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眼】睛。唐李咸用《临川逢陈百年》诗:“麻姑山下逢真士,玄肤碧眼方瞳子。”宋苏轼《佛日山荣长老方丈》诗之二:“何处霜眉碧眼客,结为三友冷相看。”朱锡梁《白门咏史》之二:“虽然陵墓残薪采,碧眼孙郎是可儿。”2.旧指胡人,后指白种人。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券》:“金鼓连天,喊声震地,不是赤眉啸聚,定为碧眼横行。”明徐渭《沉叔子解番刀为赠》诗:“鏤金小字半欲灭,付与碧眼译不出。”清黄遵宪《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虬髯高歌碧眼醉,异方乐祇增人愁。”
【黄头】1.指水军。《汉书·枚乘传》:“汉知吴之有吞天下之心也,赫然加怒,遣羽林黄头循江而下。”颜师古注引苏林曰:“羽林黄头郎,习水战者也。”《梁书·元帝纪》:“羽林黄头之士,虎賁緹骑之夫,叱咤则风云兴起,鼓动则嵩华倒拔。”参见“黄头郎”。2.船夫。宋苏轼《洞庭春色赋》:“命黄头之千奴,卷震泽而与俱还。”明李东阳《蒋御医黄头月桂图》诗:“君不见,江花欲落江水深,凭仗黄头过江去。”清厉鹗《湖船录·浮海槛》:“黄贞父仪部,用巨竹为泭,浮湖中……两黄头刺之而行。”参见“黄头郎”。3.童仆。唐戎昱《赠别张驸马》诗:“华堂
【俱】1. 全,都:百废~兴。声色~厉。 2. 一起;在一起:~乐部。君与~来。
【靠】1. 倚着,挨近:倚~。~垫。~背。船~岸。 2. 依赖:依~。~托。~头。 3. 信托:可~。~得住。牢~。 4. 传统戏剧中武将所穿的铠甲:扎~。~旗。
【倒】1. 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摔~。墙~了。~塌。~台。打~。卧~。 2. 对调,转移,更换,改换:~手。~换。~车。~卖。~仓。~戈。 | 1. 位置上下前后翻转:~立。~挂。~影。~置。 2. 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水。~茶。 3. 反过来,相反地:~行逆施。反攻~算。~贴。 4. 向后,往后退:~退。~车。 5. 却:东西~不坏,就是旧了点。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