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山去刺桐城释义


【赤城】指帝王宫城,因城墙红色,故称。唐王勃《临高台》诗:“赤城映朝日,緑树摇春风。”2.山名。多以称土石色赤而状如城堞的山。在浙江省天台县北,为天台山南门。《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赤城霞举而建标。”李善注:“支遁《天台山铭序》曰:‘往天台,当由赤城山为道径。’孔灵符《会稽记》曰:‘赤城,山名,色皆赤,状似云霞。’”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拨五岳掩赤城。”王琦注:“《太平广记》:‘章安县西有赤城山,周三十里。一峰特高,可三百餘丈。’《海録碎事》:‘顾野王《舆地志》云:赤城山有赤石罗列

【城】1. 围绕都市的高墙:~墙。~池。~圈。~郭(“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楼。~堞(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儿墙”)。~垛。  2. 都市:~市。~镇。~府(a.城市及官署;b.喻待人处世的心机,如“胸无~~”)。~邑。~乡。~建。

【山】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2.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3.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  4. 姓。

【去】1.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  2. 距离,差别:相~不远。  3.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  4. 除掉,减掉:~掉。~皮。~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5.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  6.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  7.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  8. 汉语四声之一:~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刺桐】1.树名。亦称海桐、山芙蓉。落叶乔木。花、叶可供观赏,枝干间有圆锥形棘刺,故名。原产印度、马来亚等地,我国广东一带亦多栽培。旧时多入诗。亦以指刺桐之花。唐罗邺《放鸭》诗:“好倚青山与碧溪,刺桐毛竹待双栖。”唐朱庆馀《南岭路》诗:“经冬来往不踏雪,尽在刺桐花下行。”前蜀李珣《南乡子》词之十:“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臺前。”宋苏轼《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诗:“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清孙枝蔚《论诗》诗:“纸作牡丹工剪刻,何如堦下刺桐花。”2.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别称。唐时环城皆种植刺桐,故称。

赤城山去刺桐城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