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1.不为,不因。《礼记·表记》:“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2.不用;不靠。《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宋曾巩《上欧蔡书》:“故其言无不信听,卒能成贞观太平,刑置不以,居成康上。”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合作完成演出,而不以自身取胜,不独立吸引注意。”3.无论;不管。《资治通鉴·后唐潞王清泰二年》:“或事应严密,不以其日;或异日听於閤门奏牓子,当尽屏侍臣,於便殿相待。”《元史·刑法志一》
【鞭】1. 驱使牲畜的用具,柔软像绳子:~杆。~长莫及。 2. 用鞭子抽打:~打。~扑。~责。~策。 3. 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教~。 4. 一种古代兵器,铁制有节,无锋刃:钢~。竹节~。 5. 编连成串的爆竹:~炮。小~。
【蹇踬】1.困顿颠仆;不顺利。唐王勃《为人与蜀城父老书》之二:“低心於蹇躓之辰,忍耻於恓惶之日哉。”唐高适《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蹇躓蹉跎竟不成,年过四十尚躬耕。”明高攀龙《答叶台山书》:“恨稟赋庸下,愈鞭策愈蹇躓不前。”2.指驽马。唐元稹《野节鞭》诗:“誓以鞭姦顽,不以鞭蹇躓。”唐陈去疾《赋得骐骥长鸣》诗:“何言从蹇躓,今日逐腾驤。”3.文辞滞涩;不通畅。唐刘知几《史通·序例》:“子显(萧子显)虽文伤蹇躓,而义甚优长。”清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言简者最忌局促,局促则必有滞累……非有红罏点雪之襟宇,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