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识】1.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 1. 记住:博闻强~。 2. 标志,记号。 方言集汇
【囊】1. 口袋:药~。探~取物。~空如洗。~括。 2. 〔~生〕藏语,中国西藏农奴主家的奴隶。亦称“朗生”。 3. 像口袋的东西:胆~。胶~。~肿。 | 1. 〔~膪〕猪的乳部肥而松软的肉。 2. 〔~揣〕a.虚弱,懦弱;b.同“囊膪”。
【中】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 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 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 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 5. 特指“中国”:~式。~文。 6. 适于,合于:~看。 | 1. 恰好合上:~选。~奖。~意(会意,满意)。 2. 受到,遭受:~毒。~计。 3. 科举考试被录取:~举。~状元。 典
【颖脱】1.锥芒显露。比喻充分显现才华。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采如宛虹之奋鬐,光若长离之振翼,迺颖脱之文矣。”《北史·魏收传》:“收本以文才,必望颖脱见知,位既不遂,求修国史。”宋叶适《滕季度墓志铭》:“君独智颖脱,固宜在左右,备顾问,不幸氛雾闭隔,失国之良寳,此余所以深惜也。”参见“颖脱而出”。2.谓超脱世俗的拘束。《晋书·陶潜传》:“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羈,任真自得,为乡邻所贵。”宋陆游《跋南堂语》:“及其死也,乃卓然颖脱,人亦不得而议,是诚未易测也。”陈衍《元诗纪
【锥】1. 一头尖锐,可以扎窟窿的工具:~子。针~。~处囊中(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喻有才智的人终能显露头角)。~刀之末(喻微小的利益。亦作“锥刀之利”)。 2. 像锥子的东西:毛~(毛笔)。改~。 3. 用锥子形的工具钻:~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