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见】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典
【一】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 纯;专:专~。~心~意。 3. 全;满:~生。~地水。 4. 相同:~样。颜色不~。 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7. 乃;竞:~至于此。 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9. 或者:~胜~负。 10. 初次:~见如故。 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法】1. 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制。~治。犯~。守~。合~。宪~(国家的根本大法)。政~。奉公守~。逍遥~外。 2. 处理事物的手段:办~。设~。手~。写~。 3. 仿效:效~。 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式。~帖。 5. 佛家的道理:佛~。~号。~轮。~像。~门。 6. 道家佛家的所
追寻者
与其说这句诗流露的是鲁迅的无奈和悲怨,还不如说是鲁迅对于当时中国贪污腐败的官场的深深不满。虽然这句诗短小,但是却尽显鲁迅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度思考。
舞动的花朵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这句诗精炼简洁,表现出鲁迅想要传达的意义和情感,颇有意境。鲁迅善于运用生动的形象和深邃的思考,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刻画了中国社会的现实困境,展示了其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关切。
叫我鹿晗多好
鲁迅是中国近代文学的重要代表,其作品不仅反映了时代的特点,还深刻揭示了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这句诗体现了鲁迅对于个体的关怀和对于社会的批判,是其文学思想的典范。
Wanderlust
《不见一法》这句诗采用了平平仄仄的韵律,简洁而有力,把悲怨和无奈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句诗传达了作者对于当时吏治的失望和对于官府的批判,表达了对于社会不公的愤怒和对于人性的探索。
阳光下的霸王花
“不见一法”这句诗,讽刺了当时官场的无能和腐败,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探求和对于价值的寻求。在历史渐行渐远的今天,这句诗仍然充满着时代的呼唤和思想的张力,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