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拄】拄”。1.支撑;顶拄。汉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君独不见长城下,死者骸骨相撑拄。”宋苏轼《东坡》诗之四:“秋来霜穗重,颠倒相撑拄。”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上》:“中唐无杜材力学问,欲以一二致语撑拄其间,庸詎可乎!”2.支持;维持。《上蔡语录》卷上:“非孟子恁地手脚,也撑拄此事不去。”宋陆游《独夜》诗:“虽云久置散,飢饱尚撑拄。”清戴名世《李节妇传》:“而节妇以一女子岿然杰起,撑拄纲常,争光日月,人皆谓李氏有女,其家世尚不替也。”茅盾《虹》四:“她好像是一个失败的革命者,为要撑拄着自己不陷入于悲观和消沉,便不
【动】1.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 2. 使开始发生:发~。 3.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 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 5.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 6. 非静止的:~画。 7. 可变的:~产。 8. 行为:举~。~作。 9. 常常
【荃荪】香草。古代常用以喻贤良的人。《宋书·颜延之传》:“比物荃蓀,连类龙鸞。”唐元稹《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封燔茅社,抱弄荃蓀,陔兰始茂,隙駟俄奔。”清陈梦雷《抒哀赋》:“擢嘉穀以远荑兮,匪荃蓀其弗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