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1. 排列,摆设:~列。~兵。 2. 述说:~述。~情。详~。~诉。~说。 3. 旧的,时间久的:~旧。~腐。~醋。推~出新。~~相因。~迹。~皮。 4.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5. 中国朝代名,南朝最末的王朝。 6. 姓。
【觞】1. 古代酒器:举~称贺。~酌。 2. 欢饮,进酒:~饮。~咏(饮酒赋诗)。 方言集汇
【荐】1. 推举,介绍:推~。举~。~擢。 2. 频仍,屡次:~仍(一再)。~饥(连年饥荒)。~食(一再吞食,喻不断侵略)。~臻(接连来到)。 3. 进献,祭献:~羞(进献肴馔)。~新(以初熟谷物或时鲜果物祭献)。~胙(供献鬼神的肉)。 4. 草:“麋鹿食~”。 5. 草席,垫子:草~。棕~。 典
【俎】1. 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豆(a.“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b.祭祀,崇奉)。 2. 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面的砧板:刀~(刀和砧板)。 3. 姓。
【歌】1. 唱:~唱。~咏。~颂。~坛。~台舞榭。~舞。能~善舞。 2. 能唱的文词:唱~。~谱。~词。~诀。民~。诗~。~行(xíng )(旧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诗言志,~咏言。
【三献】古代祭祀时献酒三次,即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合称“三献”。《仪礼·聘礼》:“荐脯醢,三献。”《后汉书·百官志二》:“光禄勋,卿一人……郊祀之事,掌三献。”宋王禹偁《南郊大礼》诗之三:“三献欲终侵曙色,百神齐下散天香。”明杨慎《江祀记》:“肃将天祝,幽赞于神明,举爟张乐,三献望燎已,事乃竣。”2.三种祭品。宋沉括《梦溪笔谈·辩证一》:“祭礼有腥、燖、熟三献。”3.三次呈献。唐韩愈《孟生诗》:“卞和试三献,期子在秋砧。”明何景明《送石秀才下第还赵州》诗:“荆玉已三献,冀羣当一空。”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