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月色半人家出自诗人刘方平的《月夜》,是其中的第1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而更深月色半人家中的半字则是全句最精彩的一字,可以成为点睛之字,下面我们先从半字的出处讲起。
“半”字的拼音有bàn,属于去二十九換,主要的释义包括:释义之一 二分之一:半圆。半百。释义之二 在中间:半空。半路上。半夜。
《唐韻》《集韻》《韻會》博漫切,般去聲。《說文》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爲物大,可以分也。《易·繫辭》思過半矣。《禮·學記》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韓非子·內儲篇》疑也者,以爲可者半,不可者半。释义《集韻》《韻會》《正韻》普半切,音泮。大片也。《前漢·李陵傳》令軍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註》師古曰:半,讀曰判。判,大片也。释义《韻補》叶眠切,音鞭。《道藏謌》遊雲落太陽,颰景凌三天。千秋似淸旦,萬歲猶日半。
本诗写的是初春月夜黎明前的情景。夜深人静,月光斜照着半边庭院;北斗星和南斗星横斜着,天将亮了。以“虫声新透绿窗纱”来表达春回大地的信息,“透”字传神,读来亲切有味,境界全出。 《月夜》一诗,诗人写得极其细腻,将季节的瞬时微妙变化表现出来。诗作写得有声有色,恬静雅淡,令人过目不忘,久久回味。首句的“半人家”是诗中的佳笔,它写出了庄户人家的农舍一半为银白色月晖所包围,而另一半却依然坐落在黑暗中。如此着色,便使黑者更黑,白者更白,在用光上便能更加突出主体。这要比让描写的景物全都搽上一层亮色更醒目,也更有艺术美。一般说来,春虫的鸣声并不过于吸引人的注意,倒是唧唧的秋虫再说秋季降临时北斗、南斗的斗柄也会发生横斜变化。由虫声而知春暖春意春至春景,让人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诗句构思和艺术表现都见新巧,一感一听,生了一喜,颇具新意。
同样包含“半”字的诗句还有: 苏轼《送张嘉州》中的峨眉山月半轮秋 权德舆《酬裴端公八月十五日夜对月见怀》中的凉夜清秋半 王安石《示黄吉甫》中的三山半落青天外
以上就是关于诗词"更深月色半人家"中半的赏析,希望能让您对半在古诗词中的使用有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