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砚】研”。1.笔和砚。泛指文具。《三国志·魏志·后妃传》“文昭甄皇后”裴松之注引晋王沉《魏书》:“年九岁,喜书,视字輒识,数用诸兄笔砚。”《世说新语·方正》“夏侯玄”刘孝标注引晋孙盛《魏氏春秋》:“正始中,护军曹爽诛,徵为太常,内知不免,不交人事,不畜笔研。”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至来岁生日,谓之‘周晬’,罗列盘琖於地,盛菓木、饮食、官誥、笔研、筭秤等,经卷鍼綫,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徵兆。”清昭槤《啸亭杂录·王太仓上书事》:“时举朝失色,无敢与笔砚者。”2.指文墨书写之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
【近】1. 距离短,与“远”相对:接~。附~。靠~。~路。~景。舍~求远。~在眉睫。~朱者赤,~墨者黑。~水楼台。 2. 现在以前不久的时间:~况。~来。~代。~岁。~闻。~照。~体诗。 3. 亲密:亲~。~亲。~臣。平易~人。 4. 差别小,差不多:接~。相~。 5. 浅显:言~旨远。
【来】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10. 在
【多】1. 数量大,与“少”、“寡”相对:人~。~年。~姿。~层次。~角度。~难(nàn )兴(xīng )邦。~~益善。~行不义必自毙。 2. 数目在二以上:~年生草。~项式。~义词。~元论。 3. 有余,比一定的数目大:~余。一年~。 4. 过分,不必要的:~嘴。~心。~此一举。 5. 相差的程度大:好得~。 6. 表示惊异、赞叹:~好。 7. 表示某种程度:有~大劲儿使~大劲儿。 8. 表疑问:有~大呢?~会儿? 9. 姓。
【自】1. 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òng )。~尊。~谦。~觉(jué )。~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 2. 从,由:~从。~古以来。 3. 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 4. 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弃】◎ 舍去,扔掉:抛~。遗~。~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世(超出世俗或指去世)。~养(父母死亡的婉辞)。~置不顾。~瑕录用。 典
雨落无声
总之,笔砚近来多自弃,是一句非常有代表性的诗句,其背后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冷色调
更重要的是,它抒发了人们心中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表达了对于自身失落的无奈与遗憾。
快乐的跳跳虎
首先,从韵律上讲,诗句用了平仄相间的格律,使得整个诗句朗朗上口,清新自然。
九阳真经
其次,用词简洁明了,既有它本身的文学价值,又没有使人迷失于字眼之间,因而深得众人认可。
幸福美满
当然,对于笔砚来说,它们的自我放弃不仅是具体的,更是抽象的。从它们身上,我们也不难看到无数与之类似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