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博望槎尤俶诡释义


【比】1. 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赛。~附。对~。评~。  2. 能够相匹:今非昔~。无与伦~。  3. 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三~二。  4. 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例。~值。  5. 譬喻,摹拟:~如。~方。~兴(xìng )(文学写作的两种手法。“比”是譬喻;“兴”是烘托)。~画。~况(比照,相比)。  6. 靠近,挨着:~~(一个挨一个,如“~~皆是”)。~肩继踵。~邻。鳞次栉~。  7. 和,亲:~顺。  8. 及,等到:~及。

【博望槎】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六》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张华《博物志》:汉武帝令张騫穷河源,乘槎经月而去,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騫问云:‘此是何处?’答曰:‘可问严君平。’织女取榰机石与騫而还。”张骞曾封博望侯。后因以指张骞乘槎至天宫事。元吴莱《浦阳十景·湥褭江源》诗:“清澄灌或於陵圃,窈窕寻犹博望槎。”清李渔《笠翁对韵·六麻》:“志和宅,博望槎;秋实对春华。”典

【尤】1. 特异的,突出的:~为(wéi )。~异。无耻之~。  2. 更加,格外:~其。  3. 过失:效~(学着别人做坏事)。  4. 怨恨,归咎:怨天~人。  5. 姓。

【俶诡】奇异。《吕氏春秋·侈乐》:“大鼓鐘磬管簫之音,以鉅为美,以众为观,俶诡殊瑰,耳所未尝闻,目所未尝见。”毕沅注引李瀚曰:“俶诡亦作諔诡,奇异也。”南朝梁萧统《铜博山香炉赋》:“方夏鼎之瓌异,类《山经》之俶诡。”清昭槤《啸亭杂录·汤敦甫》:“闻公少居乡时,行颇俶诡,里人多畏之。”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名家言者,其繁重博杂似北学,其推理俶诡似南学。”

比博望槎尤俶诡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