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粲粲】1.鲜明貌。《诗·小雅·大东》:“西人之子,粲粲衣服。”朱熹集传:“粲粲,鲜盛貌。”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暮春春服成,粲粲綺与紈。”宋贺铸《踏莎行》词:“黄帘絳幕掩香风,当筵粲粲人如玉。”2.广阔貌。清龚自珍《拟进上蒙古图志表文》:“粲粲中原,有削有吞,浩彼诸藩,岂无革沿?”3.笑貌。宋梅尧臣《谢师厚归南阳·效阮步兵》诗:“解剑登北堂,幼妇笑粲粲。”锺延豪《华西街上》四:“阿牛嘿的一声粲粲的仰头大笑。”
【万】1. 数目,十个一千:~户侯(中国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后泛指高官)。 2. 喻极多:~物。~方(a.指全国和世界各地;b.指姿态多种多样)。日理~机。气象~千。 3. 极,很,绝对:~~。~幸。 4. 姓。 | ◎ 〔~俟(qí)〕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跗萼】亦作“跗蕚”。1.花萼与子房。亦借指花朵。北周王褒《送观宁侯葬》诗:“刑茅广裂地,跗蕚盛开繁。”唐刘禹锡《武陵北亭记》:“庭芳万本,跗萼交映,如公之家肥炽而昌也。”清乐钧《耳食录·张碧云》:“阴阳者互结之根株,男女者同开之跗萼。”2.亦作“跗鄂”。《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按,鄂为蕚的借字;不,通“拊”,亦作“跗”,蕚的底部。因用以比喻关系亲密的兄弟。《北齐书·赵郡王琛清河王岳传论》:“赵郡以跗蕚之亲,当顾命之重,高揖则宗社易危,去恶则人神俱泰。”唐李峤《洛州昭觉寺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