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帝范-唐·李世民
帝范目录:
帝范
前言
《四库全书·帝范》提要
帝范序
君体第一
建亲第二
求贤第三
审官第四
纳谏第五
去谗第六
诫盈第七
崇俭第八
赏罚第九
务农第十
阅武第十一
崇文第十二
《帝范》全文
附录一:唐太宗李世民传
附录二:唐朝小史
诫盈第七
人在一帆风顺的时候,呈现丰盈之象,此时应当谨慎守中,不可过极。否则,必致倾覆。万事万物,一旦盈满,无有不变者。所以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易·丰卦》“彖辞”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此圣人当丰盛之时,忧惧之辞也。盖日中者,昃所倚;月盈者,食所伏。必然之理。人君居至高至极之位,乃丰盛之象,固当忧惧守中,不至过极则可。不然,必有倾危之机发矣。所以,晋武帝不知忧惧,则有身后之乱;唐元宗不知忧惧,则有末年之变。知忧其惟尧舜之敬戒,禹汤之罪己,文王之无逸乎?事事物物,才到盈处,无有不变者,非圣君贤人,孰能持盈
...更多
崇俭第八
纵观古代帝王,凡创业之君,莫不以俭约而兴;败国丧身之主,莫不以奢侈而亡。故古训曰:贫不学俭,富不学奢。
夫俭者,去奢从约之谓,丰国富民之本也。考诸今古创业垂统之君,莫不以俭约而兴;败国丧身之主,莫不以奢侈而亡。其兴亡成败,载诸简册,昭昭然可为鉴矣。故太宗以俭居戒盈之先,岂无意哉?虽然,俭固近于吝矣。俭不中礼,是为吝也。虽有周公才美,骄吝犹不足观,况其他乎?此所以《蜉蝣》刺其好奢,《蟋蟀》刺不中礼也。然则其何以行之哉?曰语不云乎?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此是明王之威德,至
...更多
赏罚第九
告诉你赏罚的秘诀:如果奖赏一个人而天下的人都能深受鼓舞,就一定去奖赏他;如果惩罚一个人而天下的人都能引以为戒,那么就一定去惩罚他。
酬功曰赏,黜罪曰罚。《周礼》曰:刑赏以驭其威。赏罚,国之大柄也。《左传》曰: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赏僭则福及淫人,刑滥则惧及善人。又《汉书》曰:赏及无功,无以劝善;罚及无罪,无以惩恶。唯赏与罚,不可不当。赏一人而天下悦者,赏之;罚一人而天下惧者,罚之。赏罚又当必信也。有功者,虽仇亦必赏;有罪者,虽亲亦必罚。故孔子曰:治国制民,不隐其亲,此之谓也。唯如此,则大道之行,天下为
...更多
务农第十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故以务农立国,以足食为政,古今通理。 专力于事曰务,辟土植谷曰农。天生圣人为天下主,以务农立国,以足食为政,凡一毫便于农者,必极力行之也。尝观诸《诗》,而知周人重农之意矣。《诗》曰:“曾孙来止,”以见君之尊严,出入田亩,而不为屈也。又曰:尝其旨否,以见田畯之官,相忘豆觞,而不为耻也。夫栉风沐雨,莫劳乎农;沾体涂足,莫贱乎农。周之君臣,从事于之间,交孚于间里之所,则当时为农者,安得不相劝勉哉?然周人之意,不止此也。天子所命者,农;命官所先者,农;朝廷所加惠者,农;官府所分理者,农。下至州乡闾巷
...更多
阅武第十一
兵征凶,圣人万不得已而用之:征伐无道,诛杀暴虐。然而,玩弄兵火者,必自焚。
阅,简也。武,兵事也。《左传》曰:戡乱曰武。古者明王虽享隆平之时,亦未尝不阅武以备不虞,故《周礼》大司马以中春教振旅,中夏教茇舍,中秋教治兵,中冬教大阅。大阅者,前期群吏戒众庶修战法也。讲修战法既成,专使大司马掌之,有贼贤害民者,则伐之;暴内陵外者,则坛之;野荒民散者,则削之;负固不服者,则侵之;贼杀其亲者,则正之;放弑其君者,则残之;犯令陵政者,则杜之;外内乱鸟兽行者,则灭之。故诸侯听命,蛮夷宾服也。坛,音善,与
...更多
崇文第十二
文以安邦,武以定国,乱世阅武,治世从文。二者皆王霸之道,缺一不可。
崇,尊也,重也。《左传》曰:经纬天地曰文。夫天以文而化,地以文而生,人以文而会,国以文而建,王以文而治,天下以文而安。反是,则不得其正矣。盖文者,乃三才事物中和之气也。以孝、悌、忠、信、仁、义、礼、智广充之,天理存焉,非絺章绣句、华浮藻丽之文而已。如其崇重絺章绣句、华浮藻丽之文,是为晋成帝、梁武帝、李后主矣。
【原文】夫功成设乐,[《春秋》晋文公败楚于城濮。《传》曰:振旅恺以入于晋。《周礼·大司乐》曰:王师大献,
...更多
《帝范》全文
帝范序 序曰:朕闻大德曰生,大宝曰位。辨其上下,树之君臣,所以抚育黎元,钧陶庶类,自非克明克哲,允武允文,皇天眷命,历数在躬,安可以滥握灵图,叨临神器!是以翠妫荐唐尧之德,元圭赐夏禹之功。丹字呈祥,周开八百之祚;素灵表瑞,汉启重世之基。由此观之,帝王之业,非可以力争者矣。
昔隋季版荡,海内分崩。先皇以神武之姿,当经纶之会,斩灵蛇而定王业,启金镜而握天枢。然由五岳含气,三光戢曜,豺狼尚梗,风尘未宁。朕以弱冠之年,怀慷慨之志,思靖大难,以济苍生。躬擐甲胄,亲当矢石。夕对鱼鳞之阵,朝临鹤翼之围,敌无大而不摧,
...更多
附录一:唐太宗李世民传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随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生于武功之别馆。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高祖之临岐州,太宗时年四岁。有书生自言善相,谒高祖曰:“公贵人也,且有贵子。”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高祖惧其言泄,将杀之,忽失所在,因采“济世安民”之义以为名焉。太宗幼聪睿,玄鉴深远,临机果断,不拘小节,时人莫能测也。
大业末,炀帝于雁门为突厥所围,太宗应募救援,隶屯卫将军云定兴营。将行,谓定兴曰:“必赍旗鼓以设疑兵。且始毕可汗举
...更多
附录二:唐朝小史
隋朝末年,太原留守李渊看到天下大乱,隋朝的气数将尽,便与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广结英豪,招兵买马,积极准备举兵反隋。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七月,李渊在李世民和晋阳县令刘文静等人的协助下,杀死了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自太原起兵。大军沿汾水河谷南下,攻占霍邑(今山西霍县)等河东郡县。接着,又东渡黄河,进兵关中,于当年十一月攻占长安,废掉隋炀帝,立代王杨侑为帝。次年五月,隋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宇文化及缢死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李渊废掉杨侑,自己登极称帝。李渊就是唐高祖,高祖改年号为武德,唐王朝建立。唐高祖的长子李建成被立为太子,
...更多
上一页
1
2
可能你会感兴趣
张神峰
战国·吕不韦
清·李容
后蜀·彭晓
李之仪
(北魏)崔鸿
五代·李光玄
五代·施肩吾
清·
落花散人
清·陈杰
唐·冯翊
(清)陆莘行
吴·支谦
清·葛士浚
明·张介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