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古堂书目


好古堂书目 姚之骃序 序 自柱下盛文史,而后代侈言藏书,秘阁而外,若车、若库、若架、若仓,不知几千万卷也。然人之于书多藏者,未必善读;虽有十行俱下之目,而政事倥偬,酬应纷如,彼别架迭窗者,徒侍束修半而已,故侈言藏书者名也。若予世父首源先生则不然,先生首束发受书,已能沉酣故籍,乃一生坎壈,兀兀穷年,惟日手一编枯坐。先世既有藏书,乃更搜之市肆,布函巾箱,汗牛充栋(原敓字作「乃□搜之市肆,布□巾箱,□□充栋。」今径补。),久之而插架者,与腹笥俱富矣。然则千古之多藏而善读者,孰如首源先生哉。先生于暇时录其书于簿籍,计如干卷(原敓字作「计如□卷」,今径补。)。予小子受而读之,为写副墨。至于先生手着(原误作「于先生乎着」,今依顾颉刚校点古今伪书考序校改。),几于等身,皆从藏书中咀华嗽润而出之者也。故谨附录于后。 康熙乙未夏杪,钱唐姚之骃敬题于露涤斋 姚际恒著作集 好古堂书目经部 首源主人手编 经总 经解一百三十八种四百四十本(国朝)成德校 [易] 子夏易传十二卷 易数钩隐图三卷遗论九事一卷(宋)刘牧 横渠易说三卷(宋)张载 易学一卷(宋)王諟 紫岩易传十卷(宋)张浚 汉上易传十一卷卦图三卷丛说一卷(宋)朱震 易璇玑三卷(宋)吴沆 周易义海撮要十二卷(宋)李衡 易小传六卷(宋)沈该 复斋易说六卷(宋)赵彦肃 古周易一卷(宋)吕祖谦 童溪易传三十卷(宋)王宗传 周易裨传二卷(宋)林至 易图说三卷(宋)吴仁杰 易学启蒙通释二卷(宋)胡方平 周易玩辞十六卷(宋)项安世 东谷易翼传二卷(宋)郑汝谐(「郑」字,原误作「赵」,今径改。) 三易备遗十卷(宋)朱元升 丙子学易编一卷(宋)李心传 易学启蒙小传一卷(宋)税与权 水村易镜一卷(宋)林光世 文公易说二十三卷(宋)朱鉴 周易辑说十卷(宋)王申子 周易辑闻六卷易雅一卷筮宗一卷(宋)赵汝?(「赵」字原敓,今径补。) 周易传义附录十四卷(宋)董楷 学易记九卷(元)李简 读易私言一卷(元)许衡 大易集说十卷(元)俞琰 周易本义附录纂注十五卷(元)胡一桂(「元」字,原误作「九」,今径改。) 周易启蒙翼传三篇外篇一篇(元)胡一桂 周易本义通释十二卷(元)胡炳文 易纂言十三卷(元)吴澄 周易本义集成十二卷(元)熊良辅 周易会通十四卷(元)董真卿 易图通变五卷(元)雷思齐 易象图说三卷(元)张理 大易象数钩深图三卷(元)张理 周易参义十二卷(元)梁寅 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成德编 [书] 书古文训十六卷(宋)薛季宣 尚书全解四十卷(宋)林之奇 禹贡论四卷(宋)程大昌 尚书说七卷(宋)黄度 增修东莱书说三十五卷(宋)特澜 书疑九卷(宋)王? 书集传或问二卷(宋)陈大猷 禹贡集解二卷(宋)傅寅 尚书详解十三卷(宋)胡士行 尚书表注二卷(元)金履祥 尚书纂传四十六卷(元)王天与 书传六卷(元)董鼎 书纂言四卷(元)吴澄 书蔡传旁通六卷(元)陈师凯 尚书句解十三卷(元)朱祖义 书集传纂疏六卷(元)陈栎 尚书通考十卷(元)黄镇成 读书管见二卷(元)王充耘 定正洪范一卷(元)胡一中 [诗] 毛诗指说一卷(唐)成伯瑜 毛诗本义十五卷、郑氏诗谱一卷(宋)欧阳修 毛诗集解四十二卷(宋)李樗、黄 毛诗名物解二十卷(宋)蔡元度 诗说一卷(宋)张耒 诗疑二卷(宋)王? 诗传遗说六卷(宋)朱鉴 逸齐诗补传三十卷宋人失名 毛诗名物钞八卷(元)许谦 诗经疑问七卷(元)朱倬 毛诗解颐四卷(明)朱善 [春秋] 春秋尊王发微十二卷(宋)孙复 春秋王纲论五卷(宋)王皙 春秋传十五卷(宋)刘敝 春秋权衡十七卷(宋)刘敝 春秋意林二卷(宋)刘敝 春秋名号归一图二卷(宋)冯继先 春秋列国臣传三十卷(宋)王当 春秋本例二十卷(宋)崔子方 春秋经筌十六卷(宋)赵鹏飞 石林春秋传二十卷(宋)叶梦得 春秋后传十二卷(宋)陈傅良 春秋集解三十卷(宋)吕祖谦 春秋左氏传说二十卷(宋)吕祖谦 春秋左传事类始末五卷(宋)章冲 春秋提纲十卷(宋)陈则通 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三卷(宋)李琪 春秋通说十二卷(宋)黄仲炎 春秋集注十一卷(宋)张洽 春秋或问二十卷(宋)吕大圭(「圭」字,原误作「奎」,今径改。) 春秋五论一卷(宋)吕大圭(「圭」字,原误作「奎」,今径改。) 春秋详说三十卷(宋)家铉翁 春秋类对赋一卷(宋)徐晋卿 春秋诸国统纪六卷(元)齐履谦 春秋本义三十卷(元)程端学 春秋集传十五卷(元)赵汸 春秋属辞十五卷(元)赵汸 春秋师说三卷(元)赵汸 春秋左氏传补注十卷(元)赵汸 春秋诸传会通二十四卷(元)李廉 春秋集传释义大成十二卷(元)俞? 读春秋编十二卷(元)陈深 春秋正月考二卷(明)张以宁 [三礼] 三礼图二十卷(宋)聂崇义 周礼订义八十卷(宋)王与之 考工记解二卷(宋)林希逸 仪礼图十七卷(宋)杨复 礼记集说一百六十卷(宋)卫湜 礼经会元四卷(宋)叶时 太平经国之书十一卷(宋)郑伯谦 夏小正解四卷(元)傅崧卿 仪礼集说十七卷(元)敖继公 仪礼逸经传一卷(元)吴澄 经礼补逸九卷(元)汪克宽 礼记陈氏集说补正三十八卷成德 [孝经] 孝经注解一卷(唐)玄宗(宋)司马光范祖禹 孝经大义一卷(元)董鼎 孝经定本一卷(元)吴澄 孝经句解(元)朱申 [论语] 南轩论语解十卷(宋)张栻 论语集说十卷(宋)蔡节 [孟子] 南轩孟子说七卷(宋)张栻 孟子集疏十四卷(宋)蔡模 孟子音义(宋)孙奭 [四书] 四书纂疏二十六卷(宋)赵顺孙 四书集编二十六卷(宋)真德秀 四书通三十四卷(元)胡炳文 四书通证六卷(元)张存中 四书纂笺二十六卷(元)詹道传 四书通旨六卷(元)朱公迁 四书辩疑十五卷元人失名 学庸启蒙一卷(元)景星 [经总] 经典释文三十卷(唐)陆德明 七经小传三卷(宋)刘敝 六经奥论六卷(宋)郑樵 六经正误六卷(宋)毛居正 经说七卷(宋)熊朋来 十一经问对五卷(元)何异孙 五经蠡测六卷(明)蒋悌生 易 周易集解十卷十一本(唐)李鼎祚 (附)集郑玄解一卷 周易注三本(魏)王弼 系辞三卷(晋)韩康伯 周易略例一卷四本(魏)王弼 麻衣正易心法一卷 周易举正(唐)郭京 古占法(宋)程迥 周易古今全书二十一本(明)杨时乔 论列二卷 古文二卷 今文九卷 启蒙五卷 传易考二卷 龟卜考一卷 周易传义六本 易传(宋)程颐 本义(宋)朱熹 周易本义二本(宋)朱熹 慈湖易传二十卷四本(宋)杨简 易诠抄本一本 易经旁注会通十一卷六本 旁注(元)朱升 会通(明)姚文蔚 周易大全二十四卷十二本(明)胡广等奉敕修 (附)易经考异(宋)王应麟 周易大全汇征十本(明)刘庚 易经蒙引十二卷八本(明)蔡清 易经来注十六卷八本(明)来知德 周易象旨决录七卷八本(明)熊过 九正易因二本(明)李贽 易学四同八卷十本(明)季本 (附)图文余辩二卷 蓍法别传二卷 易经存疑十二卷六本(明)林希元 易经疑问十二卷六本(明)姚舜牧 易经演义十二卷四本(明)徐师曾 周易象义四卷四本(明)唐鹤征 易说六卷二本(明)吴默 易解一本(明)刘一焜 易疑六卷三本(明)周圣瑞 古周易订诂十六卷八本(明)何楷 张氏易记十本(明)张次仲 周易说统二十五卷十四本(明)张振渊 易义敷言十五卷八本(明)江起蛰 易经愤参二十五卷六本(明)陆位时 易经全旨集要六卷三本程? 易合未曾有七卷六本(国朝)张宏 仲氏易三十卷六本(国朝)毛奇龄 书 书传二十卷朱评八本(宋)苏轼 书经集传六卷三本(宋)蔡沉 尚书大全十卷十本(明)胡广等奉敕修 (附)书经考异(宋)王应麟 书传会选六卷六本(明)刘三吾等奉敕集 尚书日记十六卷八本(明)王樵 尚书宗印六卷四本(明)汪渐盘 尚书舌存五本(明)蒋鸣玉 书经讲义会编十二卷六本 禹贡汇疏十二卷九本(明)茅瑞征 (附)虞书笺 禹贡合注五卷六本(明)夏允彝 洪范图解(明)韩邦奇 诗 诗传一本子贡 诗说(鲁)申培 (附)诗述(明)姚应仁 韩诗外传十卷一本(汉)韩婴 诗经传说合参二卷二本(明)姚允恭 诗传阐二十四卷八本(明)邹忠彻 诗解十六种四本 小序子夏 诗传子贡 诗说(鲁)申培 诗谱(汉)郑玄 诗传纲领 读诗一得(宋)黄震 印古诗语(宋)朱得之 玉海纪诗 困学纪诗 诗考 诗地里考(宋)王应麟 山堂考(宋)章如愚 文献诗考(宋)马端临(「端」字,原误作「瑞」,今径改。) 胡氏诗识(明)胡缵宗 讀詩錄(明)薛瑄(「瑄」字,原誤作「?」,今逕改。) 逸诗(明)锺惺 诗缉三十六卷十二本(宋)严粲 诗经集传八卷四本(宋)朱熹 诗经疏义二十卷五本(元)朱公迁 (附)朱子小序辩 诗经大全图 诗经大全二十卷十五本(明)胡广等奉敕修 (附)诗经考异(宋)王应麟 诗说解颐八本(明)季本 总论二卷 正释三十卷 字义八卷 诗故十卷二本(明)明谋玮 诗经说通十三卷六本(明)沈守正 南州诗说八卷八本(明)徐必达 诗经世本古义二十八卷十六本(明)何楷 诗经六帖抄本六本(明)徐光启 诗经脉八卷三本(明)魏浣初 诗记八本(本朝)张次仲 批评诗经朱评五本(明)锺惺 诗识名解十五卷五本(本朝)姚炳 春秋 春秋四传三十八卷十本 春秋左传杜林合注二十卷十本(晋)杜预(宋)林尧叟 春秋左传杜林合注五十卷十本问奇阁校 春秋左传注评测义七十卷二十本(明)凌稚隆 分次春秋左传朱评八本(明)孙? 春秋左传节文十五卷四本(明)汪道昆 春秋左传典略二本(明)陈许廷 春秋左传注解辩误二卷二本(明)傅逊 左传句解三十五卷六本(宋)朱申 左传分国纪事二十二卷八本(明)孙笵 左传文苑八卷朱评五本(明)张鼐 春秋词命三卷一本(明)王鏊 左氏博议六卷三本(宋)吕祖谦 左传事纬十本(国朝)马骕 前八卷 正十二卷 左国腆二本(明)王纳谏 春秋外传国语二十一卷六本(吴)韦昭解(宋)宋庠补音 春秋外传国语二十一卷四本(明)锺人杰 春秋外传国语九卷四本(明)卢之颐 春秋胡传三十卷八本(宋)胡安国 春秋大全三十七卷十六本(明)胡广等奉敕修 春秋纪愚十卷三本(明)金贤 (附)或问 春秋正旨一卷一本(明)高拱 春秋私考三十六卷十二本(明)季本 春秋存俟十二卷四本(明)余光余扬 春秋归义十二卷六本(明)贺仲轼 春秋三书八本(明)张溥 列国论二十四卷 诸传断六卷 书法解一卷 春秋义三十卷六本(明)顾懋英 春秋列传五卷四本(明)刘节 春秋毛氏传三十六卷六本(国朝)毛奇龄 三礼 礼记大全三十卷十二本(明)胡广等奉敕修 礼记日录三十卷十四本(明)黄干行 礼记集注三十卷十本(明)徐师曾 礼记集说十六卷六本(元)陈澔 大学衍义四十三卷二十二本(宋)真德秀 大学衍义补一百六十卷(明)丘浚 大学四体文一本(明)杨时乔 学庸辟谬二本(明)陈倬 檀弓原二本(明)姚应仁 檀弓一本(宋)谢枋得批点考弓(明)郭明龙批点 仪礼经传通解十八本 集传集注三十七卷(宋)朱熹 续卷二十九卷(宋)黄干 周礼句解十二卷六本(宋)朱申 周礼解诂三本 周礼补本四本(明)陈深集注 读礼疑图六卷六本(明)季本 二礼经传测十八卷(「十八卷」原作「一十八卷」,为求体例一致,今删「一」字。)十本(明)湛若水 三礼考注五本(元)吴澄 周礼 仪礼三十八卷 曲礼十卷 礼书一百五十卷十本(宋)陈祥道 学礼质疑二卷一本(国朝)万斯大 乐类 乐典三十六卷八本(明)黄佐 律吕元声六卷考注四卷二本(明)李文利 松弦馆琴谱二本 四书 学庸章句或问论孟集注十二本(宋)朱熹 四书大全二十本(明)胡广等奉敕修 四书古今道脉四十五卷二十五本(明)徐奋鹏 四书蒙引十五卷十四本(明)蔡清 四书存疑五本(明)林希元 四书问辨录十卷四本(明)高拱 四书私存三十七卷五本(明)季本 四书疑问六卷五本(明)姚舜牧 四书体义十卷五本(明)沈几 四书浅说十三卷五本(明)陈琛 四书说丛十七卷五本(明)沈守正 四书说约二十卷十六本(明)顾梦麟 四书湖南讲九本(明)葛寅亮 四书困思抄四卷一本(明)孙慎行 四书慧眼解二十卷八本(明)陈天定 四书千百年眼十本(明)余应科 四书辨俗、辨俗补八本徐奋鹏、李光缙 四书删正二本(明)袁黄 四书评二本(明)李贽 四书大全辩三十二本(明)张自烈 四书语录十六卷八本(国朝)吕光轮 四书人物考注释四十卷四本(明)薛应旗 四书备考二十八卷十四本(明)陈仁锡 四书名物考二十四卷六本(明)陈禹谟 四书人物类考十六卷三本(明)项煜 四书真珠船二十卷六本(明)黄焜 四书征十二卷六本(明)王梦简 四书释地续一本(本朝)阎若璩 四书改错四本(本朝)毛奇龄 论语义府二十卷十本(明)王肯堂 孔孟经见圣篇三本(明)谭贞默 老泉评点孟子二卷一本(宋)苏洵 绘孟朱评一本(明)戴君恩 孔子家语八卷四本(明)何孟春注 三迁志五卷六本(明)吕兆祥 孝经 孝经疏义二卷一本(宋)邢昺 (附)备考 孝经持赞一本 孝经集注一本 (附)忠经集注(汉)马融 尔雅 尔雅三卷一本(宋)郑樵注 五雅六本 尔雅 埤雅二十卷(宋)陆佃 广雅十卷(魏)张揖 逸雅失名八卷(汉)刘熙 小尔雅(汉)孔鲋 博古全雅二十本 尔雅二卷 释名八卷(汉)刘熙 广雅十卷(魏)张揖 尔雅翼三十二卷 埤雅二十卷(宋)陆佃 埤雅广要四十二卷十本牛衷增 经总 十三经注疏一百五十本 易经九卷(「卷」字,原误作「经」,今径改。)(魏)王弼注系辞(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 尚书二十卷(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 毛诗二十卷(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 春秋左传六十卷(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 礼记六十三卷(汉)郑玄注(「注」字,原误作「江」,今径改。)(唐)孔颖达疏 周礼四十二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十七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公羊二十八卷(汉)何休注 谷梁二十卷(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 论语二十卷(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邢」字,原误作「刑」,今径改。) 孟子十四卷(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孝经九卷(宋)邢昺校(「校」字,原误作「较」,今径改。) 尔雅十一卷(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两苏经解十二本 易传九卷 书传二十卷已上(宋)苏轼 诗集传十九卷 春秋集解十二卷 论语拾遗 孟子解 老子解二卷已上(宋)苏辙 九经解三十八本(明)郝敬 周易正解二十卷 诗经原解三十卷 尚书辩解十卷 春秋直解十五卷 礼记通解二十二卷 周礼完解十二卷 仪礼节解十七卷 论语详解二十卷 孟子说解十四卷 九经考异四本(明)周应宾 六经源流一本(明)吴继仕 五经绎十五卷八本(明)邓元锡 五经读五本(明)陈际泰 五经辨讹五卷五本(本朝)吕治平 五经旁训六本(明)郑汝璧校 四经纂注五本 易书诗春秋 三经评七本(明)孙? 书经六卷 诗经 礼记六卷 经翼十卷六本(明)刘承恩 经典稽疑二卷二本(明)陈耀文 小学 许氏说文十二卷六本(汉)许慎 玉篇三十卷二本(梁)顾野王 篇海十五卷五本(宋)韩孝彦 篇海集韵十五本(宋)韩孝彦 (附)五音集韵(宋)韩道昭 贯珠集 指南 书学正韵三十六卷十六本杨桓 字汇十四卷十四本(明)梅膺祚 字汇补十二卷六本(国朝)吴任臣 正字通十二卷三十本(国朝)廖文英 同文千字文二卷二本(明)汪以成 墨池篇六卷六本(明)朱长文 法帖释文二本(宋)刘次庄 金石录三十卷四本(宋)赵明诚 金石韵府五卷四本(明)朱云 石墨镌华八卷三本(明)赵涵 宣和博古图三十卷十五本 考古图十卷四本(宋)吕大临 古器释名十卷二本(明)卞蔉 秦汉印统八卷八本(明)罗玉常 汇姓印苑一本(明)王梦弼 集古印正六卷六本(明)甘旸 印选一本 古今韵会二十卷十本(元)黄公绍举要(元)熊忠 洪武正韵玉键抄本二本 音韵日月灯二十四本(明)吕维祺 同文铎三十卷 韵钥二十五卷 韵略易通四卷四本(明)兰廷秀 韵学集成十三卷十三本(明)章黼 声音纪元六卷二本(明)吴继仕 谐声品字笺十二本(明)虞德升 诗韵词韵四本 诗韵释要六本(明)潘云杰 诗韵考裁一本(明)徐尔铉 韵府群玉十本 啸余谱十卷十本(明)程明善 古今通韵十二卷六本(国朝)毛奇龄 汇集 先秦九种「先」字,(原误作「九」,今径改。)十三本 周礼(明)陈深注 逸周书十卷(晋)孔晁注 檀弓二卷 考工二卷 公羊 谷梁 家语十卷 穆天子传(晋)郭璞注 山海经(晋)郭璞注 经史全书六本(明)邵宝 经史慧解六卷六本(国朝)蔡含生 好古堂书目史部 正史 十七史二百四十本 史记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譔(宋)裴骃注 汉书一百二十卷(汉)班固譔(唐)颜思古注 后汉书一百三十卷(宋)范晔譔(唐)章怀太子贤注刘昭补注 三国志六十五卷(晋)陈寿譔(宋)裴松之注 晋书一百三十卷(唐)太宗 宋书一百卷(梁)沈约 齐书五十九卷(梁)萧子显 梁书五十六卷(唐)姚思廉 陈书三十六卷(唐)姚思廉 南史八十卷(唐)李延寿 北史一百卷(唐)李延寿 魏书一百三十卷(后齐)魏收 北齐书五十卷(唐)李百药 后周书五十卷(唐)令孤德棻 隋书八十五卷(唐)魏征 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宋)欧阳修宋祁 五代史七十四卷(宋)欧阳修譔徐无党注 宋史二百五十五卷八十本(元)脱脱 辽史一百十六卷八本(元)脱脱 金史一百三十五卷二十本(元)脱脱 元史九十卷四十本(明)宋濂王祎 史记评林一百三十卷二十六本(明)凌稚隆辑(「稚」字,原误作「椎」,今径改。) 史记选十二卷十本(明)唐顺之选评 史记一百三十卷十本(明)锺惺评 史记七十卷十五本(明)锺人杰校 史记考要十卷十本(明)柯维骐 史诠五卷五本(明)程一校 汉书一百二十卷二十本(明)陈仁锡评 汉书七十卷二十四本(明)孙?评 汉书抄八十八卷十本(明)茅坤选 后汉书一百二十卷二十六本(明)陈仁锡评 新唐书紏缪二十卷四本(宋)吴缜 宋史阐幽二卷二本(明)许浩 古史六十卷十本(宋)苏辙 路史十六本(宋)罗泌 前纪九卷 后纪十四卷 余论十卷 国名纪八卷 发挥六卷 史纂左编一百四十二卷七十五本(明)唐顺之 右编四十卷三十本(明)唐顺之 史通二十卷八本(唐)刘知几 史义拾遗二卷三本(元)杨维桢 (附)史测二卷(明)谢肇淛 诸史品节四十卷十六本(明)陈深 后集八卷 读史漫录十四卷五本(明)于慎行 史怀十七卷三本(明)锺惺 史裁二十六卷十二本(明)吴士奇 古史要评五卷五本(明)吴崇节 藏书六十卷三十本(明)李贽 续藏书二十七卷六本(明)李贽 吾学编六十九卷二十四本(明)郑晓 明史概四十本(明)朱国桢 名山藏四十本(明)何乔远 后汉书补逸二十一卷六本(本朝)姚之骃 编年 前汉纪三十卷五本(汉)荀悦 后汉纪三十卷十本(晋)袁宏 唐鉴二十四卷四本(宋)范祖禹 资治通鉴一百九十四卷一百六十本(宋)司马光 续资治通鉴一百五十七卷(明)薛应旗 释文辨误十二卷 资治通鉴目录三十卷十六本(宋)司马光 续资治通鉴六十四卷二十本(明)王宗沐 通鉴纲目五十九卷一百七本(宋)朱熹 前编二十五卷(明)南轩 续纲目二十七卷(明)商辂等 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六十本(宋)袁枢 前编纪事本末十二卷(明)沈朝阳 宋纪事本末十卷(明)冯琦 元纪事本末四卷(明)陈邦瞻 明纪事本末八十卷十六本(国朝)谷应泰 通鉴外纪十卷六本(宋)刘恕 目录五卷 纲鉴大全七十四卷二十本 大方纲鉴四十卷三十本 纲鉴二十四卷三十四本 稽古录二十卷二本(宋)司马光 小学史断二本(宋)南宫靖一 续(明)晏彦文 甲子会纪五卷四本(明)薛应旗 历朝捷录二十一卷四本(明)顾充 续元四卷(明)汤宾尹 续明六卷(明)锺惺 古史箹言一本(明)郎璧奎 廿一史弹词一本(明)杨慎 续(明)许文炳 明通纪法传录五十卷二十四本(明)陈建 明从信录四十卷十六本(明)沈国元 明两朝崇信录三十五卷十三本(泰昌天启)(明)沈国元 明五朝注略十四卷八本(嘉靖至天启)(明)许重熙 宪章录四十七卷十本(明)薛应旗 霸史 华阳国志十二卷六本(晋)常璩 十六国春秋一百卷二十五本(魏)崔鸿譔(明)屠乔孙项琳之补订 南唐书三本(宋)陆游 十国春秋一百十四卷二十四本(国朝)吴任臣 杂史 古三坟一本 穆天子传六卷一本(晋)郭璞注 越绝书十五卷一本(汉)袁康 晋史乘一本 天禄阁外史八卷一本(汉)黄宪 北梦琐言二十卷抄本四本(唐)孙光宪 南部新书十卷五本(宋)钱希白 东轩笔录十五卷三本(宋)魏泰 自警篇九卷四本(宋)赵善? 今言四卷四本(明)郑晓 建文书法儗一本(明)朱鹭 前编 正编二卷 附编二卷 万历三大征考一本 三朝典要二十四卷十本(明)顾东谦等奉敕修 启祯野乘十六卷八本(国朝)邹漪 二集八卷 颂天胪笔二十四卷十五本(明)金日升 涌幢小品三十二卷十二本(明)朱国桢 大事记五卷二本(明)沈国元 明季遗闻四卷二本(国朝)邹漪 广闻录八卷一本(国朝)王? 绥寇纪略十二卷四本(明)吴伟业 国变录一本(明)吴邦策 集古 亘史钞六本(明)潘之恒 古今鉴纪抄本二本 世林十八卷四本(明)蓝文炳 事编八卷四本(明)孙慎行 镜古录八卷四本(明)毛调元 迪吉录八卷八本(明)颜茂猷 古今人物论三十六卷十本(明)郑贤 广群辅录六卷一本(国朝)徐汾 智品十三卷八本(明)樊玉衡 智囊二十八卷八本(明)冯梦龙 养正图解二本(明)焦竑 搜神记二本(晋)干宝 搜神后记(晋)陶潜 时政 永乐圣学心法四卷四本 嘉靖承天大志四十卷六本 礼仪 家礼五卷一本(宋)朱熹 家礼仪节八卷四本(明)丘浚杨慎 嘉靖大礼集议四卷四本 传记 从祀先儒考十卷四本(国朝)包映奎 廉吏传十本(明)黄汝亨 宋忠义传七卷一本(宋)刘熏刘麟瑞 宋三大臣传八本 韩琦十卷 李纲三卷 文天祥六卷 宋宰辅编年录二十卷十七本(宋)徐自明 宋名臣言行录 前集 后集二十四卷(宋)朱熹 续集 别集 外集五十一卷(宋)李幼武 苏轼外纪十二卷二本(明)王世贞 苏蔡米黄外纪四本(明)冯之伸 苏轼 蔡襄 米元章 黄庭坚 米芾志林四本(明)范明泰 苏与之言行录十卷一本 明名臣实录二十七卷十本(明)焦竑 明人物考六卷一本(明)焦竑 今献备遗四十二卷八本(明)项笃寿 三异人传五本(明)李贽 方孝孺 于谦 杨继盛 两浙名贤录五十四卷外录八卷六十二本(明)徐象梅 江陵逸事一本(明)支大纶 状元图考四本 典故 唐六典三十卷八本(唐)明皇撰李林甫注 明会典一百八十卷六十本 会典抄略十三本 明典故纪闻十八卷六本(明)余维登 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八十本(宋)马端临 古今考三十八卷四本(宋)魏了翁 续(宋)方回 治平全书三十三卷十四本(明)朱健朱徽 广治平略四十四卷十六本(国朝)蔡方炳 经世要略八卷一本(明)叶秉敬 博物策会十七卷四本(明)戴璟 策略抄本四本 经世全编二十卷十本 古今议论参五十五卷十本(明)林德谋 经制考略八卷一本(明)陈子壮 昭代经济言十四卷七本(明)陈子壮 事典考略六卷六本(明)徐袍 职官 仕学规范四十卷三本(宋)张镃 吏部职掌八本 茶马类考六卷六本(明)胡彦 宦途资鉴八本(明)吕本中 牧鉴十卷三本(明)杨昱 守令懿范四卷四本(明)管志道 法令 敬由编十二卷六本(明)窦子偁 宋名公书判清明集十四卷四本 律例笺释三十卷六本(明)王樵笺王肯堂释 粤谳四本(明)刘士桢 大清律五本 读律佩?八卷九本(国朝)王明德 食货 王氏农书十二本(元)王桢 农桑通诀六卷 农器图谱二十卷 谷谱十一卷 礼食篇抄本一本(明)邹医明 茶录三本 酒 石谱 琴苑三本 酒颠 茶董 明通宝议二本(明)罗汝芳 器用 格古要论十三卷四本(明)曹昭 清闲供八卷二本(明)程羽大 清赏录十二卷四本(明)包衡 文苑四先生传四卷二本(明)锺岳秀 仙局遴奇一本 虫鱼 虫天志十卷四本(明)沈弘正 地里 广舆记二十四卷十二本(明)陆应旸 舆图大本一本(元)朱思本 明一统志九十卷三十本(明)李贤等譔(「明」字原敓,今径补。) 各省通志六种一百三十二本 建州考一本(明)吴元干 嘉兴府图记二十卷六本(明)赵文华 姑苏志六十卷二十四本(明)吴宽王鏊 会稽志二十卷十本(宋)施宿 新安文献志六十七卷十七本(明)程敏政 吴兴掌故集十七卷八本(明)徐献忠 歙志三十卷八本(明)谢陛 炎徼纪闻四卷十本(明)田汝成 雄地乘十卷二本(明)王齐学 惠大记六卷二本(明)郑维新 方物 山海经十八卷三本(晋)郭璞注 山海经广注十八卷四本(国朝)吴任臣 (附)山海经图五卷(宋)舒雅 名胜 游名山记十七卷十三本(明)何镗 胜游类编一本(明)凌登明 游唤游匡庐记一本(明)王思任 四岳游记一本(国朝)吴源起 南畿名胜志二十卷十二本(明)曹学佺 南滁会景编十卷五本(明)赵廷瑞 石锺山集九卷二本(明)沈诏 黄海一本(明)潘之恒 白岳游草一本卢习述 虎丘志十卷二本(明)顾湄 苎萝志七卷二本(明)张夬征 横溪集八卷五本(明)徐鸣时 西湖游览志二十四卷十一本(明)田汝成 志余二十六卷 净慈寺志十卷五本(明)释大壑 破山寺志一本 川渎 水经四十卷十二本(汉)桑钦(魏)郦道元注 河防一览十四卷十六本(明)潘季驯 吴中水利志十七卷三本 谱系 万姓统谱一百四十卷三十六本(明)凌迪知 帝王姓系六卷 氏族博考十四卷 姓源珠玑六卷六本(明)杨信民 新安休宁名族志四卷五本 彝系俗重译二本(明)萧大亨 簿录 经籍志六卷五本(明)焦竑 吴氏文漪堂书目抄本三本 好古堂书目子部 儒家 荀子二十卷二本(唐)杨倞注 春秋繁露十七卷二本汉)董仲舒 新书十卷一本(汉)贾谊 说苑二十卷六本(汉)刘向 新序十卷二本(汉)刘向 法言十卷一本(汉)杨雄譔(唐)李轨柳宗元(宋)宋咸吴秘司马光注 法言十卷三本(明)赵大纲集注 中论二卷一本(魏)徐干 二程全书 遗书二十五卷 外书十二卷 明道集五卷 伊川集八卷 易传四卷 经说八卷 粹言二卷 伊洛渊源录四卷四本(宋)朱熹辑 续录六卷(明)谢铎辑 近思录十四卷三本(宋)朱熹辑叶采分类集解 近思录十四卷三本(宋)朱熹辑吕氏家塾读本 家礼五卷四本(宋)朱熹 小学六卷四本(宋)朱熹辑 近思续录十四卷一本(宋)蔡模 朱子遗书八本(宋)朱熹 近思录十四卷 延平答问 杂学辨 中庸辑略二卷 论孟或问三十四卷 伊洛渊源录十四卷 谢上蔡语录三卷 朱子遗书二刻 论孟精义二十四卷 易学启蒙四卷 诗序辩 考经刊误 周易参同契考异 阴符经考异 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 小学解六卷三本(明)陈选注 小学书图二卷一本 性理会通七十卷三十本(明)胡广等奉敕纂 续元明四十二卷 性理集要八卷八本 诸儒语要十卷八本(明)唐顺之 闽浙宗传十本(明)刘廷焜辑 附)推豪别录 心传录四卷三本(宋)张九成 自警篇九卷四本(宋)赵善? 传习录四卷二本(明)王守仁 明道录四卷四本(明)邹守益 龙溪语录钞八卷四本(明)王畿 觉山绪言七卷六本(明)洪垣 会心言四卷二本(明)王纳谏 瞿塘日录五本(明)来知德 内篇七卷 外篇四卷 三先生语录七本 薛瑄读书录十三卷 胡居仁居业录四卷 罗钦顺困知记二卷 二续二卷 三续 四续 附录 续补 明理学汇编六卷四本 说理会编十六卷四本(明)季本 性善杂解五卷四本(明)吴应宾 古言二卷二本(明)郑晓 警语类抄八卷八本(明)程逵 太初吟四卷四本(明)郦琥 刘子节要十四卷四本(明)刘宗周 性理大中二十八卷十二本(国朝)应撝谦 理学辩一本(国朝)王庭 传习录论三卷四本(国朝)王应昌 传习录辨四卷二本(国朝)王嗣槐 太极图说论十四卷八本(国朝)王嗣槐 三子定论一本(国朝)王复礼 朱 陆 王 道家 老子注一本(魏)王弼 老子解二本(宋)苏辙 老子解一本(明)李贽 老子集解二本(明)薛蕙 (附)考异 老庄评注四本(晋)郭象注(明)归有光评 庄子评注十六卷朱评八本(晋)郭象(宋)林希逸注刘辰翁评 庄子翼八卷三本(明)焦竑 南华副墨八卷四本(明)陆长庚 庄子旁注五卷五本(明)方虚名 庄子内篇注七卷二本(明)释德清 庄子因六卷三本(国朝)林云铭 关尹子三本(宋)陈显微注 四子真经六本 老子道德经 关尹子文始真经 庄子南华经 列子冲虚至德真经 老子庄子列子六本(宋)林希逸口义刘辰翁批 南华真经义纂十卷十本(明)李栻纂(宋)褚伯秀义海(明)朱得之通义 冲虚至德真经解八卷一本(宋)江遹 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四卷一本(宋)李嘉谋 阴符经一本印玄子解 古注参同契分释一本明)徐渭 周易参同契发挥三卷三本(东汉)魏伯阳譔(元)俞琰注 抱朴子四本(晋)葛洪 内篇四卷 外篇四卷 谭子化书新声二卷二本(隋)谭峭譔(明)王一清注 净明道法统宗六卷六本谭日选 文昌化书二本 悟真篇四本(宋)张伯端 (附)参同契解 感应篇图说八本 墨家 墨子十五卷四本 晏子春秋十二卷二本 法家 管子二十四卷八本(唐)房玄龄刘续注(明)朱长春评 管子二十四卷朱评十本 韩子二十卷四本韩非譔(元)何犿删李瓒注 名家 人物志三卷一本(魏)刘邵譔(凉)刘注 纵横家 战国策十卷八本(宋)鲍彪注(元)吴师道校 战国策十卷四本(明)锺人杰校 汇集 诸子汇函二十六卷二十八本(明)归有光辑 周鬻子熊 子牙子姜尚 关尹子喜 子华子程本 老子李耳 春秋庄子周 列子御寇 墨子翟 管子仲 亢仓子庚桑楚 晏子婴 邓析子郑人 鬼谷子楚人 文子辛钘 战国公孙龙子 商子鞅 鹖冠子楚人 司马子穰苴 吴子起 尹文子 孙武子齐人 尉缭子 玉虚子屈平 鹿溪子宋玉 慎子到 汗子明 尸子佼 嚣嚣子江乙 荀子况又名卿 韩非子 波弄子淳于? 惠子施 胡非子 子家子孔求 希子写 薛子烛 胡风子 三柱子鲁连 岁寒子张孟同 秦首山子顿弱 吕子不韦 潼山子甘罗 云晃子 随巢子 孔丛子鲋 汉黄石子 云阳子陆贾 金门子贾谊 淮南子刘安 桂岩子董仲舒 封龙子韩婴 吉云子东方朔 青藜子刘向 扬子雄 苻子 金楼子 东汉荆山子桓谭 委宛子王充 白虎通班固 风俗通应劭 慎阳子黄宪 黉山子仲长统 回中子王符 贞山子桓宽 天隐子 蜀汉?岈子崔寔 徐子干 小荀子悦 魏镜机子曹植 晋抱朴子葛洪 白云子束皙 云源子稽康 云门子刘勰 干山子陆机 石匏子刘昼 隋无能子 谭子峭 文中子王通 唐天随子陆龟蒙 鹿门子皮日休 玄真子张志和 灵壁子罗隐 来子鹄 文泉子刘蜕 李子翱 次山子元结 宋东莱子吕祖谦 尧夫子邵维 横渠子张载 长春子石介 元草庐子吴澄 道园子虞集 明郁离子刘基 龙门子宋濂 六子全书 老子河上丈人章句 庄子(晋)郭象注 列子八卷(晋)张湛注 荀子二十卷(唐)杨倞注 杨子十卷(唐)李轨等注 文中子十卷(宋)阮逸注 诸子鸿藻十二卷四本(明)姜思睿选 子书类纂七卷二本(明)胡彻嘉 诸子类语四卷二本 阴符经集注一本 黄石公素书(宋)张商英注 鹖冠子一本(宋)陆佃解 陆贾新语一本 淮南子扬子吕览二本(明)张榜纂 群言液六本(明)张滂纂 公谷传 战国策 管子 韩非子 鸿烈解 杂家 吕氏春秋二十六卷四本(秦)吕不韦譔(汉)高诱注 淮南鸿烈解二十一卷十本(汉)刘安譔高诱注 论衡三十卷十本(汉)王充 刘子新论抄本一本(晋)刘昼譔袁孝政注 困学纪闻二十卷六本(宋)王应麟 源流至论十二本(宋)林駉 前集 后集 续集 余集 (附)别集(宋)黄履翁 示儿编二十三卷四本(宋)孙奕 心史七卷三本(宋)郑思肖 余冬序录六十五卷二十四本(明)何孟春 (附)诗四卷 水东日记二十八卷八本(明)叶盛 金罍子四十四卷十本(明)陈绛 费氏家训十卷二本(明)费元禄 祝子罪知录十卷三本(明)祝允明 徐子学谱(明)徐日 日知录二十二卷十本(本朝)顾炎武 小说家 世说新语八卷二本(宋)刘义庆譔(梁)刘孝标注 世说新语补二十卷十本(明)何良俊增王世贞删 唐世说新语十三卷六本(唐)刘肃 今世说八卷一本(国朝)王? 何氏语林三十卷十本(明)何良俊 鹤林玉露十六卷二本(宋)罗大经 法藏碎金录十卷八本(宋)晁迥 经鉏堂杂志八卷二本(宋)倪思 东轩笔录十五卷三本(宋)魏泰 野客丛书三十卷三本(宋)王楙 笔畴二卷二本(元)王达善 林伐山二十卷四本(明)杨慎 丹铅总录二十七卷十本(明)杨慎 丹铅余录十七卷三本(明)杨慎 焦氏笔乘六卷七本(明)焦竑 续笔乘八卷 学圃苏六卷六本(明)陈耀文 灼艾集十卷八本(明)万表 少室山房笔丛八本(明)胡应麟 经籍会通四卷 史书占四卷 九流绪论三卷 四部正讹三卷 三坟补逸二卷 二酉缀遗三卷 华阳博议二卷 庄岳委谈二卷 玉壶遐览四卷 双树幻钞三卷 续笔丛丹铅新录八卷 林学山八卷 沈氏弋说六卷六本(明)沈长卿 应庵随录十四卷二本明)罗鹤 余氏辨林五卷三本(明)余懋学 (附)字学辨略 窦子纪闻四卷四本(明)窦文照 留青日札三十七卷十本(明)田衡 博闻类纂二十卷二本(明)商浚 草木子四卷二本(明)叶子奇 天都载六卷六本(明)马大壮 湘烟录十六卷二本(明)闵元京凌义渠辑 千一疏二十二卷六本(明)程涓 昨非庵日纂二十卷六本(明)郑瑄 衡门晤语六卷三本(明)潘京南 紫桃轩杂缀四本(明)李日华 又缀 六砚斋笔记六本(明)李日华 初潭集三十卷四本(明)李贽 鸦?丛话二本(明)胡应麟 清言十卷二(明)郑仲夔 草玄杂俎三本 琅环记(元)伊世 女红余志龙辅 缉柳篇沈元 古琴疏虞汝明 诚斋杂记(元)周达观 湖海搜奇四本 挥尘新谈 说围识余 漱石闲谈 谭辂二卷一本(明)张凤翼 见闻纪训二卷一本(明)陈良谟 四家小集三本 半峰语录 徐渭一枝堂稿 李贽柞林纪谭 袁宏道金屑编 小窗别记四卷四本(明)吴从先 天禄识余十卷一本(国朝)高士奇 说略三十卷十二本(明)顾启元 古今书抄三十二卷四本(明)屠本畯 名贤说海二十二卷十本 古今说海四十本(明)唐锦 说选二十三卷 说渊六十四卷 说略三十二卷 说纂二十三卷 欣赏编十本(明)第一相 古今韵史十二卷五本(明)程铨陈继儒辑 林间清事八卷八本 清赏录十二卷四本(明)包衡 遵生八笺二十卷八本(明)高濂 广快书五十卷八本(明)何伟然 稗编一百二十卷三十本(明)唐顺之 稗乘四本 稗海七十一种一百二本(明)商维浚 博物志(晋)张华 西京杂记(晋)葛洪 王子年拾遗记晋)王嘉 搜神记(晋)干宝 述异记(梁)任昉 续博物志(宋)李石 摭言(唐)王保定 小名录(唐)陆龟蒙 云溪友议(唐)范摅 独异志(唐)李冗 杜阳杂篇(唐)苏鹗 东观奏记(唐)裴廷裕 大唐新语(唐)刘肃 北梦琐言(唐孙光宪 因话录(唐)赵璘 玉泉子 乐善录(宋)李昌龄 蠡海集(宋)王逵 过庭录(宋)范公称 泊宅编(宋)方匀 闲窗括异志(宋)鲁应龙 搜采异闻录(宋)永享 东轩笔录(宋)魏泰 青箱杂记(宋)吴处厚 避暑录话(宋)叶梦得 画墁录(宋)张舜民 游宦纪闻(宋)张世南(「张」字原敓,今径补。) 梦溪笔谈(宋)沈括 小名录拾遗(宋)张邦基 补小名录(宋)王铨 续小名录(宋)温豫 墨庄漫录(宋)张邦基 懒真子(宋)马永卿 归田录(宋)欧阳修 东坡志林(宋)苏轼 龙川别志(宋)苏辙 渑水燕谈(宋)王辟之 冷斋夜话 老学庵笔记(宋)陆游 云麓漫抄(宋)郑景望 石林燕语(宋)程模 清波杂志(宋)周辉 墨客挥犀(宋)彭乘 异闻总录 遂昌杂录(元)郑元佑 酉阳杂俎(唐)段成式 宣室志(唐)张读 鹤林玉露(宋)罗大经 儒林公议 侯鲭录(宋)赵德麟 睽车志(宋)郭彖 癸辛杂志 外集 新集 后集 江邻杂志以上(宋)周密 桯史(宋)岳珂 随隐漫录(宋)陈随隐 山房随笔 枫窗小牍百岁寓翁 许彦周诗话 耕禄稿(宋)胡锜 厚德录(宋)李元纲 西陵丛话(宋)孙宽 补笔谈附储华谷袪疑说学斋占(宋)沈括 野客丛书(宋)王楙 萤雪丛说(宋)子俞子 后山诗话(宋)陈师道 孙公谈圃(宋)孙升 龙城录 说郛一百二十卷一百七十本(元)陶宗仪纂(明)陶珽重辑 目多不载 兵家 孙子一本(唐)杜牧注 武经汇解三本 武经直解十二卷十本(明)刘寅 八门神书三本(汉)诸葛亮 武略神机(明)胡献忠 兵书十二筹十二卷八本(明)李盘 虎钤经二十卷三本(宋)许洞 备书十二卷六本(明)王应遴 百将传十卷五本(明)张预 续四卷 凯书一本(明)周鉴 天文家 大统皇历经世三卷三本(明)胡献忠 监历七政全书十卷十二本 新历晓或一本(国朝)汤若望 易林四卷四本(汉)焦赣 五要奇书四本 冰鉴七篇抄本一本 阳宅奥诀直指抄本一本 堪舆宗指五本 救时直指一本 天机会九十本 仙婆集五本 人子须知八本 医家 黄帝内经素问九卷六本(国朝)张志聪集注 图注难经四卷(秦)越人图注脉诀四卷四本王叔和(明)张世贤注 本草经疏三十卷十二本缪希雍 本草乘雅十二卷十二本(明)卢之颐 本草纲目五十二卷三十五本(明)李时珍 伤寒论七卷四本(汉)张仲景 薛氏医案四十本(明)薛已 经验集方七卷八本(明)邹元标 云林医圣八卷八本(明)龚廷贤 颐生微论六本(明)李中梓 明医指掌十卷五本(明)皇甫中 医方考六卷二本(明)吴昆 外科正宗四卷四本(明)陈实功 艺术家 王氏画苑十卷五本 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 唐名画录(宋)朱景玄 宋名画评(宋)刘道醇 画继(宋)邓椿 益州名画录(宋)李略 画史(宋)米芾 图绘宝鉴六卷四本(元)夏文彦 仙局遴奇一本 类家 艺文类聚一百卷二十本(唐)欧阳询 初学记三十卷八本(唐)徐坚 记纂渊海抄本四十二本(宋)潘自牧 古今考三十八卷四本(宋)魏了翁 群书考索三十本(宋)章如愚 前六十六卷 后六十五卷 续五十六卷 别二十五卷 海录碎事四十二卷五十本(宋)叶廷珪 事类赋三十卷四本(宋)吴淑 韵府群玉二十卷十本(元)阴时夫 唐类函二百卷五十本(明)俞安期 事词类奇三十卷二十本(明)徐常吉(「徐」字原误作「伦」,今径改。) 潜确类书一百二十卷六十七本(明)陈仁锡 刘氏类山十卷八本(明)刘彻昌 合璧事类六十三本(宋)谢维新 前六十九卷 后八十一卷 续五十六卷 别九十四卷 外六十六卷 焦氏类林八卷七国(明)焦竑 补八卷三本 图书编一百二十七卷六十本(明)张潢 博物典汇二十卷四本(明)黄道周 群书备考四卷四本(明)袁黄 文苑汇隽二十四卷六本(明)孙丕显 古学汇纂十卷十四本(明)周时雍 五车韵瑞一百六十卷二十二本(明)凌稚隆 类林新咏三十六卷十二本(国朝)姚之骃 释家 心经略疏一本 心经文句一本(明)宋濂 金刚经汇解一本 金刚经略义一本(元)程明本 金刚经注解一本(明)宗泐如注漙洽附录 金刚决疑解一本(明)德清 涅般经科疏四十卷二十本 妙法莲华经一本 法华合论七卷七本(宋)释惠洪论张商英附论 十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十八本 圆觉经集注二本 首楞严经义海三十卷六本(宋)释成辉 楞严经如说十卷五本(明)锺惺 楞严正脉十二卷十二本 金光明经文句十一本 华严法界玄镜一本(唐)释澄观 华严指归一本(唐)释法藏 楞伽会译四卷四本(明)释本澄 禅家六籍十六本 心经解义节要无念居士 金刚经详解四卷(宋)杨圭 圆觉经了义集要智朗 维摩诘经注解六卷(后秦)僧肇 楞严经注解四卷(宋)僧正受 楞严经会解十卷(元)僧维则 藏板经直画一一本 佛祖三经一本 佛遗教经一本 功德经一本 弥陀经疏钞事义一本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一本 月上女经一本 十二头陀经一本 六祖坛经一本 十不二门指要钞二本 佛法入门二本 五灯会元二十卷十四本(宋)释普济 续四本释净明 释氏稽古略四卷五本(元)释觉岸 续集三卷释大闻 观所缘缘论述述义二本 明名僧辑略一本 大乘百法论解一本 弘明集十四卷四本(梁)释僧佑 广弘明集三十卷八本(唐)释道宣 宗镜录一百卷二十本 宗镜录广删十卷五本(明)陶望龄 指月录三十卷十本 碧岩集元板二本 林间录二卷二本(宋)释德洪 道余录一本(明)姚广孝 佛成道记一本(唐)王勃 庐山十八贤传一本 少室一峰颂一本 永明心赋一本 高僧语录二十二种二十九本 竹窗随笔二笔三笔三本 好古堂书目集部 表奏策论 ?贾奏疏一本(明)李贽评 魏征谏录六卷二本 范仲淹奏议六本 (附)尺牍四卷 范纯仁奏议 (附)尚书解 李纲奏议六十九卷十本 附录九卷 古奏议选六本(明)黄汝亨 唐宋六家表启二本(明)陶望龄 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 苏辙 游 宋明三状元策一本 王十朋 文天祥 罗伦 明状元策二本 古论大观四十卷十本(明)陈继儒 姚应仁论一本 骚赋四六尺牍 楚词十七卷四本(汉)王逸注(本条原作「宋洪兴祖补王逸注」,今径改。)(宋)洪兴祖补 楚词十七卷四本(汉)王逸注 楚词八卷四本(宋)朱熹集注 离骚集解七本(明)汪瑗 (附)蒙引考异 楚词疏十九卷八本(明)陆时雍 (附)柳宗元天对(宋)杨万里解(「宋」字,原误作「明」,今径改。) 楚词听直八卷三本(明)黄文焕 楚词笺注四卷二本(明)李陈玉 古赋辨体十卷四本(宋)祝尧 赋珍八卷八本(明)施重光 明一统赋四卷二本莫旦 蜀都赋一本(明)范 文俪十八卷十八本(明)陈翼飞 四六雕龙八卷八本(明)游日章 橘山四六二十卷六本(宋)李廷忠 尺牍隽言十二卷一本(明)陈臣忠 尺牍清裁六十卷六本(明)王世贞 历朝翰墨选注十四卷五本(明)屠隆 苏黄尺牍选四本 附苏表启 谋野集四卷二本(明)王?登 屠隆尺牍四本 尺牍初征十二卷四本(国朝)李渔 尺牍藏弃集十六卷六本(国朝)周在梁 尺牍结邻集十六卷八本(国朝)周在梁 尺牍新语十三本(国朝)汪淇 初编二十四卷 二编二十四卷 广编二十四卷 别集 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七十七本(明)张溥 [汉] 贾谊集 司马相如集 董仲舒集 东方朔集 褚少孙集 王褒集 刘向集 杨雄集 刘歆集 [东汉] 冯衍集 班固集 崔骃集 张衡集 李尤集 马融集 荀彧集 蔡邕集 王逸集 孔融集 诸葛亮集 [魏] 武帝集 文帝集 曹植集 陈琳集 王粲集 阮瑀集 刘桢集 应玚集 应璩集 阮籍集 嵇康集 锺会集 [晋] 杜预集 荀勖集 傅玄集 张华集 孙楚集 挚虞集 束皙集 夏侯湛集 潘岳集 傅咸集 潘尼集 陆机集 陆云集 成公绥集 张载集 张协集 刘琨集 郭璞集 王羲之集 王献之集 孙绰集 陶渊明集 [宋] 何承天集 傅亮集 谢灵运集 颜延之集 鲍照集 袁淑集 谢惠连集 谢庄集 [齐] 萧子良集 王俭集 王融集 谢眺集 张融集 孔稚圭集 [梁] 武帝集 昭明太子集 简文帝集 元帝集 江淹集 沈约集 陶弘景集 丘迟集 任昉集 王僧孺集 陆倕集 刘孝标集 王筠集 刘孝绰集 刘潜集 刘孝威集 庾肩吾集 何逊集 吴均集 [陈] 后主集 徐陵集 沈炯集 江总集 张正见集 [北魏] 高允集 温子升集 [北齐] 邢邵集 魏收集 [北周] 庾信集 王褒集 [隋] 炀帝集 卢思道集 李德林集 牛弘集 薛道衡集 蔡邕中郎集十卷四本 右汉 陶潜靖节集八卷三本 (附)苏轼和陶诗二卷 右晋 梁帝王合集八本 (附)庾信集 庾信集十卷五本(国朝)吴兆宜注 庾信集十六卷十二本(国朝)倪璠注 右梁陈 张九龄曲江集十二卷四本 李白集三十卷十二本(宋)杨齐贤萧士赟注 杜甫集十卷八本 杜诗笺注二十卷六本(明)钱谦益 杜诗辑注二十二卷十二本(国朝)朱鹤龄 杜诗会粹二十四卷八本(本朝)张远 杜律诗注解八卷十本(明)顾宸 杜律本义四卷二本(明)张綖 读杜私言一本(明)卢世确淮 读杜小笺(明)钱谦益 贯华堂注杜诗二卷一本(国朝)金人瑞 王维右丞集六卷三本(明)顾可久注 李颀新乡诗集一本 陆贽集二十四卷六本 颜真卿集十五卷二本 韩文考异四十卷十二本(宋)朱熹 韩愈集四十卷六本 外集 遗集 柳宗元集四十三卷六本 别集二卷 外集二卷 元白长庆集二十本 元稹六十六卷 白居易七十一卷 孟郊集十卷朱评四本 李贺集四卷朱评二本 李贺昌谷集四卷一本(明)曾益注 刘禹锡中山集四十卷八本 杜牧樊川集十七卷六本 李商隐义山集三卷三本(国朝)朱鹤龄注 于濆诗抄本一本 右唐 赵忭清献集十卷四本 蔡襄集三十六卷八本 别纪十卷 欧阳修集一百五十三卷四十本 附录五卷 欧阳集选五十卷十本 欧阳文粹二十卷十本 遗粹 欧阳文钞十卷朱评五本 苏洵集十卷二本 苏轼集六十五卷三十本 东坡诗集二十五卷八本(宋)刘辰翁批 坡仙集十六卷八本(明)李贽选 苏合作五本(明)郑圭翁选 东坡文选二十卷二本(明)锺惺 东坡禅喜集二卷一本 又寓惠录四卷二本 又居儋录抄本二本 苏辙栾城后集二十四卷五本 栾城三集十卷 黄庭坚集二十本 文集三十卷 外集十四卷 别集二十卷 词 简尺二卷 伐檀集二卷 年谱三卷 山谷正集三十卷六本 山谷集选八本 米芾襄阳志林四本(明)范明泰编 文同丹渊集四十卷八本 秦观淮海集四十卷六本 后集九卷 司马光集略三十一卷十本 王安石临川集一百卷二十本 王十朋梅溪集四十六卷七本 曾巩南豊集五十一卷十六本 周敦颐濂溪集六卷四本 尹焞集十卷五本 刘子翚屏山集十卷二本 吕祖谦集十本 陆九渊象山集二十八卷四本 外集四卷 语录四卷 朱熹文公集一百卷六十四本 续集十一卷 陈亮龙川集三十卷八本 又集三卷二本(明)王佐评 杨时龟山集四十二卷六本 陈傅良止斋集五十二卷六本 陈埴木钟集十一卷四本 真德秀西山集五十五卷二十本 葛长庚海琼集六卷八本 程珌洺水集二十六卷六本 汪藻浮溪文粹十五卷一本 刘辰翁须溪记钞八卷二本 范成大石湖诗集二十卷六本 陆游渭南文集五十卷十六本 剑南诗钞六本(国朝)杨大鹤选 白玉蟾集八本 刘宰漫塘集三十六卷十二本 李纲别集三本 传信录 进退志 时政记 文天祥文山集十六卷八本 王若虚集四十六卷五本系金人抄本 林景熙霁山集抄本六本 谢翱晞发集六卷二本 镡津集二十二卷八本释明教契嵩 石门文字禅三十卷六本释惠洪 右宋 赵孟俯松雪斋集二卷二本 余履祥仁山集三卷二本 吴莱渊颖集十二卷四本 金阙青阳集二本 杨维桢铁崖集十一卷四本 倪瓒云林集十五卷六本 戴良九灵山房集三十卷二本 释明本中峰广录三十卷六本 右元 明太祖御制文集二十卷八本 (附)训行录三卷 楚王正心诗九卷四本 刘基诚意集二十卷十本 又集十二卷四本锺惺评 宋濂学士集三十三卷十八本 未刻稿二本 陶安学士集二十卷六本 张以宁翠屏集四卷二本 刘蒿槎翁集八卷八本 黄枢后圃集四卷一本 赵汸东山集抄本四本 朱升枫林集十卷五本 (附)子同覆瓿集八卷 高启缶鸣集十二卷元刻六本 徐贲北郭集六卷一本 张羽静居集四卷一本 方孝孺逊志斋集二十四卷十本 练子宁金川玉屑二卷二本 杨士奇东里集二十五卷八本 夏原吉忠靖集六卷二本 卢格荷亭集十六卷四本 商辂文毅集十一卷四本 于谦忠肃集十二卷十二本 附录四卷 薛瑄文清集四十卷十二本 陈宪章白沙集八卷十本 又文编六卷四本 罗伦一峰集十卷十本 李东阳怀麓堂集一百卷二十本 又拟古乐府二本 王鏊震泽集三十六卷八本 沈周石田集钞十卷四本 张宁方洲集四十卷十本 章懋枫山集九卷八本 杨循吉南峰集十种四本 王守仁文成全书三十八卷三十二本 李梦阳空同集六十三卷十六本 何景明大复集二十六卷八本 康海对山集十九卷十本 徐祯卿迪功集六卷四本 谈艺录 外集四卷 高叔嗣苏门集八卷二本 薛蕙西原集十卷八本 遗集四卷 又考功集十卷四本 崔铣洹词十七卷三本 附录四卷 王廷陈梦泽集十七卷四本 黄省会五岳山人集三十八卷八本 程诰霞城集二十四卷八本 唐寅伯虎集四卷二本 (附)纪事 画谱 祝允明怀星堂集三十卷八本 文征明甫田集三十六卷八本 王宠雅宜集十卷五本 陈淳白阳集二本 魏校庄渠集十卷八本 靳贵戒溪集二十卷六本 熊过南沙集八卷二本 杨慎升庵集八十一卷十六本 皇甫汸司勋集六十卷十六本 皇甫涍少玄集二十六卷六本 侯一元少谷集十六卷十二本 严嵩钤山堂集四十卷五本 又直庐稿四本 王畿龙溪集二十卷十本 杨继盛忠愍集三卷四本 罗洪先念庵集十三卷八本 唐顺之荆川集十二卷四本 陈束后冈集二卷一本 马汝骥西玄集十卷四本 唐龙渔石集四卷四本 潘恩笠江集二十四卷十二本 雷礼镡墟集二十卷六本 归有光太仆集三十二卷十本 朱曰籓山带阁集三十三卷六本 王维桢存笥稿三十卷八本 茅坤鹿门集三十六卷十二本 徐渭天池集三十卷八本 (附)四声猿 又天池逸稿二十四卷四本 高拱集七本 张居正集四卷二本 赵贞吉集四卷李贽选 王世贞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六十二本 又四部续稿二百七卷六十八本 又弇山堂别集一百卷二十四本 王世懋奉常集六十九卷十六本 李攀龙沧溟集三十一卷十本 谢榛四溟山人集十卷四本 吴国伦甔甀洞?五十四卷二十本 宗臣子相集十五卷八本 汪道昆太函副墨合集二十二卷二十本 卢称蠛蠓集五卷五本 蔡汝楠自知堂集二十四卷六本 俞允文仲蔚集二十四卷八本 江瓘山人集七卷二本 周用恭肃集十六卷六本 朱孟震集八卷十本 (附)楮谈 邵经邦弘艺录三十二卷六本 陈善黔南?八卷八本 周思兼叔夜集十一卷六本 田汝成集十二卷六本 张凤翼处实堂集八卷四本 王樵芳麓集十四卷八本 (附)紫薇堂札记 戊申笔记 焦竑澹园集四十九卷十本 陆树声文定集二十六卷二十六本 冯琦北海集十本 李贽遗书五本 又焚书六本 又集李四种一本 童佩子鸣集抄本一本 张重华沧沤集八卷八本 周之夔集十五卷六本 张四维条麓堂集三十四卷二十本 王锡爵集三十本 奏章二十三卷 文章十四卷 牍草十八卷 王衡缑山集二十七卷十本 邹迪光调象庵?四十卷十六本 又语石斋集二十六卷十四本 虞淳熙德园集二十三卷十本 汤显祖玉茗堂集四十二卷十六本 玉茗堂集选十五卷四本 锺惺集十六卷八本 又隐秀轩集三十三卷四本 又遗稿四卷一本 谭元春集二十三卷五本 徐波香山后集一本萩热 袁宗道白苏斋集二十二卷四本 袁宏道中郎集四十卷十二本 又中郎十集八本 袁中道珂雪斋集十一卷六本 屠应畯兰晖堂集十二卷四本 吴伯与素雯斋集三十八卷十七本 屠隆由拳集二十三卷十二本 又栖真馆集三十一卷十本 陈仁锡无梦园集三十六本 冯时可元成集六本 汤宾尹睡庵集二十五卷六本 又初刻二刻六卷四本 陈际泰太乙山房集十五卷八本 曹学佺石仓集二十四卷二十本 又古文一本 郝敬山堂集六十本 邹元标存真集十二卷十本 孙?居业次编四卷四本 叶向高苍霞草十二卷十四本 黄汝亨寓林集三十八卷二十本 陶望龄歇庵集十六卷十六本 董其昌容台集十五卷十四本 黄辉怡春堂集七卷六本 陈继儒晚香堂集二十四卷十本 王士性五岳游选八卷三本 俞均山居集十五卷七本 李流芳檀园集十二卷四本 李名芳集八卷二本 唐时升三易集二十卷四本 程梦阳耦耕堂集五卷二本 钱谦益初学集一百十卷十六本 又有学集五十卷十本 张溥七录斋集十六卷十六本 黄道周大涤函书四卷三本 金声集辑略九卷四本 王思仕集十三卷六本 吴伟业梅村集四十卷八本 陈有年集十二卷十二本 赵廷松敝帚集十二卷四本 沈懋学郊居?十卷四本 徐三重集十一本 卓明卿集三卷二本 官抚辰诗十卷三本 许承周西园集八卷二本 魏学洢茅檐集八卷三本 丁惟暄管涔集六卷三本 程于古集十二卷四本 黄端伯集二本 吴怀贤翼明集六卷六本 汪宗讯寥廓斋集十一本 汪可进集三卷三本 吴应试酣余集二卷一本 黄习远白岳游草一本 吴继福诗一本 释真可紫?老人集十五卷八本 释德清憨山梦游集五卷三本 赵卿子考盘集六卷一本 王微期山草一本 黄顾若朴卧月轩集六卷一本 右明 侯方域壮悔堂集十卷逸稿一卷六本 卓珂月集九本 沈谦东江集九卷别集五卷三本 李式玉鱼川二集六卷巴余集十卷三本 孙治宇台集四十卷五本 金人瑞才子书汇稿四本 蒋超绥庵诗?二本 周亮工赖古堂集二十四卷六本 又赖古堂诗四卷一本 周在浚潜丘?一本 宋琬安雅堂诗集二本 又北寺草 王猷定四照堂集四本 孙枝蔚溉堂集二十二卷五本 陆圻威凤堂偶录一本 田茂遇诗集二本 顾与治梦游诗八卷二本 顾如华诗集十卷二本 徐缄岁星堂集二本 张兢光诗集二十四卷八本 毛先舒十二种书十本 思古堂集 匡林 潠书 圣学真语 格物问答 东苑文钞 东苑诗钞 ?云集 晚唱 诗辨坻 韵学通指 韵白 又前集三本 胡夏客谷水集二十二卷四本 恽日初稿略 胡贞开雪苑集 季芷三山集 王庭漫余草 丁澎扶荔堂集十六卷 尤侗西堂杂俎二集三集 又拟明史乐府 汪琬尧峰文钞五十卷 屈大均诗集 沈珩耿岩草 陈维崧检讨集三十二卷 毛奇龄翰林集 揭子札子 主客辞 墓志铭 碑记 图书原舛篇 闻诗四帖 白鹭洲说诗 大学证文 庙制折衷 大小宗通释 昏礼辨正 丧礼吾说篇 辨定祭礼通俗谱 竟山乐录 皇言定声录 论语稽求篇 韵学直指 太极图说遗议 折客辨学文 彤史拾遗记 辨定嘉靖大礼议 后鉴录 蛮司合志 萧山县志刊误 诗话 填词 拟连厢词 又诗集五十三卷八本 (附)徐都讲诗 朱彝尊竹垞文类二十四卷四本 又腾笑集八卷一本 毛际可松?集十四卷三本 方象瑛健松斋集二十四卷六本 黄宗羲黎洲集六本 南雷文案续文案 子刘子行状 南雷诗历 (附)子百家学箕初稿 林璐岁寒堂初集五卷二本 又宫词二卷一本 宋荦绵津山人集六本 (附)子至纬萧草堂诗 吴景旭南山堂诗集十八卷四本 王?霞举堂集三十五卷四本 汪文柏诗集二本 右国朝 总集 文选六十卷二十本(梁)昭明太子集(唐)李义注 文选六十卷三十本(唐)李善等六臣同注 文选纂注十二卷十二本(明)张凤翼 文选纂纂注二十四卷八本(明)卢之颐 续文选十四卷四本(明)胡震亨 古文苑二十一卷四本唐人集 文苑菁华一千卷一百二十本(宋)宋白奉?辑 文章正宗二十四卷十二本(宋)真德秀 文体明辨六十一卷附录十四卷八十本(明)徐师曾 右编四十卷三十本(明)唐顺之 中原文献六卷十本(明)焦竑 经集六卷 子集七卷 史集六卷 文集四卷 通考一卷 文苑春秋四卷八本(明)崔铣辑 渊珠异宝十二卷六本(明)傅振商 文清娱四十八卷十二本(明)华国才 古文国玮一百八十卷十六本(明)方岳贡 古文奇赏二十二卷五十本(明)陈仁锡 古文宝符二十卷十二本(明)叶绍泰 古文褒异十四卷六本(明)汪定国 古文法眼四卷二本(明)李贽 古文品外录十二卷四本(明)陈继儒 古文未曾有八卷四本国朝)王复礼 古今文考朱评八本(明)刘士鏻 词致录十六卷八本(明)李天麟 名文汇选十卷十本(明)张应扬 才子必读书十五卷五本(国朝)金人瑞 古逸书三十卷八本(明)潘基度 文林绮绣十二本 左国腴辞八卷 太史华句八卷 文选锦字二十一卷(明)凌稚隆 两汉隽言十六卷(宋)林越辑(明)凌稚隆补后汉 楚骚绮语六卷(明)张之象 修辞指南二十卷十本(明)浦南金 广修辞指南二十卷二本(明)陈与郊 均四卷二本(明)杨慎 三注钞二本(明)锺惺 三国志注八卷 世说新语注二卷 水经注六卷 秦汉文定怿三十卷九本(明)朱东观 两汉文归二十一卷十(明)锺惺 两汉文二十卷二十四本(明)张采 唐文粹一百卷八本(宋)姚铉 唐宋八大家文钞四十本(明)茅坤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四大家文选五本(明)孙?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轼 宋文鉴一百五十卷十七本(宋)吕祖谦 宋文选三十卷三十本(明)顾宸 元文类七十卷二十本(元)苏天爵 明文纂五十卷三十本(明)张士瀹 明文奇赏四十卷二十本(明)陈仁锡 明文隽八卷四本 明文粹五卷二本 今文选(明)孙?续今文选十二卷六本(明)唐鹤征 几社文选二十卷六本 翰林馆课八本 文津二卷二本(国朝)王? 今文大篇十五卷短篇十五卷八本(国朝)诸匡鼎 古诗纪一百五十六卷十四本(明)冯惟讷 唐诗纪一百七十卷三十二本(明)方一元 古乐府十卷四本(元)左克明 乐府广序三十卷四本(明)朱嘉征 选诗补注八卷(明)刘履补遗二卷续编四卷四本 古今诗删三十四卷十二本(明)李攀龙 历代宫词四卷四本(明)林应聘 衡门集十五卷十六本(明)郑晓 汉魏诗乘二十卷十本(明)梅鼎祚 (附)吴诗 六朝声偶补删七卷五本(明)邵一儒 玉台新?十卷六本(陈)徐陵 续集四卷(明)郑玄抚 唐诗正音六卷六本(元)杨士弘 (附)始音一卷遗响七卷 唐诗品汇一百卷三十三本(明)高 唐诗类苑二百卷五十八本(明)张之象 唐诗选七卷四本(明)李攀龙 (附)诗韵辑要 唐诗解五十卷十六本(明)唐汝询 唐才子诗八卷六本(国朝)金人瑞 唐绝六种二本(明)杨慎 极玄集二卷一本(唐)姚合 极玄集参二卷(明)邵重生 唐十二家诗十二本 卢照邻 骆宾王 王勃 杨炯 杜审言 陈子昂 沈佺期 宋之问 王维 孟浩然 高适 岑参 中晚唐八家诗八本 许浑 李嘉佑 李群玉 贾岛 李中 李商隐 罗隐 薛能 晚唐十二家诗十二本 孟郊 郑谷 许浑 姚合 杜牧 薛能 李中 吴融 罗隐 李商隐(原敓「商隐」二字,今径补。) 许崇 杜荀 陶李合刻三本 陶潜四卷 李贺四卷 李杜何李诗选八本(明)张含选杨慎评 唐李白六卷 杜甫六卷 明何景明四卷 李梦阳四卷 蜀花蕊夫人宫词一本 唐上官婉儿诗集一本 宋朱淑真断肠集一本 (附)茶经 觞政 宋诗钞二十八本 中州集十卷十本(金)元好问 宋元诗集三十二本(明)潘是仁 元人集十种十五本 元好问 倪瓒 陶宗仪 ?贤 宋无二种 顾阿瑛 张雨 萨都剌 马臻 元音抄本二本(元)孙原理 元百家诗集二十本 元诗二集十二本 梅花百?一本释中?冯子振 海岳灵秀集十二卷六本黄佐 列朝诗集三十四本钱谦益 明诗平论二十卷十二本朱隗 明诗选十三卷五本陈子龙等 云间三子诗九卷三本 陈子龙 李雯 宋征舆 比玉集七卷四本 刘凤 魏学礼 联锦诗四卷二本(明)夏宏 清诗溯洄集十卷六本魏裔介 诗持二集十卷五本魏宪 今体骊珠集十二卷五本顾有孝 江左三大家诗钞三本 钱谦益三卷 吴伟业三卷 龚鼎孳三卷 姜张二家诗二本 善图南 张纲孙 诗文格评 文心雕龙十卷四本(梁)刘勰 诗式五卷一本(唐)僧皎然 诗体明辨十卷五本(明)徐师曾 全唐诗话二卷四本(宋)尤延之 唐诗纪事八十一卷二十本(宋)计敏夫 豫章诗话六卷二本(明)郭子章 客斋诗话六卷一本(明)陈基虞 艺海洞酌唐乘二卷一本(明)冯时可 艺苑?言八卷一本(明)王世贞 增订艺苑?言八卷四本 诗薮八本(明)胡应麟 内编 外编 杂编 续编 词曲 花间集四卷朱评四本(唐)赵崇祚集(明)汤显祖评 花间集二卷一本(明)杨慎评点 花庵绝妙词选十卷二本(宋)黄升 草堂诗余五卷朱评五本(明)杨慎评点 草堂诗余四集八本(明)沈际飞 正集二卷 续集二卷 别集四卷 新集五卷 花草粹篇十二卷十二本(明)陈耀文 词综三十卷六本(国朝)朱彝尊 古今词选二卷二本 宋十名家词六本 晏殊 欧阳修 柳永 苏轼 黄庭坚 秦观 晏几道 毛滂 陆游 辛弃疾 绝妙好词七卷二本(宋)周密选 倚声集二十卷六本(国朝)邹秪谟王士稹选 西陵词选八卷四本 季槐清啸阁诗余一本 镂空集四卷二本(本朝)姚之骃 廿一史弹词一本(明)杨慎续(明)许文炳 元曲选二十七本(明)臧晋叔 四西厢 董解元 王实父 陆天池 李君实 西厢八卷四本(国朝)金人瑞评 西厢五卷二本(国朝)毛甡评 四声猿一本(明)徐渭 秋风三迭一本(明)来集之 西堂乐府六种四本(国朝)尤侗 传奇六十种八十本 粲花主人五种传奇五本(明)吴炳 绾春园一本(明)沈孚中 息宰河二本(明)沈孚中 燕子笺一本(明)阮大铖 春灯谜二本(明)阮大铖 长生殿二本(国朝)洪升 好古堂书目经史子集总 汉魏丛书八十本 [经翼] 易传(汉)京房 易林(汉)焦赣 易略例(晋)王弼 三坟 诗传(卫)端木赐 诗说(汉)申培 韩诗外传(汉)韩婴 大戴礼记(汉)德戴删 春秋繁露(汉)董仲舒 白虎通(汉)班固 独断(汉)蔡邕 忠经(汉)马融 孝传(晋)陶潜 方言(汉)杨雄 释名(汉)刘熙 博雅(魏)张揖 小尔雅(汉)孔鲋 [别史] 吴越春秋(汉)赵晔 越绝书(汉)亡名氏 十六国春秋(魏)崔鸿 元经(隋)王通 汲冢周书 竹书纪年 穆天子传 汉武内传(汉)班固 飞燕外传(汉)饯玄 秘辛 群辅录(晋)陶潜 神仙传(晋)葛洪 高士传(晋)皇甫谥 英雄记(魏)王粲 [子余] 参同契(汉)魏伯阳 阴符经 素书(汉)黄右公 心书(汉)诸葛亮 新语(汉)陆贾 新书(汉)贾谊 新序(汉)刘高 新论(梁)刘勰 鸿烈解(汉)刘安 孔丛附诘墨(汉)孔鲋 法言(汉)杨雄 申鉴(汉)荀悦 中论(魏)徐干 中说(隋)王通 潜夫论(汉)王符 外史(汉)黄宪 说苑(汉)刘向 论衡(汉)王充 [载籍] 搜神记(晋)干宝 神异经(汉)东方朔 十洲记(汉)东方朔 述异记(梁)任昉 齐谐记(梁)沈约 洞冥记(汉)郭宪 西京杂记(汉)刘歆 拾遗记(晋)王嘉 博物志(晋)张华 古今注(晋)崔豹 风俗通(汉)应劭 人物志(魏)刘邵 文心雕龙(梁)刘勰 诗品(梁)锺嵘 书品(梁)庾肩吾 家训(北齐)颜之推 盐铁论(汉)祖宽 三辅黄图 华阳国志(晋)常璩 洛阳伽蓝记(后魏)杨衒之 水经(汉)桑钦 星经(汉)石申 荆楚岁时记(晋)宗懔 南方草木状(晋)稽含 竹谱(晋)戴凯之 刀剑录(梁)陶弘景 鼎录(梁)虞荔 汉魏丛书抄六卷四本 广汉魏丛书五十本 [经翼] 关氏易传(北魏)关朗 潜虚易传(宋)司马光 诗小序(魏)卜商 孔氏集语薛据 经外杂抄(宋)魏了翁 读书杂抄(宋)魏了翁 鼠璞(宋)戴埴 [别史] 创业起居注(唐)温大雅 国史补(唐)李肇 岁华纪丽(唐)韩鹗 梦华录(宋)王元老 大业杂记(宋)刘义庆 莲社高僧传 退朝录(宋)宋敏求 贻谋录(宋)王楙 佛国记(晋)僧法显 吴地志(唐)陆广敬 夸俗考方凤 南唐书(宋)马全 武林旧事(宋)郑文宝 [子余] 谭子化书(晋)谭景升 枕中书(晋)葛洪 道德指归论(汉)严遵 谭苑又杂说(宋)孔平仲 缃素杂记(宋)黄朝英 扪虱新话(宋)陈善 林下偶谈吴氏 后山谈丛(宋)陈师道 演繁露(宋)程大昌 补笔谈(宋)沈括 野容丛谈(宋)王楙 枫窗小牍(宋)袁褧 野老纪闻(宋)王楙 研北杂志(元陆友仁 石林四笔(宋)叶梦得 嘉佑杂志(宋)江休复 王氏谈录(宋)王洙 [载籍] 山海经赞(晋)郭璞 周髀算经(汉)赵婴 文则(宋)陈骥 诗式(唐)僧皎然 墨薮(唐)韦绩 佩?(宋)郭忠恕 籁记(唐)陈侍中 尤射(魏)缪袭 握奇经 相贝经(汉)朱仲 禽经(晋)张华注 酒谱(宋)窦苹 茶经(唐)陆羽 香谱(宋)洪刍 笋谱(吴)僧赞宁 桐谱(宋)陈翥 续竹谱(元)刘美之 云林石谱(宋)杜绾 宣和画谱 古今画鉴(宋)汤垕 公私画史(唐)裴孝源 名画录(宋)黄休复 虞衡录(宋)范成大 学古编(元)吾衍 洞天清录(宋)赵希鹄 世范(宋)袁采 异苑(宋)刘敬叔 集异志(唐)陆勋 括异志(宋)鲁应龙 旌异志(宋)侯君素 物异考(宋)方凤(「宋」字原误作「吴」,今径改。) 还冤录(北齐)颜之推 前定录(唐)锺辂 集异志(唐)薛用弱 博异志(唐)郑还古 甘泽谣(唐)袁郊 冥通记(梁)陶弘景 梦游录(唐)任蕃 本事诗(唐)孟启 挥尘录(宋)杨万里 因话录(宋)赵璘 清异录(唐)陶谷 续博物志(晋)李石 明道杂志(宋)张耒 云仙杂记(唐)冯贽 碧鸡漫志(宋)王灼 玉照新志(宋)王明清 东观奏记(宋)裴廷裕 井观琐言(宋)郑瑗 云烟过眼录(元)周密 津逮秘书一百五十四本(明)毛晋集 [一] 子夏诗序 子贡诗传 申氏诗说 韩诗外传 陆氏草木禽鱼疏 王氏诗考 王氏诗地里考 郑氏尔雅注 [二] 京房易传 关氏易传 苏氏易传 焦氏易林 李氏易解 陆氏易经释文 王氏易略例 卫氏元包经数 郭氏周易举正 麻衣道者正易心法 [三] 通鉴地里通释 通鉴问疑 小学绀珠 齐民要术 急就篇 汉制考 [四] 四十二章经 道德指归论 葬经 周髀算经 参同契 玄女经 胎息经 握奇经 耒耜经 五木经 女孝经 九经 星经 忠经 宅经 墨经 [五] 全唐诗话 六一诗话 沧浪诗话 后山诗话 彦周诗话 二老堂诗话 紫薇诗话 石林诗话 中山诗话 竹坡诗话 文公诗话 [六] 法书要录 东观余论 广川书跋 宣和书谱 [七] 图画见闻志 历代名画记 古画品录 续画品录 宣和画谱 图绘宝鉴 后画录 续画品 画继 画史 [八] 诗品 二十四诗品 风骚百格 芥隐笔记 冷斋夜话 西溪丛语 益部方物志 扪虱新语 岁华纪丽 玉辨证 程史 泉志 [九] 酉阳杂俎 续酉阳杂俎 诚斋杂记 甘泽谣 本事诗 五色丝 却扫编 剧谈录 琅嬛记 辍耕录 [十] 洛阳伽蓝记 洛阳名园记 真灵位业图 东京梦华录 西京杂记 佛国记 创业起居注 老学庵笔记 汉杂事秘辛 玉堂杂记 焚椒录 国史补 [十一] 搜神记 后搜神记 录异记 稽神录 冥通记 异苑 [十二] 东坡题跋 山谷题跋 无咎题跋 宛丘题跋 淮海题跋 鹤山题跋 放翁题跋 姑溪题跋 石门题跋 西山题跋 [十三] 六一题跋 南丰题跋 水心题跋 益公题跋 后村题跋 止斋题跋 魏公题跋 晦庵题跋 容斋题跋 海岳题跋 [十四] 乐府古题要解 癸辛杂识前后续 别 绍兴古器评 挥尘前录 后录 三录 余话 [十五] 梦溪笔谈 湘山野录 春渚纪闻 齐东野语 茅亭客话 却氏闻见录 后录 锦带书 避暑录 贵耳录 (附)阙书目 周易大全缺一十一本 尚书要旨缺一七本(明)王肯堂 鲁诗世学抄本缺一六本(明)丰坊 诗志缺一十一本(明)范王孙 礼记纂言缺四八本(元)吴澄 四书注疏大全合纂缺一十九本(明)张溥 函史缺二三十八本(明)邓元锡 西湖游览志缺一十一本(明)田汝成 容斋随笔缺二八本(宋)洪迈 演繁露缺三三本(宋)程大昌 事文类聚缺一十一本(宋)祝穆 秘笈缺二十六本(明)陈继儒 山堂肆考缺二五十四本(明)彭大翼 元虞集道园类?元板缺二十四本 元郝经陵川集缺一八本 元马祖常石田集缺一三本 李维桢大秘山房集缺二四十五本 冯梦祯快雪堂集缺一十七本 孙?居业初编缺一三本 宋元诗集缺一套三十二本 王叔承后吴越游缺三本 东晋文缺一十九本(明)张采 葛氏刻唐宋元文集缺一十七本 八大家文钞缺一套四十六本(明)茅坤 古唐诗归缺一十五本(明)锺惺谭元春 证治准绳缺四十四本(明)王肯堂 好古堂收藏宋元板书目 首源主人手编 春秋左传三十卷宋十本(晋)杜预注 唐韵五卷宋五本(唐)孙愐 韵补五卷宋五本(宋)吴棫 佩?三卷元一本(宋)郭忠恕 史记宋四十八本 史记宋二十四本 隆平集二十卷宋八本(宋)曾巩 琬琰录宋二十本(宋)杜大珪 方舆胜览二十卷宋八本(宋)祝穆 老子注疏二卷宋二本(唐)太宗注 庄子口义十卷宋十本(宋)林希逸 太玄经十卷宋四本(汉)杨雄撰(晋)范望解王涯说 鸣鹤余音元一本 杜甫集宋八本 朱子集宋六十四本 虞道园类?元十四本 高启集元六本 孙觌尺牍十卷宋六本 句解文选大全十二卷宋六本(宋)何如愚 文章正宗元十二本(「本」字,原误作「板」,今径改。) 中兴间气集二卷(唐)高仲武极玄集元三本 金石例十卷元一本(元)潘苍? 元草堂诗余元二本 善本书室藏书志 好古堂书目四卷精钞本首源主人手编 是编仁和姚际恒撰。际恒字立方,号首源,县诸生。此书前有康熙乙未夏杪钱塘姚之骃序,称:「予世父首源先生,束发受书,已能沈酣故籍,乃一生坎壈,兀兀穷年,惟手一编枯坐。先世既有藏书,乃复搜之市肆,久之,而插架者与腹笥俱富矣。暇时录于簿籍,予小子写为副墨」云。末附收藏宋元版书目凡数十种。 柳诒征跋 邵懿辰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卷八载好古堂书目一册。国朝姚际恒撰,未详见自何许。嘉惠堂丁氏有一写本,当与邵氏所见者相同。今存?山图书馆。其书之分类,虽亦袭四部通例,而子目多特刱,如史部有器用、虫鱼、方物、川渎;子部有类家,皆别为品题,异于它目。至经、子二部,均有汇集,又于四部外立经史子集总一类,则近世目录家别立丛书部类之滥觞也。姚氏事?,近人多未之详,疑年录汇编载姚立方际恒,生顺治四年丁亥,而不能定其卒年,以此书之序推之,必卒于康熙五十四年乙未之前,武林道古录述其学行曰:「姚际恒,字立方,仁和人。诸生。少折节读书,泛滥百氏,既而尽弃词章之学,专事于经。年五十曰:『向平婚嫁毕而游五岳,予婚嫁毕而注九经。』遂屏绝人事,阅十四年而书成,名曰九经通论。时山阳阎若璩力辨晚出古文之伪,际恒持论多不谋而合,若璩撰古文尚书疏证屡引其说以自坚。而萧山毛奇龄笃信古文,作冤词与若璩诘难,奇龄故善际恒,以际恒之同于若璩也。则又数与争论,际恒守所见,讫不为下,奇龄尝与客言,小学者六书之学,朱子指为幼仪,不知何据,际恒应声曰:『朱子所据者白虎通也。』第白虎通亦言字学,而朱子借用之,因举唐、宋后之称小学者,源委井然,奇龄为叹服。际恒又着庸言录若干卷,杂论经史理学诸子,末附古今伪书考,持论虽过严,而足以破惑,学者称之。」光绪杭州府志采是篇入儒林传,参以是书姚之骃序所云,一生坎壈,兀兀穷年者,可以窥见其平生梗概矣。康熙戊戌钱塘县志?经籍目载九经通论总一百十九卷,夹注姚之恒着,字立方。戊戌距乙未财四年,不应误书其名,当是晚名之恒,惟其从子名之骃,似不能如晋人之父子同以之字为名耳。之骃、字鲁思,康熙六十年进士,官御史。为诸生日,着类林新咏,通籍后,又着元明事类钞,两书皆着录四库。又辑有后汉书补逸,首源书目巳载之。一门伯侄,覃揅着述,更证以先世既有藏书之语,则姚氏固武林世学矣。是目丁氏定为精钞本。序有脱字。人名亦多?误。(如马瑞临、薛、刑昺、凌椎隆之类)中社同人议影印以存其真,因亦不复改正云。戊辰冬十有二月镇江柳诒征。 好古堂家藏书画记卷上 钱塘姚际恒首源撰 「玩物丧志」一语、出伪古文尚书旅獒篇,其云:「玩人丧德,玩物丧志。」物对人言,盖指犬马之类也。自后人误以书画古器目为玩物,而或者遂执此语以相禁戒,不知伏羲画卦,书之始也;帝舜十二章,画之始也,二者正吾儒所宜究心。故古之小学,即是学书,而绘事亦见于圣言,在所不废,至若从古流传,玉铜诸器,多诗、书、礼诸经所载,必藉此得以考古人制器尚象之意,尤不可为学问以外事也。此与才人文士,风流鉴赏者又迥别,若夫富贵贪婪,目不知书,而亦事此,此直好货耳,更不足论焉。好古始于虞舜,曰:「子欲观古人之象则知十二章非创自虞也。嗣是莫盛于周,中庸称武王、周公,陈其宗器,则文王以上,历世有宝藏重器可知,至于成王不惟以赤刀、弘璧、天球、河图为宝,即古人之舞衣及鼓戈、弓矢之属,亦尽罗为珍异,更可见矣。康熙已卯记。以前散去者,甚多不录。以后散去者,亦在焉。 大观帖第一、第十两卷。皆宋装。历为绍兴周禹锡、钱子方、姜汇思所藏。第一卷,有贾似道、魏国公印,前后皆有元世祖「翰林国史院」官书合缝长印,及明「晋府」收藏诸印,系大观初搨本,「真澄心堂纸」、「李廷珪墨」所搨者,精采奕奕射人。周禹锡题纸背云:「研北杂志,翰林国史院,有世祖时所赐、贾似道没官书数千卷,金石刻,多宋渡江以前初本。此帖后有魏国公印,即其物也。」恒案:旁又有「何彬背造」四小字,乃贾氏装潢匠名。又见研北杂志跋绛帖云:「背纸更百年略不蒸动,以见当时一艺之微,亦非今日所及。今此帖巳四百余年,尚不蒸动,奚止百年而已。末卷褚墨微逊,装本较大。此帖徽宗以内府真迹,重加摹刻,金石之工,逾于淳化。当时惟两府大臣,颁赐一本。苏黄诸公,已为希觏。大观又在阁帖之上,旋遇靖康之变,搨本不多,故散落人闲者,更无完璧。董思白云:「得断本残章,如优昙出现是也。」四部稿及容台集考订最详,宝爱倍至,弇州先得五卷,后补一卷,思白又补首卷,自云:「尚少三六九卷,?访之江以南不得,两公所得,不知于此二卷何如,第以先朝全盛之时,二公搜访之力,仅止于此,今相距又百余年矣。沧桑更变,兵燹频仍,此二卷,首尾略具,岿然独存,况以予之贫贱,较之前人所得,不巳多乎。」 淳熙帖十卷,又名修内司帖、汝帖十二卷,皆宋榻。 宋搨兰亭,乃定武肥本,墨色如蝉翼。 宋搨晋、唐法书十种:陶谷黄庭经、曹娥碑、大令十三行、又洛神赋,索靖出师颂,颜鲁公麻姑仙坛、华阳隐居真迹,欧阳率更虞恭公碑,又姚恭公碑,褚河南告哀册,皆精。 宋搨晋、唐小楷八种:右军临锺繇墓田、黄庭经残本、黄庭经、乐毅论、曹娥碑、东方赞、大令十三行,欧阳率更多心经。又黄庭经纸细薄,纹如麻布,王宠跋后云:「草阁迥寒色,松风入座中,黄庭方读罢,时听几声钟。嘉靖癸巳秋日,偶览宋搨黄庭经漫书卷后,以纪岁月」云尔。 宋搨馆本十七帖。邹臣虎跋尾。 唐搨圣教序。方享咸跋云:「世传不断本有之,此则生平所仅见,如此物,人生得见一过,已足慰生平矣。矧宝而有之乎,珍重、重。有韩逢禧收藏印,背有项士瑞跋。」宋搨虞永兴孔子庙堂碑。论此碑者,谓世传皆五代时翻本,果尔。唐搨者,不可见矣。然此犹幸为宋搨也。 褚河南小楷度人经。王敬美跋云:「度人经变相题字残缺,以褚登善书,故为宋人宝惜而刻之。余所见旧本、翻本多矣。无如此刻精好者,真元佑初本也。标题是文休承笔,休承书家、善鉴,收藏家重之,装置册尾以为信,云:「此跋刻奉常集,以文休承标题置后,乃复自标题于前,又有程邑、方亨咸跋,魏学濂、冯砚祥观。」 宋搨欧阳率更醴泉铭。初搨者字肥,无后来瘦削之弊,墨光如漆,奕奕射人,盖绝品也。近世有名陕搨,必以宋本为佳。然考古之家,皆有验法。怀仁圣教序以首行「晋」字不断为验。欧阳信本醴泉铭以光武「光」字补凿痕为验,后来搨久,补凿痕隐矣。颜平原争坐位稿以「辄有州对」四字,清楚者为验。智永千文以后有「侄方纲摹」四字为验,后搨者无。予初得智永千文一本,周禹锡所藏。周自记有此四字,验是宋搨,以二十缗得之。予后复得一本,末又有「李寿永寿明刊」六字一行,此则生平仅见,正如学问之理无穷,愈求则其精者愈出耳。 宋搨李北海云麾碑。为周禹锡所藏,跋云:「自见云麾无踰此本,丁丑以重值得之,南都珍重勿失,有詹仲举、罗龙文收藏印。」 宋搨唐裴漼少林寺碑。前有太宗御书,中押「世民」二字,雄杰之气可掬。嘉靖时,孙桢跋尾,孙字仲墙、号石云、丹阳人。收藏书画、古物最富,考据甚精。 宋搨孙过庭书谱。王弇州谓:「淳熙搨者,绝不可得,此纸墨精好,其为淳熙无疑。」 宋搨颜鲁公送刘冲之序,又喜侄孙尽礼序。字径寸大,此帖世希见。又多宝塔碑,又争坐位帖。 怀素藏真、律公二帖。(美术丛书本缺此则。) 宋搨欧阳通道因法师碑。类率更而稍肥。 宋搨张从申茅山紫阳碑。周禹锡跋,云:「李北海善于用右军者也。张从申北海之甥,善于用北海者也。北海云:似我者死,学我者拙,从申直欲摆落死、拙二病。」 宋搨苏灵芝宝塔颂。(美术丛书本缺此则。)宋搨徐浩大辨铭。 五代搨周广慈禅院记。周禹锡跋云:「刘从父为王彦超幕职,撰夫子庙堂记,书文縢佳,此书不知谁氏,五代石刻,惟此一碑存之。」 东魏石像记。周禹锡跋云:「此帖周江左所藏,以厚值归予。江左好收法帖,其装池极精,皆出殳翁手。南北时,江左尚王,江北尚锺。此碑「碑」字(美术丛书本作「帖」字。)皆锺法,楮墨光射人,真罕物也。」恒案:晁公武读书志载宋庠撰纪年通谱,主尊正朔,欧阳集古录以东魏石像记证通谱武定七年非戊辰。自元象以后,递差一岁,公序闻之,以为宜易,遂着其事于谱。今观此帖,为武定五年丁卯,乃知碑版之有益于考索如此,禹锡宝爱此帖,又尚讨论,惜乎未及此也。 宋搨唐玄宗八分书孝经。半部不全。 宋搨郑文宝摹李斯峄山碑。 宋、元名人墨迹一册。宋徽宗敕一。晁端彦札一。端彦字美叔、神宗时人,苏东坡与游。史称文章书法,为朝野所宗。今观其迹,果入神品。释佛印八分书李白传一。沈辽札一。陆游诗迹三首。朱熹札一。史浩札一。赵孟俯书陶诗「秋菊有佳色」一首。拟王大令,极纵放。张雨诗迹八首。字画遒劲,诗皆集中所无。内「沈辽号云巢」,其押名颇似淹字为豪,以为范希文用势易去,可胜惋惜。 宋朝遗墨一册。宋徽宗绢上楷书诗一首,曰:「十二楼藏玉蝶中,凤凰双宿碧梧桐。流霞浅酌留君醉,今夜吹箫第几重。崇宁甲申岁,宣和殿书」。李?娟上仿怀素草书四帧。每帧书李白赠怀素诗二句,笔致飞动,奇崛入神。又纸上仿怀素书二帧,各书五绝一首。无款一印,翰林学士一印,廷臣书印。疑廷臣即庭坚(美术丛书本作「廷」字。);又绢书「温而栗,直而弘,大树不肯随颠(美术丛书本无「颠」字。)风。」无款,运笔藏锋绝妙。 宋高宗大字绝句一首,云:「挂镜台西挂王龙,半山飞雪舞天风。寒云直上三千尺,人道高欢避暑宫。」无款,董思白来仲楼帖,中有临此诗,缩为小字,亦不着何人书。予有高宗李英公碑,笔法相类,故定为德寿书。其字全类黄山谷,考其时,刘豫亦使人习黄书,近臣邹亿年,恐缓急或致乱真,奏止之。遂学米元章,至绍兴初,又改法二王,此书当在建炎中耶。又尝阅其自作翰墨志,亦云:「作尺余大字,肆笔皆成,每不介意,良然。」 张温夫书陶诗「种豆南山下」一首。用金错刀之法。 岳珂玉楮诗稿一本。珂字肃之,号倦翁,武穆之孙。此自书其诗稿,后有跋语记之,凡八卷,今仅二卷。曹秋岳识于后,云:「万岁通天帖中有倦翁题字,笔法正同,辨是真?。」 张南轩临曹娥碑。与文氏停云馆所刻一札,笔法相类,后附赵松雪送中峰茶启,合为一册。 赵松雪楷书尚友斋铭一轴,上篆书「尚友斋」三大字,又书东坡次韵潜师诗一卷,后用鸥波二字双连印,此印他处未见;又篆书小字千文一卷,有明陆太宰完印,及项墨林题识,此书秀润精密,王弇州所谓「如残雪滴溜,蔓草舍芳之状」,洵不虚也。今世人第尚公真行,不知真贵于行,而篆又贵于真,篆(美术丛书本脱「篆」字。)乃字源。又作篆字一,其功可敌真三。是以尤可贵也。 鲜于伯机草书前出师表。圆劲之中,复饶姿媚,洵乎吴兴之亚也。 吴仲圭草书心经,笔法类画竹之风枝雨叶,而其画竹亦如此。草书可谓书画通灵,千古无两。陈眉公题签并跋后。尝见近时尤悔庵跋书法华后,云:「古今书法,独不可施之写经,蛇?剑舞,钗脚漏痕,不过游戏三昧,噫!使见此当为怃然矣。」 杨铁崖书一轴。云:「至正景午大暑,燕于朱氏玉井香水名亭,赋诗十有二韵,书似西枝,玉海、鸐屋三才子共和之。『朱公神仙人,冰雪照肺腑。祖帑阅羽化。祖书在册府。门掩一亩宫,虹梁跨风渚。乔木八九株,梧桐杂槐榉。中有玉井香,银云洒零雨。俗士不必来,佳朋来不拒,鬻茶不无童,谋酒自有妇。核破玉刃霜大桃,筩卷金茎露上声读,方响歌洞仙,白题舞魔女。梧溪斥琴操主者极能评诗,谓梧溪子儗琴操为失体,可揩铁雅凤咮云。,海岳订画谱。米老为书家三变也。棹歌发复留,冰花凉欲语。焉知人闲世,大火虐如虎。』箕尾叟在草玄阁书,东鲁先生考校。」 俞紫芝草书太白怀仙歌,笔法本赵吴兴,而饶纵逸之致,然巳为解春雨开山也。 宋仲温草书一卷。前书书法,后书翦刀歌,皆大(丛书集成初编本作「六」字。)字急就章,甚狂怪。 元秋岩老子书古文篆韵二本。陶九成题,明王鸿羽跋。后见铁网珊瑚。 元人草书「敖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四句。四不可字,皆不雷同,绝奇,不署名,惟一印,曰「寸心千里」。解桢期草书古?行一卷。可观。 罗一峰大字一轴,张天骏草书一轴,皆可观。 沈石田大字道太湖见吴香诸山诗长卷,诗见本集,约三百字,字径二寸,遒逸古雅,全得涪翁家法。 祝希哲纪闻一本。小字。皆纪明太祖、建文、成祖逸事,后自跋,极圆纯有法;又临十七帖,古雅得晋人遗意。 文衡山楷书金刚经,后有董思白蝇头细楷,写莲池大师法语作跋。予先有元僧血书法华经,后又得吴仲圭草书心经、董玄宰书盂兰盆经,惟未得名手书金刚经耳。近年忽禾中范成闲携书画数种来,得见此经,欢喜无量,重直酬之。范年八十余,此后已殂。不复来矣。又书刘随州诗集二本,乃少年所书,后自记云:「右刘随州集,予甚喜之,但无清楚者,一日祝京兆以清楚者示予,几头偶然有余纸,遂漫书之,以为便览。文璧后有项士端跋,衡山先生诗,清致皎然,故宜深契。随州前辈,用心勤敏如此,非可易及也。 吴匏庵、王震泽二公,与王真愚邀饭之札,汇为一册。文衡山前题「不忘一饭」八分书。考王真愚字成宪,真愚其号也。昆山人。为驸马都尉教授,杨君谦尝为愚说以贻之。今观吴王二公,殷勤致敬如此,其为人可知矣。 董思白楷书盂兰盆经。后自跋云:「壬寅元日,自先太史玙洋墓襄事归,书此经。十月展墓再书,十二月往先慈墓,宿戴振之山庄,遂书竟。偈曰:愿以此功德,超度亡父母,普及一切众,永断三涂苦。」 又临潭帖一卷。每段小楷书r1美术丛书本作「字」字。R释文,精谨之至。 又临圣教序。规模不失尺寸,是蚤年笔。 又临诸家书二十帧。为武林杨观察所书者,无美不备,予得于杨氏之孙仲琛。 又临怀素寄边衣诗及临张长史不全千文,合为一卷。奔放奇逸,中年最得意笔也。 又燕然山铭。仿李泰和大照禅师碑,笔锋颖锐,清劲异常,第一合作。王觉斯临怀仁心经。稍乏尖利,加以圆纯,不失本家法,是善于临书者。 胡环转坡番骑图。射猎人马以百数,皆随坡旋转,沙碛水草,曲尽其妙。下层作橐驼散马,尤极神骏。画史称其作驼马,以狼毫笔疏染,取其生意,今验之良然。其为贬笔无疑。唐人画在今日,希如星凤,允称鸿宝。 唐人四罗汉。神气如生,精工之至,殆贯休、卢楞伽之流。 董北苑潇湘图。大卷高一尺五寸,长五尺许,缣素完好。作大江迭巘,深林稠木,含烟蓄雨之状,备极奇观。前作着色小人物,江滨巨野之地,乐工数人奏乐,拥二姝及侍女,一舟将抵岸,舟中坐红衣人,上张盖及群从环列。尝见云烟过眼录云:「赵松雪所藏有董元山水一卷,长丈四五,绝佳。乃着色小人物,为娶妇故事。」今案之,即此卷也。所云长丈四五者,盖截其后多矣。明董思白得此卷,始定为潇湘图,跋中云:「卷有文寿承题,董北苑字失其半,不知何图也。既展之,即定为萧湘图。盖宣和画谱所载,而以选诗为境,所谓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耳。」观思翁此语,因知周草?未喻此。故以为娶妇故事,寿承所题,亦必相沿以为田家娶妇图,思翁勘出,不欲道破,以彰前人之短。故云「字失其半」,其鉴赏既精,而盛德又若此,可敬也。惜其未曾印合草?之书,其为吴兴所藏,历传为娶妇故事,及为后人裁割大半,均未之知耳。此卷思翁笃爱,每十年一题,三十年凡三题,之前二题縢见容台集,兹不录。后一题止署年月,下云「射阳湖舟中阅」,卷首标题,及卷末私记,亦皆亲书。自云:「得于京师彭孔目之家。」思翁殁后,为中州袁伯应所得。伯应名枢,乃思翁年侄。崇祯十五年榷浒墅,购诸其家,亦私记于后。王觉斯跋云:「袁君收藏如此至宝,葵邱城堕家失,有此数帧不宜郁宜快也。」盖以袁获此归旋,遭流寇之乱,此卷无恙。故云「康熙庚申,此卷忽在武林,为予所得,顾此卷前后为赵董两文敏所宝藏,而予亦得暂留雪中之爪,何幸!何幸!今计三十年以来,此卷自北之南云闲,既复自南之北中州,又复北之南武林,无翼而飞,迁流奚速,吁宁可作滞相观耶。己巳为卞令之中丞强易去,又复自南之北北直,寻闻取入秘府矣。」此己卯以前物以其为第一名迹,故追记于此。 黄筌金盆浴鸽图。大幅着色,牡丹下金盆,群鸽相浴。有浴者,有不浴者,有将浴者,有浴罢者,有自上飞下者:共十一鸽。各各生动,极体物之妙,真神品也。案杨廷秀挥尘录载李和文遗事,其家有黄筌金盆鹑鸽图,疑即此也。 宋初人作魏处士诗意图。处士讳野,字仲先,陕州人。真宗时隐居不出,为诗清苦,有名于时。真宗召之不赴,令图其所居以进,具载宋史。此卷乃图其居与像,仲先诗有「洗硕鱼吞墨,烹茶鹤避烟」之句,此景即此诗意也。用笔细润秀雅,不知为何人笔,恐后之李龙眠不是过也。题者三人,当亦祥符间人,诗云:「山空林密草堂深,抱道高居有此人。列坐琴书消永日,遶檐花木霭芳春。烹茶敌睡人如玉,洗砚题诗笔有神。生世欣逢全盛日,布衣终作太平民。荥阳郑厚卜筑东郊岁月深,养高谁复继斯人,白衣纱帽寻常态,翠竹茅堂几度春。教鹤舞风闲遣兴,拂琴弹月自怡神。当时罗网收英俊,肯信林泉有逸民。浔阳吴升大宋熙?世,四海悉升平。辅国皆贤佐,贵富臻显荣。仲先志高蹈,蔼蔼赡佳声。悠然水竹胜,草堂风露清。老鹤跰跹舞,焦桐断续鸣。大布以为服,出跨白驴行。莱公至相得,赋诗适余情。笔扫长短篇,语出鬼神惊。若人之耿介,终始能坚贞。焉知百岁后,泞泞存高名。八十二翁马纯 郭忠恕溪山行旅图。大幅。山皴石脉,松干人衣,皆非近今所恒觏者。予家藏北宋山水名迹,董、巨之类,皆巳散去,存者仅此耳。 李伯时天帝释像。大幅。上写玄武真形,下五龙王迎朝,大海波涛,珠宫贝阙。其中为鼋鼍龟鱼,以及蚌蛤虾蟹之类,靡不悉具。皆现半身为男女形,或手秉乐器或经卷,以随五龙,无奇不备,真伟观也。笔端入化莫测,其起止断非龙眠不办。此画明亡,出于内府,杭人贸京师者得之市中,予又得之杭人,缣理多败,固无怪也。 又十六应真像。细润高简,神采奕奕,不作苍怪,深得自然之妙。无款。虽未必果为龙眠,亦宋人之高手也。凡十六帧。后有元僧弥正书赞一首。 许道宁雪岭盘车图。有小字款。墨色深入缣理,其为北宋人笔无疑。 阎次平寒岩积雪图。大幅。笔力苍深圆秀,不下李晞古。项墨林收(美术丛书本无「收」字。)藏,轴上记用价壹百贰拾锭,得于锡山华氏。张丑作清河书画舫载之。 马远落照图。董思白题于上方。又雪景。大幅。 宋人雪溪渔隐图。仿郭熙。 宋人载鹤图。长三尺,写湖天之景,前画一舫,载鹤而归,末画一人,凭槛而待,意趣甚幽。 刘松年渊明还庄图。作五巨柳,稚子候门,一舟轻扬而来,中坐陶先生,神情坦夷,意致闲适,文衡山前篆书「栗里清风」,文文水、王弇州跋。 马麟寒江独钓图。写江?雪霁,败苇萧萧数株,沙际隐现蚬蛤之属。一老翁施竿,拥袖呵冻。意致幽绝。 宋人宫女勘书图。有「晋府收藏」诸图书。 梵隆六高僧像。前后有「元内府上品」葫芦印,跋者三人,曰:「右僧梵隆六高僧像真迹,笔法出李伯时,而性情实宗阎立本也,可入妙品。奎章阁学士院鉴书博士。」柯九思「吴兴梵隆写罗汉,出入肤楞伽、贯休,此卷精微,直与伯时抗衡,焚香展玩,当有吉祥云覆之,不独撮吾曹于白毫光中矣。」陈继儒梵隆写高僧像本李伯时法,不规规刻画,独于神检措意,此六大士,一蛮奴,十四眸子,尚尚如寒星晓月,芒采互注,英奇哉。古云:至人每不言而相喻以道,此特頰舌無翕張耳,安見老宿鑪?,不具是中也。先师冯司成公,宝此有年,今得重展,巳十五周星矣。」竹懒李日华 张逵东坡笠屐图。后有魏了翁、冯子振、邓熙、李孝光跋语并诗。今录三人。「东坡在儋耳,一日访黎子云,中涂值雨,从农家借箬笠、木屐,戴履而归。妇人小儿争笑,邑犬争吠。东坡曰:「笑所怪也。吠所怪也。魏了翁」东坡道人儋耳诎,田畯往往坐争席。孰黎子云久莫逆,晴沙数步为尔出。中途岂料逢点滴,竹鸡滑滑挥洒疾。河桥冠盖无处觅,老农家具姑副急。瘴屩何异廊庙舄,箬顶齿蹑亦妙剧。前赤壁、后赤壁,玉堂茅屋等瞬息。海南海北共眠食,流行坎止随所适。天一笠、地双屐,风不能飘,雨不湿。」冯子振诗、邓熙书。「头戴笠子脚着屐,村南路滑行者稀。儿女笑人群犬吠,家僮送客子云归。门巷斜斜榕叶重,野田漠漠豆花肥。玉堂闲煞挥豪梦,错唤朝云为燎衣。」李孝光海粟跋未录。 赵松雪苏李泣别图。大横幅。画羊衔苏衣,苏顾羊痛泣,李惨容对之,其余男妇及橐驼、马羊之类以百数,气韵生动,笔致精微,全法唐人,为文敏画中第一。 又古木竹石一轴。石作飞白,树上一鸟,竹色冷冷,如寒玉可爱也。 又着色山水小景。笔意高简,近树法唐人,达山云树又类小米,上书「大德六年三月廿八日,为吉甫兄作。赵孟俯」。题者二人,「小舸轻桡向远山,乱云堆石水声潺。游人莫道来时晚,自有秋容到晚看。」瞿佑「镜天落日万山秋,云水微茫岛屿浮。欲访仙源迷旧?,满江烟雨并归舟。」潘纪 又赵氏一门木石兰竹卷。一为子昂古木石,竹法唐人,款云:「子昂作与淑安三娘。」一为管夫人竹石,自题云:「暮嶂远含青,春光带空碧。细看风前枝,抛书枕萝石。」一为仲穆兰竹三帧。皆有「会稽马氏图书」,盖其所裒集也。 高房山云山一轴。款云:「克恭为希石作。淋漓滃郁,真趣烂然,奇作也。」倪云林题其上云:「至正癸丑九月八日,偕君麟访耕渔隐者,风雨乍晴,神情开爽,耕渔出房山此图见赏,喜而记此。案:耕渔,徐达左,字良夫也。」 又云山。大幅。上自题云:「云山随处觉,风雨兴中孤。」高克恭并题。案高常侍诗云:「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此略改之。 又一轴。款云:「克恭为子信学士作,其下幅纸敝。」 又云山高逸图。作高山数层,云气吞吐,其下?松松偃树,溪桥书屋,携琴访友,皆清润可掬。远望之,觉有薄雾一层,笼罩其上,奇笔也。无款。有「吴江史明古收藏」印。 井西道人乱山藏寺图。意象奇奥,冥契真宰,脱尽笔墨蹊径。予谓「元人逸格画,当以井西为第一,大痴差足彷佛,山樵、梅老、云林,远不及也。」杨铁?题方幅上曰:「相海上人,持此画求予鉴辨。」予曰:「此井西道人笔格也。予感今之避世者,入山惟恐不深,入林惟恐不密,未见有苍藤古树,森索如此境者也。噫!此非台之寒岩,剡之筱岭乎,追忆旧游于此纸也,恍如梦云,至正壬寅正月十有六日。铁史在云间草玄阁书。」案铁史多题井西画。予又见一诗跋,有「井西道人出神去貌,得蓬莱第一宫。」予又见元人诗,题有「王井西,盖必道士,不知其名,俟考」。 黄大痴群峰耸翠图。款云:「至正辛丑岁七月七日,一峰道人为云峰先生画群峰耸翠图,时年八十有一。」予得此画于山阴朱相国家,相国生平宝重此画,构一楼以对稽山,悬此画于中。大痴又有浮峦暖翠图,与此有二翠之目,皆其高年所作者。陈眉公云:「子久画以浮峦暖翠为第一,恨绢碎耳。今此幅侧理完好,尤足珍云。」 又湖山秋霁图。散木数株,离披坡陀之上。凡数处,皆积雨后景象,下作细笔芦苇数层,一舟从中荡漾而出,俨然九秋雨霁,朝旭初映,微风拂拂时也。上题「湖山秋霁」四字,其芦叶全法北苑潇湘图,乃知名人作画,必有所自云。 又观瀑图。取境幽冷,用意深微,笔墨之痕俱化。上书「平阳黄公望写于云间客舍」,相传大痴,陆姓,常熟人,出继永嘉黄氏,故署平阳。 又山水一轴。写秋林水亭,幽冷可掬。贡性之题云:「此老风流世所知,诗中有画画中诗,晴?笑看淋漓墨,嬴得人呼作大痴。」此诗见本集。 又临溪书屋图。一轴。无款。蓝瑛及子孟并题于边幅。 王叔明兰雪斋图。款云:「黄鹤山中樵者,作于兰雪斋中,清玩其画如作书,信笔挥洒,而天趣横溢,意致超绝。」 又山水一轴。无款。沈石田、沈嘉则题于上方。倪云林设色秋林山色图。远山带夕阳色,松二、绛叶树一、衰柳一。树干多用渴笔,平坡浅沙,三数层,石山齿齿,俨然霜寒水落境也。上题云:「寓馆风雨秋,闲门草苔翳,怀人思奋飞,携书此留滞,玉琴和幽吟,竹牖聊静憩,西山日在望,白云淡生媚,寂寞栖德园,清虚捐世味,石?有余烟,未收煮茗器。八月二日写秋林山色并诗,以遗伯循、文学倪瓒」。 又霜林远岫图。董思白题于边幅云:「倪元镇画出于关仝,少加柔隽,遂成逸品。」此图纯用关法,此轴程孟阳所藏,董思白过其家,索观题之。见孟阳耦耕堂集题董画册后。又师孺斋图卷。自题云:「徐孺新祠湖水滨,沧波荡漾白鸥春。东都第宅埋荒草,南国衣冠荐渚苹。华冑能传青史旧,盛游况喜彩衣新。若逢此士烦相语,蚤瑞明时作凤麟。」倪瓒并诗以赠伯枢茂学。案、伯枢,徐姓、环名,慕徐孺子,以师孺名斋,郑元佑作师孺斋记,文长不录。今录诗跋者五人。「吾慕徐孺子,高风百世师,躬耕东湖上,不为好爵縻,三经既兼综,百家亦傍窥,声名起南服,闾里无拾遗,安车且莫致,府辟将焉为,徒悬太守榻,千载有余思,环也父子闲,文采多令仪,族大由逊绵,玉研传会稽,感彼同自出,景行方在兹,俛修继前躅,高蹈良所稀。」陈基「二月水生黄柳齐,故人直往大江西。?从孺子亭前过,诗向滕王阁上题。自有彩衣娱暇日,更将缃帙事幽栖。山青云白三千里,应是相思路不迷」。钱仲益「徐孺子,躬耕江南卑薄之域,而荐当三辅公族之先,安车元纁,不若豫章太守之一榻,其人盖可知矣。大树将颠之语,惟郭有道闻之,谓之高士宜矣哉。今朝廷清明,野无遗逸,伯枢妙学青年,足为辅世之具,乃以师孺榜其斋庐,余非林宗,不得其说,以待避者至云。」顾禄「徐环伯枢,元季儒流,倪迂为之图,尚左生为之记,胜国诸名公为之题?。意亦笃行君子,以孝悌名者耶。客偶持示此卷,披其图,读其辞,恍然如见其人,敬题数语于卷末,以慰遐慕之思云。」沈周「云林先生用意简远,用笔辄高,一竹一石,巳价千古,何况此卷,屋宇树石,无不着意,他幅以少为佳。此又以多为贵,余生平不一一见,真可爱玩,其后题?,俱出名人手书,画臻极,诗文縢妙,足称三绝矣。」王宠又有程嘉燧、陈盟二跋。前有吴门袁戒卿、华亭周鼎收藏印。尝阅容台集谓云林画幅犹多,画卷绝少,极意崇慕此卷,惜不令思翁见之也。 又枯竹石一轴。自题云:「竹影纵横写月明,青苔石下听鸣筝。我来彷佛三生意,琪树秋风梦亦惊。净名庵主画与韵。」玉(丛书集成初编本作「王」字。)生并诗题者三人。「?篁秀石倚乔柯,隔世相看感慨多,忆共松陆江上住,敲门拄扙每相过。仆与云林翁寓松陵江上十余年,焚香弄翰,酌酒赋诗,日无闲阔,翁今物故矣。披玩此图。岂胜怅然,有动于中耶。因赋诗追思云。是日花雨萦零,柳风寒峭,犹识我此情也。洪武甲子三月十三日。」吕志学「古木修篁傍石栽,岁寒同志绝奇材。悠然对此成佳趣,闲写新诗入画来。越溪归正「云根磊磊玉修修,烟淡风清落木秋。逸笔醉时挥洒后,不知何处采真游。」吴郡徐范 商德符溪亭坐隐图。仿北苑,有清润之致。方?竹石一轴。马治题云:「瑟瑟空外音,兀兀林下定。伊人本无作,独坐昕巳暝。珠光纳大千,重迭秋更莹。万籁何缘生,太虚自成听。悲哉湘川瑟,硁乎卫之磬。风泉杂梧竹,物我此交罄。如何浊世士,强聒有不醒。焉知圆通门,廓寥谢畦径。文靖携方?所画竹见示,俾录虞道园先生,寄题听秋轩诗,轩盖?在重居寺时,燕私之室也。因记前十五年,?自吴门归,予亦次第先生诗韵,虽不免识者效颦之讥,漫附此以见意耳。」马治此画,李竹懒载于六研斋二笔,谓其竹淅沥如有声,洵不诬也。倪云林集中多有与方?往复诗,又有题其画山一首,山水更不知若何佳耳。 顾定之风竹一轴。上书「迎风」二大字,笔法圆纯,竹二枝,飘飘然随风掀舞,洵仙笔也。方幅有紫芝圃主人题诗,云:「虎头孙子词林彦,少小声华重淮甸。指根到处有清风,写出潇湘秋一片。毵毵凉影舞双鸾,袅袅烟稍卷暮湍。碧云匝地摇森爽,满屋萧萧六月寒。」 董旭字泰初,长江伟观图,画金焦两山,笔意沉雄,类郭河阳,更饶洒落之趣,题以五言长篇,诗学渊古,书法遒媚,可称三绝。同时题诗者,三十有二人,不备录。今止录其自作,曰:「龟书出洛水,神禹膺九畴。岂伊彝伦叙,洪涛亦安流。惟岷西南隅,金火相绸缪。江源发其侧,微茫不容舟。浅滀渊遂涂,道远势乃遒。辛勤逾青城,愤怒脱黄牛。汉水两川,彭蠡会七州。劬劬朝宗心,自可无滞流。屹彼金与焦,相望仅一沤。离立当要冲,不没亦不浮。大类武安西,震荡不得谋。神奇北山捷,乃以一卒收。又似寻邑兵,兕虎杂貔貅。气贮百文叔,草草就俘囚。叵测天地心,平地陈险幽。我疑东海若,力据江上游。于此战不胜,奔迸若兜矛。不然江神薨,厥妇义从游。天吴役秘怪,负石奠双邱。九思苦未得,物理谅难求。因悲英雄人,争此若射侯。伟哉韩将军,铁锁掣万艘。向非天与灵,万骑真杵投。至今江之波,犹负脱鼠羞。我昔曾过之,渍渍泪盈眸。中流一长啸,宇宙争百忧。东顾无津涘,赤日出海头。西望赤壁矶,尚想孙曹刘。正北维扬城,楼橹郁相纠。寒烟际衰草,日落风飕飗。近闻事益殊,沙户逮称酋。舳舻夹鸼●,浩荡剧长虬。萧瑟但一气,焉能辨邗沟,向来金碧堆,一炬十二楼,诸天尽星散,死树生清秋。时事?覆闲,桑海变蜉蝣。安知亿劫外,伟观宁此不。取我鑫叵罗,披我红锦裘。酹以一杯酒,净洗千古愁。至正丙申之四月,董旭画前图,并赋其左。」 陆天游携琴访友图。小轴。此文衡山所自出也。 徐幼文云林书屋图。纯用淡墨,苍秀逼人,后张锡诗,锡亦作天锡,天顺进士,有书名。 王孟端山水一轴。孤幽淡远,全仿云林笔意,上题诗云:「兴来惬所适,怡然坐苔石。一鸟波闲鸣,数峰天际碧。几欲写幽怀,徘徊忘日夕。王汝玉和诗云:「高吟情自适,憩此林下石。潮来沧海宽,雨霁遥天碧。惆怅望江南,烟深数峰夕。」 又月亭读书图。松秀沈着,有天然妙韵。 刘伯温蜀川图。上题云:「蜀川图为暨阳本中使君西行饯,画法类徐幼文、王孟端,而苍莽过之,青田传记从来不称其能画,而予亦生平仅见此一轴,暇日斋中悬此轴,适家弟蘧庵见之,啧啧赞叹,以为奇特。半月后,忽作札报予曰:「偶阅李戒庵漫笔载此画。」因录其言示予,曰:「诚意伯、青田刘公作蜀川图为暨阳本中使君西行饯者,图为丹阳孙氏所得,徐兼山馆于孙,亲见之,对余说,夫暨阳乃余邑旧称也,本中使君,竟无从考,姑以俟知者。然刘诚意勋业盛矣。亦孰知其余事之精如此。」末又云:「张藻仲有题萧山县尹尹本中、吴越两山亭卷古风一首。抑江阴人,姓尹字本中,为萧山县尹者耶。」予今得戒庵此论,此画益增重矣。戒庵,名栩,江阴人。在嘉靖间丹阳孙氏收藏书画最富。严嵩得丹阳孙育氏画二册,重题秘藏之。见直庐稿。恒又案,金陵琐事,褚偩字本中,洪武时人,不知即其人否。 戴文进水墨。萱花下一猫,宛然如生。又张天师一轴。又三星图小轴。 谢孔昭秋林远岫图。全法大痴,而苍莽秀逸,别具一种妙致,山头清峭,喜其不作迭山状。盖孔昭自谓谢迭山也。题者三人。「霜空木落减青红,古涧寒泉奏晚风,策蹇携琴闲逸者,清标不与世雷同。」纯一「颢气沈沈碧天迥,雨霁?林翠烟暝。溪上山光泼黛浓,溪头流水玻璃净。石径荒凉落叶叶黄,涧声不断松风长。尘香苔软蹇驴稳,地偏行乐应徜徉。」宇文铸「秋林雨初霁,远岫烟中碧。山径久萧条,时有骑驴客。微阳敛斜影,孤鸟沈高?。回首瞩平溪,怅然人语寂。」刘溥 杜东原溪山读书图。和合子久、叔明两家为一,松秀文媚,可称绝品。沈石田题其上云:「桑柘村深日影斜,白云深处带山家,分明万里桥西路,只久春风几树花。」此图为杜东原先生,廿年前笔也。一日卷赠于予,予藏之,又越三寒暑矣。壬午首夏十日,因出观于醉渔周君,醉渔有欲炙之色,予故转授之,复用唐人雍陶访友别墅之韵,诗于左方,诗固拙恶,幸托斯图之末,以连醉渔之爱,不犹蝇之附骥,而能千里者乎。又沈贞吉和其诗云:「绿水桥西野岸斜,书声茅屋是谁家。江南春色无心看,闲却东风杏子花。」此画杜东原所作。启南侄得之,转赠醉渔,赋诗于上,醉渔复索予题,予一见心喜倚歌而和之,吁!岂非所谓将门无败士耶。案贞吉号南斋,石田之世父,竹林酬倡,略分忘形,令人想见前辈风流,深可忻慕云。案东原讳琼,字用嘉,又号鹿冠翁,门人私谥渊孝,醉渔字宗道。姚公绶文饮图。画己与二友在山林间,籍地而饮,投壶在傍,颓然就醉,树竹苍郁。法梅道人后书文字饮诗序一篇,五言古诗一首,字法赵吴兴皆极精。 又山水一轴。上题云:「干坤浩荡着孤亭,树色山光共杳冥。若使子云当日见,置身闲草太玄经。云东逸史题记。送叶有常还洞庭东山,癸卯四月。」 又古木竹石一轴。极荒寒幽翳之趣。上题云:「山中有古木,撑空不记年。偶尔一看竹,大笑清风前。」 又着色木竹幽禽一轴。石用墨,木用赭,竹浅蓝色,鸟淡青色。上题云:「萧萧落木晚山幽,一鸟不鸣无限秋,回首便应辞信使,野花江月又何愁。」于子裕观泉图。上作石壁瀑流,一人袒臂反观,用笔纵逸。上题云:「杖策入深涧,雨后山泉流。盍簪咸来攀,予意良优游。况有盈樽酒,闲言闲清讴。顾瞻松景,能不为留。(美术丛书本作「顾瞻苍松景,焉能不为留」。)计汝和墨香秋兴卷。作野菊数枝,杂以飞白,竹生峻岭惊涛之闲,笔力雄健,意境绝奇。汝和时官庶常,为同年友许廷冕作,廷冕之外兄姚公绶,时亦官京师,题之诗,廷冕以使事归乞,诸名人和之。凡数十人,姚落句鸦字,诸公竞出新意,吕九?有「坐对南山色似鸦」之句,沈石田亟相推服,前辈风流,可以想见。此卷后转徙他人,迄于近世,和者犹不巳。然亦多散佚,及不录入卷中者,因思此卷,纪历二百,事更两朝,倡和相承,传为盛事。斯亦艺苑之雅音,江南之故实也。故备录之,以俾其传焉(美术丛书本误作「马」字。)。其他跋语不录,惟录其诗,予一诗,亦附后焉。「忆在江南共别家,重阳时节正开花,花曾笑我满头插,酒欲凭谁取次赊,三径逢秋怀旧约,五年为客住京华,玉堂吉士劳相赠,醉?寒香散墨鸦。」姚绶「清江茅屋许浑家,篱落秋深带晚花。鸡犬有情随客过,云山无价许人赊。萧条旅邸三年别,零落西风几岁华。为客尚余诗酒在,不妨吟望数归鸦。」吴釴「故人东海访寒家,野色荒凉上菊花。青?晚移怜共老,白衣酒尽傍谁赊。一身去国惭衰病,双鬓逢秋感物华。嬴得夜?开口笑,清灯寒榻对栖鸦。」张宁「锦衣游子贵还家,问讯东篱菊未花。冠盖及门长揖去,北邻送酒不须赊。且留晚节寒香在,莫遣闲愁短鬓华。翻忆客边重九日,登临常欲到昏鸦。」一「寻诗几度到君家,满巷秋风菊有花。何处得来三百镒,等闲不用一钱赊。谁言县令轻五斗,自爱仙人号九华。长欲餐英饮甘谷,眼明身健鬓如鸦。」二周鼎「矮屋青山是我家,东篱长物几丛花。三年观国归容暂,他日投闲事较赊。我得就渠看晚节,天能特地傲霜华。余英欲赠无人寄,西望长安又暮鸦。沈棨「醉墨淋漓自一家,无声诗里傲霜花。暂辞北土忧还带,偶见南山兴亦赊。为爱清香甘淡泊,生憎白发妒豪华。又看秋色催行色,翻笑身轻不及鸦。」张璞「乞身天上早还家,爱向东篱对菊花。画里一枝看更好,闲中三径趣偏赊。题诗忆昔皆人杰,抚卷于今几岁华。我亦强赓忘日暮,夕阳林杪乱归鸦。」包鼎「计老风情岂画家,惯披月令写秋花。先朝文艺江湖见,此卷流传岁月赊。笔与骚魂增澹泊,墨填篱影有光华。兴来把酒双眸净,坐对南山色似鸦。」一「画菊从来有数家,计公书法不论花。独怜作者频年尽,贪看容余一日赊。芳迹东南留故实,几人官秩总清华。相邀真设篱边会,醉笔还能写乱鸦。」二吕「写菊题诗合两家,今人重看昔年花。风流宛宛有墨在,岁月茫茫何处赊。物老不堪秋换梦,纸寒犹觉露生华。斯文聚散成惆怅,独倚空江看晚鸦。一诗画于今又别家,人亡重见旧禽花。难容白发夤缘插,贱许黄金展转赊。草木盛衰和物数,姓名存没感才华。蒙庄得失弓无恙,高树犹能宿后鸦。」二沈周「画品诗篇总作家,观诗不厌又看花。物能翫世人空老,事到关情思转赊。落落晨星惊物故,冷冷秋露逼年华。楚弓塞马何须较,安得元田养白鸦。」一「名笔谁云独米家,谛观常怪眼生花。尘翻自古因人重,残墨何跬到我赊。霜叶万蓰随世态,秋容雅淡压秾华。杜陵花树如堪爱,分付儿孙莫打鸦。二庄圭自吕诗至此跋语云:「此卷转徙,卷中之人,皆已物故,故诗中悉作感慨云。」「文墨流传落几家,展图堪惜此寒花。坚贞晚节何曾落,冷淡儒风一倍赊。昔日见渠怀故里,今人看画忆京华。濡毫染纸无佳句,涂抹秋空数点鸦。」朱绶「乱后相寻处士家,秋原何处觅寒花。芙蓉自落江亭晚,苜蓿空随关路赊。岂意百年留劲草,独存三径傲霜华。虚堂展卷悲人代,几树西风噪暮鸦。潘廷璋此已入本朝矣。东篱满泛忆吾家,谁遣霜毫泼墨花,归晚远成三径芜,卷间近得一丛赊。淋漓上苑空秋草,迢递他乡感物华。好护幽姿经岁月,不同五柳落寒鸦。毛一骏「征士东篱能几家,烂然夺目过春花。名贤此日情何限,胜赏当年兴独赊。赓就奚囊俱白雪,岁逢甲子再光华。」吕天遗为九柏公文孙,其先倡和在弘治戊子,今天遗得此卷,在顺治戊子。「那知代谢悲伤事,聚散浑同树杪鸦。」天遗得此卷,广廷骚墨之友,社集题诗,予亦与焉。不数年,天遗没,戊午忽为予所得,故有感云尔沈治「屈指先朝书画家,高名湮没等飞花。成弘才彦诗篇盛,天顺公卿笔墨赊。顾尚书清诗中自注,引天顺中赋云:「林良翎毛夏昶竹,岳正葡萄,计礼菊」今林夏画,世多有之,而岳计画,縢不传。亦因此知计汝和名礼云。又李崆峒题墨菊诗云:「近时名手计汝和。」抚卷迁流同过客,倚歌稠迭感年华。惭予到手聊题末,绝类相随彩凤鸦。余甲子得于沈君之子右?。姚际恒白石桐村旧作家,丛残香墨似飞花。流连文酒夙心在,想象承平梦赊。南国词人矜藻丽,东城父老说繁华。百年天地留诗卷,极目云烟过晚鸦。」一「绨几奚囊赏鉴家,横?卷轴对黄花。即看残梦争言好,自说千金未许赊。先友成弘同石表,秋容篱落异年华。奉常佳句君能?,一看南山色似鸦。」是奉常落句。二「占断秋光是汝家,清尊雅奏为篱花。佳宾自至何烦约,笑口常不用赊。酒盏润如分露液,墨池燥即起云华。吟成却指梧桐(美术丛书本脱「桐」字。)树,不宿黄昏接翅鸦。」三「板屋衡门故相家,义熙时节种陶花。东篱视昔依然好,白发于今没处赊。小筑楯栏香国土,平分月令晚芳华。剧怜半树梧桐影,池上离褷噪晚鸦。」吕为故相文懿公后,故有凤毛池上之叹。四此诗见在吕天遗家所赏而作也。故并录之。因知天遗所集骚坛之士题?诸作,皆未登卷中云。际恒识 沈石田仿云林山水一轴。上题云:「招提寄孤踪,小雨值梅节。佳客东南来,令我怀抱悦。高谈竟西日,继火未云绝。殽核罗时新,尊醑更清冽。会暂离固多,莫作匆匆别。五月既望,雨阻双峨僧舍,宗儒试史泊世资懿亲乃肯顾于岑寂。又因吴绍宗持酒,相与剧谈抵夕,予欲屈二客连榻,宗儒归兴浩然,使予于悒不巳,故末语云云。癸巳。沈周 又仿云林着色山水。上题云:「迂叟秋风客,晚年江海家。致僊当化鹤,语净巳餐霞。南国天宜放,西湖月可赊。而今清閟阁,谁与一浇茶。」 又山水一轴。仿吴仲圭,下笔辣甚。上题云:「老去心闲事事闲,竹声禽语四檐闲。为君写得幽居乐,溪外还添数朵山。丁酉季冬十日,雪晴风峭,偶忆口口老友,因呵冻作此寄意。」 又太湖张帆图。写太湖诸山,烟色空蒙,风帆缥缈,是其最得意笔也。上题云:「卓午道湖如马驰,笑谈两客一舟移。试看帆力因风健,亦似人生得意时。树影过村惊瞥戾,波光摇目爱参差。卅(丛书集成初编本作「舟」字,美术业书本作「州」字。)程即达无全日,此快天应补拜迟。后三月十九日,与应和同谒裕轩亲家,扬帆过湖,疾如奔骏,即兴赋此,并图持上几格,且为相见之贽,又以赎迟拜之咎,倘有和章,尤为幸也。姻生沈周上裕轩亲家阁下。」案:应和姓顾。 又风雨孤篷图。上题云:「路满春泥水满河,百程风雨为人过。世缘轣辘那趋得,体力衰迟可柰何。孤闷正嫌杯蚁竭,小晴犹快野莺过。客愁种种须诗遣,苦死搜来句未和。弘治庚戌首夏十九日,为有势力者迂行毘陵道中,风雨孤蓬,与济民同载,济民有作,遂用其韵,以纪所历云。」 又听泉图。极老笔纷披之致,如闻水声也。诗云:「数株奇古树,中藏一草亭。俗喧人不到,惟听涧泉声。」 又夜雨图。小轴。山云屋木写夜雨景象,入神之笔。诗曰:「雨中作画借湿润,灯下写诗消夜长。明日开门春水阔,平湖归去自鸣榔。」丁未季冬三日,与德征夜坐,偶值兴至写此以赠云。案:德征姓史、石翁之女夫也。 又游北寺诗卷。字径寸大,全法双井老人,诗曰:「喧市纷聒耳,幽寻达城阴。谁知此城中,有境得山林。僧寮敝小构,据此西水浔。清流可府掬,须眉亦堪临。返照在东壁,水影浮虚金。人物r1美术丛书本作「特」字。R相映莹,寂静宜道心。散木列左右,上下鸣春禽。?竹不蔽墙,累累见遥岑。游赏无禁客,酒茗喜相寻。借问常来辙,记壁僧谁吟笔砚我所事,漫以开烦襟。」过北寺庆公水阁,消遣一日,甚得清适。因留此诗,汝器知之,怅不能追,乃录寄去,以厌其好游之心。沈周卷后有余纸尺许,后画水墨芍药花一枝,宛然迎风笑日之态,真仙笔也。案:汝器姓陈、号东湖,吴匏庵常与之游,作东湖记。 又词翰一纸。云:「风雨葵花小院前,老夫留此学安禅。家中尽有家中事,客里还修客里缘。蒲酒畔,粽盘边,一般佳节过年。浮生所寓谁拘我,着处为欢也自仙。端阳节对雨解粽,填鹧鸪天词,留为僧房故事。」 又江行送别图卷。运笔秀润(美术丛书本作「运笔润秀」。)绝去本家色,石翁之超格也。上诗云:「百年忠孝江头话,千里关山别后思。云锦功成应有待,行看褒诏下丹墀。」不知为何人者,后有陈蒙、刘、余学夔、盛子勉、卢儒、宋昶诸人送行诗。 又山水卷。长丈余,文衡山题诗云:「细泉涓涓落涧平,苍烟不断江洲横。湖亭欲上山满目,新水浮空春雨晴。江南此景谁貌得,石田先生最神逸。轻风澹日总诗情,?树平?皆画格。由来画品属诗人,何况王维发兴新。胸中烂熳富邱壑,信手涂抹皆天真。墨痕惨淡法古意,笔力简远无纤尘。古人论画贵气骨,先生老笔开嶙峋。近来俗手工模拟,一图朝出暮百纸。先生不辨亦不嗔,自谓适情聊复尔。岂知中有三昧在,可以意传非色取。庸工恶札竞投售,凤凰一出山鸡靡。山窗展卷见沧洲,恍然坐我澄湖里。定应夺却造化工,不然翦取吴淞水。只今此画不可得,潦倒门生巳头白。相城溪上草烟空,落木秋风堪叹息。」 又醮墨画。枫树二株,一偃一仰,乱叶无数,飞堕空际,及波间。上题云:「枫落吴江冷,为曲水兄写。项孔彰题五律一首,落句云:叶叶离亭影,寒波似我描。」 又椿树白头。老干婆娑,二禽栖其上,宛然如生。下作秀石及长春花,题云:「堂前种此灵椿树,满地碧云宜白头。寿到八千还健在,人间又见一庄周。沈周为宗瑞写,寿邓宗盛八十。宗瑞盖其婿,能勤敬如此,可谓半子矣。题者四人。「白头偏喜说椿年,八十从今到八千。不向明堂作梁栋,深山贞节老弥坚。」吴瑞「摩挲老树千年物,荫我百年双白头。左右瑟琴忘把弄,四时花草度春秋。」浦应祥「八十诗翁隐者流,手栽椿树破青邱。而今枝干大于斗,下有长春上白头。」唐寅「霜皮溜雨色参天,阅到春秋巳八千。玉润冰清相照映,新图聊祝寿弥坚。」沈诚 又着色牡丹。上题云:「三月十日天半晴,庆云庵里看春行。桃娘李娘俱寂寞,鼠姑照眼真倾城。老僧却在色界住,静笑山花恼客情。靘妆倚露粉汗湿,醉肉隔纱红晖明。吉祥将落旧有恨,急借纸面图其生。明朝携酒正恐后,亦怕敲门僧厌迎。戊戌春季,徐甥克成随游庆云精舍,阑前牡丹盛开,因以此纸戏写其生,亦赘诗于上,遂为徐克成卷去,亦不惜也。」 又雪蕉图。上题云:「王维偶写雪中蕉,一种清寒尚未消。前代风流思旧观,后人影响见新标。残黄潦倒漫诗?,破叶离披折扇杓。思与蒙庄同鹿梦,晓窗呵笔费词招。」按梦蕉鹿,出列子,云庄,误。 又紫木笔花诗云:「江淹将梦寄芳丛,含紫苞香要日烘。无限春愁书不尽,却来开口笑东风。」 又荷花诗云:「天上堕轻霞,亭亭映秋水。芙蓉露娇面,凝妆明镜里。」 又槿树鸡诗云:「昨夜客?下,三声晓梦惊,不眠思早起,布被觉霜清。」 又莆叶鹅诗云:「蒲茸?新绿,鶂鶂戏清漪,可惜无人见,低头只自知。」 又芙蓉鸭诗云:「甫里先生爱,吾今亦爱之。传神聊一过,如在碧阑时。」 又菜上一花将半落诗云:「南园昨夜雨,肥胜太官羊。党氏销金帐,何曾得一尝。」 又书画册,共三十五帧。录其诗,与题语之佳者。「庄生苦未化,托此梦中蝶。我画梦中梦,浮世寓一霎。」庄周梦蝶图「老米呼不出,云山千万重。我生百世后,墨渖见秋容。」云山「压雪不开门,琼林自一村。小桥流水外,点冻买双尊。」雪景「野岸饶杂木,溪清乱石露。何叟独握扙,平圯迂晚步。鲜?吹轻裾。夕照随鸟度。?归人不知,与物聊自遇。」仿云林笔「闲庭有奇草,花却类鸡冠。破晓不能唱,低头露未干。」鸡冠花「一月厌久雨,科头眠竹楼。枕痕犹未熨,苦苦又啼鸠。」梨花鸠「公宜休之拔,汪信民之咬。咬以自励,拔于俗矫,吾不能优劣其闲,惟是一啜一饱。」菜「君家有乔木,慈乌来上栖。家中生孝子,哑哑为人啼。」古木鸦「古锦囊中物,千珍与万珍。凭君莫轻视,天地养其仁。」石榴「一颗压霜枝,红鲜味更滋。渴喉思快啖,还润我诗脾。」柿「长松不易写,松高笔未高。偃枝聊月下,略略试秋毫。」松 又山水八帧。一题云:「头脑已冬烘,鬓亦霜蓬,只今年纪古稀中。不敢相参时,一辈情况难同。茅屋少人踪,满地残红。君来莫怪酒尊空,一味清谈聊当饮,尽慰衰翁。」余不备录。朱宗儒绿香泉卷山水。初不经意,草草而成。绝类沈石田,前于鹏书「绿香泉」三字,弘治中嘉兴邹汝平归东邱,掘古井,得泉甘冽,名「绿香泉」,乞名人为图及诗文,题 ?其事。凡十有九人。今录其九。「冷冷终不溷尘沙,淘汰工夫岁每加,地脉潜通淇澳水,年芳元袭菊潭花,灵湫静贮波千顷,余沥兼沾郡几家,我欲鬃瓢于此过,带将一滴及天涯。」伍常「乘骢坊里绿香泉,甃井清冷故宛然。味入茶经甘若醴,光生瑶玉碧于天。银床金干虚云美,雪乳丹砂亦浪传。好事东邱增盛事,地灵还藉主人贤。」屠勋「苦窊不出河滨器,地令人灵似有之。今日绿香泉上坐,百年高兴有谁知。」赵迁「万物遭逢何不有,谁知古井易佳名。色随绿茗增春韵,味助香醪作圣清。采石江边真下品,陆家谱里更新评。地灵可为东邱子,病渴相如最系情。」吕「伊优金索转银床,满引瑶池碧玉香。闻说一杯甘似蜜,与君相结赋沧浪。」唐寅「可湘可濯可通神,石甃何年作新新。一色莫分波底树,三春知润泮中芹。天文东井吾何据,地志温泉此是真。闻道子云能献赋,干坤回赞岂无人。」郑纬「泛绿流香二美全,一泓开甃自何年。石苔冷沁梧桐月,林霭晴飘橘柚天。地有鸳湖来活水,谱从鸿渐续新篇,竹炉春茗时分试,想见东邱夜未眠。」冯兰「最爱荆公诗句好,不图先得我同然。于今寄语蟠龙道,莫向山腰水底眠。」张时泰「水流地中随地出,出得其地始有名。譬如人亦有所托,托非其所空劳形。绿香泉也在地。地之灵,人之瑞。我歌绿香泉,无任感慨为君。钱福吴瑞卿临王叔明太白山图卷,前有王理之篆书「太白山图」。长丈余,秀润明媚,与古人夺真。瑞卿,名天麒,沈石田高足,石田集中?瑞卿画诗最多。叔明太白山图,石田所藏,吴借临之。石田为作五言长篇,题于后。细书端正遒劲,亦未多见也。诗曰:「我家太白图,太白于焉备。山亦莫加高,林亦莫加邃。天童古佛宫,盘盘奠坤位。佛为山庄严,山作佛布施。择胜启道场,佛子亦多智。千楼络万阁,讶出毘卢伎。飞甍揭烟霞,觚棱日星比。金碧足辉映,时复交苍翠。重峰与复岭,附缀认肝肺。云去若撑天,云来若无地。自天设此观,天下若无二。松行二十里,一一幢对植。方池落天影,何年万工治。神泉及乐石,琐细各具类。两溪贯其麓,梁圯锁三四。远近群小山,趋拱左右至。如家有严尊,为从皆幼稚。路入岐而一,宛转仍。包锡走缁流,驺骑或官吏。?荛亦络绎,明灭见隔树。于时及高秋,众叶霜所被。青红错颜色,岩谷更增贲。案图指历历,如读钴鉧记。引纸仅及寻,顾有千里势。作者王子蒙,品高见超诣。出入右丞笔,缘踪究其自。想居此山中,不以岁月计。游观稔心目,思到方位置。乞我日卧游,不用袜紧系。我藏三十年,吝客未轻示。吴生学丹青,不但许能事。久巳知此卷,未敢言借视。我既察其色,一出厌所嗜。初见目不收,张口叹且悸。缔观废寝食,十日得恣意。然后敢举毫,舒素敬一试。搰搰迨三月,极儗加精致。便欲无我卷,后辈岂可易。但恐有豪,亦有造物忌。我自袭我卷,子当亦自秘。案:四部稿有题沈石田临王叔明太白山图,亦系此诗,略加删改。其为膺本无疑,弇州赏鉴之?如此,且后辈岂可易一语。乃作自赞,岂复成语。而弇州反加赞叹,更可笑也。 唐六如对竹图。自题云:「箪瓢不厌久沉沦,投着虚怀好主人。榻上氍毹黄叶满,清风日日坐阳春。此君少与契忘形,何独相延厌客星。苔满西4.人迹断,百年相对眼青青。」题者五人。「我筑小庄名有竹,君家多竹敬如宾。一般清味医今俗,千丈高标迈古人。肃肃衣冠临俨雅,年年雪月仰风(丛书集成初编本缺「仰风」二字。)神。寻常岂是轻桃李,不解经冬祗历春。」沈周晋代王猷成竹癖,不可一日无此君。此君林林总玉立,风节俨若临苍旻。颜君绝俗乃尚友,一瓢千古鼻祖贫。置像长哦伯夷颂,整冠日理与可神。翻云覆雨严谢绝,历雪经霜晚更亲。桃李场中不涉?,虚堂安得容杂宾。」黄云「君子本无党,畸人必有邻。夷齐是贤主,徐?固嘉宾。白雪声相应,清风座不尘。我来当径造,亦可作三仁。」祝允明「挺苍摇翠一丛丛,到处相看作主翁。未愧七贤来座上,定容千亩在胸中。卷帘暮对萧萧雨,欹枕秋迎簌簌风。不是王猷偏致意,平生气味偶相同。」文璧「修竹当门立,对之心自清。雅持君子操,深结岁寒盟。白日惟端拱,长年免送迎。好风时拂洒,环佩一齐鸣。」都穆 又钓鱼图。上题云:「只将溪畔一竿竹,钓却人闲万古名。」此二句乃昔人?严子陵诗也。 又山水一轴。写松壑憩亭阴,诗意细润圆秀。全法李晞古,而无画苑习气,精谨之至。无款。凡其初年仿宋人者,皆无款也。 又桂香亭图。小轴。山水屋木,极工细,画就,罩以墨渖,作烟雾,景甚奇。上题云:「?岑丹桂飘香,古岸夕阳秋色。烟波江上归帆,鹦鹉凭林暮迫。幽篁风送蛩鸣,野草闲花沈陌,苍茫云水悠然,中有高人游逸。乙卯深秋,登鹦鹉?岑,玩桂香亭畔,俯翠壁葑岩,苍茫百里,皆云气烟光,对景摹于舟次。」唐寅 好古堂书画记卷上 好古堂书画记卷下 文衡山雪汀图。笔意荒寒殊妙。上诗云:「渺渺璚波寄一篷,雪泥踪迹属飞鸿。高人曾咏芦花被,僊子常居玉?宫。身似双凫三岛外,梦迷孤鹤大江东。一声长笛知何处,照彻梅花月满空。征明为雪汀羽士写,并题。」 陈道复松阴幽士图。蚤年所作,苍莽秀逸,全法大痴。诗云:「泉声散寒玉,松阴散清芬。幽人坐来久,应是寂无闻。」此为武林杨翁泗水所藏,翁惟收明人书画及扇头最富,皆取纸素洁白完整如新者。装潢亦极精,此轴见其一班云。 董思白仿云林山水。上题云:「三年不见云林面,应向烟波狎钓徒。忽到刘郎旧游处,种桃无地觅玄都。」 又柳阴钓艇图。上题云:「有绿阴处不受暑,多白鸥边好放船。却把功名都打破,一竿秋水弄江天。」 又仿大痴山水卷。上题云:「大痴画法超凡俗,咫尺关河千里遥。独有高人赵荣禄,赏伊幽意近清标。」 又仿北苑溪山行旅图。后题满庭芳词云:「宿雨初收,晓烟未泮。散云都逐飞鸿,文君翠黛,一霎变颦容,多少风鬟雾鬓。青螺髻,飘堕空蒙,频骋望,征帆灭处,远霭与俱穷。但古来画手,谁如庄叟,笔底描风,有江南一派,北苑南宫,我亦烟霞骨相,闲点染,蒙懂难工,须记取,维摩诗语,山色有无中。」又大字书曲子云:「黄芦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也。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闲万户侯。我是不识字烟波钓叟。」此乃其得意之作,后有陈眉公诗,曹秋岳跋。乃项孔彰收藏,归于曹氏也。 又山水一卷。长丈余。以秃散笔醮墨写烟雨景,不用一点水墨,而淋漓蒸湿,溢于缣素。初视若模糊,细案之,又无不了然。昔米元章对道,君谓臣书刷字,此纯用刷法,可谓刷画矣。是渠独创之格,故特志之,以为六法家一异事。予藏华亭画,卷轴册子,近百帧,当以此卷为第一。昔人于唐六如一画卷,标其首曰:「天下唐卷第一,予亦欲云。」 又烟江迭嶂图。山头出云中,高峻耸拔,下作沙凡八层,小树屋宇桥梁,无不超绝,此画亦可名「八层沙」也。 又山水六帧。皆仿宋人作。绝小人物,乃其蚤年之笔。 程孟阳、文彦可、陈白室三人共作岁寒三友图十帧。每帧松、竹、梅各图其一,识以印文,皆竞出新意,亦文士之雅制也。又有邵僧弥一帧。 项复初墨竹小轴。上题云:「北?风起处,南柯梦醒初。天然如笑,入神之笔。」 项孔彰四贤观画图。为董思白、陈眉公、项孔彰、僧秋潭。后有七言绝四首,各署一人,不署名,余跋其后,云:「此卷树石乃项孔彰笔,图像者不知何人,岂即孔彰邪?正坐石上右手捉卷者,董思白也。稍侧而两手捉卷者,陈眉公也。据后昂首而观者,项孔彰也。独坐而倚石,若无所营者,僧秋潭也。写其观空之状,尤有思致,独念思翁文采风流,辉映今古。此卷能留其真,使后人有如觌面,足慰遐慕之怀,何幸!何幸!当与西园雅集颉颃不朽矣。吁!宝之。」 又雨竹一轴。极淋漓之致。姚云东以后,所仅见也。予暮年始好项易庵画,收之已不下二三十帧。董思白谓项子京有此文孙,不愧好古,赏鉴百年,食报之胜事,不诬也。 又松风图小卷。宋罗纹纸,高四寸、长三尺,古松数十株,细如丝发,磅礡尽致。谭梁生前题「松乃雄风」四字,后自题曰:「松已具雄骨,风复雄其雄。雄风一振始,雌风四面攻。我登峰顶望,八面皆玲珑。鳞甲多生动,掀髯竞欲翀,响如涛撼激,云翠入空蒙。观彼矫矫势,后羿无疆弓。上帝怒其肆,殷雷布远空。我笔能降伏,图来寸楮中。墨气可吞象,毕竟不言功。功归夫天地,容得老诗翁。崇祯十四年春日,易庵项圣谟题于懒云堂。」 唐宋元名人高幅杂画一册。共十帧。一为唐人渔隐图。作二枯槎,干如屈铁,枝如龙爪,奇笔也。疑是荆浩。一为李唐雪羊。画雪霁群羊,散牧于山阿溪涧间,意态极为生动。一为王辉雨花图。画志公说法,衣折用左手作粗笔,雄俊可观。一为宋人梅花水仙。一为白贲碧桃花折枝。贲字无咎,元大德间钱塘人。作花精妙古雅,可追徐、黄,钱舜举不能过也。题者二人。「玄都千树欲无枝,全得春风烂熳吹。晓露未晞红郁郁,仙源长在日迟迟。」湛渊子白珽「万斛臙脂染绛裙,锦屏春暖晓妆新。东风无限仙源思,逢着渔郎好问津。」清江俞行之一为赵子昂白描王右军像。楷书「至大二年八月四日,吴兴赵孟俯画」。此帧纸色洁白,衣纹细如丝发,神情萧洒,雅合古人神品也。一为刘静修山水。静修名因,有道学盛名,未知其能画也。自题诗曰:「秋山千古一悠然,误落关同笔意边。急着新诗欲收领,风烟惨淡失天全。」一为黄大痴携琴访友图。山顶不作岩石,别具柔秀之致,亦入神品。张子正题云:「群峰卓笔乱云收,独立茅亭满树秋。相访携琴何处客,频频回步度桥头。一峰师,平日墨绘,要不待赞。至于高年,笔力尤妙,真不可及,敬题此画,令人爱玩不已。」一为倪云林山水。上题云:「邃密斋宇静,风雨莫萧萧。复此获良觏,芹菹酒一瓢。群绿澹清閟,幽卉炫崇条。世事方疚如,聊以永今朝。辛丑五月十日,斋居对雨画此,并诗其上。」一为曹云西山水。有淋漓清润之致。 又高幅杂画一册。比前本稍低。一为唐人锺馗。画一鬼作戏术,首承一竿,竿头覆磁盏,若将堕状。锺馗及傔从群鬼数十人,皆目注此盏,作惊愕状。至有不敢正视者,甚奇。一为宋徽宗鹰。立于悬崖飞瀑间,上有玺押。一为东坡笠屐图。其貌惟作微须数茎,风流而兼笃厚,真吾老坡也。衣折用笔如春蚕吐丝,得吴道子法,疑是米元章笔。收藏有「易庵图书」及「黄琳美之印」。对幅王鏊书赞曰:「长公天仙,谪堕人界,人界不容,公气逾迈,斥之杭州,吾因以游,投之赤壁。吾因以适,琼?儋耳。鲸波汗漫,乘桴之游,生平奇观。金莲玉带,曰维东坡,戴笠着屐,亦维东坡。出入诸黎,负瓢行歌,十惇百卞,其如予何,其如予何?」此赞见震泽集。涌幢小品亦载之。一为宋人作夏刘侯御龙氏像。杨简为刘光祖楷书记一篇于上。一为(美术丛书本脱「为」字。)宋人雪溪行旅图。一为赵松雪水墨萱花。下作飞白石殊妙。一为赵仲穆秋林人马。一为吴仲圭墨竹二帧:其一,诗曰:「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有生态。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隙。虚心抱节山之阿,清风白月聊婆娑。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至正三年冬十月十日,似之来游武塘,下访,出帙索拙作,匆匆行意,秉烛而为之,老草率易,以塞其请。俟他日,泛蒸溪造竹所作也。梅花老镇顿首。」其一,诗曰:「忆昔相逢武水头,行行送上木兰舟。遥怜日落蒸溪上,野色风声几许愁。梅花人、吴镇顿首。至正四年春二月二十一日也」。案:似之为张伯雨尊人,仲圭两载间为作此二帧,盖其所用意,宜乎书画诗縢妙如此。一为唐子华山水。清润有致。一为胡廷晖松下烹茶图。仇英所取法也。此十一帧,其一帧为赵松雪着色山水小轴。见前,以未装潢,故未入此。 横幅杂画一册。共十一帧;一为宋刻丝水凫。一为唐人奔马图。凡七马,一人后骑,一马驱之,势如追风掣电,奇笔也。一为宋徽宗青绿山水。仿(美术丛书本脱「傲」字。)张僧繇,有玺押。一为马和之魏风葛履篇。作女子在室中缝裳,男子着葛履行霜林间。乃澄心堂纸,有「元庄蓼塘收藏印」。云烟过眼录载庄氏收藏马和之画册,即此也。一为李嵩宫苑图。上有宋内府玺。一为宋人金碧山水。作扇面式,是赵千里笔意。一为赵松雪孟浩然骑驴觅句图。王达善诗跋。又一为水墨二鸳鸯。略作浓淡数笔,而形质巳具。神彩如生,真神品也。款云:「松雪道人写生于吴兴沤波亭。」上对幅题诗二人。「沤波春水绿漪漪,溪敕双双也自宜。一段闲情谁貌得,风流学士酒醒时。」应祯「双宿苕溪上,苹香动晚风。风流人巳矣,冷落水晶宫。」卞荣一为赵仲穆滚马图。对幅?子山题七言长篇一首。一为墨兰。无款。一为唐子华仿郭熙山水。一为明宣宗苜蓿小禽。 方幅杂画二册,共三十六帧。上册:一为吴道子太乙真人,大海中卧莲瓣上,持经卷口诵。一为周昉人物画。两人作拱揖状,一涂花面者,朗白题。一为唐人春山楼阁。一为唐人饮马图。一为周文矩横笛士女。作凤头笛二,已持其一,神思闲雅,其一侍女持之。一为黄筌画眉枙子。一为李成雪屋寒林。屋跨山巅,高级而上,真宋初画格也。一为徐熙白鸽。体势神俊。一为宋人秋林风雨。一为宋人?茶图。一为宋人墨竹。当是湖州玉局笔,竹叶相亚处,留空白一道,乃古画竹法,后人则重迭交加,失古法矣。一为宋徽宗北沁垞。一为宋人来禽山鸟。一为宋人水墨芦鴈。一为宋人黄牡丹。一为宋人竹鸡野菊。一为宋人弥勒。一为宋人寒梅山雀。下册:一为宋徽宗鹡鸽。立于盆池石上。对幅题宣和御制,并玺押。一为马和之墉风君子偕老篇。高宗篆书「君子偕老」四小字。写卫宣姜像,如云鬒发,以及六珈,玉瑱、象揥、诸饰无不具备。象服是宜,极如山、如河之致,扬且之皙,俨胡天胡帝之观。且欲笑如嚬,丰神流溢,宛非贞女气象,洵入神之笔也。世称其为小吴生,殆不诬云。一为宋人果菜。一为马远梅,理宗御书「松下繁梅」四字。又一为渔父。一为刘松年采莲图。一为宋人茶梅双鹊。一为宋人山水作远山陂树,皆极粗笔。中作极细小人物,旅客、渔翁、牧牛童子,及飞鴈停鹭,皆细入毫芒,神采焕发,化工笔也。一为李安忠饮水牛。又一为子母牛。一为宋人败荷脊令。一为钱光甫鱼。一为赵千里宫苑。一为胡廷晖水阁纳凉。一为王孤云楼台倒影。又一为滕王阁。皆细如丝发。一为钱舜举秋葵。一为黄大痴山水。墨法沈古。 又方幅杂画四册。共一百帧。前文衡山八分书「寓留」二字。第一册山水二十帧,皆古名人笔。一为李思训宫苑,有「天水双龙」印。一为展子虔僊山楼阁。一为唐人访戴图,疑王右丞。一为唐人碧梧金阙。一为范宽雪屋。又一为蓝关图。一为宋人雪岭幽居,类关同。一为郭熙柴门晚景。又一为溪桥散步。一为商克明雪溪行旅。一为宋人海日。一为赵千里水阁闲棋。一为宋人松鹤。一为庞子云山水,极工细。一为赵松雪水亭纳凉。一为郭天锡京岘山亭。一为高房山山水。一为雪林山林,雪林不知何人。一为盛子昭秋林钓艇。一为王孤云楼台倒影。第二册山水二十帧,皆宋画苑人笔。一为李唐春溪放棹。又一为秋江晚渡。一为刘松年春山读书。又一为水阁观荷。一为闾次平风雨归舟。一为马远竹亭,有「沈周审玩」印。对幅赵松雪书东坡倦看涩勒暗蛮村绝句一首。又一为松闲玩月。又一为梅龛。又一为竹磴。又一为访戴图。又一为雪沽图。一为夏珪风雨归庄。又一为秋山行旅。又一为捕鱼图。又一为烟江钓艇。又一为寒江独钓。一为楼观柳庄。一为苏显祖梅亭。一为李嵩宫苑。又一为龙舟。第三册人物兽畜三十帧:一为吴道子水月观音。一为周昉洛神。一为唐人牧马图。又一为案鹰图。一为陈居中崔氏听琴。一为宋人杂伎郎。又一为担经僧。一为李后主壶中仙客,用金错刀法。一为王齐翰卑田院图。一为李唐运粮图。又一为马市图。一为刘松年买臣荷薪。又一为列子御风。一为马远刘海戏蟾。又一为李铁拐磨剑。又一为竹下弥勒。又一为竹闲持咒。又一为雪岭盘车。一为赵松雪白描老子立像。一为赵仲穆秋林人马。一为陈所翁龙。一为李唐牛。一为刘松年牧牛图。一为唐人猎马图。一为宋人鞭羊图。一为宋人双羊。又一为乳羊。一为易元吉长臂猿。一为钱舜举狮毛犬。又一为犬眠图。第四册花鸟草虫三十帧:一为黄筌栀子画眉。一为宋徽宗墨竹,作妍鲜承露之态,皆渲染而成,不同后之画竹法。题宣和御笔,作瘦金书并玺押。又一为海错图,有「双龙天水」印。一为徐熙风牡丹。一为黄居寀莲房蟹。一为宋人紫禽山果。一为赵昌桃柳鸳鸯。又一为荷花鸂。又一为芙蓉白鹭。又一为梅花水凫。一为滕昌佑螳螂。又一为雏雀。一为邱庆余蓼花蜻蜓。一为宋人鸟啄桐实。一为马贲鹰。一为崔白鹅。一为宋人鹌鹑。一为宋人桃花小禽。一为宋人花篮。一为马远梅月。又一为松鹤。对幅杨妹子题诗云:「仙丹傅顶寿无涯,岂许蜉蝣浪得知。行到水边尤可爱,立居松上更相宜。」妹子,宁宗杨后妹也。用坤卦印。马远画,多其所题。一为马逵玫瑰花。又一为倒挂鸟。一为宋人双竹鸡。一为宋人梅雀。一为宋人败荷脊令。一为宋人饥鹰攫兔。一为赵子固三君图,画梅、水仙、山矾。自题云:「从此三君成不泯,爱才谁得似涪翁。」一为赵松雪盆中腊梅。一为王若水双禽采真。 又小方幅杂画一册,共十六帧。一为宋人伏虎罗汉。又一为达磨渡江。又一为虎。又一为鹿。又一为虾蟆。又一为虾蟆翻身攫游蜂。皆纸上白描,是李伯时一辈笔,洵入神品;一为李唐春山书屋。一为马远平沙落雁。又一为雪溪渔隐,皆极荒寒之趣。一为夏珪月夜捕鱼。一为梁楷人物。一为宋人苜蓿小禽。一宋人榴花山雉。又一为山果睡禽。一为赵千里采莲图。一为元人竹鸡。 明人高幅杂画二册,共四十五帧。一为宣宗马,上题御笔,赐太监王瑾,宣德丙午,用「广运之宝」玺。一为宪宗达磨像,上题「成化御笔达磨真像」,用「成化御制」玺。一为戴文进老子骑牛图。一为王孟端秋林书舍。上题云:「青山?雨晚来晴,林木萧条爽气生。记得当年斋馆夜,一?灯火读书声。公义求写秋林书舍,复征题,遂赋此。王绂。」题诗者三人。「林僻茅斋静,秋清露气寒。闲居读书者,不是要求官。」奕「飞飞木叶乱辞枝,袅袅凉风入袂时。床上诗书勤课子。夜深?下有吾伊。」邵升「一砥斋者,不录。奕姓韩,字公望,吴人。一为夏仲昭竹石。一为刘完庵桃花书屋。桃花大于人面,真士气画也。一为姚公绶水墨牡丹,自题云:「不惜紫丝围步障,免令蜂蝶恼人来。若非新月添花晖,定数仙人掌上杯。周桐村和诗」。一为蒋文藻岳阳楼图,仿梅道人笔法。对幅姚公绶书岳阳楼记。一为王西园水墨草虫,上题云:「秋芳霁雨,王一鹏在晚烟亭濡毫。王,云闲人。董思白极重之。称为吾乡前辈者也」。一为沈石田仿梅道人树石,上题云:「灯火胧胧老眼枯,墨痕浓淡且胡涂。笔端洒落临池雨,顿觉平原草树苏。」。又一为梨花白头,上题云:「此禽头巳白,犹自恋花枝。弄舌春风里,多情时为谁。此老绝去尘俗嗜好,而诗喜作情致语,真可敬爱也」。又一为墨竹,自题:「仿徽庙笔,枝叶如屈铁,老笔纷披可念,石翁竹,世尤稀见。」对幅王雅宜书爱竹诗一首于宋笺上。一为唐六如浴马图。作四马:有浴者;有滚地者;有啮草者;二奚人直追唐人,柳二株,丝丝飘举,可称精绝。一为文衡山山水,上题云:「原树萧?带夕曛,尘踪渺渺一溪分。幽人早晚看花去,应负山中一段云。」后重题云:「尺楮相看二十年,子今腾达我颓然。白头点笔闲情在,莫道聪明不及前。」王雅宜题云:「桑柘闲闲竹屿深,春风蚕月树成阴。黄鹂紫燕鸣相和,此是云山韶濩音。」又一为松壑高闲图。对幅詹东图诗。又一为仿云林山水,上题云:「木落洞庭秋,横塘新水绿。扁舟弄青晖,忽忆人如玉。」又一为古木书屋,上题云:「近来无柰病淹愁,十日废梳头。避风帘幕何曾卷,悠然处古鼎香浮。兴至闲书棐几,困来时覆茶瓯,新凉如水簟纹流,六月类清秋。盍簪坊里人如玉,空相忆,相见无由,最是诗成酒醒。月明徐度南楼。右调风入松,病中有怀王(丛书集成初编本作「玉」字。)君禄之。填此奉寄,时戊子岁六月八日也。越今七年,君归自选曹,检箧得之,持来相示,而予忘之矣。且以旧作小图,俾录于上。而余日益衰老,无复当时情致,书罢为之慨然。嘉靖甲午四月十四日。征明记」。又一为水墨牡丹,上题云:「墨痕别种洛阳花,彷佛春风似魏家。应是主人忘富贵,故将闲淡洗铅华。春雨未晴花事尚,迟拈笔戏写牡丹。并赋小诗」。又一为古木竹石。又一为水墨菊花,上题云:「新寒十月满西楼,断送篱花一雨休。犹有双英供酒盏,不教全负一年秋。今岁菊事颇迟,重以积雨,遂尔落寞,偶过王氏小楼,见缾中一枝,因纪短句。戊寅十月,征明。」二王题诗:「荆榛冒长堤,秋光媚幽石。怀彼漉酒生,怅怅空采摘。」王守「白露团空下,秋花倚石栽。深怜好颜色,不愧后时开。」王宠又一为水墨梅花水仙,上题云:「江梅奕奕自吹香,玉质临风舞袖长。大似孤山贫处士,寒泉配食水仙王。」一为朱一樵山水,仿郭熙笔意。一为周行之墨花果。周讳用,官尚书,谥恭肃。天启中,讳宗建,死于珰者,乃其曾孙。一为王酉室梅花水僊,上题云:「仙卉璚英发,香花玉树新。月明江上望,疑是弄珠人。」。一为陆包山榴花双鸟,上题云:「涂林有嘉实,百宝见累累。彷佛谢庭下,翘然玉满枝。」又一为绢上蓝地花鸟,以粉作礐石殊精。一为陈沱江竹枝水仙,上题云:「风传细细如鸡舌,认作幽篁似水仙。」。一为文文水山水。一为文五峰山水。邵弥题云:「溪声听不住,引出翠微间。晴壑云无?,邻峰见数湾。」一为张元举山水。一为张君度山水,上题云:「矗矗青山见白云,夕阳鸡犬数家村。江空不见渔郎到,落尽桃花自掩门。张宏临文,太史画并书;又文彦可题」。一为莫廷韩山水,水墨清润,林间作一鹤,鹤顶丹色。上题云:「一庭苍润夜氤氲,却爱金笼散鹤群。高馆定知增雅事,月明清噭洒松云。为本卿写后八年,重题之。」一为董思白山水,上题云:「楼倚溪头水,溪环竹外山。扁舟垂钓者,相对白鸥间。」案;此为元贡性之诗;又一为仿大痴山水。一为项子京竹,稍上作远山,题云:「清风扫尽声前偈,明月移来影后身。若欲无心于世用,直须于世也无心。墨林道人写赠,近川于二六时中作道伴。」又一为蕉池积雪图,本张伯雨画,姚公绶临,此又临公绶者。上作跋一篇,纪其事。一为项复初古木竹石;一为项孔彰浮岚暖翠图。对幅陈眉公诗。一为周叔隐仿高房山山水。叔隐,陈眉公称为高士者也。一为丁南羽倚树罗汉。一为陈汝循树石花卉。一为周行秋林渔父,画渔翁醉卧舟中,意致酣适。一为李长蘅木石。一为王觉斯雪山。 又小高幅杂画一册。共十五帧。一为王孟端仿云林竹石,并诗:「绿竹饱霜雪,岁寒无荏容。风至夭然笑,复爱夏阴浓。寒暑不能移,德比柏与松。岂若桃李荣,春花但丰茸。」一为沈石田仿梅道人树石,款云:「石田生,学梅花道人。予见石翁画多矣。未有自署石田者,仅见此耳。」一为文衡山古木寒雅,上题云:「寒原秋高西日落,欲栖未栖鸦漠漠。枯?昏烟脱叶鸣,严城月出霜华薄。霜清夜静月离离,正是惊禽欲定时。会有人占丈人屋,微风莫自袅空枝。嘉靖辛亥,征明作,时年八十二。」字如麻粒,几于不能辨视。一为陆包山柳燕。一为陈白阳白菊。一为钱叔宝山水,王百谷题诗。一为王綦墨花鸟。一为明镳山水,一僧面壁,有沈石田笔意。一为董思白仿巨然笔。一为周叔隐松石。一为万年少美人,上题云:「杜于皇曰:吾每游行时,辄思吾家,江沱子为我图之,余乃图江沱之所以思于皇者也」。一为项孔彰山水。又一为着色松,上题云:「古胥山樵有『松花风卷粉如烟』之句,作图纪之」。一为蓝田叔山水。一为姚叔祥山水。 横幅杂书画一册,共三十五帧。前董思白书「翰墨游戏」四大字。画记之,书不尽记。一为沈石田山水,上题云:「迭郭倚江郛,白云终日生。中有开士宅,冥冥闻磬声。天将限仙凡,可望不可行。甲午六月八日,留丑图与诗于东禅慈济丈室,记此一度所经也。别幅陈蒙题诗云:「浮云起遥岑,隐约双树林。何处闻清梵,前山深复深。棠忽飞来,?龙时一吟。会结白莲社,远携萝径琴。」又一为春雨图。别幅诗云:「弱云狼籍晚晴悭,?在元晖远岫间。尽把芙蓉供水墨,雨声三日酿成闲。山痕雨湿平添翠,花气惊风远递香。堪作老夫诗酒供,且依僧住莫思乡。」又一为水墨鸡冠花。别幅诗云:「灼灼晓庭露,摇摇秋院风。黄鸡来縢立,两映一冠红。」又一为水墨芙蓉,上题云:「不得春风力,开迟自合秋。」又一为水墨兰。一为着色兰,祝枝山题其上云:「湛湛春露,寂寂兰芳。虽馨可挹,伊谁云忘,石翁兰竹,世所稀见。予皆有之矣」。一为陆包山山水,为文寿承作者。对幅王雅宜书绝句四首。一为董思白仿赵集贤水村图。别幅题云:「余为此水村图,乃欲兼高克明、赵集贤笔(丛书集成初编本作「第」,误。)意。高克明雪渔卷,天雄张平仲水部,携至官舍,余与陈仲醇赏叹永日。集贤(丛书集成初编本作「?」,误。)水村图从娄水王闲仲所见之,遂和会两家。若元人所谓合作。壬子十月廿二日。锡山道中识」。又一为仿宋人锺离村田图。别幅题云:「昆山张孝廉,藏宋人锺离村田图古雅有生动之气,访之奇树斋赏阅弥日。归至舟中,已漏下三鼓矣。复乘兴儗其笔意为此,壬子又十一月廿有七日也」。一为吴宣远山水。一为王觉斯仿云木山水,上题云:「倪元镇以焦墨仿荆、关笔,真逸格中第一人也。一为程孟阳采莲图。一为魏子一小禽。又一为蟹。子一,忠孝人,绘事亦妙乃尔。遂为六法家增重。一为邹臣虎山水。一为项孔彰竹石。一为汪家珍范蠡载西施图。又一为清閟阁图。 唐元明方幅杂画一册,共十九帧。一为唐戴嵩牛。一为唐王维溪山垂钓图。一为元宋?古木石竹,以其皆纸本,故附冠于前。一为吴小仙奕图。又一为观画图。一为沈石田山水,上题云:「行到水穷处,坐云起时。只堪翻作画,不敢更言诗。」对幅徐天池题。一为蒲石,无款。一为王酉室着色牡丹。又一为海棠。一为董思白画石。又为山水二帧。对幅皆有题极精。一(美术丛书本脱「一」字。)为僧真观卧牛图;又一为卧僧图,陈眉公皆有题。一为吴起明柳枝,题云:「线弱莺难上,烟?乌懒藏。茫然无绪处,独卧一天凉。」周裕度诗云:「无情有恨?江头,月笑烟啼不自由。若使汉宫曾此见,直教张绪不风流。带些幽怨守章台,惨月愁眉锁不开。丙夜芙蓉秋露落,伴君惆怅影徘徊。」一为莫云卿山水。一为赵文度山水。一为僧渐江水亭;又一为岑山渡。 元僧智清血书法华经七卷。案行愿品云:「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故。故不惜身命,此释子血书经典之所为作也。今阅此经皆隐隐成碧色,吁可畏哉!可畏哉!然在昔人以性命肌肤而成,流传至今,直视为玩赏奇物而已。又可叹也!」跋者四人。「出定宏开佛慧门,八年宣演漫殷懃。沥干十指书成了,香散昙花百世春。本寺清上人书经求偈,漫塞其请云。大德辛丑,重阳后五日。」南竺,演福名,二字草书不辨。「人子之心见于文,心本?不可思议。上人至此还解见月忘指,则双亲何报云乎哉!大德辛丑秋,为南竺清上人书。」明庆嗣良「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况复书之耶,南竺清上人发精进心,沥十指血,舍所难舍,以六万余言。点点画画,一一书过,毫厘不差。方其心濡神染,一性圆澄,字笔俱忘,可谓真法供养矣。善哉!善哉!大德五年辛丑十月十五日。」金应桂「佛于天竺山中,灵山会上,宣说此经。青莲花香。白莲花香。红莲花香,已是苦心苦口。为一切众生,切切血脉处,句字里见彻了也。清上人,又从而加诸色,可谓金色金光,光明灿烂,此乃心花发明,照十方剎,书写受持读诵,是人获福无量矣。」径山净伏以上金荪壁书,仿率更体,清劲有法,诸师书皆奇妙。而虎岩伏禅师,笔法尤奇,真法宝也。 宋雕细字法华经七卷。缩为十五叶零数行,元四十七人跋。其中儒者四人,为虞伯生、王叔明、陈彦明、章以高。余皆一时诸山大善知识,予获此至宝,秘诸箧笥有年。今冉冉老矣。云影烟光,瞥眼便过,此物能长为吾有耶。用是录三十六人诗偈赞跋诸作于左,以见其?庶,使此经如常在几案间,一开卷而可观云,其余尚有释师说,寿宁、若舟、志广、克立、普滋、清欲、德普、义元、泉澄、儒者、章升十一人之作,不备录。余在武林得此经,今五载,曾妄赞叙之六万余言,备于十数叶中,书难、刻难、印难,可谓之三绝矣。虽然观者尢难,自非眼如月,舌如转丸,心如止水,乌能知其三昧。常于日用间,置之净几,心香一缕,法轮自旋,彼经之旨,不在书而在我矣。友人章君实笃信好道,见此生大欢喜,因即遗之,苟不退惰,他日必同至佛位上矣。因重为赞曰:「佛语无浅深,如大海中水。滴滴皆咸味,不以清浊故。其味有差别,人自不知味,因与佛见违。人若悟佛意,此心即佛心。人不悟佛意,诵经亦妄想。众生日用中,事事总实际。一念稍背驰,万劫受生死。伟哉大雄尊,发此真空理,以救昏迷者,同归毘卢境。我今观此经,犹持五色笔,彩画太虚空,总竭一生力。终亦不可状,何况作绮语,欲赞佛功德。」陈昱入无量义处时,巳全示众生自心之妙,百万之众,不能领悟,而以放光为疑,至有莲花之喻,使明见其妙,然黄叶非金也。后世纸墨相传,以为流通。还知多宝能仁氏为一佛,初终后善为一时乎,彦明必能为君实预发此义云。」天平山净标「如来以一乘法,令众生入佛智慧。非宿本大善,畴能信而解,行而证之哉。吴郡陈君彦明,通儒也。得细书刊本。受持既久,以遗其友章君寔,字如缀粟,而宽闲有余,雕刻之工,又过之也。昔蒲且以纤缴下双鸽,詹何独茧丝轮得盈车之鱼,用心专、动手均也。岂惟书与刻哉。使章君于此经能捐虑一志,进退不止,则宝珠元系于衣,非从他得矣。」百华洲妙玄萨达摩奔茶利迦译云:「妙法白莲华六万九千字有奇,其言虽大而非夸,东传于今岁月久。读者诵者如稻麻,将来咸得受记,岂止获福如洹沙。何人细书绣诸梓,点点画画开晴葩,自惭老眼看不彻,抚卷叹息空搔爬。颖川先(美术丛书本作「光」字,误。)生护似宝,受持供养藏于家。一朝转施与章子,不作住相诚可嘉。?求诸山述赞语,我亦随喜称兰奢。先生欣然出门去,恰如高坐羬轩车。」天泉余泽一麻四字巧施工,七轴收归数叶中。妙处九旬谈不了,髻珠光吐日轮红。」苾?善遇「开口说莲华,无色亦无相。须知瞿昙身,只在莲华上。」」虞集世尊在法华会上,开口便道。我法妙难思。止止不须说,鹙子请之至再。不得巳,翻性海之波澜,揭义天之日月,副彼四众,皆得开示悟入。彦明先生,夙承记●,笃信佛乘得此经剩如获至宝,?需(美术丛书本作「请」字。)诸善知识偈语赞扬,虽然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若执纸上语,则为剩法矣。」承天普明佛说妙莲经,纯圆指一乘,细书虽可尚,深悟始相应。章子休轻视,台宗亦大弘。焚香披阅罢,端的若亲承。」阳山自厚「瞿昙氏悯学者机器之为有殊,设羊鹿牛三车之喻,将诱之而趋乎大乘,斯妙法莲花经之所由始也。书写受持,而获福田利益者,奚有纪极,本为蝇头细书,尢剧工妙。然读者当原夫邈流沙万里之外,致之为难,获与闻正法为尢难,毋徒赏其字画云。」白马山廷俊「九旬谈不尽,七轴自何来。珍重流通者,焚香一展开。」奇泽「法华一经乃佛开显权实之门,虽设三车之喻,而等赐大车,所以为一乘法也。此经字画微细,足以知笃信之心,然受持者,又当求佛意于心,不可泥其?也。」传教「法华之为经也,使群灵复佛知见而巳。西圣既自觉矣。悯诸有生尚未之觉,将欲觉之,会于佛慧。于是乎说之,彦明贡元得细书刊本,复授于章子,亦自觉觉他之道欤。」曹溪友兰「诸花皆谢而后果,惟莲则花果同出,此经权实之旨也。妙法之正轨,实相之真体,于中备焉。行蛾之小,引发之细,用心楮墨之闲,非笃信安能若是。方外交陈君彦明,尝与予究天台之趣,得此经,既自序而赞之,又俾书于尾,姑略陈其万一云。」阳山斯蕴「吴郡陈彦明氏,得细书法华经刻本仅十五纸,而具七轴之文,精妙可知,既自叙赞以施其友章君实。又以示了然,命为颂曰:时机未融,假立权实,教化斯张,强垂本?,机融化周,会圆归极,示此佛乘,非三非一,南西北东,四海一汇,此妙法华,诸经之最。惟佛于法,得深自在,佛如良农,我若种谷,耨植芸薅,令我成熟,父母念子,慈止一世,佛念众生,历劫弗朁。我不见佛,而见此经,如从释尊,目睹耳聆,谁以刀笔,助实相义,书巧刻精,发引行蛾。陈氏得之,以归章氏,如是人等,定人佛慧,过后末世生,莲华中恒作佛事,永永流通。」清江了然「莲华生淤泥泥,浊不能染。华开实●●,华落实茧茧。昔在大雄氏,高居灵山巘。明章具大中,取此以为俔。纤纤贝多叶,梵夹富而衍。迨经象胥手,文约义逾显。西书五千卷,兹维群经选。大书世则有,细字见盖鲜。微茫剧毫发,熟视乃能辨。陈子欣得之,耽玩若坟典,发挥溢千言,共叹质仍辩。章君好事者,求道何黾勉。授之竟不辞,捧读色有洒。真原本无取,文字亦可遣。作诗题左方,庶用奖为善。」永定妙声「笔底工夫妙入神,离娄明目视难亲。毫端本自周沙界,经卷由来在一尘。大事因缘夸好口,是真精进属当仁。自从君实收藏后,优?花开几度春。」白莲大佑。「此心清净无纤瑕,有若出水之莲华。如来说法以为喻,群生开悟如河沙。此心微细不可见,绝非离过超方便。秋毫吞却太华峰,大地山河掌中现。妙心妙法体本同,白牛行步疾如风。法王大宝自然至,墙壁瓦砾谈真空。贝多侧布四十里,须知只在微尘里。卷舒自在一即多,六万余言十五纸。章君得此本有年,诸方赞述皆诚言。了知诸法本来妙,实相无相非言宣。我今赞佛功德海,强把虚空画五彩。是名真法供如来,一会灵山俨然在。」大佑又题「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时节若至,其理自彰。颖川彦明,得细字妙莲花经,受持五载,而授河闲君实,君实信受奉行。同识佛之性义,同契佛之妙理。得非时节因缘耶,观者无忽。」南禅本复「吴郡章君实氏,得细字法华仅十有五纸,而一部俱全。夫自圣教东流,卷帙之简要者,无出此本之奇也。君实宝之有年矣,诸名德赞之亦伙矣。然于刍荛之言,尚有所不弃,岂非经云,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夫第一义,予固不能以方便助显,然随意赞叹,恶乎辞。颂曰:「谁梨六万有余言,止跨溪藤十五翻。广狭浅深无闲异,等闲得水在高原。胜莲花喻妙难同,权实兼该体互融。最是小能含大处,藕丝颠倒缚虚空。」狮林师训「余别君实二十余年,一日相见,首持细书莲华经,俾余观之,余惟衣领宝珠,元自不失。君实若能举,以便见照天、照地,随方各现,傥或未堪拈出,切莫被他瞒过。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香光居士王蒙焚香书偈曰:『细书六万字如麻,一画中藏妙法华,火院化城俱勘破,如今穷子巳归家。』稽首大牟尼,善谈实相理。芬陀华最馨,醍醐味独美。梵筴贝多叶,侧布四十里。秦人如略故,述作惟此耳。何人为细书,刻画裁数纸,微茫如点蝇。整密似行蚁,文文结妙名,句句契微旨。离相本无言,于经亦何似(美术丛书本作「侣」字。)。高原发深浚,朽宅通大轨。安车谢炎邱,富藏饱寒士。君实好受持,圆珠系衣里。称赞渺虚空,一切法如是。」希远佛以一音广长舌,尘说剎说、炽然说,大事因缘廓太空,谁能向上无分别。不在六根上,不在经卷上,不离经卷上,不在言语上,不离言语上,脱体承当,岂离常处,顿超三界,彻悟一乘。如或未达上根,不免精进读诵,念欲修进诵持,字义须凭印施。小字芥纳须弥,大字毫吞巨海,思诚信士,流通戒定,慧香长蔼,广为法界。有情六根,雪净冰清,一念万年玉沼。莲华七朵敷荣。惟此一事,是实无二,无三非一,豁然了证,三周七喻,因缘俱毕。百年诸佛,同心大乘,不论古今,搅长河为酥酪,变大地作黄金。」灵隐处林「教中谓深固幽远,无人能到。增上慢人,岂达其妙,解其义兮。揭性海之渊源,从其缘兮,廓诸天之秘奥,喻莲华而不离淤泥,处众生而断烦恼。君实居士,佛眼通,善入细字施神功,一毫摄入一里,一微尘内俱含融,红藕花头头合辙,白牛车步步相逢。誓与斯经长不泯,永昭佛日扬真风。」海云善来「大哉大圣大皇觉,为此因缘降灵岳。一乘九部顺群迷,七喻三周启来学。何人染笔天资恶,数纸全文尽镌邈。梵筴曾经白马驰,华言幻出苍蝇脚。中吴广文陈彦明,五载珍藏护如璞。心持意解授章君,载赋雄才总超卓。章君潜泳造亦深,转达诸方求一诺。六万余言犹未详,重为画蛇添肐膊。二子解却衣中珠,剩语闲言付高阁。此经此卷实希奇,籍籍真风撼寥廓。」天目嗣延「古者法王能仁氏,入定飞空动天地。白毫光瑞骇群机,三变土田等游戏。结集书上贝多罗,布一由旬何其多。象胥好略为七帙,读者诵者如洹河。如来说法本无说,众生闻亦闻无闻。语言文字悉空寂,了无名相能区分。良哉细书真罕有,君实诚心敬信受。惟愿斯经住世闲,历尘沙劫而不朽。」祗陀福源「广长舌相逼河沙,莫执陈言纸上夸。会得炽然尘剎说,分明一字一莲花。六万余言显妙宗,诸师弘辩鼓雷风。直饶倒握须弥笔,写?虚空赞莫穷。」灵隐来复「此经甚深奥,少有能信者。而况能受持,洞达佛知见。浊世法末时,群生竞名利。谁能持此经,扣问诸知识。我夙承愿力,获?此经典。字细入毫芒,义炳如星日。书难刊复难,印工倍精妙。善友陈彦明,故号为三绝。赞序及称扬,功德不思议。章君信弥笃,宿植于善本。伟哉妙莲华,纤尘莫能污。众生清净心,超出于此者。汨没火宅中,不知求出要,佛以方便力,譬喻巧言说。三车亦权设,一乘非本有。为拯群迷故,说种种妙法。普愿诸有情,平等离言义。了达诸相空,同入佛智海。」前西岩志道异邦本国固非远,宝所化城元不赊。若向个中亲荐得,藕丝牵动白牛车。」智胜「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惟有诸佛乃能知之。章君实云何奉持,陈彦明云何传授,若向这里坐断释迦舌头,更说甚么细书精镂咄。」本中「汲井漱寒齿,晨宣微妙言。元机互融摄,本?宁异门。方诸含万象,表里洞元元。化城甫云宿,贫里遂忘冤。雨华更新好,海岳走幢幡。天人俨云绕,稽首法中尊。嗟予晚闻道,妄意泝真源。流形自无始,结习苦迷昏。?晖灿细字,初若万蚁屯。灵文两精艺,美贾鄙玙璠。名相安可滞,缅怀枝叶繁。虚空恒讲说,久默坐来温。君实征士,手持是经,见予合掌欣戴,叹言希有,因获披诵一过。故缀斯语于左方,奉归征士云。」海云嗣益「如来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好肉剜疮。诸尊宿各说颂言,艾瘢着灸。彦明以此传授,君实以此受持,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三段不同收。归上科且道,如何是此经。新来数行鴈,写出海门秋。」道闲「我有一机非数量,含里十虚包万象。纯圆独妙露堂堂,不许撮縻谁纵放。假名唤作难思议,抹过那边成特地。个里无端着意时,贬得眼来千里外。鹫峰老人怜不巳,太空敲出黄金髓。祗把须弥缚藕丝,干坤万里清?起。最苦此心何太切,揭无文印拦腮搭。多少昂昂美丈夫,受屈至今无处雪。岂谓真丹有真器,时丁五浊风云际。一丸入口万病瘳,焦咽忽灌醍醐味,君既遇之非小益,宿善资熏在今昔。正宜勤勇奋真诚,莫把年华暗抛掷。一窍通元如未悉,曲直横斜须辨的。果能一摵摵碎轮王顶上珠,始信经王不外吾,字字分明黑如漆。」龙峰?净「佛身无有量,须弥大千界。能示有量身,现诸微细事。为大因缘故,广开方便门。演说大乘经,名无量妙义。开示与悟入,难信复难解,善哉!真佛子,乘本大愿力,摄入一毫端。作微妙三昧,譬若太末虫,依于一切处,一切世闲眼,察之难可见。又若邻虚尘,普含一切剎,一切尘亦然,非世超诸数。章氏得此经,如获衣中宝。若读若供养,念念无懈怠。证入一乘道,疾得成菩提。饶益诸众生,具足普贤行。」五峰普慈「眉闲豪相并名字,七喻三周总一同。微细岂惟书写妙,端庄还羡刻雕工。因缘不在诸经后,文字都归数纸中。老眼昏花难展读,祖翁契券付群蒙。」天目自明「此众无枝叶,唯有诸贞实。世尊于此,本怀畅矣。纯圆独妙,猗欤盛哉。其流通之广,自王宫国都。下及闾巷田里,无贵贱贤不肖。宗奉尊敬罔闲焉。读诵书写,各随其受持之量,其为获佛利益等耳。细书善刻精妙入神,兹未易论。」天宁万金「传曰,此之法门,于净不着,于染不污。名妙莲华,世尊出现于世,为此也,众生佛之知见,即此也。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指此也。净名曰,工巧诸伎艺,皆现行此事。今观此本,字至细,而点画分明,刻至微,而刀笔无舛,心法之閟显于是矣。陈子以授章子,章子又以示诸友朋,诸知识而赞?之。岂非以方便智,助显斯经之旨,俾闻者见者,有所证入也欤。」虎邱至仁「书写经卷,五种法师之一也。然五种之功,书写为最。今观此经,字虽极微,而体画精到。犹蚁旋蠕动,无容寓目,诚奇制也。夫佛法是一,而教分麤妙,前三为麤,后一为妙。至法华开显,则会三麤而归一妙。斯经大旨,无越于此。今书经者,岂以教有麤妙,字分巨细。故融巨以入细,用表会麤而归妙者乎。君实居士精进受持,其必能辨之。」梦观守仁宋刻文选半部,纸字精好,为北宋物无疑。此书见陈眉公妮古录。有祝枝山、杨南峰跋,亦失之。今惟存「唐寅观」、「丁巳冬,徐祯卿披玩」,二人题识。 宋藏经一卷阿毗达摩法蕴足论。后书熙宁元年,海盐金粟山广惠禅院大藏,吴鼎书。下注云:「一十五纸,每幅背有金粟山藏经纸印。此?紙作蠟色,縝密光滑,面背如一,背幅可揭作書畫。白色者作画尝见赵吴兴书此纸,明人尢多用之。又装卷轴,用为素幅,及裁割作题签,将来此纸亦渐尽矣。」 唐绣大士像。妙相天然,其布色施采,用线凡三四层迭起。洵神针也,签标曰「神针大士」。 宋绣摩利支天喜菩萨一尊,为四首十二臂,盖仿陆探微画本为之。宋秘府物也。身挂人头念珠,每颗面貌殊别,其他种种神怪,不能殚述。 宋刻丝大士。古色陆离,极庄严之妙相。 宋刻丝榴花双鸟。花叶浓淡,俨若渲染而成。树皮细皴,羽毛飞动,真奇制也。面背如一,惟用沈氏印,以为识别,背则印文反也。 宋锦寿帕一方,中织成诗一首曰:「一幅鲛绡五彩鲜,云孙织就不知年。霞明秋水天然丽,露浥春花分外妍。曾裹灵丹藏绮袖,每持寿酒献华筵。殷勤更致长生祝,乞与蓬莱顶上仙。行狎(美术丛书本作「押」字。)书,如钱大,圆劲有法。 赵松雪镌石印一枚,文曰:「熟读离骚」。象纽旁刻子昂二字。黄润如玉如牙,不辨其为石矣。 (附记杂物) 端溪石出于唐,柳公权云:「端州有溪曰端溪,其硯有赤、白、黃色,點者謂之?鵒眼,歙龍尾,石出于南唐。」谱云:「卵石为之大者,不过四五寸,就其材也。」此石在北宋时巳极贵。洮河石出于宋。在陕西临洮府。谱云:「出大河深水中,取之尢难,予见。」好事者作砚谱,多博搜群石,以相矜尚。然无过此三种石,足尽砚之能事矣,何必他哉。予前后收藏共十有三砚,售去其一。今存十有二。凡端八、歙三、洮河一。端石:其一为宣和砚,高六寸五分,阔四寸五分,厚寸半平底纯素。惟池沼作海涛,上双龙环曲抱之。背镌篆文,「宣和之宝」四字。予藏诸砚,当以此为第一。作诗一首附后;其一斧砚,高七寸,下阔六寸,琢法纯净,棱角砺,亦宋官物也;其一四边海水,池中一龟,体势生动,墨光焕发,砚之奇妙无过于此,殆为唐物。米元章砚史云:「其四边刊花,中为鱼、为龟者,皆下岩奇品也。正合元章之说,相传下岩石r1美术丛书本脱「石」字。R,北宋时亦竭。其为唐物无疑。其一大风字砚,比斧砚高大,形制亦相类,而淳朴过之,亦似唐物。其一页砚,干则苍灰色,湿则青紫。絢然一眼,翠綠中加黃暉一道,儼然?鵒眼也。其一圆砚,荷叶池。琢法古雅,色淡紫,亦极品也。其一荷叶砚,长四寸半、上狭下阔,四边作莲叶舒卷之形,底作菰根,一道为足,制作极精。其一极小者,高三寸、阔寸七分,心微,潴墨渖可作竟日用,歙石。其一长四寸,阔三寸,平底墨光射人,周遭破烂,竟无完肤,益觉奇古完好者,反不及焉。此砚与端石、龟池砚,奇古略同,允为双宝。其一高四寸、阔寸六分,细罗绞刷丝,旧名南唐修砚。以其形狭而长也。昔蔡君谟题程沙随歙砚云:「玉质纯苍理致精,锋铓都尽墨无声。」似为此二砚说也。其一极小,长二寸、阔寸半,池作三圆,甚精,洮河石砚,淡绿色,黯黯中如秋水,锋铓锐利,亦四边刊花池中,一鼍背镌,八分书「洮河之珍」四字。昔蔡君谟曰:「端石莹润,惟有铓者,尤发墨。歙石多铓,惟腻理者特佳。」盖物之奇者,必异其类也。验之予所藏端、歙诸砚,良然。顾予何人,罗兹种种,皆为绝品。贪多务得若此,既自愧且自笑也。今齿发巳衰,日事着述,惟与小者相周旋,以取轻利,及便于启闭其匣耳。李竹懒谓此种为嬖砚是也。昔梦未忘结习,犹在暇时,闲出群砚相与庄对,咨嗟叹赏而巳。 宣和宝砚歌紫潭千尺深,泉落如飞雪。百夫挽绠下,篝火出渊穴。此物由来帝座傍,枫宸翰墨染龙香。昔日良材取非易,天府第一逾琳琅。汉庭玉研不可见,右军风字徒追羡。故瓦浪名铜雀台,遗砖侈说未央殿。唐代澄泥不任磨,那知良璞生斧柯。鳳咮?睛積垂露,金聲玉質含蒼波。当时妙选良工琢,绝去琱镂崇古璞。双龙蜿蜒守天潢,海涛屈注银河落。道君艺事绝代工,万机之暇绘草虫。宫娃衬手星初润,御笔濡毫雾乍融。移时缩身入五国,天上奇珍散南北。不知此砚落何方,墨花黭黮无颜色。毳帐穹庐久苦羁,旧时贬宝岂堪思。吁嗟人事有荣瘁,此砚岿然无恙时,迁流更阅几何主,马肝蝇翼光逾古。转入商山吴氏家,购之不啻南金估。袭藏再世乱离遭,珠玉千囊尽弃抛。独携此砚系衣底,经旬走向空山逃。咄哉吴侯子云谁能尔,宝过头目与脑髓。若非呵护等鬼神,兵戈所过瓦砾耳。嗣君练如手持归予斋,为言得所不沈埋。予藏七砚亦殊绝,终让此石无与侪。朝朝元云出瑶岛,夜夜苍龙舞天藻。今为好古堂中珍,昔属宣和殿上宝,茅衡光怪起氤氲,愿托坚贞砥砺勤。他山可攻匪玩物,千秋万岁寿斯文。田艺衡留青日札载严分宜钞没单,有此砚,以遭玷辱,故诗不及之。 英石高三尺五寸、下阔二尺,形瘦细,而致蹁跹,名之曰「舞袖」,横置则蜿蜒叉枒。又名卧龙,予竖之斋前,以当舞袖可也。 黄石一座。高一尺,阔二尺。遍体玲珑,峰峦秀美,东坡所谓「仇池石」者,殆此类欤。 灵壁小研山。状如鸡耳,目悉具,不独身也。名曰「天鸡研山」。 英石小研山。高八分,厚五分,长四寸,石青色,下白色一条,周遭承之细,峰簇簇,如缥缈白波中。名曰「长江万里不诬」云:「予尝置几案间,觉江山清思,顿发胸襟也。」 小研山。皆掌握中物。一黄色,明如蜜腊。一红色,名小赤壁。一五色具名,曰补天石。 将乐石一小座。李竹懒紫桃轩杂缀曰:「五年前见鬻古者冯生肆,有礐石大如拳,明透闪烁,象一匊珠,盖绝品也。今闻归歙友程季白,季白有王右丞雪溪图,又兼取此,可无三伏矣。季白吾乡人,富收藏,传闻特为此石构一轩,贮之。董思白为题曰:乐雪斋又以此石,绘于小影作供,其宝爱如此,后在京师官中翰,为权贵邀取,卒不与,贾祸以死。」今此石落予手,予尝置之斋阁间,无知为尢物者。岂数十年中,人之好尚,迥不相及,固如是邪。而予亦正藉此,以免怀璧之罪,幸矣!幸矣! 大理小石屏二。其一高八寸,阔尺二寸,缘山质白如羊脂玉,余题曰:「淡冶如笑,取郭熙言春山也。」其一高六寸、阔五寸,远山陂陀,共有四层山,如点黛,分浓淡为近远,下陂树汀竹径路,断岸一一如米家法。真几案间奇玩也。余题曰「南宫笔意」。 宋琴二。一名风雷。一无名。沼内刻「朽庵沈启仁制」。 宋剔方香合一。上雕渊明爱菊,红地黑花,工细可爱。元张成剔者三:一为「太白观瀑」,底漆书「平谷」二字;一为「右军观鹅」;一为「照水梅底」,用针画「张成造」三字,明永乐所制法之。 宋黑漆小香合。方寸许,初视之以为光素也。其盖微凹处,就明处观,觉隐隐有痕,乃重加黑漆,书乐志论一篇。虽年少妙睛,亦仅辨数字而巳,瞥眼又无矣,亦奇物也。 宋宣和竹帘。包首一连极细密,用以包裹书画卷,古书有卷帙,此即帙之遗制欤。 登心堂纸三张。高一尺二寸、阔一尺。昔宋初欧阳永叔、刘贡父、梅圣俞、苏子瞻皆有诗?此纸。其幅颇狭,故梅诗云:「幅狭不堪作诏命」是也。永叔和原父诗云:「君家虽有澄心纸,有敢下笔知谁哉。」子瞻诗云:「古纸无多更分我。」在当时诸公珍惜如此,其为宝重可知矣。贡父诗云:「后人闻名宁复得,就令得之当不识。」然则当时即识者,亦鲜矣。 罗小华墨一挺,其阳刻「通天香墨」,其阴刻「新安小华山人为东楼主人制」。东楼,严世蕃号也。予谓此墨,当与许敬宗砚縢,东坡犹求此砚,予安得不畜此墨哉。游宦纪闻云:「诸香,龙涎最贵,广州市直每两不下百千,次等亦五六十千。」检予箧笥所藏。有五六镮,可谓富有矣。予别有龙涎香说。 好古堂书画记卷下 续收书画奇物记(丁亥秋以后) 宋端石璞砚长六寸,阔四寸,厚一寸,平底方直,未琢池沼。苏东坡铭并引曰:「吾宗养直,少而好直。」东坡居士赠以璞砚且铭之曰:「我友三益,取溪之石。寒松为煤,孤竹为笔。蓬麻效纸,仰泉致滴,斩几信钩,以全吾直。」文集载此铭,其引与之小异,曰:「苏坚伯固之子庠,字养直,妙龄而有异才。赠以端砚,且铭之曰云云。」案铭砚赠人,止宜如石所言,不应称其名,且及其父名。若集传世,自宜详其父子之名,使人知之,彼此互异,其为真迹,益可无疑。养直,号后湖居士,文章品望,有名当时,既为(美术丛书本脱「既为」二字。)其砚石,淡青紫如马肝,细润如玉。叩之无声,磨墨亦无声。有?鵒眼二,真下巖奇品,可謂三絕世之寶硯也。予旧所藏十一砚,岂后来居上,例宜尔耶。世之墨刻致佳者,以真迹入石,今此砚铭,乃公亲书于石,故与墨迹等。予搨有数十本,以待贻好事者云。 沈石田山水一轴。上题诗云:「坞里人家住最深,板桥兀兀过?林。若非有此可通世,尽是要寻无处寻。」诗极生峭,盖隐喻桃源也。 沈石田仿宋元名家山水十六帧,文衡山前题「石翁仿古」四隶字,后跋云:「右图计十六纸,为翁倩史君德征作也。为李营邱、为刘松年、为李唐、为范宽、为董源、为赵千里、为米元章、为邱、为年、为马和之、为巨然、为赵松雪、为黄大痴、为高房山、为倪云林、为陈仲美、为吴仲圭、为王叔明。种各一家,家各优孟,自非集大成者,畴能至此。若予小子虽欲学步一家,效颦一种,乌能得其彷佛哉。展玩再三,不觉叹服。又陆子传一跋。 唐六如高士观书图。画高人搨地观书,神采如生。极解衣磅砖,犹夷自得之致。上题云:「束书杯茶,氍毹就地,吾事办矣。不忆世闲,有黄尘污衣,朱门臭酒也。」伯虎傲睨一世,于此可以想见。 僧善权山水一轴。笔仿大痴,而高简又有云林之致。上题诗云:「小笔云山入渺茫,纸肤莹净墨痕香。老夫不是丹青手,遮莫人嫌浅淡妆。」字法眉山亦精。曾见史明古题僧画诗云:「倪迂死后犹存画,权衲图来更有诗,头白老南重题品,董元曾是巨然师。」以上有沈石田题跋也。盖以石田善权比董巨云。 宋燕肃寒林暮景图。小纸轴,画高人曳杖归庄。稚子候门,枯木千章,寒鸦万点,半入烟际,深得冬日晚景之妙。用笔圆秀,繁而不乱,后人迥不能及。 项易庵墨菊。上题云:「秋光何洁尚迟霜,新酒煨成百草香。意在临池犹未饮,黄花先我醉重阳。」 又古木竹石画。古柯蜿蜒有妙趣。上题云:「寒聚鸦为叶,春飘雪作花。」 又?林远岫。画散木参差,六株作雨后态,上题云:「?林秋雨后,远岫晚晴时。俗尘不到处,惟有笔端知。」可相其胸次也。 文衡山乔柯筠石。上题云:「直夫过访,遇雨写赠。南风其柰软尘何,好雨还随好客过。更有幽清淹晚坐,新凉斜日在乔柯。」 沈石田春晓云山。小轴。绝类高房山,上题云:「春晓云山,烟树垂帘,尚拥清酣,门外不知,何似惠崇小景江南。」 唐端石大贡砚。高六寸,阔三寸五分,石质同是一种,细而有铓,故为尢物。古气烂熳,神采陆离。?鵒眼二:一在面,一在背。在面者为墨气旁渍,其色沈古,隐隐见之。予为铭曰:「有唐迄今千余年,谁作此砚今犹传。一足跛兮体自正,面微裂兮墨堪研。至哉不磷德之全。」 绛帖不全本八册。考王弇州四部续稿跋陈季迪不全本绛帖云:「诸帖自淳化之外,昔人评其骨法清劲,足正王着肉胜之失,独于南朝唐季帝王后,续以宋太宗差为蛇足耳。潘师正手自摹刻,所谓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者。后有旭、素、真卿帖,则皆高节度汝砺增入。国初入晋府,石本零落,非复旧观矣。此卷不能四之一,然纸墨精致,神采烂然,当是宋搨之极佳者。吉光片羽,飨尚千金,季迪其宝藏之。」又汪南溟太函集跋云:「元美评?诸名家,率禀于博闻广见。其跋季迪绛帖不亦犁然辨哉。季迪再世好古,而绛帖以宋搨神品归之,其所作书,得之心而应之手,此焉多助。」今此帖,即陈季迪所藏者,后归吾乡吴德聚,转归其族孙聿声,聿声没,越中顾又尹得之。王云:「旭、素、真卿及唐季帝王、宋太宗者,今皆有焉。」其云:「不能四之一」亦相合。汪云:「以宋搨神品归之。」今签题署宋搨神品者是也。其即季迪所藏,无疑。第王、汪之跋,为人遗去耳。予昔年曾至又尹斋,摩挲爱玩,不忍释手。今又尹没,予得之。不胜今昔之感云,且屈指百余年,此帖凡五易其主,又可叹也。 董思白楚山清晓图卷。长一丈,末题云:「云山不始于米元章,盖自唐时王洽泼墨,便巳有其意。董北苑好作烟景,烟云变灭,即米画也。余于米芾潇湘白云图悟三昧墨戏,故以写楚山。丁酉子月。」 陈道复花卉一册。二十八帧。内张季琰题海棠诗云:「轻盈着雨难禁态,缥缈萦烟欲断肠。绝似太真初睡起,微输合德自生香。」殊有致,季琰名其惿,张东海之孙,字亦仿乃祖。 沈石田松际水亭图。用笔松秀,有款无诗,蚤年笔也。 姚公绶倡和诗一卷。公绶饮表弟许廷瑞家,首倡七言律一首,伍常、周鼎、吕各和之。姚草书大字,结构殊古雅。 董思白仿大痴。一轴。题云:「黄子久有良常馆,图为张贞居(丛书集成初编本作「吾」字。)作者。」诗云:「邈矣卢鸿乙,奇哉鲁仲连,请看高隐者,若个是顽僊。」此图在余家因仿之。以黄诗故录焉。 陆包山牡丹。折枝,根叶作绿色,花以墨圈露纸,地为白色。吴人画花卉,每用此狡狯,殆得素以为绚之意。上题诗云:「东风拂面花饶笑,浥浥轻韶沁玉肌。绰态玲珑那得似,水晶宫里月明时。」 董思白。秋山红树。一小轴,上署「甲子」,乃七十岁时作、大抵思翁蚤年、暮年多作着色画。暮年者浑脱古淡,尤可爱玩。 好古堂书画续记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