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帻驱亭长释义


【赤帻】赤色头巾。古代武士所服。《后汉书·舆服志下》:“武吏常赤幘,成其威也。”2.借指士卒。宋王以宁《水调歌头·裴公亭怀古》词:“孙郎前日豪健,颐指五都雄。起拥奇才剑客,十万银戈赤幘,歌鼓壮军容。”清陈章《放羊行为改堂先生作》:“太守闻之诧至夕,亟修尺书走赤幘。”3.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载,安阳城南亭西舍,有一老雄鸡,化而为人,冠赤帻。后因以借指雄鸡。唐杜甫《催宗文树鸡栅》诗:“踏藉盘桉翻,终日憎赤幘。”宋陆游《赠老鸡》诗:“峨峨赤幘先羣辈,喔喔长鸣盖四郊。”典

【驱】1. 赶牲口:~马。~策。~驰。  2. 赶走:~动。~赶。~寒。  3. 强行、逼迫:~使。~遣(a.强迫;b.赶走;c.消除,排除情绪)。  4. 快跑:并驾齐~。先~。前~。

【亭长】国与国之间为防御敌人,在边境上设亭,置亭长。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掌治安,捕盗贼,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多以服兵役期满的人充任。此外设于城内和城厢的称“都亭”,设于城门的称“门亭”,亦设亭长,职责同上。东汉后渐废。《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泗水亭长。”张守节正义:“秦法,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亭长,主亭之吏。”2.唐代尚书省各部在都事、主事之下设亭长,掌省门开闭和通传等事务。宋马永卿《嬾真子》卷一:“唐祕书省吏凡六十七人,典书四人,楷书十人,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亭长六人……世但知乡村之吏

赤帻驱亭长的用户点评