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1. 辨别滋味:~食。~新(吃新收获的谷物或应时的果品)。~鲜。品~。卧薪~胆。 2. 试,试探:~试。~敌(试探敌人的力量)。 3. 经历:~受。备~艰苦。 4. 曾经:未~。何~。
【有】1.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2.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3.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5. 表示大、多:~学问。 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7.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 ◎ 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典
【启】1. 打开:~封。~门。某某~。~齿。 2. 开始:~用。~程。~运。 3. 开导:~迪。~发。~蒙。~示。~明(古代指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出现在东方天空的金星)。承上~下。 4. 陈述:~事。 5. 书信:书~。小~。 汉
【贺】1. 庆祝,祝颂:祝~。~喜。~词。~电。~礼。 2. 姓。
【李】1. 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 2. 姓。 3. 古同“理”,古代法官的代称。
【侍御】侍奉(君王)。《书·冏命》:“今予命汝作大正,正于羣僕侍御之臣。”《史记·乐毅列传》:“今足下使人数之以罪,臣恐侍御者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又不白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宋苏辙《梁惟简供备库使诰》:“朕惟崇庆,日总万机,号令所至,泽遍海内。况其左右侍御之臣,朝夕执事之劳,而有不被其赐者乎?”《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礼部官见了玉英这个容仪,已是万分好了。但祇年纪幼小,恐不諳侍御,发回寧家。”2.侍奉君王的人。《书·冏命》:“昔在文武,聪明齐圣。小大之臣,咸怀忠良,其侍御僕从,罔匪正人。
【文会】1.文士饮酒赋诗或切磋学问的聚会。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逮明帝秉哲,雅好文会。”唐杨炯《晦日药园诗序》:“请诸文会之游,共纪当年之事。”元刘壎《隐居通议·总评》:“每与此先生文会剧谈,至意气倾豁处,此先生輒曰:相与读山谷赋可乎?”《儒林外史》第三回:“因是乡试年,做了几个文会。”2.指文人结合的团体。郑观应《盛世危言·学校》:“更有文会、夜学、印书会、新闻馆,别有大书院九处。”
【云】1. 说话,引文:人~亦~。子曰诗~。~~(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 2. 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谁之思?岁~暮矣,着记时也~。 3. 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行~流水。~蒸霞蔚。 4. 指中国“云南省”:~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