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读书附志
读书附志
读书附志 宋 赵希弁
●卷上
◎经类
△《石经周易》
右《周易》十卷。经注六万六千八百四十四字。将仕郎守国子助教臣杨钧、 朝议郎守国子《毛诗》博士柱国臣孙逢吉书。
△《石经尚书》
右《尚书》十三卷。经注并序八万一千九百四十四字。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 郎臣周德贞书,镌王册官陈德超镌。
△《石经毛诗》
右《毛诗》二十卷。经注一十四万六千七百四十字。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 张绍文书。
△《石经周礼》
右《周礼》十二卷。经注一十六万三千一百单三字。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 孙明吉书。
△《石经仪礼》
右《仪礼》十七卷。经注一十六万五百七十三字。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张 绍文书。
△《石经礼记》
右《礼记》二十卷。经注十九万六千七百五十一字。卷首题曰“御删定《礼 记月令》第一。集贤院学士、尚书左仆射兼右相吏部尚书修国史上柱国晋国公臣 林甫奉敕注。”《曲礼》为第二。盖唐明皇删定之本也。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 张绍文书。
△《石经春秋》
右《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经注并序三十四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字。不题所 书人姓氏。
△《石经公羊》
右《公羊》十二卷。经注一十三万一千五百一十四字。不题所书人姓氏。
△《石经梁》
右《梁》十二卷。经注八万一千六百二十字。不题所书人姓氏。
△《石经论语》
右《论语》十卷。经注并序三万五千三百六十八字。将仕郎前守简州平泉县 令兼殿中侍御史赐绯鱼袋张德钊书,颍川郡陈德谦镌字。
△《石经孝经》
右《孝经》一卷。经注并序四千九百八十五字。不题所书人姓氏,但题颍川 郡陈德谦镌字。
△《石经孟子》
右《孟子》十四卷。不题经注字数若干,亦不题所书人姓氏。
△《石经尔雅》
右《尔雅》三卷。将仕郎前守简州平泉县令赐绯鱼袋张德钊书,武令镌。 不题经注字数若干。以上石室《十三经》,盖孟昶时所镌,故《周易》後书: “广政十四年岁次辛亥五月二十日。”唯《三传》至皇初方毕,故《公羊传》 後书:“大宋皇元年岁次己丑九月辛卯朔十五日乙巳工毕。”又书:“将仕郎 试国子四门助教州学讲说何维翰、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州学说书黄东、儒林郎 试秘书省校书郎守华阳县尉州学勾当王尚、朝奉郎秘书省著作佐郎签署节度判 官历公事武骑尉管勾州学华参、奉直郎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军州兼管内桥道劝农 事及提举渠堰骑都尉借绯提举州学解程、朝奉郎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军州兼管内 劝农事及提举渠堰轻车都尉借绯提举州学聂世卿、提点益州路诸州军州狱兼本路 劝农提举渠堰公事朝奉郎尚书比部员外郎护军借紫孙长卿、益州路诸州水陆计度 转运使兼本路劝农使朝奉郎尚书刑部员外郎直史馆上骑都尉赐绯鱼袋借紫曹颖叔、 枢密直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知益州军州事兼管内桥道劝农使充益利路屯驻驻 泊本城兵马钤辖提举益利路诸州军兵甲巡检贼盗公事上骑都尉京兆郡开国侯食邑 一千户赐紫金鱼袋田况。
△《春秋梁传注疏》二十卷
右唐国子四门助教杨士勋撰。《昭德先生读书志》中有诸经注疏,独无《 梁注疏》云。
◎经解类
△《经说》三十卷
右晦先生朱文公熹仲晦之说也。《易说启蒙》三卷,《大易问答》两卷, 《尚书问答》三卷,《毛诗问答》一卷,《礼记问答》一卷,《中庸问答》二卷, 《大学问答》二卷,《周礼春秋问答》一卷,《论语问答》并《拾遗》八卷, 《孟子问答》并《拾遗》并《孝经刊误》四卷,附《太极解义》,《太极问答》, 《西铭解义问答》三卷,通为三十卷。邵武黄大昌、鄱阳王迂编次,凡《六经》 之要旨,《论》、《孟》之奥义,悉可以类而求之。延平廖德明为之序。
△《大易粹言》七十卷,《总论》三卷
右集明道先生程颢伯淳、伊川先生程颐正叔、横渠先生张载子厚、广平游酢 定夫、龟山杨时中立、兼山郭忠孝立之、白郭雍子和之说也。舒守曾童序。
△《紫岩易传》十卷
右紫岩居士魏国张忠献公浚德远所著也。
△《诚斋易传》二十卷
右诚斋先生杨文节公万里廷秀所著,自为之序。
△《周易本义》十卷
右晦先生朱文公熹仲晦所定也。《发例》《筮仪》附。
△《周易系辞精义》二卷
右东莱先生吕成公祖谦伯恭所集也。
△《周易玩辞》十六卷
右平项安世平父所述也。自叙於前,其为说曰:“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 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读《易》之法,尽於此矣。程子平生所著,独《易传》 为全书。今以其所得於《易传》者,述为此书,而其文无与《易传》合者,合则 无用述此书矣。”其子寅孙刊於建安书院,乐章识於後。
△《周易总义》二十卷
△《易学举隅》四卷
右山齐易祓彦章所著也,陈章、李为之序。《易学举隅》亦祓所著。传疑 之说附於後。
△《二五君臣论》一卷
右胡寅明仲、闾丘昕逢辰二侍郎之论也。六十四卦,各为之说。南轩先生张 宣公┉为之序。
△《卦图系述》五卷
右《卦图》三卷,《皇极经世篇系述》二卷,康节邵先生之说,而先生之子 伯温所学也。简池赵震叙而列之。
△《皇极经世指要》二卷
右蔡元定季通所序也。以伏羲《卦图》列之於前,而以《皇极经世》疏之於 後。季通,建阳人,朱文公之益友。始辞聘命,终预党名。嘉定更化,赠以初品。
△《蓍卦辨疑》三卷
右上卷康节先生《揲蓍法》、横渠先生《大衍说》、伊川先生《揲蓍法》、 兼山郭先生《蓍数说》;下卷则辨证也。兼山之子雍为之序,谢艮斋识其後云。
△《卦气图》一卷
右祝融乐洪德秀所著也,河南郭雍为之序。德秀尝从文定胡公父子游,取饮 水曲肱之义,名所居之堂,故号曲肱先生云。
△《象爻说》二卷
右武林吴准斋如愚所著也。一则明象,二则明爻。乔文惠公行简尝荐之曰: “成忠郎吴如愚随身右列,寻即隐居。虽在都城而杜门不出,臣欲识之而不可得。 其人行醇而介,气直而温,讲道穷经,有著述。欲乞特与换授从事郎,并与秘 阁校勘。”有旨从之,而如愚不受。
△《书说》六卷
右东莱先生吕成公祖谦之说也。自《洛诰》至《秦誓》,凡一十七篇。或谓 先生之说,始于《秦誓》,上至《洛诰》而止云。
△《书说精义》三卷
右西山先生真文忠公德秀之说也。
△《书集传》六卷
右晦先生朱文公订正,而武夷蔡沈集传也。沈自序于前,其子奉议郎、秘 书省著作佐郎兼权右侍郎官兼枢密院编修官兼诸王宫大小学教授杭进於朝。沈字 仲默,号九峰先生。真西山撰其墓表,今附於後。
△《诗集传》二十卷,《诗序辨说》一卷
右晦先生朱文公所定也。江西漕赵崇宪刻于计台而识其後。
△《周礼说》三卷
右朝奉郎秘书少监陈傅良所进也。旧刊于《止斋文集》中,曹叔远别为一书 而刻之,且为之说。
△《周礼考疑》七卷
右祝融居士乐思忠仲恕所著也,永嘉戴溪肖望、丰城刘德秀仲洪为之序。
△《周礼总义》三十卷
右山斋易祓所著也。许仪为之序,刻于衡阳。
△《礼记要义》二卷
右荆国文公王安石介甫所著也。
△《中庸章句》一卷,《或问》二卷
△《中庸辑略》二卷
△《大学章句》一卷,《或问》二卷
右晦先生既定著章句于经文之下,又述平时问答所疑,以为《或问》。 《中庸》又述《辑略》两卷,盖集伊、洛诸儒之说也。希弁所藏各两本,岳麓书 院精舍及白鹿洞书院所刊者。
△《春秋集解》三十卷
右东莱先生所著也。长沙陈邕和父为之序。
△《春秋左氏後传》十二卷
△《春秋左氏章指》十七卷
右止斋陈傅良所著也。四明楼忠简公钥序其前,清海崔清献公与之识其後, 而刻於维扬郡庠。
△《春秋左氏国纪》二十卷
右清江徐得之所编也。自周而下,各系以国,又因事而为之论断。止斋陈傅 良序之。
△《春秋左氏博议》二十五卷
右东莱先生所著也,自为之序。
△《春秋分记》九十卷
右克斋程公说伯刚所编也。其弟公许守宜春,刻於郡斋,游丞相似为之序。
△《左氏连璧》八卷
右三山叶仪凤子仪撰。乃对偶之书也。
△《三传分门事类》十二卷
右莫详谁氏所编。以类相从而分其门也。
△《论语笔解》十卷
右唐昌黎先生韩文公之说也。其间“翱曰”者,李习之也。始,愈笔大义以 示翱,翱从而交相明辨,非独文公制此书也。《韩文补》云:公作《论语传》, 未成而没,见於张藉祭诗,辨之於洪庆善者,明矣。今世所传,如“宰予昼寝”, 以“昼”作“画”;“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以“三月”作“音”; “浴乎沂”,以“浴”作“氵公”;“子在,回何敢死”,以“死”作“先”之 类,虽未必然,而为伊川之学者,皆取之。此本乃秘书丞许勃所序者。
△《论语直解》十卷
右汉上先生朱文定公震所著也。绍兴五年夏,肇建资善堂时,孝庙富於春秋, 文定以起居郎,与宗正卿范公冲同为翊善,朝论皆以为极天下之选。此解,资善 堂录本也,其孙继先刻於浏阳学舍而识其後。
△《孟子解》两卷
右和静先生尹侍讲享所著也。先生乃伊川之高弟,钦宗累聘不起,赐号和 静。绍兴初,再以崇政殿说书召。既侍讲筵,首解《论语》以进,继解《孟子》, 甫及终篇而卒。此本乃邢正夫刻於岳阳泮宫者。
△《论语解》二十卷
△《孟子解》三十六卷
右无垢先生张文忠公九成子韶所著也。
△《论语精义》十卷
△《孟子精义》十四卷
右明道、伊川、横渠三先生、成都范氏、荥阳吕氏、蓝田吕氏、上蔡谢氏、 建安游氏、延平杨氏、河东侯氏、河南尹氏十一人之说,晦先生所编集也。初 曰《精义》,後改《集义》。卷末“淳熙辛丑冬至前五日点毕”十一字,乃先君 子戒居士师向手泽也。
△《论语集注》十卷
△《孟子集注》十四卷
右朱文公所著也。先生之於《语》、《孟》,始集程、张、吕、范十一人之 说,以为《集义》。既又本之《注疏》,参之《释文》,采之儒先,断之详说, 以为《集注》。《语》、《孟》之精微,盖萃於此书矣。希弁所藏各两本,岳麓、 白鹿洞所刊也。
△《论语说》三卷
△《孟子说》七卷
右南轩先生张宣公┉敬夫所著也。
△《论语注义问答通释》十卷
右勉斋黄先生通释晦先生《集注》、《或问》之书也。
△《孝经义》一卷
右荆国文公王安石所著也。凡十七章。《丧亲章》阙之。
△《孝经刊误》一卷
右朱文公所定也。皆以古文为正,惟《传》之六章或从今文。庐山胡冰叙於 後。
◎小学类
△《弟子职》一卷
右《弟子职》一书,杂见於《管子》之篇。朱文公揭其入学、受业、事师之 法,以为章句,参以众说,辅其注文云。
△《叙古千文》一卷
右致堂先生胡寅明仲所作也。南康黄西坡灏商伯为之传,晦朱文公题其後, 曰:“叙事立言,昭陈法式,实有《春秋》经世之志。至於发明道统开示德门, 又於卒章深致意焉。新学小童朝夕诵之而讽其义,亦足以养正於蒙矣。”
△《续千文》一卷
右佐朝散大夫、知池州军州事、赐紫金鱼袋侍其瑗字良器所著也。昔周兴嗣 次王逸少所书千字为韵语,以便观省,後世谓之《千文》。良器迁避兴嗣所用字, 别制干言以续之。山谷尝抵以书曰:“引辞连类,使不相触,甚有功。当与 《凡将》、《急就》并行也。”葛文康公胜仲为之序。
△《百体书千文》一卷
右艮斋谢公谔题其後曰:神剜天画,千类万状,岂止汲蒙、鲁璧、周鼓、秦 山耶!
△《叙古蒙求》一卷
右五峰先生胡宏所著也。自羲、农至於五代周,凡三十一章。毛以谟为之序, 先生之子大壮书而刻之。
△《通鉴韵语》九卷
右黄日新齐贤所著也。大略如李瀚《蒙求》四言体,而列其事於左方。周平 园、朱晦翁、洪容斋、谢艮斋、杨诚斋、楼攻愧诸老先生皆为之序。齐贤,临川 人。
△《字义》三卷
右北溪陈淳安卿所著也。安卿,临潼人。
△《史韵》四十九卷
右回钱讽正初所编也。依《唐韵》分四声,而以十士史之句注於下。讽, 钱塘人。郑侨、钱文子为之序。
△《篆韵》五卷
右徐铉序,盖其弟锴所集也。铉字鼎臣,仕南唐,为昭文馆学士。入朝为太 子率更令。太平兴国初,诏以本官直学士院。锴字楚金,仕南唐为,右内史舍人 卒,李。煜赠之礼部侍郎云。
△《隶韵》七卷
右洪文惠公适《隶释序》冠於前。周益公志其《神道碑》云:耽嗜隶古,为 纂《释》二十七卷,《隶续》二十一卷。
△《十二先生诗宗集韵》二十卷
右裴良甫师圣编杜甫、李白、高、韩愈、柳宗元、孟郊、欧阳修、曾巩、 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陈无已之诗韵也。
◎史类
△《补史记》一百三十卷
右唐司马贞补司马迁之书也。补《三皇纪》於《五帝》之前,每篇各注《索 隐》之说,以百三十篇赞附於每篇之末。希弁尝考诸家之说,为《读史补注》一 书,颇加详焉。
△《古史六》十卷
右苏文定公辙所作也。自伏羲、神农,讫秦始皇帝,为七本纪、十六世家、 三十七列传,以补司马迁之缺云。
△《西汉刊误》一卷,《东汉刊误》一卷
右宣德郎,守太常、博士、充国子监直讲刘分攵所撰也。仁宗读《後汉书》, 见“垦田”字皆作“恳”字,使侍中传诏中书,使刊正之。分攵为学官,遂刊其 误,为一书云。
△《西汉补遗》一卷
右何亻甫德辅补西汉之遗文也,盖束补《诗》之义耳。希弁尝读其《皇太 子遗四皓书》及《侯公说项羽辞》,因思昔东坡先生亦尝为《侯公说项羽辞》, 载於集中。而商芸《小说》载张良所与商山四皓书,则世所罕见也。其书曰: “良白仰惟先生秉超世之殊操,身在六合之间,志凌造化之表。但自大汉受命, 祯灵显集,神母告符,足以宅兆民之心。先生当於此时,耀神爽乎霄,濯凤翼 於天汉,使九门之外,有非常之客,北阙之下,有神气之宾,而渊潜山隐,窃为 先生不取也。良以顽薄,承乏忝官,所谓绝景不御,而驾服驽骀。方今元首,钦 明文思,百揆之佐,立则延首,坐则引领,日仄而方文不御,夜眠而阊阖不闭, 盖皇极须日月以扬光,后土待岳渎以导滞。而当圣世鸾凤林栖,不翔乎太清,骐 ら岳遁,不步乎郊薮,非所以宁八荒、慰六合也。不得侍省,展布腹心,略写至 言,想望翻然。不猜其意。张良白。”亻甫,乾道中权工侍兼权直辽。
△《西汉补注》十卷
右国子博士吴莘商卿所著也。倪思为之序。
△《史记法语》十卷
△《前汉法语》二十卷
△《东汉精语》十六卷
△《三国志精语》六卷
右鄱阳洪文敏公迈所著也。
△《东都事略》一百三十卷
右承议郎、知龙州王称所进也。本纪十二,世家五,列传一百五,附录八。 间为赞论,以发扬之。以其国都大梁以前之事,故谓之“东都。”然其中疏驳甚 多。称,眉山人,故礼部侍郎赏之子,此书既进,遂直中秘云。
◎编年类
△《皇王大纪》八十卷
右五峰先生胡宏所述皇帝王伯之事。始於盘古氏,而终於周之末。自尧以上, 六阏逢无纪。尧之初载,迄於赧王乙巳,二千有三十年。贯通经典,采摭史传, 靡所不载。又因事而为之论所以述去取之原,释疑似之惑者,至矣。先生字仁仲, 文定公之季子,自幼有志於道。尝见杨中立於京师,又从侯师圣於荆门,而卒传 文定公之学。绍定戊子,希弁生父师为衡山令,尝奉朝旨索其书云。
△《通史缘起》二十卷
右会稽胡卫之作也。其说谓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三皇也;少昊氏,高 阳氏,高辛氏,合唐、虞氏,五帝也,不可不备。乃推盘古以来众说之异同,虽 十纪浩茫,难以年考,而传疑传信,有理存焉。卫尝仕於朝云。
△《晋春秋》二十卷
右隋秘书省正字杜延业所述。其自序云:“萧方等采削群史,著《三十国春 秋》,囊括两晋之言,网罗诸国之事,以晋国为主,附列二十九国。延业删缉, 题曰《晋春秋》。载於《唐书艺文志》。
△《南北征伐编年》二十卷
右吴曾编集。自汉献帝迄於周世宗。其意谓《资治通鉴》征伐之事,杂见於 列国言动之问读者不得专一稽考。至南北议论,亦未详尽。遂效其体,凡一征一 伐,靡所不载。绍兴辛巳,逆亮叛盟,庙堂知有是书,尝取以备乙览云。曾,字 虎臣,抚之崇仁人。京文忠公镗为之序。
△《五代春秋》五卷
右河南先生尹洙师鲁所作也。由梁太祖开平元年四月甲子,迄於周显德七年 正月甲辰。
△《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序例》一卷
右晦先生朱文公所编也。司马文正既为《资治通鉴》,又别为《目录》及 《举要历》。胡文定复修《举要补遗》。朱文公因文正、文定两公四书,别为义 例。表岁以首年,而因年以著统,大书以提要,而分注以备言,其纲仿《春秋》, 而参取群史之长,其目效《左传》,而稽合诸儒之粹。真德秀刻於泉南,陈孔硕、 李方子叙其後。希弁所藏夔本,为板四千二百有奇。吉本二千八百,而且无陈、 李二公之序。希弁又尝参以泉本,校其去取之不同,并考温公、文公之书法,为 《资治通鉴纲目考异》。淳丙午,秘省尝下本州借本书写云。
△《资治通鉴纲目提要》五十九卷
右《资治通鉴纲目提要》,存其纲而去其目,如《春秋》之经也。希弁所藏 乃赵希琴刻於庐陵者。
△《续资治通鉴长编》九百四十六卷
右巽岩先生李文简公焘仁甫所修也。太祖至英宗一百七十五卷,神宗朝二百 二十八卷,哲宗朝二百二十卷,徽宗朝三百二十三卷。其书仿司马氏通鉴踵为之。 然焘谦抑,不敢名《续通鉴》,但谓《续长编》。蜀帅汪应辰尝乞给笔札,以写 藏秘阁。乾道六年正月,令秘书省依《通鉴》纸样及字样大小,缮写一部,仍将 焘衔位於卷首,依司马光衔位书写进入。焘之卒也,上语宇文价云:“朕尝许焘 大书‘续资治通鉴长编’七大字,且用神宗赐司马光故事,为序冠篇,不谓其止 此也。”希弁所藏蜀本,视书坊所刊者为详。希弁尝为《续资治通鉴长编补注》 一书,以补诏敕奏篇等阙云。
△《国朝编年政要》四十卷
右兵部尚书、太子詹事蔡文懿公幼学所编也。自太祖建隆之元,迄於钦宗靖 康之末,祖《春秋》之法,而参以司马公《举要历》吕氏《大事记》之例,《宰 辅拜罢表》诸年首。其子朝请大夫、直秘阁提举、福建路常平义仓茶事叙而刻 之。
△《皇朝编年备要》二十九卷
△《中兴编年备要》十卷
右壶山陈均所编也。其书用《国史》、《实录》等书为编年体例,起於建隆, 迄於淳熙,书法盖微仿纲目之例而加斟酌焉。真德秀、郑性之、林皆为之序。
△《开基事要》十卷
右朝奉郎、秘书少监皇子嘉王府赞读陈傅良所进也。自建隆之初,迄开宝之 末,亦曰《建隆编》。曹叔远序而刻之。
△《仁宗君臣政要》四十卷
右文林郎、守秘书丞监、阆州商税院市买税盐臣张唐英编进。起天圣,终嘉 ,诏令刑政之要,礼乐选举之法,郊庙祭祀,边鄙备御,罔不备录。其门名臣 得其家世之详者,为之立传,否则阙之。唐英,字次功,自号黄松子。
△《续纪年通谱》一卷
右宣议郎致仕毕仲荀续宋元宪公《纪年通谱》之书也。元宪止於庆历辛巳, 仲荀起於庆历壬午,而迄於徽宗。
△《丁未录》二百卷
右左修职郎、监临安府都盐仓李丙所编也。上帙起召王安石为翰林学士,迄 於神宗皇帝升遐,中帙起宣仁圣烈垂帘除吕公著侍读,迄於宣仁圣烈庙;下帙 起李清臣进策题,迄於诛童贯、安石之召。实治平丁未之所始,故以“丁未”名 之。
△《三朝北盟集编》二百五十卷,《集补五》十卷
右朝散大夫、充荆湖北路安抚司参议官徐梦莘编集。上帙起政和七年七月庚 寅,终宣和七年十二月庚申;中帙起宣和七年十二月庚申,终靖康二年四月丁亥; 下帙起建炎元年五月庚寅,终绍兴三十二年四月丁亥。《集补》则补其遗也。
△《建炎以来中兴系年要录》二百卷
右陵阳布衣李心传微之所修也,知泸州许奕奏进之。修国史曾奂又尝乞令 其弟太常博士道传缴进,得旨降付国史院。然其中阙疑尚多,希弁尝为《补注》 一书,颇为详备云。
△《宁宗皇帝纪》十卷
右四朝国史中之本纪也。
△《续稽古录》一卷
右太社令龚颐正续司马文正稽古录之书也。文正止於治平,颐正起於熙宁, 而迄於宁宗之初。袁说文{木}於成都,赵彦励复{木}於长沙,未几,有毁之 旨云。
△《通鉴问疑》一卷
右秘书丞高安刘恕字道原,尝与司马公修《通鉴》。司马公深爱其博学,每 以所疑问焉。恕子羲仲纂集其往复相难者而作此书,《十国纪年序》附於後。
△《纲目发明》五十九卷
右建康布衣尹起莘所著,以发明《纲目》义例。别之杰帅金陵,进其书於朝。 魏文靖公了翁为之序。
△《纲目论断》二十卷
右江吕中论大书,以提要正变例而为之断云。其间所载徐清叟跋,有以知 端平初元《通鉴纲目》上尘乙览之因。
△《杂史类靖康传信录》三卷
右李忠定公纲为尚书右丞、充亲征行营使、及以知枢密院事,为河北、河东 路宣抚使时事也。
△《建炎进退志总序》四卷
右李忠定公纲为正议大夫、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至於罢为观文殿大学士、 提举杭州洞霄宫时事也。
△《建炎时政记》三卷
右李忠定公纲所编也。自建炎元年五月一日以後,至於八月十八日。
△《绍兴正论》一卷
右编录秦桧当国,罗织诸贤,或死於市朝,或死於囹圄,或死於贬所,或流 落於魑魅之区,累赦不移,或栖迟於林泉之下、屏迹不出者一百一十八人姓名与 其获罪之因。但云潇湘樵夫序,不知其为谁也。
△《朝野遗事》一卷
右赵子崧伯山所著。记中兴以前凡一百二十有五事。自号鉴堂居士,终於延 康殿学士、右中奉大夫。淳熙中,周益公帅长沙,命项安世、丁朝佐、杨长孺雠 校而刻之。
△《朝野杂记甲集》二十卷,《乙集》二十卷
右李心传微之所编中兴以来之事也。《系年录》盖仿於此。
◎史评类
△《读史管见》三十卷
右致堂先生胡寅明仲所著也。意谓二百四十二年之後至於五代,司马文正所 述《资治通鉴》,事虽备而立义少。遂用《春秋》经旨,尚论详评。晦《纲目》 中多取之。犹子大壮序其说,孙德舆刻於衡阳。
△《读史明辨》二十卷
右伊川、元城、龟山、了斋、横渠、屏山、横浦、五峰、东莱、南轩、止斋、 致堂十二先生史论也。
△《史说》十卷
右东莱先生吕成公之说也。
△《史评》六卷
右诚斋先生杨文节公万里之说也。
△《西汉鉴》十卷
右国子博士吴莘所著也。王容为之序。
△《两汉博议》二十卷
右陈季雅彦群所撰也。
△《唐史论断》二卷
右朝散大夫、尚书刑部郎中、充天章阁待制兼侍读孙甫之翰所撰也。甫,阳 翟人,《国史》有传。
△《唐论》二卷
右宣教郎、前太平州州学教授王居中撰。程公许、韩祥、韩补皆序之。
◎职官类
△《汉官考》四卷
右徐筠孟坚所著也。西京二百年品秩、爵列、位号、名数,自三公而下,至 於库,为十九门,总一百四十九条。韦楫为之序。孟坚,清江人,淳熙甲辰 进士。
△《职官分纪》五十卷
右孙逢吉彦同所集也。以杨侃《职林》而广之,具载新制,而又增门目之亡 缺,补事实之遗漏。元中,赵、秦观为之序。
△《职源》五十卷
右王益之等所编历代置官本末也。官之故实,职之典掌,前贤遗迹,先朝训 词,以次列焉。
△《翰苑群书》二卷
右唐李肇翰《林志》、元稹《承旨学士院记》、韦处厚《翰林学士记》、韦 执谊《翰林院故事》、杨钜《翰林学士院旧规》、《皇朝禁林宴会集》为一卷, 钱惟演《金坡遗事》、晁<辶向>《别书金坡遗事》、李宗谔《翰苑杂记》为一卷, 苏易简《续翰林志》、苏耆《次续翰林志》、《学士年表》、《翰苑题名》、 《翰苑遗事》为一卷。
△《祖宗官制旧典》三卷
右东莱蔡元道所编也,其子兴宗叙於後,云:“追记祖宗旧典,凡设官任职、 治民理财之要,与夫分别流品、谨惜名器之道,合七十七门”云。
△《玉堂杂记》三卷
右周益公必大记玉堂中事也。丁朝佐谓九重之美、德前辈之典刑、恩数之异 同、典故之沿革,皆因事而见之云。
△《銮坡录》一卷
右周益公必大记初除翰林日制诰,表章也。
◎刑法类
△《养贤录》二十二卷
右王日休所编也。以嘉、元丰、政和、绍兴《敕》、《令》、《格》、 《式》,嘉、政和《禄》、《令》,绍兴《禄秩》、《吏部七司条法》,绍兴 《免役令》参考编类,其旧法不行於今者亦存之,以见沿革云。日休,字作德, 钓台人也。
△《治县法》十卷
右吕惠卿所著也。曰《法令》,曰《词讼》,曰《刑狱》,曰《簿历》,曰 《催科》,曰《给纳》,曰《灾伤》,曰《盗贼》,曰《劝课》,曰《教化》。 惠卿自序於前,绍圣二年九月也。所在多刊此法,岂非不以人废言玉。
△《堂杂记》三卷
右周益公必大记玉堂中事也。丁朝佐谓九重之德美、前辈之典刑、恩数之异 同、典故之沿革,皆因事而见之云。
△《銮坡录》一卷
右周益公必大记初除翰林日制诰、表章也。
◎刑法类
△《养贤录》二十二卷
右王日休所编也。以嘉、元丰、政和、绍兴《敕》、《令》、《格》、 《式》,嘉、政和《禄》、《令》,绍兴《禄秩》、《吏部七司条法》,绍兴 《免役令》参考编类,其旧法不行於今者亦存之,以见沿革云。日休,字作德, 钓台人也。
△《治县法》十卷
右吕惠卿所著也。曰《法令》,曰《词讼》,曰《刑狱》,曰《簿历》,曰 《催科》,曰《给纳》,曰《灾伤》,曰《盗贼》,曰《劝课》,曰《教化》。 惠卿自序於前,绍圣二年九月也。所在多刊此法,岂非不以人废言。
△《常平役法》一卷
右绍兴以来臣僚申请、士民陈诉备载於中。按《朱文公语录》,乃朝廷颁降 者。
◎仪注类
△《仪礼经传通解续纂祭礼》十四卷
右朱文公编集,而丧、祭二《礼》未就,属之勉斋先生。勉斋既成《丧礼》, 而《祭礼》未就,又属之杨信斋。信斋据二先生藁本,参以旧闻,定为十四卷, 为门八十一。郑逢辰为江西仓曹,进其本於朝。信斋,福州人,名复,字茂才。 书既奏,赠文林郎。
△《家礼》五卷
右朱文公所定,而赵崇思刻之萍乡者。潘时举、李道传、黄、廖德明、陈 光祖序跋附焉。
△《家礼附注》五卷
右陈雷刻於温州学宫者,凡九十九条。
△《吕氏乡约》一卷,《乡仪》一卷
右二书吕和叔季明所定也。朱文公记於後。
△《司马公居家杂仪》一卷
右温国文正公光所著也。
◎天文卜算类
△《躔度分野列宿图》三卷
右自《河图洛书》以及《列宿图》其象於上,而列《汉》、《晋》、《隋志》 之说於下。
△《律吕本原》一卷
右蔡元定季通所著也。曰《黄钟》,曰《黄钟之实》,曰《黄钟生十二律》, 曰《十二律之实》,曰《变律》,曰《律生五声图》,曰《变声》,曰《八十四 声图》,曰《六十调图》,曰《候气》,曰《审度》,曰《嘉量》,曰《谨权衡》, 凡十三篇云。
◎五行类
△《拜命历》一卷
右赵景先集。其自序曰:“此书常式,阴阳家莫能晓。今则不敢传诸该博。 愚尝得自名流,用之皆验,故集成此,以示子孙。自非洞于此道,他人幸勿妄传 也。”赵师侠志于后。
◎地理类
△《长安志》二十卷
右龙图阁直学士、右谏议大夫、修《国史》常山宋敏求所撰也。熙宁九年二 月五日,太常博士、充集贤校理、崇文院检讨、同知宗正丞事赵彦若序。敏求亦 尝为《河南志》,时以朝奉郎守太常丞、充集贤校理、编修《唐书》官、通判西 京留守司兼畿内劝农事、飞骑尉署衔。元丰六年二月戊辰,端明殿学士兼翰林院 侍读学士司马光序。《读书志》中有《河南志》,而无《长安志》云。
△《职方乘》三卷,《後集》十四卷
右洪刍所编也。曰《郡县》,曰《城宇》,曰《山》,曰《水》,曰《观寺》, 曰《祠庙》,曰《冢墓》,曰《宝瑞》,曰《妖异》,曰《牧守》,曰《仙真》, 曰《人物》,凡十二部。刍,字驹父,自少以诗名取重於时。登进士第,为晋州 学官。山谷素称其才,尝曰:“甥之文学,他日当大成,但愿极加意於忠信孝友 之地,甘受和,白和采,不但用文章照映今古,乃所望也。”又尝作《释权》以 遗山谷,山谷答曰:“笔力纵横,极见日新之功。”刍之名因是益显。靖康之初, 为尚书郎,三迁至谏议大夫。遭变坐事,贬文登。有《老圃集》行於世。续之者 淳熙中帅程叔达也。李大异序於後。
△《建康志》十卷,《续志》十卷
右御史正志所修而为之序,乾道五年三月也。庆元六年八月,帅吴琚续之, 又为之序。
△《长沙志》五十二卷
右绍兴辛亥,帅赵善俊修而为之序。
△《宜春志》十卷,《集》八卷,《续修志》四卷,《集》六卷
右嘉定中守滕强恕修,郡人张嗣古序。《续志》、《集》则嘉熙初守郭正已 也。
△《桂海虞衡志》三卷
右范文穆公成大帅静江日,志其风物土宜也,自为之序。
△《静江志》十二卷
右嘉泰癸亥帅蔡戡修,以高宗皇帝除太傅静江奉宁军节度使、桂州牧兼郑州 牧制词,冠於篇端。
△《永宁编》十五卷
右嘉定中守留元刚序,陈谦所述也。叙州,叙县,叙山,叙川,叙赋,叙役, 叙兵,叙人,叙产,叙祠,叙遗,凡十一类。
△《桃花源集》一卷
右绍圣丙子四明姚孳序,淳熙庚子邑宰赵彦俾新澧阳簿张栎重修。备载晋、 唐、本朝诸公诗文。
△《海南集》二十三卷,《後集》十二卷
右海外琼管之集也。於中可见丁晋公、苏长公、赵丰公、折仲古、李泰发、 胡邦衡诸公之文笔。
△《临江集》三十四卷
右嘉定中守杨恕编。郡人刘昌诗序。
△《景陵志》十四卷
右嘉定庚辰郡文学林英发修,诗文集录附焉。唐陆鸿渐、皮日休、陆龟蒙, 皇朝朱昂、宋祁、晏殊、吴育、杨徽之、苏绅、石延年、王禹、张耒诸公之作 为多。
△《邵阳志》一卷
右淳熙壬寅郡文学李韦之序。
△《陵水志》三卷
右庆元丙辰郡文学刘奕修,诗文附。
△《临贺志》三卷,《集》二卷
右莫详谁所修也。集以苏东坡《答彭贺州启》为首。
△《渌江志》十二卷
右嘉定中邑令张耕修。
△《龙江志》十卷
右嘉定庚午邑丞绍古修,令沈燮序。
△《钤冈志》三卷
右嘉定甲戌邑令谢好古修。
△《瑞阳志》十卷,《县志》三卷
右嘉定六年郡守周纶修,郡人雷孝友序。
△《梅川志》三卷
右宝庆丙戌重修。清江张洽序。
△《秋浦新志十》六卷
右端平丙申江东仓使兼知池州王伯大修,自为序。
△《富川志》三卷
右嘉定甲申守李寿朋修。
△《宁越志》三卷
右庆元改元郡守林会修。
△《南岳总胜集》三卷
右纪载南岳之胜也。
△《水帘诗集》三卷
右编集水帘洞之诗文也。
△《浯溪集前後续别》四集
右自元结中兴颂之後,凡刻之浯水之崖者,皆在焉。
△《卷雪楼集》二卷
右集富池昭勇庙记序诗文也。庙乃三国甘宁,累封昭毅武惠,遗爱灵显王。
△《灵应後集》十二卷
右集梓潼庙诰敕记叙诗文也。范镇、张浚、胡世将、王刚中、王之望、晁公 武诸公祝文为多,亦有唐僖宗之祝文。
△《富文忠八国语录》一卷
右富弼庆历二年,以右正言知制诰,为回谢契丹国信使西上,阁门使符惟忠 副之。惟忠行至武强,病卒,以知贝州供备库使、恩州团练使张茂实代之。所说 机宜事件,具载录中。弼所争者献纳二字,朝廷竟从晏殊议,用纳字,弼不预也。
△《章忠恪奉使金国语录》一卷
右绍兴三年章谊以龙图阁学士、枢密都承旨充军前奉表通问使,给事中孙近 副之。谊录其报聘之语也。谊字且叟。
△《揽辔录》二卷
右范成大乾道六年以资政殿大学士、左中大夫、醴泉观使兼侍读、丹阳郡开 国公、食邑二千户、食实封八百户,与崇信军节度使、领阁门事兼客省四方馆事、 信安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六百户、食实封四百户康氵胥为奉使大金国信使副,其 往返地理日记也。成大,字至能,吴县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使金归,除中书 舍人。淳熙五年,参知政事。自号石湖。孝宗皇帝御书二字以赐之。
△《禹贡疆理广记》六卷
右长沙易祓编而为之说。
△《方舆胜览》四十三卷,《後集》七卷,《续集》二十卷
右建安祝穆和父编。新安吕千伯可序。
△《仰山孚惠庙实录》二十八卷,《太平兴国禅寺附录》六卷
右嘉定庚午潘侃重编,郡守郑志于后。希弁自庚竿以后续录之,为五卷。
△《梦华录》一卷
右梦想东都之录也,宋敏求《京城记》载坊门、公府、宫寺、第宅为甚详, 而不及巷陌、店肆、节物、时好。孟元老记录旧所经历而为此书,坦赵师侠识 其後。
△《金国承安须知》一卷
右金国名讳及增修朝官、职事、俸给、格式、服制、地理图之类也。承安、 盖金主之之纪元也。时惟丁巳,乃宁宗皇帝庆元三年云。
◎传记类
△《古列女传》八卷
右汉都水使者光禄大夫刘向撰。又一卷,莫知其为谁续,然亦载於《崇文总 目》。王回、曾巩皆序之。
△《百将传》十卷
右东光张预公立所进也。由太公而下,至於五代之刘词,凡史辞泛漫而不切 於兵者,一删去之。或非兵略而可以资人之智虑者,间亦存焉。各以《孙子兵法》 题其後,次以行事合之。
△《诸葛忠武侯传》一卷
右南轩先生张宣公┉所著也。
△《四将传》四卷
右建炎中兴名将刘琦、岳飞、李显忠、魏胜之传也。史官章颖撰而上之。
△《十二朝名臣言行录》七十二卷
右八朝朱文公所编也四朝乃後人所续者。
△《丰清敏遗事》一卷
右李朴所编丰公稷之言行也。陈叙次及复官赐谥制、寻访子孙子、《国 史列传》附於後,朱文公为後序云。
△《范太史遗事》一卷
右范冲所编正献公祖禹言行也。
△《赵丰公逸事》一卷
右门人喻樗、方畴诸人所记也。
△《李忠定公行状》三卷
右公之弟纶所述也。太常博士兼实录院检讨官叶所撰谥议附於後。
△《胡文定公行状》一卷
右公之子寅、宁宏所述也。其孙大壮手书而传之,因附入曾玄诸孙名。
△《朱文公行状》一卷
右门人黄所作也。
△《道命录》五卷
右秀岩李心传所编也。自司马公、吕申公、韩康公荐伊川先生子,至於嘉 定录用伊川先生後人诏旨,中间朝臣之奏疏,儒宗之谥议,纤悉备载。道学兴废, 具见于此。
△《张忠文公节义录》四卷
右张公叔夜告敕、奏、书东北行记、旌忠愍节庙碑及事类也。
◎谱谍类
△《仙源积庆图》三卷
右三祖下宗室派系也。
△《皇族登科题名》一卷
右大宗正嗣濮王士曷、宗正丞耿延年所编也。淳熙二年成书。始于元三 年李常宁榜。子令<香非>厥后嗣而益之。延年持节锺官,锓木于饶,洪文敏公 迈书于后。
△《安定先生世系述》一卷
右胡瑗世系源委也。瑗,字翼之,泰州如皋人也。瑗为人师,言行而身化之, 使诚明者达,昏愚者厉,而顽傲者革,故其为法严而信,为道久而尊。自景、 明道以来,学者有师,惟瑗与孙复、石介三人。瑗以布衣召见论乐,拜校收郎。 尝为湖州学官。庆历四年,建太学于京师,有司请下湖州取瑗教学之法,以为则。 召为诸王宫教授,以疾免。已而,以太子中允致仕。皇中,召至京师议乐。岁 馀,为光禄寺丞、国子监直讲,迁大理寺丞。嘉中,迁太子中允,充天章阁侍 讲。已而,又病不能朝,复以太常博士致仕。东归之日,太学之诸生与贤士大夫 送之东门,执弟子礼,路人嗟叹以为荣。卒,年六十七。《世系》乃淳熙中沈大 临述。
△《周元公年谱》三卷
右南康所刊也。以元公出处谱之,以年公所作诗文之类附见焉。倪灼跋。
△《横渠先生张献公年谱》一卷
右先生之孙同然所编也谱先生之出处、岁月、墓表、谥议、封诰及司马文正 谥议之帖、魏文靖公请谥之表,并哀辞之类附焉。希弁又以先生行状补其阙。
△《三苏先生年谱》一卷
右左朝请大夫、权发遣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公事何仑编。
△《山谷先生年谱》一卷
右先生诸孙┿所编也.悉谱先生所为诗文於逐年之左,极为详备云。
△《朱文公年谱》三卷
右先生门人李方子所编也。卢壮父刻之於瑞阳者为三册,倪灼刻於康庐者为 一册,今两存之。
◎诸子类
△《御解老子》二卷
右徽宗皇帝之御制也。尝仿唐制,命大臣分章句书写刻石,又诏《史记老子 传》升於列传之首,自为一帙,《前汉古今人表》列於上圣。今观此解,所谓道 者,人之所共由;德者,人之所自得。道者,亘万世而无弊;德者,充一性而常 存。老子当周之末,道降而德衰,故著书九九篇,以明道德之常,而谓之经。其 辞简,其旨远,学者当默识而深造之。其说大与政和之诏同。
△《鬻子》十四篇
右楚人鬻熊之书也,逢行序而注之。《汉艺文志》云“《鬻子》六篇”, 今此本乃十四篇,未详孰是。然篇或错乱,又多遗阙,行之说已然矣。《唐艺 文志》列於《老子》之前,盖谓其为文王师也。
△《列子》九卷
右《列子》一书,汉、唐及本朝《艺文志》皆谓八卷。政和中,宜春彭俞为 积石军ヘ,闻高丽国《列子》十卷,得其第九篇曰《元瑞》於青唐卜者。神宗皇 帝尝恶《後汉》范晔姓名,欲更修之。求《东观记》久之不得,继而高丽以其本 来上。裕陵厌代,遂不及进。元中,高丽使人言状,访於书省,无知者。医官 已死,於其家得之。信乎!高丽之多异书也。
△《孔丛子》七卷
右孔子八世孙鲋集先君仲尼、子思、子上、子高、子顺之言及已之行事,凡 二十一篇,为六卷,名之曰《孔丛子》,盖言有善而丛聚之也。孔臧又以其所为 赋与书谓之《连丛》,上下篇为一卷,附之卷末。其书不见於《汉》、《唐艺文 志》。嘉四年,提点广南西路刑狱公事兼本路劝农事、朝散郎守尚书屯田郎中、 上轻车都尉宋咸始为注释以进。
△《慎子》一卷
右浏阳人慎到之书也。《唐艺文志》云:《慎子》十篇,慎到撰,滕辅注。 盖法家云。
△《公孙龙子》三卷
右《唐艺文志》列於名家,陈嗣古、贾大隐皆尝为之注,今不辨矣。《孔丛 子》第四卷有《公孙龙子》一卷。
△《刘子》五卷
右刘昼字孔昭之书也。或云刘勰所撰,或曰刘歆之制,或谓刘孝标之作,袁 孝政为序之际已不能明辨之矣。《唐艺文志》列於杂家。
△《聱隅子》二卷
右闽人黄之书也。好读书,聚数千卷,学者多从之。著《聱隅欷琐微 论》。石介为直讲,闻其名,使诸生如古礼,执羔雁束帛,就里中聘之,以补学 职。固辞不就。故欧阳文忠公《哭徂徕先生诗》云:“羔雁聘黄,惊走邻 家”是也。嘉中,韩魏公为枢密使,荐之以为太学助教,受命而卒。或曰有子 甚愚鲁,所聚及自著书,多散失不存。
△《子家子》一卷
右眉山家颐养正之书也。无卷帙篇目,姑附於诸子後。
△《庄子解》四卷
△《杨子解》一卷
右荆国文公王安石所解也。
◎农家类
△《农书》三卷
右平江陈峻景文所述也。唐元宗因李泌之请,以二月朔为中和节,令百官进 农书以示务本,而其书不见於史。景文辑《六经》中所载农圃之事,参以田、牛、 蚕、桑等为此编,以补史记之阙。谢艮斋谔为之序。
△《社仓本末》一卷
右真文忠公帅潭日所编也。其自序云:刂其大要,使後之君子得以览观焉。 盖今日之所讲求,虽不敢不极其至,而後来之弊,终有不能逆计者。存诸家之规 画,所以备後日之参考也。太师史公浩、尚书韩公某、丞相赵公汝愚举子条约附 焉。其说盖欲扌求愚俗杀子之祸云。
◎杂说类
△《世说新语》三卷
右宋临川王义庆撰,梁刘孝标注。《读书志》引《唐艺文志》及《崇文总目》, 有十卷、八卷之疑。又云一本极详,一本殊略,未知孰为正。希弁所藏本,有绍 兴八年董┍题其後,曰:“右《世说》三十六篇,世所传为十卷,或作四十五 篇,而末卷但重出前九卷中所载。余家旧本盖得之王原叔家,後得晏元献公手自 校本,尽去重衤复,其注亦小加剪截,最为善本云。”
△《宋景文鸡跖集》二十卷
右宋景文公祁所集也。《读书志》云:《鸡跖集》十卷,未详撰人。希弁所 藏二十卷,题曰《宋景文鸡跖集》,有建炎九年黄邦俊序。
△《孔氏谈苑》五卷
右孔平仲毅父记录之文也。毅父,清江人,文仲、武仲之弟,有《续世说》 行於世。
△《孔氏杂说》一卷
右孔平仲毅父之记录也。《图志》谓之《珩璜论》。
△《公是先生弟子记》一卷
右刘敞原父之说也。谢艮斋得之於刘司业享,以遗清江守江溥刻之,赵不 黯以阁下本校正而识其後,云:“‘如叔贡问尚书记人之功’下阙五段,‘梓庆 削本为钅’至‘不敢以爵赏扌婴其虑’下缺七段,文势差错,至不可读。其他 以二段为一,一段为二者,皆正之。”
△《东莱吕紫微杂说》一卷,《师友杂志》一卷,《诗话》一卷
右吕本中字居仁之说也。郑寅刻之庐陵。
△《春明退朝录》五卷
右宋常山公敏求所录也。《读书志》云:“《春明退朝录》三卷。”希弁所 藏一本三卷,又一本五卷,凡多七十有八条云。
△《侯青录》八卷
右聊复翁赵令时德麟之说也。取王氏《五侯青》之义而名之。
△《避暑录》十五卷
右叶梦得少蕴之说也。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进士。建炎初为翰林学 士,拜户书,迁尚书左丞,终於崇信军节度使。自号石林云。
△《能改斋漫录》二十卷
右吴曾虎臣所纂也。曰《事始》,曰《辨误》,曰《事实》,曰《沿袭》, 曰《地理》,曰《议论》,曰《记诗》,曰《纪事》,曰《记文》,曰《类对》, 曰《方物》,曰《乐府》,曰《神仙诡怪》,曰《诙谐戏谑》,一一载之。曾, 临川人,尝主奉常簿,入玉牒为检讨官。能改斋乃其自谓云。终於吏部郎。
△《挥麈录後录》、《第三录》,《挥麈馀话》二十三卷
右王明清仲言之说也。明清,汝阴人。载朝廷典故贤哲言行为多。
△《辨志录》一卷
右吕东莱祖谦伯恭所著也。四明楼钥序之。
△《管见录》二十卷
右吴莘商卿之说也。论经史并历为详。商卿,建宁人,尝为国子博士。序则 倪思。
△《典刑录》二十卷
右吴宏子大所录也,杜东子野为之序。盖分门编次先正诸公之言行也。
△《项氏家说》十卷,《附录》四卷
右项安世平父之说也。说经史文学为甚详。平父,江陵人,自号平庵。辛克 承刻于江陵郡斋而为之识。
△《容斋随笔》十六卷,《续笔》十六卷,《三笔》十六卷,《四笔》十六 卷,《五笔》十卷
右洪文敏公迈字景卢所著也。何异序之。
△《麈史》三卷
右王得臣字彦辅所记也。其自序云:“自朝廷至州里有可称可法、可鉴可戒 者,类以相从云。”得臣自号凤台子。
△《却扫篇》三卷
右雎阳徐度所著也。度,字中立,丞相处仁之子。尝为吏部侍郎。
△《示儿编前後集》二十四卷
右孙奕季昭所编也。苏大章诸人题於後。
◎兵家类
△《八阵图、风后握机文马隆八阵赞独孤及八阵记》四卷
右蔡元定季通所编次也。
△《车或问》一卷
右知兴国军胡逸驾所述也。自序於前,附《车战利害奏》於後。
◎类书类
△《文章缘起》一卷
右梁太常卿任彦升所集也,自秦、汉以来圣君贤士所为文章名之所始,备 见於中。
△《古今注》三卷
右晋太傅丞崔豹正熊所注也。一《舆服》,二《都邑》,三《音乐》,四 《鸟兽》,五《虫鱼》,六《草木》,七《杂注》,八《问答释义》。
△《尊号录》一卷
右宋元宪公庠所编也。自汉至於仁宗,有序有评有赞。龙图阁学士、提举宝 宫宋康年进。
△《十七史类》七十七卷
右三山郑某所编也。自周而下,每一事相类,则编而次之。
△《西汉总类》二十六卷
右沈长卿文伯所编也。随事立门,随门类事,他传所载,总而归一,虽注中 有所取者,亦皆掇拾而裒集之。长卿,川人也。乾道改元,信州教官吴琼景玉 序。
△《唐五》十卷
右张文忠公九成所著也。公尝谓纪、志出於欧阳公,列传出於宋公,《天文》、 《律历》,《五行志》则刘义叟为之,《方镇》、《百官表》则梅尧臣为之, 《礼仪》、《兵制》初出於王景彝,未竟而卒。每患首尾不相贯属,遂总其条纲, 稽其同异,类聚而区别之。
△《事物纪原》十卷
右高承编。自天地生植与夫礼乐、刑政、经籍、器用,下至博奕嬉戏之微, 虫鱼飞走之类,无不考其所自来。承,开封人。双溪项彬序。
△《补注事类赋》三十卷
右吴淑所进也。始,淑进一字赋百首为二十卷,奉旨令其注释,遂广为三十 卷云。淑,勃海人。
△《事文类聚》六十卷
右祝穆和父编。门分胪列,各以群书要语冠其首,次之以古今事实,又次之 以诗文。全篇凡天文、地理、人事、服食、器具、草木、虫鱼,靡不备载。吕午 伯可为之序。
△《秘府书林》二十二卷
右张文伯正夫所编。曰《天文》,曰《律历》,曰《五行》,曰《地理》, 曰《食货》,曰《选举》,曰《百官》,曰《礼乐》,曰《舆服》,曰《祭祀》, 曰《艺文》,曰《兵刑》,凡十二类。考订历代及本朝史志为甚详。
△《国朝会要》一百五十卷
右《国朝会要》,起建隆,止庆历,凡八十五年。章得象所进者。
△《总类国朝会要》五百八十八卷
右《总类国朝会要》,由建隆而至乾道也。始,仁宗命章得象编,起建隆, 止庆历,为一百五十卷。神宗又命王续编庆历四年以後至熙宁末,凡三十四年, 通前为三百卷。徽宗诏王觌、曾肇续编元丰至元符。寻,又诏,起治平四年,止 崇宁五年,凡四十二年。然二书皆弗克成。政和末,有司独上《吉礼》三类,总 一百五十卷,盖通章得象、王所编者,益以熙宁後事也。绍兴九年,诏馆职续 编,至三十一年,又降趣旨。孝宗命宰相提举,阅再岁乃成。自神宗之初,至於 靖康之末,凡六十年,总三百卷。厥後中兴、乾道踵而成之。此集则合十一庙为 一书也。然中多节略而始末不全者。
△《会要详节》四十卷
右御史知杂范师道所编也。《读书志》云:“《节会要》十二卷。”希弁所 藏乃四十卷,前有序云:“师道所节四十卷,先後详纟致,无异全本。绍兴小臣 王容清谨题。”
△《皇朝大诏令》二百四十卷
右宋宣献公家所编纂也。皆中兴以前之典故。嘉定三年,李大异刻於建宁。
△《本朝事实》三十五卷
右莫详编者姓氏。祖宗世次、登极纪元诏书、圣学、御制、郊庙、道释、玉 牒、公主、官职、爵邑、勋臣配享、宰执拜罢、科目仪注、兵刑律历、籍田财用、 削平僭伪、升降州县、经略夷狄之类,具载本末,又如圣德颂、旌忠碑之类皆载 之。
△《绍述熙丰政事》十卷
右政和八年十月一日诏云:可以《绍述熙丰政事》书布告施行。此即布告之 本也。其列诏书於前,而载十一人姓名於後。今详书之,以见当时之官制云:承 务郎试明堂平朔颁朔兼礼制局校正内经检讨官臣黄次功、承奉郎守明堂总章颁朔 臣李伯全、宣教郎守明堂青阳颁朔臣严裕、朝请郎明堂颁朔臣徐秉哲、宣教郎试 明堂颁事臣蔡、朝散郎试明堂颁事臣陈公彦、朝奉郎试明堂颁政国史编修官臣 许翰、通侍大夫康州防御使提点《龙德太一宫》,提举入内医官编类《圣济经》 提举太医学明堂颁朔布政详定官臣曹孝忠、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讲同修国史明堂 颁朔布政详定官充编类御笔所礼制局详议官臣张邦昌、检校少傅护国军节度使中 太一宫使直宣和殿明堂兼在京神霄玉清万寿宫提举通领颁朔布政详定事臣梁师成、 宣和殿大学士上清宝宫使兼神霄玉清万寿宫副使兼侍读明堂颁朔布政详定官、 编类御笔详议臣蔡攸。
△《崇观政宣诏令章奏》二十卷
右徽宗皇帝朝诏令章奏,分门而类次之。
△《隆平典章》三十卷
右建炎至乾道之诏旨,及御制之文、奏对之章诰词谥议之类,皆分门而叙之, 如《孔子七十二子赞》及《损斋记》皆在焉。
△《高宗宝训》七十卷
右嘉定六年十月史官所上本也。
△《内治圣监》二十卷
右彭忠肃公龟年为起居舍人兼皇子嘉王府直讲日所进也。上自九重后妃世子, 旁及宗藩戚里,下至官寺胥史,以类纪之,而外廷百司庶府不与焉。公字子寿, 清江人,自号止堂。
△《太平治迹统类》四十卷
△《中兴治迹统类》三十五卷
右仿《通鉴纪事本末》条例,统而类之。事撮其纲,辞举其要,上自艺祖, 而下至於孝宗,凡二百门云。眉山彭百川编集。
◎杂艺术类
△《文房图赞》一卷
右和靖後人林可山撰。自笔砚而下皆为之官称,图其像於前,而列其赞於後。 序谓:“唐韩愈举颖为中书,他竟无所闻。今图赞一十八人,拟以官酬之,俟异 日请於朝,罔俾黎颛美有唐。”
△《采选集》四卷
右莫详谁氏作。初,《彩选格》起於唐李,本朝踵之者有赵明远、尹师鲁。 元丰官制行,有宋保国,皆取一时官制为之。至刘黄父,独因其法取西汉官秩升 黜次第为之,又取本传所以升黜之语注其下,局终遂可类次其语为一传,博戏中 最为雅驯。此集尤详且悉,曰《阶官》,曰《职名》,曰《科目》,曰《赏格》, 曰《服色》,曰《俸给》,曰《爵邑谥法》之类,无一不备。
◎医家类
△《御制圣济经》十卷
右徽宗皇帝所制也。政和八年五月十一日,诏颁之天下学校。九月二十四日 大司成李邦彦等言:乃者从侍臣之请,令内外学校课试,於《圣济经》出题。臣 等切谓今《内经》、《道德经》既已选博士训说,乞更以《圣济经》附二经兼讲。 从之。
△《陆宣公经验方》二卷
右唐陆宣公贽在忠州时所集,而山阴陆游所跋也。或问朱文公曰:“陆宣公 既贬避谤,阖门不著书,为《古今集验方》。曰:“此亦未见陆宣公是处。岂 无圣贤经传可以玩索,可以讨论?”
△《济世全生方指迷集》三卷
右考城王贶字子亨所著也。吴丞相敏序之曰:“子亨当官不苟,遇世变,尝 慨然再请出疆使万里云。”
△《本草单方》十五卷
右龙溪林能千编。集列三十六门,疏二百七十三目。自为之序。
△《针炙资生经》七卷
右王执中所编也。执中,东嘉人,尝为从政郎、沣州教授云。
△《四时治要》一卷
右永嘉屠鹏字时举所著。戴文端公溪为之跋。
△《陈氏经验方》五卷
右书林陈先生集。李文懿公壁为之序。
◎神仙类
△《御序集注无量度人经》二卷
右真宗皇帝御制序,徽宗皇帝御书而注之。《会要》云:“宣和六年八月四 日,诏赐左丞范致虚《御书洞元灵宝无量度人经》二部。”想即此本也。别一本 云“建中靖国元年四月十三日,奉圣旨镂版”,而无序无注,亦不载於《会要》。 朱文公云:“此经乃杜光庭撰。”
△《赤松子中械经》一卷
右序云轩辕黄帝遇赤松子,授《中械经》。希弁尝考《国朝大诏令》云: “元符三年九月日制云:赤松真君,纪於仙,神农之师,可加号赤松凌虚真君。” 疑即此也。然张良亦封忠佑凌虚真人云。
△《玉皇本行集经》三卷
右嘉熙四年临安府承天灵应观所刻蜀本也,程公许序述为详。
△《九天生神章经》三卷
右绵州冲虚观道士王希巢隐贤解,玉局散吏程公许为之序,西蜀谯岩赵日休 跋。朱文公尝谓此经亦杜光庭所撰。
△《西山十二真君传》一卷
右晋许逊、吴猛、陈勋、周广、曾亨、时荷、甘载、施岑、彭杭、盱烈、锺 离嘉、黄仁览,皆得道於西山者。政和王册诰词在其中。
△《皇宋拾遗仙传》一卷
右陈希夷、张虚静、朱观妙、徐神公、王侍宸、刘静一、赵道翁、皇甫清虚 之事迹也。其中所载御制及诰词与夫诗记之类为多。
△《太上感应篇》八卷
右汉嘉夹江隐者李昌龄所编也。希弁生父师尝为之序。四明史弥志跋其後 曰:“赵公所序,祸福善恶之报为尤详,可谓爱人以德者。余尝守袁,喜袁人之 乐於趋善,因阅是序,矍然起敬。”而程公许、汤中维书之。
△《竹宫表制》一卷
右杨至质字休文,太乙宫代言之文也。自号勿斋,圣上尝书二字以赐之。休 文谢表云:“先儒德秀,尝贻金石之文;督府了翁,复贲虫鱼之篆。”希弁云: “不若用臣真德秀、臣魏了翁。”休文以为然。
◎释书类
△《御注四十二章经》一卷
右御注未详岁月。希弁尝闻朱文公云:“释氏只《四十二章经》是他古书, 其馀皆中国文士润色成之。《维摩经》亦是南北时人作。”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普贤行原品》一卷
右于阗国三藏沙门实义难陀译。序云“天册金轮圣皇帝制”者,唐武后也。 希弁尝考:晋义熙中六十卷,唐圣历中八十卷。《普贤行愿品》,乃正元十二年, 南天竺乌荼国王手书以进,通为八十一卷。厥後李长者制为《合论》四十卷,提 举坑冶铸钱朝奉张大夫乃以经、论合为一书云。李忠定公纲曰:“广博妙圆,极 诸经之阃奥,莫如《大方广佛华严经》;精微条畅,为《华严》之指南,莫如李 长者所制合论。”
△《妙法莲华经》七卷
右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经本十卷,後三卷朝廷所禁云。
△《楞严经解》十卷
右王荆公安石所解也。
△《圆觉经皆证论》一卷
右临川谢逸序。谓王荆公尝问真净文禅师曰:“一切众生,皆证《圆觉》, 而圭峰禅师易‘证’为‘具’,谓译者之讹,其义是否?”真净曰:“圭峰之说 非是。真净法子德洪述其师之说而为之论。”
△《净土文》一卷
右王日休所编,历阳张孝祥为之序。日休,字虚中,龙舒人。尝为国学进士。
△《般若精义》四卷
右《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解义也。
△《寂感禅师法语》五卷
右寂感禅师印肃语也。程公许为之序。淳熙中,谢艮斋谔所作《塔铭》附。
△《无庵法语》一卷
右孟少保琰与公安僧法东往复之语也。陈登、赵希子为之序。
●卷下
◎楚辞类
△《楚辞集注》八卷,《後语》六卷,《辨证》一卷
右朱文公所定也。《离骚》凡七题,二十五篇,皆屈原作,定为五卷。《续 离骚》八题,十六篇,定为三卷。校晁氏本,增《吊屈原》、《服赋》二篇,而 去《七谏》、《九怀》、《九叹》、《九思》四篇。公谓四篇虽为骚体,然词气 平缓,意不深切,如无所疾痛而强为呻吟者,就其中谏叹犹粗可观,两王则卑已 甚矣,故虽幸附书尾,而人莫之读,今不复以累篇也。贾傅之词,于西京为最 高,且《惜誓》已著於篇,而二赋尤精,乃不见取,亦不可晓,故并录以附焉。 《後语》定著五十二篇。公谓屈子者,穷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之词也。故今所 欲取而使继之者,必其出於幽忧穷蹙、怨慕凄凉之意,乃为得其馀韵。而宏衍钜 丽之观、忄愉快之语,宜不得而与焉,至论其等则又必以无心而冥会者为贵, 其或有是,则虽远且贱,犹将汲而进之,一有意於求似,则虽迫近如杨柳,亦不 得已而取之耳。骚自楚兴,公之加意此书,则作牧於楚之後也。或曰有感於赵忠 定之变而然。
△《离骚章句》一卷
右吕成公所分也。以《离骚经》一篇为十六章。公谓王逸尝言刘向典校,分 《离骚》为十六卷。班固、贾逵各作《离骚章句》,惟一卷传焉,馀十五卷阙而 不录。今观屈平所作凡二十有五,各有篇目,独此一篇,谓之《离骚》。切意刘 向所分即此篇,犹一篇之中有数章焉。故尝因逸之言,即《离骚》一篇,反复求 之,考其文之起伏、意之先後,固有十六章次第矣。因而分之,为十六章。《东 莱集》中不载。
△《离骚草木疏》四卷
右通直郎行国子录河南吴仁杰撰。庆元间自序。
◎别集类一
△《申鉴》五卷
右後汉荀悦所作也。悦,字仲豫,俭之子也。俭早卒。悦年十二能说《春秋》, 家贫无书,每之人间,所见篇牍,一览多能诵记,尢好著述。灵帝时,阉官用权, 士多退身穷处。悦乃疾隐居。初,辟镇东将军曹操府,迁黄门侍郎,侍讲禁中, 累迁秘书监侍中。时政移曹氏,天子恭已而已。悦志在献替,而谋无所用,乃作 《申鉴》五篇。其所论辨,通见政体。既成而奏之。其大略曰:前鉴既明,後复 申之。故古之圣王其於仁义也,申重而已。悦尝依《左氏传》体为《汉纪》三十 篇,又著《崇德正论》及诸论数十篇。建安十四年卒。
△《孔稚集》十卷
右齐孔稚字德璋之文也。稚,道隆孙,会稽山阴人,为东南冠族。少知 名,有文彩,辞章清拔,独冠当世。举秀才,为安成王法曹参军。齐高帝时,补 记室参军,终于都官尚书、散骑常侍、太子詹事,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简子。 集有序云:“所为文章,虽行於世,竟未撰集。今摭其遗逸,分为十卷。”然莫 知其为谁序也。
△《诗品》三卷
右梁征远记室参军锺嵘撰。嵘,字仲伟,《南史》有传。嵘尝求誉於沈约, 约拒之。及约卒,嵘品古今诗为评,言其优劣,云:“观休文众制,五言最优。 齐永明中相王爱文,王元长等皆宗附约。于时谢未遒,江淹才尽,范名级又 微,故称独步。故当辞宏於谢,意浅于江。”盖追宿憾以此报约也。
△《陆宣公集》二十二卷
右唐陆贽敬舆之文也。《读书志》云:“《陆贽奏议》十二卷。”希弁所藏 《制诰》十卷,《奏草》六卷,《奏议》六卷,凡二十二卷云。
△《李翰林文集》三十卷
右唐李白太白之文也。《读书志》云二十卷。希弁所藏三十卷。以常山宋敏 求、南丰曾巩序考之,则三十卷为是。然第一卷乃李阳冰、魏颢、乐史三人所作 序,李华、刘全白、范传正、裴敬四人所作志与碑。第二卷以後乃白诗文云。
△《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三十六卷,《外集》二卷
右唐杜甫少陵之诗也。嘉定中、临川黄希梦得及其子鹤叔似所补也。《外集》 上卷诗二十九首,下卷《祭远祖当阳君文》、《祭外祖祖母文》、《为阆州王史 君进论巴蜀安危表》、《东西两川》说,凡四篇,以《唐书》本传冠于前,而吕 汲公《年谱》附于後云。
△《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外集》三卷,《顺宗实录》五卷,《附录》 三卷
右唐韩愈退之之文也。《读书志》云:《韩愈集》四十卷,《集外文》一卷。 希弁所藏合五十一卷。尝以宜春新、旧本兼饶本参校,又以嘉壬寅所刊杭本是 正之。饶本刊《年谱》于《目录》之後,刊《附录》于《外集》之前。又《附录》 止载九篇,而前後共列五序。柳开但曰後序,亦不书其姓名。杭本并无《目录》、 《年谱》、《附录》,亦无柳开一序,赵德之序文,录列于李汉之先。欧阳修之 记,旧本较之他集则异。他本所载者,六百二十七字,杭本所刊者,一百六十二 字。以嘉壬寅考之,欧阳方在政府,刊者不应谬误,岂非後来更改而然欤?遂 写杭本欧阳之序、饶本汲公之记,续於《附录》之後。石守道、秦少游、张文潜 之论,黄鲁直、蒋颖叔、李伯纪之诗,郑介甫之祭文,陈元光之集序,黄直卿之 记新庙,真希元之记祠堂,又写附欧、吕二公之後,而诸贤评论先生之文者,各 以其说注於逐篇之上。若夫委大学宜序天台之属,此先生除都官郎之诰词也, 当考谁行;道德博闻,此先生谥文公之法也,当考谁议;有所谓示浩初序之书者, 王逢原代先生之作也;续驽骥行之诗者,李泰伯广先生之说也。如此类者,亦当 写补《附录》之缺云。
△《柳先生文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附录》二卷
右唐柳宗元子厚之文也。《读书志》云:《柳宗元集》三十卷,《集外文》 一卷。希弁所藏卷帙与刘禹锡四十五通之说同,以诸本点校,写诸公评论於逐篇 之上。《附录》中先後失次者正之,遗缺者补之。若夫昌黎所作先生墓志祭文, 他本皆在《附录》中,惟此本在《正符》之後,盖禹锡自谓附於第一通之末也。 朱文公尝谓:“柳文後《龙城杂记》,王钅至性之所为也。子厚叙事文字,多少 笔力,此记衰弱之甚,皆寓古人诗文中不可晓知底于其中,似暗影出云。”
△《杜诗辨证》一卷
右洪兴祖所纂也。年谱列于前。兴祖,字庆善,镇之丹阳人也。张釜刻于兴 国。
△《韩文考异》十卷
右朱文公所定也。以南安《举正》及祥符杭本、嘉蜀本、李谢所据馆阁本, 考其同异,一以文势义理及他书之可证验者决之云。嘉定戊辰,三山郑自诚刻而 叙其後。
△《韩文音义》一卷
右右从政郎潭州宁乡县丞祝充所进也。毛叔度为之序。张杓刻而叙其後。
△《柳文音释》一卷
右南城童宗说编。
△《韩集举正》一卷
右莫详谁作。而说云:唐儒郭京有《周易举正》三卷,盖以所得王辅嗣、韩 康伯注定真本,举正传本之讹。题义取此。
△《文标集》三卷
右唐集贤学士卢肇之文也。肇、字子发,宜春人。幼好学,颖拔不群。宜春 令卢一见奇之,曰:“子异日有闻乎?”由是愈激厉。唐会昌二年,预江西解 试,末送,启谢曰:“巨,首冠蓬山。”主文询其谓,对曰:“巨不灵, 顽石右上。”一座尽笑。唐制取士,许帘献所业,先察其素。时王起知举,肇为 书以献,起问曰:“乡荐如公材几何?”对曰:“皆才选也,未易品判,然如肇 者,亦犹沅江之{敝黾},九助宾希。”继而同举黄颇进谒,起问如初,则曰: “舍颇其谁才?”起由是少颇而多肇之谦。始,李德裕以言事出为宜春长史,嘉 肇文行,异礼之。至是德裕以言事迁太尉,总枢柄,绝朋党,晚进寒素,难游其 门,独肇入谒,常许袍带,从容谈论。既试有期,知举以取士白,亦旧例也。德 裕曰:“某不荐人,然喜今榜得一状元矣。”迨试,果魁中,任著作郎,迁京兆 府司录,使相卢商、裴休、卢简求争辟之。历集贤学士,歙、宣、池三州刺史, 所至皆有可纪。後为吉州刺史,卒。
△《灵溪集》七卷
右唐王贞白之文也。贞白字有道,信州永丰人。乾宁二年进士,後七年,调 校书郎。手编所为诗三百篇,命曰《灵溪集》云。庆元中,洪文敏公迈为之序。
◎别集类二
△《赵韩王文集》五卷
右韩忠献王赵普之文也。《读书志》云:《文集》三卷,而叙述甚略。希弁 所藏《文集》一册,列刘昌言所作行状于前,记一,表疏二十九,附手诏、批答 五,奏状、子二十五,附御诗二十一,启状十,词帖三。希弁又得其《谢请班 师批答》一表於《国史》本传,《贺平江南》一表及《与诸公遗书》于《国朝文 粹》,通六十八篇。以太宗皇帝御制《神道碑》冠于帙首,并《行状》为一卷, 次以记,又次以表疏,又次以奏状、子,又次以启状、词帖,成五卷。碑称 “晚岁酷爱读书,经史百家,常存几案,强记默识,经目谙心,硕学老儒,宛有 不及。”又为之铭曰:“经纶宏异,学识通该。”传亦称:普初以吏道闻,寡学 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谥以忠献,取虑国忘家、荐可替 否之法也。追封韩王,配享太祖皇帝庙庭。
△《韩魏王安阳集》五十卷
右魏忠献王韩琦之文也。王,安阳人,故以名集。王,字稚圭,天圣五年进 士第二人,定策三朝,功在国史。神宗皇帝御制《神道碑》有云:“薨前一夕, 有大星殒於园中,枥马皆鸣。”又曰:“公奉诏立皇子,句被顾命,立英宗为皇 帝,立朕以承祖宗之序,可谓定策元勋之臣矣。”又为之铭曰:“公行不归,中 夕是悼,尚想公仪,泪落苑草。”复御篆十字填金以冠其额曰:“两朝顾命定策 元勋之碑”。赠尚书令,谥忠献,取虑国忘家、文贤有成之法也。追封魏王,配 享英庙。
△《杨文公武夷集》二十卷
右杨文公亿之文也。景德丁未,公所自编。序于前曰:“目之‘武夷’,盖 山林之士,不忘维桑之情,雕篆之文,窃怀敝帚之爱。”命题之意,盖以是也。 集凡五百七十五篇。公两为翰林学士,寇准得罪,公忧畏而卒。自唐大中後,文 气衰滥,国朝稍革其弊,至亿乃振起风采,与古之作者方驾矣。景初,赠礼部 尚书,谥曰文。镇国节度使、驸马都尉李勖乞加谥“忠”字,奏虽不行,诏付史 馆。
△《种隐君江南小集》二卷
右种放字明逸之文也。明逸,洛阳人。少时往来嵩、华间,慨然有山林之志。 隐居终南豹林谷,自号溪醉叟,又号退士。闻陈抟之风,往见之。放作樵夫, 拜庭下,抟挽之而上曰:“君岂樵者耶!二十年当为显官,名闻天下。”放曰: “放为道义,官录非所原也。”搏笑曰:“人之贵贱,莫不有命,贵者不可为贱, 亦犹贱者之不可为贵也。君骨相当尔,虽晦迹山林,恐不能安,异日当自知之。” 太宗时,召之不起。真宗时,召为左司谏,携其手登龙图阁,论天下事。累迁工 部侍郎。尝侍宴,真宗令群臣赋诗,杜镐以素不属辞,诵《北山移文》以议之。 真宗因出放所上《时议》十二篇,谓近臣曰:“放为朕言事甚众,但人无知者耳。” 放一日晨兴,忽取前后章疏焚之,服道士服,召诸生饮与诀,酒数行而卒,年 六十。赠工部尚书。集凡二百九十四篇,乃淳化三年李所编者。序谓以所集之地 定名,故曰《江南小集》云。
△《欧阳文忠公文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庐陵欧阳先生集》 六十卷
右欧阳文忠公修永叔之文也。《读书志》云:《文忠公集》八十卷,《谏垣 集》八卷。希弁所藏一百五十三卷,内《居士集》五十卷,《外集》二十五卷, 《易童子问》三卷,《外内制》十一卷,《表奏书启四六奏议》二十五郑,《杂 著述》十九卷,《集古录跋语》一十卷,《附录》五卷。别一本六十一卷,乃旧 物也。
△《张文定玉堂集》二十卷
右张文定公方平之文也。公字安道,宋城人。明道二年,以茂材异等,擢为 校书郎。神庙时,参大政。元六年,终於太子少师致仕,赠司空,谥文定。公 出入两禁,垂二十年,一时大典,多出其手。刘忠肃尝序其《玉堂集》二十卷, 乃在东坡所序《乐全集》四十卷之外。淳熙九年,锡山尤袤重刻于江西漕台。
△《范文正公奏议》十五卷
右范文正公仲淹之奏议也。皇五年,韩魏王为河东经略安抚使知并州时所 序也。公字希文,苏州人,中进士第。尝与韩魏王开府泾州经略边事。元昊请和, 召拜枢副,除参知政事,以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卒,赠兵书,谥文正。上篆其 碑额曰“褒贤”。别有《丹阳集》二十卷,东坡先生序之。
△《王歧公华阳集》一百卷
右王文恭之文也。大观二年,诏故相歧国王公之家,以文集来上,其子朝 奉大夫、管勾南京鸿庆宫上护军仲修等表进之,许光疑为之序。公字禹玉,成都 华阳人也。举进士,廷试第二,以左仆射、歧国公薨于位,赠太师,谥文恭。绍 圣中,为章所诬,追贬万安军司户。元符三年,其子仲修诉父冤,乃尽复故宫, 赠谥。乃蔡京用事,又以为臣不忠,入党籍。哲宗尝篆其碑额曰“懿文”,徽 宗又赐之曰:“元丰治定,弼亮功成。”
△《范忠宣公文集》二十卷
右范忠宣公纯仁之文也。後三卷乃《国史》载公本传及行状。公字尧夫,文 正公次子,以恩补太祝。中皇元年进士第。再相元之间。元符末,自颍昌以 大观文、中太一宫使召,以疾不赴,薨。上览遗表震悼,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忠 宣,赐其墓碑曰:“世济忠直。”曾文昭公铭之,四明楼钥序其文。别有《台谏 论事》五卷,《边防奏议》二十卷,又在此文之外。
△《刘忠肃公文集》四十卷
右刘忠肃公挚之文也。忠肃制诰附于後。元城先生刘安世序之。公名挚,字 莘老,永静军东光人。嘉中,登进士甲科。元六年,拜右仆射,出知郓州。 绍圣四年,责鼎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薨,诏许归葬,追复观文殿学士。中兴, 赠少师,谥正肃,以家讳,改忠肃。
△《陈忠肃公谏垣集》二卷
右陈忠肃公所作也。,字莹中,延平人。元丰二年进士甲科。徽宗朝为 右正言,迁右司谏,坐党籍,除名勒停送袁州编管。崇宁初,移廉州,又移郴, 及彗出,仆党碑,乃得自便。靖康初,赠谏议大夫,擢其李子为密院检详,尝因 奏对许刊其家集云。
△《道卿邹忠公奏议》十卷
右邹忠公浩之文也。龟山先生为之序。公字至全,常州晋陵人。举进士,累 迁右正言,上疏谏立刘皇后,除名新州羁管。然世所传疏,其辞诋讦,盖当时小 人伪为之以激怒者也。公之子柄後因赐对,首辨此事,且缴元疏副本上之。诏付 史馆,赠公宝文阁直学士,谥曰忠。
△《赵丰公忠正德文集》十卷
右丰国赵忠简公鼎之文也。始号《得全居士集》,周文忠公序之曰:“高宗 中兴,用宰相十五人,曰忠,曰正,曰德,曰文,兼而有之者,其惟赵公元镇乎? 此非私言,高宗大书赐公云尔,遂以名其集。”文谓:“唐用兵伐叛,诏书付宰 相,乃下处报机急,武宗必命德裕起草,与公事业如出一揆。”又谓:“德裕自 分司东都,贬潮之司马。鼎奉祠四明,以散官安置于潮。德裕贬朱崖司户而卒, 公亦移置此地薨。”於绍兴十七年。乾道四年,赐谥忠简。上曰:“此谥甚称。” 陈俊卿曰:“真所谓正直无邪曰简。”追封丰国公,赠太传,配食高庙。
△《胡文定公武夷集》十五卷
右胡文定公安国之文也。公之子太常丞宁轮对奏事,上问:“乃父既解释 《春秋》,尚当有他论著,其具以进。”徽猷阁直学士、左承议郎致仕寅遂表上 之。安国,子康侯,建之崇安人。中绍圣四年进士第终于宝文阁直学士,谥文定。
△《吴康肃公湖山集》四十三卷,《别集》一卷,《和陶诗》三卷,《附录》 三卷
右吴康肃公芾之文也。《附录》则行状、神道碑及谥诰。周益公为之序。公 字明可,台之仙居人。绍兴二年进士中第,尝为御史,历吏、户、礼、刑少常伯、 给事中,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卒,谥康肃。自号湖山居士云。
△《忠恪章公文集》二十卷
右章忠恪公谊之文也。公字且叟,丹阳人。崇宁二年进士。建炎三年,通判 杭州。苗、刘之变,公正色以斥时希孟,二贼就擒,擢仓部外郎,累迁枢密都承 旨,同孙近使金国归,拜刑部尚书,终于端明殿学士、提举明道宫。谥忠恪。集 乃陈季习序。
△《许右丞襄陵文集》二十二卷,《诗》二卷,《行状》一卷
右尚书右丞许翰之文也。翰,字崧老,拱之襄邑人。登元进士第。建炎初 元,自提举鸿庆宫,召拜右丞,屡章丐罢,除资政、提举洞霄宫。绍兴二年,以 提举万寿观召,恳求外祠,又乞致仕,道卒于吉州,赠光禄大夫。行状中载其章 疏为多。
△《李庄简公文集》二十卷
右李庄简公光之文也。光,字泰发,绍兴中参知政事。庚申岁,虏败盟,夺 河南地,光在榻前攻桧之短,遂罢,寻谪藤州,移琼州,又移万安。桧死,量移 郴。己卯,用赦放还,舟行至江州而卒。
△《洪文惠盘洲集》八十卷
右文惠公洪适之文也。公字景伯,绍兴十二年,与文安公遵同中博学宏词科, 宰臣进呈所试制词,高宗曰:“父在远,子能自立,可嘉,宜与升擢。”遂除敕 令所删定官。後三年,文敏公迈亦中选,由是洪氏文名满天下。适以乾道元年十 二月拜通奉大夫、尚书右仆射兼枢密使,淳熙十一年二月薨於家。前自撰遗表上 之,神道碑、谥议附於集後。
△《孙尚书大全集》五十七卷
右孙觌之文也。觌字仲益,兰陵人。大观三年进士。常以靖康间文字得罪, 废徙久之,终于左朝奉郎、龙图阁待制。
△《赵中书栖集》二十五卷
右中书舍人赵昶之文。逵字庄叔。绍兴辛未,入奉大对,天子亲擢为第一。 尝卜居溪山间,榜之曰“栖”,故名其集。潘文寿编,周麟之所撰墓志附于後。
△《徐学士北门集》十二卷
右徐凤之文也。卢壮父刻于瑞阳。
△《王荆公诗注》五十卷
右李文懿公璧所注,魏文靖公了翁序。
△《孔毅文诗戏》一卷
右孔平仲毅甫之诗也,向子跋之。平仲父延之,字长源,生文仲、武仲、 平仲,皆登制科。晚又得子,极颖悟,多才思。有故人见其三子既显贵,以书劝 长源归休,长源报书云:“某又有一子,年七岁能作《梅花诗》,云:‘旧叶落 未尽,新花开更繁。’俟其及第则致仕。”未几而夭。
△《黄直讲泉书》十卷
右国子监直讲黄君俞之说也。观其自序,盖仁庙时闽人也。所谓《六经关言》、 《二传节》、《三史训彝》、《五经续注》、《六代史记》,惜不得而见之矣。
△《刍荛集》十卷
右从政郎差充严州州学教授郑范撰进。凡五十篇。一曰《叙篇》,叙述其所 以言之意云。
◎别集类
△《三河东先生文集》十五卷
右如京使知沧州河东伯柳开字仲涂之文也。《读书志》云:《柳仲涂集》一 卷。希弁所藏乃十五卷。咸平三年张景序云:“缉其遗文,得九十六首,成十五 卷,命之曰《河东先生集》。”行状附于後,亦景所撰也。开著书号东郊野夫, 又号补亡先生,作二传以见意。开垂绝,语景曰:“吾十年著一书,可行于世。” 景为名之曰《默书》,辞义稍隐,读者难遽晓,今载文集第一卷第一篇,凡六百 二十三言。
△《濂溪先生大成集》七卷
△《濂溪先生大全集》七卷
右周元公颐字茂叔之文也。濂溪,在营道之西,盖营川之支流也。先生既不 能返其故乡,卜居庐山之下,筑室溪上,名曰濂溪书堂,以无忘父母之邦之意。 学者因号为濂溪先生。国朝道学始于先生。嘉定十二年,赐谥曰元,太常丞臧格 取主善行德之法也。淳初元,诏从祀于学,封舂陵伯。始,道守萧一致刻先生 遗文并附录七卷,名曰《大成集》。进士易统又刻于萍乡,名曰《大全集》。然 两本俱有差误,今并参校而藏之。
△《明道先生文集》四卷,《遗文》九篇
右程纯公颢字伯淳之文也。太师潞国公文彦博题其墓曰:“大宋明道先生程 君伯淳之墓。”弟颐序其所以而刻之。嘉定十二年,谥曰纯公,取法所谓“中正 粹精”也。淳初,诏从祀于学,封河南伯。此集并《伊川集》刻于长沙者,南 轩先生识其後曰:“右遗文九篇,新安朱熹得之玉山汪应辰者,敬授教授何蕴俾 嗣刻之。”
△《河内先生文集》六卷
右太常博士尹源字子渐之文也。源与弟洙俱以儒学知名。赵元昊寇边,围定 川堡,大将葛怀敏发泾原兵救之。源与怀敏书曰:“贼举其国而来,其利不在城 堡,而兵法有不得而救者。且吾军畏怯,见敌必赴而不计利害,此其所以数败也。 宜驻兵尾亭,见利而後动。”怀敏不能用。今此书不见于集中。
△《河南先生文集》十五卷
右起居舍人尹洙师鲁之文也。《读书志》云:《尹师鲁集》二十卷。希弁所 藏二十七卷,洙传中所载亦同。希弁尝考《邵氏闻见录》云:“钱惟演守西都, 起双桂楼,建临园驿,命永叔、师鲁作记。永叔文先成,凡千馀言。师鲁曰: ‘某止用五百字可记。’文成,永叔服其简古。永叔自此始为古文。”然二记皆 不载于集中。
△《彭城先生文集》六十卷
右中书舍人刘分攵字贡父之文也。分攵与兄敞同学,自刻厉,博读群书,遂 偕中第。或曰:原父将死,戒子弟无得遽出其集,曰:“後百馀年,世好定当有 知我者。”故贡父次其集,藏之不肯出。私谥曰公是先生。贡父平生亦好谐谑, 与荆公素厚,坐是亦相失。及死,子弟亦次其文,私谥曰公非先生。然今谓原父 之文为《公是集》,贡父止曰《彭城集》云。
△《东坡先生别集》三十二卷,《续别集》八卷
右《东坡先生别集》、《续别集》,乃苏公峤刊置建安而删略者。淳甲辰 庐陵郡庠刊。
△《豫章先生别集》二十卷,《黄文纂异》一卷
右《豫章先生别集》,乃《前集》、《外集》之未载者,淳熙壬寅先生诸孙 ┿所编也。
△《后山先生文集》五十五卷
右陈师道无已之文也。《读书志》云二十卷。希弁所藏乃绍兴二年谢克家所 叙者。或谓二十卷者,乃魏衍所编,而《读书志》不载。
△《清真先生文集》二十四卷
右周邦彦字美成之文也。神宗时,尝奏《汴都赋》七千言,上命近臣读于迩 英阁,由诸生为学官。哲宗之文馆,徽宗列之郎曹。尝守四明,故楼忠简公钥 序而刻之。
△《玉池先生文集》十二卷
右邓忠臣字谨思之文也。即覆议范忠宣公谥者,以此入党籍。钦宗践阼,赠 直秘阁。
△《初寮先生前集》四十卷,《後集》十卷
右王安中字履道之文也。《读书志》止载《初寮集》十卷。希弁所藏乃周益 文忠公必大序前集中兴以前、後集中兴以後文也。《内外制》二十六卷,则李文 敏公邴序。
△《西塘先生文集》二十卷
右郑侠字介甫之文也。熙宁中,监安上门,时久不雨,公以本门所见饥民及 新法之不便者,为图状,发马递经银台投进,且曰:“如行臣之言,十日不雨, 乞斩臣宣德门外。”神宗观图长嘘,命冯京等体量新法,而寝罢之,大开仓庾, 以赈饥民,下责躬诏。三日,大雨,荆公率百僚入贺,上出奏疏并图以示之。附 丽新法者争言公诋毁良法、直奏惊御,遂得罪云。中兴初,赠朝奉郎,官其孙一 人。
△《元泽先生文集》三十六卷
右王字元泽之文也。未冠,著书已数千百言。举进士,为旌德尉,作策 三十馀篇,极论天下事,又作《老子训传》及《佛书义解》,亦数万言。有以 书闻者,召见,除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被旨撰《诗》、《书义》,擢天章阁 待制。书成,迁龙图阁直学士,不拜而卒。论议刻深,常称商君,以为豪杰 之士。言不诛异议者法不行,尝劝安石诛不用命大臣。政和中,封临川伯,从祀 于学。靖康初,罢之。集乃崇宁中卢崇编。
△《忠惠先生文集》三十卷
右翟汝文公巽之文也。公巽,丹阳人。年十四,登进士第,徽宗朝为左史、 给事中、吏部侍郎,钦宗朝召直翰苑。绍兴中,参知政事,终于资政殿学士,提 举洞霄宫。私谥忠惠。文乃其子耆年编次,附《忠惠先生家传》于後。
△《梁先生文集》一百七十卷
右李忠定公纲之文也。公字伯纪,邵武人,寓于常州无锡梁,因以为号。 政和元年进士乙科,宣和初,为起居舍人,以大水章疏罢黜。靖康初,为右丞、 亲征行营使,俄知枢密院、河东、北宣抚使。罢,知扬州,提举洞霄宫,责授昭 化节度副使、建昌军安置。高宗即位,召拜右仆射,凡七十五日而罢,後赠少师, 谥忠定。奏议中钦宗批答为多。集有陈俊卿序,朱文公後序。
△《浮溪先生文集》六十卷,《猥外集》一卷
△《龙溪先生文集》六十卷
右汪藻字彦章之文也。《读书志》止载《汪彦章集》十卷。希弁所藏《浮溪》、 《龙溪》两本,卷帙皆六十卷。藻,德兴人,崇宁二年进士,建炎中,为中书舍 人,权直院。绍兴中,为兵侍,改翰林,出知湖州,改抚州,提举太平宫。黜居 于永,累赦不宥,凡八年而卒。藻工於俪语,所为制词,人多传诵。集乃孙觌序。
△《北海先生文集》六十卷
右綦礼字叔厚之文也。叔厚,高密人。登政和上舍进士第。仕高,宗为翰 林学士,终宝文阁学士、高密郡侯,赠朝议大夫。杨万里、楼钥为文集序,行状、 墓志附于後。
△《致堂先生斐然集》三十卷
右礼部侍郎胡寅字明仲之文也,章颖为序。然与高<门亢>书,责其请幸太学 报秦桧书,所谓“愿公修任贤,勿替初志,尊王攘狄,以开後功”之说,皆不载 焉。
△《玉山先生表奏》六卷
右汪应辰圣锡之文也。本名洋,绍兴五年进士第二,黄中以有官,遂升洋为 第一。洋乞避远祖嫌名,高宗以其与王拱辰皆年十八,遂赐今名。
△《五峰先生文集》五卷
右胡宏字仁仲之文。门人张┉所序也。
△《南轩先生文集》四十四卷
右张宣公┉字敬夫之文也。朱文公校定而为之序。然《紫岩棋图》、跋语之 类,皆不载于集中。
△《晦先生文集》一百卷,《续集》一十卷
右朱文公之文。嘉熙己亥,王刻于建安,黄壮猷嗣成之,识于後。《续集》 则王遂刊而序之。然南康黄西坡诸处所刻《墨帖》之类,或不在焉,然则遗逸尚 多有之。
△《象山先生文集》二十八卷,《外集》四卷
右陆文安公九渊字子静之文也。尝作书院於象山之上,以待讲学之士,因以 自号。集有袁燮、杨简序。嘉定十三年赐谥。行状、谥议附。
△《复斋先生文集》六卷
右陆文安公之兄九龄字子寿之文也。东莱吕太史所作墓志附。
△《水心先生文集》二十八卷
右叶字正则之文也,门人赵汝铛序而刻之。水心,其自号云。
△《窗先生初集》三十卷,《续集》三十八卷
右陈耆卿字寿老之文也。寿老,台之临海人。《初集》,叶水心为之序。吴 子良并刻于江西漕司。于中沂邸笺表为多。
△《颐堂先生文集》五十九卷,《碧鸡漫志》一卷,《长短句》一卷,《祭 文》一卷
右王灼晦叔之文也。灼,遂宁人。尝佐总幕,故赵公为之序。《漫志》可以 见乐府之源委。
△《鹤山先生文集》十三卷,《後集》十卷,《续集》十三卷,《别集》十 一卷
右魏文靖公了翁字华父谪靖州日所作,故名《渠阳集》云。
△《雁湖先生诗集》四十卷
右李文懿公璧字季章之诗也。璧,文简公焘之子,尝为参知政事。神道碑附 于集後,真文忠公德秀所作也。
△《沧洲先生尘缶编》三十五卷,《内外制》二十四卷
右程先生公许之文也。先生字季与,眉桂枝人。嘉定辛未进士,尝以礼部侍 郎兼侍讲。圣上亲御翰墨,以“桂枝永芳世家”及“南山沧洲”字赐之。瞿轩 王迈为之序其集。希弁生父郴ヘ墓铭,先生笔也。
△《总龟先生松菊集》五卷
右阮阅之诗也。建炎初,以中奉大夫知袁州。
△《三山张先生质言》四卷
右张渊叔潜撰。叔潜,三山人。尝为左宣教郎、枢密院编修云。
△《石室先生百论》十卷
右陆子才所进也。《君论》三十篇,《政事论》二十篇,《臣论》三十篇, 《攻守论》二十篇,各有其目云。
◎别集类
△《四莆阳居士蔡公文集》三十卷
右蔡忠惠公襄字君谟之文也。《读书志》止载《蔡君谟集》十七卷。希弁所 藏三十卷,乃公之曾孙刑部郎洗所刊者,陈参政癸序。
△《得得居士乘桴集三卷戆草》二卷
右任忠敏公伯雨字德翁之文也。公,眉山人,元丰五年进士,为左正言,仅 半岁而上一百八疏。以党事编管通州,迁儋耳,移道州。复官,提点明道宫,卒。 绍兴中,累赠右谏议。谥忠敏。集首刻朱震所作行状。
△《藏六居士安乐集》十二卷
右安定郡王令之文也。王字德麟,东坡先生为字说,又尝荐之,乞召致馆 阁,以风厉天下。绍兴初,同知大宗正,袭封安定。薨之日,嗣濮王仲言其贫, 无以殓,乃命户部赐银绢百匹两,赠开府仪同三司。王荐宗室中,所谓“和ぅ 自将,居贫不挠,则有右从政郎子孟者”,希弁曾大父清愿先生字醇父也,家藏 王之墨迹为多,近时诸贤皆跋之。
△《退斋居士文集》二十八卷
右起居舍人侯延庆字季长之文也。季长,衡山人。政和六年进士,尝侍讲筵。 高宗取杜诗“直臣宁戮辱,贤路不崎岖”之句,书扇以赐之。兄彭老所为志铭附 集後。
△《介赵居士文集》十卷
右赵彦端字德庄之文也。德庄寓居南昌,登绍兴八年进士第。出更麾节,入 践台省,凡奏对献策,陈述利害,如蠲丁钱,讲治体,御敌守边之谋,用兵行赏 之规,议论醇正,卓然皆有可用之实。淳熙十四年,江西运副赵彦操刻之。
△《于湖居士文集》四十卷
右张孝祥字安国之文也。安国,历阳人。绍兴甲戌大魁多士,明年入馆,浸 登清华,至中书舍人,出典藩郡,孝宗皇帝尝有用不尽之叹,安国笔法妙天下, 希弁伯祖伯崇得其诗,曰:“赵侯富贵种,而有岩壑姿。同姓古所敦,早晚蹋天 墀。”又云:“德高欲余作字,醉中不能谨也。安国书。”德高乃伯祖字也。
△《介庵张居士文集》七卷
右张耕字莘翁之文也。莘翁,嘉泰壬戌进士,终于清江别驾,希弁妻之诸父 也。故生父师同为之序,继而程公许亦序之,行状则今应大参彳繇之笔。
△《雪斋居士文集》二十卷
右导江王咨字梦得之文也。门人计运孙援李汉裒昌黎文章故事为序。咨尝知 剑州,其训词有曰“早登儒科,文采著见,久更民事,为朕所知”云。
△《李泰伯退居类》十二卷,《皇续》八卷,《当语》三卷,《周礼 致太平论》十卷,《後集》六卷
右李觏泰伯之文也。觏,盱江人。尝试制科六论不得,其一曰:“吾书未尝 不读,必《孟子注疏》也。”掷而出。人为检视之,果然,遂下第而归。後以海 门簿召赴太学说书以卒。尝自类其所为文曰:“天将寿我与,所为固未足也。不 然,斯亦足以藉手见古人矣。”其详见于《国朝儒学传》。希弁尝得《修梓山寺 殿记》,云:“应茂材异等科李觏撰。”然不载于中。
△《续元丰类》四十卷
右南丰先生遗文也。建昌郡丞陈东叔鲁刊而叙之。
△《掖垣类》七卷,《玉堂类》二十卷
右周益文忠公必大之文也。公自为之序。
△《性善堂》十五卷
右度正周卿之文也,曹文简公彦约为之序。周卿,巴川人。绍熙元年进士, 尝为礼部侍郎。
△《志隐类》二十卷
右许开仲启之文也,信安陈亘为之序。开尝为中奉大夫,提举武夷冲观。 《清江二王帖》,开为守时所刻。
△《东溪诗》六卷
右许介之之诗也。周益公尝亲写其《汉宫春夜》、《朱陵洞词》、《古离 别》、《出塞曲》四篇而跋之。
△《友林诗》二卷
右史弥宁安卿之诗也。集有黄景说、曾丰序。安卿,嘉定中,以国子舍生之 望莅春坊事,带阁门宣赞舍人,知邵阳。
△《双峰猥》八卷
右舒邦佐平叔之文也。开禧丙寅,刘德秀为之序。平叔,豫章双人也。
△《湘中类》三卷
右杨叔虎文若之诗也。环涧王容为之序。文若,长安人。为武成宫诸生第一, 尝任阴平太守,得罪谪长沙云。
△《扌求楮奏》一卷
右唐伯玉之奏疏也,刻于江东漕司筹思堂。
△《孚斋文录》十卷
右张仲龙之文也,李良为之序。,三山人。尝以隆兴ヘ摄袁州。
△《腴斋词草》三卷
右段允迪之作也。允迪,济阳人,乃武人之能文者。陈朴厚、黄庚序。
△《金陵吏馀》四卷
右刘榘帅建康日所作诗词也。
△《豫章杂著》二卷
右马某分教隆兴日所作诗文也。
△《壑隐居集》三卷,《浩歌集》一卷
右蔡冉坚老之作也。冉尝为宜春别驾云。
△《闲止堂集》一卷
右沈德远之作也。赵蕃为之序。之子兢庄可亦以诗名,自号菊山。此集 乃庄可之手写。
△《碧崖诗集》五卷
右ト皂山羽士甘梦叔叔怀之诗也。叔怀尝登晦、诚斋之门。杨长孺为之序。
△《东山诗文选》十卷
右葛绍体元承之作也。家大酉、应彳繇为之序、叶梦鼎跋其後,行状、墓志 附焉。
△《煮瀑诗》一卷
右莆阳方左钺武成之诗也。刘克庄所作墓志附。
△《葛无怀诗》一卷
右会稽葛天民无怀之诗也。
◎语录类
△《河南程氏遗书》二十五卷,《附录》一卷,《外书》十二卷
右李、吕大临、谢良佐、游酢、苏丙诸人记二先生语十卷,刘绚录明道 语四卷,刘元承、杨遵道、周孚先、张绎、唐棣、鲍若雨、邹柄、畅大隐诸人录 伊川语十三卷。《附录》则明道行状,刘立之、朱光庭、邢恕、范祖禹叙述,游 酢《书行状後》、吕大临《哀词》、《明道墓表》、《伊川年谱》、张绎《祭文》、 胡安国《奏状》。《外书》则拾遗也,朱光庭录二卷、陈渊本、程氏学、冯氏本、 罗氏本、胡氏本、游氏本、《春秋录》、《大全集》、时氏本、《传闻杂记》各 一卷。朱文公记其後。
△《横渠先生语录》三卷
右张献公载字子厚之语也。公秦人,举嘉二年进士。历崇文检书、同知太 常礼院。议礼不合,复以病请归,卒。门人谥为“明诚中子”。吕大临为谥议。 有《正蒙》、《理窟》二书行于世。嘉定中有旨赐谥,礼官议谥曰“达”,或者 不以为然,改议曰“诚”,或者又以谥法“至诚感神”为疑。久之,乃谥曰“献”。 淳初,从祀于学,封伯云。
△《横渠先生经学理窟》一卷
右张献公载之说也。《读书志》云:“《理窟》二卷。右题金华先生,未详 何人,为程、张之学者。”希弁所藏横渠先生《经学理窟》一卷,其目有所谓 《周礼》、《诗书》、《宗法》、《礼乐》、《气质》、《义理》、《学大原》、 《自道》、《祭祀》、《月令统》、《丧纪》,凡十二云。
△《元城先生语录》三卷,《谭录》一卷,《道护录》两卷
右刘忠定公安世字器之之语也。维扬马永卿大年为之序。器之,大名人。中 熙宁六年进士第。哲宗朝,历正言、左史司谏、右谏议、中书舍人。贬黜久之, 至除名勒停,送峡州编管。起提举鸿庆,复直龙图阁以卒。昔有与苏子瞻论元 人才者,至公,则曰:“器之真铁汉,不可及也。”
△《龟山先生语录》四卷
右杨文靖公时字中立之语也。公闽人,与游定夫、谢显道俱从游于明道先生 之门,尝以著庭兼迩英殿说书,迁祭酒,擢右谏议,除徽猷阁直学士工、部侍郎 兼侍讲。绍兴五年,卒。初入见之际,首言自古圣贤之君,未有不以讲学为先务 者,上深然之。
△《上蔡先生语录》三卷
右门人记录谢先生良佐字显道之语也。
△《延平先生问答》一卷
右延平先生李侗愿中之语,而晦先生所录也。
△《晦庵先生语录》四十三卷
右廖德明、辅广、余大雅、陈文蔚、李闳祖、李方子、叶贺孙、潘时举、董 铢、窦从周、金去伪、李季扎、万人杰、杨道夫、徐寓、林恪、石洪庆、徐容、 甘节、黄义刚、渊、龚盖卿、廖谦、孙自修、潘履孙、汤泳、林夔孙、陈埴、 钱木之、曾祖道、沈亻间、郭友仁、李儒用三十三人记录晦先生之语也,李文 惠公道传持江东庾节,刻于池阳,黄书于目录之後。
△《晦先生语续录》四十六卷
右黄、何镐、程端蒙、周谟、潘柄,魏椿、吴必大、黄┿、杨若海、杨骧、 陈淳、童伯羽、郑可学、滕、王立行、游敬仲、黄升卿、周明作、蔡与、杨与 立、郑南升、欧阳谦之、游倪、杨至、潘植、王过、董拱寿、林学蒙、林赐、李 儒用、胡泳、吕焘、黄义刚、吕寿昌、杨长儒、吴琮等四十一家记录晦庵先生语 也。内五家莫详姓氏,後一卷则前录廖德明、潘时举、董铢、万人杰、徐寓、林 恪所遗也。李性传叙而刻之鄱阳。
△《朱子语略》二十卷
右杨与立编次晦庵先生之语。萧一致刻于道州。
△《师诲》三卷,《附录》一卷
右吴必大记录晦庵先生之语。朱鉴刻于兴国。
△《近思录》十四卷
右晦庵先生、东莱先生集周、张、二程之说也。
△《续近思录》十四卷
右宝庆丁亥蔡模纂晦庵先生之语以续之。
△《五峰先生知言》一卷
右胡子宏字仁仲之说也。门人张┉序之曰:“先生优游南山之下馀二十年, 玩心神明,不舍昼夜,力行所知,亲切至到,析《太极》精微之蕴,穷《皇王》 制作之端。此书乃平日之所自著,其言约,其义精。晚岁尝被召旨,不幸寝疾, 不克造朝而卒”云。近世朝廷尝索其书而赐之谥。
△《无垢先生心传录》十二卷
右张文忠公九成字子韶之说也。甥于恕编。公以绍兴三年状元及第,历礼部 侍郎兼侍讲,谪居南安十四年,手不停披。岁久,庭迹依然。公题于柱曰:“予 平生嗜书,老来目病,执书就明於此者十四年矣。倚立积久,双趺隐然,可一笑 也。”因自号横浦居士。宝庆初,赠太师,追封崇国公,谥文忠云。
△《横浦日新》二卷
右门人郎晔记录无垢先生之说也。
△《南轩先生问答》四卷
右张宣公┉敬夫答门人之所问也。敬夫,魏国忠献公之嗣子也。忠献都督诸 军事,奏以公书写机宜文字,以军事入见,天子异其言,诏以为直秘阁。刘珙荐 公学行志业,遂与郡,召为吏部员外郎兼侍讲,除左司,知静江。治状上闻,特 转承事郎,除修撰,为湖北运副,知江陵而卒。且死,犹手草遗表,写毕而绝。 学者称为南轩先生。嘉定八年赐谥。
△《张子太极解义》一卷
右张宣公解周元公《太极》之义也。
△《二十先生西铭解义》一卷
右明道、伊川、吕大防微仲、吕大临与叔、杨时中立、游酢定夫、尹享彦 明、刘安节元承、鲍若雨商霖、李朴先之、张九成子韶、胡铨邦衡、许景衡少伊、 郭雍子和、谢谔昌国、刘清之子澄、张维、祝禹圭、钱闻诗子言、张┉敬夫解横 渠先生《西铭》之义也。
△《无极太极辨》一卷
右朱文公、陆梭山、象山往复论难之书也。
△《复礼斋语录》一卷
右楚泽李蓍之说也。亦名《桂林语录》。
△《总括夫子言仁图》一卷
右李蓍所著也。
△《群经新说》十二卷,《论五经疑难新说》三卷
右荆国文公王安石之说也。
△《传道精语》三十卷,《後集》二十六卷
右李方子编濂溪、康节、横渠、明道、伊川、晦庵、南轩、东莱之说,类而 集之。
△《勉斋先生讲义》一卷
右黄文肃公所讲《孟子》义二十篇也。
◎总集类
△《古文苑》九卷
右《古文苑》,世传孙巨源于佛寺经龛中得唐人所藏文章一编,莫知谁氏录 也,皆史传所不载,《文选》所未取,而间见于诸集及乐府,好事者因以《古文 苑》目之。自石鼓文而下,曰赋,曰诗,曰歌,曰曲,曰敕,曰书,曰对,曰颂, 曰箴,曰铭,曰赞,曰记,曰碑,曰杂文,皆周、秦、汉人之作也。《容斋随笔》 尝引之。然讹舛谬缺,不敢是正。淳熙中韩元吉之记己言之。
△《文苑英华》一千卷
右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宋白等奉敕集。始,太宗皇帝既得诸国图籍,聚名士於 朝,诏修三大书,其一曰《文苑英华》。盖以诸家文集,其数实繁,虽各擅所长, 亦榛芜相间,乃命白等精加铨择,以类编次为一千卷,时太平兴国七年九月也。 雍熙三年十二月壬寅上之。《赋》五十卷,《诗》一百八十卷,《歌行》二十卷, 《杂文》二十九卷,《中书制诰》四十卷,《翰林制诰》五十三卷,《策问》四 卷,《策》二十六卷,《判》五十卷,《表》七十四,《卷笺》一卷,《状》十 七卷,《檄》二卷,《露布》二卷,《弹文》一卷,《移文》一卷,《启》十六 卷,《书》二十七卷,《疏》五卷,《序》四十卷,《论》二十二卷,《议》十 卷,《连珠喻对》一卷,《颂》八卷,《赞》五卷,《铭》六卷,《箴》一卷, 《传》五卷,《记》三十八卷,《谥哀册》五卷,《谥议》二卷,《诔》二卷, 《碑》九十一卷,《志》三十五卷,《墓表》一卷,《行状》十卷,《祭文》二 十三卷,通一千卷。嘉泰改元,周益公刻而记于前。
△《乐府集》十卷,《乐府序解》一卷,《乐府杂录》一卷,《羯鼓录》一 卷
右刘次庄所序也。《古乐府之所起》二十二,《横吹曲》二十四,日月《 霞》十九,《时序》十一,《山水》二十三,《佛道》十二,《古人》十七, 《童谣》三,《古妇人》二十三,《美女》十六,《酒》六,《音乐》十一, 《游乐》十三,《离怨》二十八,《杂歌行》五十七,《都邑》四十六,《宫殿 楼台》十六,《征戍弋猎》十七,《夷狄》六,《虫鱼鸟兽》三十三,《草木花 果》二十五,次庄,元间人也。《乐府杂录》一卷,朝议大夫守国子司业、上 柱国、赐紫金鱼袋段安节撰。《羯鼓录》一卷,婺州刺史南卓撰,乃唐人也。 《读书志》载《古乐府》於别集类,而载段、卓二录於乐类。希弁所藏本乃刊三 书为一集云。
△《国朝二百家名臣文粹》三百卷
右《论著》二十二门,《策》四门,《书》十门,《碑记》十二门,《序》 六门,杂文八门,总目六,分门六十二。所谓二百家者:赵普、柳开、张齐贤、 田锡、寇准、张咏、王禹、孙何、杨亿、刘筠、陈尧咨、钱惟演、种放、王曾、 夏竦、晏殊、穆修、范仲淹、孙堪、宋庠、宋祁、余靖、尹洙、韩琦、包拯、文 彦博、孙甫、孙、蔡襄、田况、石介、欧阳修、元绛、富弼、张方平、赵、 苏舜钦、祖无择、司马光、范镇、鲜于亻先、邵泌、吕诲、邵亢、李觏、王、 王安石、韩维、陈襄、孙复、王令、崔公度、刘敞、王逢、强至、章望之、刘恕、 周敦颐、钱公辅、文同、孙觉、邓润甫、孙洙、郑獬、杨绘、刘分攵、蒲宗孟、 李清臣、梅尧臣、苏洵、吕惠卿、曾巩、王无咎、蒋之奇、苏轼、苏辙、程颢、 王韶、张载、王回、邵雍、王巩、颜复、胡宗愈、刘挚、章、杨杰、李常、王 觏、孔文仲、孔武仲、范祖禹、袁默、吕陶、邓绾、孙览、吕大临、张舜民、张 商英、许安世、郑侠、王、黄庭坚、曾肇、顾临、史均、陆佃、龚原、王岩叟、 刘泾、刘安世、张耒、吴拭、王安国、徐禧、杨时、吴俦、陈、晁补之、刘、 杨天惠、黄裳、张刚、邹浩、冯、任伯雨、周邦彦、程颐、秦观、李チ、陈师 道、何去非、王庠、李之仪、苏过、谢逸、马存、郑少微、崔、马涓、李新、 王当、侯溥、唐庚、晁咏之、翟汝文、范致明、王、宇文粹中、王赏、彭俊民、 汪藻、汪伯彦、黄定、梅执礼、苏元老、刘观、喻汝砺、陈恬、余安行、唐重、 孙觌、李若水、王腾、陈公辅、韩驹、林敏功、何、李良臣、洪皓、胡宏、范 宗尹、计有功、刘一止、熊彦诗、杨椿、冯时行、张九成、赵雍、何熙志、程敦 厚、张行成、邵博、黄成孙、王之望、李焘、晁公溯、刘望之、宋远孙、洪迈、 郭雍、张┉、赵逵、李石、张震、张孝祥、杨万里、王十朋、赵雄。
△《皇朝名臣经济奏议》一百五十卷
右淳熙中赵忠定帅蜀时所进也。一君道,二帝系,三天道,四百官,五儒学, 六礼乐,七赏刑,八财赋,九兵政,十方域,十一边防,十二总议。自建隆迄靖 康,推寻岁月,见本末,忠定自序於前。绍熙之末,忠定有定策功,为胄诬 贬,久而论定,赐谥追王,配食宁庙。游似志其神道之碑,御篆额曰:“宗老元 勋”云。
△《宗藩文类》六十卷
右魏邸钥天铨次也。三祖而下各以昭穆编叙之。凡朝廷之所褒嘉者,为诏为 制二十五卷,凡名公钜卿相与赞述者,为表奏、为记序、为赋颂、为诗歌与夫碑 铭祭文等,作三十五卷。魏了翁为之序。端平己亥,钥天自蜀来访,扣未尽之书, 希弁尝以一二补其阙。渠深惜太祖派下文字独少,既而欲以燕王秦、王初除防御 使制达之而未能云。
△《古文正宗前集》二十二卷,《後集》十二卷
右集诸儒评论先秦、两汉、三国,二晋、六朝、唐及我宋诸公之文也。
△《诸儒鸣道集》七十二卷
右集濂溪、涑水、横渠、二程、上蔡、元城、龟山、横浦诸公议论著述也。 于中有江民表《心性说》一卷,安正《忘筌集》十卷,崇安《圣传论》二卷。
△《宋贤体要集》十三卷
右集曾巩、欧阳修、王安石、王令、王安国、吴子经、周父、王、陈之 方、苏轼、苏辙、孙洙、杜植、曾宰、郑獬、范镇、唐介、姚辟所作也。
△《戛玉前集》四十九卷,《後集》五十卷
右绍兴壬戌杨存亮元明编近世诸公举业杂文,类而次之。
△《中兴六臣进策》十二卷
右绍兴五年,前宰执吕颐浩、李纲、汪伯彦、李邴、张守、王绚、韩肖胄答 诏旨所问战守方略之策也。
△《中兴群公吟》四十八卷
右中兴以来一百五十三人之诗也。
△《四灵诗》四卷
右赵师秀字灵秀、翁卷字灵舒、徐玑字灵、徐照字灵晖四人之诗也。
◎法帖类
△《御制太清楼阅书歌》一卷
右真宗皇帝御制,赐张耆以下。徽宗皇帝、高宗皇帝跋其後。
△《御制唐十八学士图赞》一卷
右钦宗皇帝御书,赐张叔夜。
△《御书真草孝经》一卷
右高宗皇帝御书,赐尚书右仆射兼枢密使秦桧。时绍兴九年六月辛酉,桧请 刻之石。上曰:“十八章,世人以为童蒙之书,不知圣人精微之学,不出乎此。 朕宫中无事,因学草圣,遂以赐卿,岂足传後?”桧请再三,乃从之。十四年七 月,从左宣教郎、守殿中侍御史汪勃所请,诏令诸州刊石赐见任官并系学籍诸生 云。
△《御临法帖》十卷
右高宗皇帝临晋、唐诸人之帖也。秦桧跋。
△《御制圣安寿仁太上皇帝圣政序》一卷
右宁宗皇帝御制《光宗皇帝圣政序也》。谢深甫跋其下。
△《淳熙秘阁续法帖》十卷
右淳熙十二年三月十九日奉圣旨摸勒锺繇诸人帖。
△《群玉堂帖》十卷
右嘉定元年四月二十四日省下秘书收省藏。盖韩平原家本也,故卷尾有印 曰:“阅古审定法书之印”、“永兴军节度使印”,篇首则三朝宸翰,有玺文, 曰:“吴娃之章”、“吴氏书印”、“吴娃翰墨”、“宝章妙墨宜尔子孙世世宝 之康寿珍玩”皆宪圣慈烈皇后之记也。
△《二王帖》三卷
右清江所刻羲之、献之帖也。二像冠于篇端,引周子中之言曰:“心慕二王 之人品,则瞻之在前;手追二王之墨妙,则忽然在後。”目录、注释具於卷末。
△《篆书千文》一卷
右徐铉篆周兴嗣之音也。希弁尝考《徽宗皇帝实录》,政和三年四月辛卯, 诏避庙讳,改“曰严与敬”为“曰严与谨”、“劳谦谨敕”为“劳谦兢敕”、 “籍甚无竟”为“籍甚无罄”、“璇玑悬斡”为“璇玑迁”云。
△《星凤》楼帖
右曹文简公彦约家所刻也。
△《甲秀》堂帖
右庐山陈氏所刻也。
△《凤墅帖》二十卷,《画帖》二卷,《续帖》四卷
右庐陵曾宏父刻国朝圣贤帖也。
△《东坡先生帖》三十卷
右玉山汪应辰圣锡所刻也。
△《山谷先生帖》五卷
右张孝祥跋山谷之侄[A170]所藏。卷後引徽宗皇帝评公之书,谓“如抱道足 学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斜高下,无不如意”云。
△《张忠文奏议》一卷
右张忠文公叔夜围城中奏议也。李纲、李弥逊、赵子氵直、胡世将、沈调诸 公跋其後。
△《赵延康帖》
右高宗皇帝赐赵子崧书一幅,後用御名图书。其次则子崧与张邦昌一书、与 王时雍诸人一书,亲笔也。
△《张魏公帖》一卷
右张忠献公帖。篇端《紫岩棋图》,乃忠献及陈逍遥二老画像。南轩先生跋 其下。
△《张宣公帖》四卷
右南轩先生帖,遗表终焉。表云:“臣再世蒙恩,一心报国,大命至此,厥 路无由。犹有微诚,不能自己,伏愿陛下亲君子,远小人,信任防一已之彳扁, 好恶公天下之理,永清四海,克巩丕图。臣死之日,犹生之年。臣┉。”
△《朱文公帖》六卷
右南康黄西坡所藏先生之帖,而郡守钱明德并项平跋语刻之,于中可以补 《晦翁大全集》之阙者为多。
△《张紫微帖》一卷
右历阳张孝祥帖,寻阳陶思赞所刻。
△《欧阳公集古录跋尾》六卷,《拾遗》一卷
右周益公跋。方崧卿所刊,虽非石刻,亦真迹也。故附於法帖之後。
◎拾遗
△《春秋集善》十一卷
右胡忠简公铨为敷文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日,被旨投进之书也。 其说多引《易》以证之。张忠献公浚为之序。
△《论语集程氏说》二卷
△《孟子集程氏说》一卷
右左宣教郎、建宁府教授汤烈编集程氏二先生《论》、《孟》说也。二先生 议论答问,散在诸集,学者未能彳扁观,烈取《遗书》、《语录》与夫门人编纂 之言,条而类之于逐章之下,续又得《论语说》一百二十有九,《孟子说》六十 有八,附于卷末,曰《拾遗》云。
△《论语意原》十卷
右东谷郑汝谐所著也。然所原“三仁”等说,晦庵先生多不然之。晦庵谓: “《论语》只言微子去之,初无面缚衔璧之说,今乃扌舍孔子而从《左氏》。史 迁已自难信,义不得已而曲为之说。以为微子之去,乃去纣而其封国,则尤为 无掳矣。”
△《疑孟》一卷
右温国司马文正公光所著也。公疑《孟子》之书有非轲之言者,故为《疑孟》 十有一篇。建安余允文乃为《尊孟辨》,于温公之疑,逐段为之辨。晦庵先生又 于允《辨》之后,逐段为之说云。
△《孝经解》一卷
右张文忠公九成所解也。
△《孝经说》一卷
右蒙斋先生袁公甫亲笔也。甫,字广微,洁斋先生之子也。
△《大学衍义》四十三卷
右真文忠公德秀为户部尚书日所进也。因《大学》条目而附之以经史。首之 以帝王为治之序,次之以帝王为学之本:是之谓纲。首之以明道术、辨人才、审 治体、察民情,次之以崇敬畏、戒逸欲,又次之以谨言动、正威仪,又次之以重 妃匹、严内治、定国本、教戚属:是之谓目。每条之中,首之以圣贤之典训,次 之以古今之事迹,诸儒之释经论史,有发明者录之,而公之说亦附见焉。
△《小学之书》四卷
右朱文公先生所编也。有内篇,有外篇。其宏纲有三:曰《立教》,曰《明 伦》,曰《敬身》。《明伦》则有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品,《敬身》 则有《心术》、《威仪》、《衣服》、《饮食》之目。又采摭古今经传书史之所 纪载。曰《稽古》,曰《嘉言》,曰《善行》,以广其教而实其事。小学之工程, 大学之门户也。
△《越绝书》十五卷
右越复雠之书也。或以为子贡所作,或疑似子胥所作,皆无所据,故曰: “《越绝》谁所作?”“吴越贤者所作也。”《隋经籍志》十六卷,《崇文总目》 十五卷。希弁考其所以,第一卷《荆平王内传》,第二卷《外传记吴地》,第三 卷《吴内传》,第四卷《计倪内经》,第五卷《请籴内传》,第六卷《外传策考》, 第七卷《外传记范伯》、《内传陈成恒》,第八卷《外传记地传》,第九卷《外 传计倪》,第十卷《外传记吴王占梦》,第十一卷《外传记宝剑》,第十二卷 《内经九术》、《外传记军气》,第十三卷《外传枕中》,第十四卷《外传春申 君》、《德序外传》,第十五卷《篇叙外传》:此十五卷也。然第一卷有所谓 《越绝外传本事》一篇,此其为十六卷欤?
△《蔡邕独断》二卷
右汉左中郎将陈留蔡邕纂。撰杂记自古国家及汉朝故事,王莽无,盖见於 此。
△《资治通鉴释文》二十八卷
右奉议郎、行秘书省著作佐郎兼侍讲、赐绯鱼袋司马康所集也。康字公体、 温公之子也。
△《内传国语》十卷
右刘分攵戆父所作也。以其异於《外传国语》,故曰“内传”云。其兄敞原 父题辞。
△《神宗圣训》二十卷
右试太学录林ж所集也。ж乃希之失,以所闻神宗圣训记录,分一百门, 拟续《五朝宝训》。崇宁中上於朝云。
△《韩忠献王遗事》一卷
右群牧判官、朝奉郎、尚书职方员外郎、上骑都尉强至编次韩魏王琦言行也。 始韩忠彦编次《家传》,王岩叟编次《别录》,至又编次其遗事云。
△《历代氏族言行类》六十卷
右武夷章定以历代迄本朝名贤言行之迹,类姓成编,凡一千一百八十九姓云。
△《古今年号录》五卷
右绍熙中临安府免解进士侯望所进也。其说谓自汉建元至今,一千三百三十 五年正伪年号,总八百三十八,为字二百三十五,有重用、三用、至九用者。
△《列子释文》二卷
右唐当涂县丞殷敬顺撰。
△《说玄》一卷
右温国司马文正公光所著也。
△《天象赋》一卷
右题後汉尚书张衡撰,蜀丞相诸葛亮注。然注中引用晋事,决非亮也。希弁 尝以《秘书省阙书目》考之。《天象赋》一卷,张衡撰,李淳风注。疑此为是。
△《玄纲》三卷,《神仙可学论》一卷,《形神可固论》一卷
右唐中岳嵩阳宫道士宗玄先生吴筠贞节所进修行之要旨也。一曰《明道德》, 二曰《辨法教》,三曰《析疑滞》。玄宗批答云:“词简旨奥,义博文精,足以 弘阐格言,发明幽致。”
△《国朝官制沿革》一卷
右黄元礼琮所编也。
△《职官记》一卷
右三晋张纟寅所编也。其说谓:“元丰官制名实正矣。惟是祖宗因官制以别 流品之意,当时初不讲明及之,故寄禄之阶,条理未尽。若参以旧典,则得失可 见。遂先立元丰寄禄新格,以祖宗旧官迁转之法,参列於後”云。
△《续文房四谱》五卷
右题柯田山樵编。盖续苏易简之书也。《秘书省阙书目》云李洪编。
△《夷坚志》四十八卷
右洪文敏公迈记异志怪之书也。其名盖取《列子》所谓“大禹行而见之,伯 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说者谓夷坚乃古之博物者云。
△《义林》十卷
右起居舍人兼中书舍人兼侍讲眉山程敦厚所述也,凡一百一十二篇。摭取千 百载人物而尚论之。张文忠公九成尝谓:“如论姚崇不进制心之说,而以十事谏; 王莽之文奸言,起於严助、朱买臣;天诱君子以甚难、王伯自用心始;郑伯上欲 为舜、下欲为周公;文帝斗粟之讥,所以致刑措;景帝杀临江王,天下安之而不 疑;萧何万世之功,在王汉中、用韩信;绛侯无出塞功,卫、霍有绝漠赏;仲连、 邹阳同传,平、勃合於舆权之说,皆深见眇微,而发古人用心处,议论卓然,在 人意表”云。
△《常谭》二卷
右河南吴箕和父杂记经子史传之事二百馀条。
△《视听钞》三卷
右国子博士吴莘商卿得之闻见,示後人以劝戒。凡六十四事云。
△《武昌志》三十卷
右郡守古括王信所修也,诗文附焉。
△《萍实志》十卷,《续志》二卷
右邑宰周世昌所修,征官王大节所续也。
△《都梁志》六卷
右郡守何季羽所修也,诗文附焉。
△《岭外代答》十卷
右周去非直夫记广右二十五郡疆场之事、经国之具、荒忽诞漫之俗、瑰诡谲 怪之产、耳目所治、与得诸学士大夫之绪谈者四百条云。
△《秘书省阙书目》四卷
右秘书省见阙书之目也。
△《楚辞故训传》六卷
△《楚辞草木疏》一卷
△《楚辞补音》一卷
右建宁ヘ谷水林至所著也。李大异为之序。
△《河海英灵集》二卷
右唐丹阳进士殷集常建、李白、王维、刘谨虚、张渭、王季友、陶翰、李 颀、高、岑参、崔颢、薛掳、綦母潜、孟浩然、崔国辅、储光羲、王昌龄、贺 兰进明、崔曙、王湾、祖咏、卢象、李嶷、阎防二十四人之诗。谓诸人皆河海 英灵也,故以名集。凡二百四十三首云。
△《唐贤绝句》一卷
右莆田柯梦得所选李白、杜甫、元结、王维、韦应物、贺知章、岑参、灵彻、 张继、郎士兀、卢纶、司空文明、韩愈、柳宗元、张籍、贾岛、陈羽、刘禹锡、 元稹、白居易、杜牧、窦庠、窦巩、张祜、徐凝、王建、于鹄、朱绛、许浑、雍 陶、陈陶、李播、刘商、羊士谔、杨敬之、司空图、薛能、郑谷、王涯、李涉、 杨凭、崔橹、刘昭属、陆龟蒙、狄归昌、章碣、刘得仁、许缠、吉师老、张颠、 杜荀鹤、吴融、韩、韦庄五十四人之作。白止四首、甫六首,愈八首,宗元四 首,惟牧二十五首云。
△《众妙集》一卷
右汴人赵师秀编沈期、卢象、王维、孟浩然、钱起、周贺、于武陵、李频、 秦系、刘长卿、李嘉、杨巨源、刘得仁、朱庆馀、雍陶、郎士元、崔涂、皇甫 曾、皇甫冉、包佶、司空曙、耿纬、严维、李端、韩、戴叔伦、卢纶、祖咏、 綦母潜、方干、灵一、无可、护国、贯休、岑参、张众甫、张南史、周朴、张、 张、李季兰、许浑、张祜、马戴、张循之、张继、章八元、李益、张乔、吕温、 于鹄、崔颢、项斯、崔峒、包何、窦常、赵嘏、薛能、刘威、郑谷、韩、罗隐、 李群玉、皮日休、杜荀鹤、张籍、任藩、刘商、杨发、处默、戎昱、于良史、王 湾、林宽、刘禹锡、王贞白七十六人之作。
△《二妙集》一卷
右汴人赵师秀选贾岛、姚合诗也。
△《宣和御制诗》一卷
右徽宗皇帝赐张忠文公叔夜之诗也,凡二十有八篇云。
△《巴东集》一卷
右莱国忠愍公寇准之诗也。《读书志》云:“《寇忠愍诗》三卷。希弁所藏 《巴东集》,乃公自编而为之序,凡一百五十有六篇,《秋风亭记》附。按公本 传云:巴东有秋风亭,公析韦应物一言为二句云:“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识者知其必大用,凡五年不得代。邑庭有二柏,民以比甘棠。集後有范忠文诸公 题秋风亭诗。然东坡亦有诗曰:“莱公昔未遇,寂寞在巴东。闻道山中树,独馀 手种松。”惜不之载焉。
△《晦翁先生朱文公语後录》二十卷
右东阳王亻必记杨方、黄、刘炎、黄灏、邵浩、刘砥、李、黄卓、汪德 辅、陈芝、吴振、吴雉、林子蒙、林学履、刘砺、锺震、萧佐、舒高、魏椿、杨 至所录也。其说谓池《录》初成,勉斋犹未免有遗恨於刊行之後,况饶本又出於 其後乎?此二十卷,皆池、饶所未及刊者,稽其所自,证其所得,尝屡反复焉, 无一语或敢不谨也。又谓晦翁始与南轩讲于岳麓,後与东莱及象山讲于鹅湖。此 皆先贤讲论大端,深恨从游者莫能录其所闻,以示後世云。
△《晦庵先生朱文公语续录後集》二十五卷
右杨方、黄、包扬、刘炎、刘子寰、邵浩、刘砥、刘砺、李、陈芝、黄 灏、黄卓、汪德辅、吴振、吴雉、锺震、林子蒙、林学履、萧佐、舒高、魏椿、 杨至二十二人记录晦庵先生之语也。蔡杭将诣江东,集而刻之。
△《曲江帖五卷後帖》一卷
右二苏、刘元城、邹道卿、黄山谷、王金陵、曾文清、韩、吕诸公之帖也。
△《花蕊夫人诗》一卷
右蜀孟昶爱姬也,青城费氏女。幼能属文,长于诗,宫词尤有思致。蜀平, 以俘轮织室。後有罪。赐死。此卷乃王安国写入馆者,毛恕镌于衡阳。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孟棨
明·陈仲琳
唐·李鼎祚
宋·傅肱
宋·沈作喆
(南宋)吴文英
吴研人
杜纲
三国魏·邯郸淳
郭戈
清·胡薇元
宋·法海
(三国)曹操、曹丕、曹植撰
明·袁了凡
姚秦·佛陀耶舍
宋·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