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履园丛话-(清)钱泳撰
履园丛话目录:
序
丛话一·旧闻
丛话二·阅古
丛话三·考索
丛话四·水学
丛话五·景贤
丛话六·耆旧
丛话七·臆论
丛话八·谈诗
丛话九·碑帖
丛话十·收藏
丛话十一上·书学
丛话十一下·画学
丛话十二·艺能
丛话十三·科第
丛话十四·祥异
丛话十五·鬼神
丛话十六·精怪
丛话十七·报应
丛话十八·古迹
丛话十九·陵墓
丛话二十·园林
丛话二十一·笑柄
丛话二十二·梦幻
丛话二十三·杂记上
丛话二十四·杂记下
丛话十九·陵墓
◎夏禹陵
禹陵在绍兴府城南十五里,见《吴越春秋》、《越绝书》、《史记》、《汉书正义》、《皇览》诸书。《嘉泰会稽志》云,禹巡狩江南,死而葬焉,犹舜之陟方而死,遂葬苍梧。古圣人所以送终,事最简易,非若汉世人主之豫自起陵也。案自先秦古书帝王皆不称陵,陵之名实自汉始,今名禹陵者,是后人尊之之辞也。陵有禹庙,甚巍焕,背湖南向,自唐、宋、元、明以来,春秋祭祀不绝。明嘉靖中,闽人郑善夫定禹陵在庙南数十步,时知府南大吉因立石,刻“大禹陵”三字,覆以亭,考古者不封不树,后之人何能定其故处,恐附会耳。今庙旁有姒氏者数家守卫之,相
...更多
丛话二十·园林
◎澄怀园
澄怀园在圆明园东南隅,每年夏月,车驾幸园,尚书房暨南书房诸臣侍直之所。芳塘若镜,红藕如船,杰阁参差,绿槐夹道,真仙境也。余尝于嘉庆十四年七月,相国英公有笔墨事见嘱,小寓于此。时公为户部侍郎兼副提督,适姚伯昂、席子远两编修新入南书房,同在近光楼盘桓者四十余日,而上海赵谦士少农亦在园中,读画评书,征歌度曲,殊不知有春明门外十丈红尘也。余时将回江南,因赋七律四首云:“楼前车马响如雷,人在青山紫禁隈。百顷池台因地起,千年云木傍天开。久钦二妙同民部,恰见双星列上台。惟我清闲无一事,独随野鹤步苍苔(有邻园仙鹤常
...更多
丛话二十一·笑柄
◎太无窍
吴梅村祭酒既仕,本朝有张南垣者,以善叠假山,游于公卿间,人颇礼遇之。一日到娄东,太原王氏设宴招祭酒,张亦在坐。因演剧,祭酒点《烂柯山》,盖此一出中有张石匠,欲以相戏耳!梨园人以张故,每唱至张石匠辄讳张为李,祭酒笑曰:“此伶甚有窍。”后演至张必果寄书,有云:“姓朱的,有甚亏负你。”南垣拍案大呼曰:“此伶太无窍矣。”祭酒为之逃席。
◎阑玻楼
太仓东门有王某者,以皮工起家至巨富,构一楼,求吴祭酒梅村榜额。梅村题曰阑玻楼,人咸不喻其意,以为必有出典,或以询梅村,梅
...更多
丛话二十二·梦幻
◎汲古阁
虞山毛子晋生明季天、崇间,时流贼横行,兵兴无定。子晋本有田数千亩,质库若干所,一时尽售去,即以为买书刻书之用。创汲古阁于隐湖,又招延海内名士校书,十三人任经部,十七人任史部,更有欲益四人,并合二十一部者,因此大为营造,凡三所。汲古阁在湖南七星桥载德堂西,以延文士;又有双莲阁在问渔庄,以延缁流;又一阁在曹溪口,以延道流。汲古阁后有楼九间,多藏书板,楼下两廊及前后,俱为刻书匠所居。阁外有绿君亭,亭前后皆种竹,枝叶凌霄,入者宛如深山。又二如亭左右则植以花木,日与诸名士宴会其中,商扌古今,殆无虚日。又有所
...更多
丛话二十三·杂记上
◎三教
或问儒释道何以谓之三教?余答之曰:“天地能生人而不能教人,因生圣人以教之,圣人之所不能教者,又生释道以教之,故儒释道三教,并行而不悖,无非教人同归于善而已。孔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盖圣人之教,但能教中人以上之人,释道不能教也;释道之教,但能教中人以下之人,圣人亦不能教也。”纪晓岚相国有云:“帝王以刑赏劝人善,圣人以褒贬劝人善,刑赏有所不及,褒贬有所弗恤者,则佛以因果劝人善。”颇与余言相合。今为儒者,不知仁义;为释者,不知慈悲;为道者,不知清静,惟与利是图,则天地亦无如之
...更多
丛话二十四·杂记下
◎阿文成公
阿文成功业巍巍,富贵福寿,近世无比。高宗纯皇帝赐其七十寿联云:“耆筵锡庆高千叟,云阁铭勋赞上台。”八十寿联云:“纯嘏懋勋延带砺,耆龄硕望重丝纶。”嘉庆元年九月,以疾乞假,其明年八月薨,年八十有一,图像紫光阁者四次,两子四孙俱登显秩,真所谓出将入相,全寿全归者也。乾隆五十四年四月,文成奉命勘荆州堤工,余时在毕秋帆尚书幕下见之,乃身裁短小,弱不胜衣,并无龙威燕颔之相也,亦奇矣哉!
◎示子
欲子弟为好人,必令勤读书,识义理,方为家门之幸,否则本根拔矣。今人既不
...更多
上一页
1
2
3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瑞璋
明·陈建
北周·法上
明·瞿共美
清·陈弘谋
郭戈
清·汤漱玉
明·屠隆
元·郭居敬
尉缭
宋·洪遵
宋·士衡
唐·全真
清·方大湜
元·刘郁
(明)李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