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十·释畜第十九-尔雅注疏
卷十·释畜第十九
●卷十·释畜第十九
[疏]“释畜第十九”。○释曰:案《字林》畜作兽。《说文》云:兽也,人之畜养者也。所以与《释兽》异篇者,以其畜是畜养之名,兽是毛虫总号。故此篇唯唯论马、牛、羊、彘、犬、鸡,前篇则通释百兽之名。所以异也。
騪騜马。
(《山海经》云:“北海有兽,状如马,名騪騜。色青。”○騪,音陶。騜,音徒。)
[疏]“騪騜马”。○释曰:良马名騪騜。《字林》云:“北狄良马也。”一曰野马。《瑞应图》云:“幽隐之兽也,有明王在位即至。”是也。○注“《山海》”至“色青”。○释曰:《海外北经》文也。“色青”二字,郭氏语也。
野马。
(如马而小,出塞外。)
[疏]“野马”。○释曰:如马而小,出塞外。案《穆天子传》云:“野马,日走五百里。”是也。
駮,如马,倨牙,食虎豹。
(《山海经》云:有兽名駮,如白马,黑尾,倨牙,音如鼓,食虎豹。○倨,音锯。)
[疏]“駮如”至“虎豹”。释曰:駮,亦野马名也。其状如马,其牙倨曲,而食虎豹也。《诗•秦风》云:“隰有六駮。”传引此文以释之是也。○注“《山海》”至“虎豹”。○释曰:案《西山经》云:中曲山,有兽如马而身黑,三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名曰駮。食虎豹,可以御兵。言虽小异,正谓此也。
騩蹄,趼,善陞甗。
(甗,山形似甑,上大下小。騩蹄,蹄如趼而健上山。秦时有騩蹄苑。○騩,音昆。趼,五见切。甗,言蹇切。)
[疏]“騩蹄,趼,善陞甗”。○释曰:舍人云:騩蹄者,溷蹄也。趼,平也。谓蹄平正。善陞甗者,登山隿也。一云甗者,阪也,言騩善登高历险,上下於阪。秦时有騩蹄苑是也。李云:“騩者,其蹄正坚而平似趼也。”顾云:“山岭曰甗。”郭云:“甗,山形似甑,上大下小。騩蹄,蹄似趼而健上山。”“秦时有騩蹄苑”者,取此骏马以名其苑也。
騩騜,枝蹄趼,善陞甗。
(騩騜,亦似马而牛蹄。)
[疏]“騩騜,枝蹄趼,善陞甗”。○释曰:騩騜,马名。李巡曰:“騩騜,其迹枝平似趼,亦能登高历危险也。”孙炎云:“騩騜之马,枝蹄如牛而下平。”郭云:“騩騜,亦似马而牛蹄也。”
小领,盗骊。
(《穆天子传》曰:“天子之骏,盗骊、绿耳。”又曰“右服盗骊”。盗骊,千里马。)
[疏]“小领,盗骊”。○释曰:领,颈也。盗骊,骏马名也。骏马小颈名曰盗骊。○注“《穆天子》”至“千里马”。○释曰:案《穆天子传》云:“丙寅,天子属官效器,乃命正公郊父,受敕宪,用中八骏之乘,以饮于枝洔之中,积石之南河。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渠黄、华骝、绿耳。”郭注云:“盗骊”者,“为马细颈。骊,黑色也”。“绿耳”者,《纪年》曰:“北唐之君来,见骊马是生绿耳。魏时西卑献千里马,白色而两耳黄,因名之为黄耳。”即此类也。云“又曰‘右服盗骊’”者,案,彼云:“癸酉,天子命驾八骏之乘,右服盗骊而左绿耳,右骖赤骥而左白义。天子主车,造父为御。”是也。
绝有力,駥。
(即马高八尺者。○駥,音戎。)
[疏]“绝有力,駥”。○释曰:马绝有力者名駥。郭云“即马高八尺者”,即下文“马八尺为駥”者也。
膝上皆白,惟。四骹皆白,驓。
(骹,膝下也。○,音注。骹,音敲。驓,音缯。)
四蹢皆白,首。
(俗呼为踏雪马。)
前足皆白,騱。後足皆白,翑。前右足白,启。
(《左传》“曰启服”。○騱,音奚。翑,音劬。)
左白,踦。
(前左脚白。○踦,音欺。)
後右足白,骧。左白,
(後左脚白。《易》曰:“震为足。”○骧,音箱。)
駵马白腹,騵。
(駵,赤色黑鬣。○駵,音留。騵,五官切。)
骊马白跨,驈。
(骊,黑色。跨,髀间。○驈,音聿。)
白州,骹。
(州,窍。○骹,音宴。)
尾本白,騴。
(尾株白。○騴,音晏。)
尾白,駺。
(但尾毛白。○駺,音郎。)
駐颡,白颠。
(戴星马也。○駐,音的。)
白达素,县。
(素,鼻茎也。俗所谓漫颅彻齿。○县,音玄。)
面颡皆白,惟駹。
(颡,额。○駹,音尨。)
[疏]“膝上”至“惟駹”。○释曰:此辨马白色所在之异名也。马之膝上皆白者惟也。駮,膝下也。四膝下皆白名驓。蹢,蹄也。四蹄皆白名首,俗呼为踏雪马,言蹄白似踏雪也。前两足皆白名騱,後两足皆白名翑。前右足白名启,前左足白名踦,後右足白名骧,後左足白名。駵马,赤色黑鬣马也。若駵马腹下白者,别名騵。《诗•大雅》云“四騵彭彭”是也。孙炎云:骊,黑也。白跨,股脚白也。郭云:骊,黑色。跨,髀间也。谓黑马髀间白名驈。《诗•鲁颂》云“有驈有皇”是也。州,窍也。谓马之白尻者名骹。本,根株也。马尾株白者名騴。但尾毛白者名駺。的颡者,舍人曰:“的,白也。颡,额也。”额有白毛,今之戴星马也。《易》“震为的颡”。素,鼻茎也。其白自额下达鼻茎者,名县,俗所谓漫驴彻齿。其面额皆白者,惟駹马。○注“《左传》‘曰启服’”。○释曰:案昭二十九年”公至自乾侯,处于郓”。“卫侯来献其乘马,曰启服”。杜预云“启服,马名”是也。○注“《易》曰:‘震为足。’”○释曰:《说卦》文也,取其动而见也。
回毛在膺,宜乘。
(樊光云:“俗呼之官府马。伯乐相马法,旋毛在腹下如乳者,千里马。”)
在肘後,减阳。在幹,茀方。
(幹,胁。○减,古湛切。)
在背,阙广。
(皆别旋毛所在之名。○阕,音缺。广,音光。)
[疏]“回毛”至“阕广”。○释曰:此别马旋毛所在之名也。回,旋也。膺,胸也。旋毛在膺者,名宜乘。樊光云:“俗呼之官府马。伯乐相马法,旋毛在腹下如乳者,千里马”也。旋毛在肘後者,名减阳。幹,胁也。旋毛在胁者,名茀方。旋毛在背者,名阕广。郭云:“皆别旋毛所在之名”也。
逆毛,居馻。
(马毛逆刺。○馻,音兖。)
[疏]“逆毛,居馻”。○释曰:《字林》云:“马逆毛也。”郭云:“马毛逆刺。”
騫牝骊牡。
(《诗》云:“騫牝三千。”马“七尺已上为騫”,见《周礼》。)
[疏]“騫牝骊牡”,○注“《诗》云”至“见《周礼》”。○释曰:云“《诗》云‘騫牝三千’”者,《鄘风•定之方中》篇文也。云“七尺已上为騫,见《周礼》”者,《廲人》文也。案,郑玄注《礼记•檀弓》引此文云:“騫牝骊牡。”玄谓“七尺曰騫”。牝者,色骊;牡者,色玄。与郭异也。
玄驹,褭骖。
(玄驹,小马,别名褭骖耳。或曰此即腰褭,古之良马名。○褭,奴了切。骖,音参。)
[疏]“玄驹,褭骖”。○释曰:此郭氏两解:一云“玄驹,小马,别名褭骖耳”,指谓今马驹也。一云“或曰此即腰褭,古之良马名”,言玄驹、褭骖,即腰褭也。
牡曰骘,
(今江东呼<駌父>马为骘,音质。)
牝曰騧。
(草马名。○騧,音舍。)
[疏]“牡曰骘,牝曰騧”。○释曰:别马牝牡之异名也。郭云:“今江东呼<駌父>马为骘。” 騧,即草马之名也。
駵白,驳。黄白,騜。
(《诗》曰:“騜驳其马。”)
駵马黄脊,騝。骊马黄脊,騽。
(皆背脊毛黄。○騝髉,音虔。騽,音习。)
青骊,騝。
(今之铁骢。○騝,呼县切。)
青骊驎,驒。
(色有深浅,班驳隐邻,今之连钱骢。○驎,良刀切。驒,音陀。)
青骊繁鬣,騥。
(《礼记》曰:“周人黄马繁鬣。”繁鬣,两被毛,或曰美髦鬣。○鬣,音猎。騥,音柔。)
骊白杂毛,駂。
(今之乌骢。○駂,音保。)
黄白杂毛,駓。
(今之桃华马。○駓,音皮。)
阴白杂毛,駰。
(阴,浅黑。今之泥骢。○駰,乙巾切。)
苍白杂毛,骓。
(《诗》曰:“有骓有駓。”)
彤白杂毛,騢。
(彤,赤也。即今之赭白马。○騢,音遐。)
白马黑鬣,骆。
(《礼记》曰:“夏后氏骆马黑鬣。”)
白马黑唇,駩。黑喙,騧。
(今之浅黄色者为騧马。○騧,音瓜。)
一目白,瞯。二目白,鱼。
(似鱼目也。《诗》曰:“有驔有鱼。”○瞯,音闲。)
[疏]“駵白驳”至“白鱼”。○释曰:此别马毛色不纯之异名也。孙炎曰:“駵,赤色也。”谓马有駵处、有白处者曰驳,有黄处、有白处者曰騜。駵马脊毛黄者名騝,骊马脊毛黄者名騽。青骊,騝。舍人曰:“青骊马,今名騝马也。”孙炎曰:“色青之间,青毛、黑毛相杂者名騝。”今之铁骢也。青骊驎,驒。孙炎曰:“色有浅深,似鱼鳞。”郭云:“色有深浅,班驳隐邻名驒。今之连钱骢。”《说文》云:马文如鼍。《诗》云“有驒有骆”是也。毛色青黑而髦鬣繁多者,名騥。毛色黑白而复有杂毛相错者,名駂。《诗》云“叔于田,乘乘駂”是也。今谓之乌骢。毛色黄白而复有杂毛者,名駓。今谓之桃华马。阴,浅黑色也。毛浅黑而白兼杂毛者,名駰。今谓之泥骢。《诗》云“有駰有騢”是也。苍,浅青也。毛有浅青及白兼杂毛者,名骓。彤,赤也。毛赤白兼杂毛者,名騥。《说文》云:“似鰕鱼也。”即今之赭白马也。鬣,也。白马黑者名骆。白马黑唇者名駩。喙,口也。黑喙者名騧。《说文》云:“黄马黑喙”曰騧。郭云:“今之浅黄色者为騧马。”《诗》云“騧骊是骖”是也。一目白者名瞯。二目白者名鱼,言以鱼目也。○注“《诗》曰:‘騜驳其马。’”○释曰:《豳风•东山》篇文也。○注“《礼记》”至“髦鬣”。○释曰:云“周人黄马繁鬣”者,《明堂位》文也。云“繁鬣两被毛”者,郭氏释之也。言“繁鬣”者,分其髦鬣两乡被之也。云“或云美髦鬣”者,又引或人以为一解,言其髦鬣繁多而美也。今《礼记》本繁作蕃,则或说为得。○注“《诗》曰‘有骓有駓’”。又“《诗》曰‘有驔有鱼’”。○释曰:皆《鲁颂•駉》篇文也。○注“《礼记》曰‘夏后氏骆马黑鬣’”。○释曰:亦《明堂位》文也。
“既差我马”,差,择也。宗庙齐毫,
(尚纯。○差,音叉。)
戎事齐力,
(尚强。)
田猎齐足。
(尚疾。)
[疏]“既差”至“齐足”。○释曰:云“既差我马”者,此《诗•小雅•吉日》篇文也。作者引之,然後作释云“差,择也”者,诂差为拣择之义也。云“宗庙齐毫,戎事齐力,田猎齐足”者,此遂言择马之事也。李巡曰:“祭於宗庙,当加谨敬,取其同色也。”某氏曰:“戎事,谓兵革战伐之事。”当齐其力以载干戈之属。舍人曰:“田猎,取牲於苑囿之中,逐飞逐走,取其疾而己。”郭云:“尚纯、尚强、尚疾”者,此毛传文也。案《诗•小雅•车攻》云:“我马既同。”毛传引此文则每增二字以解之,云:“宗庙齐毫,尚纯也。戎事齐力,尚强也。田猎齐足,尚疾也。”言齐其毫毛,尚纯色。齐其马力,尚强壮。齐其马足,尚迅疾。义与此合。故郭氏取以为说也。
马属。
[疏]“马属”。○释曰:自騪騜已下,虽骏异,毛色不同,皆马之属类。故以此题之也。下仿此。
犘牛,
(出巴中,重千斤。○犘,音麻。)
犦牛,
(即犎牛也。领上肉犦胅起,高二尺许,状如橐驼,肉鞍一边,健行者,日三百馀里。今交州合浦徐闻县出此牛。○犦,音雹。)
犤牛,
(犤牛,庳小,今之牛也。又呼果下牛,出广州高凉郡。○犤,音悲。)
犩牛,
(即犪牛也。如牛而大,肉数千斤,出蜀中。《山海经》曰:岷山“多犪牛”。○犩,音危。)
犣牛,
(旄牛也。髀、膝、尾皆有长毛。○犣,音猎。)
犝牛,
(今无角牛。○犝,音童。)
<牛旲>牛。
(未详。○<牛旲>,古覓切。)
角一俯一仰,觭;
(牛角低卬。○觭,音欺。)
皆踊,觢。
(今竖角牛。○觢,音誓。)
黑唇,犉。
(《毛诗》传曰:“黄牛黑唇。”此宜通谓黑唇牛。○犉,闰旬切。)
黑眦,牰。
(眼眦黑。○眦,才细切。牰,音袖。)
黑耳,犚。黑腹,牧。黑脚,犈。
(皆别牛黑所在之名。○犚,音尉。犈,音权。)
其子,犊。
(今青州呼犊为<牛句>。)
体长,牬。
(长身者。○牬,音贝。)
绝有力,欣犌。
(犌,音加。)
牛属。
[疏]“犘牛”至“欣犌”。○释曰:此别牛属也。云:犘,牛名也。郭云:“出巴中,重千斤。”犦牛,领上肉犦胅起之牛也。郭云“即犎牛也”者,即上注云:“汉顺帝时疏勒王来献
犎牛”是也。云“领上肉犦胅起,高二尺许”者,谓领上肉肿坟起也。云“状如橐驼,肉鞍一边”者,《山海经》云:号山“兽多橐驼”。彼注云:“有肉鞍,善行流沙中,日行三百里,负千斤,知水泉所在。”是也。橐驼肉鞍
胅起有二,此牛领肉胅起惟一,故云一边。云“健行者,日三百馀里,今交州合浦徐闻县出此牛”。犤,牛名也。郭云:“犤牛,庳小,今之牛也。又呼果下牛,出广州高凉郡。”以其庳小,可行果树下,故又呼果下牛。
犩,亦牛名也。郭云:“即犪牛也。如牛而大,肉数千斤,出蜀中。《山海经》曰:岷山‘多犪牛’。”案《中山经》云:岷山“其兽多犀、象、犪牛”。彼注云:“今蜀中有大牛,重数千斤,名为犪牛。”晋大兴元年,此牛出上
鄘郡,人弩射杀之,得三十担肉。即《尔雅》“犩牛”是也。犣,亦牛名也。郭云:“旄牛也。髀、膝、尾皆有长毛。”案《山海经》潘侯山,有兽状如牛。“而四节生毛,名曰旄牛。”彼注云:“今旄牛,背、膝及胡尾皆有长毛。”是也。犝牛者,无角牛名也。《易》云“童牛之牿”是也。俯,低也。牛角一低一仰者名觭,言倾欺也。踊,竖也。牛两角竖者名觢。牛黑唇者名犉。眦,目匡也。牛之目匡黑者名牰。黑耳者名犚,黑腹者名牧,黑脚者名犈。郭云:“皆别牛黑所在之名。”其牛所生之子名犊。郭云:“今青州呼犊为<牛句>。”体,身也。凡牛之身长者名牬,绝有力壮大者名欣犌。○注“毛诗”至“唇牛”。○释曰:《诗•小雅•无羊》篇云:“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毛传云:“黄牛黑唇曰犉。”毛意以此言黑唇,明不与身同色。而牛之黄者众,故云“黄牛”也。其实不主为黄牛,故郭氏云:“此宜通谓黑唇牛。”
羊:牡,羒;
(谓吴羊白羝。○羒,音坟。)
牝,牂。
(《诗》曰:“牂羊坟首。”○牂,音臧。)
夏羊:
(黑羖<羊歴>。)
牡,羭;
(黑羝也。《归藏》曰:“两壶两羭。”○羭,音俞。)
牝,羖。
(今人便以牂、羖为白黑羊名。○羖,音古。)
角不齐,觤。
(一短一长。○觤,音鬼。)
角三觠,羷。
(觠角三匝。○觠,音权。羷,音险。)
羳羊,黄腹。
(腹下黄。○羳,音烦。)
未成羊,羜。
(俗呼五月羔为羜。○羜,直吕切。)
绝有力,奋。羊属。
[疏]“羊:牡,羒”至“力奋”。○释曰:此别羊属也。云谓吴羊也,其牡者名羒,即白羝也;其牝者名牂。云“夏羊”者,黑羖<羊歴>也。其牡者名羭,即黑羝也;其牝者名羖。郭云:“今人便以牂、羖为白黑羊名。”其实,白羊牝者名牂,黑羊牝者名羖。羊角不齐,一长一短者名觤。觠,卷也。羊角卷三匝者名羷。羊之黄腹者名羳。羊新生未成羊者名羜。郭云:“俗呼五月羊为羜。”《诗•小雅•伐木》云“既有肥羜”是也。壮大绝有力者名奋。○注“《诗》云:‘牂羊坟首。’”○释曰:《小雅•苕之华》篇文也。○注“《归藏》曰:‘两壶两羭。’”○释曰:《归藏》者,成汤之所作也。言万物归之所藏也。是三《易》之一也。云“两壶两羭”者,《齐母经•瞿有》之文也。案,彼云:“瞿有瞿有,觚宵梁为酒,尊於两壶两羭,饮之三日,然后鲧士有泽,我取其鱼。”是也。
犬生三,猣;二,师;一,玱。
(此与猪生子义同。名亦相出入。○猣,音宗。玱,音祈。)
未成毫,狗。
(狗子未生乾毛者。)
长喙,獫。短喙,猲獢。
(《诗》曰:“载獫猲獢。”○獫,力验切。猲,音歇。獢,虚娇切。)
绝有力,猟。尨,狗也。
(《诗》曰:“无使尨也吠。”○猟,音兆。)
狗属。
[疏]“犬生”至“狗也”。○释曰:此别狗属也。云“犬”者,《说文》云:“狗之有县蹄者也。象形。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犬生三子则曰猣,二曰师,三曰玱。毫是乾毛也。犬子未生乾毛者名狗。喙,口也。犬长口者名獫,短口者名猲獢。壮大绝有力者名猟。尨即狗也。《说文》:“孔子曰:‘狗,叩也。叩气吠以守’”也。○注“此与”至“出入”。释曰:云“此与猪生子义同”者,案《释兽》注云:“猪生子常多,故别其少者之名。”犬生子亦常多,而此亦别其少者之名,故云义同。云“名亦相出入”者,谓此猣、师、玱,与彼豵、师、特,字虽小异,大意则同。故云“亦相出入”。○注“《诗》曰:‘载獫猲獢。’”○释曰:《秦风•驷铁》篇文也。毛传云:“田犬也。长喙曰獫,短喙曰猲獢。”郑笺云:“载,始也。始田犬者,谓达其搏噬,始成之也。”○注“《诗》曰:‘无使尨也吠。’”○释曰:《召南•野有死麕》篇文也。毛传云:“尨,狗也。非理相陵则狗吠。”是也。
鸡,大者蜀。
(今蜀鸡。)
蜀子,雓。
(雏子名。○雓,音馀。)
未成鸡,僫。
(江东呼鸡少者曰僫。○僫,音练。)
绝有力,奋。
(诸物有气力多者,无不健自奋迅,故皆以名云。)
鸡属。
[疏]“鸡大”至“力奋”。○释曰:此别鸡属也。案《春秋说题辞》曰:“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炎上。故阳出鸡鸣,以类感也。”鸡者,知时畜,其大者名蜀。郭云:“今蜀鸡。”蜀之雏子名
雓。雏之稍长,未成鸡者名僫。郭云:“江东呼鸡少者曰僫。”壮大绝有力者名奋。郭云:“诸物有气力多者,无不健自奋迅,故皆以名云”者,谓上文雉也、羊也,并此鸡,皆云“绝有力,奋”,故此释之也。
马八尺为駥。
(《周礼》曰:“马八尺已上为駥。”○駥,音戎。)
牛七尺为犉。
(《诗》曰:“九十其犉。”亦见《尸子》。○犉,闰旬切。)
羊六尺为羬。
(《尸子》曰:“大羊为羬,六尺。”○羬,五咸切。)
彘五尺为<豕厄>。
(《尸子》曰:“大豕为<豕厄>,五尺。”今渔阳呼猪大者为<豕厄>。○彘,音滞。<豕厄>,音厄。)
狗四尺为獒。
(《公羊传》曰“灵公有害狗,谓之獒”也。《尚书孔氏传》曰:“犬高四尺曰獒。”即此义。○獒,五刀切。)
鸡三尺为鷄。
(阳沟巨鷄,古之名鸡。○鷄,音昆。)
六畜。
[疏]“马八尺”至“为鷄”。○释曰:此别六畜绝大者名也。马高八尺者名駥,牛高七尺者名犉,羊高六尺者名羬。《山海经》云:钱来山有兽,“其状如羊而马尾,名羬。”注云“今大月氏国有大羊如驴马尾”是也。彘,猪也。猪高五尺者名<豕厄>,狗高四尺者名獒,鸡高三尺者名鷄。○注“《周礼》”至“为駥。○释曰:《夏官•庾人》职文也。○注“《诗》曰”至“尸子”。○释曰:《小雅•无羊》篇文也。上云牛“黑唇,犉”注引此《诗》传。此“牛七尺为犉”,又引此《诗》文,是犉有二义:则牛黑唇者为犉,牛七尺者亦为犉。义得两通,故并引之。云“亦见《尸子》”者,《尸子》说六畜云:“大牛为犉,七尺。”故云“亦见《尸子》”下羊、彘,仿此。○注“《公羊》”至“之獒”。○释曰:案,宣六年传云:晋灵公将杀赵盾,赵盾“躇阶而走”。“灵公有周狗,谓之獒。呼獒而属之,獒亦躇阶而从之。祁祢明逆而踷之,绝其颔。赵盾顾曰:‘君之獒,不若臣之獒’也”。何休云:“周狗,可以比周之狗,所指如意。”是也。今此“周”作“害”,盖传写误,或所见本异也。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汉·张仲景
宋·洪兴祖
清·洪秀全
清·张郁文
清·严则庵
宋·元好问
明·黎眉
宋·傅嵩卿
清·王夫之
弥坚堂主人
郑光祖
北魏·崔鸿
五代·李光玄
嘉義管內采訪冊
清·吴承仕
清·王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