觹且去,益小,十五日不見。占曰:"必有破国乱君,伏死其辜。觜觹梁也"其年梁王得罪。
孝武建元三年二月,有星孛於注、张,历太微,干紫宫,至於天汉。《春秋》"星孛於北斗,齐、宋、鲁晋之君皆将死乱。"今星孛历五宿,其後济东、胶西、江都王,皆坐法削黜自杀,淮南、衡山反,诛。 三年四月,有星孛於天纪,至织女。占曰:"织女有女变,天纪为地震。"至四年十月而地动,其後陈皇后废。 六年六月,有星孛於北方。刘向以为明年淮南王安有邪谋,而陈皇后骄恣,其後废后王诛。八月长星出於东方,长终天,三十日去。占曰:"是为蚩尤旗,见则王者征伐四方。"其後兵诛四夷,连数十年。 元狩四年四月,长星又出西北,是时伐胡尤甚。
班固曰:建元六年,蚩尤之旗见,其长竟天。後遂命将出征,略取河南,建置朔方。其春戾太子生。自是之後,师行三十年,所诛屠夷灭死者不可胜数。及巫蛊事起,京师流血,僵尸数万,太子子父俱败。故太子生长於兵,与之终始,何独一嬖臣哉
(刘奉世曰,按《武纪》建元六年长星见,更元光。至元朔元年春,戾太子始生,赞殊为乖误)
!
元封元年五月有,星孛於东井,又孛於三台。其後江充作乱,京师纷然。此明东井、三台为秦地,效也。 元封中,星孛於河戍。占曰:"南戍为越门,北戍为胡门。"其後汉兵击拔朝鲜,以为乐浪、元菟郡。朝鲜在海中,越之象也;居北方,胡之域也。太初中,星孛於招摇。《星传》曰:"客星守招摇,蛮夷有乱,民死君。"其後汉兵击大宛,斩其王。招摇,远夷之分也。
宣帝地节元年正月,有星孛於西方,去太白二丈所。刘向以为太白为大将,彗孛加之,扫灭之象也。明年,大将军霍光薨,後二年家夷灭。
元帝初元五年,彗星出西北,赤黄色,长八尺所,後数日长丈馀,东北指,在参分。後二岁馀,西羌反。
成帝建始元年正月,有星孛於营室,青白色,长六七丈,广尺馀。刘向、谷永以为後宫怀妊之象。彗星加之,将有害怀妊,绝继嗣者。一曰後宫将受害也。其後赵皇后立妹为昭仪,害两皇子,上遂无嗣,赵后姊妹,卒皆伏诛。
元延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於东井,践五诸侯
(孟康曰:"五诸侯,星名。")
,出河戍北,率行轩辕、太微,後日六度有馀,晨出东方。十三日夕见西方,犯次妃、长秋、斗、填,螽炎再贯紫宫中,大火当後,达天河,除於妃后之域,南逝度,犯大角、摄提,至天市而按节徐行
(服虔曰:"谓行迟。")
,炎入市中,旬而後西去。五十六日与苍龙俱伏。谷永对曰:"上古以来,大乱之极,所希有也。察其驰骋骤步,芒炎或长或短,所历奸犯
(师古曰:"奸音干。")
,内为後宫女妾之害,外为诸夏叛逆之祸。"刘向亦曰:"三代之亡,摄提易方。秦、项之灭,星孛大角。"是岁,赵昭仪害两皇子。後五年,成帝崩,昭仪自杀。哀帝即位,赵氏皆免官爵,徙辽西。哀帝亡嗣。平帝即位,王莽用事,追废成帝赵皇后、哀帝傅皇后,皆自杀。外家丁、傅皆免官爵,徙合浦,归故郡。平帝无嗣,莽遂篡国。
哀帝建平二年二月,彗星出牵牛七十馀日。《传》曰:"彗所以除旧布新也。牵牛,日、月、五星所从起,历数之元,三正之始。彗而出之,改更之象也。其出久者,为其事大也。"其六月甲子,夏贺良等建言当改元易号,增漏刻。诏书改建平二年为太初元年,号曰陈圣刘太平皇帝,漏刻以百二十为度。八月丁巳,悉复蠲除之,贺良及党与皆伏诛流放。其後卒有王莽篡国之祸。
王莽地皇三年十一月,有星孛於张,东南行五日不见。孛星者,恶气所生,为乱兵。或谓之彗星,所以除秽而布新也。张为周地,星孛於张,东南行,即轸、翼之分。轸、翼为楚,是周、楚地将有兵乱。後一年正月,光武起兵舂陵,破南阳。更始为天子,都雒阳,西入长安。光武兴河北,复都雒阳,居周,地除秽布新之象。
光武建武十五年正月丁未,彗星见昴
(炎长三丈。韩杨占曰:"在昴,大国起兵也。")
,稍西北行入营室,犯离宫
(韩杨占曰:"彗出营室、东壁之间,为兵起也。")
。三月乙未,至东壁灭,见四十九日。彗星为兵入除秽,昴为边兵,彗星出之为有兵。至十一月,定襄都尉阴承反,太守随诛之。卢芳从匈奴入居高柳,至十六年十月降,上玺绶。一曰昴星为狱事。是时大司徒欧阳歙以事系狱,逾岁死。营室,天子之常宫。离宫,妃后之所居。彗星入营室,犯离宫,是除宫室也。是时郭皇后巳疏,至十七年十月遂废为中山太后,立阴贵人为皇后,除宫之象。 三十年闰月甲午,水星在东井二十度,生白气,东南指,炎长五尺,为彗,东北行至紫宫西藩上。五月甲子不见,凡见三十一日。水常以夏至放於东井。闰月在四月,尚未当见而见,是赢而进也。东井为水衡,水出之为大水。是岁五月及明年,郡国大水,坏城郭,伤禾稼,杀人民。白气为丧,有炎作彗,彗所以除秽。紫宫,天子之宫,彗加其藩,除宫之象
(《荆州星经》曰:"彗在东井,国大人死。七十日主当之,五十日相当之,三十日兵将当之。")
。後三年,光武帝崩。
孝明帝永平三年六月丁卯,彗星出天船北,长二尺所,稍北行至亢南,百三十五日去。天船为水,彗出为大水。是岁,伊、雒水溢,到津城门,坏伊桥;郡七县三十二皆大水。 八年六月,长星出柳、张三十七度,犯轩辕,刺天船,陵太微,气至上阶,凡见五十六日去。柳,周地。是岁多雨水,郡十四伤稼。 十八年六月己未,彗星出张,长三尺,转在郎将,南入太微,皆属张。张为周地东都。太微,天子廷,彗星犯之,为兵丧。其八月,帝崩。
孝章建初元年八月庚寅,彗星出天市,长二尺所,稍行入牵牛三度,积四十日稍灭。十二月戊寅,彗星出娄三度,长八九尺,稍入紫宫中,百六日灭。为大人忌。後四年,明德皇后崩。
孝安永初三年十二月,彗星起天苑南,东北指,长六七尺,色苍白。天苑为外军,彗星出其南为外兵,其後任尚、马贤等击羌降之。
孝顺永建六年,彗星出於斗、牵牛,灭於虚、危。虚、危为齐,牵牛吴、越。故海贼浮於会稽,山贼捷於济南。 六年三月丁巳,彗星见东方,长六七尺,色青白,西南指营室及坟墓星
(《郄萌占》曰:"彗星出而中营室,天下乱,易政,以五色占其吉凶。")
。丁丑,彗星在奎一度,长六尺,癸未昏见
(《河图》曰:"彗星出贯奎,库兵悉出,祸在强侯、外夷,胡应逆首诛也。")
西北历昴、毕,甲申在东井,遂历舆鬼、柳、七星、张,光炎及三台,至轩辕中灭
(《古今注》曰:"五月庚寅,太白昼见。十一月甲午,太白昼见。")
。营室者天子常宫。坟墓主死。彗星起而在坟墓、营室,不出五年,天下有大丧。後四年,孝顺帝崩。昴为边兵,又为赵。羌,周马父子後遂为寇。又刘文劫清河相射暠,欲立王蒜为天子,暠不听,杀暠,王闭门距文,官兵捕诛文,蒜以恶人所劫,废为尉氏侯,又徙为犍阳都乡侯,薨,国绝。历东井、舆鬼为秦,皆羌所攻钞。炎及三台,为三公。是时太尉杜乔及故太尉李固为梁冀所陷入,坐文书死。及至注、张为周,灭於轩辕中为後宫。其後懿献后以忧死,梁氏被诛,是其应也。
孝桓建和元年八月乙丑,彗星芒长五尺,见天市中,东南指,色黄白,九月戊辰不见。时梁冀骄乱。 延熹四年五月辛酉,客星在营室,稍顺行,生芒长五尺所,至心一度,转为彗。占为大丧。後四年,邓氏以忧死。
孝灵光和元年八月,彗星出亢北,入天市中,长数尺,稍长至五六丈,赤色,经历十馀宿,八十馀日,乃消於天苑中。彗除天市,天帝将徙,帝将易都。至初平元年,献帝迁都长安。 三年冬,彗星出狼、弧,东行至於张乃去。张为周地,彗星犯之为兵乱。後四年,京都大发兵击黄巾贼。七月,彗星出三台下,东行入太微,至太子、幸臣,二十馀日而消。彗入太微,天下易主。至中平六年,宫车晏驾。 光和五年二月,彗星出奎,逆行入紫宫,後三出,六十馀日乃消。占曰:"彗除紫宫,天下易主。"
孝献初平三年九月,蚩尤旗见,长十馀丈,色白,出角、亢之南。占曰:"蚩尤旗见,则王征伐四方。"其後曹公征讨天下且三十年。 四年十月,孛星出两角间,东北行,入天市中而灭。占曰:"彗除天市,天帝将徙,帝将易都。"是时上在长安,後二年东迁,明年七月至雒阳,其八月,曹公迎上都许。 建安五年十月辛亥,有星孛於大梁,冀州分也。时袁绍在冀州。其年十一月,绍军为曹军所破。七年夏,绍死,後曹公遂取冀州。 九年十一月,有星孛於东井、舆鬼,入轩辕、太微。 十一年正月,星孛於北斗,首在斗中,尾贯紫宫,及北辰。占曰:"彗星扫太微宫,人主易位。"其後,魏文帝受禅。 十二年十月辛卯,有星孛於鹑尾。荆州分也。时荆州牧刘表据荆州。时益州从事周群以荆州牧将死而失主。明年秋表卒,以小子琮自代。曹公将伐荆州,琮惧,举军诣公降。 十七年十二月,有星孛於五诸侯。周群以为西方专据土地者,皆将失土。时益州牧刘璋据益州,汉中太守张鲁别据汉中,韩遂据凉州,宋建别据抱罕。明年冬,曹公遣偏将击凉州。十九年获宋建;韩遂逃於羌中,病死。其年秋,璋失益州。二十年秋,公攻汉中,鲁降。 二十三年三月,孛星辰见东方二十馀日,夕出西方,犯历五车、东井、五诸侯、文昌、轩辕、后妃、太微,锋炎指帝座。占曰:"除旧布新之象也。"
魏文帝黄初六年十月乙未,有星孛於少微,历轩辕。占:"为兵丧,除旧布新之象。"时帝军广陵,辛丑,亲御甲胄观兵。明年五月,帝崩。
明帝太和六年十一月丙寅,有星孛於翼,近太微上将星。占曰:"为兵丧。"甘氏曰:"孛彗所当之国,是受其殃。翼又楚分野,孙权封略也。"明年,权有辽东之败。又明年,诸葛亮入秦川。孙权发兵,缘江淮屯要冲,权自围新城以应亮,天子东征权。青龙四年十月甲申,有星孛於大辰,长三尺;乙酉又孛於东方。十一月己亥,彗星见,犯宦者、天纪星。占曰:"大辰为天王,天下有丧。"刘向《五纪论》曰:"《春秋》,星孛於东方,不言宿者,不加宿也。宦者在天市,为中外有兵。天纪为地震。孛彗主兵丧。" 景初二年八月,彗星见张,长三尺,逆西行,四十一日灭。占同上。张,周分野。
少帝正始元年十月乙酉,彗星见西方,在尾,长二丈,拂牵牛,犯太白;十一月甲子,进犯羽林。占曰:"尾为燕,又为吴,牛亦吴、越之分。太白为上将,羽林为中军兵。为吴、越有丧,中军兵动。"二年五月,吴遣三将寇边。吴太子登卒。六月,宣帝讨诸葛恪於晥,太尉满宠薨。 六年八月戊午,彗星见七星,长二尺,色白,进至张,积二十三日灭。 七年十一月癸亥,又见轸,长一尺,积五十六日灭。 九年三月又见昴,长六尺,色青白,芒西南指。七月又见翼,长二尺,进至轸,积四十二日灭。按占曰:"七星、张为周分野,翼、轸为楚,昴为赵、魏,彗所以除旧布新,主兵丧也。"嘉平元年,宣帝诛曹爽兄弟及其党与,皆夷三族,京师严兵。三年,诛楚王彪,又袭王陵於淮南。淮南,东楚也。魏诸三幽於邺。 嘉平三年十一月癸亥,有星孛於营室,西行,积九十日灭。占曰:"有兵丧。室为後宫,後宫有乱。" 四年二月丁酉,彗星见西方,在胃,长五六丈,色白,芒南指,贯参,积二十日灭。 五年十一月,彗星又见轸,长五丈,在太微左执法,西南指,积百九十日灭。按占曰:"胃,兖州之分野。参,主兵。太微,天子庭。执法,为执政。孛彗为兵丧,除旧布新之象。"正元元年二月,李丰、丰弟翼,后父张缉等谋乱,皆诛,皇后亦废。九月,废帝为齐王。
高贵乡公正元元年十一月,白气出南斗侧,广数丈,长竟天。王肃曰:"蚩尤之旗也,东南其有乱乎!" 二年正月有彗星见於吴、楚分,西北竟天。镇东大将军毋邱俭等据淮南叛,景帝讨平之。按占:"蚩尤旗见,王者征伐四方。"自後又征淮南,西平巴蜀,是岁吴主孙亮立。
吴五凤元年,长星见斗、牛,吴、越分。按占:"吴有兵丧,除旧布新之象也。"太平三年,孙綝盛兵围宫,废亮为会稽王,故《国志》又书於吴也。淮南、江东同扬州地,故於时变见吴、楚之分,则魏之淮南,多与吴同其灾。是以毋邱俭等以孛为巳应,遂起兵而败。後三年,即魏甘露二年,诸葛诞又反淮南,吴遣将救之。及城陷,诞众与吴兵死没各数万人,犹前长星之应也。
魏甘露二年十一月,彗星见角,色白。占曰:"彗星见两角间,色白者,军起不战,邦有大丧。"景元元年,高贵乡公为成济所害。
元帝景元三年十一月壬寅,彗星见亢,色白,长五寸,转北行,积四十五日灭。占曰:"为兵丧。"一曰:"彗星见亢,天子失德。"四年,锺会、邓艾伐蜀,克之。二将俱以反诛。咸熙二年五月,彗星见王良,长丈馀,色白,东南指,积十二日灭。占曰:"王良,天子御驷。彗星扫之,禅代之表,除旧布新之象也。白色为丧。王良在东壁宿,又并州之分野。"八月,元帝崩,十二月,武帝受魏禅。
晋武帝泰始四年正月丙戌,彗星见轸,青白色,西北行,又转东行。占曰:"为兵丧。轸又楚分野。"三月,皇太后王氏崩。十月,吴寇江夏、襄阳。 五年九月,星孛於紫宫。占如上。紫宫,天子内宫。十年,武元杨皇后崩。 十年十二月,有星孛於轸。占曰:"天下有兵起。轸又楚分野。" 咸宁二年六月甲戌,星孛於氐。占曰:"天子失德易政。氐,又兖州分。"七月,星孛於大角。大角为帝座。八月,星孛於太微,至翼、北斗、三台。占曰:"太微,天子庭,大人恶之。"一曰:"有改王。翼,又楚分野。北斗主杀罚,三台为三公。"三年正月,星孛於西方。三月,星孛於胃。胃,徐州分。四月,星孛於女御。女御为後宫。五月,又孛於东方。七月,星孛紫宫。占曰:"天下易主。"四年四月,蚩尤旗见东井。後年,倾三方伐吴,是其应也。 五年三月,星孛於柳。四月,又孛於女御。七月,孛於紫宫。占曰:"外臣陵主。柳,又三河分野。大角、太微、紫宫、女御并为王者。"明年吴亡,是其应也。孛主兵丧。征吴之役,三河、徐、兖之兵悉起,交战於吴、楚之地,吴丞相都督以下枭戮十数,偏裨行阵之徒馘斩万计,皆其徵也。 太康二年八月,有星孛於张。占曰:"为兵丧。"十一月,星孛於轩辕。占曰:"後宫当之。" 四年三月戊申,星孛於西南。是年,齐王攸、任城王陵、琅琊王佩、新都王咏薨。 八年九月,星孛於南斗,长数十丈,十馀日灭。占曰:"斗主爵禄,国有大忧。"一曰:"孛於斗,王者疾病,天下易政,大乱兵起。" 永熙元年四月,客星在紫宫。占曰:"为兵丧。"太康末,武帝眈宴游,多疾病。是月己酉,帝崩。元康元年,贾后诛杨骏及其党与,皆夷三族,杨太后亦见弑。又诛汝南王亮、太保卫瓘、楚王伟,王室兵丧之应也。
惠帝元康五年四月,有星孛於奎,至轩辕、太微,经三台、大陵。占曰:"奎为鲁又为库兵,轩辕为後宫,太微天子庭,三台为三司,大陵有积尸死丧之事。"其後武库火,西羌反。後五年,司空张华遇祸,贾后废死,鲁公贾谧诛。又明年,赵王伦纂位。於是三王兴兵讨伦,兵士战死十馀万人。 永康元年十二月,彗星出牵牛之西,指天市。占曰:"牛者七政始,彗出之,改元易号之象也。天市一名天府,一名天子旗,帝座在其中。"明年,赵王伦纂位,改元,寻为大兵所灭。 二年四月,彗见齐分。占曰:"齐有丧。"时齐王冏起兵讨赵王伦。伦灭,冏明年复败。 泰安元年四月,彗星昼见。 二年三月,彗见东方,指三台。占曰:"兵丧象。三台为三公。"三年正月,东海王越执太尉、长沙王乂,张方又杀之。 永兴二年八月,有星孛於昴、毕。古曰:"为兵丧。昴、毕又赵、魏分野。"十月丁丑,有星孛於北斗。占曰:"旋玑更授,天子出走。"又曰:"疆国发兵,诸侯争权。"是後,诸王交兵,皆有应。明年惠帝崩。
成帝咸和四年七月,有星孛於西北,犯斗,二十三日灭。占曰:"为兵乱。"十二月,郭默杀江州刺史刘允,荆州刺史陶侃讨默,斩之。时石勒又始僭号。咸康二年正月辛巳,彗星夕见西方,在奎。占曰:"为兵丧。奎,又为边兵。"三年正月,石季龙僭天王位。四年,石季龙伐慕容皝,不克。既退,皝追击之,又破麻秋。时皝称蕃,边兵之应也。 六年二月庚辰,有星孛於太微。七年三月,杜皇后崩。
康帝建元元年十一月六日,彗星见亢,长七尺,白色。占曰:"亢为朝廷,主兵丧。"二年,康帝崩。
穆帝永和五年十一月乙卯,彗星见於亢,芒西向,色白,长一丈。 六年正月丁丑,彗星又见於亢。占曰:"为兵丧、疾疫。"其五年八月褚裒北征,兵败。十一月,冉闵杀石遵,又尽杀胡十馀万人,於是中土复大乱。十二月褚裒薨,是年大疫。 升平二年五月丁亥,彗星出天船,在胃。占曰:"为兵丧,除旧布新。出天船,外夷侵。"一曰:"为大水。"四年五月,天下大水。五年,穆帝崩。
哀帝兴宁元年八月,有星孛於角、亢,入天市。按占曰:"为兵丧。"三年正月,皇后王氏崩。二月帝崩。慕容恪攻没洛阳,沈劲等战死。
孝武宁康元年正月丁巳,有星孛於女、虚,经氐、亢、角、轸、翼、张;至二月丙戌,彗星见於氐。九月丁丑,有星孛於天市。占曰:"为兵丧。"太元元年七月,苻坚破凉州,虏张天锡。 太元十五年七月壬申,有星孛於北河戌,经太微、三台、文昌,入北斗,色白,长十馀丈;八月戊戌,入紫微乃灭。占曰:"北河或一名胡门,胡门有兵丧。扫太微,入紫微,王者当之。三台为三公,文昌为将相,将相三公有灾。入北斗,诸侯戮。"一曰:"扫北斗,强国发兵,诸侯争权,大人忧。"二十一年帝崩。隆安元年,王恭、殷仲堪、桓元等发兵,请追王国宝,朝廷从而杀之,司马道子由是失势,祸乱成矣。安帝隆安四年二月己丑,有星孛於奎,长三丈,上至阁道、紫宫西蕃,入北斗魁,至三台;三月,遂经於太微帝座端门。占曰:"彗星扫天子庭阁道,易主之象也。"经三台入北斗,占同上条。十二月戊寅,有星孛於贯索、天市、天津。占曰:"贵臣狱死,内外有兵丧。天津为贼断,王道天下大动通。"按占:"灾在吴越。"五年二月,有孙恩兵乱,攻侵郡国。於是内外戒严,营阵屯守,栅断准口。九月,桓元表至,逆谋陵上。其後元遂篡位,乱京都,大饥,人相食,百姓流亡,皆其应也。 义熙十一年五月甲申,彗星二出天市,扫帝座,在房、心北。房、心,宋之分野。按占:"得彗柄者兴,除旧布新,宋兴之象。" 十四年五月庚子,有星孛於北斗魁中。七月癸亥,彗星出太微西,柄起上相星下,芒渐长至十馀丈,进扫北斗、紫微、中台。占曰:"彗出太微,社稷亡,天下易主。入北斗、紫微、帝宫空。"十四年,刘裕还彭城,受宋公。十二月,安帝崩。
恭帝元年正月戊戌,有星孛於太微西蕃。占曰:"革命之徵。"其年,宋有天下。
宋武帝永初三年二月丙戌,有星孛於虚、危。十一月戊午,有星孛於营室。
少帝景平元年正月乙卯,有星孛於东壁。十月己未,有星孛於氐。
文帝元嘉十九年九月丙辰,有客星在北斗,因为彗,入文昌,贯五车,扫毕,拂天节,经天苑,季冬乃灭。 二十六年十月癸卯,彗星见於太微。 二十八年四月乙卯,彗星见於昴。六月壬子,见太微中,对帝座。次年,元凶劭构逆,帝崩。
齐东昏侯永元三年正月乙巳,长星见,竟天。二月壬戌,蚩尤旗见。
和帝中兴元年三月乙巳,彗星竟天。
梁武帝中大通五年正月己酉,长星见。 大同五年十月辛丑,彗出南斗,长一尺馀,东南指,渐长一丈馀;十一月乙卯,至娄灭。占曰:"天下有谋王者。"其八年至月,安成民刘敬恭挟左道反,党与数万。九年,李贲称皇帝於交州。
陈文帝天嘉元年九月癸丑,彗星长四尺,芒指西南。占曰:"彗星见,则敌国兵起,得本者胜。"其年,周将独孤盛领众趣巴湘,侯瑱袭破之。 六年六月辛酉,有彗长丈馀,见於上台。占曰:"阴谋奸宄起。"一曰:"宫中火起。"其後,帝崩,安成王废少帝而自立,阴谋之应也。
废帝光大二年六月丁亥,彗星见。
宣帝大建七年四月丙戌,有星孛於大角。占曰:"人主亡。" 十二年十二月辛巳,彗星见西南。占曰:"有兵丧。"明年帝崩,始兴王叔陵作乱。
後魏明元帝泰常元年五月甲申,彗星二见。
北齐武成帝河清四年三月,彗星见。占曰:"除旧布新,易王。"至四月,传位太子。
後王天统元年六月壬戌,彗星出文昌东北,其大如手,後移,长乃至丈馀,百日乃灭。 四年六月,彗星见於东井。七月,孛星见房、心,白如粉絮,大如斗,东行。八月,入天市,渐长四丈,犯瓠瓜,历虚、危,入室,犯离宫。九月入奎,至娄而灭。孛者,孛乱之气。占曰:"兵丧并起,易政,大臣诛。"其後太上皇崩,至武平二年,琅琊王俨矫诏诛录尚书和士开,既而杀俨。
周武帝保定五年六月庚申,彗星出三台,入文昌,犯上将,後经紫宫西垣,入危,渐长一丈馀,指室、壁,後百馀日稍短,长二尺五寸,灭虚、危。齐之分野。 天和三年六月甲戌,彗见东井,长一丈,上白下赤而光,渐东行,至七月癸卯,在鬼北八寸所乃灭。占曰:"为兵,国政崩坏,将军死,大臣诛。" 建德三年四月乙卯,有星孛於紫宫垣外,大如拳,色赤白,指五帝座,渐东南行,稍长一丈五尺;五月甲子至上台北乃灭。占曰:"天下易政,无德者亡。"後二年帝灭齐。
隋文帝开皇八年十月甲子,有星孛於牵牛。占曰:"臣杀君,天下合谋。内不有大乱,则外有大兵。牛,吴、越之星,陈之分野。"後年陈氏灭。 十四年十一月癸未,有彗星孛於虚、危及奎、娄,齐、鲁之分野。其後鲁公虞庆则伏法,齐公高熲除名。
炀帝大业三年二月乙丑,彗星见於东井、文昌,历大陵、五车、北河,入太微,扫帝座,前後百馀日而止;三月辛亥,长星见西方,竟天,干历奎、娄、角、亢而没;至九月辛未,转见南方,亦竟天,又干角、亢,频扫太微帝座,干犯列宿,唯不及参、井,经岁乃灭。占曰:"去秽布新,天所以去无道,建有德,见久者灾深,星大者事大,行迟者期远,兵大起,国大乱而亡。馀殃为水旱饥馑,土功疾疫。"其後,筑长城,讨吐浑及高丽,兵戎连岁。水旱疾疫、土功相仍,群盗并起,邑落空虚。 四年,彗星出五车,扫文昌,至房而灭。 十一年六月,有星孛於文昌东南,长五六寸,色黑而锐,夜动摇,西北行,数日至文昌,去宫四五寸,不入,却行而灭。占曰:"为急兵。"其八月,突厥围帝於雁门,矢及帝前。 十三年六月,有星孛於太微五帝座,色黄赤,长三四尺所,数日而灭。占曰:"有亡国杀君。"明年三月,宇文化及弑帝。九月,彗见於营室。
唐高祖武德九年二月壬午,有星孛於胃、昴间;丁亥,孛於卷舌。孛与彗皆非常恶气所生,而孛灾甚於彗。
太宗贞观八年八月甲子,有星孛於虚、危,历元枵;乙亥不见。 十三年三月乙丑,有星孛於毕、昴。 十五年六月己酉,有星孛於太微,犯郎位,七月甲戌不见。
高宗龙朔三年八月癸卯,有彗星於左摄提,长二尺馀,乙巳不见。摄提,建时节,大臣象。 乾封二年四月丙辰,有彗星於东北,在五车、毕、昴间,乙亥不见。 上元二年十二月壬午,有彗星於角、亢南,长五尺。 三年七月丁亥,有彗星於东井,指北河,长三尺馀,东北行,光芒益盛,长三丈,扫中台,指文昌,九月乙酉不见。东井,京师分;中台、文昌,将相位;两河,天阙也。 开耀元年九月丙申,有彗星於天市中,长五丈,渐移,东行至河鼓,癸丑不见。市者货食之所聚,以衣食生民者;一曰帝将迁都。河鼓,将军象。 永淳二年三月丙午,有彗星於五车北;四月辛未不见。
中宗光宅元年九月丁丑,有星如半月,见於西方。月,众阴之长,星如月者阴盛之极。 文明元年七月辛未夕,有彗星於西方,长丈馀;八月甲辰不见,是谓天欃。 景龙元年十月壬午,有彗星於西方,十一月甲寅不见。 二年二月丁酉,有星孛於胃、昴间。胡分也。八月壬辰,有星孛於紫宫。
睿宗太极元年六月,有彗星自轩辕入太微,至大角灭。元宗开元十八年六月甲子,有彗星於五车;癸酉有星孛於毕,昴。 二十六年三月丙子,有星孛於紫宫垣,历北斗魁,旬馀,因雲阴不见。
肃宗乾元三年四月丁巳,有彗星於东方,在娄、胃间,色白,长四尺,东方疾行,历昴、毕、觜、觹、參、東井、輿鬼、柳軒轅至右執法,西凡五旬餘不见。闰月辛酉朔,有彗星於西方,长数丈,至五月乃灭。娄为鲁,胃、昴、毕为赵,觜、觹、參為唐,東井、輿鬼為京師,分柳其半為周,分二彗仍見者荐禍也。又娄、胃间,天仓。
代宗大历元年十二月己亥,有彗星於瓠瓜,长尺馀,经二旬不见,犯宦者星。五年四月己未,有彗星於五车,光芒蓬勃,长三丈;五月己卯,彗星见於北方,色白;癸未东行,近八榖中星;六月癸卯,近三公;己未不见。占曰:"色白者,太白所生也。" 七年十二月丙寅,有长星於参下,其长亘天。长星彗属。参,唐星也。
宪宗元和十年三月,有长星於太微,尾至轩辕。 十二年正月戊子,有彗星於毕。
穆宗长庆元年正月己未,有星孛於翼;二月,丁卯孛於太微西上将。六月有彗星於昴,长一丈,凡十日不见。
文宗太和二年七月甲辰,有彗星於右摄提南,长二尺。 八年九月辛亥,有彗星於太微,长丈馀,西北行,越郎位,庚申不见。 开成二年三月丙午,有彗星於危,长七尺馀,西指南斗;戊申,在危西南,芒耀愈盛;癸丑,在虚;辛酉,长丈馀,西行,稍南指;壬戌,在婺女,长二丈馀,广三尺;癸亥,愈长且阔;三月甲子,在南斗;乙丑,长五丈,其末两歧一指氐,一掩房;丙寅,长六丈,无歧,北指,在亢七度;丁卯,西北行,东指;己巳,长八丈馀,在张;癸未,长三尺,在轩辕右不见。凡彗星晨出则西指,夕出则东指,乃常也。未有遍指四方,凌犯如此之甚者。八月丁酉,有彗星於虚、危,虚、危为元枵。枵,耗名也。 三年十月乙巳,有彗星於轸、魁,长二丈馀,渐长,西指。十一月乙卯,有彗星於东方,在尾、箕,东西亘天;十二月壬辰不见。 四年正月癸酉,有彗星於羽林。卫分也。闰月丙午,有彗星於卷舌西北;二月己卯不见。 五年二月庚申,有彗星於营室、东壁间,二十日灭。十一月戊寅,有彗星於东方,燕分也。
武宗会昌元年七月,有彗星於羽林、营室、东壁间也。十一月壬寅,有彗星於北落师门,在营室,入紫宫。十二月辛卯不见,并州分也。
宣宗大中六年三月,有彗星於觜、参。参,唐星也。 十一年九月乙未,有彗星於房,长三尺。
懿宗咸通五年五月己亥,夜漏未尽一刻,有彗星出东方,色黄白,长三尺,在娄,徐州分也。 九年正月,有彗星於娄、胃。 十年八月,有彗星於大陵,东北指。占为"外夷兵及水灾"。
僖宗乾符四年五月,有彗星。 光启元年,有彗星於积水、积薪之间。 二年五月丙戌,有星孛於尾、箕,历北斗、摄提。占曰:"贵臣诛。"
昭宗大顺二年四月庚辰,有彗星於三台,东行入太微,扫大角、天市,长十丈馀,五月甲戌不见。宦者陈匡知星,奏曰:"当有乱臣入宫。"三台,太一三阶也;太微、大角,帝庭也;天市,都市也。 景福元年五月,蚩尤旗见,初出有白彗,形如髪,长二尺许,经数日,乃从中天下,如匹布,至地如蛇。六月,孙儒攻杨行密於宣州,有黑雲如山,渐下,队於儒营上,状如破屋。占曰:"营头星也。"十一月,有星孛於斗、牛。占曰:"越有自立者。"十二月丙子,天欃出於西南;己卯,化为雲而没。 二年三月,天久阴,至四月乙酉夜,雲稍开,有彗星於上台,长十丈馀,东行入太微,扫大角,入天市,经三旬有七日,益长,至二十馀丈,因雲阴不见。 乾宁元年正月,有星孛於鹑首。秦分也。 天祐二年四月甲辰,有彗星见於北河,贯文昌,长三丈馀,陵中台、下台;五月乙丑夜,自轩辕左角及天市西垣,光芒猛怒,其长亘天;丙寅雲阴,至辛未少霁,不见。两河为天阙,在东井间,而北河,中国所经也。文昌,天之六司。天市,都市也。梁太祖乾化二年四月壬申,彗出张。甲戌,彗出灵台。
後唐明宗天成三年十月庚午,彗出西南,长丈馀,东南指,在牛宿五度,至三夕不见。
废帝清泰三年九月己丑,彗出虚、危,长尺馀,形微细,经天垒、哭星。其年十一月,帝遇难,晋高祖登位。
晋高祖天福六年九月壬子,彗出西方,扫天市垣,长丈馀。 八年十月庚戌,彗见东方,西指尾迹长一尺,在角九度。
周世宗显德三年正月壬戌夜,有星孛於参宿,其芒指於东南。
宋太祖皇帝开宝八年六月甲子,彗出柳,长四丈,晨见东方,西南指,历舆鬼至东壁,凡十一舍,八十三日而灭。是岁平江南。
太宗端拱二年六月戊子,有彗出东井、积水西,青白色,光芒渐长,晨见东北,旬日;夕见西北,历右摄提,凡三十日,至亢没。
真宗咸平元年正月甲申,有彗出营室北,光芒尺馀,至丁酉,凡十四日灭。六年十一月辛亥,旄头犯舆鬼。占与彗同。甲寅,有星孛於井、鬼,大如杯,色青白,光芒四尺馀,犯五诸侯,历五车,入参,凡三十馀日没。占:"有燕兵。"明年冬,契丹入寇。天禧二年六月辛亥,彗出北斗魁第二星东北,长三尺许,与北斗第一星齐,北行经天牢,拂文昌,长三丈馀,历紫微、三台、轩辕,远行而西,至七星,凡三十七日没。
仁宗明道二年二月戊戌,东北方有含誉星见,其色黄白,有光芒长二尺许。其後章献明肃太后崩,或以为彗。 景祐二年八月壬戌夜,有星孛於张、翼,长七尺,阔五寸,十二日而没。十二月己未夜,有星出外屏,有芒气。 皇祐元年二月丁卯,彗出虚,晨见东方,西南指,历紫微至娄,凡一百一十四日而没。占曰:"有兵丧。" 嘉祐元年七月,彗出紫微,历七星,其色白,长丈馀,至八月癸亥灭。
英宗治平三年三月己未,彗出营室,晨见东方,长七尺许,西南指危,泊坟墓,渐东远行,近日而伏;至辛巳,夕见西北,有星无芒,彗益东行,别有白气一,阔三尺许,贯紫微极星,并房宿,首尾入浊;益东行,历文昌、北斗,贯尾;至壬午,星复有芒,彗长丈馀,阔三尺馀,东北指,历五车,白气为歧,横天,贯北河、五诸侯、轩辕、太微、五帝座、内五诸侯,及角、亢、氐、房宿;癸未,彗长丈五尺,有星孛气,如一升器,历营室至张,凡一十四舍,积六十七日,星气孛皆灭。占曰:"白气,长星也;孛气,孛也;光如箒者,彗也。为兵丧、水旱、饥疫之灾。"
神宗熙宁八年十月乙未,星出东南轸度中,如填,青白;丙申,西北生光芒,长三尺,斜指轸,若彗;丁酉,光芒长五尺;戊戌,长七尺,斜指左辖,至丁未入浊不见。主兵丧。 元丰三年七月癸未,彗出西北太微垣郎位南,白气长一丈,斜指东南,在轸度中;丙戌,向西北方行,在翼度中;戊子,长三尺,斜穿郎位;癸卯,犯轩辕,至丁酉入浊不见;庚子晨,复出於张度中,至戊午,凡三十有六日,没不见。主除旧布新,兵丧,火灾;又主京城有兵变。
哲宗绍圣四年八月已酉,彗出氐度中,如填,有光,色白,气长三尺,斜指天市垣中星;九月壬子,光芒长五尺,入天市垣;己未,犯天市宦者,主侍臣有忧;庚申,犯天市垣帝座;戊辰,没不见。主兵丧大水及赦;又主五榖大贵,侍臣有忧;又主人民乱,大臣忧。
徽宗崇宁五年正月戊戌,彗出西方,如杯口大,光芒散出如碎星,长六丈,阔三尺,斜指东北,自奎宿贯娄、胃、昴、毕,後入浊不见。主兵丧大饥,西北宜备之。 大观四年五月丁未,彗出奎、娄,光芒长六尺,北行入紫微垣,至西北入浊不见。主水旱榖伤兵饥,人主恶之。
钦宗靖康元年六月壬戌,彗出紫微垣。主天下兵变,破军亡国。闰十一月,彗竟天,时金人入寇,京城失守。
高宗绍兴元年九月,伪齐长星见。於是刘豫谋明年迁。十二月戊寅,彗星见。二年八月甲寅,彗见胃。占:"彗大则除旧布新,兵饥、疫疠、水旱交兴。"至九月甲戌乃没。次年金虏陷金州,入兴元。 十五年四月戊寅,彗出东方宿度内,五十馀日乃没。占为"兵饥,臣下失忠务私,彗扫除之。"丙申,复出参度,旬有五日乃伏。是岁蒙国始建号改元。五月丁巳,彗星因为客星,其色青白。占丧。 十六年十二月戊戌,彗出西南危宿。 十七年正月乙亥,彗出东北方女宿,二月二日乃伏。 二十二年七月丙午,彗见东北方井宿内;丁未,其星如木星,光芒长二尺。占:"天所以去无道,建有德,彗出有叛者,兵起,大水,晋邦尤甚。"彗晨见东方,又为君臣争明。癸丑夜,彗星犯五诸侯。占:"大臣忧,执法之臣凶。"
孝宗淳熙二年七月辛丑夜,泛出一小星,在紫微垣外七公星之上,小如火星,参然蓬勃,体气苍白,是为孛星。占:"孛星恶气所生,为乱兵,孛德。"又云:"参然孛焉,兵之类也。无内乱则水兵天下合谋,闇蔽不明,有所伤害,灾甚於彗。"
宁宗嘉定十五年八月甲午,彗星出右摄提,光芒约三丈以上,其体小如木星,凡两月,行历氐、房、心乃没。占:"彗,本类星,末类彗,大则除旧布新,天所以去无道而建有德。彗出,有叛者,兵起其国。彗星昏见,其国受兵。"於是其应金主殂。九月壬戌,彗星消伏。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战国·墨翟
宋·法海
(明)陈贞慧
明·沈榜
纳兰性德
明·朱权
(南朝宋)山谦之
明·张四维
宋·岳珂
宋·王谠
明·胡直
五代·施肩吾
(清)许南英
宋·晓莹
(唐)刘恂
汉·许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