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言第十二


  發言必驗,有若符契。故曰:符言。

  安徐正靜,其被節無不肉。

  被,及也。肉,肥也。謂饒裕也。言人若居位能安徐正靜,則所及人節度,無不饒裕。

  善與而不靜,虛心平意,以待傾損。

  言人君善與事結,而不安靜者,但虛心平意以待之,傾損之期必至矣。

  有主位。

  主於位者,安徐正靜而已。

  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

  目明則視無不見,耳聰則聽無不聞,心智則思無不通。是三者無擁,則何措而非當也。

  以天下之目視者,則無不見;以天下之耳聽者,則無不聞;以天下之心慮者,則無不知。

  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蓋用此道也。

  輻湊並進,則明不可塞。

  夫聖人不自用其聰明思慮,而任之天下,故明者為之視,聰者為之聽,智者為之謀。若雲從龍,風從虎,霈然而莫之禦,輻湊並進,不亦宜乎!若日月照臨,其可塞哉!故曰:明不可塞也。

  有主明。

  主於明者,以天下之目視也。

  德之術,曰:勿堅而拒之。

  崇德之術,在於恢弘博納。山不讓塵,故能成其高;海不辭流,故能成其深;聖人不拒眾,故能成其大。故曰:勿堅而拒之也。

  許之則防守,拒之則閉塞。

  言許而容之,眾必歸而防守;拒而逆之,眾必違而閉塞。歸而防守,則危可安;違而閉塞,則通更壅。夫崇德者,安可以不弘納哉!

  高山仰之可極,深淵度之可測。神明之位術正靜,其莫之極歟!

  高莫過山猶可極,深莫過淵猶可測,若乃神明之位,德術正靜,迎之不見其前,隨之不見其後,其可測量乎哉。

  有主德。

  主於德者,在於含弘而勿距也。

  用賞貴信,用刑貴正。

  賞信則立功之士,致命捐生;刑正則受戮之人,沒齒無怨也。

  賞賜貴信,必驗耳目之所見聞;其所不見聞者,莫不闇化矣。

  言施恩行賞,耳目所見聞,則能驗察不謬,動必當功,如此則信在言前,雖不見聞者,莫不闇化也。

  誠,暢於天下神明,而況姦者干君。

  言每賞從信,則至誠暢於天下。神明保之,如赤子天祿,不傾如泰山,又況不逞之徒,欲奮其姦謀,干於君位者哉!此猶腐肉之齒,利劍鋒接,必無事矣。

  有主賞。

  主於賞者,貴於信也。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

  天有逆順之紀,地有孤虛之理,人有通塞之分。有天下者,宜皆知之。

  四方上下,左右前後,熒[火惑]之處安在!

  夫四方上下,左右前後,有陰陽向背之宜,有國從事者,不可不知,又螢[火惑],天之法星,所居災眚,吉兇尤著。故曰:雖有明天子,必察熒[火惑]之所在,故亦須知也。

  有主問。

  主於問者,須辨三才之道。

  心為九竅之治,君為五官之長。

  九竅運為,心之所使;五官動作,君之所命。

  為善者,君與之賞;為非者,君與之罰。

  賞善罪非,為政之大經也。

  君因其政之所以求因與之,則不勞。

  與者應彼所求,求者應而無得,應求則取施不妄得應,則行之無怠。循性而動,何勞之有?

  聖人用之,故能賞之;因之循理,固能久長。

  因求而與,悅莫大焉!雖無玉帛,勸同賞矣!然因逆理,禍莫速焉!因之循理,固能長久者也。

  有主因。

  主於因者,貴於循理。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則群臣生亂。

  周謂遍知物理,於理不周,故群臣亂也。

  家于其無常也。內外不通,安知所開。

  家,猶業也。群臣既亂,故所業者無常,而內外閉塞,觸途多礙,何如知所開乎!

  開閉不善,不見原也。

  開閉,即捭闔也。既不用捭闔之理,不見為善之源也。

  有主周。

  主於周者,在於遍知物理。

  一曰長目,二曰飛耳,三曰樹明。

  用天下之目視,故曰:長視。用天下之耳聽,故曰:飛耳。用天下之心慮,故曰:樹明者也。

  千里之外,隱微之中,是謂洞天下。姦莫不闇變更。

  言用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故千里之外,隱微之中,莫不玄覽。既察隱微,故為姦之徒,絕邪於心胸,故曰:莫不闇變更也。

  有主恭。

  主於恭者,在於聰明文思。

  循名而為,實安而完。

  實既副名,所以安全。

  名實相生,反相為情。

  循名而為實,因實而生名,名實不虧,則情在其中。

  故曰:名當則生於實,實立自生於理。

  名當自生於實,實立自生於理。

  理生於名實之德,

  無理不當,則名實之德自生也。

  德生於和,和生於當。

  有德必和,能和自當。

  有主名。

  主於名者,在於稱實。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