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朱子语类-(宋)黎靖德 编
朱子语类目录:
提要
朱子語類原序
朱子語類門目
卷一 理气上
卷二 理气下
卷三 鬼神
卷四 性理一
卷五 性理二
卷六 性理三
卷七 学一
卷八 学二
卷九 学三
卷十 学四
卷十一 学五
卷十二 学六
卷十三 学七
卷十四 大学一
卷十五 大学二
卷十六 大学三
卷十七 大学四或问上
卷十八 大学五或问下
卷十九 论语一
卷二十 论语二
卷二十一 论语三
卷二十二 论语四
卷二十三 论语五
卷二十四 论语六
卷二十五 论语七
卷二十六 论语八
卷二十七 论语九
卷二十八 论语十
卷二十九 论语十一
卷三十 论语十二
卷三十一 论语十三
卷三十二 论语十四
卷三十三 论语十五
卷三十四 论语十六
卷三十五 论语十七
卷三十六 论语十八
卷三十七 论语十九
卷三十八 论语二十
卷三十九 论语二十一
卷四十 论语二十二
卷四十一 论语二十三
卷四十二 论语二十四
卷四十三 论语二十五
卷四十四 论语二十六
卷四十五 论语二十七
卷四十六 论语二十八
卷四十七 论语二十九
卷四十八 论语三十
卷四十九 论语三十一
卷五十 论语三十二
卷五十一 孟子一
卷五十二 孟子二
卷五十三 孟子三
卷五十四 孟子四
卷五十五 孟子五
卷五十六 孟子六
卷五十七 孟子七
卷五十八 孟子八
卷五十九 孟子九
卷六十 孟子十
卷六十一 孟子十一
卷六十二 中庸一
卷六十三 中庸二
卷六十四 中庸三
卷六十五 易一
卷六十六 易二
卷六十七 易三
卷六十八 易四
卷六十九 易五
卷七十 易六
卷七十一 易七
卷七十二 易八
卷七十三 易九
卷七十四 易十
卷七十五 易十一
卷七十六 易十二
卷七十七 易十三
卷七十八 尚书一
卷七十九 尚书二
卷八十 诗一
卷八十一 诗二
卷八十二 孝经
卷八十三 春秋
卷八十四 礼一
卷八十五 礼二
卷八十六 礼三
卷八十七 礼四
卷八十八 礼五
卷八十九 礼六
卷九十 礼七
卷九十一 礼八
卷九十二 乐古今
卷九十三 孔孟周程张子
卷九十四 周子之书
卷九十五 程子之书一
卷九十六 程子之书二
卷九十七 程子之书三
卷九十八 张子之书一
卷九十九 张子书二
卷一百 邵子之书
卷一百一 程子门人
卷一百二 杨氏门人
卷一百三 罗氏门人
卷一百四 朱子一
卷一百五 朱子二
卷一百六 朱子三
卷一百七 朱子四
卷一百八 朱子五
卷一百九 朱子六
卷一百一十 朱子七
卷一百一十一 朱子八
卷一百一十二 朱子九
卷一百一十三 朱子十
卷一百一十四 朱子十一
卷一百一十五 朱子十二
卷一百一十六 朱子十三
卷一百一十七 朱子十四
卷一百一十八 朱子十五
卷一百一十九 朱子十六
卷一百二十 朱子十七
卷一百二十一 朱子十八
卷一百二十二 吕伯恭
卷一百二十三 陈君举
卷一百二十四 陆氏
卷一百二十五 老氏
卷一百二十六 释氏
卷一百二十七 本朝一
卷一百二十八 本朝二
卷一百二十九 本朝三
卷一百三十 本朝四
卷一百三十一 本朝五
卷一百三十二 本朝六
卷一百三十三 本朝七
卷一百三十四 历代一
卷一百三十五 历代二
卷一百三十六 历代三
卷一百三十七 战国汉唐诸子
卷一百三十八 杂类
卷一百三十九 论文上
卷一百四十 论文下(诗)
卷七十八 尚书一
◎纲领
至之问:"书断自唐虞以下,须是孔子意?"曰:"也不可知。且如三皇之书言大道,有何不可!便删去。五帝之书言常道,有何不可!便删去。皆未可晓。"
〔道夫〕
(以下论三皇五帝。)
陈仲蔚问:"'三皇',所说甚多,当以何者为是?"曰:"无理会,且依孔安国之说。五峰以为天皇地皇人皇,而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为五帝,却无高辛颛顼。要之,也不可便如此说。且如欧阳公说:'文王未尝称王'。不知'九年大统未集',是自甚年数起。且如武王初伐纣之时,曰'惟有道曾孙周王发
...更多
卷七十九 尚书二
◎禹贡
禹贡一书所记地理治水曲折,多不甚可晓。窃意当时治水事毕,却总作此一书,故自冀州王都始。如今人方量毕,总作一门单耳。禹自言"予决九川,距四海,濬畎浍距川"。一篇禹贡不过此数语,极好细看。今人说禹治水,始于壶口,凿龙门,某未敢深信。方河水汹涌,其势迅激,纵使凿下龙门,恐这石仍旧壅塞。又,下面水未有分杀,必且溃决四出。盖禹先决九川之水,使各通于海;又濬畎浍之水,使各通于川;使大水有所入,小水有所归。禹只是先从低处下手,若下面之水尽杀,则上面之水渐浅,方可下手。九川尽通,则导河之功已及八分。故某尝谓禹治水
...更多
卷八十 诗一
◎纲领
只是"思无邪"一句好,不是一部诗皆"思无邪"。
〔振〕
"温柔敦厚",诗之教也。使篇篇皆是讥刺人,安得"温柔敦厚"!
〔璘〕
因论诗,曰:"孔子取诗只取大意。三百篇,也有会做底,有不会做底。如君子偕老:'子之不淑,云如之何!'此是显然讥刺他。到第二章已下,又全然放宽,岂不是乱道!如载驰诗煞有首尾,委曲详尽,非大段会底说不得。又如鹤鸣做得极巧,更含蓄意思,全然不露。如清庙一倡三叹者,人多理会不得。注下分明说:'一人倡
...更多
卷八十一 诗二
◎周南关雎兼论二南。
诗未论音律,且如读二南,与郑卫之诗相去多少!
问:"程氏云:'诗有二南,犹易有乾坤。'莫只是以功化浅深言之?"曰:"不然。"问:"莫是王者诸侯之分不同?"曰:"今只看大序中说,便可见。大序云:'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只看那'化'字与'德'字及'所以教'字,便见二南犹乾坤也。"
〔文蔚〕
"前辈谓二南犹易之乾坤,其诗粹然无非道理,与他诗不同。"曰:"须是
...更多
卷八十二 孝经
因说孝经是后人缀缉,问:"此与尚书同出孔壁?"曰:"自古如此说。且要理会道理是与不是。適有问重卦并彖象者,某答以且理会重卦之理,不必问此是谁作,彼是谁作。"因言:"学者却好聚语孟礼书言孝处,附之於后。"
〔士毅〕
问:"孝经一书,文字不多,先生何故不为理会过?"曰:"此亦难说。据此书,只是前面一段是当时曾子闻於孔子者,后面皆是后人缀缉而成。"问:"如'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於孝',恐非圣人不能言此。"曰:"此两句固好。如下面说'孝莫大於严父,严父莫大於配天',则岂不害理!傥如此,则
...更多
卷八十三 春秋
◎纲领
春秋煞有不可晓处。
〔泳〕
人道春秋难晓,据某理会来,无难晓处。只是据他有这个事在,据他载得恁地。但是看今年有甚么事,明年有甚么事,礼乐征伐不知是自天子出?自诸侯出?自大夫出?只是恁地。而今却要去一字半字上理会褒贬,却要去求圣人之意,你如何知得他肚里事!
〔义刚〕
春秋大旨,其可见者:诛乱臣,讨贼子,内中国,外夷狄,贵王贱伯而已。未必如先儒所言,字字有义也。想孔子当时只是要备二三百年之事,故取史文写在这里,何尝云某
...更多
卷八十四 礼一
◎论考礼纲领
礼乐废坏二千馀年,若以大数观之,亦未为远,然已都无稽考处。后来须有一个大大底人出来,尽数拆洗一番,但未知远近在几时。今世变日下,恐必有个"硕果不食"之理。
〔必大〕
礼学多不可考,盖其为书不全,考来考去,考得更没下梢,故学礼者多迂阔。一缘读书不广,兼亦无书可读。如周礼"仲春教振旅,如战之陈",只此一句,其间有多少事。其陈是如何安排,皆无处可考究。其他礼制皆然。大抵存於今者,只是个题目在尔。
〔必大〕
古礼繁缛
...更多
卷八十五 礼二
◎仪礼
△总论
河间献王得古礼五十六篇,想必有可观。但当时君臣间有所不晓,遂至无传。故先儒谓圣经不亡於秦火,而坏於汉儒,其说亦好。温公论景帝太子既亡,当时若立献王为嗣,则汉之礼乐制度必有可观。又"致堂谓:'武帝若使董仲舒为相,汲黯为御史大夫,则汉治必盛。'某尝谓:'若如此差除,那里得来!'"
〔广〕
先王之礼,今存者无几。汉初自有文字,都无人收拾。河间献王既得雅乐,又有礼书五十六篇,惜乎不见於后世!是当时儒者专门名家,自一经之外,都不暇讲
...更多
卷八十六 礼三
◎周礼
△总论
曹问周礼。曰:"不敢教人学。非是不可学,亦非是不当学;只为学有先后,先须理会自家身心合做底,学周礼却是后一截事。而今且把来说看,还有一句干涉吾人身心上事否?"
今只有周礼仪礼可全信。礼记有信不得处。又曰:"周礼只疑有行未尽处。看来周礼规模皆是周公做,但其言语是他人做。今时宰相提举敕令,岂是宰相一一下笔?有不是处,周公须与改。至小可处,或未及改,或是周公晚年作此。"
大抵说制度之书,惟周礼仪礼可信,礼记便不可深信。
...更多
卷八十七 礼四
◎小戴礼
△总论
问:"看礼记语孟,孰先?"曰:"礼记有说宗庙朝廷,说得远后,杂乱不切於日用。若欲观礼,须将礼记节出切於日用常行者看,节出玉藻内则曲礼少仪看。"
〔节〕
问读礼记。曰:"礼记要兼仪礼读,如冠礼、丧礼、乡饮酒礼之类,仪礼皆载其事,礼记只发明其理。读礼记而不读仪礼,许多理皆无安著处。"
"读礼记,须先读仪礼。尝欲编礼记附於仪礼,但须著和注写。"德辅云:"如曲礼檀弓之类,如何附?"曰:"此类自编作一处。
...更多
上一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张介宾
清·张玉书
明·黄姬水
明·吕叔简
清·陈念祖
秦觀
(明)安遇时 等编
宋·王应麟
清·吴道源
清·李桓
秦觀
宋·张邦基
明·蒋平阶
(明)席书 编次,朱家相 增修
清·张玉书
(西汉)扬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