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履园丛话-(清)钱泳撰
履园丛话目录:
序
丛话一·旧闻
丛话二·阅古
丛话三·考索
丛话四·水学
丛话五·景贤
丛话六·耆旧
丛话七·臆论
丛话八·谈诗
丛话九·碑帖
丛话十·收藏
丛话十一上·书学
丛话十一下·画学
丛话十二·艺能
丛话十三·科第
丛话十四·祥异
丛话十五·鬼神
丛话十六·精怪
丛话十七·报应
丛话十八·古迹
丛话十九·陵墓
丛话二十·园林
丛话二十一·笑柄
丛话二十二·梦幻
丛话二十三·杂记上
丛话二十四·杂记下
丛话十·收藏
◎总论
收藏书画,与文章、经济全不相关,原是可有可无之物。然而有笃好为性命者,似觉玩物丧志;有视为土苴者,亦未免俗不可医。余尝论之,其为人也多文,虽不知书画,可也;其为人也无文,虽知书画,不可也。大约千人之中,难得一人爱之,即爱之而不得其爱之之道,虽金题玉躞,插架盈箱,亦何异于市中之骨董铺邪?
考订之与词章,固是两途,赏鉴之与考订,亦截然相反,有赏鉴而不知考订者,有考订而不明赏鉴者。宋、元人皆不讲考订,故所见书画题跋殊空疏不切,至明之文衡山、都元敬、王州诸人,始兼考订。若本朝朱竹、何
...更多
丛话十一上·书学
◎钟鼎文
三代已有文字,而今不传,所传者惟《大禹岣嵝山碑》、《比干铜铭》、《周宣王石鼓文》、《穆王坛山刻石》、《孔子延陵十字碑》及《诅楚文》之类,前人有信之,有疑之。即如薛尚功《钟鼎款识》刻本载有夏雕戈钩带铭及商器各种款识,余亦未敢信也。惟周钟周鼎及尊彝壶爵卣鬲觯觚敦簋盘之文,尚有可据,虽后世亦有依式仿造者,而其铭文之古奥,字画之精严,决非后人所能伪作。故读书者当先读《六经》为文章之源流,讲篆、隶者当先考钟鼎文为书法之源流也。
◎小篆
学篆书者当以秦相李
...更多
丛话十一下·画学
◎总论
唐张彦远《名画记》云:“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又曰:“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此千古不易之论也。故凡古人书画,俱各写其本来面目,方入神妙。董思翁尝言董源写江南山,米元晖写南齐山,李唐写中州山,马远、夏写钱塘山,赵吴兴写苕山,黄子久写海虞山,是也。余谓画美人者亦然,浙人像浙脸,苏人像苏妆,或各省画人物者,亦总是家乡面貌,虽用意临写,神采不殊,盖习见熟闻,易入笔端耳。犹之倪云林是无锡人,所居祗陀里
...更多
丛话十二·艺能
◎书
杨子曰:“书,心画也。传千里之者,莫如书。”《释名》曰:“书,庶也,纪庶物也。”无论士农商贾,俱所当习。惟书之为道甚广,有心手之妙用,有美丑之攸分,不可忽也。近日书家,稍知执笔,便好为人师,谓之字馆。乡村市井之徒,亦纷然杂Ш,即有一二好天分好笔资,皆为其师汨没。何也?盖先知觉后知,原未尝不可,惟不知因材而笃之道,但令其临模己书,合己意,而后为善者,此书法之所以日坏而无杰出者也。余以为教人学书,当分三等:第一等有绝顶天姿,可以比拟松雪、华亭之用笔者,则令其读经史,学碑帖,游名山大川,看古人墨迹,为传世
...更多
丛话十三·科第
◎种德
吾乡邹于度忠倚,前身相传为金山寺老僧。明末有新状元舟过金山者,观者咸叹羡之,老僧曰:“状元亦人为之耳,有何难哉!”崇祯庚午科,于度之父名兑金者,挟重赀赴金陵乡试,泊舟京口,忽起大风,行舟多覆。邹君启其箧,指谓人曰:“吾财不吝,有救得一人者予十金。”于是人争赴救,溺者皆活,而金亦尽矣。老僧于山上见之,曰:“此人有德,吾可去矣。”遂入定坐化。是科邹君中式归,见老僧入室,而于度生。本朝顺治九年壬辰,于度果状元及第。
陈理,山阴人,字厚庵。康熙初,官广西平乐府司狱,因入籍。孔兵之乱,曾救
...更多
丛话十四·祥异
◎日月合璧五星连珠
乾隆二十五年八月,钦天监奏称:明年元日午时,日月合璧,五星连珠。并绘图进呈御览,宣付史馆。案《汉书》,高祖元年,五星聚东井;《宋史》,开宝元年,五星聚奎。殆千有余年,始一遇也。本朝雍正三年二月初二日,乾隆二十六年正月初一日,嘉庆四年四月初一日,道光元年二月十六日,三月廿八日,俱有日月合璧、五星连珠之瑞。距宋时又已七八百年。今雍正三年乙巳,至道光辛巳,甫九十六年,而瑞应已五见,实我朝亿万年无疆之祥瑞也。
◎彩云
嘉庆庚辰七月初九日申初,东月将升,忽
...更多
丛话十五·鬼神
◎张抚军退鬼
张清恪公伯行抚苏时,值江宁乡试,公为监临。故例,将点名,先召恩仇二鬼进。公大怒,正色而言曰:“进场考试者,皆沐浴圣化、束身璧之士,尔辈平日何以不报,乃正当国家取士大典一切关防严肃时,岂许纷纷鬼祟进场沙扰耶?”是科南闱无一病者。
◎邹二痴
邹公履,名德基,工于书法,出入平原、北海之间。而性情孤峭,如醉如痴,至今吾邑中人尚称邹二丽,为名笔也。其父迪光,中万历甲戌进士,为湖广提学副使。积资巨万,俱为公履造园。园有炼石阁,公履所居也。忽一夕为群盗所杀,官捕数
...更多
丛话十六·精怪
◎鼠食仙草
吾乡九里桥华氏家有楼,扃钥已久。除夕之夜,忽闻楼上有鼓吹声,异之,家人于墙隙中偷窥,有小人数百,长不盈尺,若嫁娶状,傧礼前导,奁具俱备。旁有观者曰:“明日嘉礼,当更盛也。”主人颇不信。至次日夜,乃亲视之,听鼓吹复作,花光镫彩,照耀满楼。有数十人拥一鸾舆,而新人在舆中哭,作呜呜声。后有老人坐兜轿,掩涕而送之。女从如云,俱出壁间去,主人大骇。自是每夜于隙间探之。不半月,闻呱呱声,生子矣。又数日,所生子就塾矣。其师纤长乌喙,白须飘然。向坐兜轿老人,手携童子出拜,师授以《中庸章句》,历历如人间。里中有闻之
...更多
丛话十七·报应
◎德报
元末明初有张某,江西人,积德累世,人无知者。尝卜一地,葬其父母,葬毕叹曰:“吾子孙如不坠先业,必当为三公。”张生子五人:长曰振,次曰贤,次曰昭,次曰简,次曰铎,分居五处。其一居湖广,后为江陵相国居正谥文襄,最先发。其一居四川,入本朝为遂宁相国鹏翮谥文端。其一居江南,为京江相国玉书谥文贞。其一居安庆,为桐城两相国英谥文端,文端子廷玉谥文和。其一居长白山,入汉军,即菊溪相国百龄谥文敏也。一支五房而出六宰相,且科甲蝉联,数世不绝,古今所无。而文和弟廷璐为礼部侍郎,廷彖为工部侍郎,文和子若霭、若澄俱内阁学士
...更多
丛话十八·古迹
余生懒惰,惮于行役。纪游之处,不过直隶、山东、河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诸省而已。足迹所到,略志鸿泥,以备遗忘,不可谓之阅历也。江苏为父母之邦,习见熟闻,则从其简。
◎万岁山
万岁山在皇城西北隅,其南为太液池,中驾以金鳌玉ぐ之桥,桥之北为北海,桥之南为南海。楼台掩映,金碧交辉,松桧连云,秀出天表。嘉庆十年七月,曾随前国子祭酒法时帆先生与文颖馆提调官孙平叔、徐心伯诸公,由西苑门至万善殿查道藏诸经。红莲绿水,瑞日祥云,恍在赵千里仙山楼阁中也。(京师)
◎丰台
...更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楊英
(清)大兴舒位立人
清·冯煦
后晋·刘昫等
清·周曾锦
宋·史温
宋·刘过
唐·南卓
元·王志谨
司马光
北齐·刘书
唐·段安节
宋·陈祥道
明·姜清
清·邓廷桢
清·周士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