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附录一 新语佚文-新语校注
附录一 新语佚文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儒家:“陆贾二十三篇。”未着录新语。史记陆贾列传:“凡着十二篇,……号其书曰新语。”正义:“七录云:‘新语二卷,陆贾撰’也。”汉书陆贾传:“贾凡着十二篇,……称其书曰新语。”师古曰:“其书今见存。”隋、唐志及意林俱云:“新语二卷,陆贾撰。”今传本二卷十二篇。然则今本即隋、唐人所见之本,惟字句颇有脱落耳。汉志称“陆贾二十三篇”者,盖新语之外,尚有其它十一篇,则陆贾所着之有佚文旧矣。今以钩沈所得,先列新语,次及陆贾,再次更及其它,庶几分别部居,不相杂□,其有可疑,则又随文出之云。
义者,德之经,履之者圣也。(文选应吉甫晋武帝华林园集诗注引新语)
案:道基篇:“仁者道之纪,义者圣之学,学之者明,失之者昏,背之者亡。”文义颇相似。
贤者之处世,犹金石生于沙中,豫章产于幽谷。(太平御览九五七引新语)
案:资质篇:“夫楩楠豫章,天下之名木也,生于深山之中,产于溪谷之傍。”亦以豫章取譬贤者也。
世言围碁,或言兵法之类:上者,张置疏远,多得道而胜;中者,务相遮绝,争便求利;下者,守边隅,趋作罫。(古买反,线间方目也)。犹薛公之言黥布反也:上计,取吴、楚广地;中计,塞成皋,遮要争利;下计,据长江以临越,守边隅,趋作罫者也。(宋本太平御览七五三引新语)
案:此桓谭新论言体第四文也。严可均校辑全后汉文卷十三:“世有围棋之戏,或言是兵法之类也。及为之:上者,远棋疏张,置以会围,因而伐之,成多得道之胜;中者,则务相绝遮要,以争便求利,故胜负狐疑,须计数而定;下者,则守边隅,趋作罫目,以自生于小地。然亦必不如察薛公之言黥布反也:上计云,取吴、楚,并齐、鲁及燕、赵者,此广地道之谓也;其中计云,取吴、楚,并韩、魏,塞成皋,据敖仓,此趋遮要争利者也;下计云,取吴下蔡,据长沙以临越,此守边隅,趋作罜目者也。更始帝将相不能防卫,而令罜中死碁皆生也。”(史记黥布传集解、文选博奕论注、长短经二国权、御览七百五十三、意林)
梁君出猎,见白雁而欲自射之,道上有惊雁飞者,梁王怒,命以射此人。其御公孙龙谏曰:“昔卫文公时,大旱三年,卜云:‘必须人祀。’公曰:‘求雨者为民也,今杀之不仁,吾自当之。’言未卒而雨下。今君重雁杀人,何异虎狼。”梁君引龙登车入郭,呼万岁。曰:“善哉!今日猎,得善言。”(御览九一七引新语)
案:此新序杂事第二文也。其文:梁君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而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与他人,何也?”公孙袭对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之曰:‘必以人祠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方千里者,何也?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杀人,袭谓主君言,无异于虎狼矣。”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新序文止此)寻艺文类聚六六、太平御览四五七、困学纪闻一0引庄子,太平御览三九0引说苑皆有此文。所引庄子、说苑皆佚文也。二书俱作“公孙龙”,独新序杂事作“公孙袭”耳。又“齐景公”独此文作“卫文公”,盖误,列女传辩通载此事,亦以为齐景公也。
高台,喻京师;悲风,言教令;朝日,喻君之明;照北林,言狭,比喻小人。(文选曹子建杂诗六首注引新语)
案:曹子建杂诗云:“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前两句李善注云:“新语曰:‘高台,喻京师;悲风,言教令;朝日,喻君之明;照北林,言狭,比喻小人。’新序曰:‘高堂百仞。’”后两句李善注云:“江湖,喻小人隔蔽。毛诗曰:‘之子于征。’尔雅曰:‘迥,远也。’”今案:前两句李善注有讹误。“高台,喻京师”云云四句,准后两句李善注“江湖,喻小人”,则“高台喻京师”四句,乃李善解释子建杂诗前两句之义,所谓句解也。其引新序“高堂百仞”之文,当作“新语曰:‘高台百仞’”。此新语本行篇文也。误“高台”为“高堂”,不知“高堂”与子建诗有何关涉?李善腹笥即俭,何至引豪不相干之高堂以释并非僻典之高台乎?传钞者误“新语”为“新序”,而原有“新语”二字无以安之,遂移植于注文之首耳。独不思为杂诗作注,非新语之所有事,且汉初之陆贾何由得知有汉末之曹子建也?
治末者调其本。(文选潘安仁籍田赋注引新语注)
案:唐以前不闻有新语注,所引乃术事篇文也,“注”字当衍。
离娄之明,不能察帷薄之内;师旷之聪,不能闻百里之外。(论衡书虚篇引陆贾)
天地生人也,以礼义之性;人能察己所以受命,则顺;顺之谓道。(论衡本性篇引陆贾)
王充曰:“夫陆贾知人礼义为性,人亦能察己所以受命。性善者不待察而自善;性恶者,虽能察之,犹背礼畔义,义挹于善,不能为也。故贪者能言廉,乱者能言治,盗跖非人之窃也,庄跷刺人之滥也。明能察己,口能论贤,性恶不为,何益于善?陆贾之言,未能得实。”
严可均曰:“今新语十二篇无此文。论衡但云陆贾,不云新语,或当在汉志之二十三篇中。”(铁桥漫稿五新语叙)
陆贾论薄葬。
论衡薄葬篇:“贤圣之业,皆以薄葬省用为务;然而世尚厚葬,有奢泰之失者,儒家论不明,墨家议之非故也。墨家之议右鬼,以为人死辄为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故引杜伯之类以为效验。儒家不从,以为死人无知,不能为鬼;然而赙祭备物者,示不负死以观生也。陆贾依儒家而说,故其立语,不肯明处。刘子政举薄葬之奏,务欲省用,不能极论。是以世俗内持狐疑之议,外闻杜伯之类,又见病且终者,墓中死人,来与相见,故遂信是;谓死如生,闵死独葬,魂孤无副;丘墓闭藏,谷物乏匮。故作偶人,以侍尸柩;多藏食物,以歆精魂。积浸流至,或破家尽业,以充死棺;杀人以殉葬,以快生意。非知其内无益,而奢侈之心外相慕也。以为死人有知,与生人无以异。孔子非之,而亦无以定实;然而陆贾之论,两无所处;刘子政奏,亦不能明。”
樊将军哙问于陆贾曰:“自古人君皆云受命于天,云有瑞应,岂有是乎?”陆贾应之曰:“有。夫目●得酒食,灯火花得钱财,干鹊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喜。小既有征,大亦宜然。故目●则咒之,灯火花则拜之,干鹊噪则喂之,蜘蛛集则放之;况天下大宝,人君重位,非天命何以得之哉?瑞者,宝也,信也,天以宝为信,应人之德,故曰瑞应。无天命,无宝信,不可以力取也。”(西京杂记卷三)
太平广记一三五引殷芸小说:“樊将军哙问于陆贾曰:‘自古人君皆云受命于天,云有瑞应,岂有是乎?’陆贾应之曰:‘有。夫目●得酒食,灯火花则钱财,干(原作“午”,今改正)鹊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喜。小既有征,大亦宜然。故曰:目●则□之,灯火花则拜之,干鹊噪则喂之,蜘蛛集则放之。况天下之大宝,人君重位,非天命何以得之哉?瑞,宝信也,天以宝为信,应人之德,故曰瑞应。天命无信,不可以力取也。’”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十新语:“此所记陆贾之语,以意度之,必出于陆贾二十三篇之中,盖就论衡所引观之,知贾喜论性命鬼神之事,此条之论瑞应,与其书之宗旨体裁,正复相合也。”
器案:“干鹊”,原作“午鹊”。寻论衡龙虚、是应两篇、酉阳杂俎前集卷十六广动植序,俱有“干鹊知来”语;字又作“干鹄”,淮南子泛论篇:“干鹄知来而不知往。”高诱注:“干鹄,鹊也,人将有来事忧喜之征则鸣,此知来也。……干读干燥之干。”仪礼大射仪注、周礼天官司裘疏、引淮南子作“鳱鹄知来。”广雅释鸟:“鳱鹄,鹊也。”“干”即“鳱”之俗别字,作“午”者,则又以与“干”形相近而误耳。今改正,下同。又案:说文隹部:“雗,雗鸴也。”又鸟部:“鸴,雗鸴,出鹊(段注云:“‘山’字当衍。”),知来事鸟也。”然则“干”又“雗”之借字也。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山阴金
宋·施桂堂
清·袁焯
宋·范成大
许啸天
清·杨云峰
元魏·昙摩流支
清·郑祖庚
王明 校釋
唐·封演
方梦憔
元·牧常晁
宋·张载
(明)李鼎
(唐)杜牧著
唐·段成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