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宋高僧传-宋·赞宁
宋高僧传目录:
宋高僧传
进高僧传表
序
后序
卷第一
卷第二
卷第三
卷第四
卷第五
卷第六
卷第七
卷第八
卷第九
卷第十
卷第十一
卷第十二
卷第十三
卷第十四
卷第十五
卷第十六
卷第十七
卷第十八
卷第十九
卷第二十
卷第二十一
卷第二十二
卷第二十三
卷第二十四
卷第二十五
卷第二十六
卷第二十七
卷第二十八
卷第二十九
卷第三十
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正传十八人附见一人)
唐京师大庄严寺威秀传释威秀。不知何许人也。博达多能讲宣是务。志存负荷勇而有仪。其于笔语掞张特推明敏。无何天皇即位。龙朔二年四月十五日。敕勒僧道咸施俗拜。时则僧徒惶惑罔知所裁。秀嗟教道之中微。叹君玉之慢法。乃上表称沙门不合拜。徵引诸史爰历累朝抑挫。朝才发令夕又改图。皆非远略也。方引经律论以为量果。
词皆婉雅理必渊明。如云故出家不存家人之礼。出俗无沾处俗之仪。其道显然百代不易之令典也。表上敕百官集中台都议其事。时朝宰五百三十九人请不拜。三百五十四入请
...更多
卷第十八
感通篇第六之一(正传十五人附见三人) 后魏西凉府檀特师传释檀特师者。一名慧丰。不知何许人也。身虽剃染率略无检制。饮酒啖肉语默无常。逆论来事后必如言。居于武威肆意狂逸。时宇文仲和为剌史。请之入州。历观厩库乃云。何意畜他官物邪。仲和不谕其旨。怒之不令在城。未几仲和拒不受代。朝延令独孤信擒之。仲和身死资财没官。周文闻之降书召之。檀特至岐州。会齐神武来寇玉壁。檀特曰。狗岂能到龙门邪。神武果不至龙门而还。侯景未叛。东魏之前忽捉一杖。杖头刻为猕猴形。令其面常向西日夜弄旃。又索一角弓牵挽之。俄而侯景启降。寻复背叛归梁。皆可徵验。至大统十七年春
...更多
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正传二十人附见八人)
唐嵩岳破灶堕传释破灶堕者。不知何许人也。天后之世参事嵩岳安禅师号老安是欤。通彻禅法逍遥弗羁。恒理求而不见其前。别涂取而莫趋其后。尝遇巫氏能与人醮灶祓禳。若汉武之世李少君以祠灶可以致物同也。凡其解奏之时。往往见鬼物形兆。
闾里迭畏。传于众多杀少牢以祭之者交午。重其主灶。乃旛盖拥之秘而罕睹焉。
扬子所谓灵场之威宜夜矣乎。时堕诣之。始劝巫者。终为神说法已告云。我闻师教决定生天。乃现其形礼辞且曰。蒙师提耳获益弥深。得生殊胜天
...更多
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正传二十二人附见四人)
唐资州山北兰若处寂传释处寂。俗姓周氏。蜀人也。师事宝修禅师。服勤寡欲与物无竞。雅通玄奥。居山北行杜多行。天后闻焉。诏入内赐摩纳僧伽梨。辞乞归山。涉四十年足不到聚落。坐一胡床宴默不寐。常有虎蹲伏座下。如家畜类。资民所重。学其道者臻萃。由是颇形奇异。如无相大师自新罗国将来谒诜禅师。寂预诫众曰。外来之宾明日当见矣。宜洒扫以待之。明日果有海东宾至也。开元初新除太守王晔。
本黄冠也。景云中曾立少功刺于是郡。终于释子苞藏祸心。上任处分令境内应是。沙门追
...更多
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正传十八人附见三人)
唐五台山法华院神英传释神英。罔知姓氏。沧州人也。宿缘悟道丱岁从师。讽诵精勤日夜匪懈。年当应法受具。后乃枝锡萍游寻访知识。早通玄话兼擅论经。相次参神会禅师。谓英曰。汝于五台山有缘速。宜往彼瞻礼文殊兼访遗迹。既承指授。以开元四年六月中旬到山瞻礼。于僧厨止泊。一日食毕游于西林。忽见一院题曰法华。英遂入中见多宝塔一座。玮晔繁华如法华经说同也。其四门玉石功德细妙光彩。神工罕测。后面有护国仁王楼。上有玉石文殊普贤之像。前有三门一十三间。内门两畔有行宫道场。是文殊普贤仪仗。三门外状
...更多
卷第二十二
感通篇第六之五(正传十三人附见五人)
后唐韶州灵树院如敏传释如敏。闽人也。始见安禅师。遂盛化岭外。诚多异迹。其为人也宽绰纯笃无故寡言。深悯迷愚率行激劝。刘氏偏霸番禺。每迎召敏入请问多逆知其来。验同合契。广主奕世奉以周旋时时礼见。有疑不决直往询访。敏亦无嫌忌启发口占然皆准的时谓之为乞愿。乃私署为知圣大师。初敏以一苦行为侍者。颇副心意。
呼之曰所由也。一日随登山脊间。却之潜令下山。回顾见敏入地焉。苦行隐草中覆其形。久伺之乃出往迎之。问曰师焉往乎曰吾与山王有旧。邀命言话来如是。 时或
...更多
卷第二十三
遗身篇第七(正传二十二人附见二人)
唐汾州僧藏传释僧藏者。西河人也。弱龄拔俗气茂神清。允迪循良恪居下位。迨沾戒善密护根尘。见仁祠必礼之。逢硕德则尽礼。茍遇僧俗施拜。乃俯偻而走。如回避令长焉。若当众务也则同净人。屈己犹臧获焉。见他人故衣则潜加浣濯。别事纽缝。至于炎暑乃脱衣入草莽间。从蛟蚋虻蛭唼啮虿芥。血流忍而汗洽。而恒念弥陀佛号。虽巧历者不能定算数矣。确志冥心未尝少缺。及预知报尽谓瞻病者曰。
山僧多幸得诸天人次第来迎。藏又言吾瞑目闻往净土聚诸上善人散花方回此耳。 正当舍寿合掌念佛
...更多
卷第二十四
读诵篇第八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隋行坚传释行坚者。未知何许人也。常修禅观节操惟严。偶事东游路出泰山。日之夕矣。入岳庙谋之度宵。令曰。此无别舍。唯神廊庑下可以然而来寄宿者必罹暴死之殃。吾师筹之。坚曰。无苦。不得已从之。为藉^8□于庑下。坚端坐诵经。可一更闻屋中环^2□之声。须臾神出。衣冠甚伟部从焜煌。向坚合掌。坚曰。闻宿此者多死。岂檀越害之耶。神曰。遇死者特至闻弟子声而自死焉。非杀之也。愿师无虑。坚固延坐谈说。如食顷间因问之曰。世传泰山治鬼。宁有之邪。神曰。
弟子薄福有之。
...更多
卷第二十五
读诵篇第八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五人) 唐并州石壁寺明度传释明度。未知何许人也。经论步学三业恪勤。诵金刚般若。资为净分。慈济为心。迨贞观末有鸽巢于屋楹乳养二雏。度每以余粥就窠哺之。复咒之曰。乘我经力羽翼速成。忽早学飞堕地偕殒。度乃瘗之。旬余梦二小儿曰。儿等本受卵生小类。蒙上人为养育诵持回向。今转生人道。距此寺东十里间。某家是也。度默志之。至十月满往访此家。男妇果孪生二子。入视之。数日遂呼曰鸽儿。一时回头应诺。岁余能言。皆得成长。度未知终所。
唐梓州慧义寺清虚传释清虚。姓唐氏。梓州人也。立性刚决桀黠难防。
...更多
卷第二十六
兴福篇第九之一(正传十四人附见二人)
周京师法成传释法成。本姓王。名守慎。官至监察御史。属天后猜贰信酷吏罗织。乃避法官。乞出家为僧。苦节勤于化导。声发响随行高质直。长安中于京兆西市疏凿大坎。号曰海池焉。支分永安渠以注之。以为放生之所。池上佛屋经楼皆成所造。
穿池之际获古石铭云。百年为市而后为池。自隋朝置都立市。至于时正一百年矣。仪凤二年望气者云。此坊有异气敕掘之得石函。函内贮佛舍利万余粒。光色粲烂而坚刚。敕于此处造光宅寺。仍散舍利于京寺及诸州府。各四十九粒武后于此始置七宝台。遂改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姚秦·
安阳酒民
(清)揭暄
(民国)黄士衡
宋·郑文宝
(明)李渔
鲁迅 辑
李弥逊
明·曹昭
(宋)邵博撰
周·姜尚
唐·道世
张读
清·苏同
唐·魏征
清·笪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