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诗歌的音乐之声:解析《神鸡童谣》中诗句“生儿不用识文字”的韵律之美

诗歌的音乐之声:解析《神鸡童谣》中诗句“生儿不用识文字”的韵律之美

发布时间:2024-09-13 09:33:08

这句简短的诗句“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能令金距期胜负,白罗绣衫随软舆。父死长安千里外,差夫持道挽丧车。”,包含着民谣丰富的思想,启发了我们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对于生儿不用识文字这句诗,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让我们听听大家怎么说。

这种以对立面展现现实的手法,恰如鲁迅先生文章中所常用的方法,以尖锐挖苦的语言让人在反思中发人深省。诗句中的“识文字”一词,就犹如教育体制对于文化素养的单一要求,与真正的人文关怀背道而驰。 生儿不用识文字,揭示了人类智慧的更高境界。文字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发明,但也带来了限制与束缚。生儿不需要识字,意味着超越了语言的沟通,将人的智慧提升到更深层次,更为直接的境界。或许,能够通过直觉与感知消解文字所带来的局限,我们将发现更加广大的智慧世界。

文后附上了经典的解释供大家参考     这首民谣写的是一个被人称为“神鸡童”的长安小儿贾昌的奇遇,但讽刺的对象则显然不光是贾昌。他毕竟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正如“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一样,是愤激之词,也是一种反常的社会心理的写照。人们要问:谁实为之?孰令致之?区区斗鸡小技何以竟能赢来盖世的富贵荣华?“软舆”,是皇帝乘坐的用人挽着走的车子。“白罗绣衫随软舆”一句,此中有人,呼之欲出。原来当今皇帝就爱斗鸡走马,所以“神鸡童”也就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唐诗中讽刺皇帝的诗篇不少,或则托言异代,或则咏物寄怀,大都辞旨微婉。象这样大胆直率,用辛辣的语言嘲笑当朝皇帝的,在文人诗里是很难见到的,只有民谣能作此快人快语。     全诗描绘了两个场面,一是贾昌随驾东巡,一是奉父柩西归雍州。先看第一个场面──“白罗绣衫随软舆”。在戒备森严、紧张肃穆的气氛里,一个十三岁的少年,穿着华美的白罗绣花衫,带着三百只喔喔啼鸣的红冠大公鸡,紧紧跟随在皇帝威严华贵的软舆后面,大摇大摆地前行,这真是亘古未有的奇观。玄宗此行是去泰山举行隆重的封禅大典,夸示他“奉天承命”、治国治民的丰功伟业,带上这么一支不伦不类的特殊仪仗队,岂不是滑稽透顶,荒唐至极!据陈鸿《东城老父传》记载:“开元十三年,(贾昌)笼鸡三百,从封东岳。”并没有说他紧跟在“软舆”后面,而诗中运用近乎漫画的手法,将这一史实作了艺术的夸张,形象鲜明,主题突出。     再看第二个场面──“差夫持道挽丧车”。贾昌的父亲贾忠是唐玄宗的一名卫士,随扈死在泰山下。“父以子贵”,沿途官吏为巴结皇帝面前的这位大红人──神鸡童贾昌,竟不惜为他兴师动众,征派民夫,沿途照料灵柩。死者并不是什么皇亲国戚,只不过是一个斗鸡小儿之父,却迫使无数劳动者为他抖威风,这场面能不令人啼笑皆非!诗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嘲笑、轻蔑和愤怒。     两个场面,构成了一出讽刺喜剧。剧里有一群白鼻子,主角是坐在软舆里的唐玄宗李隆基。这个喜剧形象鲜明,效果强烈,我们千载之后读起来,不但仍然忍俊不禁,而且似乎听到了当时老百姓嬉笑怒骂的声音。这就是此诗的艺术魅力所在。                   (赖汉屏)

“生儿不用识文字”这句诗句,仿佛一场音乐的奏鸣,在读到的瞬间引发了内心与民谣的共鸣,让我们对生活和情感有了更深的体悟。欢迎大家使用凤美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