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拄笏栖枳棘释义


【不应】1.不响应;不应和。《墨子·旗帜》:“当应鼓而不应,不当应而应鼓,主者斩。”《荀子·正论》:“彼将听唱而应,视仪而动……不应不动,则上下无以相有也。”2.不回答;不答应。《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宿於昼,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儘夫人问当,夫人説话,不应一句。”清王韬《淞隐漫录·陈霞仙》:“女力劝之纳簉室,生终不应,曰:‘百岁欢娱,能有几何,岂可使他人间之哉!’”3.不符合;不应验。《韩非子·存韩》:“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於前,

【拄笏】见“拄笏看山”。

【栖】1. 鸟禽歇宿:“夫以鸟养养鸟者,宜~之深林”。  2. 居留,停留:~身。~息。~止。~遁(隐居,遁世)。~迟(游息,居住)。 | 1. 〔~~〕形容不安定。  2. 〔~遑〕a.忙碌不安,到处奔波;b.被迫。均亦作“栖皇”。

【枳棘】与棘木。因其多刺而称恶木。常用以比喻恶人或小人。《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夫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楚辞·刘向<九叹·愍命>》:“折芳枝与琼华兮,树枳棘与薪柴。”王逸注:“以言贱弃君子而育养小人。”《文选·左思<咏史>》:“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吕向注:“枳棘,有刺之木,喻谗佞也。”清李寅《书邺侯传》诗:“但清河朔风尘易,欲扫宫庭枳棘难。”2.比喻艰难险恶的环境。《后汉书·黄琼传》:“光武以圣武天挺,继统兴业,创基冰泮之上,立足枳棘之林。”李贤注:“枳棘諭艰

不应拄笏栖枳棘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